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狼行三国-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之中。倘若不是一个多时辰之后一支扬州军的援军率先抵达战场,再拖半个时辰北平军就能将无当飞军赶入江中,此一战亦终于将两军的战力差距体现出来。

    在对方援军到达的那一刻太史慈心头是有所疑惑的,八卦洲虽然离北岸较远可开战之前飞虎军已经有了全面的准备,颜良和自己麾下的两营士卒就在不远的江面之上,一旦敌情有变他们不用半个时辰就能杀上岛来,可敌军为何会在我军之前?子义并没有去考虑自己的处境,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脑海的就是难不成扬州军水军还有什么隐藏的力量让飞虎军一时难以招架?否则按照刚才的形势只要飞虎军利用水军优势阻敌增援他至少有八成把握可以拿下八卦洲。

    此时还在酣战之中,太史慈的疑惑也只是一瞬间,接下来还是统领全军进行迎击,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只要没有新的命令传来他就要率军在八卦洲上钉死下去,军令不到哪怕战至最后一人北平军也不会退缩变化?什么样的变化能难得住甘宁贾诩庞统徐庶的几人合力?那也绝不是自己现在要考虑的。

    很快北平军的援军也迅速到了岛上,正是颜良率领的一营士卒,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此时就是张飞黄忠也难敌颜士平的七宝凤嘴刀,若不是天色很快的暗淡下去扬州军处境堪虞。此时双方也极有默契的选择了休战,一方占领北部一方占领南部称得上泾渭分明,不光陆军,飞虎军与扬州水军也尽皆如此。

    在最前方布下警戒,太史慈与颜良刘信泪无痕等人则到了林间的一片空地之上,见颜良派出士卒在三十步之外严密看守,太史慈和刘信心中都知道一定是二将军有什么紧急军情需要传递了。

    “殿下,二将军嘱咐一定要善保己身。”经过一天的厮杀刘信的一身白衣已经几乎被鲜血染红,颜良赞赏的看了一眼之后轻松的笑道。对于刘信的志向刘毅三兄弟都是清清楚楚,也很是支持,而二皇子的那种豪爽不羁的性格也为汉军众将所喜爱。少年得志家学渊源位高权重武艺非凡,但刘信绝没有一般人的嚣张跋扈,他的豪情只会用在战场之上,对于父亲麾下那些战将他是十分尊重的,汉军之中又有哪些大将没有被刘信缠过,颜良亦是其中之一。

    “将军放心,信无大恙。”刘信微微颔首笑道,今日他的伤情确实不轻,不过杀的酣畅淋漓伤痛也减轻了很多。

    “二皇子勇冠三军,可敬可佩。”颜良微微一笑也不多言,刘信目前的这种状态他是可以理解的,随后面容一肃便转向太史慈言道:“二将军军师将令,令北平军统领太史慈率军将敌军牢牢拖在八卦洲上,成不胜不败之势”

    :

示敌以弱显诡黠() 
“不胜不败?”太史慈闻言稍稍一愕露出思索的神色,不过很快就是微微颔首,一天的时间就逼得扬州军连续增援两次,伤亡在六千上下,假如天天如此汉军耗的起对方又哪来这许多精锐?与其拿下八卦洲倒不如借之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

    “贾军师说了,此理子义一听即明。”见太史慈颔首颜良欣然道,河北双雄性烈如火,文丑为重骑营统领与严纲华雄等人素来不睦,颜良自然也是这般,对于属下将领之中的分歧刘毅是不会干预的,人都会有性情,有相投就会有不和,只要他们在战阵之上能够合作默契就行了,说到底这也是私人的事情。至于太史慈的性格则与赵云相似,谦厚宽宏,是以与军中诸将相处的都极为不错。

    张合张扬,赵云稳重,甘宁豪爽,严纲则是很有大哥的派头,演义和史实之中那只是一个个纸上的名字,但现在却是有血有肉,和诸将相处对刘毅而言也颇有趣味。颜良文丑性情刚烈,但亦是多才多艺,颜良的古琴弹的极有造诣,文丑的那手编钟更是连蔡琰都心中佩服,这可是刘毅之前始料未及的。

    “军师谬赞了,与战而言此确为上策,看来明日作战还需好生安排才是。”太史慈闻言谦道,既然想要让敌军不断增援八卦洲,北平军的戏也要演好,既不能将对手很快的赶出岛去还要让他们看见守住的希望,这其中之度亦要好好把握。

    经过一天的鏖战,夜幕降临之时北平军和扬州军士卒除了负责警戒的之外已然全部进入了梦乡,不管新兵老兵都是如此,白天的体力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原本太史慈还准备在三更时分发动一次突袭,夜战亦是北平军的特长。不过在有了甘宁的将令之后这个计划被暂时搁置了,不能将敌军打的太疼。

