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党中人这下算是找到攻击王兴的借口了,姚宗文、周永春等纷纷上前斥责王兴胆小怯敌。

    李汝华见王兴受到攻击,先前人家王兴帮了自己,此时自己应该挺身而出才行,但看了看三党气势汹汹,他又打了退堂鼓,嘴张了张,终是没有说出什么来。

    “切,怕?诸位大人,可曾听闻王某在泰安以区区五六十人就敢与数千乱民对峙?就事论事,切莫乱扣帽子,搞人身攻击!”王兴不屑地说道。

    “彼时不怕此时怕矣。”杨镐不依不饶地说道。

    “正是,闻听建奴之名就瑟瑟而抖,还说不怕,岂不是笑话?”姚宗文紧跟了一句。

    王兴被他两人左一个怕、右一个怕气得浑身发抖,就想说出与杨镐各带数千兵马,去辽东与建奴对阵的话,但终是保持了一丝清醒,转而说道:“敌人再是强大,王某也是不怕,但却是怕了你们的围攻,唉,王某纵是猛虎又当如何呢?”

    这话的意思就是恶虎也怕群狼,他自比猛虎,自是骂杨镐等人是群狼。

    “你,你这是泼妇行径!”杨镐被王兴气得胡子都立了起来。

    “彼此,彼此。”王兴微笑着说道。

    “行了,不要争执了。我大明天威不容侵犯,王卿之策虽稳,但于民心士气的确不利。故,朕意已决,就依杨爱卿之见,择日出兵。”朱翊钧见他们还要争执,思虑再三,终是做出了出兵的决策。

    “皇上圣明。”

    朱翊钧话一出口,除了王兴,其他众文武全部躬身颂圣,连李汝华也在其内。

    “皇上,不可!此战关乎我大明国运,不可不慎啊!”

    按说自己分析得已经非常透彻了,皇上应该能听进自己的建议啊,没想到朱翊钧竟是否决了自己。王兴一急之下,伏地大声说道。

    “王爱卿,你的忠心朕已知晓,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朕意已决,不要再纠缠了。”朱翊钧断然说道。

    王兴一听皇上之意甚坚,多说已是无益,心下黯然,默默起身,退了回去。

    “皇上圣明。皇上,臣愿请旨前敌!”杨镐见皇上同意了出兵,连忙重申带兵意愿,只是没有再提带兵五万的事。

    他想得很简单,王兴刚才已经说出了最低需要调兵十万,十万大军打五六万建奴,胜算不少,这份功劳还不是手到擒来?

    王兴回到队伍里,慢慢地平静下来,心想,既然自己阻止不了出兵,那么自己就争取去带兵,如果不行,就推荐熊廷弼,决不能让杨镐这个庸才当主帅,那样的话,萨尔浒的悲剧必然重演。

    想到这里,王兴立即出班奏道:“皇上,臣也愿领兵与建奴一战。”

    “好,该争论争论,若一旦定计,必倾心筹画,这才是大臣风范。”朱翊钧赞许地说道:“不过,你还年轻,若当主帅还差了点火候”。

    “皇上,既然如此,臣举荐南直隶督学熊廷弼担任征剿主帅,此人曾在辽东多年,且善知兵事,颇有谋略,若命他为帅,定能克建奇功。”王兴知道自己资历不行,担任主帅确实不是合适人选,就赶快举荐了熊廷弼,如果等议定了杨镐为主帅,生米煮成了熟饭,那可就晚了。

    王兴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吏部尚书郑继之的赞成:

    “皇上,臣附议王大人的举荐。”

    这下子,亓诗教等齐党、浙党官员,倒是作难了。

第304章 朝堂议战(六)() 
举荐熊廷弼,是王兴早就想好了的。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湖北人,是明末三杰之一。万历三十六年,曾奉命巡按辽东,他力主防守,反对浪战,在对辽政策上,跟王兴极为接近。

    并且,他是楚党,与吏部尚书郑继之、给事中官应震、吴亮嗣等关系莫逆,如今朝中齐浙楚三党势力最大,而且互为声援,用他为帅,掣肘最少,易于建功。

    亓诗教、杨镐等人之所以为难,其实不难理解。王兴如果举荐的是别人,凭三党在朝中的势力,根本争不过杨镐,可王兴举荐的是同党,而且郑继之立即表达了支持之意,此时再争帅印,恐引起楚党不满。

    考虑再三,亓诗教决定还是要争,因为如果有镇辽军功在手,齐党在朝中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至于是否得罪楚党,此时也顾不得了。

    “皇上,杨大人在兵部多年,对军务更加熟悉,所以,臣以为杨大人担任辽东经略更加合适。”亓诗教说道。

    他一说话,意味给齐党指明了方向,于是姚宗文、周永春、御史韩浚,浙党的刑部尚书李志都纷纷表示附议,楚党除了郑继之外,只有官应震、吴亮嗣两个追随者,力量稍微单薄了一些,但为了本党利益,也是奋而力争。

    见齐楚两党为了一个辽东经略的职位起了内讧,杨涟、左光斗悄悄对视一眼,看向了王兴,却见王兴此时已经退入班里,看起了热闹。

    杨涟心说:“王兴此计真是高明,抛出一个诱饵,就让三党内部起了纷争。如果这个纷争解决不好,三党必然起裂痕,如果好好利用,这倒是我东林党崛起的好机会了。莫非王兴心向我东林?”

