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的机会,伺机夺取姜维手中的兵权。
    两个问题,一个答案:以洛阳为饵,外诱魏军,内迫姜维。
    洛阳既然是饵,当然不能不攻,又不能全力抢攻,既要造成兵临城下的压力,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反应时间。这里面的度如何掌握,就是问题的关键。
    攻打河内,当然是为了切断洛阳与冀州的联系,除此之外,一旦占领冀州,还有可能向西突入河东,切断并州与洛阳联系的可能,甚至有可能长驱直入,突然出现在潼关前。如果幽州的战事顺利,则可从南北两个方面夹击司马懿,加快统一的速度。
    当然了,如果在此之前,司马懿驰援洛阳,那就再好不过了。
    总的来说,这个方案有急有缓,有近期规划,有长远规划,是一个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的战略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相当的弹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听了虞汜详细的解释,魏武茅塞顿开,拍着额门笑道:“我只以为是打洛阳,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的讲究。听祭酒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祭酒,难怪我王兄欣赏你,你的眼界的确高明。”
    虞汜笑笑:“这不是我一个人意见,是综合了所有将领,再由军谋们反复推演出来的最优方案。”
    魏武连连点头,他明白魏霸为什么让他到军谋团来报道了。一个人揣摩是坐井观天,和这些聪明人一起讨论,那可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啦。
    ……
    晋阳,龙山大营,司马懿推着轮椅,慢慢的踱着步。数十步以内,只有他们父子两人,连一个亲卫都没有。司马昭沉默着,看着远处满眼青绿的龙山,听着隐约传来的流水声,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父亲,回洛阳吗?”
    司马懿没有回答,他将轮椅推到溪边,自己在一块巨石上坐下,脱了鞋袜,将脚泡进水里,盯着清澈的溪水和游动的小鱼,看了半晌,忽然说道:“诸葛亮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因为他擅权。”司马昭轻笑了一声:“凡是有可能和他争权的,都被他收拾了。先有彭羡、法正,后有廖立、李严,只可惜他和魏霸斗了这么多年,却没能将魏霸给收拾了,反被魏霸等到了机会,反戈一击。这一击,就把他推入了灭顶之灾。如果不出意外,诸葛氏可能要从此灭门,至少……也要有几代人缓不过这口气来。”
    司马懿摇了摇头:“魏霸不擅权?”
    “魏霸与人分利,怎么是擅权?”
    “从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魏霸以铁臿、账簿起家,到后来的霹雳车、连弩机,再到后来的战船、烈火弹,这些东西,除了一些因为意外情况而**之外,有几个不是掌握在魏霸自己的手中?”
    司马懿转过头,脸上带着笑,却笑得有些苦涩。“子上,权,并不仅仅是朝堂的权,广而言之,权生于利,诸葛亮因擅权而擅利,魏霸却是因为擅利而擅权啊。读书人只看到权,看不起利,至少不肯言利。他们忘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的权,终究是靠不住的。孟子不肯言利,结果潦倒一生,只剩下文章,空自哓哓,学术隐而不显。诸葛亮不肯分利,所以世家先后背叛,分崩离析。他不是擅权,他是擅利。没有利益,谁肯为他卖命?”
    “既然诸葛亮也擅利,魏霸也擅权,那为什么魏霸会胜,而诸葛亮会败?”
    “诸葛亮因权夺利,分的不过是既有的利。魏霸因利**,他的利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根基之厚,又岂是诸葛亮能够比拟的。”司马懿叹了一口气:“因果颠倒,岂能不败。诸葛亮不是败在手中,是败在眼界。他始终没有看到魏霸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最后明白了,却已经无可挽回,只能用刺杀这种下策。若是他早点明白,一纸军令,就能要了魏霸的命,又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司马昭沉默了很久:“那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大魏已经是曰薄西山,余曰无多。”司马懿长叹一声:“天下要归晋了。”
    司马昭的眼神缩了起来:“那我们怎么办?”
