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5章 终于快有一个顶尖的谋士了() 
“咳咳,咳咳!”

    “父亲,你没事儿吧?”看着父亲刚刚服用了一口药,就被呛了出来,苏辰对他的身体甚是担心。

    苏父艰难地摆了摆手,示意他无碍,待他将一碗药全部喝了下去,苏辰总算是安心了不少。

    扶着父亲躺下,他出了房间,说道:“药师,这段时间就麻烦你照料父亲了,有什么情况随时向我汇报。”

    “放心吧,师叔祖,我会竭尽全力救治苏将军的。”

    “那就好!”对方的人品他不用怀疑,若说在这个世界上,药师对他父亲的身体都没有办法的话,那可真就是凶多吉少了。

    苏辰离开之后,就径直找到关羽,有些事情他依旧不放心,所以准备让关羽前去处理。

    他有虎符在手,按理说可以完全掌控度辽将军府所有将是,可毕竟之前没有苏父的命令,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他手下所有将领中,能够让他放心,又有足够能力坐镇一方的,此人非关羽莫属。

    他已经征得父亲同意,让关羽做将军府的长史,如此一来,他就可名正言顺地掌握度辽将军府的所有将领士兵了,他的这个想法苏父非常支持,因为这一支军队对于苏家来说至关重要,也不容放弃。好在现在苏父还有命在,又封锁了一切消息,此事大有可为。

    来到关羽的军营,他直接说道:“云长,我有意让你出任度辽将军府长史,掌控将军府所有事物,你意下如何?”

    “这?”关羽一时半会儿还没弄明白,不过想到苏父的情况,也有所猜测,问道:“星宇,你是担心”

    “不错!”对于关羽,他自然没什么可隐瞒的,当即说道:“我让你出任将军府长史,也是再三权衡之后的结果,眼下父亲的情况不能处理军务,可若是假手于人,我又不太放心,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让你去掌握这一支军队,才是最好的安排。”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关羽也没二话,当即说道:“星宇,你相信关某,关某也绝不会让你失望,只是云影”

    他还没有说完,苏辰就打断了他,说道:“云影随你一同赴任,要镇住这一群骄兵悍将,你手上没有兵马可不行,所以云影就由你带着去赴任。”

    听到允许他带兵赴任,关羽信心又增加了几分,感激地答道:“有云影在手,又有将军的手令,某自信数月之内便可掌握这一支军队。”

    “嗯,事不宜迟,你明日就去上任吧,这里有公明在,你也不用担心,区区黄巾,已成惊弓之鸟,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功夫找上门来,只怕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该被朝廷喊打喊杀了。”想到此时已经在洛阳的孙宾硕,他心中十分高兴,唐周这一颗棋子可够张角喝一壶的。

    “那好,某明日就率军赶去曼柏。”

    和关羽商议完事情,他才得以暂时闲下来,关心关心受惊的妻子。蔡琰受惊过度,之前在请示了苏辰之后,徐晃就护送着她到了九原的太行书院。

    如今关羽即将离去,他也没有在此停留的理由了,抽空去看了看已经化为灰烬的苏家老宅,心情颇为沮丧,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感情。

    临走之前,他吩咐苏老伯,无论花多少人力物力,都要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座老宅,尤其是被损毁的祠堂,这里可供奉着苏家的列祖列宗,与将来的认祖归宗之事不无挂碍,容不得半点马虎。

    带着随从,轻车简从地来到太行书院,这里相比数年前的门可罗雀,已经成了北方第一大书院,很多西凉南方的学子也都慕名而来,蔡邕身为书院的院长,对此十分欣慰。

    “星宇来了。”刚刚进来,就遇到了一个熟人,他赶紧行了一礼:“晚辈苏辰见过郭伯父。”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书院的名誉院长郭家主,郭家主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而后看着诺大的书院,感慨地说道:“星宇,你是该来这里走走,当初你创建太行书院,老夫颇不以为然,谁能想到,今时今日,书院已经成为北方第一大书院,几乎可与颍川书院比肩,老夫万年能够发挥余热,说起来都是沾了你的光啊。”

