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主公一席话,周瑜如同拨云见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当为为政者的金玉良言,属下定当谨记主公的教诲。”

    “哈哈哈哈,公瑾言过了,本侯不过是一时感触而已。”寒暄完毕,苏辰开始商议正事,说道:“公瑾,伯符,虽然寿春已经被我军占领,但九江还有一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归顺,你二人这几天务必要让所有城池归顺,稍后本侯会从幽州选派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官吏担任庐江寿春甚至是整个扬州各个郡县的主官,你们二人要从旁协助。”

    “属下遵命!”

    “嗯,你们先下去吧!”

    等二人下去之后,郭嘉又进来了,“主公,好消息,翼德已经攻克了沛国、梁国,正在攻打陈国,翼德来信除了给主公报捷之外,也是向主公求援,袁术在陈国布下了重兵把守,翼德的兵力有限,再加上还要驻守沛国和梁国,所以兵力有些不济。”

    “嗯。”能把沛国和梁国打下来他其实已经心满意足了,豫州总共就四国两郡,颍川还被颜良占据了,袁术现在只剩下汝南郡、陈国、宋国和南阳郡四郡之地,而且周围都是强邻,这个时候一动不如一静,他还没有消化掉扬州的地盘,暂时留着袁术的好处更多。

    随即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郭嘉沟通了一下,郭嘉也觉得此时不宜过于逼迫袁术,毕竟苏军的兵力有限,要驻守这么大的地盘儿已经有些吃力,还是先不要对外扩张。

    “传令给翼德,让他放弃攻打陈国,只要占据梁国和沛国即可。”

    “诺!”

    ,

第297章 魏王袁绍() 
梁国临近陈留郡,那里可是袁绍的地盘,现在他还不想和袁绍发生冲突,不过也不可不防,所以他让张飞亲自驻守梁国。

    张飞虽然好酒,但这么些年久经沙场,让他镇守一方,苏辰并不担心他误事,而沛国靠近汝南,这里也需要重兵把守,可如今他的手下已经没什么人了,思来想去,他决定让于禁担任沛国国相。

    这些汉室王国的刘姓宗室,苏辰只是把他们圈禁起来,限制他们的活动,并没有要他们的命,一来是怕影响太大,二来现在也是时候未到。

    一旦他杀了这些东海王国的宗室,那他就变成了彻底的汉室逆臣了,如今袁绍掌握了朝廷大义,所以他还不想这么快就和这些汉朝的宗室对上。

    不过袁术称帝之后,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他如今的地位,一个区区的燕侯已经不能满足他了,更何况现在天下诸侯已经没剩下几家,东汉朝廷这边只剩下他这个燕侯、袁绍和奄奄一息的袁术,至于曹操已经不能算是一路诸侯,毕竟他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不过是依靠刘表苟延残喘。

    而西汉朝廷那边也没几个诸侯,汉中王刘璋,楚王刘表,汉中太守张鲁还有就是吕布和晋侯高顺,天下间实力强大的诸侯不过袁绍、苏辰、刘表、刘璋、高顺、吕布、袁术七人而已,七人之中袁术都敢僭越称帝,如果他们不能更进一步,那岂不是比袁术低一等了?

    不过这种事情得做得有分寸,他招来郭嘉、程昱、荀攸三大谋士商议之后,以燕侯的名义给朝上上了一封奏折,奏折里面大大称赞了一番袁绍,颂扬他维护汉室权威,所以恳请朝廷封袁绍为魏王。

    拿到苏辰的奏折,袁绍看完之后蠢蠢欲动,袁术都称王了,如果袁绍还不更进一步,那的确是说不过去了,所以非常心动的袁绍招来了心腹谋士商议称王之事。

    袁绍如今亲自坐镇洛阳,朝廷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把许攸、田丰、沮授、辛评、郭图等人召集起来商议。

    众人看罢苏辰上的奏折,袁绍说道:“诸位,这是燕侯上给朝廷的奏折,如今本将军还没有送去给陛下批阅,诸公看过之后有何看法?”

    “燕侯这份奏折包藏祸心,大将军万万不可中计!”说话的是田丰,田丰刚直不阿,有什么说什么,也不管袁绍怎么想封,反正就说了,“燕侯表面上是在为大将军请功,实际上则是在为自己请功,燕侯如今已经占据了扬州之地,麾下带佳之士百万,想必他已经不满足一个小小的侯位,而是想让朝廷封他做燕王吧。”

    田丰一番话说得鞭辟入里,可是袁绍听在耳朵里却是十分刺耳,什么叫包藏祸心,远的不说,两人还是结义兄弟,说点近的,如今两家已经成为了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燕侯的长子,以后就是主母,即便他做了魏王,难道不应该封给对方一个燕王吗?