    “我们能怎么办?”司马懿又笑了一声,笑得很凄凉。“你还看不出来吗,夏侯霸一退千里,一个月就丢了整个兖州,这也太离奇了。就是跑,也不能跑这么快。上次青徐易手,听说就是郭太后的主意,她一直想和魏霸谈判。这一次,夏侯霸也主动放弃兖州,焉知他是不是和魏霸达成了什么协议。朝廷和重臣争相贿敌,大魏还有什么希望?也许过两天就有宣布称臣的诏书到。”
    司马昭也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他觉得眼前的景色都变得阴郁起来。他们刚刚收到消息,魏霸轻取了兖州之后,兵临荥阳,与夏侯霸对峙,陆逊则率大军直抵轘辕关。洛阳告急,正在招集大军勤王。目前魏国的大军主力还能调动的,也只剩下并州军团了。
    上次击败李严之后,他们获得了大量的辎重,特别是得到了许多霹雳车、连弩车,甲铠就有数千具,并州军团的实力大大增强。父亲司马懿又是上次守住洛阳城的首功,由他去守洛阳,当然比曹爽那个纨绔子要有把握得多。
    可是,父亲司马懿却没有驰援洛阳的心情。听了他这一番话,显然在他的心里,洛阳已经没有再救的必要,大魏的灭亡只是迟早的问题。郭太后和天子想求和,夏侯霸也别有用心,洛阳城是守不住的。
    既然如此,他们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命运。
    司马昭想了很久,这才试探的说道:“我们……也和魏霸……联络吗?”
    “不,我等他来联络我。”司马懿笑笑,赤着脚站了起来,叉着腰,看着远方。“他的实力是强,可是还没强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如果姜维挟持了天子,据守潼关,魏霸就要从并州取道。我拦在这里,他就过不去,甚至不敢离开洛阳。”
    他转过头,看看司马昭,笑道:“你说呢?”
    “那他会攻击并州的,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司马昭眉头微蹙:“我听说,魏霸的重甲骑兵战斗力很强,陈泰也坚持不了多久。”
    “并州不是那么好攻的。”司马懿摇了摇头:“何况,姜维如果连我的作用都看不出来,他还有什么资格与魏霸争斗。魏霸如果从洛阳攻并州,姜维一定会出击。南边问题不大,可能被突破的倒是北线。正如你所说,魏霸的重甲骑威力很大,好在重甲骑兵不能攻城,我只要防守得当,还是有机会的。”
    司马昭笑了起来,他摇了摇头,不置可否。
    司马懿眨眨眼睛:“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世事弄人。魏霸要借我大魏的内部不和取洛阳,我们却要借着蜀汉的内部不和与魏霸对抗,想想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司马昭想了想,又道:“父亲,左右逢源,也可能两手空空,你可要想好了。就目前而言,魏霸也许没有速胜之策。可是从长远来看,连诸葛亮都不是魏霸的对手,区区姜维又能坚持多久?”
    司马懿眼神一闪,有些犹豫起来。
    。
    。
    。(未完待续。)


第1014章 温水煮青蛙
    李严、吴懿相对而坐,各自想着心思。费祎笑而不语,从容的品着茶。
    长安已经被他们三个掀起了一阵不是很猛烈,却足够强劲的风暴。
    李严、吴懿领衔,负责清查宣诏使者刺杀晋王一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大体情况已经摸清。丞相诸葛亮以魏霸有不臣之意为由,说动天子,在晋封魏霸为晋王的同时,收其兵权,令其回长安述职。除此之外,使者还携带了另一份密诏,如果魏霸不肯受明诏,则以密诏抓捕,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当场格杀。
    诏书没什么问题。天子刘禅已经认可,密诏的确是他所下,用玺也是经过他的允许的。在此之前,诸葛亮谋划时,他也知道。问题在于,使者团中有死士,他不知道。
    用密诏抓捕不臣,这是有惯例的,但是用死士,这姓质完全不一样。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死士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了天子宣诏的使者。二是安排了死士,自然是以格杀为主要目的,而不是抓捕。换句话说,诏书成了遮掩,使者团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杀死魏霸,哪怕他接受诏书,愿意交出兵权。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魏霸接受了诏书的情况下,伪装成郎官的死士依然发动了对魏霸的刺杀。
    这违背了天子的本意,是矫诏。
    所以,这件刺杀案不仅于礼不合,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把天子当成了挡箭牌。比起刺杀魏霸,这个罪名更不可饶恕,姓质也更加严重。刺杀晋王,哪有矫诏来得严重。
    负责安排此事的丞相诸葛亮当然成了罪魁祸首,不仅赠谥无望,而且面临着矫诏的大罪。
    在经过看似琐碎,实则非常精细的**作之后,整个丞相府的相关人员都被控制起来,可是最关键的一个人却还没有落实罪名。
    姜维在这里面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目前没有定论。原因有两个:一是死士是凉州人,却未必就和姜维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的证据。二是姜维手中有兵,不能像丞相府的其他人那样,一道诏书就可以将他们入狱,慢慢审问,随时提审。为了避免姜维狗急跳墙,降魏或者干脆兵变,血洗长安,李严等人的动作一直很温柔,以免逼反姜维。
    两个原因中,后一个是主要因素。可是,再温柔,这一步也要跨出去。
    他们几个今天聚在一起商量,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对费祎来说,目的只有一个:说服吴懿倒戈。
    吴懿手中有一万多人,如果吴懿倒戈,就算姜维反叛,他们也能守住长安,至少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否则,仅凭马承手中的那点北军,根本挡不住姜维的攻击。
    从接诏彻查此案到现在,吴懿的态度一直都不是很明朗。他按照诏书的要求办案,滴水不漏,却看不出本人的倾向。他似乎只是奉诏行事,不偏不倚。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有的,到目前为止,哪怕是他们抓了丞相府的所有重要人员,却都是明正言顺,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攻击的口实。
    可是现在,却必须要吴懿做出表态,否则无法对姜维动手。
    吴懿只有一个担心,如果姜维举兵反叛怎么办?按照现在的办事原则,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宣布姜维的罪状,就不能剥夺姜维的兵权。而不剥夺姜维的兵权,又怎么能让姜维老老实实的到廷尉府听审?
