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书童-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岳不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人,也不是一个不讲情义的人,但他实在无法做到为严氏父子开脱。

    其实彭岳在深夜时也曾思考,自己当初为什么能替仇鸾开脱?难道是因为自己对严梦筠的感情,没有对仇青歌的深?

    彭岳也曾怀疑过这一点,可后来才知道并不是。自己当初之所以能为仇鸾开脱,是因为他的罪孽没有那么重,他的危害性也没有那么大。换句话说,如果仇鸾只是被剥夺官职,而留下来一条性命,那么他就是一个政治上的废人,存在不存在都没有什么意义。

    但严氏不同,只要他们父子活着,他们就有机会东山再起,就能继续为恶,所以他们决不能被留下。

    而且每每想到沈链,想到杨继盛,想到夏言等人,想到他们为了一己之利,置边境百万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彭岳就忍不住心潮起伏:他们害死了那么多忠臣直士,做了那么多恶事,一死都不足以抵其罪,怎么能够放过他们?

    于是彭岳狠下心来,没有答应严梦筠的要求,甚至没有给他回信,结果他等来了严梦筠的“绝情信”,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竟然要与自己断绝夫妻之义!

    于是彭岳再也忍受不住了,他向朱厚熜请求回京,得到允许后,连忙带着仇青歌,快马加鞭地准备赶回京城。

    他心疼这个女子,他愧对这个女子,他不知道怎样去弥补她心中的伤痛,可上天偏偏就要这样捉弄自己,让自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快要到家了,彭岳忍不住一阵思绪起伏:梦筠,你能原谅我么?你要体谅我,我是真的迫不得已啊!

    终于到家了,那扇熟悉的大门敞开着,彭岳跳下马车,只见严梦筠牵着自己的儿子彭天杰,正在门口站着。

    他们见到彭岳后,深深地跪了下去,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直畏缩着不敢抬头的严嵩,他也同样跪在那里…

    在这一天,严世藩被拉到了西市,验明正身,被处以极刑,一切罪恶,终于得到了清算,可是这一切,真的结束了么?

    彭岳也不知道…(。)8

第三百七十二章:静待天明(正剧版大结局)() 
杭州城外,一座豪宅拔地而起。 ≧ 百姓都知道这家的主人来头甚大,与不少朝廷高官的关系都甚是密切,但对于详细情况,却又知之甚少。

    要怪只能怪这家的主人过于低调了些,他没有良田万顷,生意却遍布全国,纵使如此,旁人却难见到这家主人一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单单只在杭州城居住,事实上,在京师,在金陵,在每一个他喜欢的城市,都有一座属于他的宅院,而他,也从来不拘束于一个地方。

    天气有些凉,彭岳慢慢从屋中踱了出来,静静凝视着这座刚刚建好的宅院,他是个有些念旧的人,所以这座新宅院,和他在京城的旧府邸,几乎没什么不同。

    事实上,他刚刚从京城回来,他要去寻一个人,那是个女子,她叫严梦筠。可生性温顺的她,偏偏就倔强起来,不肯和自己走。

    甚至当彭岳牵着自己和她的孩子彭天杰,企图以亲情去劝说她时,她也不为所动。

    彭岳知道严梦筠犹豫了,因为尽管她背对着自己,但是彭岳注意到了她双肩剧烈的抖动,听到了她微微的啜泣声,可她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自己。

    彭岳知道自己伤了她的心,彭岳知道自己有愧于她,所以他想尽力去补救。但即便当初造成二人隔阂的严嵩,已经因为心病而死,她还是不肯原谅自己。也许在她心中,如果当初自己肯施救,她就不会失去她的家人了吧?

    彭岳不愿再去勉强她,因为这个心病,只能她自己来解,所以他最终还是拉着哭泣着要找妈妈的彭天杰,默默地退了出去。

    彭岳站在门口,静静凝视着她略显瘦削的背影,只见她身披僧衣,青灯换卷,兀自在那里念着:一修一切修,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如斩丝染色,一刹能顷…

    彭岳最终还是回来了,没有带着严梦筠,只是把京城中的一切,都搬到了这里。

    他喜欢这样的装饰,喜欢这样的建构,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只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己…好像又有些老了…

