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有定策的曹化淳,爽快地与郑泰讨价还价,曹化淳这时发觉人见人恨的破奴侯张平安,在银钱方面还是有很可爱的地方。经过二个时辰的磋商,曹化淳与郑泰达成了共识,由大明朝户部出公文,追缴天下盐商历年拖欠的盐税。皇帝下明诏从破奴城宣慰使司处借款四百万两,由破奴城宣慰使司帮助朝廷追缴扬州盐商历年拖欠的盐税一千六百万两。由于破奴城宣慰使司归属礼部,礼部出公文附议皇帝圣旨。
对于这个双方皆大欢喜的结果,郑泰在曹化淳临走时在他手里塞了一厚摞金票,希望曹化淳尽快走完全部手续。曹化淳回到大内后,向崇祯皇帝禀报了他与郑泰达成的交易,崇祯皇帝听罢大喜过望,大明朝廷一年税赋不过四百七八十万两银子,曹化淳一下子就弄来了四百万现银。不但抗击建奴的军饷有了着落,手里有钱的崇祯皇帝还能压制一帮老臣用银钱来掣肘他的施政。崇祯皇帝朱由检当即下诏,清理天下拖欠盐税。
朱由检没想到的是,扬州盐商的势力不但在南直隶一手遮天,在朝堂之上也有极大的势力。户部左侍郎扬起真带领一帮官员首先在朝议时指责皇帝与民争利,坚决反对崇祯皇帝的乱政。这次朝议事关破奴城宣慰使司银钱收入,破奴侯一系官员个个奋勇争先,抨击扬起真贪图扬州盐商的银钱为其说话。破奴军侦缉处和情报处不是吃素之人,在这个关键时刻,监察院左都副御史毛羽健弹劾户部侍郎扬起真收受扬州盐商良田三千亩,白银二万两。
毛羽健这个弹劾奏章有人证有地契等直接罪证,这让还在为扬州盐商说话的官员们瞬时闭嘴。在大明谁都知道,伪藩破奴侯张平安此人最喜财货,谁要是敢挡他的财路,不把对手一家老小都折腾干净绝不会罢手。当扬起真因罪被当庭拿下后,帮扬州盐商说话的官员们纷纷选择闭口不言。原来需要走数月才能颁布的公文,仅仅只用了七天就顺利出台,郑泰也十分守信,在圣旨下达的当天他就向户部缴纳了二百万破奴城银币,并向大内上缴了百万银币。
郑泰给出的银子几乎掏光了京师“银广聚”银楼的家底,颇有赚钱头脑的郑泰在京城大卖筹银密押债券,该债券利息一分半年内还清本息。连郑泰都没想到,他发行的债券居然筹能措到八百万两银子。这下,张大帅打仗的银子仅靠“银广聚”的好名声与破奴侯张平安的恶名,很轻松筹集完成。郑泰赶忙找褚天寿商议,让他给在朝鲜的许义安传信赶紧回来主持讨债大局。褚天寿也不敢怠慢,郑泰一下捅出这么大银钱窟窿,要是不能在盐商手里要到银子,这后面的热闹可就大了去。
其实褚天寿并不担心盐商赖账,盐商敢赖朝廷的盐税是他们能收买征税官员。盐商十分清楚他们收买不了破奴城的任何一个官员,就是破奴军有严密的相互监控体系,情报处与侦缉处相互制约,连许义安这个侦缉处的大头目都害怕隐藏在暗处的自己人。扬州盐商畏惧张大帅的手段,他们只需少玩几次选花魁,破奴军的银钱自然就到手。尽管这样做会得罪那些江南靠卖嘴皮子吃饭的读书人,但三个江南名士在京城死于风流,而且还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扯在一起,足以震撼玩免费妓女的文人。
就在京师各方为银钱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建奴十万前锋大军击破古北口边关再次攻入大明境内。这次大清前锋主将是正白旗贝勒多尔衮,他与镶红旗贝勒岳讬各自带领本部三万人马,会同镶蓝旗贝勒莽古尔泰,采用快速攻击不理小城堡的战法,仅用三天突破了遵化外围明军防线,同时占据了蓟州西侧险要。这样一来,大清主力以快打慢打了大明一个措手不及。大明兵部尚书孙承宗在战前所有的军事布置,被多尔衮快速出击的战法彻底搅乱。