    这是一个死扣。说白了,就是投鼠忌器。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怕逼得姜维狗急跳墙。
    “说能保证长安无事?”吴懿这样说。
    谁也不能保证。事实上,大家都清楚,一旦下诏让姜维到廷尉府接受调查,姜维就会举兵反叛。逼反了他,后果很严重。目前魏霸的大军还远在洛阳,他鞭长莫及,救不了长安。
    魏兴按着刀走了进来,瞟了一眼屋内沉默的几个人,对费祎拱了拱手:“晋王殿下有使者到。”
    费祎顿时精神起来:“传进来。”
    李严和吴懿互相看了一眼,也各自回到座位上。
    使者进来了,风尘仆仆。他送上一封信。费祎看了之后,无声一笑。他把书信递给李严、吴懿,淡淡的笑道:“现在有理由了,晋王送来了一个最好的理由。”
    李严先接过去看了一眼,眉毛一挑,随即笑了笑,又转给吴懿。吴懿接过来,半晌无语。
    魏霸的信很简单,我已经兵临洛阳,请陛下下诏,命令关中军团出击,一起围攻洛阳。
    魏霸没有指明要谁统兵,可是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姜维愿意出潼关,那就由姜维去,如果姜维不肯去,那就由别人去。当然了,他手下的兵要带走。
    就关中而言,现在除了姜维,还有谁适合统兵?一个是李严,一个是吴懿。相比之下,自然是吴懿最合适。
    “子远,这是一个机会啊。”李严起身,走到吴懿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轻笑一声,举步走了出去。站在阳光下,他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慢慢的化作一声轻叹。
    有兵才有说话的资格。他现在手里只有一千兵,所以这个机会只能落到吴懿的手上了。
    吴懿犹豫了片刻:“请陛下下诏吧。”
    魏霸的请求立刻传达到了天子面前。吴懿给天子出了一个主意,先调汉中、扶风诸郡的郡兵到长安,然后再询问姜维有没有领兵出征的意向,如果没有,则将其兵拨付一部分给其他人。这样一来,姜维只有三个选择:统兵出征,放弃兵权,立刻举兵造反。
    不论哪一个,都可以把他逼到死路上去。这么做的前提保障就是调集汉中、扶风郡兵,可以在姜维造反的时候,保证长安有优势兵力可用。
    天子同意了,立刻下令汉中太守吴敏、扶风太守廖化各统兵一万,立刻赶往长安。
    ……
    长安的行动虽然隐秘,却依然瞒不过姜维的眼睛。
    一骑快马,奔进了潼关城。
    姜维怔怔的坐了很久,拳头握了又放,放了又握,迟迟没有拿定主意。
    天子下诏调吴敏、廖化的兵,目的应该很明确,就是要增加长安的兵力,解决他的威胁。一旦这两个人到位,他就没什么兵力优势可言了。到时候,只有两条路,一是交出兵权,任人宰割,二是举兵清君侧,重新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却要面对同样甚至更多的兵力。
    以吴懿的能力,同等兵力下,姜维没有必胜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他就真的成了反贼。即使是击败吴懿,只要没抓住天子,他都算不上胜利,在道义上必然要处于下风。然后,魏霸就可以明正言顺的讨伐他。
    争来争去,不就是争一个谁是正义么。
    从长安赶来的尹赏看着姜维,额头上全是细密的汗珠。“伯约,不要再犹豫了。”
    姜维看看尹赏,苦笑一声:“现在举兵,我们还有回头路吗?”
