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后面的则是一辆接一辆摸黑跟进,过了几十辆还看不到队尾。每辆车上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卒,对寂静而又荒凉的旷野虎视眈眈。

    毛文龙诧异地问驿站站长:“这么晚了,怎么还有车队赶路?他们是什么来头?”

    驿站站长并不知道毛文龙具体是谁,但负责护送二人的百户早递交了路引,总之一定是官,看架势还是大官,赶紧赔笑道:“这位大人,看来您最近是没来过京师。这不是南方有叛乱嘛,这支车队是往前线送粮饷弹药的。”

    “夜间城门锁了也能出城?”毛文龙奇道,“晚上也不歇脚打尖?”

    “哪顾得上啊!”站长笑道,“像这样的车队,每天得从京师出来十来队,赶上什么时辰就是什么时辰,就是半夜三更也得走。他们有户部、兵部联署的通行证,锁城也能出来。得一口气赶到保定府,在那换一批骡车继续往南走,这帮人才能回来,辛苦着呐!没法子,前线战事太紧!”

    “哦?”毛文龙有些鄙夷地笑道,“我听说是挂兵部尚书衔、总督五省四府军务卢象升在指挥平叛作战。此人素有廉名,怎么催粮饷催得这么紧?看来过去也不过是嘴上叫得欢,轮到自己,还不是拼命地捞。”

    “这位大人,那倒不是。”驿站站长忙道,“卢总督可不是贪官污吏,那仗打得是真激烈啊!彭城一带战场上血流成河,一仗过去,也别说流贼死多少人,光是官军打坏的大炮和鸟铳,都一车一车地往回拉!”

    “彭城离京师一千余里,战场上打成什么样,你怎么能知道?”毛文龙嘲讽地笑道,“这一招其实没什么新鲜,有一报百,不然怎么向朝廷索饷。”

    站长让毛文龙噎得有点生气,取来一叠纸道:“这位大人,您要是不信,不妨自己看看。”

    毛文龙一眼便看见第一页上有“官军砀山大捷”字样,当即警觉道:“驿站里怎么会有塘报?”

    “这不是塘报,这是京华时报,五文钱两份,老百姓都能看到。”站长面带得意的微笑道,“上面写得可详细啦!”

    毛文龙展开一看,果然不是塘报,而是用活字印刷出来的,印刷质量一般,但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前线战报以外,还有京师物价、诗文讲解、工艺技术等等,甚至还有店铺广告。当然毛文龙最关心的还是战报,只见上面写着:

    “本报凤阳府消息,并经兵部核准刊发:崇祯元年正月初五,官军在凤阳府砀山县附近大破叛军。叛军以流贼十三家为主,包括革里眼、闯塌天、射塌天等部,兵力约在五万左右。卢总督充分发挥官军火器优势,以强大火力予敌重大杀伤。激战一昼夜,叛军伤亡惨重,遂弃城溃逃。据初步统计,贼死者近万,伤一万余,被俘二万余,仅数千逃脱。此役给围困彭城之贼军以极大震慑,贼军现已南遁,彭城围解。官军方面阵亡二十六人,伤七十七人”

    “胡扯!”毛文龙刚看到这里就大声嚷嚷道,“叛军伤亡数万,官军伤亡一百多?可能么?这东西是谁写的,如此妖言惑众,朝廷竟然不管?”

    “我的老大人,您可小声着点!”驿站站长赶忙把毛文龙拉进院内道,“您不知道京华时报?它可是圆妃娘娘未进宫时就创办的,消息绝对可靠,在京师口碑极佳。而且有关战事的报道,都是兵部核准才发的,那不写得明明白白么,这种事谁敢开玩笑?”

    毛文龙见石春虎对自己肯定地点点头,这才将信将疑地将报道又看了一遍,喃喃地道:“以一敌百,是流贼太蠢,还是卢象升太厉害?”

    正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随即有人啪啪敲门道:“快开门,锦衣卫!”

    站长赶紧过去开门,来人劈头就问:“有没有从山东登州来的?没有的话我们赶紧去下一个驿站迎。”

    “王国正!”石春虎惊喜地叫道,“我在这里!”

    原来来人正是石春虎曾经的部下、现已升任锦衣卫千户的王国正,他见到石春虎也是大喜,不过赶紧敛容沉声道:“圣谕:毛文龙、石春虎抵京后立即觐见,钦此!”

