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一声枪响,一个法国大兵头部喷起一道血雾,重重的栽倒在街头,但其余的法国兵并没有乱,而是迅速散开,他们利用建筑物隐藏自己,为首的一名法国军官模样的人用手势比划着说:“对方用12。7毫米狙击枪,距离远,我们打不着他,呼叫空中支援去干掉他!”

法国大兵用无线电指示器对准了皮货店,几分钟后,一架阵风战机从空中掠过,向刚刚射出子弹的皮货店投下一枚数十磅重的炸弹。只见火光一闪,皮货店在滚滚硝烟中轰然倒塌。

可是,朱绍良他们已经在射出第一枚子弹之后,迅速转移了方位。法国人满以为自己的战机炸中了目标,不由得欢呼雀跃了一阵子。可是不到两分钟,又一颗子弹从那栋大楼附近的一个窗口中射出,把一名法军士兵的脑袋打成烂番茄。

“中国的狙击手!肯定是狙击手!”法军通讯兵用手势说。

“看来空中火力无法消灭他,我们分兵绕过去。”法军军官用手势下令。

除了第一小组在正面牵制之外,其余的两个小组的法国特种兵分散开,从两翼向枪声响起的方向包抄过去。接下来,法国人的动作十分谨慎,正面牵制的第一小组连头都不敢多露出来,他们知道袭击他们的人肯定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老手。

“小心,有地雷!”第一小组的士兵们眼看着就要靠近那个狙击手藏身的大楼,突然前头一名法军士兵停下来,用手势告诉他的伙伴脚下有一枚牵引式地雷。随后,法国人就摸出手雷,炸掉拦住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地雷。

“到了!肯定就在这里!”一名士兵做个手势示意停止前进。

其他的士兵向周围扫视一圈,发现没有危险才停了下来,他们闪身钻入一栋建筑物的废墟内,就地寻找那个狙击手的确切藏身之处。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死神正悄悄走向他们。

突然,侧面一堵墙上出现一个射击孔,从里面伸出一支步枪。看到这一情景,这些法军士兵反应极快,很快就趴在地上,步枪射出的子弹从他们身边划过,射在满是玻璃渣水泥碎块的地面,飞溅去一阵碎片。趴在地上的法国人还以为自己躲过攻击,他们端起手里的自动武器,向那个射击孔进行准确点射,压制里面的那名枪手。谁知十几条人影无声无息的从法国人背后跳出,冷不防的对准这些士兵后背开了枪。

“突突突”自动步枪一个长点射,第一小组这三十名法国特种兵后背喷出几道血雾,连头都来不及转回来,就被打成三十具躺在血泊里抽搐的尸体。

正面牵制的是39旅副旅长胡三余,从后面发起攻击的正是朱绍良!

巷战还在激烈的进行之中,大街上枪声爆炸声不断,朱绍良和胡三余打出这几声枪声,便完全淹没在德黑兰街头的枪声爆炸声中,可以说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朱绍良从一名法国下级军官的尸体边上拾起弹药,一转身就从建筑物的废墟中跳出,但他刚要向前一步,却突然停止前进,身子向后一缩。

“嗖”,一颗12。7毫米狙击枪子弹从他耳边掠过,射在侧面一堵墙上,子弹在水泥墙上留下一个拇指大小的破洞。

“他娘的,法军狙击手,幸好我提前有所预料。”朱绍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一个转身,缩回建筑物内。紧接着一串不知道从哪里射来的机枪子弹就紧追着他后面呼啸而过,打得残破不堪的屋内飞迸起一阵碎片。

只见一辆法国SME装甲车,突然从大街拐角处冲出,车顶的法军士兵*着30毫米链式机炮向朱绍良等人的背影射出一串炮弹,暗红色的弹痕一道道飞去,打得楼内跳出一团团小火球,锋利的碎片四处飞迸。

朱绍良一个转身,从一堵坚固的墙后面转了出去,从大楼的后门跳了出来。另外一栋楼顶,一架阵风战机突然从大楼后面探出身子,飞机侧了过来,打开的机舱门中伸出一挺六管机枪。六管机枪枪口飞快的转动起来,黄澄澄的弹壳落在机舱内,发出一阵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机枪发出一阵撕油布般的枪声,“嗞嗞嗞”,一阵金属暴雨般向地面泼洒而去。

