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书童-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他想到了求学的日子,自己忍受着异样的目光,一边放牛一边在窗外听课,不时还会遭到驱赶。

    也许他想到了自己为了节省费用备考,而进入了有补贴的国子监,与那些富贵公子哥格格不入,而已经习惯了如此的自己,慢慢地成为一个贫寒却坚强的异类。

    也许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狄道的日子,粗茶淡饭,生活简陋,甚至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言语不通,但就是如此,自己也尽心尽力,教他们识字读书,努力帮助他们,没有一点官威,最后连那被视为蛮夷之地的乡民,都尊称自己为“杨父”,也许那是自己最开心、最得意、最有成就的时候。

    也许他想到了决定弹劾严嵩的那天晚上,自己的妻子哭着劝告自己,自己心中也在翻江倒海。这是一条必死之路,而自己现在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一笔下去,也许好不容易拥有的东西,一下子就都没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杨继盛英勇就义,但一缕忠魂却永不消散,他要用自己的血,来向严嵩复仇。

    而严嵩不知道,杨继盛早已存了必死之志,也许死对于杨继盛来说,更是一种解脱,一种期望,而严嵩在这个过程中,也忘记了一点:众怒难犯,他正在不知不觉地走向自己亲手挖掘的地狱。

    临刑钱,杨继盛赋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浩然正气,存于天地!(。)

第三百四十六章:抗倭大计() 
杨继盛死了,徐阶既沮丧又悲伤,而且,彭岳交代自己的事,徐阶也没有办成。≯≥  事实上,现在徐阶根本没有能力整死赵文华,彭岳一直想整赵文华很久了,可是这厮仗着严嵩的庇佑,人也滑头,竟然就是整不死他。

    现在情况更糟,因为赵文华升官了,他把东南的一些捷报,全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加上严嵩从旁撺掇,最终朱厚熜授了赵文华工部尚书,并加太子少保。

    当然,朱厚熜并不是很愿意授赵文华这个职位,很大程度上是碍着严嵩的颜面,所以严嵩便让赵文华南下督师,既能邀圣眷,又能谋钱财。

    于是严嵩便和朱厚熜说什么赵文华才能突出,江南人民感念文华恩惠,引领遥望。我去,这话严嵩也说得出来,不过朱厚熜反正是信了,于是朱厚熜命赵文华兼右副都御史,提督浙闽军务,再下江南。

    当然,赵文华这趟下江南也是有大抱负的,自己得多搂点钱啊!要知道严嵩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的,他拼大力给自己弄那么大一个官,自己能不回报么?如果不多搂点钱,恐怕严嵩那个窟窿都补不上。

    赵文华下江南的事,彭岳自然也知道了,因此他现在很不高兴。不过饶是如此,他也懒得为此费心,毕竟眼前最大的事,是除倭寇,与此比起来,赵文华又能算个屁呢?

    胡宗宪知道赵文华要来,心里也是不高兴。说实话,胡宗宪还是比较讨厌这个人的,更不愿意总是曲意巴结逢迎他。但如今赵文华来了,他还必须得这样,因此他也有些郁闷

    而此时,两个心情差不多的人,就坐在了一起,只不过他们讨论的不是赵文华,而是如何抗倭的事。

    当然,胡宗宪一开始对这位彭岳老兄,是非常好奇的,因为他也忒年轻了些。而且他知道彭岳和严嵩、赵文华等人是对头,因为赵文华不止一次地和胡宗宪说过,要小心彭岳。

    说实话,当胡宗宪知道彭岳是严嵩的女婿,但却又与严嵩作对时,胡宗宪便在心中认定,彭岳是一个性烈如火、嫉恶如仇却又有些不识时务,不甚聪明的人。

    可当他与彭岳接触后,才现彭岳是一个冷静、睿智甚至带些儒雅风范的人,这可真是大大出乎胡宗宪的预料。

    于是胡宗宪又有些害怕彭岳了,因为自己是赵文华一派的人,彭岳作为自己的顶头上司,会给自己好果子吃么?

    但后来彭岳的做法,却又出乎胡宗宪的预料了,因为彭岳始终没有提过张经、李天宠等人的事,和自己也比较客气,一直以礼相待。

    也就是现在,胡宗宪是真的敬佩甚至有些畏惧眼前这个年轻人了,也明白为什么严嵩一直不搞倒彭岳,不是因为严嵩困于翁婿之情,而是因为严嵩没有能力搞倒彭岳。

    “胡侍郎,我觉得以你我二人之力,平倭很是困难啊…”,彭岳坐在座位上,幽幽叹道。

    “彭大人过谦了,以彭大人之才,想来平倭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胡宗宪在一旁笑呵呵地接口道。

    “胡侍郎,你和我就不用整这些虚词了…”,彭岳用手指敲敲桌子,“我不是赵文华,你还是想想怎么能够出实效吧。”

    “额…是…”,胡宗宪老脸一红,也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彭大人,并非我不尽力,而是…倭寇实在是不好对付…”

    “对嘛,所以我说咱们要找人帮忙嘛!”