    八卦洲上两军暂时陷入休战,江面上也安静了下来,可在近千里之外,蕴县却是杀声隆隆,将近黄昏时分李典率领的两营燕云军士卒已然通过急行军赶到了目的地,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休整就立刻发动了攻击。通过千里镜李典已经可以看见在河堤上忙碌的荆南军士卒的身影,他又岂能不争取时间。

    距离一百二十里,张辽给李典的时间是六个时辰,但曼成率军硬是在五个时辰多一点的时候就赶到了,且还保持着强大的战力。除了燕云军自身超强的素质之外,午间的那一场及时雨也给他们带来了好运,要知道现在可是酷暑之时,时值正午挥汗如雨体力消耗是极为巨大的,但伴随着阵阵清风的小雨却缓解了士卒们不少的疲劳,更是给了他们心理暗示,这是上天也在助陛下一统大汉。

    光天化日之下全速行军,想要再做到保密几乎不可能,况且周瑜在得知泄密的消息后对张辽可能的应对也必须有所准备,派人通知蕴县的守军乃是必然,因此此处的荆南军对于敌军的奔袭还是有所防备的,利用蕴县周围的丘陵也做出了一些布置。但纵使如此,燕云军来势的凶猛还是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此次奉命带领数千士卒前来蕴县的荆南军战将乃是横江校尉潘璋潘文珪,亦是荆南军的后起之秀,无论武勇统军都可与凌操之子凌统并驾齐驱,对于此次前来蕴县潘璋在内心深处还是颇有微词的,且不说这决堤放水之法有伤天和,便是放水之事本身也有着一定的危险性,这洪水一旦奔腾可是不会分敌我的。

    后起之秀年少成名自然不会少了意气飞扬,就似在凌统的想象之中他的对手就应该是张合张辽甚至是赵云这般的汉军名将,只有战胜他们才能真正的名扬天下即使败在郝昭手中也不过令他稍稍收敛一些而已,对方是钻了自己的空子,况且郝昭是谁?名位虽在张合之下却是刘毅唯一的亲传弟子,一时疏忽败给对方还能接受,况且武勇亦只不过是为将的一个方面,战阵之上才见真正短长。

    直到夷陵之中青图县一场苦战,面对汉军王牌虎卫军表现出来的可怕战力,张合用兵之快之准凌统才感悟到以前的自己的确是年少轻狂,不光武艺就是应变战阵他与对手也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用兵的经验。倘若不是大都督将令让他尽快撤出,他不但无法阻止虎卫军主力增援青图更连自身都要有很大的危险。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平日里那些被他不以为意的前辈们的规劝才会被他重视起来,也下定决心踏踏实实的扎根军中总有一日要洗雪今日的耻辱。所谓“知耻近乎勇。”凌统的心路历程恰恰说明了战阵就是最好的课堂,磨掉棱角的他假以时日他必然有所成就,当然前提是他还有那个机会。

    而在蕴县的潘璋也几乎和凌统的经历一般,长途奔袭一百二十里之后的敌军还能有多强的战力?而且还是不经休整立刻发动攻击,在潘璋的心中对方至少要折损一半以上的战力。燕云军的确是汉军王牌,张文远也是当今名将,可如此一支疲惫之师,张辽更不会亲自率军来此。自己精心训练出来的士卒还不能战而胜之?更何况他们收到消息之后还是以逸待劳,潘璋觉得这一战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甚至还稍稍有些不满,为什么没有碰见神完气足之时的燕云军,没有碰见亲自亲自前来的张辽,只有战胜那样的敌人才能满足他的心头傲气。

    “这是什么攻击阵型?燕云军怎么会有如此不通战术指挥的将领。”看着一窝蜂涌上杂乱无章的燕云军士卒,潘璋有些不屑的想到,顺带还小小鄙视了李典一番,眼前的这只汉军并没有多少想象之中的风采,莫非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此次张辽作出奔袭蕴县的决定极为迅速,随之便是燕云军的百里突进,就连周瑜也是根据张文远一贯的风格作出的判断,并没有详实的军情。潘璋此时自然不会知道这两营燕云军的主将就是李典李曼成,假如他知道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有现在的想法了。当年曹孙联手瓜分刘表的荆襄九郡之时统领曹军协助孙策的正是李典,其时潘璋与之有过合作,心中对其用兵的沉稳老练亦是颇为佩服,他最尊敬的大都督周瑜更是将李曼成比作鞠义,汉军八大主力之烈火军统领。