    “郭伯父谬赞了,自书院建立以来,晚辈除了提供钱粮之外,其余全赖岳父和伯父二人操持,书院有今日的规模,全靠两位长辈,完备岂有尺寸之功啊。”

    “哈哈哈哈,你倒是谦虚!”郭家主也没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转而说道:“你今天来得正好,且让老夫为你介绍几位书院的杰出之人。”

    听到竟然还有漏可捡,他当然不会放过,眼下大事在即,首当其冲地便是人才,若真有杰出饿人才,可算是帮了他的大忙了,因此欣喜地答应道:“对于有才之人,晚辈素来仰慕,伯父已经说得晚辈心痒难耐了。”

    “这不着急,你且随老夫来。”

    郭家主将他引到一件书舍,只见里面人头传动,到处都是摇头晃脑之辈,入眼可见,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学问,有的则是独自一人拿着经典阅读,此地学风淳朴,令他倒是耳目一新,

    “诸位,静静,今日老夫为大家引荐一人,若不是此人,尔等也没有机缘能够坐在这里成为同窗,此人便是老夫身边这一位,不知有谁能够猜出他的来历吗?”

    对于郭家主的考校,不少人听到之后蠢蠢欲动,可终究没敢上前,这时候,忽然有一人挺身出列,说道:“郭师身边的这位前辈想必就是太行书院的创建之人,也是名满天下的当朝霍去病,破虏侯苏校尉吧?”

    “哈哈哈哈,元直聪慧过人,不错,这一位便是尔等经常谈起的苏星宇。”郭家主看到说话之人,颇为赞赏,说罢此话,又对着苏辰介绍道:“星宇,此人堪称书院学子中的执牛耳者,深得蔡大家赏识,有意传他衣钵,你们可好亲近亲近。”

    “噢?”这话倒是勾起了他的兴趣,要知道岳父蔡邕可不会随便传人衣钵的,他这个便宜弟子虽然挂着名,却几乎没有听过蔡邕讲学,颇有些名不副实,也正是因此,蔡邕才会找别人传下衣钵。

    那学子等郭家主说完之后,就对着苏辰躬身一礼,说道:“学子徐庶,见过苏破虏。”

    竟然是徐庶?

    刚才在听到郭家主叫他元直的时候,苏辰就有所猜测,没想到此人真是徐庶,一时间看向他的目光十分热切。

    毕竟这可是他在三国时代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谋士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6章 克制典韦的办法() 
徐庶,徐元直,这个在三国之中惊艳一现,留下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鼎鼎大名的谋士,苏辰怎会没有印象。

    只是,他好奇的是,徐庶如何会来到太行书院呢?

    “元直不用多礼,能得到郭师如此盛赞,又能让岳父动了传下衣钵之念,想必元直乃是大智慧之人,对于有识之士,本侯素来仰慕,待之以上宾,归化城内的招贤馆便是为此而设,这几年来,也为本侯治下引来了几位大才,着实为归化城的建设出力不少,建言献策之功,足以名垂后世。”

    “侯爷此言大善。”徐庶对此倒是十分赞赏,说道:“招贤馆一事乃开本朝之先例,假以时日,侯爷麾下必定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定能为大汉再建功勋。”

    双方客气地寒暄几句,彼此的印象都还不错,接着郭家主又指着一人介绍道:“贤侄,此人名叫顾雍,乃是江东顾家子弟,才识仅在元直之下,颇得蔡大家欣赏。”

    “顾雍?”这个人历史上就是蔡邕的弟子,而且深得蔡邕看重,本以为蔡邕出任太行书院院长,没有了历史上江淮避祸之举,顾雍也就不会再是蔡邕的弟子了,却不曾想,阴差阳错,此人还是成为了蔡邕的弟子,一饮一啄,真是因缘际遇。

