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中国认为,由英法主导举办的波茨坦会议违背德国人民意愿、把但泽走廊地区划给波兰的条款,肢解了德国的领土,把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强行割裂,是完全违背德国人民意愿的的,也是不合法的。中国不予支持,并且坚决反对。

中国坚定地认为,但泽走廊地区是德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德国的合法领土。因此,大唐帝国支持德国人民谋求收回但泽走廊地区的一切努力。

中国认为莱茵河非军事区是德国历来不可分割的领土,德国在自己的领土上拥有完全自主的驻军权,《波茨坦公约》中规定莱茵河以西50公里内不准驻军的条款是完全不合理的,关于德国在近期恢复在莱茵河非军事区驻军的行动,中国表示支持和理解。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欢送酒会

关于德国在战后军事力量被限制的情况,中国认为是极不合理的,德国有权自主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周边遭受严峻威胁的情况下,德国适当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是完全合理的,中国也愿意为德国提供相应的帮助。

这样一份联合公报公布出来之后,引起了国际上的轩然大波。

首先是荷兰跳出来严厉声讨,说中国严重侵犯了荷兰在巴尔干的合法权利,侵犯了荷兰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认为这是中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新表现,并提醒各个相关国家警惕中国的表现。

英国则显得极为不安,认为中国过多的涉及《波茨坦公约》,严重侵犯了该条约的合法性,这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蔑视,是极不负责的行为。同时,这也是对国际联盟合法裁决的否定,提醒中国注意自己的言行。

法国似乎是与英国完全统一口径的,坚决维护《波茨坦公约》的合法地位,同时也坚决维护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地位,但是最后又小心翼翼的问,巴尔干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两国的谈判和平解决。在法国提出这一问题后,英国也在积极开展巴尔干谈判活动。

葡萄牙则认为各国应当尽量保持克制与冷静,维护世界的和平,但是又认为德国对《波茨坦公约》的合法性产生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对海牙国际法庭的不信任也是有合理成分的。葡萄牙就没有与德国签订该条约,也对海牙的一些决定持保留意见。

苏联则认为中国和德国联合是为了一东一西夹击自己,一方面分别同中国、德国展开外交攻势,希望能够签署类似于互不侵犯条约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大力进行战争准备工作,将全部的工业力量都投入到了军队的建设当中,狠抓军队,大力建设国防。

但是实际上,英法两国都有这样一种看法,中国与德国联合是为了夹击苏联,这样两国威胁最大的国家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当中。最终中德两国在欧亚大陆的两端为争夺大陆的霸权又会爆发新的战争,这正是两国最希望看见的。那么,为了这种最有利的局面,是完全可以牺牲一些小国家的利益,是完全可以忍受中德两国在周边的一些行动,像波兰就属于牺牲范围。

于是,英法不约而同的加强在西线的防御,“马其诺防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再次加固。英国也开始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毕竟中国一直对大洋洲虎视眈眈,为了不让中国南进,英国适当的进入澳大利亚也是必须的了。

法国很清楚,无论怎样,自己同中国是必然有生死一战的,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对付苏联是中国的长远目标,但是在苏联之前,中国完全有可能先对付自己,或者说是必须先对付自己。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更加快了扩军备战的步伐,将国力的三分之二投入了军队建设,率先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军事化进程。

可以说,联合公报一出,整个世界为之疯狂,本已混乱不堪的世界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混乱之中。

1924年,10月7日晚,柏林。

为了欢送溥寅一行,德国方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酒会。威廉二世并没有出面,因为是军事代表团的缘故,主要是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高级将领们去这里欢送。

整个酒会的气氛也是非常欢快,因为溥寅很年轻的缘故,德国的年轻军官们也放得很开,大家开怀畅饮。溥寅虽然不胜酒力,但是也喝了不少。在德国的这几天,溥寅结识了一批将来大放异彩的军官。

“溥寅先生,我对您在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战绩表示钦佩,特别是两弹一星,真是太了不起了。”邓尼茨说得很实在,“贵国的装甲战术我是早有耳闻的,早在1910年,《闪电战》、《大纵深、宽正面》就在我国的军事院校里很行销啊。”

“过奖了,我在科学界所取得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成绩,还是要归功于帝国兢兢业业的科学家们。”溥寅意味深长的说,“还有很多科学难题放在我们的面前呢。”

邓尼茨笑笑,“过去我们也很不重视装甲部队,但是德皇任命我担任装甲兵总监,现在我是可以放开手干了。”