“他娘的,好厉害的法国人!可惜我军的装甲部队都在城东一带突击,等会儿一定要你们好看!”朱绍良带着手下士兵一闪身躲入另外一间建筑物内。

金属钢雨一样的机枪子弹“嗖嗖嗖”落在外面大街上,所到之处石头、水泥板和砖块都被打得石屑横飞、火星四溅。阵风战机绕着建筑物转了一圈,随着电动马达的转动声,六管加特林机枪再次发出一阵裂帛般的嘶鸣,子弹从窗口大门口泼洒入大楼内,打得楼内破烂的桌椅和柜子纷纷散了架子。

见敌人火力威猛,朱绍良带着一队士兵,刚刚钻入最坚固的一间屋子,子弹就把他门口的虚掩的木门打得飞出数米之远。阵风战机渐渐降低高度,一条软梯从飞机上放下,十五名全副武装的法军特种兵一个接一个从上面跳下来,向朱绍良藏身的房间猛扑过去。同时,原本倨伏在街道远处的法国特种兵也冒出头来,猫着腰向这边扑来。

“该死的法国佬,又来蛙跳战术了。”朱绍良冷笑一声,喀吧一声换了一只弹夹。

对于法国特种兵的来袭,朱绍良一点都不担心,他知道躲藏在暗处的胡三余随时可能给那些该死的法国人致命一击。

法军特种兵会合之后马上散开,排着分散的队形。突然,在外面一声炮弹的爆炸声中,夹杂着一声微弱的枪声,一名法军特种兵的凯夫拉头盔飞了出去,脑袋后面登时喷出一团血雾。

“该死的狙击手!”剩余的法军特种兵见势不妙迅速趴下。

射出子弹的正是胡三余,他借助炮声的掩护,巧妙掩盖了自己的枪声,没有暴露出自己的位置。法国人趴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看着那些缩头乌龟一样的法国特种兵,胡三余心里一阵冷笑:“以为就这么就没事了?门都没有!”

中东风暴 第七百九十五章 枪械大师

他把狙击步枪瞄准了一个法国大兵微微露在外面的脚后跟,随着外面响起一声航空炸弹的爆炸声,果断扣动扳机。

“砰”一声枪声湮灭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

“天啊!我中弹了!”一声惨叫,法国人的脚变成一阵炸开的血花,受伤的法国大兵缩回脚,发出痛苦的嚎叫声。

“活该!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胡三余骂了一句,拉动一下枪栓,把一颗黄澄澄的子弹推上枪膛。

空中的阵风战机四处搜寻那个致命的狙击手,飞机盘旋了一圈。突然,又是一声爆炸声响起,几乎就在同时,一名刚刚站起来冲向朱绍良藏身处的法国大兵背部绽开一朵灿烂的大血花,连惨叫声都没有,那个法国人向前冲的惯性和子弹冲击力相结合,在半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就重重的仆倒在地上。

“狙击手在那边!”空中的法军飞行员通过步话机喊了一声。

“嗞嗞嗞”,六管机枪吐出一道耀眼的火舌,金属射流泼水一样向着胡三余藏身之处飞泻过去。胡三余早就注意到头上的阵风战机,他射出一颗子弹,马上就一把抓起狙击步枪,一个就地打滚,空中射来的子弹擦着他身子射在地上。

“快!转移位置!”胡三余用急促的声音命令自己的士兵们。说话间,他已经滚入到一堵厚墙后面,战机射出的子弹打在钢筋水泥墙上喷溅起一道道火星。

飞行员眼看着无法击中躲入建筑物内的龙军士兵和那个可恶的狙击手,马上就呼唤来另一架潘哈德VBL轮式侦察机。杀气腾腾的潘哈德战机转过机身,短翼下狰狞的獠牙对准胡三余藏身处,那是两枚高爆榴弹!从其*的炮管可以想象,其威力非同一般。

眼看着就要命丧于榴弹之下,突然一声微弱的枪声,不,那不是枪声,确切说应该是一种高速弹丸划破空气的声音,一颗弹丸带着一道蓝光从一个暗处射出,准确击中那架潘哈德侦察机,弹丸从后舱射入,击穿装甲,再射入飞机的动力舱内,穿出动力舱,把后排的法军飞行员打了一个对穿,子弹又穿过前排座椅,击穿前面那个法军飞行员,然后从飞机前挡风玻璃射出。

失去控制的飞机好像一块石头一样向地面坠落,边上的阵风战机看到一道强光一闪而过,然后就看见自己的同伴拖着黑烟开始坠落。

有法军士兵惊叫了一声:“狙击手!可恶。”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就连朱绍良和胡三余都惊呆了,朱绍良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从邻街快速移动过来一支部队,并钻进了这栋四分五裂的建筑物里。

