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下这么大雪,您还亲自押运军需,着实辛苦了!”

    高尚义则嘶哑着嗓子道:“因为雪大,好几天没来送军需,主子没怪罪吧?”

    “还没有,不过要是今天再不来,可就说不好啦。”赵逢春有些奇怪地道,“高将军,您的嗓子怎么哑了?”

    “昨夜和几个妞儿饮酒太多闹的。”高尚义别着脸支吾着道,“天气太冷,赶紧往里送吧,送完了我好赶回去,那几个妞儿还等着我呢!”

    赵逢春陪着高尚义银笑了几声,即招呼手下大开辕门,老百姓们便费力地推着大车鱼贯通过。见都是些熟面孔,赵逢春更不生疑,以至于对那五十名用棉帽子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和鼻孔的清军,连看都没多看一眼。

    老百姓们已经多次来送军需,对清军大营已是轻车熟路,直奔存放粮食的地方而去。高尚义便半开玩笑对赵逢春道:“老赵,守好辕门,小心明军劫营!”

    “将军玩笑了,这鬼天气里明军敢来劫营?根本不用打,冻也冻死他们了!”赵逢春嘿嘿奸笑道。

    高尚义又和他胡扯两句,才率领着五十名清军,跟着运粮的百姓进了大营。路上遇见满清士卒,高尚义等人便对他们点头哈腰,一脸媚态。满人对此司空见惯,连瞥都懒得瞥一眼。

    众人很快就来到囤粮之处。这里也是汉军旗镶白旗的士卒管着,见高尚义来,刚要请安,高尚义忙笑道:“你们在这里看守粮食也辛苦了,看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说着就命人送上许多小坛子,神秘兮兮地道:“这可是在滦州城酒坊地窖下面埋了十年的老酒,除了王爷以外,连满人都没尝过!可别声张啊,让你们几个尝尝鲜!”

    几名汉奸喜得眉开眼笑,谢过高尚义,正对着那些酒坛子啧啧称赞时,高尚义对手下清军和老百姓们把眼一瞪吼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卸粮食啊!卸完完事,我还急着回去呢!”

    众百姓赶紧把一只只装满粮食的袋子扛在肩上,往仓库里搬运起来。几名同来的清军也跟了进去,见外面无人注意,立即从怀中掏出一盘长长的导火索,一头插入粮食垛中,另一头绕来绕去,至少可让火苗燃烧十几分钟。并且这些导火索全用粮食袋子挡住,从外面根本看不见。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清军则跟着老百姓,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给马匹送草料。清军的习惯是临近的几顶军帐把战马凑在一起,几十匹战马同吃一槽草料。老百姓们把袋子打开往槽里一倒,还用木棍尽量搅匀,战马们立即低头大嚼。军帐里的清军则收到了酒肉等食物,正好该吃晚饭,也兴高采烈地吃喝起来。

    忙了约有半个时辰,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这时高尚义已把那几名管理粮仓的士卒灌得酩酊大醉,突然起身叫道:“只顾聊天没注意,天都这么晚了!粮食卸完了没有?”

    仓库里面的清军会意,一边回答“卸完了”,一边悄悄地用火折子引燃导火索,若无其事地退了出来。高尚义便骂骂咧咧地道:“妈的,这么磨蹭,快走快走,别误了我的好事!”

    说着他便与手下清军押着百姓们返回辕门,对赵逢春叫道:“开辕门,我走啦!”

    赵逢春赶忙命人开门,高尚义立即催百姓出营,自己也急匆匆地冲了出去。赵逢春还在后面大喊:“高将军,路上不好走,慢着些啊!”高尚义却连头也不回,很快率领队伍走远了。

    赵逢春笑着摇摇头道:“这个色鬼!”

    可是他刚刚回过身来,却猛然发现:粮仓方向冒起滚滚黑烟!

第1112章 损失惨重() 
    “哈哈哈哈!”

    望着身后一里外清军大营内腾起的滚滚浓烟,高尚义和他手下的清军,以及所有运送粮食的老百姓,全都纵声狂笑起来!

    原来这位将领根本就不是高尚义,而是明军大将靳统武!他立即大喊一声道:“乡亲们!说不定鞑子什么时候就会追上来,咱们也别推这些破车了,把车埋到雪里快跑!”

    这好从油榨镇到滦州城的土路旁有一道浅沟,众人便直接把大车推入沟中,再七手八脚地推雪埋了。现在雪还在下,过不了多久就会掩盖这些痕迹,靳统武看罢满意地道:“好嘞,今天大伙儿立下大功一件,回滦州城找定南将军请赏去!”

