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黑暴-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有坚持呆在书房。大明文官即便是清廉之人,喝茶还是有些讲究,他们对于游牧民族喜欢喝的奶茶极为抵触,认为这些都属于低贱的东西。

    看到二人皱着眉头轻押茶水,张平安猛灌了一口奶茶眼泪汪汪地说道:“今天看到宪之(史可法字),本国公不由得想起了你的恩师左公忠毅。为官这些年来,本国公做事从不后悔。在天启年间没能解救左公出诏狱,一直是我心中遗憾。”

    说到这里,张平安停顿了一下,他看了史可法一眼接着道:“宪之觉得这奶茶难喝吧?天启年,本国公数次写信威逼魏阉放左公一条生路,然,魏阉对左公上奏他罪行恨之入骨,坚决不予释放。本国公也求助先帝无果,只能派人进诏狱为左公送行。那时,左公被锦衣卫打瞎了双眼口不能食,在得知本国公派人看望他后,喝了我送的三碗奶茶,连说好茶!好茶呀!第二日气绝身亡。左公乃是本国公最为敬重之人,他能喝奶茶你这个学生就喝不惯?我就说呢,宪之这浓眉大眼的正人君子当了二臣,喝个茶还讲究起来了!”

    张平安连讽刺带挖苦,刺得二人面红耳赤。天启年身为破奴伯的张平安勇斗阉党,解救大明东林官员的事迹名闻天下。现今大明新朝阁老杨涟,就是张平安从诏狱中救出来的。虽然华国公在大明的名声毁誉参半,就天启年解救东林官员一事确实是有目共睹。张平安今天根本就不跟史可法讲道理,他就讲与左光斗交往的陈年旧事,一来拉近双方距离,二来击垮史可法清高内心。当年,为避免左光斗在诏狱中继续受苦,张平安在奶茶里下了毒,既然没有办法解救左光斗,他只能想办法让左光斗少受点苦。有些话点到为止,话说多了没准好事传变了味儿,被有心人做文章说他张平安勾结魏阉杀死了左光斗。很显然,张平安的话打动了二人,他们不再抗拒大口喝着奶茶。

    “行了!今天找你们来不是喝茶,而是有事跟你们聊。宪之你呢去台湾行营好好读一读书,静静地想一想这段时日为啥会背离左公的遗愿。本国公还打算在熹宗德陵(天启皇帝朱由校的陵墓)前为左公修冢,宪之这段时间写一篇祭文到时我让人刊刻在石碑上,咱们得让后人记得这位勇斗阉党为理念不惜牺牲生命的前辈。至于季通(袁继咸字)没有上朱由崧贼船,身份还是比较清白,这次到庐州是被左良玉这个奸贼囚禁所致。本国公将上奏朝廷,请季通总督湖广民政。”别看张平安嘴上对袁继咸的安排说得轻松,其实袁继咸内心也明白,他并没有像华国公讲得那般清白。在崇祯皇帝掌政时期,袁继咸多次帮助左良玉说好话,左良玉勋爵还是袁继咸奏章的功劳。大明文官都清楚,华国公这人做事喜欢留后手,抓人把柄秋后算账更是常态。袁继咸深知,华国公张平安这是在拉拢于他,要是跟这个杀神硬顶绝没有好果子吃。

    袁继咸是个知道变通之人,华国公权势如日中天,既然华国公能主动示好,袁继咸当即表示按照华国公指令去办。沉默半天没有说话的史可法,终于憋不住内心猜疑向张平安问道:“请问国公,你是要做岳飞还是想当曹操?”

