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黑暴-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挥邪词狈⒎潘蔷鸵肘谩6谖馊鸩坷锏亩讲煊桑谏〉娜吮冉隙嘁脖凰突毓笾莸餮硖澹沽粼谖馊鸩坷锏亩讲觳还僦S萌偃巳ゼ喽轿逋蛉耍负跏且患豢赡芡瓿傻牟钍拢慰龌褂卸俣喽讲烨巴魍了镜赜虼沓⒔行俊N馊鸨静皇怯共牛坏┓⑾只峋筒换岱殴<热怀⒉荒馨词狈⒎啪茫馊鹁拖氚旆ň偷刈猿铩U畔字也斜芙油戏缴钌街螅馊鹣麓镏噶睿迷颇细骷彝了窘赡山嗽粢谩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实力决定一切,中华帝国改朝换代的消息已经传到云南这个偏僻蛮荒。云南各地土司基本上都是大明朝廷任命,改朝换代之后,土司们自然要向新主子展现忠心。吴三桂部中华军本有六万余人,到达云南后因气候原因减员一万,还是有五万之数,如此强大的军力令云南各地土司们不敢有异动。为适应这里的气候,吴三桂下令全军在云南府(现今昆明)、大理府和楚雄府休整,前锋进军抵近孟定府做出兵压缅甸国的态势。就吴三桂这个进兵缅甸国的架势,吓得缅王派遣大军抓捕张献忠残兵,并将数千大西败兵俘虏交给吴三桂大军处置。吴三桂一看缅王认怂,他让驻扎在孟定府副将吴国庆接收俘虏。自认为占了便宜的吴三桂一面向朝廷表功,一面派人向缅王讨要金银。没成想缅军在孟定交接完俘虏之后,就发觉他们似乎上了当。

    缅军在孟定只看到了二千多中华军,而且这中华军还穿着明军红色战袄,他们赶紧将这个谍报上报给缅王。得到消息的缅王克楚清大喜过望,他派出使团与吴三桂谈判。缅王提出,用五十万两白银换取孟定府南边和西面土地,这五十万两白银分三内付清。正愁没有银钱的吴三桂当即答应了缅甸使团请求,他打算先收银子后向朝廷禀报。没想到孟定府南方和西面土司与缅甸国矛盾颇深,他们本就是大明子民,当然不愿意被缅王统治。土司们纷纷向前来宣慰的督察告状,怒斥吴三桂割让帝国土地的行为。帝国军中督察多为金狼营孩儿兵出身,他们很早就接受过皇帝张平安“三讲”教育。因此,督察们在政治问题上极为敏感,得知吴三桂卖国消息的督察们立刻预感到,皇帝张平安将会用冲天怒火灭掉吴三桂这个叛贼。督察们自然清楚,皇帝张平安最恨割让土地的汉奸行为,朝鲜国不正是不想割让济州岛最终导致亡国。于是,督察们在当地土司们帮助下走小道将这个消息送到曲靖府山地部队协统齐克生手中。

    督察们不清楚内情,协统齐克生早就知晓皇帝张平安的云南经营方略。按照皇帝张平安的布置,都统领田鹏不入云南,让吴三桂去折腾一番,随后找机会将吴三桂一举拿下,并将数万明军就地解散。吴三桂进入云南之后表现得中规中矩,“生病”中的都统领田鹏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这下好了,吴三桂自己把自己给套了进去,田鹏立刻向参谋部和三省总督卢象升上报云南紧急军情。在张家庄的皇帝张平安刚刚接到南京许义安发来紧急公文,弹劾近卫营千总毛三新阻拦侦缉处抓捕钦犯。这抓捕丁亥谋逆案是国策,张平安当然得支持许义安。只是河道衙门赞画朱国章过几年有大用,张平安还得给甜头让他安心办差。为此,皇帝张平安下旨,先是斥责近卫营千总毛三新阻拦侦缉处办案,派遣大帅府督察对毛三新进行惩处。随后,皇帝张平安将这场误解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下诏特赦河道衙门赞画朱国章涉案的家人。