    众人也兴奋至极,发一声喊,立即撒丫子往南跑去。其实他们忙活了好几个时辰,早已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谁都知道,这里离鞑子大营太近,只要鞑子发现不对劲追上来,谁也别想活命,因而都爆发出身上最大的潜力,不到半个时辰就跑回滦州。

    不说明军及百姓回程之后如何庆贺,却说清军主帅、镶白旗旗主阿敏,正在暖烘烘的财主内宅中与手下诸将狂吃豪饮,中军突然禀报说南营粮仓火起。

    阿敏虽然已经吃得有五六分醉意,但军粮的重要性他还是明白的,立即大踏步冲了出来。刚一出门,就见粮仓的方向火光熊熊,情知这场火着得肯定不不禁勃然大怒,赶紧吩咐手下救火。

    可是这场火是从粮仓内部着起来的,等外面看见火光的时候,里面的粮食垛早已全部引燃,此时火势正盛,如何能救?阿敏等人赶到现场时,别说救火,大火把周围的空气烤得炙热无比,连近身都不能近。幸亏粮仓和其他军帐没有紧挨着,否则就真的火烧连营了。

    这座粮仓是清军大营中三座粮仓之一,如今被一场大火烧个精光,阿敏焉能不怒?他立即命人将看守粮仓的几个汉军旗士卒抓来,此时这几个倒霉蛋居然还未酒醒,鼾声如雷,浑身上下散发着酒气。阿敏怒不可遏,照着几人连踢数脚,对方却如同死狗一般毫无反应。

    “必是这几个该死的汉人酒后不慎失火,把整座粮仓给烧了!”镶白旗大将尼雅哈暴跳如雷道,“主子,咱们压根就不该用这些贱种!”

    阿敏此时也是又怒又悔,厉吼一声道:“把这几个狗东西立即斩首!”

    直到人头落地,这几个倒霉的汉奸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喝了酒不假,但一般的酒也不至于让他们醉成这样。实是靳统武在酒中下了蒙汗药,才让他们一直昏迷不醒。

    这几个人刚刚被斩,另一名镶白旗大将、阿敏非常器重的智囊喀珠却皱眉嘀咕道:“奇怪,即使这几个人喝醉,但按照军规,粮仓附近十丈之内不得有任何引火之物。除非这几个人故意纵火,否则怎么着得起来?”

    阿敏也猛然醒悟,想再盘问一番,可这几个人脑袋早掉了,他不禁后悔不迭。

    喀珠又分析道:“再说如果是有人纵火的话,也不可能是这几个人。因为粮仓安全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粮仓有失,他们肯定死罪难逃。会不会是其他人放的火?”

    尼雅哈立即一拍脑袋道:“对呀!刚才不是滦州城派人来送粮么?”

    阿敏急命人寻找送粮的清军,可是这时靳统武一行早跑远了。找来找去,就找到了负责把守大营南门的赵逢春。

    赵逢春见尼雅哈等满洲将领对自己怒目而视,一看便知他们要把失火的责任往汉军旗身上推,甚至有可能扣到自己脑袋上,不禁吓得面如死灰,结结巴巴地分辩道:“主子,今天滦州城的高将军是来送军需了,不过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直到他们送完出营,粮仓都是好好的,这场火是后来才着起来的!奴才不敢有半句欺瞒!”

    阿敏又问了一些附近的镶白旗士卒,他们也是如此说。阿敏不禁又狐疑起来,觉得这场火还是一起偶然的事故。

    喀珠却眨着细长的眼睛沉吟道:“主子,按理说滦州城近在咫尺,高尚义也不大可能有反心,但奴才还是有些不踏实。不如派人把他召来对质,如果他敢来,说明他心里没鬼,损失的粮食让滦州城再多运来些也就罢了。如果他不敢来,奴才立即发兵灭了他,好让汉人们知道主子绝不可欺!”

    赵逢春赶紧讨好地对阿敏道:“主子,奴才敢以项上人头担保,高将军绝无反心!奴才现在就去滦州,把高将军叫来解释,求主子恩准!”

    阿敏沉吟半晌,心想这些汉军旗的汉人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自从投降以后,对满清一直忠心耿耿,他也不大相信高尚义敢故意放火。而且这些汉人之间关系密切,像老高家和老赵家就有姻亲,赵逢春袒护高尚义也属正常。如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归罪于高尚义,恐怕其他数千汉军旗士卒都会心中不服。现在自己的镶白旗孤悬关外,打仗还用得着这些好狗,所以也不可太武断了。

    因此阿敏缓缓开口道:“既然你这么说,那你就赶紧去把高尚义追回来!”

    赵逢春喜出望外,叩谢过阿敏之后,立即率领着手下五十多名汉军旗骑兵出了南门,沿土路追了出去。

    可是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雪住云开,别说高尚义,就连赵逢春都一去不复返。阿敏不禁拍案大怒道:“可恶的蛮子,果然是反了!尼雅哈,你率领五个牛录去滦州,给我把高尚义和赵逢春抓来,如有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尼雅哈立即领命而去,过了一阵却匆匆返回大帐,惊慌失措地道:“主子,不好了,我们的战马都病了!”

