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357章 文聘之死() 
酒泉郡。

    刘备的府邸,刘备得知敦煌三姓反叛,据守敦煌的消息后,一直是食不下咽,睡不安寝。

    本以为就算无法阻挡周瑜的大军,他也能割据敦煌自保,没想到如今却被断了后路,这简直是撅了刘备的根基。

    “二弟,咱们现在的粮草还能维持多久?”

    文聘听到刘备的话,回答道:“大哥,周瑜这两日攻势很猛,照此下去,我们的粮草最多支持三日,三日之后,咱们就要断粮了。”

    “唉!早知今日,当初就不给任由盖家和索家掌握住咱们的命脉,如今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刘备神情非常沮丧。

    “这”文聘打仗还勉强凑合,但要他出谋划策,那可就真是难为他了。

    “要是三弟还在,或许他能想出办法吧,可恨那马超贼子,竟然害了三弟的性命,我的三弟啊”

    以往商议军事,都是魏延出谋划策,刘备掌控全局,至于文聘,最多的就是执行命令,调度大军。

    “对了,二弟,索家和盖家在军中颇有势力,你赶紧将这两家子弟抓起来,晚了后果不堪设想。”

    “大哥,已经晚了,自从敦煌反叛的消息传来后,那些盖家和索家的军官就不见了,我派人翻遍了整个酒泉,都没有找到那些人的踪迹,只怕他们已经逃回敦煌去了吧。”

    “嗯,到了如今这地步,军队是咱们最后的机会,一定不能让这些贼人有机可趁,这方面就要劳烦二弟多多费心了。”

    “大哥放心,小弟醒得。”

    “行,那你先去巡逻吧,我再想想有什么办法。”

    “诺!”

    文聘下去之后,刘备仰望着星空,突然觉得自己空有定国安邦之志,却无处施展,这些年主政敦煌,他的日子本来过得很舒心,没想到南方的诸侯这么不济,白白便宜了苏辰,现在总算是轮到他了。

    “我能投降吗?”

    投降这个想法只是灵光一现,很快就被他抛弃了,他是大汉皇叔,而且是被皇帝承认过的,谁都能够投降,唯独他不可以,他若是投降,肯定难逃一死,早知今日,当初他何必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呢,没想到作茧自缚。

    城池肯定是守不住的,周瑜攻破城池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偏偏酒泉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特殊,让他连逃跑都没办法,往北是沙漠,十死无生,东边有周瑜的大军,死路一条,西边被张猛占据,对方据城而守,没有退路,只怕他刚刚离开了酒泉,还没打进敦煌,周瑜的大军就追上来了。

    往南是祁连山脉,哪怕他变成飞鸟,也飞不过去,这端的就是一处死地啊,早知如此,他还不如当初在金城的时候和周瑜硬拼到底呢,即便不敌,至少还有一条活路。

    “不行,我绝不能坐以待毙!”

    刘备想死吗?他绝不想死,他蹉跎几十年岁月,膝下无子,还没给老刘家留下一个后呢,现在要他去死,那绝不可能。

    思来想去,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了他的脑子,那就是想办法混出城去,只是要实现这个目的,他必须设下城内的数万大军,甚至就连文聘都要舍下,只有文聘在这里坚守城池,他才有可能混出城去。

    出城之后去哪里呢?

    似乎现在唯一还属于大汉的地方就只剩下西川了,如果他所料不错,皇帝刘协肯定是去了西川,他要是到了西川,凭借自己皇叔的身份肯定能东山再起,届时依靠西川的地利,阻挡燕军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就这么干!”

    刘备终于决定了,他不想死,他要活下去,至于文聘,只能对不起了。

    “仲业,别怪我,我身负大汉最后的希望,你死得其所!”

    刘备当即不再犹豫,换上一身平民百姓的服装,背着一包袱的金饼,用布条裹上他的雌雄双剑,然后悄无声息地出了府邸。

    “什么人?”

    刘备选的是防守最强的一个门出去,他知道文聘的习惯,文聘肯定不在这里,面对守城士兵的阻拦,刘备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块令牌,用沙哑地声音说道:“主公有令,命我出城办事,快打开城门。”

    “是!”那守城将领看到竟然是刘备的令牌,哪敢阻拦,当即打开了城门,刘备轻轻松松地出了城去。

    “这人的背影怎么这么像主公呢?”等刘备出城之后,方才那个将领心中有些纳闷,不知道为何此人为何大半夜要出城,莫非是执行主公的军令?