    虽然皇帝张平安给足了侦缉处面子,但也让世人了解到皇帝护犊子的个性。特别是一个不起眼的河道衙门,居然能让权势熏天的侦缉处吃瘪。不久,皇帝张平安再次下旨,调破奴城和平安城金狼营见习测绘参谋八百余人前往济南河道衙门,近卫营增派三千骑兵保护河道衙门。在这道圣旨中,皇帝张平安明确了河道衙门的权威,任何涉及河道衙门相关的人和事必须上奏皇帝。老于世故的内阁总理大臣陈良,从皇帝圣旨中闻出了别样味道,看样子皇帝张平安修改黄河河道的意志不可更改。同样喜欢未雨绸缪的总理陈良,向皇帝张平安写了奏折,明确表态朝廷没有修河道的钱粮。对于陈良提前叫穷的做派张平安早就习以为常,这些年他一直都在存修河道的银子。按照张平安预计,第一批修河道的银子差不多需要五百万两,而张平安存下的私房钱已经够用。喜欢宽裕用钱的张平安,最近总觉得银子不够用。

    帝国军西征换装火枪需要银子,张尚武前往美洲帝国也需要银子,修河道还是需要大量银钱,搞得张平安整个人都陷入无钱可用的恐慌之中。而就在这时,云南和四川传来急报,吴三桂卖国割让领土。这份急报如同及时雨,让皇帝张平安那颗受伤心灵得到救赎。对于搞掉吴三桂帝国皇帝张平安早就等待多时,帝国武器工坊这几年生产的新式火枪总共只有五万来支,田鹏山地部队就拿去了二万三千支。皇帝张平安之所以把新式火铳优先装备给田鹏部,就是准备铲除吴三桂这支明军残部。心思极度腹黑的张平安,先是让吴三桂平定云南随后将其剿灭。所以,吴三桂上奏彻底剿灭大西国余孽之后,皇帝张平安下旨予以表彰。在表彰圣旨中,皇帝张平安直言吴三桂劳苦功高,让其立刻回京接受平西伯爵位册封。皇帝张平安算准了吴三桂不敢回京,离开军队的吴三桂就是一条死狗,张平安想怎么摆弄他吴三桂都没有任何反抗余地。

    果不其然,吴三桂接旨后上奏,说他在云南水土不服染上疾病,恳请皇帝张平安让他暂缓成行。你一个臣下敢抗旨不尊,有违君臣之道,这下,皇帝张平安剪除吴三桂的时机已经成熟。本就做好打击吴三桂的中华军田鹏部,接到帝国参谋部调兵军令,进兵云南剿灭吴三桂叛军,要是时机恰当可攻入缅甸国境。既然要攻打缅甸国,田鹏部中华军还需得到帝国水师协助。帝国参谋部根据皇帝旨意下达军令,帝国水师南海副提督郑成功,以“镇威”炮船为旗舰,率领“尚文”和六艘平字炮船,在三十艘哨船护卫下进入缅甸水域。由于帝国海域宽广,帝国皇帝张平安下令设立帝国水军衙门,由原水师提督杨千图出任水军总督,下设北海提督衙门,东海提督衙门和南海提督衙门。郑森也因战功卓著,被皇帝张平安赐名郑成功,并委任其南海提督衙门副提督。对于能不能一口吃掉缅甸国,皇帝张平安内心并无把握,他这次安排中华军攻入缅甸国境,一是要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缅王克楚清一个教训,让这个外夷明白天朝威严不可辱。