    眼见三党吵个不停,朱翊钧皱起了眉头,他问道:“方爱卿,你看用谁为帅好?”

    方从哲其实非常为难。叶向高当初举荐他为内阁首辅,其实就是看中了他对各党不偏不倚的态度,但自他入阁以后,屁股却是渐渐歪了,由于亓诗教是他的学生,对亓诗教的话言听计从,这才慢慢使齐浙楚三党势大,东林式微,让东林党对他渐渐不满起来。

    如今齐党和楚党起了争执,他该向着谁呢?向着一方必然得罪另外一方,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他一直在装糊涂。

    一听皇上发问,他的糊涂再也装不下去了,必须择一方支持。

    “皇上,臣以为以杨侍郎为帅似乎更佳。”

    朱翊钧见方从哲选择了支持杨镐,也点了点头,道:“此事不要再争了,就以杨卿为辽东经略使吧。”

    见皇上一锤定音,众人才停止了争执。

    王兴心里非常失望:“皇上这是怎么了?这是看哪一方势大,就支持哪一方?这样阻力倒是最小,可这皇帝当得也太容易了吧?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判断吗?”

    “皇上既然决意出兵,老臣自然不敢反对。但还是要提醒皇上,国库不足以支付军饷啊。”李汝华见出兵已成事实,连忙出班重提军饷之事。

    “众位爱卿,大军出发在即,粮饷须尽快解决,谁有良策替朕解忧?”朱翊钧问道。

    此言一出,大殿上一片寂静。

    杨涟刚才说出了用内帑支取军饷的提议,显然皇上是不同意的,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加税了,可百姓生活如此艰难,再加税,还让老百姓活不?所以,这个话谁都不想说。

    王兴经过这番争论,现在对朝庭已经很失望了。

    朝臣都被党争迷住了双眼,迷住了心窍,看不到大明潜在的危机,以至于只顾自己小团体利益,却不顾国家大局。

    而皇上,过去给自己的印象是足够睿智,尽管懒政,但大事上从没有脱离掌握,为什么在建奴入侵这事上如此糊涂?在如此关键时刻,竟然还在吝啬金钱,江山都是你朱家的,江山不在了,你吝啬金钱又有何用?

    “方爱卿,你的意见呢?”朱翊钧见大家都不出声,还是把目光看向了方从哲。

    在朝会之前,他已经跟方从哲交换了意见,基本定了出兵之策,但在军饷一事上,方从哲觉得除了加税,也无善策。

    此时问方从哲,目的当然是想让他说出加税之策。

    方从哲当然明白,心里却是发苦,看来自己得当这个恶人了。

    “皇上,为今之计,除了加税,臣也别无良策。”方从哲说道。

    “皇上,不可。百姓现在已经很苦,再加税,百姓负担岂不更重?”李汝华听了方从哲的加税之策,连忙出声反对。

    “那李爱卿,不加税,哪里去弄这二百万两银子?你可有其它良策?”朱翊钧问道。

    “皇上,百姓此时需要赈济而不施赈,反而加税,恐怕会激起民变,请皇上三思。”李汝华带着哭腔说道。

    “事有缓急,先应付过军饷这一关再说,如果辽东事顺,再蠲免钱粮可也。”朱翊钧说道。

    “皇上,军饷可是需要二百万两啊,如果加税,须加至五成,才能凑齐数目。可这五成税一加,百姓还有活路吗?”李汝华还是不死心地抗争道。

    “那李爱卿另有良策吗?”朱翊钧不耐烦地问道。

    李汝华被问得嗫嚅无言,朝堂诸文武大臣也都无人出言支持。

    王兴心里那个失望啊,别人不说了,你们东林党自称正人君子,怎么在事关百姓生死之际,却是个个不建一言?难道你们只为士绅阶层发声,而不顾百姓死活吗?到时候把百姓逼反了,你们士绅还能作威作福吗?