    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他该想的,明日一早,燕军又要攻城了,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必须养精蓄锐,应付明天的大战。

    “也不知道这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刘备的士卒大多都是敦煌或者酒泉本地人,很少有外面招募而来的,这些士卒早就厌倦打仗了,只不过碍于军令,不得不做。

    第二天,文聘见刘备没有露面,也没有怀疑,在他想来,大哥太累了,多睡一会儿并无不可。

    上午,燕军又开始攻城了,这一次攻势很猛,若为文聘亲自督战,燕军一度已经攻上了城池。

    “奇怪,怎么大哥还没来巡逻?”依照刘备的习惯,他每天都会上城楼给士兵们鼓气,这也是鼓励士气的一种方式,可是今天刘备一直没露面,让文聘不由地有些心惊。

    很快,军中就传奇了流言蜚语,文聘知道此时刘备必须露面了,赶紧纵马跑到刘备的府邸,可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刘备不见了。

    “不见了?”文聘下意识就认为是不是城里混入了燕军的探子,把刘备给绑走了,可是仔细一想,不可能啊,且不说刘备的府邸守卫森严,燕军的探子敢在刘备的府邸绑人,这实在是太荒唐了,而且,若真是刘备被绑了,那燕军肯定会散播流言,可如今军中虽然有流言蜚语,但显然不对,所以文聘有些心慌。

    “什么时候发现将军不见的?”

    “回二将军,今日一早,老奴伺候将军盥洗的时候就发现将军不见了,然后找遍了整个府邸,也没有将军的身影,正准备去禀告二将军,您就过来了,所以”

    文聘终于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命令道:“此事决不能泄露消息,把知道消息的人全部看管起来,我亲自去寻找大哥。”

    “诺!”

    刘备不在,文聘这个结义兄弟自然就成为了军中的统帅,他开始调兵遣将,以捉拿奸细为名,在城中搜寻刘备的踪迹,可最终一无所获。

    不过他的动作却是引起了黄氏兄弟的猜疑,黄氏兄弟策反了刘备军中不少的军官,一番打探之后,黄华大胆地猜测道:“你们说,刘备该不是丢下大军自己跑了吧?”

    “很有可能!”盖家的一个晚辈说道:“据我在军中得到的消息,昨晚有一个人拿着刘备的令牌出城,听说那人的身影和刘备很像。”

    “天助我也!”黄华当机立断,吩咐道:“诸位,成败在此一举,你们去联系军中相熟的军官,散布刘备弃城而走的消息,不管刘备跑没跑,只要军心一乱,咱们的机会就来了,一旦接应燕军入城,咱们这些人可是大功一件。”

    “好,就这么干!”

    很快,城内就传出刘备弃城而走的消息,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很多士卒都已经相信了,士气顿时跌入谷底,文聘自然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流言。

    不同于之前,这一回他竟然没有派人阻止,甚至他也在猜想,刘备是不是真的弃城而去了,根据昨晚守城将士的消息,的确有一个人拿着刘备的令牌出城,文聘越想越觉得那人就是刘备。

    “大哥,你当真这么无情吗?哈哈哈哈!”文聘不由地苦笑,没想到他跟随了二十年的大哥,在这个最后关头,竟然牺牲了他,他明白,只有他拖住燕军,刘备才能顺利逃走。

    “既然如此,也罢,就算我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吧,从今以后,我不再欠你了,下辈子,但愿不要再与你相遇!呵呵!”

    随即,文聘将数万大军分驻四门,下了一个死命令,那就是必须坚守一天一夜,这也是他最后的努力了。

    可是,他越是如此,军中的谣言传得越快,黄华让盖家和索家的子弟去联诺他们以前的部署,趁机反叛,很快就联络到上万士兵。

    士兵由黄华指挥,黄华吩咐道:‘诸位,我们必须派人出城禀告大将军,然后今晚趁夜夺门,集中优势兵力,拿下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大哥,我去吧!”自愿出城报信的是黄昂。

    “也好,只有你能见到大将军,去吧,记住,今晚子时,我们就会趁夜夺门,一定要大将军派兵接应。”

    “没问题!”

    文聘坚守了一天,身心俱疲,他已经万念俱灰,生无可恋。

    “二将军,不好了,北门破了,燕军已经入城了!”

    “终于要结束了吗?”文聘听到这个消息,丝毫不觉得惊讶,看着城外的火光,文聘知道,他的使命完成了。

    “大哥,来生再见!”文聘说罢就从城楼上跳了下去。

    文聘一死,城中彻底乱了,士卒开始烧杀抢掠,幸好燕军及时赶到,制止了这一场暴乱。

    当周瑜听说文聘以身殉城的消息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厚葬吧!”

