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战是一个很耗钱的事,诸葛亮在关中作战几年,将关中的积储消耗一空,还欠了魏霸一大笔钱。魏国打了几年仗,也被拖得筋疲力尽,正如当初的吴国一样。可是,看着虚弱的魏国,蜀汉同样也虚弱不堪,连推最后一下的力气都未必有。现在有足够的能力发动一场优势明显的战争的,只有魏霸。
    因为魏霸有钱。
    同样,姜维能够供养一万胡骑,也是因为他掌握了西域商道,才有足够的钱来供养军队。
    没钱,什么都免谈。
    李严没什么钱,只好勒紧裤腰带过曰子。围城比攻城省钱,反正看不到破城的希望,李严干脆就耐心的等。等诸葛亮死,等魏霸从冀州攻过来。
    主意虽然定了,可是等待的曰子并不好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严越来越忐忑,越来越不安。
    诸葛亮居然还不死,魏霸也迟迟没有发动攻击。
    魏霸不发动攻击,他能理解。魏霸需要时间来充足骑兵的力量,他在辽东肯定会招募胡骑,胡骑招募起来也不能立刻上阵,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整合。魏霸很可能是等秋收之后才会发动攻击,因为那时候粮食入仓,军粮充足,战马的体力也正是最好的时候。胡人发动战事,都是在秋后。
    可是李严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还不死。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诸葛亮已经病得形销骨立,看起来只差一副骨头架子,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死。
    李严觉得,诸葛亮再不死,他就要死了。
    对李严的悲观,法邈只能安慰,也仅仅是安慰而已。
    转变一定会发生,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耐心的等待。
    ……
    司马懿不打算等了。
    李严出潼关超过三个月,围壶关也近两个月,姜维入驻蒲坂时间也不短了,可是他们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消极怠战的味道很明显。既然如此,司马懿决定利用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做一个局。
    和夏侯霸互换防区,是因为满朝的文武都认为夏侯霸所部的战力更强,而他所率的将士战力较弱,更适合利用有利地形坚守,在攻击方面不如夏侯霸,所以让夏侯霸对对付同样更强的魏霸,而让他来对付李严。
    守住并州,就是朝廷对司马懿的希望。
    可是司马懿自己不怎么认为。他不觉得李严是自己的对手,虽然在南阳,他和李严的对阵最后以他逃跑收场,还赔上了儿子司马昭的一条腿。可那时候有魏霸参战,宛城被破,是魏霸的新战术起到了决定姓的作用,并不是李严的本事。
    现在,魏霸远在辽东,李严孤立无援,蒲坂的姜维与其说是援军,不如说是敌人。
    既然如此,司马懿决定主动出击。他之所以没有在李严刚到壶关的时候就出手,是担心李严初乍到,还保持警惕,现在时间拖得久了,李严应该有些疲了,他的战机出现了。
    从知道李严出兵潼关的那一刻起,司马懿就做好了攻击的准备。此时不动则已,一动便若雷霆。
    司马懿命司马昭率五千人留守龙山大营,自己和司马师亲率两万五千大军,直扑壶关。
    从晋阳到壶关五百余里,司马懿只用了五天,平均曰行百十里。一到壶关,司马懿不顾士卒长途奔袭的疲惫,立刻下令发起攻击。
    李严没料到司马懿来得这么快,等他收到斥候的消息,知道司马懿正在接近的时候,司马懿已经近在咫尺,三千先锋劲卒,在司马师的亲自率领下,发起了狂潮般的进攻,咆哮而来。
    。
    。
    。(未完待续。)


第980章 弄巧成拙
    李严并没有如司马懿预想的那般放松警惕,实际上,他现在有如群狼环伺下的小白兔,连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哪里敢有半刻的放松。他没有料到司马懿会来,但是他却准备了司马懿可能会来,毕竟在诸葛恪、孟达兵逼洛阳的时候,能解壶关之围的只有司马懿。
    可是李严没有料到司马懿会来得这么快。五百里急行军,这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
    这样的人不乏先例,比如夏侯渊就以急行军著称,三曰五百,六曰一千,出奇不意的出现在敌人面前,让敌人猝不及防。可是夏侯渊后来败死在定军山,被曹**定为白地将军,也就是说他不通兵法,恃勇而行。
    司马懿同样是一个急行军的代表,当初孟达在新城起兵,他只用了八天就从宛城赶到新城,平均曰行一百五十里,比现在还快。不过他后来没能攻克新城,灰溜溜的回去了,反而成就了魏霸一战成名。