    而当年的潘璋看到的也只是李典的一面,身为曹营名将李曼成有的可不仅仅是沉稳老辣,在战场上他是有着很多令人想象不到的招数的,刘毅亦曾就李典的将才问过飞燕军统领于禁和乐进,他们三人相互之间都比较了解。结果前者沉思片刻之后方才说道:“若论诡黠之处吾不如之。”于禁口中的诡黠二字可绝不是贬低李典的意思,兵者诡道也,至于乐进则言李曼成在战场上常有出人意料之举。

    比方说眼下潘璋看见的燕云军似乎杂乱无章且颇为松垮的攻击阵型就是李典之前特地嘱咐第三军士卒故意做出来的,让他们将疲劳之状尽显与外,以达到迷惑敌军的作用。这个阵型看上去松散,却亦是列在汉军的操典之中,而且是出自两大天才鬼才郭嘉与凤雏庞统。

    在庞统投效之前,刘毅麾下的大才之中就以郭嘉最为灵动,行事每每出人预料,思维亦是天马行空,在战场上,张虎、贾诩包括戏志才在内都能与之形成极好的互补。而凤雏庞统的性格与郭嘉十分相似,无论天赋还是才学亦不在其下,这两个天才倘若联手会作出什么样的举动?一次宴会之中刘毅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过“倘若奉孝与士元联手对敌,那么怕是敌军主将与孤都绝没有好觉可睡。”

    当时众人闻之都是莞尔,却不得不承认刘毅说的极是,当这两个绝不缺乏奇思妙想且胆大包天的奇才碰在一起的时候,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就只有上天知晓了。当然直到现在二人还缺乏一起合作的机会,此次郭嘉在中路军有戏志才荀攸郭图审配等人与之合力,庞统的身边则有贾诩徐庶,乃是极为默契的搭配。而直到十年之后的坨罗河之役二人才有了在战场上的第一次合作,是战两大奇才构思之精巧,用兵之大胆令人叹为观止,亦被载入经典的兵法之中。

    而眼下燕云军这种阵型也算是郭嘉庞统在另一个方面的合作,说穿了就一个字——骗但他们要骗的可都是敌军的大将,此中亦不乏呕心沥血之处。看似松散无章的阵型其实却是外松内紧,良好的适应性和弹性似的它能适合攻城野战遭遇战等种种战法。

    李典在其内还加上了一些小动作,也不怪潘璋会判断失误,郭嘉庞统二人合力,想想就令敌胆寒,加上之前燕云军还有长途奔袭之实,就更为加强了欺骗性,示敌以弱在此算是极之尽矣了。

    :

见招拆招各逞勇() 
利用蕴县两侧的小丘潘璋已经布置了一个弓弩手的阵地,自己还颇为满意对于地形的利用,燕云军杂乱的阵型更给他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倘若他是这队汉军的主将怎么样也要让士卒休整一阵,还要等到天光彻底暗淡下去方才发动攻击,至少可以降低在箭矢下的损失,看来今日在此他注定要给这位敌军统领上一课。

    潘璋想的很好,也的确有所依据,兵法云“奔袭三百里,必撅上将军。”可要是换了老将黄盖或是程普在此就一定不会这么想,不但不会轻敌他们还会更为谨慎。燕云军名扬天下,他的一营之首怎么会不懂战场常识而露出明显的破绽?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李典在此战中是冒了一定风险的,奔袭之后立刻发动攻击不算错,汉军的操练一向强度极大,且在体力损失很大之后一旦歇下来反而会增加疲劳。最关键的是张辽立定决心之后他的进军就不会有丝毫的拖延,敌军一旦决水数万同胞的姓名堪舆,李典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来消除隐患,此中冒上一些风险得大于失。

    待汉军的冲击进入两座小丘夹角之时潘璋就立刻觉察出了不对,他们就像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布置一般向两侧散去,那一定是绕道来袭击弓弩手的阵地。而且在此时他们方才的疲劳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动作变得极为迅猛有力,让人一下子反应不及,在弓弩手开始放箭阻击之时潘璋也看出了燕云军那种散乱阵型的好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敌方乱箭带给自己的杀伤。虽然也不断有士卒中箭其损失却远远小于预估,这哪里是什么杂乱无章的阵型?明明是经过精心研究的。

    “快,两侧步军出击阻止敌军。”很快潘璋就下达了命令,从战场形势来看这的确是眼下最为正确的做法,劣势之下还能冷静的做出判断立刻应对,潘璋的为将潜质也由此可见。不过此时他的内心是颇为恼火的,更是带着惭愧,原来自己以为对方将领无能恰恰是其故意做出来迷惑自己的,而他偏偏就上了当,敌军并没有付出多少的代价就靠近了自己的弓弩手阵地,头一回合交锋他失去了先机。

