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文龙大喜过望,刚要叩头谢恩,朱由检又止住他道:“毛文龙,朕还想提醒你一句。努尔哈赤是死在你手上,你应该知道如果落到满清手上,你会是什么下场吧?”

    毛文龙当然知道朱由检这是警告自己绝对不能投降满清,浑身一凛,诚惶诚恐地道:“臣岂敢自投罗网!”

    望着毛文龙远去的背影,朱由检透了口气,突然叫道:“石春虎!”

    一直隐身于后殿的锦衣卫千户石春虎忙上前应道:“末将在!”

    “你跟毛文龙一起去。”朱由检双眉紧锁道,“一是历练一下,将来说不定你也是领兵的大将二是监督毛文龙,平时你要完全听命于他,可是他若想通敌叛国,你可先斩后奏!”

第1168章 五百兵痞() 
    毛文龙死里逃生,重新被朱由检委以重任,当然感激不尽。不过朱由检并未恢复毛文龙的任何职务,就统领五百骑兵而言,也不过相当于一个正五品千户而已。

    过去毛文龙可是东江镇总兵官、正一品左都督,他也很明白皇帝的意思:想要官复原职,就得从零开始,再立新功。而且朱由检派到他手下的几名武官,虽未明说,毛文龙戎马半生何等聪明,自然知道是监视自己的,哪敢有半分异心。

    不过在其他方面,朱由检算得上是对毛文龙格外照顾了。他传旨给京师三大营,让毛文龙在所有士兵中任意选拔,选上谁了就无条件带走。至于战马,这五百骑兵按照一人两匹的标准配置,而且选的尽是在陕西时从叶尔羌汗国高价购买的汗血宝马,不禁让郝永忠和李来亨等将领心疼不已。

    毛文龙的选拔标准也很有意思,三大营的编制还是过去的卫所制度,最小的建制单位是百户所。他在一个百户所里最多选一人,这样就保证了选拔的士兵互不相识。而且选拔的标准也不是看谁能打,而是看谁能喝酒。

    本来解胜、郝永忠他们治军甚严,平时严禁士卒饮酒,因此尽管有不少官军过去都是老酒鬼,现在也只能忍着。这回朱由检却对毛文龙的要求一概诏准,石春虎等人只得按照毛文龙的要求,从京师的小酒作坊里买来十几坛劣质烧酒。

    毛文龙的要求也很简单:谁能连干三大海碗烧酒而不醉倒,就可以入选!凡是入选者,立即赏银百两!

    石春虎等人不禁面面相觑,心想第一,这烧酒可不是中原地区传统工艺酿造的低度酒,而是用蒸馏法得到的高度酒。别说三大海碗,一口酒灌下去都觉得火辣辣的,连干三碗,还不得要人命?第二,圣上也没给毛文龙准备银两啊,如果选足五百人,这五万两银子他从哪偷去?

    可是真就有嗜酒如命且贪图赏银的官军,有的确实能连干三碗,也有的干了一碗或两碗就不省人事了。因为实在没那么多有海量的官军,毛文龙只得降低标准,能干两碗的也算过关,就这样用了整整一白天的时间,从三大营数万官军中筛选出七八百人来。

    这第二遍筛选还算靠谱,毛文龙把里面明显年龄偏大、瘦小枯干的淘汰掉,还剩六百多人。可是这最后一遍筛选,就更让石春虎瞠目结舌了,因为标准居然是看谁会赌钱!

    但是圣上有旨,石春虎也只得强忍怒气找来几十张桌子,这些官军七百人围成一桌,便开始掷骰子耍钱。他们有人身上有银子,有人没有,凡是因为没钱而不敢上赌桌的,都被直接淘汰。

    剩下的人立即热火朝天地赌了起来,毛文龙则不动声色地挨桌观看。赌徒上桌是最显人性的,有的人大大咧咧,把把都压上所有的赌注有人则谨小慎微,见对方手风顺便不敢跟进。还有的赢钱了就朝对方要钱,输钱的拿不出银子便想拖欠,等一会赢了再翻本赢钱的如何能让,三言两语便吵了起来,不多时竟有好几桌大打出手。

    石春虎见毛文龙并不阻止,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这不就是选出来一帮兵痞么?

    却见毛文龙突然大吼一声道:“停!”随即脚步不停从每桌中拽出几个,不到顿饭功夫就选拔完毕,恰好是五百人。石春虎一看,这些人果然都是刚才咋呼得最凶、最敢押赌注、最蛮不讲理的那帮人,不禁摇头苦笑起来。

    毛文龙却对他微笑道:“石兄弟,你可能觉得老兄的选人方法简直一塌糊涂吧?”