“恭喜你啊,作为一名陆军将领,我认我再没有什么比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指挥官更过瘾的职务了。”溥寅与邓尼茨碰了一杯,“以我外行人的观点来看,陆军前进的方向肯定是机械化和集团化,而装甲兵就是这一些的最终整合力量,对于这一点,我丝毫不会怀疑,至少在本世纪内我相信陆军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这样的。”

“我完全赞成,面对美军的重重防线以及大量的要塞工事,贵国的钢铁军队,呵呵,是真正的钢铁啊,可以说势如破竹,总是冲在最前面。”邓尼茨感叹道,“这对于我颇有启发啊,您是清楚的,对于我们德国来讲,欧洲大陆上的敌人是不少的。我可以坦率的说,我们非常赞赏贵国的战法,并且坚定的认为这才是我们可敌制胜的最佳捷径。”

溥寅笑道,“对于欧洲大陆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大规模的装甲作战,特别是针对有的国家……”

“对对,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德军在这方面缺少经验,坦克装备方面也很欠缺,所以希望贵国在今年的第一批武器出口中以坦克装甲武器为主,同时能否派遣一批教员和技术人员来德国。”邓尼茨说道。

按照德国和中国签署的条约文件,中国在条约期间要向德国提供一些新式武器,其中就包括坦克,只是邓尼茨希望把时间尽量提前,这样也是完全符合协议的。

“嗯,这个好办,既然我们都签署了条约文件,那么就照章办事。”溥寅说道,“你们可以派一个工作组到帝国来,具体商谈引进的细节,同时选派一批技术人员过来。”

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溥寅也没有感到什么意外,按照协议提供一批先进的武器(当然是有所保留的),包括培训工作和维修等等。

“哦,你们聊得很投机嘛。”郝斯走了过来,“溥寅先生,祝您旅途愉快。”

“呵呵,谢谢您,总理阁下。”溥寅举杯一碰,“也祝您的目标早日实现啊,当然我们是很乐意提供一些帮助的。”

郝斯不明所以,但邓尼茨当然明白对方说得是什么,那是在前一段时间,邓尼茨与溥寅有过一次长谈,溥寅在谈话中提到了大量运用潜艇部队,组件类似于群狼进攻时的“狼群”潜艇部队,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切断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援助海上路线。在这个计划中,邓尼茨认为要拥有大约120艘潜艇才可以组成10—12个狼群,保证封锁计划。溥寅则明确表示,至少保持海上拥有360艘左右的潜艇,有这样的基础用于组建狼群30个左右,就可以完全封锁住北大西洋航线,包括对苏联、英国、法国沿海地区的封锁。这时邓尼茨将希望寄托在了潜艇身上,希望这种兵器可以弥补德国海军大型主力舰只不足的缺陷。听了溥寅的话,他更是坚定了这一决心,同时溥寅也同意向德国提供潜艇技术支持。

其实溥寅早就想好了,就把帝国海军在十几年前以德国潜艇的模式设计的较为成熟的海狼型潜艇提供给德国就行了,决不会把甲午级核潜艇提供给德国。毕竟毫无保留的援外计划对自己的国家是一种危险行为,同时这种借花献佛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邓尼茨在说服了雷德尔之后,提出了海军要拥有300—400艘潜艇的计划,后来确定为360艘,包括自行建造和购买中国潜艇成品、半成品在内。从1924年开始当时德国已经有了70艘左右的潜艇,力争在1925年底之前,完成这一计划。当然,在战争爆发后,整个计划的速度大大提高了“谢谢,我们的计划能否实现,关键还要看贵国的支持啊。”邓尼茨打着哈哈。

“呵呵,我们作为盟友当然是愿意支持了。”溥寅心想怎么今晚上都来了,而且都是这几句话。其实溥寅心里清楚,对于专制主义国家,只要领导人心情好,高兴了大笔一挥,什么援助啊、贷款啊、派遣人员援建啊都好办,两家就像亲哥们儿一样。但是只要领导人翻了脸,跟着就会有极大的政策走向变化,这种原来同志家兄弟后来反目成仇的例子实在是不少啊。