    “不知彭大人有何良策?”

    “倒也不是什么良策,只是希望胡侍郎能够提拔重视几个有能力的人。”

    “额…”,胡宗宪眼珠一转,这难道是要往自己手底下安插势力?不过他如果真的这样做,自己也没办法阻拦啊,于是拱手说道,“不敢,还请彭大人示下。”

    “先,我们要有几个真正的统兵之将啊,我们只是坐镇居中,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的优秀将领。”

    “彭大人所言极是,不知大人所指何人?”

    “我向胡侍郎举荐三人吧,其中一个是苏松副总兵俞大猷,另一个是参将卢镗,最后一个是从山东调过来的戚继光。如果胡侍郎能够任用这三人,相信抗倭大计,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胡宗宪听到彭岳举荐的这三人,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这三人也是自己非常看重的,看来这个彭岳的识人之能可真不简单。因此现在胡宗宪也不管彭岳是否要安插亲信,反正自己又不是真正的严党,只要是于抗倭大计有利,一切都没关系。

    于是胡宗宪喜道,“彭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也正准备提拔这三人。这样吧,先把俞大猷提拔为浙江总兵官,将卢镗提拔为江浙副总兵,将戚继光提拔为宁绍台参将,不知彭大人意下如何?”

    “嗯,很好…”,彭岳笑着点了点头,“胡侍郎,其实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一切都还要靠你,希望你我二人之间,千万不要有什么嫌隙。”

    “彭大人过谦了,下官怎敢与大人之间有所嫌隙?”,听了彭岳这番没头脑的话,胡宗宪不禁有些慌乱。

    “你不必多想,我没有别的意思…”,彭岳仍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其实他这样说,就是想让胡宗宪心中有些压力,因为他明白,现在是不可能把胡宗宪拉到自己这个阵营来了,所以也只能如此。

    “不知彭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什么吩咐不吩咐的…”,彭岳抹口茶,“赵文华就要来了,我可不想见他,就由你来接待吧,我寻个时间要去杭州逛逛…”

    “哦…是…”,胡宗宪听到彭岳提起赵文华,而且说得那么不留情面,不禁又有些心惊,“那就由下官来接待赵尚书,就说…说彭大人去巡视军情去了…”

    彭岳听了胡宗宪的话,不禁微微一笑,心想他确实是聪明人,知道不与自己作对,当然,这也说明他并非心甘情愿屈从于严党,只不过是迫于时势罢了。

    “胡侍郎,我非常信任甚至欣赏你的能力,我也相信,以胡侍郎之力,肯定能够平倭寇,定东南,只不过…屈从奸党,并非长久之计,还希望胡侍郎能够掌握一个度。”

    “哦…下官不知彭大人何意,还望明示…”,胡宗宪说这句话时,连手心都有些出汗了…(。)8

第三百四十七章:当大哥的滋味() 
“胡侍郎,你我都是聪明人,有些话说破了,反而不美了…”,彭岳起身,冲胡宗宪轻轻一笑,“我说了,我对胡侍郎没有偏见,而且也很欣赏你的能力,所以我不希望我们之间存在嫌隙。【頂【点【小【说,但眼下胡侍郎依赵文华之势,这我也明白,有的局,只要是进去了,就难以出来了…”

    “彭大人,下官…”,胡宗宪刚想说些什么,却被彭岳用眼神中制止了。

    “胡侍郎,我相信你是一个心有抱负的人,也相信你是为国为民,因此有些事不得已而为之…”,彭岳顿了顿,继而舒口气,“但是非善恶,总该有个公断,屈从奸党并不可怕,但我希望你莫助奸党,这算是我们之间的默契,能答应我么?”