    另一方面,张平安还想看看缅甸战兵真实战力,为下一步吞并缅甸进行试探。打仗不能光靠战场胜负,还得用政治手段为帝国谋取最大利益。为此,皇帝张平安给都统领田鹏授权,对于配合中华军作战的云南土司进行物质和土地上优待。中华军只有占据了缅甸土地就不会退出,控制这里土地的重责就交给了云南有进取心土司们。中华帝国将为这些土司军配备优良武器,只要土司们能占多少地盘帝国皇帝将承认他们对土地的使用权。毕竟天朝的国土属于皇帝,土司们可以将土地传承后代,其前提条件就是要他们承认这些土地属于天朝国土。本来皇帝张平安还想搞改土归流,鉴于云南局势比较复杂,这项国策皇帝张平安只能是无奈延迟。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华之新征程(十三)() 
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平常生活让文武百官们颇为感慨,一个皇帝不选用一个阉人内侍和宫女,内宅仆役多为朝鲜和倭国女奴。特别是帝国皇帝张平安登基已经四年,从不住皇城而是选择继续居住在张家庄华国公府。偌大个皇城显得空空荡荡许多大殿修补后,成为帝国翰林院书房。不仅如此,皇城还被国子监占用了一部分,专门用于教学,国子监原来的房屋改成了学子们住宅。当然了,皇帝办的宫学也占据了不少房间,宫学与国子监官学隔得比较远,主要还是皇帝不希望他们相互影响。紫禁城由于要举行各种大典,暂时由亲卫营驻防,皇帝张平安也只是举行朝会之时才会进入。要说皇帝张平安对大臣们还是不错,他喜欢给大臣们放假还修改了朝会时间。中华帝国给予大臣们薪饷很高,每十天可休息一天,节假日另有安排,这比大明一年休七天强了不少。

    帝国早朝在每日辰时开朝,至午时准时结束。所有议事无特殊情况,皆有内阁头一天确定议程并上奏皇帝同意,任何改变议程行为都将被视为对皇帝的大不敬,将有值更的亲卫营军官根据皇帝旨意进行处罚。皇帝张平安这样做,就是要避免出现文官们无事生非,吵吵闹闹搞得朝堂向菜市场有碍朝堂和谐。皇帝张平安政治手段高超不说,他下手整治人更是心狠手辣,朝堂大臣们还没有一个是其对手。让大臣们感到安心的是,皇帝张平安整治人虽然不手软,但也给予了办事大臣极度信任。按照皇帝张平安的说词,人只要想干事多干事就难免出现失误,犯了错误没有关系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皇帝张平安的大度,让朝臣们分外感动,他们拿皇帝张平安与前朝崇祯皇帝比较,就能对比出两人之间的差距。唯一让朝臣们感到不安的是,这个皇帝张平安喜欢征战,新朝建国不过四年他就要灭掉安南国。

    大臣们暗中猜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定下许多不征之国,而皇帝张平安则喜好征伐朱元璋定下的不征之国,就是要彰显他比朱国章更有魄力。好在中华军打仗没用朝廷粮饷,皇帝拿私房钱折腾大家也就不多说了。最近皇帝很给大臣们面子,丁亥谋逆案牵涉的人,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官职保下其中不少亲戚好友,皇帝这个举措也让朝臣在家人面前分外有面子。其实朝臣们都清楚,朝会上能议论的大事,在私底下已经达成共识,上朝会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朝臣们最看不眼的人就是新任工部尚书宋应星,此人依仗从龙时间早,明目张胆地向皇帝讨要官职,而皇帝张平安则把工部尚书这个肥缺给了这个官迷。新朝六部中兵部基本上被中华军大帅府和参谋部给架空了,兵部只能做一些官样文章。历来是清水衙门的工部,由于皇帝准备迁都和兴建官道成为一个大部,皇帝还将天下工坊划归工部,这个前朝清水衙门顿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中华四年八月,虽然是一年中比较炎热的季节,帝国征讨叛军的消息在云南大地炸响。吴三桂深知皇帝张平安这是在卸磨杀驴,他还想利用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前来征讨的帝国大军周旋一番。既然下定决心选择对抗,吴三桂重新高举大明的招牌,说是他要为大明朝复辟。其实吴三桂手里没有像样的本钱,除了原先这帮辽东老兵外,名分上已经没有可利用的东西。吴三桂部被调往陕西之后,当时的皇帝张平安并没有把他们当自己人看待,给予他们的粮饷比破奴军辅兵都不如。只是当时形势逼人,吴三桂部又刚刚败在大顺军手里实力大损,加之破奴军骑兵主力环绕四周,吴三桂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勇气。作为一个枭雄,吴三桂当然不希望寄人篱下,更何况张平安耍的一切小手腕都被他视为过河拆桥。有了这些心结,吴三桂带兵谋反也就顺理成章。