邓尼茨此人虽然过去是纳粹的高级军官,像很多二战名将一样,在战俘营待了几年后,又被重新启用,这也是中国有意为之的。他本人与纳粹风格是有区别的,虽然后来代理过陆军部长一职,但是在骨子里是个有血有肉的军人,是属于普鲁士军队的典型军官。在军事问题上,他通常不会参杂个人感情,所以他倒是一本正经的说:“谢谢你们的帮助,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快看到我们的潜艇。请原谅阁下,请您理解我的心情,我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您知道,我们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相比,差距太大了,在主力舰数量上,我们甚至比不过法国海军。而正如您那天所说,潜艇这个兵器,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主力战舰的不足。现在贵国已经和我国海军签署了关于主力舰的建造计划,所以我希望潜艇计划也能尽早实施。”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女王计划

“没有什么,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毕竟对于德国来讲,英国海军的威胁非常现实。”溥寅面色和蔼,“嘿嘿,英国海军的实力绝不是法国海军轻易可以相比的,所以我们很能理解贵国在面对英国海军是所面临的压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愿意帮助德国海军尽快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

晚上十点,喝的已有醉意的溥寅在一帮军官的护送下回到了自己下榻的地方。躺在床上,溥寅的意识有一点模糊了。这时有一道倩影出现在了房间里,守芳进来了:“怎么搞的,明天就回国了,今天还喝成这个样子。”

“没办法啊,德国人酒量大,我作为全权代表,在喝酒上也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啊,硬挺着喝,就成这样了。”溥寅也没办法啊,德国人喝酒就跟自己喝水一样,简直不当一回事儿。

“那好,你去弄点醒酒的汤来吧,我用毛巾给他擦擦。”守芳挽起了自己的袖子。

守芳用湿毛巾仔细的擦着溥寅的额头,把头上密密的汗珠擦掉,突然他听见溥寅好像在说什么话,于是把脑袋凑过去,想听清楚。

溥寅一下子把她抱住,然后就不由分说的吻了上去。守芳大羞,她没想到丈夫会突然来这么一下,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你……讨厌,居然装醉,这身酒气真难闻。”守芳用湿毛巾堵住溥寅的嘴说道。

“嘿嘿,我可没想到,守芳大小姐这么贤惠啊。”溥寅坏笑道,“你以为我的酒量那么不好啊,只是没看见你来参加酒会,所以才……”看着守芳不说话,溥寅试探道:“你是不是害怕回国之后我就不要你啦,嗯……”

“少自作多情了,你就算不要我,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守芳嘴还挺硬,死不承认,其实她此刻芳心早已小鹿乱撞了。

“呵呵,我会不要你吗?”溥寅将她搂在怀里,“小傻瓜啊,回去之后我就把你调到科学院来,咱们就能日日厮守了,怎么样。”

“嗯,但是我还要干自己的工作,你必须保证。”守芳嘟起了小嘴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好,我说到做到。”他一边坏坏的抚摸着守芳雪白的肌肤,一边在女孩儿耳边吹气,看着怀中温顺的女孩儿,溥寅心里一热就吻了下去,一时间,房间里春色无边。

“看什么呢?”龙云说道。

“别吵,你没看见吗?”郑介民指着房间。

一下子两人安静下来了,可以这么说吧,两人就算是上学时都没这么专心过。看了一会儿,两人也觉得不好意思,主动离开了,并且自觉地不让其他人接近。

北京,关续清刚刚听完赵秉钧关于苏联情况的奏报,他长出一口气,悠悠的说道:“德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就看苏联这边了。帝国有一张王牌,‘女王计划’可以让我们确保在未来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1月初的莫斯科,仍旧感受不到丝毫秋天的气息,无论是高高耸起的屋顶,还是道路两侧光秃秃的白桦树上,都还残留着皑皑的白雪。

肃穆庄严的克里姆林宫正门前,今天显得热闹非凡,无数的莫斯科市民云集于此,远远看上去整个红场都人山人海的,看上去像有什么庆典。在靠近正门的巨石阶梯上,成群的记者簇拥在那里,翘首企盼着,似乎在等候着什么人到来。

在最高的那一层阶梯上,苏联高层领导人斯大林、布柳赫尔、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人齐聚在一起,一个个有说有笑的,似乎心情很愉快的样子。而在他们的身边竟然还站着几个西装革履的家伙,这些人的打扮同在场的诸多苏联高层领导人格格不入,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局外人”。不过在这些人中有两个却是在场的那些记者们所熟悉的。这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国务卿赫尔,另一个则是英国外相艾登。他们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肯定有什么事关国际问题的新闻要出现,因此众多国家的记者才会云集于此,像要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在将近九点半钟的时候,红场的东入口处缓缓驶来几辆灰黑色的伏尔加轿车,车头上那飘扬的镰刀、铁锤的小旗子在劲风的吹拂下显得还有那么几分气势。

