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爱卿有本奏来。”朱翊钧说道。
“皇上,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调大军进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长江以北各地连年遭灾,民不聊生,岁入只有三百万两,不及往年三成。而每年边饷就要支出二百万两,余银还要赈灾、发俸,已入不敷出,哪还有余力支付大军粮饷?因此故,臣请皇上不可擅发大军。”李汝华奏道。
李汝华作为户部尚书,当然得从自身职责考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发兵容易,钱粮哪里来?此时不表明态度,等形成出兵定议,为难的还是他。
“李尚书,不出兵难道任由建奴肆虐?任由辽东百姓受苦?汝身为大臣,值此危难之际,不思忠君爱民,反欲襄敌乎?”
李汝华刚说完,亓诗教就站了出来,斥责道。
不同意别人观点不要紧,亓诗教上来就扣个襄敌的大帽子,这就有些过了。他之所以如此,皆是因为李汝华在朝中不群不党,亓诗教拉拢多次,李汝华都是置之不理。
齐党势大,况且亓诗教向来有“毒舌”之称,李汝华虽贵为尚书,却也没敢反驳,只是气得脸色发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亓大人,朝堂之上,圣君在位,贤哲环伺,李大人身为户部尚书,不该一抒已见?李大人言明粮饷之难,目的自然也是为了让皇上及众位大人知晓目前国力之艰,难道这些话就是襄敌?即使李大人言之不妥,上有圣君,下有首辅,都尚未置评,亓大人就急不可待地出来扣帽子,此是君子所为吗?”
李汝华气得说不出话来,旁边惹恼了一人,却是新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涟。
齐党势大,别人怕事,杨涟可不怕,反正作为东林党人,跟齐浙楚三党争斗日久,就是怕,也无济于事。
杨涟这番话说出来,亓诗教纵是有“毒舌”之称,也是张口结舌,无从辩白。
“杨大人,建奴悍然占我城池,杀我官兵,想来此时必已胆寒,害怕我大明发兵征讨,李大人却言不可发兵,难道不是正合建奴之意?难道这还不是襄敌吗?难道杨大人也不同意发兵征讨?”户部给事中姚宗文站了出来,为亓诗教助拳。
“姚大人,杨某不同意李尚书所言,恰恰相反,杨某也赞同出兵。但不同意李尚书所言,并不意味着他就是襄敌。”
“不同意出兵就是襄敌!”姚宗文重重地说道。
“你那是平白入人以罪,是小人行径!”这时,杨涟好友,御史左光斗上来相助好友。
“你才是小人!”周永春见左光斗上了,他也从旁边闪出,指着左光斗就骂。
这下子朝上乱了套了,东林党人与齐、楚、浙三党各执一词吵了起来。
王兴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感到好笑,又感到悲哀。面对强敌,凭这些人,怎么才能拧成一股绳?怎么才能战胜强敌?
自己还曾幻想着在危难面前这些人会放弃党争一致对外呢,看来自己还是想得太天真了。
想到这里,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
偏偏他这一丝苦笑,让万历帝看了个正着。
第301章 朝堂议战(三)()
朱翊钧看到朝堂乱了,他也是本着看热闹的心思,并不想制止。
这些人的尿性他太清楚了,不上朝吧,说朕懒政,上朝吧,为点子事争吵不休,把个朝堂当成了他们的角力场。
眼见东林党跟齐浙楚三党参与争斗的人越来越多,朱翊钧没有生气,却是越看越热闹。可就在此时,他捕捉到了王兴那一丝苦笑。
朱翊钧心中一动,心想,王兴这小子向来有惊人之论,况且这小子曾言不群不党,若是有党,也是帝党,看来,他才是跟朕一条心。看他在苦笑,莫非他又有什么惊人之论?
朱翊钧正在考虑是否让王兴说说心中所想,就听方从哲恼了,大声斥道:“都住口!”