“司令,是你!”朱绍良睁大了眼睛,看着对面的那个黑脸将军,来的人正是唐生智。

他刚刚带领手下部队完成了另一个街区的攻坚任务,听到这边火力威猛,猜测是朱绍良遇到麻烦了,于是便马不停蹄的前来支援,就在刚才那千钧一发之际,唐生智手下的一名超级狙击手吕长青挽救了朱绍良的性命。吕长青使用的是帝国列装的第二代冰狐型狙击步枪,其设计者名叫庄友然,是西北工业局一名普通的枪械设计师,其名声与世界知名的枪械大师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对枪械的了解和设计能力却可以用神乎其神来形容。

在中国科尔沁草原深处,坐落着一座“兵器城”,帝国装备的各型常规武器大都从这里诞生。在陆军装备部某基地轻武器试验所工作十几年来,工程师庄友然主持和参与了50余种枪械试验,实射弹药300万发,7种不同类型的枪械从他手中领到了“出生证明”,6种存在严重问题的枪械在他手下“起死回生”。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射击场上,试验人员随机选枪射击,庄友然仅凭听声音就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并介绍弹药性能:“这是新型大口径手枪,威力较大,寿命3000发……”

“这是军用霰弹枪,每次击发可射出14颗弹丸,可对100米集群目标进行打击……”

一次,枪械试验正在进行,10多支枪齐射,庄友然从一连串的枪声中听到一声异响,果断叫停试验,经过检查,果然发现一枚弹头卡在枪膛内,他及时叫停,避免了一起炸膛事故。

某型手枪定型试验时,试验数据与设计指标差距较大,军工厂设计人员一筹莫展。庄友然举枪实射,迅速判明病症:“准星过宽、缺口填充太满。”设计人员照方改制,结果手到病除。

一次,他主持冰狐狙击步枪设计定型试验,被试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底火击穿”的重大故障,为解决问题,他在零下25摄氏度的低温室里,埋头检测3个多小时,终于排除故障。从低温室出来,他被冻得面部僵硬,半天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次,庄友然带领试验小组随军舰出海执行冰狐狙击步枪的水下试验任务。船一起锚,他就呕吐不止,七八个小时的试验下来,人都快要散了架。在水下枪械试验中,射手在水下射击,他带领技术人员观察弹道,分析数据。突然,一阵涌浪让射手失去了瞄准方位,射击口令下达后,数十发子弹呼啸着蹿出水面,直奔指挥台飞来,几颗子弹正打在庄友然身边1米多处的礁石上。生死关头,他都没忘记标记弹着点位置,为弹道分析保存数据。

扬尘试验,是枪械定型试验中的一道“火焰山”。不足10平方米的试验室,狂风乍起,细度极高的沙尘四处弥漫,即便戴上防毒面具,几个小时的试验下来,人的嗓子眼里也全是土。参加扬尘试验,年轻人都发憷,可每次试验庄友然总是一马当先,第一个冲进试验室,最后一个撤出来。

50余种枪械试验,300多万发弹药实射,使庄友然耳膜塌陷,患上了严重鼻炎,他的事迹惊动了朝廷,冯相华与徐世昌、吴佩孚等军界高官先后到该基地视察,亲自看望过庄友然,帝国皇帝还为他颁发了一枚帝国三级勋章。

再来说吕长青,他目前是冯玉祥手下最出色的狙击手,被誉为龙军狙击之王!

据统计,一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优秀的狙击手会使敌军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敌军的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

吕长青就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甚至许多国家的军人都把他称为“撒旦的使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吕长青当时还是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第二一四团八连一名普通战士,在进攻柏林的狙击战中,他却创造了欧洲前线龙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击毙214人!那会儿计算战果很严格,目标被打倒后15分钟没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两个以上的战友证明。吕长青在初上阵地第一个月,便用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当时总司令蒋介石开始也不相信这个惊人战果,后来一次现场目击才信服了吕长青的本领,当即奖励他一双皮暖靴。这一事迹后来受到好莱坞电影导演们的强烈关注,中华电影公司老板乔致庸曾多次表示,想要为吕长青拍摄一部精彩的纪录片,可是被吕长青婉言谢绝了,狙击手最重要的是蛰伏,是低调,更不要说上银幕,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了。

在柏林战役中,吕长青所在的部队负责镇守柏林外围的597号高地最前沿的7号阵地,其实就是一条30多米长的交通壕。最近的射击台距敌人也就50多米,对面阵地上的德国佬是黄眼珠还是绿眼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所有能反光的东西全部要摆在地下,不然就会引来一通狂轰滥炸。当时两军就像牙齿一样互相咬在一起,对面的德军第3师装备精良,使用的是高射机关枪等重火力,还有侦察机配合。白天时,我方一不小心,就得付出血的代价。