    看着彭岳真诚的眼神,胡宗宪竟然沉默了。作为一个聪明人,胡宗宪听得出来,彭岳说得是真心话,自从自己上任以来,尤其是打过几次败仗,有多少人在背后骂自己,胡宗宪心中是明白的,但眼前这个人对自己选择信任,这无疑令胡宗宪有些感动。

    事实上,胡宗宪也不愿意背上一个依附奸党的骂名,如果可能的话,他真想就此投靠彭岳,因为这个人既聪明又正直。

    但目前来看,这又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现在彭岳的势力不够大,仍是严党掌权,自己只有依附严党,这个位子才能做得更稳。第二个原因正如彭岳所说,有些局,进去容易出来难,自己已经投靠了严党,如果如今想要退出来,那必定是反目成仇。胡宗宪是一个聪明的现实主义者,所以他自然不会这样做。

    “怎么?胡侍郎还有什么疑虑么?”,彭岳见胡宗宪一直不说话,虽是面带微笑,心下也不免有些着急。

    “不…彭大人所言,下官谨记在心,绝不敢忘!”,胡宗宪朗声说道,“也请彭大人相信下官,不破倭寇,誓不还京,这是下官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与期望。”

    “好,我会记得你今天所说的话,也希望你能一直记得…”,彭岳面对胡宗宪,双手抱拳,“胡侍郎,你是踩着别人的血上来的,希望你不要辜负了那些人流下的血!”

    胡宗宪听到彭岳这样庄重肃穆地说,竟是身形一震,实际上,张经、李天宠等人之死,自己又怎能一直问心无愧,尽管每天晚上,胡宗宪都要告诉自己,那是赵文华干得,不干自己的事,可有些事情,并不是自我欺骗能够解决的…

    “彭大人,相信下官,下官…一定不辜负东南地区百姓的期望!”

    “嗯,我期待你的捷报,不过…我现下要准备去杭州转转了,你可不要给我说漏了啊,哈哈…”,彭岳说着,便笑笑转身离去了。

    胡宗宪看着彭岳离去的背影,也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这个上司,确实是有些怪呵…

    当然,赵文华怎么着也得过一阵子再来,所以彭岳也不用那么早就动身去杭州旅游,所以他就去见了另一个人——戚继光。

    话说一见到这个抗倭英雄,彭岳就有些心潮澎湃,这和自己第一次见到夏言、徐阶等人的心情是一样的。

    不过戚继光却不知道彭岳这些心思,他只是很感谢面前这个大老板,他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大老板,自己才能够从山东那个地方爬出来,得以在这里一展宏图,且步步高升。

    “元敬啊,最近战事还顺利么?”,话说彭岳现在和眼前这个低眉顺眼的戚继光说话,神情还有点不自然。

    “回大人,不怎么顺利…”,戚继光的回答倒是挺实诚。

    “怎么,有什么困难么?”

    “主要是手底下的士兵有问题…”

    “什么问题?”

    “他们…他们总是临阵脱逃…”,戚继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只要稍有败绩,甚至有时候与敌军一接触,他们就开始逃跑,根本就拦不住,末将也感到很为难…”

    彭岳听了戚继光这颇感无奈的回答,不禁莞尔一笑,“你有什么办法么?”

    “末将之前把这个问题向俞总兵反应过,俞总兵说之前张大人从两广调过来的狼土兵可以一用…”

    “很好…那效果如何?”

    “回大人,效果…不怎么样…”,戚继光做个苦脸,“他们根本不听末将的差遣,性子又野,根本无法驯服。俞总兵说,之前张经张大人在的时候,还能管住他们,可现在…却是不行了,而且两广距离这里也不近,调兵实在是个麻烦事…”

    彭岳听了戚继光的讲述,也表示很理解,毕竟张经执掌两广多年,所以才能调动那些两广的狼土兵,要是换做别人,还真没这个本事。

    “那你可还有别的办法?”

    “俞总兵说有些武僧非常厉害,他们常常联合起来,将一些倭人打得落荒而逃,但是他们数量太少,而且…也无法编入军旅…”

    彭岳听了戚继光这颇为详细的回答,差点笑出声来,想让和尚当兵,也是怪了,“那你自己就没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吗?”

    “末将准备练兵!”,戚继光朗声答道,“末将已经向胡侍郎报告过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嗯,好,有勇气…”,彭岳向戚继光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不过元敬啊,我给你个建议,士兵之所以作战不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条件多么差,而是他们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是啊,末将也觉得大多数人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可现在手底下这帮兵,却是如何训练,也难以奏效…”

    “其实原因很简单…”,彭岳微微一笑,“江浙本是富裕之地,所以这些当兵的心眼儿也活,再加上本来就是为了领份工资,犯不着去拼命,所以选什么地方的兵,这是一个大问题。”

    “彭大人所言极是…”,戚继光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只不过两广地区的狼土兵,真的很难调过来。”

    “我没有说一定要去两广调兵啊,你可以在浙江本地选兵…”