孙承宗军事布置上还是停留在节节抵抗消耗敌军实力,用重兵拖延建奴进攻速度,然后与建奴凭险对峙。没成想建奴贝勒多尔衮采用破奴军战法,突破一点后从明军后背攻击,每次都能取得巨大战果。大清汗王皇太极为增强自己的实力,把正白旗与多尔衮手中的镶黄旗对调,皇太极长子豪格成为了镶黄旗新任旗主贝勒。尽管多尔衮在前线突飞猛进,皇太极后续跟进的大军依然不敢进入大明境内,他主要还是害怕破奴军象上一次那样斩断大清主力的后路。
为此,大清皇太极汗王皇太极亲自带领四十万主力来到蒙古朵颜南部,控制住上次破奴军堵截的所有要地。皇太极为避免过度刺激破奴军,大清的骑兵斥候只能远放至朵颜部中部,生怕破奴军因此出军在蒙古朵颜部与其会战。
第七百六十章大明劫之烽火遍野(十三)()
建奴入寇大明关内,整个大明朝堂乱成了一片,兵部尚书孙承宗为建奴攻入关内负责,向崇祯皇帝上奏章提出致仕承担所有罪责。然而,这次崇祯皇帝学精了,他一面斥责孙承宗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一边驳回了孙承宗请求致仕的奏折。崇祯皇帝朱由检吸取了崇祯二年建奴入侵大明的教训,他当时上了袁崇焕的当,内阁首辅钱龙锡更是一只老狐狸以退为进把罪名套在朱由检头上,这次孙承宗这个替死鬼必须由头到尾顶在最前面。
就在大明京城再次面临外族威胁之时,还是传来了二个好消息。一是破奴侯写来报捷奏章,破奴军成功包围祸害大明陕西的蒙古土默特残部五万骑兵,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灭这股叛贼,破奴侯在奏章中还表示,只要歼灭万蒙古叛贼后破奴军即刻退出大明边关。此时的大明朝廷已无力应对破奴军,也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候再树一个强敌,于是对破奴侯的奏章采取了无视态度。而另一份奏折引起了崇祯皇帝和朝廷的欢迎,新任山海关参将祖大弼带军在济宁击败孔有得叛军,逼迫孔有得叛军向东败退。
这个消息如同黑暗的天空中刺出一束阳光,把黑暗的大地照亮。不管祖大弼有没有杀良冒功,至少在建奴入侵的关键时刻,大明用兵方向上少了两线作战的窘境,缓解了大明战略态势上的不利。崇祯皇帝一高兴,把刚到手的银子发放了十万战功奖励银给祖大弼,并把祖大弼提升为山海关副将。祖大弼与破奴侯之间仇恨深似海,崇祯皇帝也想培养自己的亲信将领。祖大弼本是大明朝廷与破奴侯交易的筹码,是一个随时可以牺牲掉的小卒子。
崇祯皇帝不但放祖大弼出了刑部大狱,还委以重任让其戴罪立功。如此这般崇祯皇帝朱由检对祖大弼就有了再造之恩,不管祖大寿如何,辽东祖家必然会感激崇祯皇帝的恩典,祖大弼也很自然成为其麾下爱将。且不说朝廷对祖大弼的封赏,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做建奴入寇京师前最后的布置。首先,孙承宗采用坚壁清野,把人口撤入坚固的大城之中。加上上次建奴祸害京师,直隶附近人口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