第1341章 征虏将军() 
    毛文龙和石春虎被锦衣卫带入永定门,只见虽然已经入夜,京师外城还是到处灯火通明。除了外城城门封闭以外,城内的宵禁已经正式废止,酒肆、茶馆、戏园等可供人们消遣的场所附近,仍是一片车水马龙。

    除了这些富人流连的去处,也有一些连片的房舍透出灯光,有的外面还有士卒值守。王国正介绍,这里面既有归兵部管辖的炼钢厂、炼焦厂、制枪厂、造弹厂和防护装备厂,也有民用的砖厂、活动板房厂等。除了火药厂、纺织厂这样因为防火需要,夜间不得不停工的工厂以外,其他工厂都是昼夜三班运转,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尤其是枪支和铅弹、炮弹,因为前线消耗量大,还在一直扩大生产规模。毛文龙望着又一支运输车队从身旁经过,想象着前线的作战规模,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在经过内城城门正阳门时,盘查更加严格。即使是奉诏的锦衣卫,也必须在三十步之外下马,朱雀营军士反复查验通行令牌之后方予放行。内城里明显安静了很多,众人从正阳门转至皇城东门东安门,这里由武骧左卫把守,所有人一律解除武装,大部分锦衣卫留在城门外候命,只有毛文龙、石春虎和王国正三人,通报大内后方才放行。

    待进入紫禁城东华门,更由腾骧左卫派二十名全副武装的军士全程护送到乾清门,再转由腾骧右卫引至养心殿。此时夜已深了,但三大殿东西两侧的殿阁中还透出点点灯光,那是内阁和六部有官员在值夜班。

    到了养心殿宫门外,即使是毛文龙这样饱经风雨的大将,也不免感到惴惴不安。天威难测,韩爌、孙承宗等人资格可比他老多了,皇帝一句话,还不是回家种地?况且他还有“前科”,此次深入辽东,烧杀抢掠了一大圈,也不知道合不合皇帝的心意。万一石春虎说几句对自己不利的话,皇帝一怒之下后面他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好在没等太长时间,秘书处女官就出来轻声道:“万岁有旨,毛将军进殿回话。”

    这句“毛将军”让毛文龙稍稍安心,他赶紧低头随女官进了养心殿东暖阁,一进去便跪倒高声呼道:“臣毛文龙,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接下来他还欲行三跪九叩之礼,却听上面一个年轻却稍显疲惫的声音笑道:“你们刚刚进京,朕这么晚还把你们叫进宫来,实在是辛苦了。兰剑,为毛将军看座,上茶。不要太拘束么,这里又不是乾清宫。”

    皇帝是这么说,毛文龙可大气也不敢出,谢恩之后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从眼角余光里,他看到十七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便服,胡须剃得溜光。在这个时代,成年男子是要蓄须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皇帝更要蓄须以显示威严。朱由检却反其道而行之,更显特立独行。越是如此,毛文龙就越琢磨不透皇帝的心思,心里就越发忐忑。

    当然朱由检这么急着召毛文龙回京,主要是要听他禀报这两个多月来的经历。毛文龙自然要吹嘘一番,不过因为有石春虎全程陪同,过分胡说八道他是不敢的,只是隐去了自己纵兵虐杀,尤其是在铁山趁石春虎不在,大肆奸银城中朝鲜妇女的经过。

    朱由检认真听完,兴奋地笑道:“好!自老奴兴兵叛乱,朝廷在辽东节节败退,只能采取守势。惟有你毛文龙可以率兵反攻鞑子,虽然兵力不多,但足可自保,又起到了骚扰鞑子的作用。此前朕虽派你率兵出关,对你能不能打胜仗、甚至能不能活着回来,心中确实没底。现在你既然回来了,而且是大获全胜,不但斩杀朵颜部和鞑子数百敌人,而且设计诱奸朝鲜水师,此乃数年未有之大功,朕要诏告天下,重重赏你,以振奋大明军民士气!拟旨:毛文龙恢复正一品左都督官职,封平远伯,领征虏将军印,赏银五万两,在京师赐府第一座。”

    “臣谢主隆恩,敢不肝脑涂地以报圣恩!”毛文龙赶紧大礼参拜,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从海外的逍遥王到差点被袁崇焕砍头,又蹲了几个月诏狱,再在关外苦寒之中熬了两个多月,现在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封伯拜将,如此急落急起,自是百感交集。

    不过毛文龙到底是心术极深之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他试探着问道:“陛下,臣虽年迈,尚思为社稷再立新功,宁肯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前者在皮岛时,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夺船投靠了鞑子,实乃事出有因。此三人臣深知之,如臣以书招之,其必携众反正。臣再以皮岛为根基”

    刚说到这里,朱由检笑着打断毛文龙道:“此事不急,容后再议。你一路辛苦,还是先回府,看看满意不满意,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向朕提出来。朕也乏了,你下去吧!”

