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多时辰以后,随着最后一名清军被乱枪刺死,这场残酷的血战终于彻底宣告结束。在响彻天地的欢呼声中,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检身披金甲,在郝永忠、曹文诏、满桂、何可纲等将领的簇拥下,策马从关上驰下,却无心接受全体将士的叩拜,而是立即命人把俘虏喀珠押上来,让他从战场的尸体中一具一具地辨认,看看有没有贼酋阿敏。

    过了老长时间,二千多清军死尸一一辨认完毕,没有发现阿敏的尸体。朱由检的脸色登时变得苍白,突然问道:“李来亨呢?李来亨哪去了?”

    话音未落,东北方奔来一队骑兵,正是白羊峪阻击战的指挥将领李来亨。他急匆匆跳下马来跪于朱由检马前,满面羞愧地道:“圣上!末将有罪,没能全歼鞑子,有一小队二十多骑突围逃走了,末将怎么追也追不上”

    朱由检听罢面色铁青,半晌不发一言,李来亨更是吓得一声也不敢吭,众将也不敢开口为他求情。

    朱由检对阿敏恨之入骨。这不单是因为阿敏是满清四大贝勒之一、镶白旗旗主,对大明百姓血债累累还因为阿敏入侵朝鲜期间,竟欲强娶李贞妍,最终借李倧之手迫死定远君李琈,李贞妍则被迫牺牲自己掩护朱由检逃走。虽然朱由检冒险奇袭和亲使团,把李贞妍救了出来,但这“夺妻之恨”仍然被朱由检视为奇耻大辱。

    更让朱由检伤心的是,李贞妍跟着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却没能等到幸福真正来临的那一天,在王恭厂大爆炸中香消玉殒。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朱由检忆起往事,总觉亏欠贞妍太多。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是国仇还是家恨,朱由检都非杀了阿敏不可,最好是亲手把他大卸八块,方能慰藉贞妍的在天之灵。

    其他将领可能不了解其中内情,但李来亨是朱由检做藩王时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当然对此事一清二楚。他也知道突围而走的清军中必然包括阿敏,甚至那名被自己击伤的大将可能就是阿敏本人,此时看见朱由检极度失望和愤怒的样子,如何能不害怕?

    恰在此时,一架雪橇从关上疾驰而下,坐在上面的竟然是奇袭滦州的李定国,以及奋不顾身亲自送信的马千雪。原来大战一起,李定国部虽然没有马匹,仍滑雪直取油榨镇,先是把清军遗弃的老窝端了,然后赶赴迁安与大军会合。马千雪本来在城中养伤,见李定国来了,自然吵嚷着一定要与他一同追歼鞑子,李定国拗不过她,只好同行。

    李定国也深知朱由检的心思,忙低声劝道:“圣上常教导末将: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达成这个目标,其他目标也就很好实现了。此战虽然走脱了阿敏,但镶白旗全军覆没,李来亨这一仗还是功大于过,还望圣上”

    马千雪却是心直口快,别看她平常没少与李来亨斗嘴,此时却仗义执言道:“圣上,依末将之见,李将军打了大胜仗,是功臣嘛!”

    朱由检又是一愣,才赶紧翻身下马,亲手把李来亨搀扶起来。众将士登时释然,全体跪倒山呼万岁。

    “平灭鞑虏,扬我国威,皆我大明将士之功。传朕旨意,报捷,班师,朕要给全体将士庆功!”朱由检哽咽着说完这两句,热泪已是夺眶而出。

第1133章 凯旋回京() 
    “万岁爷御驾亲征,在迁安大破鞑子,今儿个圣驾终于要回京了!”

    天启六年十月初十,冒着零下十来度的严寒,京师万人空巷,数十万百姓自发从四面八方涌向新外城正东门太平门,迎接崇祯皇帝圣驾,观看凯旋的明军举行入城仪式,这可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胜景。

    内阁、六部、五寺以及所有在京机构官员,也都早早地来到太平门外恭迎圣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皇后、德妃、骊妃、圆妃等后宫嫔妃也乘着凤驾亲至城门外迎驾,就连刚刚生产的令妃戚美凤也出现在了迎驾队伍中。她们对激动万分的百姓频频微笑招手,也缓解了人们因为等待产生的焦躁之情。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对迎驾那么上心。不少人不但不去太平门,反而捡着较为偏僻的酒楼茶肆举行小型聚会,忿忿不平地抱怨皇帝行事粗暴,强行征粮。说是有借必还,可这种年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还得上?即使如数还了,也耽误了他们借机高价出售,这样算下来损失就更为惊人了。

