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书童-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一开始彭岳还以为又是朱厚熜性格反复的原因,但是从朱厚熜罢黜张孚敬后的种种做法来看,他便不再这样想了。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彭岳至今也想不出来。

    “这个我只是猜测,也不敢确定”夏言面色平静,只是看着火盆中那又渐渐燃起来的火苗。

    “不妨说一说”彭岳往夏言身边靠了靠,“夏大人看事向来准确无误,这次说的想必也不会错。”

    “那我就斗胆猜测一下吧”夏言轻松地笑笑,显然他对彭岳那句恰到好处的奉承很满意。

    “你是不是在奇怪为何皇上罢黜了张孚敬,却让方献夫做了内阁首辅?”夏言看着彭岳问道。

    “夏大人说的不错”彭岳也会意地笑了笑,“方献夫是张孚敬的同党,这件事人尽皆知,皇上不可能不清楚,但是他罢黜了张孚敬,却又扶起了方献夫,因此我就猜不透了。”

    “之前皇上让翟銮做首辅,但是皇上发现这样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皇上势必要想一些其他方法”夏言慢条斯理地说着。

    “哦?不知道什么方法,还请夏大人明示?”彭岳渐渐被夏言勾起了“求知的**”。

    “你说张孚敬一党势大,皇上对此了然于心,但是皇上能够不忌惮吗?他肯定要想办法解决的”夏言神秘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好像要说出一件惊天大秘密似的。

    “皇上肯定是要解决的,不过这样做”彭岳眼前一亮,“您是说”

    “不错,正是此意”夏言见彭岳有所理解,自己也笑了起来,“皇上心知一味压制,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使他们更加团结,更加同仇敌忾,因此皇上应该是想利用此法从内部瓦解他们”

    “将张孚敬罢黜,而让方献夫做了那内阁首辅,二人的关系肯定要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内部也会产生一些议论”彭岳点头说道,不禁佩服起了朱厚熜这种驾驭臣子的手段。

    “不仅仅如此,皇上让方献夫做内阁首辅恐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夏言看看窗外,目光变得有些神秘。

    “皇上肯定会选择方献夫啊”彭岳自信地说道,“方献夫可以说是张孚敬派系内的第二号人物,让他做内阁首辅,也能够培植他的势力,让他有机会和张孚敬分庭抗礼。只不过”

    “只不过就怕方献夫不会因此和张孚敬产生矛盾对不对?”夏言笑着问道。

    “是的,我确实对这点比较怀疑”彭岳低着头说道,“虽然这些年来张孚敬和桂萼等人发生过冲突争执,但是他和方献夫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密,因此我担心”

    “这你自然不必担心,皇上这样做自然是有把握的”夏言说着便往火盆里扔了一块大木炭,火盆里的火焰一下子蹿的老高,“张孚敬和方献夫是面和心不合,他们的矛盾虽然没有外彰,但是还是有一些人知道的,你可能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皇上也知道,所以皇上做的只不过是往他们的脆弱关系上加了一把火”

    “原来方献夫和张孚敬也是如此?”彭岳不禁诧异起来,他确实没有想到张孚敬和方献夫也能闹掰。

    “我也是不久前才得知的”夏言缓缓说道,“其实他俩早就因为政见不和等种种原因而有所冲突,况且方献夫也是心高气傲之人,他岂肯总是居于张孚敬之下?只不过皇上的消息也是够灵通,竟然连这种他们想要极力隐瞒的事情都能侦查到,看来锦衣卫的功夫确实做到家了啊”

    “难道一旦得势,就真的没有昔日情谊了吗?”彭岳有些哀伤地喟叹道。

    “当然如此,利益之前能有什么情面友谊?”夏言冷笑着说道,“当初张孚敬和桂萼的关系还不是固若金汤,看起来牢不可破。可后来如何呢,入阁之后,还不是分道扬镳?所以他方献夫一旦做了内阁首辅,培植起自己的势力,自然也不肯再为他张孚敬鞍前马后。”

    “大人所言极是”彭岳说得有些口是心非,他不相信官场之上就没有所谓的友谊,难不成如果将来自己和夏言一同得势,就同样逃不过分道扬镳的命运?