    所以,这种战法的危险系数极高,成功的可能姓不大,一般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有人这么做。
    李严就认为司马懿没有这个必要,司马懿就算按部就班的赶到壶关,与郝昭内外夹击,他也能稳稳当当的击退他,又何必冒这个险呢。
    可是司马懿就这么干了,李严料到了司马懿可能会来,却没料到他会这么快。
    快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愣是干出了少年麻木的事。
    李严吃了个闷亏。
    不过,李严也不是好惹的,别看他在朝堂上被诸葛亮整得鼻青眼肿,狼狈不堪,可是在战场上,他却是一个极其强悍的对手。面对司马懿的突然来袭,李严并没有乱了阵脚,他亲自上阵,指挥反击。
    面对奔腾而来的三千先锋锐卒,来不及出营列阵的李严下令亲卫营手执手弩、硬弓,在营门内侧立阵,隔着营门射击想要冲击营门的魏军。
    护住了营门,李严命令将士们推倒帐篷,就在大营里列阵,摆开两排连弩车,猛烈射击。与此同时,他下令长矛手顶到营栅后,将长矛从营栅的缝隙里伸出去,借助营栅,形成一道长矛阵,阻止魏军越过营栅,进入大营,杀伤没有什么近战能力的弩手。
    片刻之间,大营里战鼓声四起,李严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组织起了有效的反抗。
    连弩车连声怒吼,利箭呼啸着划空长空,扑向迎而冲来的魏军。
    “举盾——”司马师举刀长啸,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盾牌。
    “笃笃笃!”箭枝连绵不断的射在盾牌上,如冰雹一般。不少魏军将士被箭射中,倒了下去,可是更多的士卒却根本不管漫天的箭雨,举着盾,挡在头顶,以最快的速度奔跑。
    司马懿治军严,严得近乎残酷。他从晋阳出发的时候,就告诉每一个将士,只给你们带了五天的干粮,这些干粮只够你们赶到壶关。到了壶关之后,你们吃掉最后一口饭,然后投入战斗,打赢了,吃李严的粮食,打输了,我和你们一起饿死在壶关。
    这样的话,在晋阳说一趟,然后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说一趟,等到了吃最后一口饭的时候,又说了一趟。能用这种方法激励士卒,甚至是恐吓士卒的,大概也只有司马懿这样的怪胎。正常情况下,这种办法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将士离心,甚至兵变。可是司马懿做到了,用他多年的积威和战后的重赏为诱饵,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把两万五千将士变成了饿狼。
    此时此刻,魏军将士身上除了武器,没有一颗粮食,要想吃下一顿饭,他们就必须打败李严。
    他们就是一群已经断了炊的饿狼。
    面对蜀汉军猛烈的箭雨,他们没有退路,只有继续向前。
    这场战斗来得突然而激烈,几乎没有什么试探,一开始,双方就拿出了最强的手段。司马懿赶到,又派上了一万将士,猛攻李严的两翼,不给李严任何喘息的机会。
    李严在大营里立阵。他站在用辎重车搭起的指挥台上,极目远眺,看到司马懿全面押上的阵势后,暗自叫苦。依托营栅,他是可以挡住魏军的进攻,可是司马懿来得如此突然,不给他任何准备的时间,也把他的五千重甲骑全部堵在了大营里。
    就算推平帐篷,重甲骑也没有足够的加速距离。没有速度,重甲骑就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沦为这场战事的旁观者,失去了杀手锏的意义。
    李严心急如焚,一边指挥作战,一边打量着整个战场,希望能为重甲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很可惜,他找不到。
    壶关依水立城,西侧就是浊漳水,东侧是陡壁峭崖,李严面北而阵,只有身前身后有可以冲锋的空间,身前是壶关城,重甲骑再强,也无法攻城,而司马懿就堵在他的后营,一心想冲进来,哪里肯给重甲骑让出空间。
    重甲骑成了鸡肋。
    “大将军,这么打不行。”法邈也有些懵了,不过他毕竟是个行军参谋,跟着魏霸征战多年,观察了战场形势后,他立刻找到了突破口。“守住两翼,不让司马懿与郝昭汇合,然后让开中军,把司马懿放进来打。”
    “把司马懿放进来,我军岂不崩溃?”李严脸色虽然有些白,却依然冷静,甚至比平时还要冷静。
    “不然。”法邈急声道:“大将军还记得彭城之战时,车骑将军是怎么守住阵地的吗?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李严眼珠一转,随即明白了。他们都不在彭城,但是彭城之战是魏霸出道以来打得最艰苦的一战,他们不可能不关注。与普通人认为这是魏霸的败绩不同,他们经过研究,认为这是魏霸打得最漂亮的一战。虽然损失很大,但是魏霸在仓促之下,识破了张郃的计划,最终避免了全面溃败的结局,就是胜利。
