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推进系统的潜艇,往往需要潜航就需要电池有电,无电情况下就必须出水在水面航行以更换艇内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完成潜艇所载电池的充电。
但往往潜艇在水面上航行,其“隐身”性能也就基本丧失了,很多时候潜艇被发现也就是在上浮航行充电,倘若能让电池充电周期更短,甚至不用上浮至水面充电,那潜艇的“隐身”能力自然陡增,与之相对的是打击能力的倍增,所以渴求高性能电池也就是在对高性能潜艇的渴求,德国佬的意思聂健自然相当清楚。;
“诚然,你我都很清楚高性能军用电池组对于潜艇性能的至关重要性。电池,也就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一类工业产品,我们考虑电池的性能主要是考究它们的电动势、容量、比能量以及电阻,这其中取决于电极材料的电动势、取决于单位反应物质所能产生电量的比能量,这两者尤为关键。”
“而当前依据您的说法,贵国在潜艇上所使用的电池应该是铅制化学电池,是依靠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充放电,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这种电池是不能够过度放电,因为硫酸铅晶体和和性物质混在一起后将增加极板的电阻、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和寿命减短,但是在潜艇作战时往往需要电池提供更持续、更强劲的电能,所以我只能建议贵国,可以考虑使用铅钙合金来做板栅,这样就可以保证电池以最小的浮充电流并减少添水良、延长使用寿命。”
“又或者是采用铅锂合金来做正板栅,将自放电程度降低,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考虑在电池中用硅酸盐来取代硫酸液作为电解质,这将有效克服电池使用寿命短和不能大电流放电的缺陷,将来甚至还可以考虑使用镍镉电池、铁镍电池,又或者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没有把两个名词翻译好,又或者是对面的德国人无法理解“燃料”和“电池”这两个之间有何分别,而略有耳闻的翻译立马用了最直接的说辞——“一种新型电池”,立刻让德国佬闭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疑惑之中的好奇。
燃料电池,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把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电池,并不需要充电的它只需要分别为两个电极区域连续不断的添加燃料和氧化剂即可,有燃料、氧化剂、电极和电解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对于共和国而言或许已经不陌生,但对于一个还普遍使用铅酸电池、干电池的世界而言,这的确是太稀奇了,但聂健并不拒绝将这种新电池概念告诉德国人,因为共和国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努力与收获告诉他,从理想到成品之间的距离是相当遥远的。
“燃料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方式把反应物质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其使用的燃料是氢气,主要来源于液态氢、金属储氢或者甲醇重整等,而氧化剂主要是液氧。工作时,也就是让燃料通入负极,氧化剂通入正极,电极都是由多孔结构以保证较大活性的,接着他们就在各自电极的催化下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因此其能量利用率相当之高,并且无噪音,非常适合于潜艇使用,目前我共和国正努力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但进展缓慢。”
聂健不得不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说了谎,这共和国海军依照未来扩军计划所要装备潜艇部队新型的常规作战潜艇都将装备有燃料电池,而曾在半岛战争执行对海封锁任务中崭露头角的不少潜艇,也就是在现代化改造中有使用燃料电池的,但现在聂健却不得不说共和国正努力研究之中,就像当初共和国给第一次访华的德**事代表团所说“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所含技术正研究之中一样。
而同坐在聂健左侧的一位共和国机械动力学方面专家,同样来自共和国科学院的焦云这遇到了同样是来自于德国有关潜艇方面的提问,这作为共和国燃油动力尤其是柴油动力方面的先驱之辈,焦云自然也有幸参与到了共和国新型潜艇所用柴油机的研制,这涉及到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的柴油机研制他都参与过,就自然很清楚普通柴电混合动力潜艇所面对的问题。