    “总之现在皇上的法子奏效了现在方献夫的势力渐渐大了起来,之前张孚敬一党的人也被成功瓦解,不再似之前一般他方献夫本人的心境恐怕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吧”夏言面带笑容,确实,这一切都是他想看到的东西。

    “那恐怕这两年来皇上一直对黄宗明,霍韬等人严加斥责,动辄下狱,存的也是同样的心思吧?”彭岳瞬间感觉这两年来自己一直想不通的地方瞬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正是如此!”夏言很为彭岳这种机敏的心思感到高兴,“张孚敬一党,像方献夫这样的有些势力的人就给他权力,让他培植势力来平衡力量,像黄宗明,霍韬这种没什么势力的,就对其进行打压,让他们心思变化,摇摆不定,从而老老实实地听皇上差遣”

    “端的是个好计策”彭岳苦笑道。他不禁有些佩服朱厚熜下的这盘精明无比的棋。

    不过恐怕张孚敬又要回来了“夏言的面色变得难看起来。

    “嗯?怎么可能?”彭岳的语气充满了不相信,“这样一来,张孚敬可是三次致仕,并且三次召回了?皇上这也太”

    “你以为我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夏言的语气也变得僵硬起来,“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不让他发生,他就不会发生的。如今朝中动向虽不明朗,但是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的细节,一些蛛丝马迹,甚至风吹草动,都能得出一些结论。尽管我不愿意看到,但是我猜想皇上肯定会再次把张孚敬召回来的”

    附注:“1。张璁嘉靖八年九月进位内阁首辅,十年二月避讳(嘉靖帝名为朱厚熜)易名张孚敬,七月致仕。

    2。翟銮嘉靖十年七月进位内阁首辅,十月降。

    3。张孚敬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

    4。方献夫嘉靖十一年八月进位内阁首辅,十二年四月降。

    5。张孚敬嘉靖十二年四月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信息,朱厚熜的施政方针,心思变化,读者可以自己慢慢领悟。

第二十三章:礼制如斯() 
“没想到他张孚敬一番话还真让皇上改了主意”彭岳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件事确实值得商榷。”夏言微微一笑,“陛下本来就对将张延龄夷族心存犹豫,而张孚敬不过是抓住了陛下的心理罢了”

    “嗯?我觉得皇上要杀掉张延龄的决心很坚定啊,为何夏大人说陛下犹豫?”彭岳不解地问道。

    “陛下杀张延龄的决心是很坚定,不过对于给张延龄定一个谋反的罪名,而且还要夷其三族这件事,陛下还是很犹豫的。”夏言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是不是因为张皇后?”彭岳试探性地问道。其实彭岳对于古代这些礼节性的东西,一开始对他来说基本上还都是陌生的,但是他感知到了在古代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便慢慢学了起来,加上平时夏言的不断指导,因此现在对这些古代礼仪问题也能够有着深刻的见解与独到的分析。

    “不错,正是如此”夏言现在越来越觉得彭岳是一个可塑之才,虽然他年纪轻轻,但是经过这几年官场的历练,他在揣摩人心,为人处世方面,比一些混迹官场许久的老人还要熟练。并且对于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东西,他总是肯用心去学,去思考,因此彭岳的成长速度也实在出乎夏言的意料。

    “其实张延龄命不足惜,但是他偏偏是张太后的弟弟,这就有些麻烦了”夏言就像平时教导彭岳一样,耐心地给彭岳解释了起来。

    “虽然陛下可以给张延龄定罪,但是他必须要考虑后果,毕竟这件事会牵涉到张太后。说张延龄谋反,也就等于是太后家族谋反。要夷灭张延龄的族人,就等于夷灭张太后的族人。这样一来,就算张太后最终无事,还是生活在宫里,但对她来说,也肯定是生不如死了。”夏言把这其间种种都一一讲给了彭岳。

    “确实,张太后虽然失势,但是她毕竟是孝宗之妻,武宗之母,名分在那里摆着,皇上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彭岳在一旁赞同地点了点头。

    “其实状告张延龄谋反之事,在武宗时期就曾发生过,但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到了圣上这里,只要张太后还活着,这件事照样很难办。”夏言觉得彭岳毕竟年纪轻,可能对正德年间的事不太了解,便又补充着说了出来。

    “但是皇上肯定不会仅仅因为张太后而放弃了这件事,毕竟皇上对张太后也是心怀怨恨”彭岳说这话时还是谨慎地压低了声音,并向外瞅了瞅。

    “那是自然皇上肯定不会因为张太后而饶恕了张延龄”夏言也适时地向外瞅了瞅,“皇上怕的是天下悠悠之口啊”

    “毕竟皇上对张太后的态度有些过了”夏言压低声音对彭岳说道,“嘉靖八年,皇上将张太后的称号改为“皇伯母”,这在民间就已经是议论纷纷,毕竟皇上当初是以藩王身份即的帝位。如果现在再将张延龄治一个谋反之罪,将张太后的族人尽皆夷灭,恐怕天下士子会有所不满,于后世之议也有所不利啊”