    再则说了,对方的意思他能不清楚?这个田丰就是太耿直了,如今连他那弟弟都能称帝,他为朝廷殚精竭虑,封一个魏王又怎么了?

    许攸是个有眼色的,他知道袁绍的性格,不愧是袁绍从小的损友,对于袁绍的脾气摸得十分透彻,此时见袁绍不喜,当即反驳田丰说道:“元皓此言差矣,大将军为国为民,夙兴夜寐,足以和古之周公比肩,如今燕侯称颂大将军的仁德,请朝廷封大将军为魏王,此举正是顺应天下民心,乃是朝廷诸公甚至天下万民都期盼的事情,元皓何以说出这等悖逆之言,陷大将军和燕侯于不义之地,莫非在你眼里,大将军和燕侯都是祸国殃民之辈吗?”

    “哼!”许攸一番话可算是说到了袁绍的心坎儿里,田丰有意反驳,可他的好友沮授给他打了一个眼神,让他不要再说了,袁绍名义上叫大家前来商议,实际上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叫他们来不过是为了走个过场而已。

    “哎!”田丰一阵叹气,随即辛评也对许攸的话附和道:“大将军容禀,属下以为,燕侯请朝廷封大将军为魏王之事足以看出燕侯对大将军的尊重,如今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二人早就称王了,大将军若是不称王,今后兵伐刘璋等人,岂不是平白低了一等?所以属下以为大将军可以称魏王。”

    郭图也说道:“属下以为大将军可以称魏王,理由有三,一则主公已经是朝廷大将军,威服四海,称王能够让大将军的威望更上层楼;二则燕侯奏请朝廷封大将军为魏王,也能看出天下诸侯以大将军马首是瞻,当此之际,天下诸侯都有称王之心,大将军若是不顺应民意,恐有萧墙之祸;最后如今吕布频频袭扰我汜水关,大将军称王可以在气势上压倒吕布,为我军兵出长安,消灭吕布做准备。”

    “公则言之有理,既然诸公都同意本将军称王,那这封奏折便由公则明日在朝会上呈奏给陛下,让陛下定夺。”

    “诺!”

    第二天的朝会上,郭图把苏辰的奏折递给了皇帝刘和,刘和还能说什么,如果是刘虞在,或许会阻止袁绍,但是刘和就是个软骨头,而且已经被袁尚用锦衣玉食的生活给养成了废物,他坐在龙椅上不过就是袁绍的传声筒而已。

    满朝众臣都是袁绍的嫡系,谁会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所以都对苏辰提出的事情表示同意,汉室的忠臣都在长安呢,至于洛阳这个朝廷,不过是袁绍的木偶而已。

    公元199年,乃是初平九年,也是中兴九年,刘和登基之后并没有更改年号,或许这也是袁绍对刘和的一个下马威,而西汉朝廷同样用的还是初平的年号。

    中兴九年,洛阳朝廷昭告天下:袁绍多年劳苦功高,为朝廷尽忠职守,特此钦封袁绍为魏王,加九锡,建国魏郡,魏郡改为魏国,以邺城为国都。

    同时以袁绍为当朝相国,总理天下军政要务,可以剑履上殿,入朝不拜。

    ,

第298章 吕布称王() 
没过多久,朝廷再次昭告天下:燕侯苏辰功勋卓著,劳苦功高,晋封为燕王,建国涿郡,涿郡更名为燕国,同时钦封燕王为当朝大将军。

    袁绍自领丞相,把大将军这个虚名封给了苏辰,也算是对苏辰的感谢,如今东汉朝廷就剩下两大诸侯了,袁绍僭越称帝,已经不能算是拥护东汉朝廷的诸侯。

    袁绍苏辰封王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大汉,对于苏辰治下的百姓来说,他们十分高兴,因为苏辰成为燕王,就可以开国了,苏辰治下的老百姓也就成为了燕国的国民,有了归属感。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西汉朝廷那边早就闹翻了天,更有汉室忠臣杨彪之类,直接要求吕布出兵攻打袁绍和苏辰这两个乱臣贼子。

    可是他们不知道,吕布也已经蠢蠢欲动,天下七大诸侯,已经有一帝四王,汉室的尊严早就所剩无几了,吕布何尝不想更进一步,尤其是他不想被袁绍压在头顶上,否则即便是兵出汜水关,那也是师出无名。

    吕布下朝之后,招来陈宫和李儒问对,陈宫和李儒都表示可以更进一步,这越发坚定了吕布心中的想法,第二天,便有吕布麾下的官员上奏朝廷,请朝廷封吕布为王。

    汉献帝刘协可不是刘和,他可是有一批汉室的铁杆儿忠臣拥护的,对于请封吕布为王的奏折,刘协看都不想看,可形势不由人,他只能施行缓兵之计。

    刘协散朝之后招来刘宽之子宗正刘松,太尉杨彪,以及董承等人秘密商议,刘协哭天抹泪地说道:“诸位爱卿,吕布狼子野心,竟然想要僭越为王,可怜朕幽居深宫,被吕布控制,今日密会也只能在这茅厕之中,诸位爱卿可能为朕分忧?”