潜艇上,产生噪音与震动主要来源除了尾桨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潜艇动力了,当今世界尤其是德国所使用的柴/电混合动力共轴推进式潜艇,在水上水下航行都使用柴油机,最大的特色当然就是引擎舱几乎所有空间都被柴油机所占据,炙热的高温和难听的噪音是让该舱室成为潜艇工作岗位最恶劣环境的罪魁祸首。;
而有些严峻的是,目前德国潜艇所使用的、包括其未来想要在新型潜艇上用的,是六缸式的1400马力柴油机以及两台375马力的电动机。柴油机工作自然是以柴油燃烧产生化学能与热能,经转化后成为所需机械动能以供使用,低下的热机效率、工作高温、润滑、噪音等等都是潜艇所用柴油机的老问题,其中更为紧要的就是柴油燃烧所需要消耗大量空气和废气。
如果单纯依靠潜艇内部空间来提供柴油机工作所需要消耗掉的氧气,虽然可以加装制氧设备,但考虑到潜艇上官兵呼吸所需最低的空气中含氧量以及对柴油机废气恶臭的忍受程度,如果毫无技术革新,那么一艘潜艇往往潜航航行时间相当之短,在人需要呼吸、柴油机同样需要呼吸情况下,潜艇就需要上浮更换新鲜空气,即便是在以电池所产生电能来潜航推进,性能有限的电池同样会让潜艇很快上浮,然后发动柴油机来为电池充电,容易暴露的问题是同样的。
所以,德国人想方设法在提高潜艇所用电池组性能的同时,还在为解决柴油机更合理功率、更高热机功率、更低噪音等的同时,着手解决的重要难题就是如何让潜艇能长时间使用柴油机潜航,而不是使用宝贵的电池电能。
他们也的确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从共和国引入了为潜艇加装通气管这种至今都算是世界先进的技术以后,他们首先自主在潜艇上加装了单通气管来实现柴油机的水下工作,这种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裨益是很明显的,因为潜艇再也不需要浮出水面,基本是在潜望镜高度就可以在伸出通气管的情况下航行,看似做到了“无限潜航”的同时,却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通气管自身不可能承受潜艇进行高速航行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其通放空气之间也容易产生巨大的噪音。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在世界遥远的东方,很早之前就主动透露给德国在研“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技术”的共和国,他们猜测共和国已经在中日东海海战以及半岛战争等海军作战行动中成功检验了这一技术的伟大之处,以创造世所罕见的战绩来变相告诉了德国人共和国已经在这项技术取得了成功并且加以了实战运用。
所以,对于德国而言,如果真能得到这样一种技术,那么困扰希特勒所统领的第三帝国真正走向海洋大国中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他们渴求的还不仅仅是这一项技术,对于其他攸关帝国宏图伟业的领域,他们也是非常想做到极致,谁叫他们是刻板认真的德国人呢?
第九十三章 美国新动向
第九十三章美国新动向
“狗*养的”
在每一天都发生新事件,有新动态的世界,信息传递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与之相对的是人们普遍感觉地球越来越小,似乎一分钟前在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或许不到一分钟就能传到世界的另一端,或许也正是因为活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罗斯福似乎越来越不够绅士不够文明了。
“从最新的情报来看,德国人的确是在和华夏接触,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是在讨论有关国家战略合作之类的事情,而是像上一次一样,他们在讨论技术”现任美国政府国务卿的戴迪纽斯,手持一份报告说道。
在白宫,罗斯福自践行新政以来,像各级政府一样更换不少的新面孔,而最近一次越发毛躁的罗斯福抨击了几乎是毫无作用的美国政府情报机构,机构散乱、反应迟钝、职能低下,罗斯福能够找到许许多多的形容词修饰在应对国际已发生新事件之时,都还是“愚昧无知”般的美国情报机构,更不用说主动探寻世界主要大国情报动向了。
每当世界已经发生了新的重要事件,已经在经过各国媒体的广泛报道的同时,罗斯福才会知道原来在非美国的世界其他地方竟然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大事儿,所以相当气愤的罗斯福终于在上周的国会中提出整改美国情报系统的意见,最终在其精辟且极其富有说服力的演讲说教下,国会很快通过了美国有史以来或许是最强硬、最具有世界观的总统新提议。
“整合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军情局需要时间,但真正具备强大的情报工作能力,必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罗斯福指头敲击着自己的办公桌,“无孔不入”的共和国商人已经把生意做进了白宫,包括书桌在内,罗斯福现在所用的钢笔、台灯、座椅等等,都是清一色的共和国制造,而联想到美国社会上的其他地方,公路上奔行的汽车、河流和海洋里航行的轮船、飞行在天上的飞机、中等收入以上家庭里弃权的各类家电、轰鸣开工中的工厂所用生产机器等等,罗斯福发现当年火柴都需要进口的大清国,怎么成了如今工业产品横行世界的共和国?