    不过自从决定离开官场,退隐民间起,彭岳感觉自己还是稍稍减慢了些衰老的度,至少,自己还有一颗年轻的心。

    他自忖这些年来,为大明做了不少事情,有公利,有私心,他甚至曾经渴望,史书上能给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自己的能力还是有欠缺,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有什么不同,它还是存在一样的悲欢,一样的离合,相同的奇事,相同的不完美。

    彭岳现在看淡了,也看透了,事情总是有一个缓慢展的趋势的,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也许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安排吧。

    这样也好,多了份清静,多了份安宁,多了份惬意,所以彭岳飘然离去,再也没留下什么痕迹。

    不过作为多年的老友,彭岳还是给徐阶留下了一词以示勉励,或者说以示劝诫。那词当然不是彭岳写的,而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写的,只不过他远在云南,估计这词,徐阶还没有看到过,所以彭岳便事先告诉了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渔樵江堵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彭岳不知道当徐阶看到这词后,会是个什么反应,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感想,但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深意吧。

    本来彭岳还想告诉徐阶,小心防范朝中的高拱,还想要告诉他,东北的的女真族也是一个大患…

    其实彭岳还想告诉徐阶很多很多,后来想想,真的没有必要,一切都是天意命数,不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没有高拱来夺权,还有张拱、李拱。没有努尔哈赤造反,也许还有别人,一切都是定数,改变不得的。

    况且这个朱厚熜根本不是一个明君,后来的万历也是,朱由校什么的也是,干什么要替他们担心江山?难道要把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部告诉他?所以彭岳只是给徐阶留了那么一词。

    这就够了,静静看着一切秩序地展,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彭岳的嘴角又微微荡起了些笑意。

    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将彭岳从回忆中唤了回来,彭岳身上抖个激灵,蓦地转过身去,瞧向了屋内。

    “老爷,夫人生了,是位小姐…”,屋内一个小丫鬟迅跑出屋外,向彭岳报告了这一喜讯。

    “是么?婉儿没事么?”,彭岳焦急地问道。

    “没事…”,丫鬟喘了两口大气,“母子平安!”

    “好!好!”,彭岳满面喜色,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事实上,自因为生了紫菱那件事后,彭岳心中就有了阴影。因此顾婉儿临产之际,他竟出了屋子,因为他实在不敢待在现场,他试图让自己先忘记顾婉儿生产的事情,先想一下其他事分散一下精力,然后再得到一个喜讯。

    果然,彭岳终于等到了这个喜讯,他兴奋地向屋外跑去,却正好撞见了从屋内抱着孩子出来的仇青歌。

    “怎么把孩子抱出来了?”,彭岳站到仇青歌身前,看着她怀中肉嘟嘟的小家伙,满脸的怜爱之色。

    “婉儿说你肯定想先看看孩子,所以就让我抱出来喽…”,仇青歌笑着说道,“而且她说她现在的样子丑丑的,还不想见你…”

    “呵呵…她总是这样…”,彭岳瞧一眼仇青歌,又把目光投注到了她怀中的孩子身上。

    “赶紧给女娃起个名呗…”,仇青歌朝彭岳努努嘴,“你想好了没?”

    “额…”,彭岳搔搔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事实上,他确实还没有想好。

    “常言道,今生的女儿,前世的情人,不如,我们叫她菱儿吧!”,彭岳狡黠地向仇青歌眨眨眼睛,继而和她会心地相视一笑。

    仇青歌知道,彭岳从来没有忘记过紫菱,他不是一个寡情无良的人。

    可彭岳这句话,却又让仇青歌想起了那段纠结而又美好的岁月:自己和紫菱争风吃醋,本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可最终嫁给彭岳的,竟然是紫菱。

    不过无论如何,至少现在是自己陪在他身边,想到这,仇青歌不禁靠在了彭岳肩头,慢慢闭上了眼睛…

    仇青歌在想,彭岳又如何不在想?看着落日映下来的余晖,彭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当年的青葱岁月,而天空中灿烂的颜色,好像在慢慢凝成印象中紫菱的那张笑脸。

    她真的在冲自己笑呢,今生的女儿,前世的情人,可终究有些遗憾,注定无法弥补,有些人是连今生的情人都做不成呵!可自己又能怎样呢?