    “宪之这话问得大胆,颇有你老师风范。岳武穆乃是本国公的心目中英雄,他与金国打仗跟我打建奴是一样的。岳飞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主要还是他岳家军实力太弱,依附在岳家军杂军太多,朝廷又控制了他的钱粮。因而,高宗皇帝不允许他打下去迎接二圣回朝,岳武穆不得不班师回朝。本国公就是大明外藩,帮助大明平定内乱用的是自己钱粮,因此破奴军作战无后顾之忧。你们是不知道呀,这做忠臣难做一个外藩忠臣更难。以前孙阁老在世时,曾经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曹操被认定为奸臣是大宋朝以后的事,他就没有当过一天皇帝,死了还是个魏王身份。宪之和季通也别矫情了,没别的事你们就请回吧,回头我让人送你们到该去的地方。”张平安显得非常强势,他打发史可法和袁继咸出门,连端茶送客的礼节都省去了。张平安之所以这么匆忙赶他们走,主要还是惦记着扬州盐商手里的金银财货。

    虽然张平安喜欢金银财货,他最多过一下眼瘾,做一回过路财神。破奴军情报处拷问扬州盐商财货下落的手段,远比大顺军要强数倍。有张无忌这个刑讯高手主持,扬州盐商家财连一文铜钱都没落下。安居扬州上百年的盐商们,个个是藏银钱的好手,只是在严酷刑罚面前谁也保不住秘密。扬州大小盐商上百家,这回一个不落全部被破奴军抄家灭门。情报处拷问出的白银达五千万两,黄金也有三百万两之多。珠宝玉器是张大帅私货,古典书籍字画将运到破奴城交给书院。收缴的高利贷契约和地契被破奴军当街焚毁,在盐商手里借过高利贷的百姓一个个爬在墙头上拍手称快,从今往后他们再也不用为还不上银子吃官司了。破奴军对付敌人手段极为残酷,所有盐商被夷灭三族男人,女人则被押解去北海行营为破奴军将士家奴。离扬州不远的南京城内,侦缉处都统领许义安也在忙碌,他打算提前起事抓捕伪皇帝朱由崧。

第一千零二百三十七章天下一统横扫阴霾(八)() 
破奴军南征以来,一路攻城略地可以说是大军一到各地望风而降,这里面,大明宣统皇帝朱慈烺正统地位起了决定性因素。正因如此,破奴军也没有展开大规模屠杀,除了敢于抵抗的城池破城后斩杀守城官员外,破奴军连俘虏都很少杀。按照破奴军主帅张平安的话来讲,破奴军南征打的就是政治仗。南直隶是大明土地兼并的重灾区,要是不能在南征战役解决掉这个恶疾,破奴军南征也就失去了意义。大明原阁老许阶家族,数十年来在南直隶兼并的良田就达十九万亩,种植桑树的山地也有三十万亩之多。正是许阶家开了这个头,大明官员和勋贵大肆强买百姓土地。这些豪强都属于不用上税的阶层,南直隶作为大明最重要的税赋来源地,一年只有区区百万两白银的税银。大明另一项主要税收来自于食盐官卖,一帮官商勾结的盐商隐没掉近九成盐税,搞得崇祯皇帝四处筹措打仗银子,最后还是没有着落以身殉国。

    这帮占据南直隶九成土地的豪强们,为了自身利益公然与皇帝对抗,一点都不顾惜大明灭亡。有了崇祯皇帝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张平安自然要剿灭这帮祸害。许阶后人眼光还是不错,他们一开始就两面下注。朱慈烺在辽东时,就有华国公一系官员给张平安带话,说许家愿意拿出五万两银子帮助破奴军入关作战。只是张平安早就有灭掉南直隶所有大地主的打算,这个带话官员在传话后三天暴病而亡。这次张平安带领破奴军南征,首先缴获了官府地契存档并予以焚毁,随后将这些豪强安上了从逆罪行进行抓捕。依附谋逆罪行按大明律夷灭三族,张平安则以华国公的名义将从逆罪从严处罚,把这些豪强定下了谋反大罪。这下好了,只要家族有土地超过三百亩,都一律成为了谋反之人。聪明人纷纷把土地转让给自家佃户,可缺少了官府存档他们想转让也缺乏实据。