虽然当前世界各国皆高筑贸易壁垒,只在相互有重大利益的同盟之间保持着正常的商贸,但这样的重大发展障碍之下,共和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针对共和国商品征收巨额关税、甚至是反倾销般的惩罚性税收,都不能阻止各国人民对共和国商品的喜爱。
各国政府这样的做法反而变相提高了这些商品在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先进、实用、人性化等等特点之外,倒也因收取太多关税后纷纷贴上了“奢侈品”的标签,家里从冰箱、空调、电视机、电饭煲、洗衣机、淋浴器到沙发、床垫、衣柜等等,似乎家里的生活用品做到了清一色的“共和国制造”,俨然已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尤其是开着共和国引以为傲的奔驰、宝马、亚美等品牌轿车,更是地位、权势、金钱等的标志。
试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共和国想要借助强大的世界经济影响力来拓展自己的情报侦取工作能力是相当容易的,毕竟经济的流动带来的信息传递和人员流动实在难以掌控,谁也不敢肯定某一个汽车品牌店或者超市真的就是在做生意,而不是什么间谍窝点,就更加不敢肯定自己政府内部甚至军队内部的人员不会栽倒在金钱主义炮弹之下。
所以,罗斯福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无论是当年共和国借助所谓的荷属印尼排华事件最终成功将自己的影响力插入该地区,在英法美等国的虎视眈眈之下,毅然决然的成功完成了突破,抛开本次事件的真实性不说,其成功背后自然归功于共和国对该地区有着强大的情报掌控能力,甚至以该能力为出发点,延伸出来了巨大的地区影响力。;
再后来的朝鲜半岛战争,罗斯福除了看到了一场由共和国精心策划、精心准备后,完全可以说是一场一边倒的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包括后来可以说完全是毫无理由的琉球战争,后来竟然还冒出了一个名叫尚昆的家伙,愣是被共和国的军情局给扶植成了琉球亲华政府的首脑人物,这共和**情局的强大能耐再一次被罗斯福见识,与之相对的是始终毫不知情的罗斯福,事先根本没有从美国国内情报机构得到半点消息。
而这一次,罗斯福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庆幸,还是黯然神伤。算是被共和国和德国方面保密的第二次技术贸易先期交流之事,共和国未有任何媒体加以报道,但或许是撞了狗屎运的美国刚成立不久的中央情报局,竟然破译了德国第二批访华技术交流团发回德国本土的首轮交流简报,不长的内容中美方没有获悉会议到底交流了什么东西,但至少从内容中得知了中德两国之间又开展了技术交流。
“德国和共和国的第一次技术贸易之后,由我国各大财团共同出资、政府重点政策扶植的数个大型企业,也是通过花费巨资购买了共和国很多技术,这其中杜邦化学、联邦钢铁、福特汽车、波音航空等之前相继花费巨大代价终于成为非外资控股的我国大型企业,加上那些购进的技术并加以了新企业管理、新生产产品的自主创新,我国在基础工业方面陆续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工业产品依旧缺乏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出口主要是世界二线市场。”
身为国务卿的戴迪纽斯对美国现在的经济运行情况和总体概况自然是了如指掌,经过华尔街危机所带来的超级金融大萧条后,美国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经济萧条期,但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调整期,罗斯福的新政为美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经过一系列的深刻变革,美国的工业实体经济重新走上了正常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与之相对的是共和国在工业技术领域里,和世界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仅仅是依靠每年度出口美国的家用电器所得效益,依靠工业资源和基础原材料为主要产品依托的美国就望尘莫及。
“我们的情报获取与处理能力,正如同我们的经济一样因缺乏核心,试想一下,我们出口世界主要的产品是一桶桶石油、一吨吨钢铁、一箱箱棉花、一担担粮食、一船又一船的矿石,即便近些年来依靠政府有力扶持和企业努力,我国具备了生产和共和国较多同类产品的能力,但产品不仅因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而缺乏市场,更因为没有品牌力而匮乏效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展开情报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当今的社会又恰恰是工业商品经济社会,伴随着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伴随着日益高效的现代工业,商品从研发、生产、销售的周期越来越短,但人们的消费需求却是有序增长的,所以能带来消费**的广告宣传和产品推销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一大标志。
也就是因为这样,共和国的国民已经随同共和国的琳琅满目商品而走遍人类世界群居的每一个角落,从赤道热带雨林、再到非洲部落,从欧洲乡村到南美洲草原,几乎是哪儿有共和国的商品出现,哪儿几乎就有中国人的身影。为世界带来新消费需求、新生活理念和新商品的中国人,自然也越来越对这个世界日益熟悉,但美国人呢?