    只不过看他的年纪,应该未曾加冠,江东四大家族和苏家也有商业往来,顾雍在太行书院求学并不稀奇,只是他和徐庶不同,徐庶出身寒门,尚可收拢,而顾雍乃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凡事必以家族为重,所以要想得到他的效忠,并非易事。

    “原来是江东顾家的子弟,果然是钟灵毓秀,且随蔡师好生做学问,将来必定是将相之才。”勉励了他几句,苏辰便不再继续。

    “多谢侯爷,学生自当如此。”顾雍也是客气地回了一句。

    “嗯,如此便好!”他环顾四周,看了看翘首以待地众学子,朗声说道:“诸位,尔等能够在此地相遇,实属缘分,本侯平日公务繁忙,也未曾有暇前来看望诸位,今日适逢其会,稍后会在书院后堂举办一场宴会,届时还请诸位都能到场,以诗书佐酒,也是一件雅事。”

    “多谢侯爷!”

    又勉励了学子们几句,他便辞别了郭家主,前往蔡邕的住所。

    走在路上,他的心情大好,本来这一次过来完全是为了拜访岳父,将妻儿接走,没想到竟然还收获了一位大才,认识了几个潜力之人,这怎能不让他高兴呢?

    对于要徐庶效忠,他没有任何的担忧,不说徐庶现在是无主之人,单说他乃是蔡邕的衣钵弟子,这一点就意味着他早就和苏家绑在一起了,谁不知道蔡邕乃是他的岳父,岳父不帮自己人,难不成还帮外人?

    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徐庶的母亲,徐庶此人事亲至孝,历史上曹操将他母亲捉去之后,让他不得不前往曹营,一身抱负无处施展,若是没有这一茬,或许天下三分指不定是谁的功劳呢。

    想到这里,他当即对身边的护卫杨阿若说道:“阿若,你去查一下徐庶的母亲在何处,查清楚之后,持我的书信,将她请去归化城居住,记住一定要待之以礼,好言相劝,就说黄巾贼寇即将叛乱,徐庶担忧母亲的安全,这才请她往归化城一行,务必要耐心劝说,不得有任何强迫之举,明白吗?”

    “主公放心,丰誓不辱命!”杨阿若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怎能不尽心竭力呢?

    看到杨阿若被派去执行任务了,这可将祝公道羡慕得不行,苏辰看在眼里,也没有说话,现在孙宾硕和杨阿若都派出去了,他身边就只有祝公道一人,显然他必须留在身边护卫他左右。

    如今典韦乃是神照境的修士,即便是他也待之以礼,恩遇盛浓,可不敢再像从前那般把他当成一个简单的护卫统领,而是将其当成客卿一般,没有大事,尽量不要去叨扰他。

    虽然典韦对他很忠心,可是灌顶之后,他也不敢百分之百地相信他了,上次典韦被雷击之后,真气竟然附带着雷电属性,威力更甚从前,如今他虽然是神照境的修士,可即便是面对高一个境界的修士也能硬扛,这样的存在,早就不是他能够像原来一般大呼小叫的存在了。

    不只是典韦,自从典韦修为越来越高之后,他对清凉寺僧众的态度也十分热情,这些僧众要什么给什么,不曾亏待一丝半豪,至于重建清凉寺之事,还为时尚早,而且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他不愿轻易为之。

    如今他手下诸将不少,关羽,徐晃,鞠义,高顺等八健将,真正能够和典韦在武力上分庭抗礼的存在几乎没有,单就潜力而言,也就关羽有可能成长为他的对手,不过这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按照三国二十四将排名,关羽仅在典韦之后,可那是典韦没有奇遇的情况下,灌顶之后的典韦,其修为恐怕除了那些不出世的老妖怪,以及张角这个获得传承的道人之外,普天之下再无敌手。