他这一声出口,争吵的人顿时静了下来。
“此乃朝会之所,何等肃穆的地方?值此国家危难之际,皇上昨夜一夜都没有好好休息,尔等不思建言建策,为君分忧,却在这里争吵不休!方某真是羞于与尔等同殿为臣!”方从哲平时是个老好人形象,此时也被气得脸皮发紫,嘴唇直哆嗦。
“呵呵呵,方爱卿,何必生气?朕就觉得很有意思。让他们吵吧,最好打起来,朕的朝会变成了全武行,那多热闹啊?是不是?起居注上记上一笔,杨涟的胡子被亓诗教抓掉了几根,姚宗文的头发被左光斗捋下一撮,如此等等,让后世之人见了,肯定觉得特别有意思。众位爱卿,你们说是不是?”朱翊钧冷笑了两声说道。
嚯,想不到皇上居然还有冷幽默的一面,王兴听了不禁萗尔一笑。
“皇上,臣君前失仪,请皇上治罪。”听了朱翊钧的话,杨涟、亓诗教等不禁冷气直冒,他们不怕皇上杖责,却真怕在史书上留下如此恶名啊。所以,两边人等连忙跪下叩头请罪。
“罢了,平身吧。”朱翊钧挥挥手,令他们都起身。
“皇上,刚才臣说李尚书的话有些过激,但臣不改初衷:建奴猖獗,不伐不足以扬我国威。其虽悍勇毕竟人口财赋不足,无法与我大明相提并论。臣力主出兵,望吾皇体察臣心。”其他人都起身回到自己原先的位置了,而亓诗教起身后并没回去,而是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
“皇上,臣附议。若皇上不嫌臣才具不足,臣愿自荐请兵前敌,只需给臣五万精兵,臣定能扫荡巢穴,一战成功。”兵部右侍郎杨镐出班奏道。
王兴听了,又是暗笑,现在出不出兵都没决定下来,你就请旨领兵,还五万精兵?给你十万二十万你都打不赢。
杨镐字京甫,号风筠,河南商丘人。曾经参加过朝鲜抗日战役,前期打得很好,将日本人团团包围。后来因为他和已故辽东总兵李成梁的五子李如梅关系莫逆,不愿意其他将领立功,使日本人得到了喘息机会,待日本人的援军一到,又仓皇逃跑,致使战役失败。
杨镐回国后被革职,前几年靠上了齐党,才又重新回到朝堂,担任了兵部右侍郎。
杨镐陈奏以后,以亓诗教为首的齐、浙、楚三党纷纷出班表示附议。
一时间,主战之声甚隆,这些人也都支持杨镐出任征讨主帅。
而除了户部尚书李汝华反对出兵以外,再也没有人表达不同意见,就连三党的死对头东林党人,也都沉默不语。
“众爱卿都赞成出兵,然则粮饷何出?”朱翊钧问道。
刚才都在说应该出兵,但没有一个人提到粮饷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才是朱翊钧最为关心的。
朱翊钧此言一出,朝堂上又都沉默了。
其实大家都清楚,国库拿不出钱来是肯定的了,但是皇上的内库有银子,矿监税使这些年搜刮的银子,可都是入了内库的。皇上此时装傻,众臣都沉默不语,谁也不愿意去说这个事,因为大家都知道皇上是何等的贪财!
“皇上,臣以为李尚书所言应是不虚,国库无银,又须出兵,所以臣请皇上发内帑以充军饷。”此时,杨涟出班奏道。
王兴心里那个佩服啊,这杨涟真是正人君子,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捅破的窗户纸,他敢捅破,就凭这一点,就比亓诗教之流强。
朱翊钧听了杨涟的话,沉默不语,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王兴左右看了看,见方从哲、李汝华、刘一燝、包括吏部尚书郑继之、刑部尚书李志,都眼观鼻鼻观心,当作没有听到,心想,这帮人真是深谙为官之道,老奸巨滑。你们都不说话,我这小肩膀更承受不住压力,还是往后退退吧。
王兴刚往后一退,就听皇上说道:“王兴王爱卿,你一直没有说话,朕想听听你有何见解。”
“皇上,有诸位老大人在前,臣可不敢胡言乱语。”王兴听到皇上点名,只得硬着头皮出班回道。
“无妨,你就说说吧,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朱翊钧坚持地说道。
“你小子,想耍滑头?甭想好事了。”朱翊钧早就注意到了王兴,心说:“你不是帝党吗?朕被这杨涟逼到这份上了,你不来解围谁来解围?”
“臣遵旨。皇上,臣在发表浅见之前,请求皇上先赦臣个罪,如果有哪里说得不对的地方,可以辩驳,但请不要给臣扣个襄敌的大帽子,臣胆小,头小肩膀窄,可担不起这样的罪名。”王兴道。
“哈哈哈。”朱翊钧和文武百官被王兴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朝堂上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松。当然,一个人除外,那就是齐党首领亓诗教,他被王兴的话气得不轻。
“王大人,莫非在嘲笑下官么?”亓诗教待众人笑声一歇,铁青着脸皮问道。他虽是都给事中,官品却是极低,才是正七品,比王兴这正四品差了不是一级两级,所以才自称下官。
“亓大人,王某哪敢啊?只是见方才气氛有点凝重,就开了个玩笑,亓大人勿怪。”王兴连忙拱手说道。
“行了,王爱卿,朕赦你无罪,有什么话就说吧。”朱翊钧忍住笑,催促王兴道。
第302章 朝堂议战(四)()
“臣遵旨。”王兴躬身施了一礼,然后站直身子。
他这一站直身子,朱翊钧发现王兴目光炯炯,感觉气质立变,一下子变得那么自信,那么英气逼人!