    更有人拍案大骂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等人,嫌他们严格执行皇帝的撤退命令,使得他们的宅邸被鞑子劫掠一空。还有人在清查“皇庄投献”一案中损失惨重,自然也是牢骚满腹,说当今万岁根本算不上仁君,恐怕与贪玩好色任性妄为的本朝武宗朱厚照有得一拼。当然他们这些牢骚话是绝不敢在人前随便讲的,否则若是让老百姓听见了,非得臭骂他们一顿,甚至揍几拳解解气不可。

    时近正午,突然有侦察骑兵飞马来报:御驾已到五里之外。礼部官员忙命乐队奏响黄钟大吕,同时城头的元戎炮也鸣炮辉映。

    众百姓忙伸长了脖子向东张望,只见大批官军果然从官道上缓缓西行而来。最前面开道的是二百名骑着安达卢西亚战马的骑兵,紧接着是五百关宁铁骑,然后就是一辆接着一辆的运载大炮的骡车。高扛鸟铳的步军则分列两侧,士气高昂地行进。

    当行到离太平门一里左右时,全军突然放声高唱凯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外虏兮觅个封侯!”

    其他人听了犹可,令妃戚美凤却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因为这首凯歌正是她的曾祖父、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如今只改动了两个字,自己最深爱的夫君就让将士们唱着这首歌风光入城,在尽情展现大明将士的英勇、忠贞和豪迈的同时,无疑也是对戚继光这位颇具争议的名将的最大肯定。

    在炮车后面,朱由检的銮驾终于出现了。在銮驾的左侧,是郝永忠、满桂、曹文诏、曹变蛟四员铁塔一般的悍将銮驾右侧,则是李定国、李来亨、马千雪、孟拱四位大明帝国冉冉升起的新将星。

    而在銮驾上身穿金盔金甲、正襟危坐的,自是大明帝国的新主宰、刚刚登基不满一年,却已三次御驾亲征,终于全歼一旗清军的皇帝朱由检了。虽然今年还只有十七岁,但那种君临天下的从容气度,还是让数十万百姓深深折服,呼啦啦全体跪倒,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首辅韩爌忙率领四品以上官员上前迎驾,礼部官员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制文,刚要当众宣读,朱由检却笑着摆摆手道:“不用读了,老百姓没几个能听懂的。天气寒冷,仪式越简单越好。”

    一旁的李来亨最懂朱由检的心思,立即振臂高呼道:“我们打胜啦!狗鞑子逃跑啦!各位父老,尽情欢庆吧!”

    全场气氛登时被点燃,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明军兴高采烈地鱼贯入城。不管认识与否,围观的老百姓都兴奋地不停向将士们挥手,将士们也以爽朗的大笑和热烈的击掌甚至拥抱回应。还有不少百姓喜不自胜地吹起了唢呐、弹起了三弦,太平门附近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不少官员却是紧缩双眉大摇其头,他们始终认为入城仪式应该是庄严肃穆的,如此大笑大叫、锣鼓喧天成何体统?朱由检把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一边心头不住冷笑,一边让銮驾以最慢的速度前行,不停地向两边的百姓挥手致意。绝大多数百姓得见天颜,又是兴奋又是感动,笑容挂在脸上,眼中全满含泪水不过也有极少数人木着脸一声不吭,而銮驾周围的皇城警卫团战士则个个不苟言笑,高度警惕地盯着人群,以防有卑鄙小人趁人多制造混乱,对皇帝不利。

    其实朱由检隔着老远就看见了蕊儿和戚美凤她们,也极想一个箭步冲到她们身边,逐一狠狠地亲吻,好好表达一下对她们的愧疚之情。然而这种场面下,又不允许他这么做,朱由检只得向蕊儿她们报以一个歉意的微笑。蕊儿几个也向他羞涩地微笑着,当真个个艳赛桃花。

    突然,两个身着欧洲宫廷盛装的少女款款来到銮驾前面,其中一个满头亚麻色卷发的少女兴奋地叫道:“皇帝陛下,祝贺你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在没来中国之前,我听一些葡萄牙人说,中国皇帝只会藏在华丽的宫殿里享受美食和美女,根本不愿意也不敢上前线与敌人作战。现在我可以告诉他们:你们都错了,大明皇帝陛下是最勇敢的君主!”

    朱由检见是安娜和秋琳娜,二女这身服饰在人海中鹤立鸡群,自然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尤其女性欧洲宫廷礼服是露肩装,她二人也不嫌冷,各自露着浑圆的香间,让不少官员和士绅都大皱眉头,纷纷别过脸去,却又忍不住用眼角余光偷瞟,真让人可发一笑。

    朱由检见到二女也很高兴,关切地问道:“安娜,你的箭伤痊愈了?”

    安娜却是语出惊人:“皇帝陛下,你说过的话还算数么?”