    “而且张延龄谋反的罪名确实缺乏证据,只不过是刑部的那几个官员看透了朱厚熜的心思,为了讨好朱厚熜,所以才坐实了张延龄这谋反的罪名,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张延龄绝对不会傻到在势力不如从前之时谋反”夏言苦笑着说道,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之所以极力证实张延龄意欲谋反,一是因为对张延龄种种恶行实在看不惯,觉得张延龄确实是死有余辜,二来不过是为了讨朱厚熜的欢心罢了。

    “如此看来皇上确实不能在此时杀掉张延龄”彭岳笑着说道,“看来张孚敬也是挺会揣摩皇上心意的嘛”

    “他张孚敬要是真的那么会揣摩朱厚熜的心意,就不会做出这件事了。他明知道皇上就是想治张延龄的罪,可是他却偏偏要违了皇上的心意。本来圣上对他的恩宠就是时有时无,他却还不知道珍惜,如此看来,张孚敬恐怕很快就要发生第四次致仕了”夏言说到此处,也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可是张孚敬为何要这样做呢?”彭岳盯着夏言问道,“满朝大臣都能看出皇上的意思,张孚敬不可能摸不清,所以他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谁知道呢?也许是老糊涂了吧”夏言开玩笑似的说道,“不过我猜测他应该是想青史留名吧,毕竟当初大礼议他出力最多,如果皇上总是翻旧账,后人恐怕会把这些事情记到他张孚敬头上,而绝对不敢对皇上出言不敬,他张孚敬可不愿意背这种道德包袱”

    “原来如此”彭岳确实有些无语,他不知道夏言的这个猜测对不对,但是确实有些道理。如果夏言的猜测没有错的话,彭岳不禁感觉有些悲哀。他们这些人如此关注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却不知道在后世只有大善大恶之人才可能成为人们的援引事例,或者说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历史上的大多数人,比如张孚敬,虽说在历史上也算是曾经叱咤风云,曾经起起伏伏,有过辉煌,有过不顺,但是后世对他的了解评价只是寥寥数语,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他这个人。

    当然,最悲哀的还是明朝的许多言官,他们直言犯上,甚至冒着廷杖,丢官等危险直言犯上,甚至有些问题纯属没事找事,可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因此他们期盼着自己能够作为一个正直的谏官而青史留名,但是事实上他们的名字大多数都是不为人知,甚至自己这个学历史的,在之前也很难叫出几个言官的名字。

    “当然,张孚敬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也许这点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夏言的目光中又带出了一丝丝神秘。

    “夏大人所说的是否是皇上对他的感激之情?”彭岳在一旁探问道。

    “正是此意子睿,我发现你真的是越来越聪明了。”夏言兴奋地说道。

    “其实这并不难猜测”彭岳嘴上这样说,其实听到夏言这样的夸赞,心里也是很高兴,“本来当初大礼议之时,张孚敬挺身而出,皇上对他的感激之情自然是难以消减。但是如今无论是皇上想让自己的生父生母封号更进一步,还是这次的张延龄案,张孚敬都与皇上站到了对立面。尤其是这次,皇上与张太后的矛盾摆在明面上,简直就是大礼议的序章,可是他张孚敬却还是视而不见,偏偏与皇上的心思相违背,皇上对他当年的那种感激之情自然是要消失不见了”

    “那你说现在皇上会不会后悔把张孚敬召回来?”夏言笑着问道。

    “应该不会吧,夏大人您上次不是和我说了嘛,皇上召回张孚敬那是必然之事,是思考已久的谋略。”彭岳答着,心里又想起了自己当初和夏言那番对话。

    “是啊,方献夫在内阁首辅的任上可是累积了不少势力,和张孚敬的矛盾也渐渐地显而易见,张孚敬一党的势力已经大大减弱,趋于瓦解了,这时候方献夫作为一颗棋子,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自然是要被赶下台去”夏言直到现在还为自己这番再正确不过的预测而感到骄傲。

    “而且方献夫在内阁首辅的职位上做的确实不怎么样,跋扈之势直逼张孚敬,可是政务能力却比张孚敬差了一大截,这样的内阁首辅,皇上是肯定不愿意要的”彭岳在一旁补充说道。

    “嗯,确实是这样,方献夫这内阁首辅做的确实不怎么样”夏言虽然肯承认方献夫做得不好,却不愿意承认张孚敬做得好。

    “而且皇上将张孚敬召回来,肯定也还存着念及旧情的成分,可是张孚敬却不知道珍惜,将仅有的这一点旧情都消耗尽了,恐怕经过这次张延龄案,皇上是不会再对张孚敬念旧情了。”彭岳在一旁说道,尽管他知道夏言总是不愿意承认朱厚熜对张孚敬存在着深厚的感激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点。