    吴三桂所依仗的就是五万跟随他作战的改编明军,他们在入川前就换装了破奴军制式火铳,吴三桂认为在武器上他们并不输于对手,唯一欠缺的只是训练上的不足。在吴三桂眼里,中华军强项在于火器犀利,中华军中最为强悍的火炮由于道路崎岖原因没能运到云南,耗上一年中华军也必须退兵。吴三桂认为只要封堵住云南通往贵州和广西的几条险峻官道,他吴三桂就能在此落地生根。现在不利一面就是中华军在曲靖有一支大军,他必须主动进攻拒地于国门之外。为把中华军赶出云南地界,熟知兵法的吴三桂打算先下手为强。为了把云南土司绑上自己战车,吴三桂向各地土司下令,征召土司私兵前来助战。同样,中华军都统领田鹏也派人向云南各土司下令,严禁各地土司们参与叛军作战。中华军打仗是不喜欢外军参与作战,都统领田鹏命令各家土司守卫自家村寨,防备叛军兵败后逃到各土司管辖地带。

    神仙打仗倒霉的总是实力弱小的小鬼,数百家土司接到两个截然相反的军令后,都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这些土司们得到消息,朝廷派来的平叛大军不过三万来人,而吴三桂叛军达到了五万余人。从实力上看,吴三桂大军明显要比朝廷大军实力强,他们要是违抗吴三桂的军令,万一朝廷平叛大军战败,吴三桂在战后一定会找他们算账。然而,朝廷大军也不好得罪,从朝廷平叛将军的军令中不让土司军参与作战,这些土司也看出了朝堂大军的自信。不过还是有三十家土司认为吴三桂大军实力强,他们选择跟随强者一起作战。大多数土司选择坐山观虎斗,万一吴三桂胜了他们再去展现悔过决心。只有在孟定的二十家土司向前来传递军令的督察表态,完全站在朝廷一边对抗吴三桂叛军。他们之所以选择紧跟朝廷,主要原因还是吴三桂把他们的地盘割让给缅王,缅军很有可能在这场大战过后征伐他们。与其坐以待毙全家死绝,不如赌一把谋求一条出路。

    吴三桂与田鹏一起作战时日不短,他很清楚田鹏战兵营里没有火炮,既然双方都没有火炮那么就靠火铳决一胜负。云南府东北五十里的阳山镇,吴三桂大军高举大明红色日月战旗,所有战兵头蒙白布在此摆下战场。跟随破奴军作战多年的吴三桂大军,非常清楚中华军作战方式,一个个密集的火铳军阵铺满大地。阵地中央一处小山上飘扬着一杆大旗,血水染红的白底旗布下,写着大大的“复明”二字。叛军这杆大旗是用中华军督察的血来祭旗,大块喷溅血块预示着吴三桂叛军把自己逼入绝境。在破奴军成立之初,他们就对残害袍泽兄弟的敌人进行疯狂报复,吴三桂正是知道这一点,他才需要杀掉督察聚拢军心。吴三桂的这条计策非常成功,这七十三个督察一死,叛军上下都预感到没有了退路,他们即便是投降等待他们将是被屠杀的命运。