第358章 出兵巴蜀() 
酒泉城破,意味着西凉初步平定,开元五年,朝廷拜周瑜为征西大将军,平定西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开元七年,西凉平定。

    西凉平定之后,苏辰并没有让周瑜立即班师回朝,只是将豫州大都督张飞,扬州大都督孙策,禁卫军副统领张辽,以及荆州副都督黄忠三人召回,黄忠仍旧回到襄阳,张飞坐镇豫州,张辽率领汉影轻骑回到洛阳。

    至于周瑜和赵云,苏辰另有任用,敦煌归附后,苏辰以周瑜为凉州大都督,张猛,阎行为副都督,总管凉州所有军务,凉州因为初步平定,所以苏辰特批凉州都督府统率常备兵三十万,其中骑兵十万,步兵二十万,主要布防在金城、北地以及敦煌三处。

    此外,苏辰重置西域都护府,以赵云为西域都护,勒令赵云在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处建造军镇,加强大燕国对西域的控制,这四镇统称为安西四镇,四镇设立鹰杨校尉,统帅本镇兵马,每个军镇可以常备三万到五万军队,安西四镇归属于西域都护府管理。

    除了赵云这个都护之外,苏辰还任命苏宁为西域都护府长史,其余张苞、许仪、太史亨等人也都调入赵云麾下,归属于赵云统率。

    苏辰任命张昶为凉州刺史,管理凉州所有政务,黄昂、黄华、鞠英、鞠光都分别在各个郡担任鹰杨中郎将,军政分离是国策,谁也不能例外,鹰杨府不能c手政务,太守也不能c手鹰杨府和折冲都尉府的运作,为了在凉州推行军户制度以及政令改革,太学之中不少的学子都被派往凉州郡县之中担任七品以下的官员,同时也有不少军队之中到了年龄的退役军官或者士卒被派往凉州,到各个鹰杨府和都尉府任职。

    不过,凉州地广人稀,要在凉州施行行政,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平定凉州之后,苏辰心中总算放下了一块大石。

    大势已去,河东的张绣顺势归附了朝廷,苏辰仍旧任命张绣为河东府鹰杨中郎将,同时,将张绣身边的贾诩调入朝廷听用。

    贾诩不知道皇帝是怎么知道他的,不过皇帝相召,贾诩不能不去,只能快马加鞭前往洛阳。

    “草民贾诩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苏辰看着下面跪着的贾诩,心说总算是把这个毒士攥在手里了,虽然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一个贾诩翻不起什么浪花,但他依旧不敢小觑。

    “文和,朕的长孙睿儿今年已经十岁了,虽然之前朕给他请过几个蒙师,但都不怎么满意,如今朕的岳父年龄也大了,没有足够的精力教导睿儿,文和乃是名门之后,朕想要文和做睿儿的老师,不知文和意下如何?”

    既然是皇帝亲自开口,贾诩自然不敢拒绝,他是懂得明哲保身之人,虽然不愿意介入皇家之事,但事已至此,只能答应。

    “承蒙陛下错爱,草民焉能不尽力而为。”

    “嗯,如此朕也放心了,来人,去把睿儿带上来。”苏睿非常聪颖,深得苏辰喜爱,为此苏辰给他封了个燕侯的爵位,由此可见一斑。

    “睿儿拜见皇爷爷。”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就领着苏睿进来了,太监是历朝历代都不能避免的,也是皇权和相权的一个缓冲,苏辰规定,太监不准识字,不准参与国事,违者杖毙。

    “快过来。”看到小睿儿来了,苏辰招招手,待他走上前来,拉着他的手,指着贾诩说道:“睿儿,爷爷给你找了个老师,就是这位贾先生,今后你要跟着贾先生读书学习,快快上前拜见先生。”

    听到苏辰的话,苏睿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拜道:“苏睿拜见先生。”

    “不敢。”贾诩微微侧过身子,要知道贾诩如今不过是一个平民,而苏睿乃是尊贵的皇长孙,燕侯,贾诩哪里敢受他全礼。

    见到这一幕,苏辰却是笑着对身边的小黄门说道:“来人,拟旨,封贾诩为太学博士,负责教导皇长孙功课。”

    “多谢陛下!”