经历过战争的地域人口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建奴在崇祯二年劫掠直隶,驱赶了近四成的人口。虽然这些百姓被破奴军解救,但破奴军采用欺骗手段把解救的百姓,迁徙到离直隶远隔数千里外的制戎城附近。经过孙承宗坚壁清野后的直隶地域,已没有建奴轻易劫掠的目标,建奴要想象上次那样轻松抢劫,就得深入大明腹地,孙承宗推测建奴没有这样的胆量。在守卫京师的勤王人马中,孙承宗还必须综合各种不确定因素,让勤王大军之间不用起冲突。
兵部尚书孙承宗最为担心的就是石砫土司秦良玉的白杆兵,秦良玉被崇祯皇帝当刀使,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恶敌。孙承宗深知小狐狸张平安的脾气秉性,在南直隶秦良玉坏了张平安的大事,小狐狸不出手报复就不会成就他睚眦必报的名声。孙承宗为化解双方之间的误解,曾经请郑泰与秦良玉坐在一起吃个饭,他好从中说和,哪成想郑泰在得知与秦良玉一起吃饭当时就婉拒,说是这种事他一个小小的管事做不了张大帅的主。
由此孙承宗猜到了小狐狸张平安的底线,那就是秦良玉必须得为她在南直隶的作为付出代价。因此,孙承宗在安排京师防御时,专门找来秦良玉商议。从内心上讲,孙承宗非常敬佩秦良玉报效大明的忠心,秦良玉一族可谓满门忠烈,他的丈夫和兄长被朝廷误杀,秦良玉对大明的忠贞数十年来依旧未改初衷。当秦良玉来到兵部衙门时,孙承宗出中门亲迎秦良玉,孙承宗贵为大明兵部尚书,如此善待他一个外军土官,令秦良玉极为感动。而且,秦良玉在孙承宗的推荐下,升任石砫团练总兵,秦良玉内心也非常尊重孙承宗这个上官。
双方寒暄奉茶后,孙承宗对秦良玉直言道:“秦总兵不远千里来京勤王已有些时日,这次建奴入寇京师在即,还望贵军为皇上和朝廷再立新功!”
孙承宗言罢身着银甲的秦良玉起身拱手施礼回道:“请孙尚书放心,我石砫宣慰司上下与建奴都有深仇大恨,上阵对战建奴我石砫军一定死战不退半步!”
孙承宗赶忙起身请秦良玉入座,思索半晌有些犹豫道:“秦总兵敢战之心老夫如何不知。只是这里离破奴城宣慰使司不远,破奴侯张平安为人亦正亦邪,你在南直隶杀了他的手下,我怕他不会善罢甘休。”
秦良玉带兵来京城时日不短,也听说过破奴侯的坏名声,那时破奴军陷入破奴侯遇刺后的混乱,没工夫找她的麻烦。现在破奴侯显身主事,秦良玉的麻烦也随之增多。破奴侯一系在朝堂的官员职位不高,不但把控各部关键实职,相互之间还异常抱团,他们给石砫大军下了不少黑手。拨付大军的粮食,数量是不少,但多为陈年的粮食,银钱更是陈例不少银色不足。秦良玉深知大明规矩,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她想按规矩给这些小鬼送些好处,被孙承宗好意制止。
后来秦良玉才听说,破奴侯手下这帮小鬼她可伺候不起,破奴侯给这帮官员的冰敬、碳敬高过朝廷俸禄数倍,这还不算破奴侯为这帮官员升迁打点的费用。要是在京城里石砫战兵与破奴侯府护卫间起了冲突,吃亏的永远是他们石砫战兵。今天孙尚书专门找她聊这个话题,秦良玉也感到了事态超出了她的想象。于是秦良玉不再说话,而是静等孙承宗开口。
“这次石砫宣慰司大军驻防朝阳门外,大敌当前老夫就是想你们两军不要起冲突。”
孙承宗话没说完,性格刚烈的秦良玉拍案而起大声道:“孙老大人的好意秦某心领了!破奴侯张平安兼领宣慰使司宣慰使,对大明朝廷并无敬重之意,他手下破奴军要想找我石砫大军的麻烦,本人绝不退让半步!秦某告辞!”