    太阳慢慢落了下去,可它终究会有升上来的时候,不是么?彭岳坚信…

    附注:本书一共设计了三个结尾,是为满足读者的不同喜好而补作。如果您不喜欢大结局一,请参考大结局二、三。另,本书业已完结,希望喜欢本书的读者,能来起点,给笔者的结局补一个订阅,只是结局就好,笔者会很开心的,谢谢!(。)8

第三百七十三章:静待天明(架空版大结局)() 
“彭阁老,前线来报,戚继光已率军成功收复河套地区!”,张居正匆匆走进西苑朝房,便将一封奏折呈到了彭岳面前。≥≧

    “好!”,纵使彭岳平日基本上喜怒不形于色,但听到这个消息,也掩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他想起了当初蒙冤的曾铣,蒙冤的夏言,纵使自己已经为他们平反,但终觉得不够,可此时成功收复河套的消息传来,彭岳才真正觉得,可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来,叔大,坐到这里…”,彭岳冲张居正招了招手,张居正随即三步并作两步,坐到了彭岳面前,也是一脸的喜色。

    “彭阁老,此战谭纶等人皆是功勋卓著…”,张居正坐定后,又向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彭岳添了两句。

    “嗯,凡是立功将领,皆有封赏…”,彭岳点点头,“不过要先将此时奏明圣上,然后再有内阁会议讨论决定具体封赏。”

    “是…”,张居正呵呵笑道,“记得您说过的话,自己定下的规矩,可是不能乱了…”

    “对,正是如此…”,彭岳同样对张居正报以一笑,“这个头必须得开好,只有做好了这个示范,以后才有可能有序地进行展。”

    “嗯,学生记下了…”,张居正点头应道,心里却对彭岳的一些做法感到奇怪。

    自从嘉靖帝朱厚熜驾崩以后,彭岳手里握有的实权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能以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有时候张居正会对这个人感到深深的敬佩与畏惧,因为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人能有如此聪明的脑袋和雷厉风行的政治手腕,甚至让皇帝都感到无可奈何,因为在朝中,彭岳的“同党”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过张居正却不知道,彭岳之所以会有这种手腕,一是多年政治生涯的淫浸,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后世的彭岳”向“前世的张居正”学习的结果。

    就在张居正怀疑彭岳有谋逆嫌疑的时候,彭岳的态度却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先是扩大内阁规模,规定内阁之中必须有九个人,而且这九个人不能直接由皇帝委派,而是由大臣来相互推荐选举。

    彭岳的这个做法肯定是激起了群臣的反对,因为已经有不少大臣开始怀疑他有谋反倾向了,但是彭岳手中紧紧把控着禁军和锦衣卫,谁也奈何他不得。

    最后在彭岳采取一边拉拢一边打压的措施后,终于用强硬手段将这个措施推行了下去。

    就在众人以为,内阁之中的其他八个人都是为彭岳打工的时候,却没想到彭岳规定什么事情都必须由内阁全部成员讨论决定,以多数意见为准,最后再呈报皇上。甚至就连彭岳自己提出的建议措施,也常常会被否决掉。

    而且进了内阁的成员也尝到了甜头,这样一来,就会有许多大臣转变态度,支持这个措施了。毕竟大家都是利益动物,有利于自己的事谁不愿意呢?只不过就是皇上有些不太开心罢了。

    最近彭岳又进行了一项改革,规定司法独立,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独立起来,谁也无权干涉,只是相关人员的任命要由内阁会议讨论决定,而不再由吏部任命。

    而且彭岳最近又将经济大权交给了张居正,告诉他以后经济的事就由张居正来做,他是绝对不会干涉了。

    张居正既欣喜又惶恐,因为他实在摸不清楚彭岳真正的心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岳在试探自己,所以他是坚决推辞,但没想到彭岳还真的挺真诚,坚决要把权力授给自己。

    现在张居正都有些奇怪,面前这个大爷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果说他有谋逆之心吧,确实也不向,因为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他现在的权力可是远远比不得两年前。

    而且在彭岳的这种努力下,国家确实是渐渐地好了起来,繁荣安定,歌舞升平,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所以张居正也就********跟着彭岳干了。

    “彭阁老,要不然…那个主管经济的权力,还是交由您吧,学生真的做不来的…”,张居正低下头支吾着,再次提出了这件事。

    “嗯?”,彭岳抬起头凝视着张居正,继而轻笑两声,“叔大,你还是不相信我…”

    “没,学生不敢…”,张居正低声应道。

    “你不必如此…”,彭岳拍拍张居正的肩膀,“相信我,我没有试探你的意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家、为黎民着想…”

    “你也看到了,我有时候也会出错,会提出许多蠢意见,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由一个人来独断,必须要商议着来,必须要分权。就如同…如同当今圣上,虽是…一代明君,但难保日后的每个天子都能如此聪慧,事实上…当今圣上也不可能每件事做得都对是不是?”