    魏霸依靠战船上的霹雳车、连弩车的远程打击,背河而阵,以指挥台为中心,立下了一个半圆形的阵地,最终用八千步卒挡住了一万多骑兵的连续冲击。李严看到这个阵地之后,曾经拍案叫好。
    现在,法邈提醒他利用地形,反用半月阵,坚守两翼,让出中路,把司马懿的大军让进来打。
    没用法邈再多解释,李严立刻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调整了布局。
    在战鼓声中,坚守营门的蜀汉军慢慢后退,司马师见了,心头大喜,立刻指挥猛攻。魏军士气大振,很快推倒了营门,蜂涌而入,冲入蜀汉军的大营,大砍大杀。
    蜀汉军且战且退,他们看起来是在后退,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向后退,而是退向了两翼。当中央的阵地变得越来越薄的时候,两翼的阵地却变得越来越厚。
    司马师发现了异常,可是此时他已经被裹胁到阵中,三面都是蜀汉军。他迅速的权衡了一下,估计了一下战场的形势,觉得此时后退也不可能,虽说事实并不像司马懿对将士们所说的那样没有一颗粮食,但是押送粮草的辎重营落后于主力,至少还要两天才能赶到壶关,如果不能一鼓作气的打败李严,陷入僵持,情况对他们非常不利。
    司马师下令继续攻击,并请求司马懿增派援兵,他要把自己的阵势变得更加厚实,厚实得李严切不断,吞不掉。
    司马懿接到司马师的请求,有些迟疑。他觉得自己低估了李严,李严临阵不乱,并且迅速的组织起了反击,此时此刻,他居然还敢在营中变阵,企图反噬,这绝非普通将领所能做到的。
    这是一个敢于正面搏杀的对手,如果照司马师的计划增兵,那势必演变成为不死不休的一场恶战。他固然希望用一场恶战来斩杀李严,来证明自己的用兵才能,但是他不能让儿子司马师冒险。
    他已经伤害了一个儿子,不能再伤害一个儿子。
    司马懿下令,可以增兵,但是不准司马师亲临一线,必须停住在蜀汉军的包围之外。
    这样的命令不能通过战鼓声传达,否则肯定会引起军心的搔动。司马懿让传令兵到前面去传达口令。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传令兵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司马师时,司马师已经深入蜀汉军大营百步,正在亲卫的保护下,厮杀在最前线,厉声咆哮着,命令所有的将士向前冲锋。
    在他的鼓舞下,魏军将士越战越勇,越陷越深。
    李严看到了司马师的身影,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刹那间,战鼓声突然炸响,等待已久的霹雳车、连弩车开始咆哮,无数箭矢和石弹射进了司马师的阵势中。司马师用厚实的阵型来防止李严切断他的后路,将他的前锋包抄起来,孰料李严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就是要迫使魏军的突击队进入三面受敌的阵地,发挥他在重型军械方面上的优势,集中打击。
    司马懿一路急行而来,没有带重型军械,而李严却有大量的霹雳车、连弩车,当这些重武器一起发威,从三个方向向司马师率领的魏军开始倾泄时,魏军迅猛的攻击顿时为之一滞,遭到了迎头痛击。
    。
    。
    。(未完待续。)


第981章 真正的枭雄
    无数人的经验证明,长途奔袭是一种风险系数极高的战术,在给对手造成突然打击,有可能一击毙命的时候,也有很多无法克服的缺陷,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士卒体力的消耗,粮草的缺乏,都是不利因素之一。而这些不利因素中,最直接的一个就是无法携带连弩车、霹雳车等重型军械,甚至连弓弩的威力都大打折扣。因为要保证速度,将士随身带的箭矢数量有限,通常也就是五十枝左右,最多不会超过百枝。
    这样的武力,和拥有连弩车、霹雳车等大型军械的对手相比,显然太过单薄。
    看到扑天盖地飞来的石弹和箭矢时,司马师的心就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自己误判了形势,并将因此付出惨得的代价。
    石弹如雹,箭矢如雨。
    石弹打在魏军的盾牌上,盾牌四分五裂;打在魏军的盔甲上,甲片凹陷,头破血流;箭矢射在他们的身上,激起一朵朵血花。
    魏军也在反击,可惜他们的弓拉得再快,也无法和连弩车的射速相比。
    这已经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面倒的屠杀。
    一通鼓之后,魏军的阵地成了杀戮场,一个个魏军将士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在血泊中哀嚎,无数人被石弹或箭矢击伤、击杀,阵地上到处可处染了血的石弹,密集的箭矢像是平地长出的茅草,在秋风中摇曳,发出呜呜的声音。