显然,顺着交通壕爬向射击位时,如果背着枪,目标很容易暴露,包括吕长青在内的4个狙击手,分成两班,轮流杀敌,死在吕长青枪底下的敌人难以计数。严格地说,吕长青只是神枪手,不是狙击手,因为他当时使用的华夏95式步枪根本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狙击步枪。

华夏95是一种非自动骑步枪,每扣一次扳机,都要再拉一次枪栓,然后才能再打。如果第一次射击失手,基本上没有补中的机会。在华夏98自动步枪诞生前,这种枪虽然小有名气,但它在射速和精度上都算不上狙击步枪。

设计师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这种枪会用于狙击战,但它恰恰是吕长青的标准配置。相对于军中其他武器装备而言,它射击准确性较好,而且特别耐寒,龙军士兵亲切的叫做“烧火棍”。遗憾的是,华夏95步枪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枪管比较短,子弹的散布面比较大,如果不经过刻苦训练,根本打不好。就连带有传奇色彩的吕长青,也曾经栽在这枪上面,连着“吃了三个大烧饼”。不过,正是这件糗事,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中东风暴 第七百九十六章 枪神(上)月初求花

32天杀敌214人,创造如此战绩的狙击手,即便不是天造奇才,也该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吧。谁能想到,就在创造这一战绩的3个月前,吕长青竟然打枪脱靶了,而且是连续3次。

当时,吕长青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辟欧洲战场。起初,连许多老战士都不知道具体目的地。军令一下,全军即刻开拔。出发之前,战士们先要把身上带有中国军队标志的东西全部去掉,从中亚地区出发一路往北,闷罐子车里越来越冷,吕长青那年才20岁,入伍才一年,还是个新兵蛋子。当时很多新兵都流泪了。他们不是害怕战争,而是在跟自己的祖国诀别。

进入到捷克境内,又是一路急行军,24军终于在9月中旬赶到奥地利的战略要地驻防。在此地的一个小村庄里,吕长青所在的72师214团3营8连,进行了入朝以后的第一次练兵,内容是打靶。

吕长青本不该对打枪发怵,他在入伍后接受过近两个月的专门狙击训练,技术应在众人之上。但来到欧洲以后,天天赶路,加上他又当上了连部的通讯员,哪有时间去琢磨身后背着的那支新枪?

“吕长青。”连长叫到了他的名字。三发子弹,三次机会。打靶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光秃秃的三个零环,用连长的话来说,吃了三个大烧饼。作为惩罚,吕长青不得不下厨帮炊。是不是枪出了问题?军械员明确答复说:“这是帝国列装的华夏95,一战的时候就在使用,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检验,没问题。”

打那以后,吕长青常对着这杆枪生闷气:以前用德国人的毛瑟枪,三枪最起码打20多环,怎么换了枪,就成了零环?用他自己的话说,“对这枪还没悟透”。射手视枪如朋友,摸透脾气才能随心所欲,可眼前这枪却像个陌生人。

从那以后,同班战士发现,归队后的吕长青像中了邪一样,老是端着枪“发呆”,一端就是一个小时。其实,这是在“临阵磨枪”。连日来,吕长青把远近不同的各种物体都当成目标,枪膛里却不装子弹,只是不停地击发。华夏95的枪膛短,后坐力大,子弹出膛时即使有头发丝般的偏差,到200米以外的目标处,就得差出一米开外。在扣动扳机的瞬间,手臂、身体纹丝不动,这是吕长青苦练的第一要务。

如何做到纹丝不动?吕长青要求自己在击发后一直想着目标,并且要看清楚准星是如何跳离目标稳定下来的。在那一刻,他甚至不会松手放回扳机,就像被冰冻住一般。为了增强臂力,他还自制了两个沙袋,说是沙袋,实际上是用破床单撕成两片,里面装上沙土。练到最后,他在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动扳机。

到了夜晚,坑道中微弱的油灯光,又成了他练习瞄准的好帮手。这个目标比起白天的树木山石更不容易把握,灯头儿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吕长青就直愣愣的瞄着那灯光,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

随着战争形势的加剧,根据指挥部要求,在欧各支部队都要组建一个狙击班或是狙击小组。9班是个加强班,有17个人,任务是坚守7号阵地。当时的9班射击组刚好还差一位。班长早就看上了日夜苦练的吕长青,但汇报上去,连长一想起那“三个烧饼”,哪能放得下心,他亲自到阵地上,给吕长青指了3个目标,结果这小子竟然都打中了。连长一句话没说,拍拍吕长青肩膀,吕长青从此便进入了这个狙击小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