第1134章 论功行赏() 
    多日不见,安娜的汉语已经说得相当流利。被她当众“质问”,朱由检不禁愕然道:“朕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

    安娜却笑道:“皇帝陛下曾经答应安娜,使馆落成之日,一定会亲自前来祝贺。现在使馆建成已经很长时间了,您可是一次都没去过呢!”

    朱由检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道:“嘿嘿,这个确实是朕食言了,对不起啊。不过也请公主阁谅朕,最近这段时间鞑虏入寇,朕不得不先处理这件大事。现在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朕这几日一定抽空登门拜访,可好?”

    安娜闻言大喜,立即追问朱由检到底是哪天去,搞得朱由检相当尴尬。还是秋琳娜微笑着打圆场道:“安娜,你不要这么着急,万岁说去就一定会去的。对了万岁,香君姑娘也一直很感激、挂念您,托我向您致意呢。”

    安娜却促狭地对秋琳娜挤挤眼道:“叶卡捷琳娜,我看你是在中国住了太长时间,除了相貌,在各方面都已经变成中国人了。明明是你自己思念皇帝陛下,偏又扯上香君小姐。”

    秋琳娜的脸腾地红了,对朱由检欲言又止,终于螓首默默退到一旁。朱由检心中一动,暗想安娜既然如此称呼,说明秋琳娜和她相处时,还是更愿意使用“叶卡捷琳娜”这个本名。再联想到之前她的种种奇怪行为,朱由检心中更加狐疑。

    不过他刚刚回京,还有无数大事要处理,对此也无暇细想。銮驾缓缓穿过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终于与蕊儿等人的凤辇会合。几位后妃早已下辇等候多时,此时夫妻相见,虽有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含泪盈盈拜倒。

    朱由检忙下车将几位心爱的女人一一搀起,眼圈也早红了,勉强挤出一个微笑道:“这两个月着实辛苦你们了!美凤,你怎么也来了,刚刚动了大手术,还应静养才是!”

    戚美凤激动得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是德妃包玉怜温柔地解释道:“万岁勿怪美凤,是皇后娘娘和妾身允她前来的。她是武将出身,体质优于常人,而且长期静养也不利于创口愈合。”

    朱由检听罢爱怜地握住戚美凤的手,关切地问道:“儿子怎么样?奶水还够吃么?”

    一句话把戚美凤臊了个大红脸,皇后蕊儿忙笑着微嗔道:“万岁!大庭广众之下,您叫美凤姐如何回答嘛!还是赶快起驾,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回后宫后妾等再向万岁徐徐回奏不迟。”

    朱由检这才起驾回宫,先至乾清宫升座御座,举行多日以来的第一次朝会。战事刚刚结束,自然有一大堆火烧眉毛的大事要办,这场朝会也破天荒地从午后一直开到深夜。

    首先,朱由检对北方边境的防务做出了明确安排。高第仍留任辽东巡抚,负责镇守山海关,以祖大寿、满桂、何可纲、朱梅四将辅之。其中何可纲暂时驻军蓟州,日后再返回山海关。

    对此有些东林系大臣也提出异议,认为高第在此次大战中消极避战,应当予以撤换。朱由检则以高第是奉旨行事为由断然拒绝,其实他心里很明白,高第并非东林党人,这些大臣只是党同伐异而已。别看高第确实有点“老好人”,但在山海关武将派系林立,尤其是祖大寿一系实力还相当强大的时候,没这么个能和稀泥的老好人,还真容易惹出乱子来。

    至于蓟州方面,朱由检任命李来亨为蓟镇总兵,兼领天津卫,率领原部在京师稍作休整,再去蓟州接防。宣化方面,则仍由袁崇焕担任宣大总督,李定国出任宣府总兵,同样在京师休整一段时间后再赴任。

    因为这两员大将自从奉旨出征西南,在大半年的时间中驰骋不下万里,部下伤亡也不轻。本来各领五千轻骑兵,现在除了各有五百人马留在南方未返京以外,只剩下二千多人,其中还有不少伤号,李定国还曾身染重病,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好好休整一番。

    第二,因为关宁铁骑已经赶到,朱由检立即把这支部队连同大将曹文诏、曹变蛟一并拨给新任三边总督卢象升,让他立即率军开拔,去把洪承畴替换掉。洪承畴则回京述职,另有任用。

    第三,继续开展重建工作,因为连日大雪成灾,重建和救灾要同时进行。内阁大臣、吏部尚书孙承宗主动请缨,到蓟州主持重建事宜。他说蓟州、遵化、迁安、永平、滦州等地,是清军肆虐时间最长、百姓损失最大的地区,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有他这个老臣在,各方面的事情办理起来还能顺利一些,不至于到处掣肘。朱由检虽然舍不得这位得力重臣,但也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只得诏准。

