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书童-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大人过誉了…”,彭岳笑着说道,“我提出此事,也是希望曾大人能够明白我的复套之心。我又何尝不知道河套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只不过之前确实有些顾虑。但是现在皇上已经下旨,我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准备复套之事。”

    “彭大人的心思,我…明白了…”,曾铣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声说道,“之前我说的一些话,还望彭大人切莫怪罪…”曾铣说罢,环手向彭岳行了个礼。

    曾铣这种态度,倒是让彭岳有些不知所措了。他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竟然让曾铣如此在意,也许他真的是想消除彼此的芥蒂吧,看来自己确实有些“小心眼”了。

    “曾大人切莫如此认真,我们还是继续商议着复套之事吧…”,彭岳笑着说道。

    “其实开平之事,牵涉的事情倒是多了。我曾经也有过恢复开平卫的想法,可是最终才发现困难重重,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啊…”,彭岳叹息着说道。

    “是啊,表面上是开平被废弛,实际上是整个北方关外防御系统的废弛。这不仅仅是战略问题了,更是国家政策问题。我曾经也想上奏恢复关外边防建设,可是这里涉及到大量的物力、人力,甚至是整个国力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完成的。而且朝廷忌讳…关外势力割据,这个问题怕是难解决了。河套不就是这样丢的吗,所以我想先从收复河套做起。”,曾铣语气中也满是哀叹。

    “曾大人所言极是啊,这是朝廷整体政策问题,怕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了…”,彭岳无奈地看着曾铣,“自成祖以来,朝廷便奉行着守成思想,对于北虏一直是消极防御,却从未想过积极进攻。须知这样不仅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更使蒙古人有机会恢复元气。现在倒好,蒙古人的实力逐渐增强,可现在朝廷又没有能力像太祖成祖时那样组织积极的进攻,缺少财力,缺少物力,缺少人力,恐怕也只能如此了吧?”,现在,彭岳的情绪越来越被谈话带动了。

    其实彭岳也曾经思考过像以前一样对蒙古人发动积极进攻,取得战略主动权,可是如果这样做,不仅是朱厚熜不会同意,整个朝廷会大加反对,客观情况也得让彭岳三思而后行,因为现在根本没有像成祖时期那样的国力,更没有像太祖时期那样多的优秀将领了,就算是眼前的曾铣,他也不会对此事有太大的把握,所以说彭岳也只能想一想了。

    “是啊,如果朝廷能够继续开国之初的策略,又怎会有今日之耻!”,曾铣情绪有些激愤,“如果在当初蒙古已经被打成若干松散部落,力量严重削弱的情况下,趁机向蒙古高原渗透势力,哪会是今日之景?可朝廷偏偏就因噎废食,实行退守自保的战略。”

    “其实错误的政策…从成祖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彭岳见四下无人,低声对曾铣说道,“成祖五次北征,虽是战果颇丰,但是在我看来,乃是虚耗国力。成祖之战,全部为歼灭战,他的目标就是将蒙古人打服,而不是彻底消灭蒙古。成祖爱名,他喜欢万朝来贺的感觉,所以北方蒙古部落肯向他称臣,他也乐得给他们册封。但须知怎会有长久的臣服,一旦情况有变,又有谁甘居人下?所以五次北征带来的边境安宁只有十数年。”

    “并且成祖起于藩镇,也忌惮藩镇,因此他不会放心地将关外之地交给自己人来镇守管理。关外卫所的废弛,不正是始自成祖时期吗?所以后来关外卫所日益被孤立,最终渐渐被蚕食,吞没,以至于现在要靠边线九镇来抵御。”,彭岳看着地图,深深叹了口气。

    “彭大人之言,令我醍醐灌顶…”,曾铣满含敬意地看着彭岳,“彭大人之才,令我刮目相看…”

    “曾大人过誉了…”,彭岳拍拍脑袋,“你看,我都把话题给引偏了…哈哈…”

    “所以此例也印证了我所说的事,万不可以只把眼光放在多杀几个鞑子上,而是要夺取重镇,进行整个边防线的建设。”,彭岳笑着补充道,顺便把话题又拉了回来。

    “这点必须要告知全军将领,所有战士!”,曾铣坚定地点点头。(。)

第二百七十三章:出征前,情难叙() 
“当然,我们刚才的问题还没有讨论完,说到在河套夺取重要根据点的问题,我不太懂这个,还是需要曾大人善加谋划。◎頂點小說,”,彭岳不好意思地搔搔头。

    “哈哈…我也想到了…”,曾铣笑着说道,“首先,我们要对河套形成包围之势。之前河套地区由大宁,东胜,开平三个大卫所屏障拱守,所以现在我们要在这三个方向对河套进行合围,不断缩小包围圈,又可以歼灭鞑子,还可以相互呼应,只要有了这三个据点,就不怕鞑子对我们造成威胁。”