    “嗯,看来张孚敬不久之后就将会有第四次致仕了,只不过恐怕难有第四次召回了”夏言这话说的有些苦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日后能否得到像张孚敬这样的恩宠。

    “子睿,你猜一猜,下一任内阁首辅会是谁?”夏大人笑着问道。

    “我”彭岳看了看夏言的神情,“我也猜不透”

    “不用避讳,如果我认为是我自己的话,我就不会让你猜了”夏言说这话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笑。

    “那那我就直言了”彭岳收敛了脸上的所有表情,“我猜应该是李时李大人吧”彭岳坚信自己没有说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记错,也不会记错。

    “尽管我对此并不满意,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你猜测的,应该是对的”夏言还是笑了出来,不知是为自己而笑,还是为李时而笑,还是为彭岳而笑。

    附注:1。为了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有一些东西我没有在正文里写到,现在在这里补充,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查阅一番,其实还是蛮有趣的。

    在处理与大礼议关系紧密的张延龄案时,朱厚熜与张孚敬(或者可以扩大到礼议新贵)的话语、行为揭示了他们对大礼议的认知其实还是颇为不同的。在朱厚熜看来,他与杨廷和等旧臣的争议,以及与张太后(非生母,乃是武宗之母)的矛盾才是大礼议及其余波的主要矛盾,因此他衡量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标准也是在于是否能够迎合他尊崇本生父母的意愿,是否能够降低张太后的身份,甚至与她彻底脱离干系。从这一点来看,张孚敬等礼议新贵确实是他坚定的支持者。

    但是礼议新贵清醒地认识到,大礼议的胜利在使张太后失去生母身份的同时,也让朱厚熜与他们自己陷入了道德困境,因此他们又在后来主张给予张太后高于朱厚熜生母的礼遇,制造人伦,正统各有所归的假象。张孚敬极力阻止朱厚熜诛灭张氏家族正是为了维持上述假象以期规避为天下,为后世所不齿的道德风险。

    其实这些文字游戏在许多人看来非常无聊,但是正是这些看似无聊的游戏处处暗藏杀机,包含着众多的权力斗争与暗流涌动。所以我们不要看轻任何一件小事,有时我们觉得它简单,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破它。

第二十四章:近代先声() 
“陛下,近来城中流民增多,可近日一来事情繁杂,二来没有过多的储粮来安置流民了。”内阁首辅李时向皇帝报告。

    “嗯,这些事,朕已经知道了,可”朱厚熜这些日也为此事忧虑。

    “陛下,此事务必要妥善解决啊,流民过多,恐酿成青羊山之乱啊。”李时显得忧心忡忡。

    朱厚熜也颇为心忧:“不知哪位爱卿可有良策?”

    “陛下,流民过多,盖因失去土地,无以为生”彭岳看看朱厚熜的脸色也甚是无奈。

    其实朱厚熜也知道豪强兼并土地严重,而其中以各地藩王与皇亲国戚为甚,每次改革都阻力颇大,他也不愿意得罪这些人。而且就连他自己的皇庄,每年也能向自己的私库里贡献不少钱,他自己也不愿放弃这笔利润。

    “而安置流民,以给予其生计为要,发放救济非长久之策。”彭岳接着说道。朱厚熜听了虽然点头,但又怕他提出改革土地之事。

    “而安置流民,不必非要给予土地。”朱厚熜听到彭岳这样说,心中不禁一喜。

    “今日京城内开有许多纺织作坊,如果朝廷设立政策对这些作坊进行保护支持,允许其扩大规模。那么这些作坊可吸收大量流民,如此问题可解。”彭岳顿了顿,他知道朝中肯定会有人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来反对。

    “陛下,臣建议还要另外设一个机构,对这些作坊进行管理,以防乱象。”彭岳心想如此让步,而且专门机构的设立也让你们有机会牟取私利,就不要反对了好不好。“虽然农业为本,但这些作坊以吸收流民为要,也算是于国有益,望陛下纳之。而且,如果照此法办,对国库税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却说朱厚熜本不迂腐,一听既能解决流民问题,还能增加税收,还不触及皇亲国戚的利益,当下满口同意,不许再言其他,并吩咐彭岳着手此事,即刻去办。

    散朝后,彭岳进了偏殿。

    “爱卿,还有何事啊?”朱厚熜问道。

    “陛下,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