    第四,则是对有功文武大臣及将士的封赏。按照很多大臣、尤其是礼部官员的看法,对战功卓异的将领,如郝永忠、解胜、李定国、李来亨等都应该封爵,最起码也得是个伯爵。

    但朱由检却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对这四员爱将一个也没有封爵,只是晋为正一品左都督,郝永忠挂“骁骑将军”印,仍领三千营解胜挂“镇东将军”印,仍领五军营和神机营李定国仍挂“定南将军”印,李来亨仍挂“平南将军”印。同时四将在京师各赏一处宅第,赏银一万两,其他就没有了。

    这种赏赐水平让众臣大感意外,因为总兵官本来就是正一品,左都督也是正一品。正一品的俸禄是一千石,就算领总兵和左都督的双份俸禄,一年也不过二千石,而且朱由检还特意点明,俸禄按左都督发放,那也就是说,不给双份俸禄。

    虽然伯爵的俸禄也是一千石,但是爵位俸禄与品级俸禄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至于银子和宅第,那些大臣们根本看不上眼,但凡朝中重臣,谁还没有点手段弄这些东西?

    可是若说皇帝吝于赏赐,似乎也不是。对压根没有参战的祖大寿,朱由检反倒下诏封为兴宁侯!

第1135章 揣摩圣意() 
    除了祖大寿莫名其妙地封侯以外,朱由检对朝中大臣也多有封赏,像内阁成员,就差不多全部加为太师、太傅、太保等正一品官职。

    这三个官职俗称“三公”,是文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按照明代的官场惯例,这些官职在政治上只是虚衔,但品级俸禄还是相当丰厚,而且属于极高的荣誉,一般只有在阁臣即将致仕时才能获得。如今朱由检却打破了这一规矩,虽然大臣们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没出什么力,但是能升官加禄总归是好事,因此倒也无人反对。

    而在内阁成员中,只有徐光启和温体仁二人获得的封赏最少,只是赐银千两而已。散朝之后,温体仁与他新网罗的同党、刑科给事中陈赞化一同出宫,陈赞化边走边忿忿不平地道:“阁老,圣上也未免有些太厚此薄彼了吧!建虏打过来的时候,那些东林党做什么了,凭什么他们就能封三公,阁老您却什么都没有?东林党过去被阉党打压,现在阉党倒台了,东林党又迅速坐大,如今圣上也对他们百般迁就。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幸!”

    温体仁却捻着花白的短须嘿嘿冷笑道:“金弦陈赞化字金弦,你年纪还轻,为官时间还短,个中玄机你还是没有参透。别说是你,就是那些东林党的老油条,这次也着了圣上的道啦。”

    “哦?”陈赞化素知温体仁老奸巨猾,闻言大喜道,“学生驽钝,求阁老点拨一二!”

    温体仁警惕地向周围扫视一眼,见四外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先说这祖大寿,他在辽东多年寸功未立,尾大不掉,还有传言说他大凌河之战中差点开城投降。此次建虏入寇,祖大寿部又留在山海关并未参战,这样的人,圣上为什么单单让他封侯?”

    陈赞化立即醒悟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圣上是要稳住他?”

    “不错!”温体仁赞许地笑道,“依老夫之见,圣上早晚会除掉祖大寿,至少也会剥夺他的兵权。只是现在时机未到,祖大寿羽翼尚丰,所以才不得不加官进爵以安其心。你注意到没有,曹文诏和曹变蛟原归祖大寿节制,现在连同五百关宁铁骑一起划给了卢象升。而卢象升是去接替洪承畴,洪承畴手下悍将祖宽也有五百关宁铁骑,祖大寿是祖宽族叔。你明白了吧?”

    “抽丝剥茧,文火慢炖,先剪除羽翼,令其无法挣扎,然后才徐徐动手,好厉害的手段!”陈赞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道,“没想到圣上正值青春年少,却有如此心机!不过学生还有一事不明,圣上既然可以雷霆手段铲除阉党,为何现在就不能如法炮制,拿掉祖大寿呢?”

    “这就是圣上老到之处。”温体仁阴冷地道,“祖大寿和魏忠贤可不同。魏忠贤一宦官耳,深居京师,虽在先帝跟前呼风唤雨,但天下人心未服,尤其是没有一支完全听命的军队。虽然阉贼也派心腹到三大营任监军太监,可这些人蠢如猪狗,又如何能让三大营为他们效死力?秦兵一到,京师一夜之间就被攻破,便是明证。

    “而祖大寿则不同。他世居辽东,为将多年,宗族势力早已渗透进边军中,祖大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