    “皇上,臣有一言。”王兴本不想多说话了,但事关百姓,他却不得不放弃明哲保身的念头。

    “王爱卿,有本就奏。”朱翊钧道。

    “皇上,臣以为,天下承平不光百姓受益,而是天下人共同受益,所以这二百万两军饷不能全加之于百姓,而应该朝廷、士绅、百姓三方共同承担。皇上是天下共主,应当拿出一部分内帑,而士绅官员也当自愿捐助。臣愿捐出一年的禄米,另捐白银千两,当然,刚才臣打赌赢的三万两银子,也全数捐出。”王兴说道。

    王兴这话一出,可是把朝堂上所有人都得罪了

第305章 朝堂议战(七)() 
王兴的筹饷之策,其实还是杀富济贫,损的是皇上和士大夫的利益,减轻的是百姓的负担。

    皇上爱财贪财谁不知道?让他出内帑,还不跟挖他肉一样?士绅阶层本来就享受着免税福利,长期以来他们都是心安理得,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可王兴一句“国家承平不是光百姓受益”,一下子就让士绅纳捐有了合理性。

    天下承平,老百姓固然受益,可以安居乐业,但士绅阶层同样也是如此啊。

    王兴可恶之处还在于,他带头捐了一年的禄米,还捐了一千两银子,别人怎么办?捐不捐?不捐吧,国家有难你不伸把手,这思想觉悟有问题;捐吧,可并不是人人都像王兴那么有钱。

    所以王兴把话说完,包括皇帝在内,都骑虎难下了。尽管大家心里有气,可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因为人家王兴的话占了大义,而且人家还带头捐了,别人能说什么呢?

    “皇上,王大人报国爱民之心李某很是佩服,臣附议,臣也捐一年禄米,但臣可没有王大人那么有钱,就捐五百两银子吧。”李汝华说道。

    他可不能再不说话了,人家王兴三番两次支持自己,自己再不回应,那以后就没人会支持自己了。

    “皇上,臣也附议”方从哲作为首辅也必须表明态度。

    方从哲这一带头,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附议了,尽管大多数人心里骂娘,但面上却不得不赞成并支持王兴的提议。

    不过,除了张惟贤、朱纯臣捐了两千两银子以外,其他人没有超过王兴的一千两的。尽管如此,捐银也达到五万二千两,禄米达到了三万石。

    朱翊钧一见捐了这么多银子,立即高兴起来,这才多少人啊,参加朝会的文臣武将加起来才不到一百人,全京城可是有二千多官员呢,还有富商呢,这些人可是大头,弄不好用不了自己出多少银子了。

    “好,李爱卿,杨爱卿,刘爱卿,着你三人全权办理其他官员士绅劝捐事宜,朕出内库银二十万两,军饷不足部分再行加税。”朱翊钧说道。

    “臣遵旨。”李汝华、杨涟、刘一燝出班领旨谢恩。

    “着杨镐为辽东经略使,全权负责进剿建奴事宜;王兴为经略副使,赞画军务;原辽东巡抚李维翰革职,遣返回京待勘。着周永春为巡东巡抚,负责大军筹措粮草,保证军需供应。”

    “臣遵旨!”杨镐、王兴、周永春出班领旨谢恩。

    对于这个任命,王兴很是意外。自己确实想带兵,却不是想跟杨镐这个庸才搭档,况且刚才两人还闹了不愉快,皇上此举却是不知何意。

    “黄爱卿立即筹画就近抽兵选将,所选兵将务必于八月底前抵达辽阳。”

    “臣遵旨!”黄嘉善应道。

    朝会罢,回到詹事府值房,王兴心里非常郁闷。自己争来争去,什么都没争到,只争了一个“赞画军务”的经略副使的差使。

    这算什么差使啊?说好听点,是个二把手,说难听一点,其实就是个空架子。杨镐有兵权、周永春有财权,他两人同属一党,自己这个二把手名义上是“赞画军务”,可“赞画”的意思,是你有参谋权,可没有决定权,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杨、周二人联手,还不把自己架空了?有什么意义呢?皇上是什么用意?