    散布在各地的破奴军,按照张大帅指令抓捕当地有大量土地的豪强,许阶家族成为开刀的主要目标。许阶家男人基本上没有一个存活,连襁褓中的男婴也没能逃脱。破奴军攻占扬州城之后,破奴军抓捕的南直隶豪强家族约三十万人,基本上将长江以北的地主豪强扫荡一空。张平安也知道这么多人中肯定有冤死鬼,只是时间紧迫没有功夫去分辨。身处南京城的许义安曾经交给了张大帅一份名录,记载了这些年来帮助过破奴军的士绅家族。看过这份名单之后,张平安大笔一挥,只允许名单上的家族保留财产,将他们流放至乐浪国以示恩赏。在得知华国公在南直隶捉拿大族士绅的消息,宣统皇帝和内阁首辅杨涟,分别向张平安下了明旨和公文要张平安停止滥杀无辜的行为。张平安根本就不理会皇帝圣旨,他上奏章例数这些豪强大族抗拒崇祯皇帝圣旨行为,还责问朝廷为何要纵容谋逆造反之人。

    现如今,大明新朝话语权掌握在华国公张平安的手里,他说谁谋反就能拿出这人谋反证据。最为关键的是,所有人犯在审问文卷后都有其亲笔签名并按有手印,这个铁证足以让朝廷所有人闭嘴。现在的大明朝廷八成以上官员出自华国公门下,当年那些不如意投靠华国公的六七品的小官们,一个个都成为四品以上大员。为保住来之不易的权利,他们当然选择站在华国公一边。更有势力之人,偷偷地向华国公写劝进信表示忠心。华国公早就明言自己不要郡王和亲王的名分,这些人劝进的意图就是想让张平安当皇帝。这些劝进书信极为肉麻,就是力劝华国公更上一层楼,他们用实际行动把自己全家安危都绑在华国公身上。对于这些劝进信,华国公张平安的态度极为暧昧,他派情报处城候上门斥责他们欺君罔上的行为,并让他们就此闭嘴,否则株其三族。

    于是乎,一帮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算是摸清了华国公的底细,不是华国公不想当皇帝,只是时机未到而已。破奴军在江北强势扫除士绅、豪强势力,引发了江南各地震动。一些还处在观望中的豪强纷纷想办法自保,他们在百姓中大肆传递谣言,说破奴军在江北屠城十余座,杀死百姓近百万,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等等。特别是长江边的一座小城江阴,十余个当地有名望的士绅牵头,江阴典史阎应元出面组织青壮守护城池。破奴城宣慰使司在南直隶经营十余年,在江阴开设有“五福”、“银广聚”、“三江”等多家货栈。破奴军入关之后,暴露身份的“五福”和“银广聚”所有城候先后撤离,只留下少量看家伙计。江阴全城打算以死抗争,反抗破奴军屠城暴行。既然决定要抵抗破奴军,就不能留下破奴军细作,城里留守的货栈伙计被阎应元下令抓捕。不明真相的百姓在一帮街头混混扇动下,将押往大牢关押的五个伙计打死在街头。其中一个失去左手的伙计王文贵在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他今天的死,张大帅破城之日将会杀千人为他陪葬。

    王文贵惨死在街头,被“三江”货栈的城候看得一清二楚,他们在江阴十余年,自然熟悉这个不大的小城。“三江”货栈的城候把这一切记录在案,在江阴城封城前派人送出最后的谍报。本来处置完扬州的事后,张平安打算亲临南京,没想到江阴传来急报改变了他的行程。江阴这个谍报让狡猾的狐狼张平安也犯了难,破奴军城候被杀他这个主帅要是不出头,将会严重打击军心士气。这些年来破奴军上下一个个都豪气冲天,就是得益于破奴军对敌人绝不留情地手段,每当有敌人杀死自己一方城候,破奴军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会进行血腥报复。正因如此,暗藏在各处的城候没有怕死之人,他们用生命的传递出战场需要的准确谍报。只是王文贵这个诅咒太过恶毒,张平安最不愿意见到无辜百姓流血,他只得亲临江阴见机行事。江阴城紧靠长江,破奴军水师得到张大帅亲征江阴的军令,派出了三百艘货船以及缴获的六百艘渔船在靖江待命。