    “哎!苍天无眼啊!”被刘协的情绪感染,董承也哭道:“昔日董卓篡权,本以为吕布会好一点,没想到这才过几年,吕布比起董卓更加难以对付,如今吕布煽动朝臣奏请陛下封他为王,实在是我汉室之耻辱啊。”

    “呜呜呜”

    闻者伤心,见者落泪,不一会儿,整个茅厕里面都响起了哭声,哭完之后,董承这才说道:“陛下,伏波将军马腾素来忠心汉室,其子马超如今也深得吕布看重,手握重兵,陛下何不写下一封诏书,让马腾起兵勤王,如此或许有一线生机。”

    刘松闻言也说道:“陛下,臣府上有一大才,名叫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忠臣,只可惜报国无门,如今就在臣府上,他两个兄弟魏延文聘,各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以为陛下鹰犬,为陛下早日摆脱吕布的魔掌出力。”

    “哦?竟然还有这样的忠臣?明日爱卿把那刘备带来让朕看看,若其真是文武兼备之才,朕一定重用。”这个时候,刘协也发现了,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人,什么是自己人?那当然是宗师和外戚了。

    一群人商议来商议去也没商议出一个结果,最关键的是手中无权,吕布对兵权十分看重,就连昔日的西凉军将领很多都被他剥夺了兵权,更何况这些汉室的死忠了,吕布如今麾下有大军五十余万,麾下战将谋士层出不穷,而吕布最信任的谋士自然是陈宫和李儒,最信任的大将非徐荣莫属。

    徐荣常年领兵十万驻扎在安邑、渑池一带,而原本的二十万西凉铁骑和十万步兵则全部掌握在吕布一个人手里,剩下的十万部队大多都是守城的将士,这些将领包括李肃、张济、樊稠等人,原来的西凉旧部只要不是董卓的亲眷又或者汉室的死忠,他都进行了任用。

    吕布称王的事情终究犹如历史的车轮一般,滚滚往前,挡也挡不住,长安城中不少人在背地里骂着吕布,可这些都没关系了。

    刘协昭告天下,封吕布为凉王,吕布也学着袁绍一般,自领相国,加九锡,不过没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这一条,算是吕布对刘协的最后一点尊重了。

    同时刘协还封了高顺为晋公,张鲁为汉中公,改封刘璋为蜀王,算是给了刘璋很大的面子,刘表封无可封,于是吕布奏请朝廷封刘表之子刘琮为吴侯,其中的含义自然很明显,那就是希望能够借此挑起楚国和燕国的战争。

    拥护西汉朝廷的各路诸侯都得到了封赏,谢恩的奏折犹如雪花一样到了长安城,吕布看到这些奏折十分舒心,这意味着这些人都承认了他的地位。

    袁绍封王之后,袁家的三个儿子斗得更凶了,袁尚仗着袁绍的宠爱,再加上他和袁芳的关系不错,所以还拉上了苏进这个盟友,对于魏王世子的位置志在必得。唯一可率的就是袁尚手中没有了兵权,这一点不如袁谭。

    苏辰也想着给袁绍添堵,所以明里暗里都默许了苏进支持袁尚的做法,或许将来这步棋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苏辰受封燕王之后,也就从寿春乘坐大船返回了涿郡,把庐江九江二郡暂时交给了周瑜和孙策两人。

    值得一说的是,孙策和周瑜还是分别娶了大小乔,孙策当初攻打皖县的时候就中意了大乔,如今战争结束,孙策背主的谣言不攻自破,明眼人都知道孙家更上层楼,就连蔡琰往孙府走得也更勤了。

    涿郡的王宫已经开始修建了,这并没有花费官府的一毛钱,全都是由五原商会赞助,如今的五原商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苏辰治下的所有商业往来,背后都有五原商会的影子,五原商会的股份早就进行了更改,苏家占了七成,糜家占了一成,魏续等人的家族合起来占了一成,剩下的一成有半成是奖励给立下大功的属下的,这也算是高薪养廉吧,还有半成用作刺刀乃自玄镜司的经费。