    阿敏大吃一惊,忙跟着尼雅哈来到附近的一处马槽,果然见这里的二十多匹战马尽皆萎靡不振,有的还一股劲地蹿稀。

    “这是怎么回事?”阿敏的脑门已经见汗,对于八旗军来说,战马就是他们的生命!

    “自从昨天吃了滦州城送来的草料以后,就开始这样了”一名镶白旗士卒怯生生地答道。

    “啊!!!”阿敏气得暴叫一声,一脚把那名士卒踢出一溜筋斗!

第1113章 痛斩汉奸() 
    事到如今,就是傻子也知道滦州城肯定出问题了。阿敏勃然大怒,打算亲自率军去讨伐高尚义。无奈一则清军的大部分战马都出现了腹泻症状,根本无法骑乘二则大营外积雪甚深,也不利于骑兵行动。

    还是喀珠献计,说可先调永平和迁安的汉军旗步兵去攻打滦州。其实这是个典型的馊主意,因为这两座城比油榨镇离滦州更远,连去带回肯定会耽误不少时间。但阿敏却颇以为然,因为满清贵族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只要是攻城,就一定要让汉军旗先去送死。

    且不说清军如何调兵,再说滦州城内,却是一派欢天喜地的气氛。昨夜靳统武率领几百人全身而退,并且顺利地烧了清军的粮仓,城中军民闻讯无不精神振奋。

    尤其是老百姓,他们早被清军欺负苦了,自是对鞑子恨之入骨。可是他们手无寸铁,又如何能为亲人和自己报仇雪恨?

    但此次几百个老百姓跟随官军深入敌营搞破坏,并且大获成功,得到了定南将军李定国的嘉奖,不但摆酒席犒劳众人,每人还发了十两银子。这些奖励还在其次,能亲自参加行动,为消灭鞑子出一份力,才是最能让他们扬眉吐气的事!

    双喜临门的是,到了后半夜,清军居然派出以赵逢春为首的几十名汉奸,来滦州城叫“高尚义”回油榨镇解释。送上门来的肥肉,李定国怎会不吃,当即命令靳统武继续假扮高尚义,把这几十人诓进城中,来了个瓮中捉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赵逢春等人尽数擒下。直到此时,赵逢春才知道此“高尚义”非彼“高尚义”,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经过简单的审讯后,李定国认为清军随后必来攻城,再留着这些汉奸已经无用,于是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

    刑场就选在滦州城中心的县衙门外。在近万百姓的怒骂声中,赵逢春等几十名自投罗网者,以及在雪夜偷袭战中被俘的高尚义等二百多名汉奸,五花大绑着被押到街上,从东到西跪了长长一排。

    李定国亲自监斩,他对围观的百姓行了个军礼道:“各位父老乡亲:在你们眼前跪着的,全都是为鞑子卖命的狗汉奸!什么叫汉奸?当今圣上曾亲口告诉我:身为大明子民,却为了一己之私投靠外敌、为虎作伥,出卖同胞、出卖祖宗、出卖国家,这就叫汉奸!且不说他们是否还犯下杀人、等死罪,单是汉奸这一条就死有余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大伙儿说是不是?”

    “将军说得太好了!必须杀了这伙狗杂碎!”

    围观百姓山呼海啸,而那些跪在地上的汉奸则自知大祸临头。别看他们在几天前还在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非打即骂,现在却吓得软成了一滩烂泥,若不是旁边的明军架着,早瘫到地上了。

    李定国也恨透了这帮汉奸,冷冷地道:“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天各位父老有仇报仇,有冤抱冤,本将为你们做主!”

    其实哪还用他动员,早有愤怒的百姓冲上前来,围住那些汉奸拳打脚踢。见官军并不阻止,更多的百姓一拥而上,围住高尚义、赵逢春等人就是一顿暴揍。几十人揍一人,那还能有个好?没过多大功夫,这些汉奸就被揍得骨断筋折,奄奄一息,有的连眼珠子都被老百姓抠出来,耳朵都被老百姓咬掉了!

    见老百姓发泄得差不多了,李定国忙命明军制止,然后高声叫道:“国家自有法度。高尚义、赵逢春等人投敌卖国,身犯谋逆大罪,罪无可恕,斩!”

    随着李定国一声令下,寒光闪处,几百名汉奸一齐人头落地,污血把整条街都染红了。李定国命令将士们把这些人头高悬于城墙之上,又对百姓说道:“今天杀了这么多狗汉奸,鞑子必来报复。但是大家请放心,圣上派遣的几路大军很快就会赶到,鞑子覆灭已经为期不远。只要我们军民同仇敌忾,一定能守住滦州城,等到彻底胜利的那一天!”