    石春虎心里当然是这么想,可是又不好说出来,脸色尴尬至极。

    “你应该相信老兄。”毛文龙现在并无任何官职,也不敢在石春虎面前托大,便以“老兄”自称,但脸色却是严肃起来,“陛下暂时饶我不死,委我重任,难道我会嫌自己脑袋太多不够砍么?老兄之所以这么选拔,自有其中的道理!”

    当天深夜,这支由兵痞组成的骑兵队伍就打马出城,向北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仅仅带了够吃七天的干粮,再有就是每人一大袋烧酒。至于一百两赏银,连影都没看见,但毛文龙给了他们一个难以抗拒的承诺:战利品不用上缴,谁抢到便是谁的!

    与此同时,御驾亲征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白天的朝会上,朱由检正式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不出意外地又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

    但是这次朱由检没给他们太多的发言时间,直截了当地道:“前朝亦有藩王兴兵作乱,宣宗亲征朱高煦,武宗亲征朱宸濠,俱有前例,朕亲征朱常洵有何不可?”

    朱由检这么一说,大臣们也都没词了。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还有一次藩王叛乱朱由检没说,那就是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两次御驾亲征的平叛都成功了,惟有“靖难之役”,建文帝没有亲征,导致战事拖了四年,最后发生逆转。而皇帝御驾亲征,当然有助于提振官军士气,在短时间内迅速平叛,因而也就不再坚持反对。

    在大军出发之前,朱由检特意诏告天下,言朱常洵、朱由崧、洪承畴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流贼和白莲教起兵叛乱,而且时机选在满清刚刚入侵过后、百姓正欲休养生息之时,等同于投敌卖国,实乃中华民族之千古罪人。各地官民见诏后要坚决抵抗叛军,不要听信叛军制造出来的谣言。凡不幸被叛军裹挟者,只要寻机脱离叛军,朝廷既往不咎,不会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诛戮。

    这份明诏立即用飞鸽传书传往各地,朱由检还特意让红娘子和赫尔哲给洛阳和襄阳也各发了一份。赫尔哲不解地道:“这两地已经反叛,再传书还有什么用?白白浪费了鸽子!”

    朱由检却摇头道:“叛军并非铁板一块。也许有人见到传书会心生后悔,弃暗投明呢!”

第1169章 逃离洛阳() 
    当天黄昏,一羽信鸽便越过莽莽苍苍的邙山和顿失滔滔的黄河,盘旋着落入九朝古都洛阳。

    如今的洛阳气氛诡异至极,街上到处悬灯结彩,宛如过年一般,却是店店关门,家家闭户,大街上连一个闲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一队队全身披挂的士兵,以及手持拂尘、颐指气使带队巡视的宦官。这些人到处检查有无住户敢不悬挂带着“福”字的小红旗,如果谁家没挂,那可就倒霉了,全家老小立刻就会被以谋逆的罪名逮捕入狱,家产也籍没一空。

    而在洛阳城中心的福王府门口,更是戒备森严,不停地有军队和宦官出出进进。有一名宦官还边走边对同伴有说有笑道:“老高,自从咱们被逐出紫禁城,真成了丧家之犬,谁想到今天还能扬眉吐气!”

    “可不是!”老高恨恨地道,“自从九千岁坏事,咱们也跟着倒了血霉!老秦,让你说,咱们不论是在宫里还是宫外,办皇差向来是忠心耿耿,就算干了点私活,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咱们招谁惹谁啦?那个毛头小子倒好,一道圣旨,把咱们全撵出来!幸亏咱们跑得快,听说留在京师的几个,后来都翻旧账抓起来啦!”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老秦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自从经高人指点来了洛阳,托福王和德昌王二位千岁的福,咱们又活得像点样啦!现在更好了,只要福王千岁一登基,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能回到紫禁城里,说不定比以前还风光呢!”

    “哎我说老秦,咱家怎么听说福王千岁不想登基呢?”老高压低声音问道。

    “老千岁来洛阳就藩年头长了,这人上了年纪就胆小怕事,心气没那么高了。”老秦摇头微笑道,“但是你别忘了,还有德昌王千岁呢!现在都是德昌王主事,就算老千岁没这心思,德昌王也得把他扶上龙椅。”

    “要是那个毛头小子没死呢?”

    “你傻呀,不管他死没死,福王登基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老秦撇撇嘴道,“咱们洛阳五万官军再加上洪总督的十万大军,还有归顺的流贼,起码有百万雄兵,还怕那毛头小子么?至不济也来个裂土分疆,黄河以南都是咱们的天下,就让他和鞑子两家慢慢掐吧。你看着吧,只要北边有消息传来,或者襄阳兵一到,福王立刻就得登基!”

