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赏赐的田地全都出自皇庄,再说白了就是没收的藩田。朱常洵在河南有藩田五万余顷,也就是五百多万亩土地,而获赏将士一共不到十万人,把福王的藩地填进去就差不多够了。何况此前朱由检还将蜀王朱至澍废黜,顺带把蜀王这一系给断了。蜀王的藩田自然也划归皇室所有,虽然及不上朱常洵多,至少也有一两万顷。

    这些土地都直接归皇室所有,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朝臣也无权置喙。当然,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说朱由检完全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与社稷倾颓、江山易主相比,朱由检宁愿主动来个“均田地”。获得了土地的将士,自然会对朝廷更加忠心耿耿,因为他们保卫朝廷,就等于是保卫自己的家园。

    第三,朱由检用土地赏赐取代了爵位和荫袭赏赐。按照过去的规矩,立了军功,大者可以封爵,小者亦可袭官。但是朱由检对这种制度极为反感,因为这种制度无疑使功臣的后代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可以不劳而获。除了本身就是朝廷极大的财政负担外,还会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明末军队战斗力低下,与此就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朱由检也不能贸然废除爵位制度,因为这一制度已经沿袭了上千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所以他先从小范围做起,在未出京之前,他就召集解胜、郝永忠、李定国、李来亨四员大将,明确地告诉他们,即使他们战功再大,也只有赏赐,而不会封爵,后代也不能荫袭官职。

    怕他们几人转不过这个弯来,朱由检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举了很多后人袭爵、袭官后不争气,导致家破人亡、香火中断的例子,最后诚恳地道:“大明武官成千上万,但朕最能倚重的就是你们几个,因为你们的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如果朕重用那些袭爵袭官的无能将领,你们服不服?

    “当然,谁都会为子孙考虑。定国、来亨现在还没有家室,但以后也一定会有。不过你们要是真为子孙好,就要让他们自己有本事,而不是吃前人的老本,坐吃山空。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你们有没有信心调教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凭真才实干成为国家的栋梁?”

    四员大将忙一齐叩谢道:“圣上高瞻远瞩,臣等谨遵圣旨!”

    朱由检则苦笑着道:“以后日子还长,希望你们言行如一,说到做到!”

第1226章 大明军() 
    因为与诸将早有“约法三章”,朱由检只赏田不赐爵的做法并未引起什么波澜。联想到皇帝登基以来唯一封爵的武将竟是祖大寿,众将心里也都清楚,如果皇帝真要给谁爵位,说不定这人也就快倒霉了。当然另一方面,大多数将士均获赏赐,战功越多者收获越丰,自是人人欢喜。

    有赏必有罚。获赏的将士主要是以秦兵为骨干的京师三大营、卢象升的天雄军,以及一部分辽东边军。而即将受罚的,自然是依附朱常洵叛乱的河南省各卫所官军了。

    自从洪承畴襄阳兵变、朱常洵洛阳僭位以后,河南几乎全省皆叛。位于开封的河南都司都指挥使、河南总兵许定国率先响应叛乱,下辖各卫所除黄河以北的彰德卫以外,也纷纷加入叛军。

    按照卫所编制,河南省的官军统属河南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辖河南卫、宣武卫、陈州卫、睢阳卫、信阳卫、南阳卫、汝州卫、弘农卫、怀庆卫、彰德卫、颍川卫等十一卫,以及若干独立千户所,分布于河南各地,在册兵力达到七万左右。但是由于“吃空饷”相当严重,实际兵力只有四万人左右,像彰德卫定额五千六百人,实际连两千人都不到。

    唯一例外的是负责守卫洛阳的汝州卫,由于朱由崧早有叛意,又勾结白莲教暗中控制卫所官军,所以兵力大大超出编制。之前超编兵员的粮饷均由朱由崧暗中提供,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守卫洛阳,防止流贼再次攻城。虽然李定国攻城时被杀了一些,余者大部逃走,但还是有将近八千叛军来不及逃走,只得乖乖地放下兵器当了俘虏。

    对于这些俘虏,朝中大臣坚决主张杀掉。理由也很充分,这些人枉为官军,竟然附逆叛乱、抵抗皇帝御驾亲征,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就是老百姓说的“吃完肉砸锅”,实乃罪不容诛。内阁已经做出票拟,除了左良玉手下那一小部分兵力外,以谋逆罪判处汝州卫所有将官士卒死罪,只等朱由检朱批。