他本来就对王兴印象极好,见王兴如此自信,心说这小子弄不好真有惊人之见,想到这里,朱翊钧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坐直了身子,细听王兴发言。
“皇上,臣以为在战与不战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之前,就策划作战准备,显得操切了一些。”王兴此言一出,文武官员心头一惊。
王兴年纪轻轻就骤升高官,大家是看不起他的,以为他是得了帝宠之故。如今听他上来就说战与不战,更是以为他是哗众取宠。
“王大人,此乃朝堂,可不是你哗众取宠的地方。”说这话的是姚宗文。
“姚大人,请稍安勿躁。待王某说完,姚大人若有异议,大可再行辩驳。”王兴回了一句道。
“那好,姚某人倒真想听听王大人有何惊人之见。”姚宗文说完退到一边去了。
“皇上,建奴人口不足二十万,地盘纵横不过几百里,且辽东天寒地瘠,物产贫乏,就这样一个部落式的小国,为何敢悍然与我大明开战?臣以为有两条原因。第一,国内政治的需要。近几年辽东先是大旱,后是大涝,物产本就不丰富,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他们必须向外扩张,发动掠夺式战争,目的当然是转嫁国内物资贫乏的负担。第二,军事方面的需要。奴猷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起兵以来,连续征战了三十五年,打造一支了精擅骑射、悍不畏死的军队。他们这支军队,野战鲜有敌手,这是他们的长处。但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不擅攻坚战。他们攻陷抚顺,掠夺人口财物是主要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激我弃长就短,奋起大军与之野战。”
“建奴号称八旗,每旗计有7500人,八旗就是60000人。刚才杨大人说给他精兵五万就可扫荡贼巢,请恕臣直言,如果野战,没有十万人是不可能与建奴六万人抗衡的。”
“臣以为,战争打的不光是兵将,最主要的是消耗。如果征集十万军队征讨,加上辅兵、役夫,少不得二十万人,如此大的规模,日费万金不为过吧?从现在开始算,到人马征调完毕,半年时间不算长吧,我大明就得需要二百万两开支。请问,以如今我大明国力,能承受住如此大的财力消耗吗?”
“因此,臣以为,目前我大明宜采取攻而不攻之势。以现有兵力修葺城池,整备城防、海防,作出进攻之态势,令建奴惶惶不安。同时,出使女真叶赫部及蒙古,让他们不断骚扰建奴,使建奴短期内不能南顾。”
“刚才说的是对外,对内我们这几年也遭遇了罕见的灾害,民不聊生,尤其长江以北地区,所以要加紧清明吏治,恢复生产,增加税赋,待我喘过这口气,小小建奴还会有生存空间吗?”
“臣的话说完了,还请皇上三思。”王兴说完,又冲朱翊钧躬身施了一礼。
王兴说到这里,文武百官对他皆是刮目相看。
原来以来这小子状元出身,有个文才,在山东又很幸运地立了两件功劳,得了帝宠,有消息灵通者,知道王兴生财有道,傍上寿宁公主赚了不少银子,他升官,肯定跟公主有关,这才一年之内连升六级,这样一个人能有什么见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大家都对王兴存了轻视之心。
但听完王兴的话,却不得不说,他对敌我双方的形势分析得非常透彻,殿里群臣哪个有这份见识?
朱翊钧听了王兴的话,也是暗自点头,王兴真有郭嘉之才啊。
而方从哲也是抚须微笑,这个学生真是给自己长脸啊。
“王大人,听你之言说的头头是道,杨某却有一事不解。”听了王兴的话,杨镐率先发难。
“杨大人请讲。”王兴坦然道。
“请问王大人,你怎知建奴意在激我野战还不会从抚顺西侵?”