    天已未时,王兴早就感到有些饿了,这时潘九提着食盒进来,看王兴脸色阴沉着,不敢说话,打开食盒,把饭菜摆上。

    别人都是两顿饭,中午饿了就吃几口点心,整个詹事府也就只有王兴特殊,中午都让家人送饭。

    王兴一看,照例还是一荤一素,一盘辣炒豆芽,一盘清蒸草鱼,两只馒头,一碗鸡蛋汤。

    “凉了么?”王兴问道。

    “老爷,不凉。听说老爷参加朝会,太太让柳家大婶比往日晚了半个时辰做饭,这不,才刚送来不大一会儿,还温着呢。”潘九答道。

    “好吧。”王兴本来心情不爽,没多少胃口,但一想到绍仪如此细心,不吃点对不起妻子,就先净了手,坐到桌前准备开吃。

    刚拿起筷子,就见启祥宫的一个小太监急急进了门,王兴连忙站起来。

    “王大人,奉皇上口谕,让你立即赶去启祥宫见驾。”那小太监还没等王兴跪下,就已经把旨意传达完了。

    “王大人,皇上说了,不用你下跪行礼,马上过去吧,皇上等着呢。”那小太监见王兴还要跪下,连忙说了一句。

    “臣领旨。”王兴拱手一揖,跟小太监出了值房。

    “有什么事不能吃了饭再去?”潘九见王兴去得远了,嘴里嘟哝了一句,把饭菜重新放进食盒,预备着老爷回来再说。

    “刚散了朝,怎么又要召见?皇上又有什么事?”王兴一路上不停地思索着皇上召见自己的目的。

    到了启祥宫,却见郑贵妃也在。王兴大礼参拜毕,就听朱翊钧说道:“王兴,朕知道你是一日三餐,跟别人不一样。饿了吧,先用点餐再说话,这是朕的爱妃亲自吩咐御膳房给你做的,看看朕的膳食跟你府里的饭菜哪个好吃?”

    王兴一看,皇上自己在吃着一盘点心,边说边跟他说话,而靠东墙一张小桌,小桌上有三菜一汤,显然这是专门给自己做的。

    “遵旨。”王兴心里感动,心说,甭管听不听自己的意见,皇上和郑贵妃待自己那真是没说的。

    坐到桌边一看,是两个花卷,一盆豆腐汤,一条清蒸鲈鱼,一小盘清炒芹菜,一小盘凉拌猪耳,全是自己爱吃的菜。

    看来,皇上和娘娘连自己爱吃什么都了如指掌。

    王兴拿起筷子,还没吃,感动地眼泪哗哗流了下来!自己穿越以来,除了父母,还没有哪个长辈能这么细心。父亲老实,每每看向自己的眼神都充满了爱,但要做这样的事他却是不会做。

    君恩深重啊,王兴感受到了皇上和娘娘对自己犹如父辈般的关怀。

    朱翊钧见王兴流泪了,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只当没看见,拿过一摞奏章批阅起来,郑贵妃却是用非常慈爱的目光看着王兴。

    

第306章 帝后同施恩() 
君有赐,不敢辞。

    王兴收起眼泪,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不一会儿,桌上的饭菜全让他一扫而光,除了那条鱼的鱼架子。

    王兴最后端起那盆豆腐汤,试了试已经不烫了,也不往碗里盛,端起盆直接喝了起来,喝完一抹嘴,站起身来,拱手谢恩:“谢皇上赐饭。皇上,娘娘,请恕臣无礼,实在是肚子撑得慌,跪不下去了。”

    “哈哈哈,王兴,好饭量!”朱翊钧被王兴逗得哈哈大笑。

    “你这孩子,吃这么多干什么?吃不了就少吃点。”郑贵妃嗔怪道,又让宫女过来,伺候王兴净手、净面。

    “娘娘,不怪臣贪嘴,实在是太好吃了。”王兴说道。

    “爱妃,你不懂,大饭量是因为有大肚量,能吃能喝,说明跟朕和爱妃不见外啊。”朱翊钧说道。

    “皇上,娘娘,臣说句不懂事的话,皇上和娘娘待臣之亲厚犹如子侄,臣能感觉不出来?臣面对自己的至亲长辈还要虚假,那做人不是太累了吗?”王兴说道。

    “皇上,瞧瞧,这孩子多会说话?行,王兴啊,要是觉得宫里的饭菜好吃,以后就多来宫里,本宫看你吃饭香甜,也是胃口大开。”郑贵妃笑道。

    “是,以后臣一定多进宫给娘娘请安。”王兴恭敬地答道。

    “行了,你们说话吧。”郑贵妃说完,告辞而去。

    “王兴啊,朝会的事是不是很生气?”朱翊钧见宫里清净了,令李恩把其他太监打发出去,然后问道。

    “皇上,臣不敢生气。只是,心里却是十分不解。”王兴老老实实地答道。

    “你不用多说什么,朕心里清楚着呢。你对东林党也好,对其他几党也好,凡是认为对的,你就赞成,凡是认为错的,你就反对,确实是帝党,此言不虑,朕已是信了。”

    “你对辽东的分析,朕是十分赞成的,满朝文武,包括方卿在内,都没有你的见识。你也看到了,齐浙楚三党包括东林党,所有谋划,都是从自身党派利益为出发点。李汝华之所以反对出兵,他是从自身考虑的,并不是有全盘谋算。只有你,无论是对辽东形势的分析,还是荐将,包括筹饷之策,都是从大局出发。别看你建议朕出内帑,朕并不怪你,你是真心为大明江山考虑,为百姓考虑。朕做了四十六年天子,这点还看不出来?”

    王兴听到这里,刚想说话,朱翊钧摆手不让他说,而是自顾自地说下去:“你可能有两个不解,一条是为什么不按你说的办?一条是为什么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