    朱由检思虑再三,却将票拟封驳了回去,并亲笔写了很长的朱批,耐心向朝臣解释为什么不能杀这些人。

    第一,河南卫所官军是受朱由崧、洪承畴等人蒙蔽,以为皇帝已死。真正的逆贼只是朱常洵、朱由崧、洪承畴,以及他们手下的骨干分子,与普通士卒无干。

    第二,就算这些官军确实有罪,但现在叛乱未平,朱常洵等主犯全部在逃,河南主战场上还有大量的叛军,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原来的卫所官军。如果对汝州卫士卒大开杀戒,则会树立一个极其恶劣的示范,其他卫所士卒必不肯再归顺朝廷。

    第三,现在朝廷兵力捉襟见肘,因为要防范满清八旗入关报复,已经不可能从山海关、蓟镇、宣大和京师抽调更多的兵力增援中原战场。随着叛军向南退却,御营继续追击,官军的后方必然空虚。只有利用这些原本就是官军的军队守住洛阳等地,御营才可继续进兵,否则就有被洪承畴、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十三家、“闯王”高迎祥这三路大军包围歼灭的危险。

    第四,朕有好生之德,叛军亦大明之子民,不欲过多杀伤,动摇国家元气。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能招抚者尽量招抚,平叛后方可迅速恢复民生,否则赤地千里,即平叛亦是大败。

    这四条理由当然也很冠冕堂皇,其实与内阁票拟是各有利弊。但是皇帝一言九鼎,廷臣又远在京师,趁着奏折反复往来的时间,朱由检早把想做的事做了。

    首先,他下旨废除河南都司及下属全部卫所建制。这倒是应有之义,因为现在叛军还在打着河南都司及各卫所的旗号与官军对抗,废掉他们的建制,叛军也就不再名正言顺,彻底成为叛军。

    第二,让西安知府杨嗣昌上疏朝廷,正式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灭流贼军事战略。并且不等廷臣做出反应,直接下诏肯定了杨嗣昌的战略构想,并指出现在叛军与流贼合流,理应一体对待。

    第三,顺势下旨组建新军。因为要实现杨嗣昌的战略构想,关键就是要由一两名重臣督师,组建一支强大的部队追着流贼打,这就与各司一方防务、互不统属的卫所制度发生了冲突。这时候朱由检打破卫所制度,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就显得比较自然。

    为了减少来自官员集团的阻力,朱由检还特意言明,这个举措是“权宜之法”,待叛乱和流贼彻底平定之后,则应恢复旧时的卫所建制。

    这招棋是朱由检筹谋已久的一步。如果不是朱常洵叛乱,朱由检还不敢这么早提出来,但是现在的局势给了他提前破局的绝好机会。

    果不其然,杨嗣昌的奏折很快在廷臣中引起热烈反响。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集团对朱由检这个皇帝一直不以为然,但是杨嗣昌可是官员集团中的后起之秀,家学渊源,文名布满天下,与东林党人关系也相当融洽。东林党自己提不出什么好的军事见解,见了杨嗣昌这篇奏折顿觉如获至宝,认为如果能把杨嗣昌拉过来,通过杨嗣昌的被重用,来进一步巩固东林党的势力,就可以有效制约年轻任性的皇帝。

    所以这回内阁、部院诸臣一反常态地对杨嗣昌的奏折大加追捧,并纷纷向朱由检荐言,请求皇帝提拔重用杨嗣昌。朱由检是正中下怀,立即下诏任命杨嗣昌为正三品兵部侍郎,因为陕西吃紧,仍暂领西安知府事,与陕西巡抚孙传庭一道与高迎祥作战。

    有了这个铺垫,新军的组建也就顺理成章了。按照朱由检公开的说法,这支军队将以原河南各卫所官军为班底,建制上与都指挥使司平级,直属五军都督府。其实五军都督府只是个摆设,调兵的权力实在兵部,这支军队便交给领兵部尚书衔、总理五省四府军务卢象升统辖。

    朱由检又给了官员集团一个面子,让诸臣为这支新组建的军队取名。群臣取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惟有杨嗣昌所拟的最合朱由检心意:大明军!