    破奴军主帅张平安临战前派人向江阴射出劝降书,要求江阴守军立刻投降并交出杀害破奴军城候的凶手。在这数十封劝降书中,并未提及王文贵要一千人陪葬的要求,张平安还是打算给江阴守军一个机会。没成想,先期抵达江阴城外的利刃营弓箭手在向城内射劝降书时,遭到了守军炮击,造成了破奴军弓箭手三人死亡十一受伤的损失。这个结果令张平安震怒,他立刻下令从南京西面调来亲兵营杜叶河和杜亮部,炮队杨妹妹部所有重炮,水师也被要求调五十门十斤重炮协助攻城。对于江阴这座小城,破奴军主帅张平安亲自上阵,摆开了破城的架势。参谋长古新数次苦劝张大帅切勿因怒兴兵,张平安冷酷地拒绝了古新的建言。江阴虽然城小,但触犯了张平安心里底线,破奴军南征以来就是要借此良机屠灭江南豪族势力,不能因江阴抵抗就轻易放弃这个既定方略。

    当江阴城外出现了破奴军主帅大纛旗,十多万黑甲破奴军将江阴小城围困之际,主张固守城池的士绅们才真正感到害怕。江阴城守军不过三万余人,就算召集城内所有男人也不过九万之数,城外海洋般列阵的黑甲骑兵让他们看着都头晕。照例,破奴军在没有完成进攻准备前要扎下大营,张平安最后从江阴附近寻来一百多百姓,逼迫他们前去江阴传递最后通牒。这些说着江阴土话的百姓们,哭喊着来到城下,带来了大明华国公最新指令。江阴城二日之内开城出降,华国公保证不杀无辜百姓,守将阎应元与投降之日必须交出杀害破奴军的所有凶手。有时候,误会就是在不经意间逐步扩大,阎应元不是江阴本地人,在县衙知县和县丞都逃跑的情况下凭借义愤承担起守城重责。阎应元从朝廷传来的公文中,并未出现破奴军屠城的塘报,倒是有破奴军破城后抓捕官员、士绅和豪族的文字。

    所以江阴城传出破奴军江北屠城的消息后,阎应元本想着把破奴军细作关入大牢,没成想这些破奴军细作死在大街上百姓手中。特别是王文贵临死前恶毒诅咒,激起了百姓们极大想象空间。破奴军在关外对敌作战杀俘是常态,屠城也是破奴军惯用手段。林丹汗老窝和林就被破奴军屠城,倭国就更别提了,辽东大清也是数座城池被破奴军屠杀一空。正因如此,江阴传出破奴军在江北屠城的传闻,城内百姓都相信这个传言有真实依据。站立于南城墙上观察破奴军阵型的阎应元,看到城墙外三里近二百门粗大的火炮时,他固守江阴的诀心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动摇。江阴城守军多为没有经历过战事的百姓青壮,阎应元本人也没有打过仗,让这些泥腿子跟武装到牙齿的破奴军对战,阎应元没有这个信心。只是华国公恶名在外,江阴城防守准备还需要时间,阎应元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拖延破奴军攻城时间。