    “接下来是这里,马梁山山脚,这个地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占了此处,不仅可以阻止鞑子南下,还可以阻止鞑子北逃。还有这,兰县,这是鞑子到河套的必经之路,当年鞑子就是由这入贡,随后逐渐蚕食河套。我们要有一支部队绕到此处,在此埋伏,打他个措手不及…”

    彭岳听曾铣滔滔不绝地讲着,不禁感叹幸亏大明现在还有那么一个好将领。从他的计策来看,收复河套可谓是万无一失,顺便还可以对河套地区内的鞑子进行尽可能多地歼灭。也许现在的大明想要收复河套,重振当年雄风,可能真的要指望眼前这位貌似中人的曾铣了。

    “曾大人好计策!”,彭岳由衷地佩服道。

    “我大明王朝重振当年,将蒙古驱逐出境,就从今日开始,就从你我开始,就从收复河套开始!”彭岳激昂地对曾铣说道。

    “好,我曾铣今日在此立誓:不破胡虏终不还!”,曾铣将手握成拳状,抵在头上一字一顿地说道。

    彭岳看到曾铣这样。心中也不禁翻腾起来。想起曾铣历史上的悲惨遭遇,断不能让此事发生!

    “曾大人,今日我彭岳与你共同立誓:胡虏尽灭日,我等归家时!”,彭岳激动地握住了曾铣的双手。

    “彭大人…”,曾铣本就不善言语。如今更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你我今后齐心协力,共讨鞑虏…快哉,快哉…”

    彭岳现在胸中尽是豪迈之气,看到此刻义愤填膺的曾铣,彭岳不禁为自己之前的态度感到惭愧:“曾大人,前些日子…我…”

    “哈哈…不必说了…”,曾铣爽朗的笑声让彭岳觉得更加不自然,“男子汉大丈夫。怎会为此等小事斤斤计较。”

    “他果然感知到了…,”,彭岳心中轻叹道,此刻他心中对曾铣的那点怨念,竟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了。

    “彭大人,仇鸾…没有被问斩,只是一直被关押在牢中…”,曾铣低声说道。不过语气有些落寞,“我也没有再上折子…”

    彭岳听了。心中满是感动,“曾大人,我…谢谢你,我替…梁夫人谢谢你…”

    “彭大人,你是我敬重的人,我…”

    “爹爹…”。曾铣话还没说完,就被这一声清脆的童音打断了,原来是曾铣的夫人带着他的两位幼子走了进来。

    “我正和彭大人谈论军政要事,你们怎么进来了。”,曾铣说话时虽然眉头有些皱。但语气可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意思。

    “相公恕罪…”,曾铣的夫人看着曾铣,又随即向身边的彭岳福了一礼。

    “妾身私心想着相公这就要出征了,恐怕又是一段时间要见不到相公了…”,曾铣的夫人说到此处,语气又有些哽咽,“加上他们两个吵着闹着非要来见您,所以妾身就把他俩给带来了。”

    “爹爹抱…”,一个幼子奶声奶气地伸出双手,在曾铣身前呼扇着。

    彭岳见了这副场景,心头一热,如果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没有意外,恐怕也应该这么大了吧,应该比这样还要大,如果…彭岳鼻子一酸,不敢再往下想了。

    “好可爱的公子…”,彭岳由衷的赞叹道,目光里充满了喜爱与羡慕。

    “诶…这成何体统…”,曾铣不好意思地看看彭岳,本来已经抬起的胳臂又放了下去。彭岳现在也有些尴尬,赶忙脸红地转过身去,他刚才注意到曾铣那已经被晒成古铜色的脸竟也泛起了明显的血色。

    “就要爹爹抱…”,曾铣见彭岳转过身去,禁不住脚下幼子的一声声恳求,一把将幼子抱了起来。

    “嘿嘿…爹爹的胡子好扎人…”,幼子在曾铣怀中不安地扭动着,小手却又忍不住去捋曾铣的胡须。

    “我也要爹爹抱…”,另一个幼子直接抱住曾铣的大腿,隐隐竟带了些泣音。

    “好…好…好…”,曾铣笑着腾出一只手将另一个幼子也抱了起来,两个孩子咯咯的笑声竟然把曾铣那爽朗的哈哈大笑淹没了。

    “你们两个快下来,这样抱着你们爹爹多累啊…”,曾铣的夫人笑着将一个幼子迎到了自己怀中。

    “相公,也不知道你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曾铣的夫人眼含泪光,似有不忍之意。

    彭岳见此情景,赶紧知趣地退了出去。

    出门的时候,彭岳扭过头,见曾铣正满脸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夫人和孩子,那慈善的气息和平日那英勇坚毅,指挥若定的曾铣竟是大不相同。