第1227章 组建第一师() 
    虽然京师与洛阳之间奏折、御批往来不绝,拟定“大明军”这个名号至少花了七八天时间,但实际上军队的组建工作从洛阳收复的第二天起就开始了。朱由检对官员们不过是虚与委蛇,他早就下定决心,不管大臣们同意与否,这项至关重要的改革一定要进行。

    当然,改革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那么简单,对军户制的改革,可比招募本来就是农户的秦兵复杂多了。因为军户制不光是提供士兵,同时还是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为军户专门划出军田,军户不纳田赋,同时也要自给自足。所以改革军户制,必须对“人”和“地”两个方面同时改革,否则就无法进行。

    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既然要组建新军,自然要先任命主将。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也要靠他们具体去做,否则朱由检就算累死,也无法完成对全国卫所军队的改革。当然,朱由检现在身在洛阳,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也算是第一个改革试点。在这里改革成功以后,就可以把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朱由检也就可以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干了。

    各卫所原有的将官当然不能用,朱由检只能从京营的将领中提拔。但是现在战事正紧,诸将都宁愿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杀敌立功,而不愿意来洛阳接手一支素质很差的部队。如果抽调将领过多,朱由检又担心被叛军拖入持久战,真是左右为难。

    经过慎重考虑,朱由检决定以李定国部短暂休整后,经虎牢关、潼关入陕,与杨嗣昌、孙传庭合兵一处,去对付他的“老朋友”高迎祥。而正面战场主要交给卢象升和孟拱,让他们发挥火器的绝对优势,给战斗力最强的洪承畴部以持续沉重打击。

    至于东线,则交给郝永忠的骑兵部队。因为他本就是流贼出身,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用兵习惯了如指掌。待曹文诏的关宁铁骑稳住南京形势后,郝曹二将即可发挥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对流贼中较弱的部队进行短促的突击。等中路的洪承畴崩溃以后,东西两路叛军首尾不能相顾,便可寻机发动决战了。

    这样一来,只有李来亨的部队暂时没有任务,可以作为总预备队使用。所以朱由检也只能从他手下抽调将领,经李来亨、李定国等人的推荐和通盘考虑,朱由检决定组建大明军第一师,任命缑明显为师长,李守义为指挥使。

    当然这只是内部的称呼,二人的官品仍按旧制,缑明显晋为正二品副总兵官,李守义晋为正二品都指挥使。缑明显主管军事,因为身受重伤,现正在洛阳调养,暂时不用带兵,主要的工作都交给李守义去做。

    包括李定国等将领在内,谁也不理解朱由检为什么要给一支部队安排两位主将。尤其缑明显和李守义这两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将才,现在两个人才带一支新军,似乎稍有浪费之嫌。

    只有朱由检自己心里清楚,他是在借鉴前世我军的“政委”制度。古往今来,任何一位统治者都知道用军队维护自己的统治,然而恰恰是军队最容易发生叛乱,好像这些君主是在自掘坟墓一般。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君主只知道用金钱和利益来笼络将领和军队。而眼里只有利益的军队是没有灵魂的,只要有人出价更高,或是领军将领意图谋反自立,这支军队就必然会毫不留情地叛乱,让君主之前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政委制度则是我军借鉴了苏联红军,并结合自身特点创立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现在朱由检又把这项制度“穿越”过来,同样希望能把大明军打造成一支有灵魂的部队,让每一个普通士卒知道是为自己、为家庭、为民族、为国家而战,而不是为了粮饷和功劳而战。

    这样的军队永远不会背叛民族、背叛国家,即使个别将领出了问题,也会遭到官兵的一致抵制,无法调动军队为祸。之前组建秦兵时,这个问题还不算急迫现在要进行全制改革了,朱由检当然要把这项他认为至关重要的内容加进去。不光是新军,就算是秦兵的老部队,以后同样要增加“政委”这个角色,只不过要换成“指挥使”这个易于理解的名字罢了。

    朱由检对师长和指挥使的分工做了明确规定。师长为军事上的主官,作战时拥有指挥权,平时负责训练、后勤、行政管理指挥使为政治上的主官,平时负责思想工作,作战时辅助师长。一旦师长因故不能履职,则指挥使可以暂代师长行使指挥权。待建制确立后,下级建制也要设立“政委”,直至连队。

    至于大明军的建制,这个就简单了。有了秦兵的成功经验,朱由检继续照搬现代军队的建制,在师以下,设团、营、连、排、班五个等级。

    班至连采用三三制,每班十人,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连,一个连约有百人。一个营下辖四个连及一些直属排、班,约为五百人。一个团下辖四个营,约为两千人。师下辖三个团,满建制为六千多人。因为兵员素质太低,装备又差,这个第一师是纯步兵师,只配了很少的战马和少量火器,近期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尽快满编,二是守卫洛阳。