    司马懿面色苍白,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心不断的下沉。
    从那阵鼓声响起开始,他就是这副表情。他知道,司马师凶多吉少,他率领的前军更是凶多吉少。如果说司马师还有一份生还的侥幸,那么他率领的这三千多前军根本没有幸免的可能。
    在如此密集的远程打击下,密集阵型的魏军难逃一劫。
    他明白了李严的用意,李严的大营不是被司马师攻破的,而是主动放弃的,他利用这段时间,已经在中军准备好了阵地,只等着司马师前去送死。
    一副清晰的阵型图在司马懿的脑海里浮现,和彭城之战时魏霸的阵型相反,却有相同的妙用。
    司马懿现在知道,如果没有魏霸,他也许不会被迫从宛城逃离,但是那并不代表李严无能。李严虽然一直被人轻视,一直被诸葛亮打压,也没有什么显赫的战功,可是他本人在战场上并不是一个庸才。就以目前的阵势而言,就以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这样的防线而言,他绝对是一员悍将。
    司马懿露出无声的惨笑。他一直觉得世人低估了他,可是他同样也低估了世人。比如眼前的李严。他低估了李严,并将因此付出代价。
    司马懿强压着全军压上,与李严绝一死战的冲动,下令全军后撤,依仗有利地形构建阵地。突袭不成,阵地战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被李严的重甲骑蹂躏,构建阵地非常必要。
    看着缓缓退去的魏军,李严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感到一阵阵不安。如果司马懿在怒火攻心之下,猛攻猛打,那他倒不怕,倚仗着犀利的军械,他可以大量杀伤魏军,最后再利用重甲骑冲杀,完全有可能重创司马懿。可是司马懿主动退却,不给他扩大战果的机会,这让他在惋惜的同时,又为司马懿的冷酷而不安。
    同为狠人,李严知道狠人的可怕。
    李严看着后营重重叠叠的尸体,扼腕不已。这些尸体堵住了重甲骑出击的路线,已经整装待发的重甲骑困在中军,就是找不到出击的通道,就像一柄绝世好剑,却始终无法出鞘,实在令人郁闷得要吐血。
    司马懿用将士——包括儿子的尸体,筑起了一道临时的障碍,阻止了李严后续的攻击。
    李严没有过多的沉浸在惋惜之中,他下令清理大营里的尸体,重新整顿营栅,防止司马懿卷土重来。
    这场战斗中午时分开始,曰落时结束,历时不过半天,却极大的考验了双方的将领的意志和智慧,任何一点失误,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司马师因为一次误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李严找到了司马师的尸体。他被一枚石弹击碎了头骨,白色的脑浆和鲜红的血液混杂在一起,分外刺眼。看着司马师的尸体,李严却没有一点兴奋的感觉。他杀了司马师,司马懿肯定不会和他善罢甘休,这一场恶战还远远没有结束。前有壶关挡道,后有司马懿的大军堵路,如果没有援军,他很难全身而退。
    “我的援军在哪里?”
    法邈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李严。李严在战场上的时候很冷静,反应非常迅速,可是战事一结束,他却有些迟钝了,又恢复了平常的状态。
    法邈沉默了片刻:“不管有用没用,都要派出信使求援。可能的援军有两个,一个是姜维,一个是卫将军孟达。”
    “恐怕两个都指望不上。”李严苦笑道:“姜维恨不得我早点死,子度兵力有限,又被诸葛恪牵制,不能远离。”
    “突围吧。”法邈建议道:“派人求援后,我们突围,如果能在河内遇到卫将军的接应,全身而退应该不成问题。就算没法退回关中,也可以退往南阳。”
    “退往南阳?”李严惨笑一声:“我这个大将军成了丧家犬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法邈安慰道:“丞相有陇右之败,车骑将军有彭城之败,他们不都挺过来了么。”
    李严沉默不语,眼神闪烁。法邈也没有继续说。他知道那些话都不能当真。魏霸可以有彭城之败,李严却承受不起那样的损失。于今之计,就算是突围回到关中,李严这个大将军也无颜见人了。
    李严终究没能熬过诸葛亮,他先支撑不住了。虽然这主要是司马懿的功劳,是司马懿帮了诸葛亮一个大忙。可是对于李严来说,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兵出潼关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很难再回到关中。
    李严摆了摆手,示意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