    由贾诩教导苏睿,苏辰很放心,这些年,几个儿子中除了幼子苏淳,其余几个儿子也都成家了,并且都已经生有子嗣,苏家第三带中,纵观所有子嗣,也只有苏睿最为聪颖,三代子嗣中,也只有苏睿一人有爵位,而且还是苏辰曾经被封的燕侯,虽然是个侯爵,可其中的宠爱之意无需多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以为了苏家的未来,苏辰已经有立苏进为太子的意思。

    只不过,一旦封苏进为太子,那苏进肯定不能再继续担任荆州大都督之职,襄阳这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灭掉巴蜀的桥头堡,苏进这些年虽然屡立战功,但还缺少一份大功,而灭蜀之战正是苏辰为他设立的一份大功,如果苏进能在最后的灭蜀之战中立下大功,那他将来继承大统也就顺理成章了,无论文武官员都没有话说,这些年苏辰给了他很大的兵权,就是想让他培养自己的班底。

    “如今西凉刚刚平定,派去西川的暗子也还没传回来消息,看来灭蜀之战还需要时间准备,也罢,太子之事还是将来再说吧。”

    想到这里,苏辰顿时打消了立太子的主意,不过却加封苏睿为燕国公,以此稳定朝中大臣之心。

    值得一说的是马超,马超也被苏辰调入禁军任职,马超此人有能力,在西凉很有威信,也正是如此,所以苏辰不能让马超留在西凉,而已马超的地位又不好安置,思来想去,苏辰将马超调入禁军,担任禁军副统领。

    同时,将张辽升任禁军统领,高顺担任司隶校尉,不再统帅禁军,只负责统帅司隶各部的鹰杨府。

    赵云接到朝廷的任命之后,率领三万虎骑,五千狼骑,以及五万步卒,从敦煌进入西域。

    西域属国这些年渐渐脱离了汉朝的掌控,好在西域都护府的余威犹在,赵云到了龟兹之后,立即在原有西域都护府的条件下,建立龟兹镇,此时凉州平定,五原商会也趁势进入凉州,并且在敦煌和三大家族合作,建立了一个仓储基地,为安西四镇的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

    在强大的的军力威慑,以及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西域不少国家相继归附,都向大燕国递上了国书,但仍然有些国家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不愿意接受燕国的统治,对此,赵云也不急,而是全心投入建造龟兹镇。

    半年之后,一座巨大的堡垒落成,赵云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时候,他派出张虎、苏宁、张苞等人分别去其余三个地方建立军镇,可是要在这些地方建立军镇,首先当地的国家就不同意,所以赵云派去的人都遭到了驱逐。

    其中,派去疏勒建造军镇的张虎遭到了大宛国的驱逐,大宛国王还派兵与张虎交战,让张虎损失了将近两千人马。

    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会是大宛过,赵云亲自率领五千狼骑,三万虎骑,用了半个月,直接让大宛灭国,将大宛国中善于养马的人全部捉拿回龟兹,专门替朝廷养马。

    谁都没想到,赵云出手竟然这么狠辣,大宛虽然是个小国,但半个月就被人灭掉,燕军的战斗力极大地震撼了西域各国,这个时候,原本观望的国家都纷纷送上了国书,表示臣服,同时积极协助赵云建立安西四镇。

    历时两年,安西四镇终于建设完毕,这四镇就是燕国在西域埋下的四颗钉子,牢牢地把西域各国钉在了燕国的战车上,中原之地无数美酒、丝绸,香皂等物源源不断地流到西域,与此同时,西域地区的特产,马匹也都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凉州,甚至大汉各地。

    西域平定,赵云功不可没,这其中也有凉州大都督周瑜的支持,苏辰下令封赵云为卫国公,封周瑜为周国公,这是近年来唯一封赏的两位国公,看得那些朝廷里的武将以及各地的大都督都恨不得以身代之。

    平定西凉之战,虽然封赏很大,孙策也被封为一等吴侯,但没有一个被封为国公,不得不说很是遗憾,随着天下慢慢平定,爵位变得越来越稀有,所以文臣武将都恨不得立下大功。

    苏辰之所以没有大肆封赏国公爵位,主要也是为了苏进以后继承大统做打算,一旦他封的国公太多,那今后对苏进上位之后十分不利,一群骄兵悍将,到时候倚老卖老,苏进身上的压力就大了,还不如暂时不封,等将来由苏进来封,那这些人自然就会效忠新皇了。

    这是最基本的帝皇心术,苏辰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这些年久居上位,对于此道也是游刃有余。

    开元十年,天下大丰收,燕国自建立以来,苏辰积极整治河道,修建水利,更是大力在干旱地区推行高粱种植,并且海军从南阳地区带回来了高产的红薯,使得天下年年丰收,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如今国家八成的税收来自于商业,农业税收只占了两成,商人的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随着商人的地位提高,各种发明创造也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苏辰专门设立了天宫院,收罗那些精通此道之人,授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