    为了打响军制改革的第一炮,朱由检亲自召见了缑明显和李守义。缑明显身体素质极佳,虽然受了重伤,但已能下地行走。在他们这一梯队的将领中,缑明显是第一个受到提拔重用的。能当上第一师的师长,自是极大的荣耀,缑明显当然喜不自胜。尽管朱由检让他坐下,他却像个火烧屁股的猴子一样,一刻也坐不住。

    相较之下,李守义就沉稳多了。他一边静静地听着朱由检的吩咐,一边凝神思索,有疑问之处还直接向朱由检提出来。朱由检也对这对搭档寄予厚望,他们一动一静,一急一缓,颇有点像亮剑里的李云龙和赵刚,配合好了绝对完美。

    在这次接见之后,缑明显和李守义立即奉旨前往军中,轰轰烈烈的军制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第1228章 新军户制() 
    军户制的改革包括“军”和“户”两个方面,缑明显和李守义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先从比较容易的“军”入手。现在洛阳城中有八千俘虏,这些俘虏绝大多数都是河南各卫所的官军。二人首先把原属于把汝州卫的挑出来,计有五千多人,比照五军都督府的存档,核实军户的身份和军田情况。当然缑明显正在养伤,这些琐碎的工作只好全由李守义这个指挥使去做。

    不出所料的是,汝州卫的军田兼并、军户缺额、吃空饷等情形同样非常严重,多年以来,至少有一半土地被各级军官巧取豪夺。军田的兼并与民田又有不同,民田是直接交割地契,军田则是有一块归军队整体支配的“公田”,军官们常常巧立名目,把公田的收获据为己有,同时还一文钱不花地役使士卒为自己耕种。进行土地兼并时,往往以“公田”兼并“私田”,看起来较为隐蔽,实际兼并程度比民田尤甚。

    与此同时,朱由检借调给第一师一百名锦衣卫,对这五千多名士卒进行分别审讯。审讯时言明:皇恩浩荡,不会因为他们曾经为朱常洵效力,就全部定成死罪。只要没有其他恶行,还可继续做官军,朝廷既往不咎。但是,他们必须自首或互相揭发恶行,比如杀人、奸银、强抢民财等重罪。并且告诉他们,坦白从宽,罪减一等揭发有功,核实有赏。

    这五千多人本来以为必死无疑,现在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犹如溺水的人搂到了一根稻草,当然不肯放过。现在他们也顾不上袒护别人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纷纷揭发其他人的罪行。当然,这些罪行主要集中在百户、千户、守备、游击等军官身上,至于普通士卒,欺压百姓的事确实没少干,但身犯重罪的,在五千多人中毕竟还是少数。

    锦衣卫的审讯也很严密,如果只有一人揭发了别人的某项罪行,一般并不采信,只有三人同时揭发同一项罪行的才重点关注。整理完笔录后,有条件的还会去找受害人核实,没条件核实的只好“疑罪从有”。

    接下来锦衣卫把所有身犯重罪的军官和士卒,人数约有二百多,暂时拘押在洛阳府衙牢房。这些人都是军人,按照大明律,地方官员是无权审理军人的,在这里不过是暂时收监。待叛乱彻底平定以后,再移交五军都督府,由五军都督府奏请皇帝,皇帝委派官员专审。

    对这二百多人,朱由检下旨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军人身份,家属也不再是军户,而是强行转为民户。除了留给每户十亩耕地以外,多余的耕地一律充公。军户代代沿袭,这些人的家族在洛阳一带经营百年,世代做武官,就属他们捞得最凶。像两名正四品游击,实际控制的田产均不下万亩,如今几乎全部转为公田。

    尽管如此,这些有罪军官的家属还是感到庆幸,因为如果皇帝以“谋逆”给这些人定罪的话,那可是要全家陪葬的,男子全得掉脑袋,女眷则会被打入贱籍,成为生不如死的官奴。现在皇帝还给每户留了十亩地,说明并不是要赶尽杀绝。而且只要不是以谋逆论处,人就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家家户户心怀感激。至于田产被罚没,那都是身外之物,没了也就没了吧。

    除了这些低级军官以外,锦衣卫还对仍然在逃的原汝州卫高级将领,包括一名副总兵和三名参将进行了“缺席审判”,处罚方式与其他有罪军官一样,只是罚没家产,并不株连家人。因此在得到了实惠的同时,朱由检在河南民间的声誉一时鹊起,人人都争相传颂他是一位有道仁君。

    处理完这些有罪军官,接下来就要正式组建部队了。李守义按照计划向那五千多名降卒宣布:朝廷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做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