    全城百姓欢声雷动,随即在靳统武的组织下,开始积极地协助明军守城。其实他们干的活和过去也差不多,但现在是为了自己、亲人和国家备战,那是什么劲头!

    李定国则亲自登上城楼布置防务。不大功夫,靳统武也跟了上来,兴奋地大笑道:“将军大人,过去您老说我做事毛躁,比不上窦名望能独当一面,这回怎么样?鞑子可让咱们给坑惨了,您知道我在草料里都给他们下了什么?嘿嘿,我把滦州城里几座药铺里的药全整进去了,尤其是泻药,什么大黄、芒硝、巴豆、京大戟、牵牛花怕份量不足,我还让人往里加了不少酒糟!要是人吃了,肯定当场就得嗝屁,马也好不到哪去。我看没有三天,鞑子别想来攻城。三天以后,蓟州和山海关的援军差不多就到了!”

    李定国却没有吭声,只是双眉紧锁望着遥远的西方,心中暗想:不知道千雪把信送到蓟州没有?她在路上会不会遇到危险?念及此处,巧袭敌营和痛斩汉奸的喜悦之情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在滦州城以西一百多里的茫茫雪原上,一个纤细而孤单的女子正奋力滑雪前行。尽管棉衣外面又披了一层蓑衣,但因为在雪中跋涉的时间太长,棉衣还是被雪打湿了,再加上汗水变凉,真是彻骨生寒。她的脸被严寒冻成了青紫色,干粮和御寒用的酒也早吃喝光了,现在她完全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强自支撑。

    她正是因自告奋勇去蓟州送信的马千雪。虽然武艺高强,毅力惊人,但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雪地跋涉,马千雪也快到了强弩之末。幸亏她有李定国送的军用指南针指引方向,否则在雪原上举目四望,全都是白皑皑一片,天空也没有可供辨识方位的日月星辰,她非得迷路不可。

    突然她在北方望见一大片冻得如同镜子般亮晶晶的湖面,不禁心头一喜。因为李定国告诉她,蓟州城东三十里处有一座翠屏湖,看到湖面,就说明离蓟州不远了。眼见胜利在望,马千雪顿觉疲劳无影无踪,更加奋力向前滑行起来。

    突然西北方向传来人喊马嘶之声,马千雪回头一看,不禁心头一紧,骂了声:“狗鞑子!”

第1114章 不辱使命()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眼看马千雪就要抵达蓟州,却被一小队满清骑兵发现了行迹。

    这队骑兵人数并不多,也就是二三十骑。但是马千雪只有一个人,而且为了节省重量,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除了滑雪板和滑雪杆之外,她就只挎着一柄柳叶刀防身了。一旦被敌人包围,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队骑兵本来是阿敏派到这里侦察蓟州的明军动向的,他们已经在附近的一所村庄里盘踞了很多天,每天白天都要出来兜一圈。蓟州的明军是没什么动静,不想今天却碰上一个滑雪的人。

    即使隔着老远,这些骑兵还是发现对面是一名年轻女子。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女子要干什么,但在这些毫无人性的强盗眼里,这名女子就和一只在雪地上蹦跳的小白兔一样,这样可爱的猎物他们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领头的军官一声呼喝,二十余骑立即向马千雪这边追了下来。马千雪情知不妙,立即爆发出百分之二百的力量,拼命向西面滑去。

    也多亏了这场早早来临的大雪,平坦的原野像是被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积雪足有一尺来深。八旗骑兵虽然扬鞭策马,无奈马蹄子一踩就是一个深坑,战马拔蹄极为费力,根本跑不了多快。马千雪又很有滑雪天赋,才能堪堪与追兵保持相同的速度。

    可是毕竟马千雪已经越野滑行了一天一夜,如果加上占领滦州城之前的长途跋涉,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即使她武艺高强,到现在也已是强弩之末了。向前滑出二三里远后,马千雪渐渐不支,后面的追兵则是越来越近,眼见已经不足百步,进入了弓箭的射程。

    但满清骑兵并不想射死这名女子,还想来个生擒活拿,好回去轮流蹂躏,因此虽然也频频放箭,但并不瞄准射击。

    饶是如此,一支支利箭还是从马千雪身旁呼啸而过。马千雪是真急了,她觉得自己战死还是小事,若是耽误了传信,身在滦州的李定国和二千明军就会陷入极大的危险,自己也对不起李定国的信任和嘱托。

    因此她一咬牙一狠心,干脆甩掉了身上的蓑衣和棉衣,只穿着单薄的衣衫在雪地中奋力滑行。这时候她已经根本感觉不出冷了,相反早已是热汗淋漓,体力已经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极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