    阳山镇地势相对比较平坦,是一个大军决战的好战场。吴三桂选定这里为决战战场,就是不想讲战场主动权让于对手。为了这次决战,吴三桂拿出了全部家当,五万六千战兵排成了鱼鳞阵塞满了大半个战场。为了与中华军拼消耗,吴三桂叛军鱼鳞阵以五百火铳兵为一阵,相互错落有致间隔二十丈。叛军所使用一体弹为中华军制式弹药,最前方二十个军阵前摆放着近战用虎鐏炮,内填散弹用以阻挡中华军冲阵。吴三桂将自己指挥阵地安排在阵中小山之上,左侧一百面战鼓敲击出震耳欲聋雷鸣,低沉号角声回荡在空中。对面三里外,中华军则是以散兵聚阵,匆忙入阵的中华军排列出五个厚实的千人火铳军阵,后续大军则是以百人进攻箭阵由北向南列阵。中华军这奇怪阵法让吴三桂摸不着头脑,他拿起望远镜仔细打量敌方军阵,看得他是内心发冷。吴三桂非常熟悉中华军编成以及准备和辅兵的区别,对面中华军前锋五千黑甲火铳兵明显是辅兵。

    让吴三桂感到不安的是,五千火铳兵身后战兵小阵,他在望远镜里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火铳。吴三桂还看到中华军从后方赶来的五千骑兵,这些骑兵所乘乃是川马,虽然不如中华军北方战马雄俊,却能适应云南这里的地形。心里本就有些发虚的吴三桂意识到,中华军为对付他拿出新式火铳。双方阵型已定,吴三桂这时也不敢撤军,他这个战场老手也知道,要是主帅有任何动摇这仗还没有开战就已经败了。意识到威胁的吴三桂打算放弃防守采用主动进攻,吴三桂深知,中华军打仗韧性极强,要是不能在第一时间搅乱中华军阵型,拖得时间越久就对自己一方越不利。于是,吴三桂下令前锋八千火铳兵率先进攻,中路火铳军阵随后跟进压上。一时间,战号声直刺云天,天鹅哨音夹杂在脚步声中,盔甲摩擦发出刺耳之音,战场上快速移动的军阵卷起一团烟雾。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华之新征程(十四)() 
战场喧闹声中,中华军平叛主将田鹏选定了阳山镇战场西北一处半山腰为指挥阵地,他用望远镜观察战场。这场战役一开始就对中华军不利,首先是敌方选择了战场,这地利优势就在对手一边。在田鹏指挥阵地左右,是来自于中华军各战兵营三百多军官组成的观战团,他们都是被帝国参谋部选来观摩新式火枪在实战中运用。这些千总和协统们个个都是战场老手,他们一看战场都清楚山地部队遇到了麻烦。他们对都统领田鹏还是颇为尊重,虽然田鹏是皇帝张平安得意门生,他的军功却是靠多年实战打出来的。早年间,田鹏孤身一人独闯辽东建奴腹地侦察敌情,这个壮举已经成为帝国军中经典传奇。面对滚滚而来的敌军,田鹏下令四千火枪军阵向前,用一条四列横阵迎战叛军火铳军阵。伴随着旗语手向前线下达军令,山地部队协统齐克生立刻让火铳军阵后火枪兵穿过厚实军阵,在前方快速列阵。云南府地形多为丘陵,阳山镇战场其实就是一个宽大峡谷,两侧尽是茂密原始森林,要想穿插对手两翼颇为不易。

    正因如此,中华军惯用的大斜面进攻战法无法展开,但也保证了中华军两翼的安全。别看田鹏部号称山地部队,他们在南方密林中经常摸不清方向,尽管田鹏部在贵州多次演练密林穿插,只是效果一直都不理想。眼看着不能进行山地部队打穿插的强项,田鹏只能把战胜敌人的希望寄托在新式火枪上。毕竟吴三桂叛军用的是破奴军制式火铳,弹药也是一体弹,其装填速度快慢田鹏心知肚明。很快,协统齐克生就将横阵列好,他采用双排击的方式对战。在距离敌阵一百五十丈时,齐克生下达了射击军令。四千多火枪兵连续射击,让观战的中华军观战团军官们开了眼界。他们都清楚新式火枪射程能达到一百六十丈以上,而前方指挥的协统齐克生战法运用上还是有些保守。即便是这样,叛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