洛克菲勒是曾今和亚美集团张宇、张雨生等人是好友,摩根也曾表示张雨生在美国寡头宴会上很能喝酒,爱喝茶的唐贵银也深受各大财团寡头的青睐,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美国的众多各行业寡头都多多少少与共和国关系密切,从源源不断从美国输出的能源、钢铁、矿石、粮食等等,这都是寡头们与中国人数十年始终一致的友好经济合作。;
所以,中国人往往需要拿着自己的产品介绍和技术资料、带上试用品满世界的推销自己新产品,或者是努力完成产品售后服务和订单交付的时候,共和国的情报工作面也相应拓展开来,而美国人只需要和中国人坐下来商议商议下一年度需要出口共和国以多少价格出口多少吨工业资源,然后签订订单便让国内发疯般的努力生产,甚至在矿场尤其是煤矿矿井里动用廉价童工也毫不足惜。
殊不知这一切的稳定美国持续经济发展与稳定的背后,是在空前消耗美国的本土蕴藏资源,是在用那些不足十四周岁童工,以每天辛苦劳作十二个小时仅仅换得几美元的血汗来供应共和国强大的工业生产机器,即使同龄的共和国孩子是在基础学校教室里正书声琅琅、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图书馆里饱读群书、实验室里聚精会神。
“差距首先源自于教育,最终也扩大自教育。”
深知这一点的罗斯福非常清楚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他同样看得很清楚共和国的崛起轨迹是严格遵循一条科教兴国式的大国崛起。从张宇等人当初在美国发展汽车工业赚取发展资本,再到回到国内潜心发展积蓄各种实力尤其是教育人才实力,再到共和国轰然建国之后更加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以及与之相称的工业经济,可以说共和国是用教育二字来洗刷掉了百年屈辱,也是用教育换来了如今的繁荣,当然也是用教育来赢得了现在罗斯福的尊重。
“如果单纯从国家影响力来讲,中国人已经用他们的工业商品经济影响了整个世界,也完成了用经济渗透的方式独霸全球,要想和这样一个奉行独立自主的国家在全球领域里展开各方面的竞争,显然当今世界具备该能力的国家没有几个,但不得不去竞争的依然很多,我国就首当其冲。”
罗斯福淡淡的笑了,六月的美国同样很是炎热,但办公室里的中央空调效果非常好,正如当初白宫临时改制委员会针对白宫内部尤其是总统办公室新装潢和内部设备搭配中,参与竞标的共和国的某国际空调生产企业所承诺的一样性能优秀值得信赖,沐浴在这样一个凉爽环境里的罗斯福身子虽然很凉快,但心里却相当窝火——“总统办公室里竟然绝大部分东西都是别国制造,可以肯定的或许只有这片土地并非共和国制造。”
“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这世界上想称王称霸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罗斯福用了一句中国的俗语来形容如今算得上是精彩纷呈的世界,德国和苏联两国已经几乎要让复国没多久的波兰再次亡国,而英法依旧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高谈阔论,共和国已经在为了北方的威胁而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制,美国呢?罗斯福自己都还有些不清楚,他至今也没有让这个奉行“孤立政策”的美国真正做到放眼全球。
“看来,我们是时候做些什么了”
罗斯福尝试着站起身来,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微微颤抖的扶着桌沿,最后还是坐在了仆从推上来的轮椅上,他撇开了仆从的双手,自己滑着轮椅缓缓“走出”了总统办公室,阳光静静的照过玻璃洒在了办公室里,在一些反光物件上反射出来的光晕很漂亮,也很美。
19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