秦良玉说完迈腿想走,就被孙承宗拦住道:“秦总兵切勿发怒,老夫并无小看石砫大军的意思。咱们交道多时,老夫怎么能害你呢!来来来,秦总兵坐下咱们慢慢说。”
孙承宗一面客气地把秦良玉劝回,一边解释道:“刚才是老夫没说清楚,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今日之事千万不能外传。要说破奴侯这人打仗真是一方统帅,这些年来几乎没打过败仗,他要是想算计的人就别想逃过他的手心。要是破奴军不来京师勤王,破奴城宣慰使司在西直门外张家庄的二千护卫,能保住西直门方圆十里的安全。老夫预计,建奴即便是到了京师也不敢轻易攻打张家庄。可要是破奴军有一个战兵营入关勤王,你们石砫大军就得小心了,破奴军不会在与建奴打仗时找你的麻烦,一旦破奴军打败建奴后,老夫就得去你们石砫宣慰司大军坐镇。”
孙承宗太过了解小狐狸的个性,他猜测崇祯皇帝已经同意了再次开放榷场,而且是下了明诏不能轻易反悔。这个时候,张平安一定要护卫商道的畅通,也一定会派遣一到二支战兵营把建奴吓回辽东。只不过孙承宗接受了言多必失的教训,他或许是猜到了小狐狸的谋划方略,却不能对秦良玉明说。好在秦良玉也不是不通事理之人,她从孙承宗的话语中听出了些别的东西。破奴侯能打仗的名声与他的恶名同样响亮,据传破奴军战兵已达三十万之众,而且是一个战兵营万余人马就能压制着十万建奴不敢动弹。
这些传言秦良玉虽然不敢全信,但秦良玉在拜会京师各大营武官时,这帮跟随破奴军捡军功的老爷兵,一个个把破奴侯指挥作战能力捧上了天。不管这些人话里有多少虚假成分,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破奴侯张平安打仗确实非常厉害。秦良玉没有再反驳孙承宗的话语,当孙承宗端茶送客,孙承宗再次把秦良玉送至兵部衙门大门外,显示出孙承宗对秦良玉这员女将军发自内心的敬重。
就在大明兵部尚书为应对建奴入侵做最坏准备时,大清正白旗贝勒多尔衮再次发力,他仅带领正白旗本部三万骑兵,孤军深入直捣大明京师在通州的粮库。
大明兵部尚书孙承宗在京师军事布置时,考虑了太多协调勤王大军之间的杂事。他就没有算计到建奴贝勒多尔衮的军事冒险,如此一来,在为勤王大军在西海子新建的存粮大营,就成为多尔衮进攻的主要目标。多尔衮之所以能准确攻击西海子粮营,完全得益于古北口明军投降守备王铁新为其提供的谍报,大清正白旗主力大军一下子就夺取了西海子粮营百万石粮食。
第七百六十一章大明劫之烽火遍野(十四)()
明军守备王铁新是山西晋商安插在古北口的内鬼,当多尔衮带领大清前锋来到古北口时,他就把晋商和大清约定投降的暗语写信绑在箭杆上射出关外。多尔衮选定的进攻突破口就在王铁新的防区。这场攻防战并不激烈,当王铁新带着家丁砍杀抵抗的明军时,明军作战意志瞬间崩溃。正是有了内奸带路,多尔衮才能一路突破明军的防守险地,连蓟州西侧的瞿和庄山口也被多尔衮一战而下,上次保定明军就是在这个山口上次堵死了大清继续进攻的脚步。
在得知建奴入侵大明的消息后,避险就成为商家的自然选择。兵部尚书孙承宗为京师大营和勤王大军购置的粮食就存在京师东侧的通州,通州交通便利是运河最为繁忙的终结点,粮食通过运河运至通州后,都是由马车运往京城。西海子粮营明军只存放了二万石粮食,不知内情的孙承宗以为这里粮食不多,也就对这里并不是太重视。孙承宗只是下令把粮食运到通州城内,躲避建奴可能的攻击。