    “嗯,您说的没错…”,张居正点点头,心中对彭岳的话已是信了几分。

    “知道我当初为什么执意要将高拱驱逐么?”,彭岳收起脸上的笑意,“因为这个人太傲气,太顽固,太不能容人,他总觉得权力只能是一个人的,所以我将他驱离了朝廷,这样的人存在着,实在是对当今形势的大害。”

    “嗯,学生明白了。”,其实张居正也不喜欢高拱,因此彭岳使计将高拱驱离,也非常符合张居正的心意。

    “好了,就先说这些吧,其他的就不要再提了…”,彭岳微微一笑,便又沉默了。

    其实他心里明白,自己实行的这些措施,肯定会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所以当他考虑设置对内阁成员的弹劾权时,心里还是犹豫了起来,最终将此事搁置了。

    所以现在基本上还是任期制,因为推举的时候,都是很慎重的,所以一般不会出什么差错,如果有太不像话的,彭岳就会联合其他阁臣,将此人驱逐出去。

    有时候要想实行民主,就必须先学会****,彭岳现在对这句话是越来越信服了,因为他现在必须靠着自己的威势,来将一些措施实行下去。

    “对了,叔大,告诉李成梁,东北那里一定要注意一些…”,彭岳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事情,“多迁过去一些汉民,一定要比当地的少数民族多,最好能将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化。而且记得,一定要防止出现女真族中出现绝对的民族统治力量,如果有这种苗头,一定要打压下去!”

    “嗯,这件事学生早就和李成梁交代过了…”,张居正点头应道。

    “还有我前一阵子和你说的,科举制要改革啊,多设一些科目,而且学堂的基础教育一定要推行开来,不能整天只读四书五经,明白了么?”,彭岳又耐心地交代起来。

    “嗯,这件事正在做,效果还不错,只不过…不过南方的一些士子,对这个做法较为反对。”

    “反对就反对吧,只要能推行下去便好,推行得久了,自然也就顺其自然了…”,彭岳轻叹一声,“咱们不是还可以借助报纸么?叫那些御史,和南方的士子在报纸上争论,总会有个公断的,争论多了,思想也就变过来了,呵呵…”

    “彭阁老好计策…”

    “呵呵,其实我也颇为为难啊,军器所人才紧缺,必须要从学堂中找啊…”,彭岳笑着说道,“地方学堂留点心,好好物色,一旦有合适的人选,就都调到国子监来,让他们跟着进行哪些器具研究什么的。”

    “嗯,好,这些事都在做…”

    “这也只是一方面,咱们大明人多,土地总有不够用的一天,所以那些玉米啊、番薯啊、土豆啊,一定要加紧推广,当然,最重要的事要想方设法提高粮食亩产量…”,彭岳叹口气,“可是就算开个化肥厂,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研究人员啊…”

    “彭阁老说什么?”,张居正听着彭岳最后一句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不禁又问了一遍。

    “没,没什么,呵呵…”,既然是没有眉毛的事,彭岳便也不想再和张居正说了。

    “对了,还有沿海的边贸,国内的商业,都是大问题,展得太慢,需要扶植啊…”,彭岳叹息着说道。

    “彭阁老,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几年前好了太多太多…”

    “唉,你不知道,这才哪到哪啊…”,彭岳眯起眼睛,脑中又浮现起自己描绘的那幅宏图,“咱们现在差的太远了,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是几代人的事情啊…”

    “彭阁老宏图远大,学生确实差得远了…”,张居正在一旁接口道。

    彭岳却没有在意张居正的这句吹捧,因为他心里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这些努力,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自己能让大明、让中国于世界中脱颖而出,取得领先地位,不再遭受近代的那些屈辱么?”

    “彭阁老…”,张居正轻轻唤了一声,随即用手指了指彭岳的鬓边,“您这里…白又多了些…”

    “是么?呵呵…老了…老了…”

    附注:本书一共设计了三个结尾,是为满足读者的不同喜好而补作。如果您不喜欢大结局二,请参考大结局一、三。另,本书业已完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