    封王之后,苏辰不可能长期坐镇南方,对于各州他都有自己的安排,为了避免个别人权利太大,他终于决定搞一套高效的军政体系了。

    ,

第299章 军队改制() 
苏辰首先改革的就是军队,军队是他的立身之本,军队最主要的莫过于统兵之权和调兵之权,以现如今的军制,将领既有统兵之权,又有调兵之权,虽然能够在战时更加高效,可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尾大不掉的局面。

    尤其是他现在掌握四州之地,地盘横跨大汉朝南北,他如果长期在涿郡,对于江东之地鞭长莫及,久而久之,对这地方的控制力就会减弱,说得具体点,如果周瑜和孙策二人合谋,占领江东自立,他恐怕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孙家在江东也有不少底蕴,这个结果他不能不防。

    对于历史上分开统兵权和调兵权的例子他知道的不多,唯独两人比较出名,一个是赵匡胤,另一个就是朱元璋了,明朝的案例值得他效仿。

    所以他召集三大谋士商议:“今日召集三位先生,实则是为了商量一件大事,那就是改革军制,准确地说就是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具体的章程寡人已经写在了上面,你们三人先看一看,然后咱们再讨论讨论。”

    苏辰一上来就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把三人炸得晕晕的,郭嘉本来当场就要反驳,可听到他如此说,也耐着性子仔细阅读起来。

    苏辰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他准备在各州设立都督府,都督府分别有大都督一人,副都督两人,都督府统帅州郡所有士兵,负责日常军队建设,包括招募新兵、训练士卒等等。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府兵制度的基础上,他准备在每个郡设立一个折冲府,由折冲都尉担任主官,凡是年满十八岁的男丁,由各地的折冲府遴选,每家每户至少出一名府兵(如果没有成年男子则不用),府兵农闲时训练,农忙时耕种,每年至少要参加三个月的日常训练。

    成为府兵的农户每年可以减免一定的赋税,具体数量再议,如果在训练中立下功劳,还可以授予一定数量的军功田,府兵的数量根据不同州郡的情况略有不同。

    折冲府在每个县设立一个军府,由一名司马或者军侯负责训练,折冲都尉只有训练士兵的权利。

    除了折冲府之外,每个郡设立一个鹰扬卫,鹰扬卫掌管所有的郡兵和县兵,鹰扬卫的主官为校尉,每个鹰扬卫的士兵数量根据不同州郡不一样,由都督府核准。

    折冲府和鹰扬卫都归属都督府管辖,折冲府鹰扬卫甚至是都督府都只有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调兵权归属于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六位军机大臣,为首者为军师,分别是左右军师,其余四人为参军,军机处直接归属于苏辰领导,每逢战事,由军机处给各个都督府直接下达调兵令,没有军机处调令,都督府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军官的铨叙之权也归于军机处。

    看完了苏辰写出来的军制改革,三人表情各有不同,郭嘉率先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主公,如果敌军来袭,而鹰扬卫和都督府都没有调兵之权,岂不是任由敌军攻城,如此一来,就像是给我军捆上了镣铐,若是照此施行下去,怕是不妥。”

    这个问题,苏辰也考虑到了,当即答道:“奉孝一语中的,类似这种情况本王也考虑过,如果是遇到敌军来袭,鹰扬卫或者都督府可以在第一时间御敌,但必须给当地的主官,也就是太守和刺史报备,而且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军情送达军机处,由军机处做出判断。”

    “可战机稍纵即逝,军机处远在中枢,一来一往难免靡费时日,错过了战机,这又该如何是好?”郭嘉不愧是郭嘉,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若是苏辰已经同意了整个大汉朝,此举到没有太大的影响,可眼下强敌环饲,的确有诸多车胄。

    “奉孝说的在理,本王的想法是遇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和敌军突袭有相似之处,未免贻误战机,本王也做了补充,遇到这种情况,都督府可以在向当地主官报备的情况下出兵,但同样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军情呈报给军机处,为此我军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快捷的情报系统,这就有赖于奉孝了。”

    苏辰所说的这个情报系统自然就是刺刀了,刺刀本来就是为了查探各地军情,在各个鹰扬卫设立一个情报点也是必须的事情,今后刺刀也将慢慢地从暗地里转到明面上来,同样归属于军机处领导,否则将来刺刀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毒瘤。

    “当然,关于这套军制,也是本王一个初步的构想,还需要详细雕琢,你们也给本王提提意见,商量出一个最佳结果。”

    三人都是在军事上谋略非凡之人,不仅对于谋略很精通,对于兵事同样十分熟悉,接下来三人根据苏辰提出的这个军制,又进行了一些补充,总的来说,都是和他最初的设想差不多,补充的方面主要是针对发生突然情况。

    荀攸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军资的管理,如果把管理军资的权利也交给都督府,那么这个都督府的权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