“杨大人,抚顺乃我大明与建奴分界处,位置非常重要,但同时也是受敌之最前沿,难守易攻。如果以杨大人之见,建奴占领抚顺以后意在西侵,此时必然自北而南顺序攻取我开原、铁岭、沈阳、辽阳。但如果刚才我料不差,他们攻取抚顺后,必然放弃抚顺东撤,而绝不会死守抚顺。所以,估计不用等多久,王某之预言就能见分晓。”王兴自信地答道。
“王大人,你这番言语太过耸人听闻,恕杨某不敢苟同。”杨镐摇了摇头说道。
“杨大人,不出三天,必有建奴撤出抚顺之消息传来。你如不信,可敢与王某打个赌?”王兴目视杨镐说道。
“如何赌?”杨镐自是不能认怂。
“赌注随便杨大人出,如王某侥幸赢了,分文不取,全额充当军费。如何,杨大人敢赌吗?”王兴又逼问了一句。
“哪有不敢赌的?好吧,杨某押一千两银子。”杨镐慨然应允。
“还有哪位大人愿赌的?王兴全数接着了!”王兴见杨镐答应了,又高声向众文武同僚说道。
听了他的话,朱翊钧那个气啊,王兴也太皮了,刚才他们拿朕的宫殿当了角斗场,他倒好,直接改赌场了。
他刚想出言喝斥,却见李恩冲他悄悄使了个眼色,知道李恩必是知道了什么,连忙又停住,不再阻止王兴开赌。
众文武见皇帝并不阻止,兴趣也都上来了,尤其是那些武将,赌性甚浓,况且他们都是沙场老将出身,并不看好王兴的判断,所以都纷纷出了巨资,押杨镐胜,反正他们都知道王兴有钱,能赚他一笔怎么不赚?
“英国公、成国公,您二位每人押五千两,出手真狠啊。”王兴做出肉疼的样子,对张惟贤和朱纯臣说道——他两位出的赌注是最高的。
“王大人,吹牛谁都会,你就等着破财吧。”朱纯臣乐呵呵地说道。
“行了,王某既然说了,就不会赖账。各位大人,你们也不许赖账啊。”王兴又追了一句。
“王大人,你就放心吧,当着皇上的面,哪个敢赖账?”张惟贤说道。
“对,对,对,不会赖账。”参与赌博的都纷纷出声附合。
第303章 朝堂议战(五)()
“胡闹!”方从哲见王兴从一个智虑深远的文臣,就要转到赌徒形象,连忙喝斥了他一声,
王兴眼看赌资到了三万多两,还想再拉点,被方从哲一声喝斥,连忙低头,回到文官队伍里。
这时,李恩从怀里拿出一份折子,递给朱翊钧:“皇上,这是朝会前刚接到的辽东巡抚李维翰的折子,里面提到了抚顺之事。”
朱翊钧拿过折子一看,却是李维翰奏报:建奴已于十四日撤出抚顺,此役贼共获战马9000余匹、盔甲7000余副,其它器械无算,城中千户百姓尽数掳去,牲畜、粮食劫掠一空。
朱翊钧看完奏报,心情非常沉重,同时也暗暗佩服王兴料事如神。
“诸位爱卿,刚接辽东巡抚李维翰奏报,称建奴已撤出抚顺东归,城中百姓、牲畜、粮食劫掠一空。”朱翊钧把情况通报给诸位臣工。
皇帝说完,文武群臣纷纷看向王兴,眼里露出佩服之意。
王兴刚想出班让杨镐等人兑现赌资,看到方从哲瞪了自己一眼,立马不敢言语了。
建奴撤出抚顺并大肆劫掠,王兴的判断得到极为准确的验证,那么,对于王兴提出的攻而不攻的策略却是没有人想出反驳的理由了。
“皇上,王大人刚才一番话条理清楚,料事如神,臣非常佩服。但他所说的攻而不攻的策略,臣还是不敢苟同。”
这时,就见杨涟越众而出,俯首奏道。
“杨爱卿,你有何异议,当殿奏来。”朱翊钧道。
“皇上,王大人的策略非常高明,如依此策,我大明可立于不败之地。然,建奴悍然犯我天威,若不惩处,民心士气必皆受影响,蒙古、叶赫甚至于朝鲜未免会小看我大明,即使实行联合这三家对建奴实行骚扰之策,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臣觉得还是要打一仗,灭灭建奴威风,长长盟友士气,然后再采取王大人的攻而不攻的策略,恐怕效果会更好。”杨涟奏道。
王兴一听,心说,这杨涟真是聪明,竟从自己的话里找出这么一丝破绽,独辟蹊径。可是,杨大人,打赢固然是好,问题是你打得赢吗?
想到这里,王兴出班说道:“杨大人,你所说的也有道理,但有一个问题是,打赢了固然好,倘若打不赢呢?岂不更糟?依我看,就是集中十万兵马,胜算也在五五之数。”
“王大人,你这是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我大明劲兵宿将多如牛毛,难道打不赢一区区建奴?”
王兴的话刚说完,立即招来亓诗教的严词驳斥。
“王大人,莫非你是怕了建奴不成?”说这话的却是杨镐。
三党中人这下算是找到攻击王兴的借口了,姚宗文、周永春等纷纷上前斥责王兴胆小怯敌。
李汝华见王兴受到攻击,先前人家王兴帮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