    二人聊得热火朝天,从一乘停着的轿子旁边若无其事地走过。轿中人却非常认真地偷听着他们的谈话,半晌才命轿夫起轿,径直来到洛阳东城楼下,落轿弯腰钻出。这里同样戒备森严,负责守门的百户见了他赶紧行礼道:“末将参见知府大人!”

    “本官有要事求见左将军!”

    那官员刚说了一句,城楼上有人哈哈大笑道:“这是哪阵香风,把我们的父母官给吹来了?”

    原来这名官员正是洛阳知府朱大典。他急匆匆登上城楼,对大笑的武将拱手道:“学生此来,想与左将军商讨一下这几日的细节。”

    那员彪悍的武将则笑道:“不忙,大人还是先看看这个再说吧。”

    说着便递过一张纸来,朱大典低头一看,正是从京师用飞鸽传书传来的诏书译文。

    他匆匆看罢,试探着对武将道:“左将军,您怎么看?”

    朱大典口中的“左将军”,正是副总兵官、洛阳官军主将左良玉。他打着哈哈道:“看来一场血战是难以避免喽!”

    说着左良玉便将朱大典让至城楼中,斥退所有小校,压低声音问道:“大人,福王那边有什么消息?”

    “福王殿下害怕得很,说什么也不肯登基。”朱大典同样低声道,“但是现在他说了不算,据说德昌王很快就会领着洪承畴的大军赶到郑州,到时候就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洪承畴要来?”左良玉嘲讽地笑了笑道,“他这一来,还有末将的位子么?他倒不如率军直接去打京师,好知道造反没那么容易!。”

    朱大典听左良玉口气中似有埋怨之意,心中一动,故意诱他深谈。左良玉便摇头道:“他们未免把朝廷的实力看得太低了。别人不说,那卢象升的天雄军当年在洛阳城外一场血战,大人与末将可是都亲眼得见。真要打过来,就凭洪承畴,再加上洛阳守军,就一定能挡得住?再说,卢象升是去顶替洪承畴,洪承畴造反还有情可原可从始至终,都没末将什么事,末将为什么要掺合进来?”

    “那依将军之见”朱大典紧张地问道。

    “末将现在哪还有什么见!”左良玉冷笑道,“德昌王好厉害的手段,平时没事便宴请末将手下的军官,要银子给银子,要女人给女人。末将是怕吃人家嘴短,可是那些人早被收买得死心塌地。现在王府里又派出不少宦官监军,末将要不顺着他们来,只怕已经被干掉了!”

    “学生也是如此啊!”朱大典心中庆幸自己没看错人,同样连连摇头道,“谋逆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别说当今圣上安然无恙,还发来飞鸽传书警告我等就算圣上真有不幸,还有皇子在,怎么也轮不到福王登基。你我现在就是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大人,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左良玉双眉紧锁道,“可有回旋余地?”

    朱大典把心一横,一字一顿地道:“左将军,目前局势不明,你我不妨跳出圈外静观其变。将军能否出城?”

    “现在那几个王八蛋都没在,可以出城。”左良玉目光炯炯地道。

    “那就好办了!”朱大典兴奋地道,“将军可以随便找个借口,率领心腹将校离开洛阳,找个地方先躲起来。学生也跟将军一起走!”

    左良玉听罢沉思半晌,终于咬咬牙道:“现在只能赌上这一把了!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走!”

第1170章 流贼的优势()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天启六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正月初一天降陨石,造成王恭厂大爆炸,导致熹宗驾崩、崇祯继位紧接着阉党倒台、弃守辽东、满清入寇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

    好不容易快到年底,洛阳的福王又勾结洪承畴、白莲教及流贼,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在白莲教的预先安排下,崇祯皇帝遇刺身亡的谣言从潭柘寺之变那一天就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流传,而且愈演愈烈。

    做为叛军主力的洪兵,则浩浩荡荡地从襄阳北上,欲正式拥立朱常洵为新君,甚至连新年号和朱由检的谥号都取好了。新年号定为“弘光”,朱由检的皇帝名号则被“废除”,改为“秦厉王”。

    “厉”是典型的恶谥,按照君王谥法,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这是把朱由检等同于历史上着名的暴君周厉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朝廷方面也反应迅速,由于及时接到成基命和窦名望的飞鸽传书,朱由检当天即决定御驾亲征,并连连调兵遣将。京师再度进入戒严状态,外城十二门中有九座暂时封闭,保持开放的太平门、永定门和北极门也要进行极其严格的盘查。整整两天时间,这三座城门都在不停地进出官军,进行皇帝亲征前的最后准备。