没想到晋商黄金发早就看上了这里的位置,他向粮营守备赵立凡行下重贿,一面拖延粮营向通州运粮的进度,一边把隐藏在通州周边的粮食全部集中在西海子粮营。这次晋商委托黄金发主持京城大事,主要还是范家家主范永斗的主意。范永斗认为晋商八位家主,都是破奴军重点死盯的对象,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破奴侯城宣慰使司细作的注意。大清在京城的细作严卓陈,无不害怕破奴军提前探知大清入关的消息,并没有向介休晋商知会大清入关的准确时间。
范永斗在山西频频现身吸引破奴城宣慰使司细作的目光,而黄金发则成功脱离破奴军视线,在去年就开始为大清筹备粮食。山西介休的八家晋商深知富贵险中求,辽东持续干旱,他们手里的粮食在大明北方贩卖,远不如买给大清得到的利润更厚。虽然介休晋商们都清楚大清手里的金银来自劫掠大明百姓,大清给他们的金银多为小件首饰,这些小物件上几乎都沾染着血腥,由此不难猜出它们主人悲惨的命运。
这些都不是晋商关注的重点,大清汗王主持劫掠大明时,对晋商给予了许多支持。大明北方粮食卖价四两六钱银子一石,皇太极给晋商的价码几乎在十两一石。皇太极给出高价从来不心疼,反正这些银子是从大明百姓身上抢劫来的,金银在缺粮的辽东不能当饭吃带回去还累人,用抢劫来金银换粮食远比到处收集粮食容易。崇祯二年那次大清入关,山西介休八家晋商仅靠卖粮食和收大清劫掠的物资,就赚得盆满钵满。
黄金发去年秋粮下来时就开始收购存粮,他买粮买卖做得非常小心,每次收粮数目不会超过二千石,而且是分散在直隶各个地方,以至于郑泰都没有察觉大批粮食进出。当张大帅遇刺的消息传到大明后,黄金发这时才开始把存放在各地的粮食向通州方向集中。郑泰手下城候把主要关注的目光盯在运河船运,再加上运河漕帮现在控制在破奴军手中,破奴军城候在近期没有大宗粮食进入直隶,城候们也没有发觉黄金发的收购粮食买卖。
当建奴入寇大明的消息在京城满天飞时,城候盯梢的重点放在了建奴细作严卓陈身上。通州城内存粮库也是城候盯防的重点,加之张家庄开始加固防御,许多城候撤回到张家庄,探查窥视张家庄的建奴细作。锦衣卫盯死了张家庄,为预防意外,郑泰加强了对锦衣卫的反盯梢,这种种阴差阳错,使得通州的黄金发向西海子粮营转移粮食的行为进展的非常顺利且隐秘。因此,多尔衮带骑兵越过通州城冲入西海子粮营时,看到了海量的粮食。
当大清铁骑攻入古北口后,大明整个边关防线岌岌可危,随着莽古尔泰带镶蓝旗骑兵南下,大明磨刀峪、将军石、马兰峪、汉儿庄、喜峰口等险关遭到敌人背后攻击后相继陷落。遵化城在崇祯二年被大清彻底毁坏了城墙,虽然经过重建,但兵部尚书孙承宗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锦宁防线上,遵化城只重建了西侧城墙,莽古尔泰大军没费多大劲就攻入了遵化城。面对大清连战连捷的进攻态势,在全军振奋叫嚷着洗劫大明京城之时,大清汗王皇太极依旧没有向大明关内派遣更多的大军。
皇太极带领正黄旗五千骑兵亲自前往遵化城,他要亲自看看这里的情况。现如今皇太极出行排场极大,他的前导仪仗已经按照与大明皇帝看齐。皇太极下跨乌龙马,身穿金甲头戴金盔,腰挎战刀箭囊在后。他在巡视大清营寨时目光空灵,完全漠视向他欢呼致意的大清铁骑,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保障大清主力大军的安全,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派遣后续大军入关。
上次攻入大明,被破奴军在半道上劫掠了大半的人口以及八成金银财货,好在大清急需的粮食草原狐狼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