第一千零二百三十八章天下一统横扫阴霾(九)() 
为进攻江阴城,破奴军主帅张平安特地调来都统领杨妹妹前来指挥炮战。虽然说张大帅留给了江阴两天时间考虑投降,但炮队杨妹妹却指挥炮队发射实弹进行定位。这场进攻战,炮队借用了水师五十门重炮,加上炮队本身的三十门重炮,江阴城外八十门重炮和一百一十门五斤火炮,构成了炮击主力。由于破奴军南征取消了战车出行,各部弩炮箱车成为了攻城战中不可缺少的利器。江阴城本就是座小城,破奴军重炮实弹准确击中城墙,一跑下去就把并不结实的城墙外砖成片拔了下来。实弹击中城墙产生的震动,让守城军卒感到全身发麻心尖发颤,头一回见到这种场面的百姓青壮不由得尿了裤子。江阴城内存放的武器并不多,阎应元不得不拆除县衙和神庙,储备守城用的滚木礌石。让阎应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破奴军来得如此迅猛,令江阴没有太多备战时间。

    破奴军火炮大多数定位实弹打在了城墙上,也有不少打高了越过城墙砸在城内民房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发重炮实弹就能轻易摧毁一间民居。看到破奴军重炮砸毁的房屋,惊慌失措的百姓们哭喊着冲进垮塌的房间,他们徒手扒拉瓦砾,从中找寻死亡或者受伤的亲人,破奴军用一场定位炮击表明他们势在必得的决心。面对没有胜算的局面,阎应元打算亲自出城与华国公交涉,看看能不能保全江阴城百姓的性命。阎应元从城上放下一个信使,说他打算亲自出城与华国公会商。张大帅得到这个消息后大笑三声,他对身边的参谋长古新说道:“哈哈哈!小白脸,这江阴城老子一天可下!”

    古新听罢苦笑着对张平安点了点头,这阎应元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最差的时间来谈判,就说明杨妹妹炮队刚才那场炮击震慑了江阴守军。作为一个战场老手,古新当然能意识到阎应元内心出现了变化。这江阴抵抗破奴军,首先是出师无名,破奴军代表的朝廷大军讨伐叛逆,江阴要是抗拒朝廷大军这谋反的罪名就会坐实。江阴百姓在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感到了恐惧,阎应元这个时候选择跟张大帅谈条件时机有些晚了。虽然阎应元只是不入流的官吏,跟华国公张平安身份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张大帅依旧没有摆架子准备亲自与阎应元会商。根据张大帅军令,近卫营三个骑兵牵了上百匹战马来到江阴南城门,他们将战马拴在了城门外几棵大树下回转军营。看到战马,在城墙上的阎应元瞬间明白了对面华国公的意思,那就是他可以带上百护卫前往破奴军军营。

    从华国公这个姿态上看,阎应元推断破奴军屠城传言可能是谣传,华国公大度的心态表明破奴军没有屠城的打算。要不然,破奴军一方就不会一次次对江阴劝降。面对破奴军十几万骑兵,阎应元就算带着几千守军出城也会被对手淹没。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阎应元单骑赴会。可阎应元顺着绳索滑到城墙下,他走入马群随便挑了一匹黑马解开缰绳骑了上去。只是阎应元无意间选择了一匹公马,而这匹战马好似脾气也不太好,阎应元一骑上去这匹战马就打着转尥蹶子想把他甩下去。这一人一马就在江阴南城较上劲,人高马大的阎应元费了好大劲才将战马控制住。看到阎典史驯服了战马,城墙上守军发出了一阵欢呼。而出营不久的张大帅也看了这一幕,他笑着对身边的史可法笑道:“呵呵呵!这阎丽亨(阎应元字)在演哪一出戏呢,用马鞭对着战马双耳之间抽上一鞭子不就得了。”

    坐惯了轿子的史可法不太会骑马,张平安倒是为他选了一匹温顺的母马,由骑术高超的近卫牵制马缰缓慢前行。当史可法听到华国公招他前往江阴南面时,他就大致猜到华国公这是要劝江阴守将献城。史可法十分清楚,破奴军攻打江阴这座小城并不难,他也不希望这场战事伤及无辜百姓。为见阎应元这个无品级的官吏,张平安在盔甲外套上了大明国公蟒袍,只是头盔没有变为乌纱而已。张平安选择的会商地点在南城三里,这里是江阴火炮射程之外,不用担心城上向外射击火炮。华国公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