    可尽管大半个中国已经乱了起来,早些时候从京师开拔的新任三边总督卢象升和他的天雄军,却对眼下的局势一无所知,仍在按照既定的速度向襄阳赶路,每天行军一百五十多里,如今已经来到北直隶大名府,距离京师已有八百多里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虽然天雄军中也配备了信鸽,但由于是在移动过程中,卢象升只能向京师发信。除非大军停下,否则是接不到信的。

    而且卢象升深感圣恩,急于赶赴襄阳与洪承畴交接,而后在任上大展身手,所以沿途路过保定、定州、真定等府,天雄军也绕城而过,入夜便在野外扎营露宿,天不明即拔营起寨。如果他走得慢一些,晚两天进入真定,反而能从京师的飞鸽传书中获知洪承畴造反的消息。

    这一日天气难得放晴,卢象升骑着朱由检赐回给他的宝马五明骥,遥望前方隐约可见的大名府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被朱由检调至宣府之前,他已在大名做了好几年的知府,对这里的每一座村庄、每一条河流都非常熟悉,他麾下的天雄军,也大部分是从大名以及附近的广平府等地招募的。

    如今故地重游,固然有仕途顺利的意气风发,然而沿途所见,尽是一派萧瑟,也让卢象升的心情格外沉重。满清入寇再加上寒冬提前到来,使得本不富裕的当地百姓日子更加难过,他不由得想起自己上任之初对大名百姓许下的承诺:“给本官三年时间,定要让大名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现在看来,自己的承诺是彻底落空了。卢象升不禁长叹一声道:“我愧对大名百姓啊!不知何时才能海内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在五明骥的侧后方,则是刚刚划归卢象升节制的关宁铁骑将领曹文诏、曹变蛟叔侄。其实按照品级,曹文诏刚刚升任副总兵官,是正二品卢象升这个三边总督是从二品,曹文诏比卢象升级别还高半级。但明朝一向以文制武,朱由检也无意改变这个国策,所以曹文诏对卢象升还是毕恭毕敬。

    见卢象升感慨,曹文诏忙笑道:“总督大人,依末将愚见,这一天不会太远啦!当今圣上可是有道明君,而且登基不到一年,已经御驾亲征两次,打得鞑子吃了大亏。如今又派总督大人剿灭流贼,只要流贼一灭,朝廷就可以一心一意地经营辽东,局面很快就会大有改观吧!”

    卢象升则摇头苦笑道:“曹将军,学生当然也是如此想,可是你没和流贼打过交道,他们可不是那么容易剿灭的!”

    这几日接触下来,曹文诏和曹变蛟都了解了卢象升的为人。他虽然治军极严,令出必行,但同时又爱兵如子,饮食住宿等一切标准均与普通士卒完全相同。而且平易近人,记忆力极佳,几千名天雄军,竟有大半他都能叫得上名字来。有如此主帅,将士焉能不效死力。

    曹变蛟到底年轻气盛,又知道卢象升不端架子,便笑嘻嘻地问道:“总督大人,难道流贼都是三头六臂,比鞑子还厉害么?”

    “小曹将军,流贼的厉害,并不在于他们能作战。”卢象升肃容道,“恰恰相反,流贼多是乌合之众,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往往一触即溃。但是他们有三大优势,却是官军所不具备的。”

    见曹氏叔侄二人认真倾听,卢象升也知无不言道:“第一,流贼人多。各地卫所官军,多的能有几千人就不错了,除去老弱士卒,真正能作战的也没多少。而流贼则动辄聚集数十头目的全体部下一起行动,初时往往只有马贼数十,然俄尔数百,俄尔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常有数万之众。攻陷一地之后,则会裹挟更多百姓加入,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第二,流贼大多乘马,来去如风,官军则受到卫所辖区限制,胜流贼易,将其全歼难上加难。然若不将其斩草除根,尤其是消灭流贼头领,就算是大获全胜,杀贼十九,剩下的那一小点过不了几个月,就又死灰复燃。

    “第三,官军作战需要粮饷,可是流贼不需要,因为他们可以抢。流贼所过之处十室九空,非十年不能恢复元气,更不要说上缴田赋。而越收不上来赋税,户部就越没钱,越没钱就越无法养住官军。朝廷剿贼数年而流贼益强,道理就在于此。”

    二将听罢均义愤填膺,曹变蛟恨声道:“这流贼太可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