    “很快就会回来的…”,曾铣伸出手捏捏幼子的小脸蛋,“照顾好他们俩…也照顾好你自己…”

    曾铣说着话,竟伸出手为他的夫人拨了拨耳后的秀发,“你看你,把头发都跑乱了…”彭岳心头一震,也许无论多么刚毅的男人,背后都有这样温柔的一面吧…

    曾铣的夫人也是有些害羞,垂下头去低声说道:“还说我,你不也是这样,刚才抱孩子抱得,脸上全是汗了…”

    曾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忙伸出手来去擦额头上的汗珠,“没事,这样流汗也高兴…哈哈…”

    “对了,妾身还有样东西要送你…”

    彭岳喉结动了动,皱皱眉头,将含在眼眶里的泪水忍了回去。

    “曾夫人会送什么呢?绣帕,香囊,同心结,还是…”,彭岳不禁想起了顾婉儿,想起了严梦筠,想起了自己临时之时她们的不舍,她们送给自己的那些东西。

    “对了,梦筠怕是快要生产了吧?”,彭岳一拍脑袋,自言自语中颇含悔意,“瞧我这个没良心的,竟然连家书都没有写上一封…”(。)

第二百七十四章:复套战争,开打!() 
天色渐明,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几千匹战马哗哗的蹄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骑士们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这只正在快速前进的矫健队伍,正是曾铣、彭岳率领的收复河套的大军。

    这次出发的先头部队共有五万,其他五万士兵全部在大宁,东胜,开平三个方向进行策应,并不断向河套地区进发,努力缩小包围圈,将河套地区的鞑子悉数进行歼灭。

    “停!”,彭岳大喝一声,正在狂奔的骑兵部队发出一声声长嘶,立在了原地。

    “曾大人,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让先头部队行进的那么快…”,彭岳的战马的蹄子刨着地上,不安地打着响鼻,似乎也有些累乏了。

    “确实是应该停下来,我们这些骑兵部队行进过快,与后面的步兵拉开的距离过大,容易遭到敌军的伏击。”,曾铣环视四周,好像在勘探着敌情。

    “正是如此…”,彭岳沉沉说道,“我们此次出征,骑兵数量不多,总共只有两万骑,剩下的全是步兵。但与蒙古人对战,最重要的就是骑兵,就算损失几千匹,我们也是难以承受。所以不能再如此冒进,必须与步兵保持同样的行军速度,出征时分兵冒进乃是兵家大忌。”

    “大人,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不少鞑子兵,还不是一触即溃。”,李德全的手不断被手中紧握的缰绳向前拽着,似乎还有着无限的精力,“所以此刻兵贵神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前面的鞑子兵就是因为我们突然出现在眼前。猝不及防下才显慌乱,因此失了战斗力。”

    李德全这样的想法确实也是经过缜密的思考的。之前在行军路上,大军确实是非常谨慎的保持着一致的速度,不敢轻易分兵突击。可是后来遇到了不少成群结队,大约有几百个的小股部队,都被大军轻易消灭了。

    并且那些小股部队似乎是没有料到大军的出现,只顾着逃跑,所以李德全才建议分出一部分骑兵快速前进,务必将这些小股部队消灭殆尽,不给他们去报信组织有效抵抗的机会。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担心会有埋伏。”,彭岳皱着眉头说道,“我大明前来收复河套,声势浩大,鞑子不可能不提前探知,但一路上根本没遇到像样的抵抗,这难道不蹊跷吗?我料想鞑子军知道我军此行兵威势壮,不敢正面地硬碰硬,所以才想出了这种先示敌以弱。再诱敌深入,最后埋伏歼灭的计策。鞑子知道我们会先以骑兵突击,所以他们应该是意在消灭我们的骑兵,这样我们就难有胜算了。”

    “而且我们行军过快。部队已经有些乏累了,倘若此时冲出一支蒙古骁骑,将我们截作两半。前后不得呼应。而他们伺机已久,精力充沛。李将军想想这样一来,我们还有胜算吗?”