看到缓缓驶来的车子,原本在红场中负责维持秩序的苏联大兵们迅行动起来,在最短地时间内。为车子的行进清理出一条通道来。

几辆车子缓缓驶到克里姆林宫的台阶下,专门负责的警卫疾步走上前去为车内的人拉开了车门。随后在第一辆车上,一身戎装的国防军副总司令、年轻的瓦西里,面带微笑大跨步地走了出来。在他的身后紧跟着走出来的则是波波夫中将,而在第二辆车上走下来的,却是同样一身戎装的崔可夫以及温文儒雅的苏斯洛夫。

当四人从车上走下来的。原本就人声鼎沸的红场上变得更加喧嚣起来,尤其是那些等候已久的各国记者们,更是迅地围拢上来。如果不是有那些警卫的阻拦,估计这人流就要把瓦西里几人踩死了。

今天是瓦西里以及崔可夫等人从北方前线返回莫斯科的日子,而凑巧今天也是赫尔与艾登访苏的日子,因此在这莫斯科红场上才会出现这么隆重的一幕。

“瓦西里!”迎着瓦西里一个人影出现在他的面前,却是自己的未婚妻,阔别已久的吉尔尼洛娃。

“嗯。”瓦西里伸手揽住吉尔尼洛娃的胳膊,同时面带微笑的朝他所经过的每一个人打着招呼。

“你怎么和波波夫乘一辆车来的?”吉尔尼洛娃俯身凑到瓦西里的耳边,在作出一个亲吻的动作的同时,却小声地说道:“这会让你很尴尬的。”

吉尔尼洛娃显然也得到了什么消息,她在借这个机会提醒自己的未婚夫。

“我自有安排。”瓦西里回赠她一个吻同时小声回答道。

两个人的这一番亲密举动,自然引来了四周记者的频频拍照。在不久前《时代周刊》的介绍中,人们都知道瓦西里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女朋友,而他的这个女朋友似乎还在苏联政府中担任一个很重要的职务。不过具体是什么职务,却没有人知道,苏联高层对这个女人的身份遮掩的很严密。

“那自己多小心,千万不要冒失了。”吉尔尼洛娃又小心的补充了一句,然后便很自觉的退后一步,站到了瓦西里的身后。

“你们果然恩爱啊。”原本在瓦西里身后的崔可夫趁这个机会上前几步,走到和瓦西里并肩的位置之后,笑呵呵的说道:“说实话很让人羡慕。”

“你就别取笑我了。”瓦西里闻言转过身耸耸肩之后对崔可夫说道。

“我可不是取笑你。”崔可夫伸手在瓦西里的肩膀上拍了拍,然后别有深意的说道:“我的确是很羡慕你,而且还很佩服你,你做的一些事情我自信不一定敢去做。”

崔可夫说着用眼角的余光瞟了瞟走在最后面的波波夫,他话中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已经昭然若揭了。

瓦西里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隐意,他若无其事的笑了笑说道:“你太过奖了,我们大家都是朋友了,而且还是在二战战场上并肩作战过的战友。我到现在都还没来得及谢谢你呢,要不是你在关键时刻对我们的支援,我们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

崔可夫从瓦西里的这番话里听出了另一层的含义,他把“并肩作战过的战友”这句话说得很重其用意应该就是指出一点:波波夫和他瓦西里是这种关系,所以他就要冒着得罪人的危险去力保这位战友。

仅从这方面来说,崔可夫就觉得自己应该佩服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尽管从政治的角度讲两个人并不处在一个阵营里,甚至还是针锋相对的对头。

如果没有那该死的政治斗争,崔可夫觉得自己可定能和面前这个年轻人成为朋友,而且还是那种无话不说、亲密无间的朋友。就像之前在二战中指挥作战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思路就和自己是那么的相近在,很多方面自己不用说,作为军事委员的瓦西里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安排。说实话,崔可夫至今都认为和瓦西里这样的军事委员作搭档,真的是一件很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他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可以同这位年轻人一起上战场,一起指挥作战。

“瓦西里。”崔可夫用力的握了握瓦西里的手,然后叹口气说道:“老实说我很怀念你在北方面军担任军事委员的那段日子,我也由衷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瓦西里明白崔可夫是在好意的提醒自己在波波夫这件事情上要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