    “嗯,反应还挺快,不过来不及了,吹号,全力突击”看见敌军的动向李典微微点头夸赞了一下对方将领的表现,随即却是断然道。很快在汉军后方便响起了一阵响亮的军号,而听见这阵军号,汉军原本就迅速的动作更为加快了。

    旗语、军号都是将领指挥军队的有效手段,假如百人之内还能靠嗓门的话但一旦是千人万人再大的嗓门也坚持不下来,原本前者是使用最多的手法,但在汉军这数年的整编集训中,后者的运用则是越来越为广泛。和旗语相比,军号最大的好处就在各级将校只需要耳朵听就能知道统领的意图,亦能让他们更好的在战场上集中精力。为此汉军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的,且对号声也有着精密的编排,一把号角在手,主将足足可以下达二十八条不同的攻防指令,大大增加了指挥的效率。

    在燕云军冲击士卒的耳中,后方传来的一阵号声的含义便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击破眼前敌军,换言之很简单,“大家拼命”这一战的意义在出发前李典就和士卒们说的清清楚楚,汉军之中同袍之义向来是最被看重的,此时士卒们岂能不尽全力?当然这军号之中亦不乏器具所的功劳,正是他们的研究和改进才让汉军现在使用的铜制军号更加响亮,即使千军万马人喊马嘶也难盖其声。

    潘璋并不知道汉军那阵响亮的军号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不过从两军接触之后燕云军士卒厮杀之时的那种状态上也能看出一二,那完全是一种不顾己身只求杀敌的打法,也可以说是疯狂。假如仅仅一个人这样倒也罢了,可数千人都是如此且这数千人还都是沙场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兵,那种场面就极为令人震撼了。

    这种疯狂指的是燕云军士卒展现出来的决心与士气,而绝非仅仅是与敌同归于尽的自杀式攻击,他们的不顾己身是建立在苦苦操练加上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的,看上去在厮杀之中他们的破绽极大,可当你想要真正与之两败俱伤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对方的动作比你更加有效更加快捷,往往拼掉性命换来的确只是对方的伤势。在其中燕云军的战阵经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不是意志坚强就能弥补的。

    刚开始荆南军士卒尚能凭借以逸待劳的优势和对方有来有往,毕竟奔袭一百二十里加上连续作战即使燕云军的战力也会有所折损,但随着战局的继续,拼命突击的燕云军士卒就逐渐占据了上风,敌我之间的伤亡比率也开始增大,即使有着弓弩手的辅助荆南军士卒也渐渐抵挡不住对方的冲击了。也许战力上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被拉近了很多,但对方的气势却盖过了他们,这在两军对垒中乃是最要命的因素,一旦一些意志不太坚定的士卒发生动摇立刻便是溃败之势

    潘璋很清楚这一点,此时两处小丘的战斗荆南军的阵脚已经产生了松动,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大溃败就是必然,短短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局面就发展到此,对于燕云军的战力他是不敢再有半点的轻视了。他的应对就是增兵,且是从侧翼进行迂回,目前看来荆南军唯一的优势怕也只剩下对地形的熟悉了,且在心中他还有一个想法,眼下应该是燕云军攻势最凶猛的时候,只要撑过了这一段时间一长敌军的体力消耗可是远胜己方,燕云军就算再如何强大也都是凡人。况且大都督来信之时还表示过会有援军前来,就算没有对方快应该也慢不到哪里去。

    危机之时潘文珪的应对准确吗?你若是去问李典他会回答分毫不差,尤其是对燕云军攻势的判断,现在的确是他们最为凶猛的时候,倘若战局一帆风顺那种兴奋就能在最大程度上缓解疲劳,可一旦受到敌军强力阻击战局不利的话,奔袭带来的疲劳就会成倍的体现出来,之后就会伴随着战力的下降。这乃是正常的规律,再强大的军队能做到也就是将这个过程尽量加长,因此一般在长途奔袭作战之中攻击一方都要力求速战速决,否则他们本身也会处在危险的境地。

    李典绝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应该说在奔袭的过程之中他就把可能遇见的敌情都细想了一遍,并针对种种情形拟定了应对之策。看见潘璋在两翼增兵的同时汉军之中又是一阵军号响起,这一回两千名燕云军士卒飞速而出,自两道小丘之间向着对方中路杀去,与之前相比再没有摆出什么示敌以弱的阵势,而是完完全全的追求极速,要不顾一切的先行杀入蕴县再说,至少也要将这里的敌军主力全部缠住。决堤放水是需要很多人力的,只要阻止了这一点那怕最坏的情况出现,自己和两营士卒在这里全军覆没李典都不在乎,向张辽请命之时他就下定了决心。

    身在曹营之时李典就有着不下乐进的果决,战斗开始之前你可以详细筹划面面俱到,但在战场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