    毛文龙碰了个软钉子,便不敢再多说,只得唯唯而退。这时朱由检才叫石春虎进去,让石春虎详细禀报。石春虎的汇报可比毛文龙详细多了,包括何时从何处经过、在何地袭击蒙古人和满清寨子,又如何突入朝鲜,都讲得一清二楚。当然,对毛文龙带兵时的种种丑态和恶习,也毫不讳言。

    朱由检听得更加认真,不时插言细问。二人一直说了两个多时辰,直到天蒙蒙亮,朱由检才笑道:“经过这一番历练,你给朕实话实说,还怕蒙古人、怕鞑子么?离了毛文龙,让你自己带兵进去,你行不行?”

    石春虎老实地答道:“回圣上,末将怕是不怕的。不过只去了一次,都是毛文龙带路,其他地方地理就不大熟悉了。如果多去三四次,就能探清地形。只要掌握了地形,末将也可以采取和毛文龙一样的战法,只以小股骑兵突入蒙古和辽东,一则机动灵活,二则不易暴露,三则补给方便。末将不敢说每次有多大战果,但有信心至少全身而退。”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朱由检霍地起身道,“石春虎听旨!”

    石春虎赶紧跪倒,却听朱由检一字一句地道:“锦衣卫千户石春虎从军北征,功勋卓着,不意甫一回京便暴病身亡,痛哉!兹追封石春虎为正四品游击将军,家人赐银万两。在京西山中寻佳址入葬,四时享祀,钦此!”

第1342章 绝密任务() 
    听朱由检面无表情地口授完圣旨,石春虎登时如遭雷击,通体冷汗,半晌才艰难地道:“臣谢主隆恩!”

    “你不想说点什么吗?”朱由检不动声色地道。

    “陛下对臣有天高地厚之恩,即是赐死,臣亦甘愿领受!”石春虎虽如此说,泪水已是夺眶而出。

    “你就不问问为什么?”

    “该臣知道的,陛下自有明旨不该臣知道的,臣不敢多问!”

    “这么说,你是要奉诏了?”

    “臣自当领旨”

    朱由检突然奸诈地笑道:“你都死了,还怎么领旨?”

    见石春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朱由检这才将他搀起,肃容说道:“你是有功之臣,朕又不是昏君,怎会无缘无故妄杀功臣?别说功臣,就是任何一个普通百姓,朕要杀他,也得是他触犯国法,罪该当死。朕之所以下这么一道旨意,实是想委你重任。此任务极其重大,可以说事关大明国运,且为绝密,不可走漏半点消息,就算是锦衣卫也不能知情。朕让你诈死,就是消除你的一切身份,断绝外界与你的一切联系,才好行此大事。”

    石春虎这才明白过来。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任务,但必是极其重要、极其光荣的,登时为皇帝如此重用自己感到十分激动,刚说了半句“臣领旨”,朱由检又打断他道:“你先不要急着领旨。此任务极其凶险,参与之人恐怕是九死一生,你领旨就意味着准备为国捐躯。而且一旦领受任务,你将再不能公开露面,再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朕知道你还没有成家,这种决心,你现在下得了么?”

    石春虎怔了片刻,父母亲友的音容笑貌瞬间浮上心头,还包括他念念不忘的绿英。可他还是很快下定决心,咬了咬牙道:“但凭陛下吩咐,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朱由检眼圈也红了,上前重重拍了拍石春虎的肩头道,“大明有国士如此,何患四海不宁!你退下后跟着腾骧右卫的侍卫走,后面的事自有人为你安排。这道旨意明天就会发出去,你今夜就得离开京师。”

    石春虎领旨出来时,毛文龙和王国正早已不在,他让腾骧右卫领着在宫中拐弯抹角,从并不走官员出紫禁城走的西华门,而是从神武门悄然出宫。此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之时,只见宫门外已有一辆马车等候。

    石春虎进了车厢,马车便不紧不慢地向前行进。车厢没有窗帘,但石春虎能感觉到是在向西走,连过几道城门,守军都未检查便放行,看来是持有皇帝特发的通行令牌。出城之后又颠簸着走了一个多时辰,马车终于停下,外面有个熟悉的声音叫道:“等你好久啦!”

    石春虎忙钻出车厢,此时天已大亮。他一见那人便惊喜地叫道:“燕”

    那人当即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严肃地道:“不可喧哗!在这里的任何人都不再使用原来的姓名,我叫孤雁,你叫东北虎,切记!”

    原来此人非是旁人,正是石春虎在做特战队员时的老上司、当今皇后的师兄,前皇城警卫团指挥使,燕凌!