    “彭大人,可是您刚才说…”,戚继光这时可有些犯糊涂了。

    “对,我是说过江浙之地富裕,但整个浙江,就没有穷困的地方么?”,彭岳微笑着看看戚继光,“老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虽说出的并一定是刁民,但肯定能出些不惜死的战士。”

    彭岳见戚继光还是有些疑惑,继续接口说道,“这样吧,我给你指个地方,义乌,你去义乌看一看,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义乌?”,戚继光皱皱眉头,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听我的话,去义乌看看,在那多招点兵…”,彭岳拍拍戚继光的肩膀,“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好好努力吧,眼下你的任务就是练兵,作战先不要管,也许我和胡侍郎,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三百四十八章:同游杭州城() 
赵文华还是来了,而且是来得极其潇洒,因为自己官大嘛,恰巧彭岳又不在,更有利于自己逞官威。网

    当然,赵文华还想拿彭岳擅离职守这个事做文章,结果被胡宗宪搪塞过去了,赵文华一直深信,胡宗宪肯定是自己的人,所以他也就不再多问了。

    况且严嵩也一直告诉自己,如果彭岳不主动招惹你,你就不要主动招惹他,没有万全的把握,你也不要去招惹他。

    赵文华也知道彭岳树大根深,只不过现在得势了,想要耀武扬威一下,再加上之前彭岳整过自己,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因此赵文华一直怀恨在心,但干爹的话还是要听的,毕竟彭岳也算他半个儿子,虽然不怎么亲吧,但干爹说不办,那就不能办。

    当然,胡宗宪还是要照例奉承巴结自己这个“大恩人”,只不过他心里却很烦腻,毕竟谁没事也不愿意老装孙子。

    加上彭岳也嘱咐胡宗宪,想办法快点把这个瘟神赶走,于是胡宗宪在热情招待赵文华的同时,也在想着怎么请走这个人渣。

    不过胡宗宪虚情假意地陪着赵文华,另一边彭岳却和仇青歌在杭州城里,吃喝玩乐得逍遥自在…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果然不假,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杭州城已经展得相当富裕与繁华了。

    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浸在两边的绿瓦红墙之上,更显一层朦胧的诗意。路旁突兀横出的飞檐,高高飘扬的商铺旗号,粼粼而行的车马,川流不息的人群,无不在表现诉说这个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向往与留恋。

    白日间彭岳和仇青歌一袭便衣,在繁华的大路上徜徉着,脚下一片轻巧,心中也觉安逸与美好。

    尤其是仇青歌,依在彭岳身旁,徐徐而行,满面春风,好一幅公子俏佳人的模样,惹得不少行人纷纷侧目。

    不过行了一阵,仇青歌便渐渐散出她的天性,左瞧瞧,右看看,茶水摊贩杂货铺,走街吆喝看面相,仇青歌无不想上前去凑个热闹,竟是一个顽皮孩子的品相。

    彭岳相对倒显得安静些,只是在后面面带微笑,静静地望着她。说实话,彭岳见仇青歌这副情景,实是打心眼里高兴。

    他总觉得仇青歌命苦,而自己亏欠她的,又实在太多太多,所以如今见她一副欢乐模样,似是从丧父之痛中走了出来,真可谓是喜出望外。

    只见仇青歌在一个卖面具娃娃的摊子前停留了一阵,便回身向彭岳走来,手里却还捏着两个物什儿,一副美目倩兮,巧笑盼兮的模样,“喂,想什么呢?一副呆呆的模样?”

    “没有啊…”,彭岳垂下目光,冲仇青歌微微一笑,“我突然想起了咱俩初见时的情形,好像那日也是在这么一条大道上,你骑着马从后面赶过来,而我在前面傻傻地提着东西…”,彭岳说着,便似陷入了甜蜜的回忆一般,连目光都变得温柔起来。

    “喂,马蹄声那么响,自己不长耳朵,却来怪我?”,仇青歌说着,便拿起手中的一个骏马面具罩在了脸上,原来是她刚才从摊贩那里买的。

    彭岳见状,不禁莞尔一笑,原来仇青歌此时说的,便是二人初见时,她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于是他配合地说道,“姑娘莫怪,我们下次行路,自当注意,不过也望姑娘小心则个,免得伤了自己…”

    当时之景,如今想起,竟是如昨日一般,恍在眼前,连话语都那么清晰,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彭岳一时竟有些痴了…

    “喂,你当时可没那么老!”,仇青歌边说,便把手中那个娃娃面具递了过来,“把这个戴上,当时你也就那么大!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