    “两位大人言之有理。是在下欠考虑了…”,李德全惭愧地说道。

    “大军暂时休息,等待后面的步兵部队,汇合后一同前进!”,曾铣迅速向下传达了军令。

    等待了大约一个时辰,被落在后面的部队陆续赶了上来。在彭岳的建议下,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在前方侦探敌情,后面的大军紧随其后缓慢前进。

    “报…”,被派去侦查的先头兵好像发现了什么,“大人,前方山丘绵延,密林遍布,似有异响…”

    “有何异响?”彭岳急急问道。

    “鸟叫声…比平时吵了许多,好像有…马蹄声…”,士兵低着头犹豫着说道,“小的觉得那里可能有伏兵,所以也不敢靠近去看,只是在远处就感知到了异响…”

    “凑近了看也无妨啊…”,曾铣笑着说道,“如果他们真的是埋伏,自然不会因为你们几个小兵而惊动了大军…好了,下去吧…”

    “怎么样,我帐下的侦察兵还可以吧?”,曾铣微笑着看看彭岳。

    “自是不错…”,彭岳笑着说道,“虽然不确定敌情,但是能依据各种因素进行较为可靠的预判也是可以的…”

    曾铣听出了彭岳话语中略有戏谑之意,也不计较,“彭大人,那依你看,为今之计,应当如何啊?”

    “自然是按以前排好的阵法进行抵御了…不对,应该是进行攻击…”,彭岳看着远方,“侦察兵的话应该是不错的,一路走来,好像是一些散兵游勇故意吸引我们到这里来,况且这里是西北鲜有的山高林密之地,最适合伏兵。只不过他们埋伏的是骑兵,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但是骑兵埋伏在山上,也有他们的优势啊…”,曾铣颇感忧虑地说道,“他们的骑兵借助山势冲下来,本来他们的骑兵速度就快,这样一来,他们冲击的力量就更大了…”

    “那也别忘了咱们的优势…”,彭岳冲曾铣眨眨眼睛,会心一笑。

    “放慢脚步,出了这条路,在前面的开阔地列阵,准备迎敌!”,彭岳的军令一声声地向后传了下去。

    众人心弦不自觉地绷紧了:马上就要作战了!

    进了开阔地,众人才发现这里离前面的山丘还有一段距离。

    “停止前进!”曾铣大声喝道,“列阵迎敌!”

    众人听到军令,赶忙跺着碎步,在这快阔的地形上将阵型整齐地排开,只不过由于人数过多,又往前靠了一些,才将整个阵型排列完毕。

    暮霭丝丝缕缕拂过严阵以待的军阵,年纪较长的老兵活动着手脚,神情坚定。有些紧张的年轻士兵咬着下唇,滚动着喉结,不停地吞咽唾沫。手握弩机的士兵们整齐地排成标准的发射队形,锋利的箭镟上冷光闪耀。除了马匹的响鼻,竟是一片寂静。

    埋伏在山丘上的鞑子兵显然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诱敌计策没有成功,明军竟是整齐地到达了这里,而且还做足了防备。

    但是细细看去,明军人数并没有之前逃回来的士兵报告的那么多,他们定然分兵了!而且最令他们兴奋的是,下面基本全是步兵,骑兵很少,真是天赐良机。可能是他们的骑兵已经赶到了前面,但是没有走这条路,明军当真狡猾,竟然没有截住他们,但是能够消灭他们的步兵也可以了。

    此时伏与山丘密林中的鞑子兵全部出来了,他们知道他们的埋伏已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已经被发现了,还能怎么样呢,决战吧!(。)

第二百七十五章:首战告捷() 
在离他们较远的前方,是正拈弓搭箭的明军士兵。↖頂↖点↖小↖说,尽管考虑到他们的弓箭会对冲下去的骑兵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距离有些远,冲到他们面前时借助山势形成的冲力已经减了大半,但是绝对不能再等了。

    因为将士们已经在密林中埋伏得太久了,再不作战,士气会大减。并且天色已晚,万一明军又有什么埋伏,自己岂不是更吃亏?

    “杀啊…”,鞑子兵骑着战马怪叫着,吹着口哨冲了下来,他们面前的只是步军,没什么可怕的,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变阵!”,曾铣大喝一声,本来在前面挽弓的明军士兵全部退到了两翼。

    “火炮!”,有些鞑子兵已经认了出来,高声尖叫道。

    但是此刻处于裹挟山势而下的骑兵阵中,根本不可能拨马回逃或者调转方向,只能向前面硬冲了,尽管他们已经明白等待在前方的就是死亡。

    “嘭”,随着火炮的齐齐发射,冲下来的鞑子骑兵阵型被无情地打乱了,尽管这已是他们料想到的结局,

    但由于此次出征,彭岳带的都是较为轻便的小型火炮,因此杀伤力不是太大,但足以让鞑子胆寒,因为被炸得血肉飞溅,火光重重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多见的。

    “没事,还有机会,他们来不及换火药,往前冲!”,一个鞑子将领高声喊道,能够在如此混乱的情景中,还能镇定下来。想到敌人的弱势,确实为良将。不过现实却让他失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