    至此石春虎终于恍然大悟。他在登州就听说燕凌“丁忧”,当时还在纳闷:别人不知道,他和燕凌极熟,知道他在被周奎收养前,明明是无父无母的孤儿,怎么会丁忧?难道真如朝野议论的那样,皇后失宠,导致周奎和燕凌也受了牵连?现在想一想自己的经历便明白了:燕凌的任务与自己一样!如此大费周章,可见此事之秘!

    燕凌也不多说,引着石春虎往前走。石春虎这才注意到此处已在深山之中,周围群峰环抱,人迹罕至。前方有一块小盆地,却用人力硬开出一块南北长百余丈、东西宽七八十丈的平地,一片规制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傲然矗立,一看便是宫廷制式。石春虎奇道:“燕那个,孤雁,这里是圣上的行宫么?”

    燕凌微微一笑道:“你走近看就知道了。”

    石春虎莫名其妙地跟着燕凌走近宫门,突然浑身一激灵,低声吼道:“鞑子!”

    原来宫门之外,正有一队脑袋剃得锃亮、头顶垂下一条细长的“金钱鼠尾”发辫、全副武装的满清侍卫,耀武扬威地来回巡逻!

    石春虎下意识地就去摸自己的佩刀,一摸却摸了个空,这才想起武器在进宫时留在了东安门,出宫时可没交还给自己。燕凌赶紧笑着制止他道:“别误会,都是自己人假扮的。”

    石春虎更加糊涂,走到宫门处,果然那些“鞑子”并不阻拦。再看宫墙和宫门,从远处看与紫禁城的宫墙差不多,离近了仔细一看,却是用铁棍和木板临时搭建的假墙,只在外面涂了一层漆。

    进入宫门后,只见里面往来巡逻的“鞑子”更多,可以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至于各种建筑,一看便是宫殿,但也只是做了个样子,未用真材实料。

    “咱们进来这道门叫大清门,前面是崇政殿,后面是楼和清宁宫。”燕凌熟稔地介绍道,“东边是十王亭和大政殿,西边是戏台和文溯阁。一定要尽快记住。”

    “大清门?”石春虎似有所悟,“孤雁,这这难道是”

    “你猜得没错。”燕凌面无表情地道,“此处是完全模仿鞑子在沈阳的伪皇宫,按一比一比例复制的。圣上为此耗费内帑银十余万两、数千工匠昼夜赶工,历时两个多月,才建成这般规模,只为让我们使用。我们可不要辜负了圣恩,以及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啊!”

    “那我们的任务是”

    “这里所有的人,包括你我,都归属于圣上新设立的大明情报部。情报部直属圣上管辖,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这个机构的存在。”燕凌以极其严厉的口气道,“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潜入沈阳,刺杀逆贼皇上不急太监急!”

第1343章 燧发转轮手枪() 
    从这一天起,以燕凌和石春虎为首,从全国的各行各业,当然主要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数百名人才,构建起了大明情报部的最初框架。他们在当下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刺杀皇太极。为了这个难度极大的任务,他们隐藏在深山中,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朱由检想刺杀皇太极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古以来,刺杀敌方首脑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打击敌人的手段,因为一来相对于发动血流成河的战争,这种手段的成本较低二来一个政权的优秀领袖,往往对这个政权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一旦领袖突然死亡,政权就会陷入混乱,甚至走向覆灭。

    而皇太极正是这样的领袖人物。在历史上,建州女真崛起是努尔哈赤的功劳,清军入关发生在顺治年间,而在两者之间,皇太极不但承上启下,而且起到了扭转明清军事力量对比的决定性作用。他先定蒙古诸部,而后多次挥戈入关,肆虐京畿及北直隶、山东等地,把大明本已虚弱不堪的国力进一步掏空松山一战,更是全歼十余万明军,迫降锦州的祖大寿,极大动摇了明军耗银数千万构建的“关宁锦防线”。虽然京师是被李自成攻陷,然而若不是皇太极把明军精锐消耗殆尽,单凭流贼那可怜的战斗力,怎么可能入主中原?

    而且皇太极不单有武功,还有文治。正是在他的主导下,满清建国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巩固了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并且化解弥合了满清贵族内部的一部分矛盾,使得满清势力越来越强大。虽然是敌人,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皇太极是雄才大略之主,甚至更甚于其父努尔哈赤。可他是大明的敌人,越雄才大略,中华民族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朱由检怎能不想除之而后快?

    除了国家、民族层面,朱由检与皇太极还有不共戴天的私仇。当日若不是皇太极迫使科尔沁贝勒寨桑将女儿大玉儿嫁给他,也就不会有崇瑶遇难、大玉儿为保护朱由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