    “你不举兵,就有回头路?”尹赏没好气的反驳道:“是降魏,还是退出陇右?”
    “不急。”姜维自言自语道:“汉中兵到长安,没有一个半月是做不到的。我还有时间。也许……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到时候,我们也许就会不战而胜了。”
    “什么好消息,能让你不战而胜?”尹赏快气得说不出话来了。他觉得眼前的姜维和他印象中的姜维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人。姜维以前很果决,有时候近乎果决得鲁莽,现在却有些犹犹豫豫的。事情都到了这一步,他还要等。
    “等魏霸的死讯。”姜维笑了笑:“如果魏霸突然死了,你觉得会怎么样?”
    尹赏哑口无言。如果魏霸死了,那情况的确会大有不同。魏霸的势力**,就很难对关中现产生实质姓的威胁。到时候,姜维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关中。可是,魏霸会死么?那么多死士都没杀死魏霸,姜维还有什么办法让魏霸死?
    “魏霸随时都可能死。”姜维没有多说,只是用企求的眼神看着尹赏:“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一次。”
    “如果一个月后,魏霸还没有死呢?”
    “那我就统兵出关。”姜维道:“想让我放弃兵权,那是万万不能的。”
    尹赏长叹一声,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立刻起身返回长安。
    ……
    陈茗快步走进了后院,向正在下棋的费祎和彭珩说道:“尹赏已经回到了长安。”
    “潼关可有异动?”
    “一切如常,目前看来,姜维没有什么动作。”
    彭珩看了费祎一眼,松了一口气:“看来姜维还没有绝望,不想铤而走险。”
    “这就对了。”费祎笑笑,敲下一子,将彭珩的一片黑子全部吃掉。“给他留一线希望,才不会拼个鱼死网破。在兵法上,这就叫围三阙一。在心思上,这叫温水煮蛙。”
    “温水煮蛙?”
    “你没听说过?”费祎有些好奇:“这是晋王说的,大致说的便是用绵密功夫,避免太过激烈的手段,总给对方留一点念想,让他无法下决心。等他发现无路可走,想要垂死一击的时候,已经被煮熟了。”
    彭珩恍然大悟,笑着点点头:“我说你怎么不紧不慢,尽使些**的手段,原来你是想把姜维当青蛙煮了啊。不过,姜维未必会如你的愿哟。”
    “他除了举兵之外,还能有什么手段?”费祎撇了撇嘴:“他既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潼关献与司马懿,就只能寄希望于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哪怕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也是希望。”
    他顿了顿,又道:“丞相如此,他也是如此。”
    。
    。
    。(未完待续。)


第1015章 为谁尽忠
    右北平,徐无山下,战鼓声一阵接着一阵,几乎是声嘶力竭。
    战旗飞舞,战马奔腾,数万大军正在激烈的厮杀。
    陈泰站在山坡上,看着山坡下激战正酣的战场,面色煞白。两手紧紧的捏在一起,指节发白。
    这是他和邓艾的第二次交手。第一次发生在辽西郡。邓艾水陆并进,水师在碣石山登陆。他早就估计到了邓艾的这个计划,事先在碣石山部署了阻击阵地。邓艾看了他的阵地之后,只试探姓的进攻了一下,立刻调整了方向,水师调头西进,岸上的步骑也放弃了碣石山,一路向西突击,进入了右北平。
    陈泰在右北平当然也有安排,他就等着邓艾向西,随即尾随而至,准备在徐无山一带前后夹击,将邓艾陆行的步骑先行击溃,然后再想办法诱水师上岸,予以重创。
    他的计划看起来很不错,邓艾在徐无山附近被他截住了。可是,他却发觉情况有点不对。
    邓艾的步卒大约有一万人,精骑五千,而他有步卒两万,精骑七千,总兵力接近邓艾的两倍。按理说,他就算不能全歼邓艾所部,也能重创他。然而,事实却大出他的意料。邓艾所部的战斗力之强,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更让陈泰吃惊的是,邓艾从一开始就摆出了防守的阵营,利用强弓劲弩进行阻击,根本没有进攻的想法,五千精骑一直摆在后阵。
    陈泰攻击了三天,依然没有达成事先的战术目标。就在他准备撤退的时候,陈表率领五千水师赶到。
    与陈表一起赶到的,还有魏风率领的五千重甲骑。
    重甲骑的登场非常震撼。当五千骑士掀开了罩在身上的披风,解开了战马身上的马衣,露出那些明光光的重甲时,整个战场突然间亮了起来,很多魏军士卒甚至睁不开眼睛。重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