    这个时候,他不禁想起了黄忠,即便靠着英雄楼的网络,也依然无法查探到黄忠的行迹,尤其是在他放出了可以治疗黄叙不治之症的情况下,黄忠依然杳无音讯,这种情况只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他被某些隐世门派盯上了。

    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得通,黄忠幼儿的病放在大汉,或许很多人无能为力,可放在那些不世出的门派手里,不见得如此,毕竟大汉四百年江山,谁知道隐藏了多少的大能。

    如果真是这样,那黄忠就不要想了,即便那些隐世门派不在外行走,可四百年巨变他们肯定会扶持代言人的,而黄忠想必也会在那个时候出世。

    另一个触手可及的办法就是提升关羽的实力,若是苏父没有中毒,或许他会考虑匀一颗龙元丹给关羽,以此提升他的修为,和典韦分庭抗礼,可如今给父亲用掉一颗,只剩下两颗,这两颗一个是给他自己服用的,另一颗则是将来给他儿子服用的,没有多余的,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

    除了丹药,还能够提升修为的就是功法了,关羽修炼的春秋大义全是他自己领悟而得,越往上,就越难进阶,毕竟他走的是创功流,昔日他已经把李彦的刀法给关羽参悟了,所以要想让他有更高的领悟,必须观看更高阶的功法,目前却是有这么个机会。

    那就是张角修炼的太平经。

    虽不知道太平经是一部什么样的功法,但能让张角三兄弟在短短十数年就有这样的修为,此功**不可没,所以若能得到太平经,不只是关羽,即便是他自己,也会有莫大的收获。

    “太平经,本侯势在必得!”说话间就来到了蔡邕的房舍之外,听到里面的欢笑声,他原本提起的心神又放松下来,这个时候,家庭才是他最重要的牵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07章 征兵() 
“跌跌!”刚刚进屋,小苏进就注意到了来人,颤颤巍巍地朝着他扑过来,苏辰赶紧上前几步,将他抱在怀里。

    “进儿,有没有听话啊?”抚摸着怀里的儿子,看到他天真灿烂的笑容,苏辰的心中十分欣慰。

    “跌跌!”苏进年龄还小,对他的话自然听不太明白,看到丈夫这一刻,蔡琰眼含热泪,几乎就要落下泪珠了。

    蔡邕见此情形,识趣地说道:“星宇,你陪昭姬先说说话,为父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晚上咱们翁婿俩再好好絮叨絮叨。”

    “多谢父亲体谅!”待蔡邕离去之后,屋子里就只剩下他一家三口了,抱着小苏进来到蔡琰的身边,将苏进放下,而后一把搂过蔡琰的肩膀,宽慰地说道:“昭姬,这些日子苦了你了,让你跟着我担惊受怕,实在是为夫的过错。”?蔡琰用手堵住他的嘴,阻止他继续说下去,真诚地看着他说道:“夫君此言过已,妾身与夫君乃是一体,虽然受了些惊吓,但已经过去了,夫君不必自责,如此该让妾身心里难过了。”

    “好好好,为夫不说,不说。”暂时揭过这个话题,他转而说道:“昭姬,我平时公务繁忙,也没太多的时间陪你,现在看着进儿一天天长大,要不了多久,就该到了识字的年龄,岳父早已将蒙师一职预定,我意将太行书院迁移至归化城,一来是为了方便进儿求学,而来也是想让你能够多陪陪岳父,你以为如何?”

    搬迁书院之事早在建城之时已经有了计较,当时在城东划出了一块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所学院,地盘是太行书院的数倍之大,里面不仅包含了校舍,还修建了大量的宿舍,足够容纳上万学子就读,这里才是苏辰理想中大的大学之所在。

    听到苏辰的话,蔡琰十分高兴,说道:“多谢郎君体谅,昭姬心里十分高兴,只是搬迁书院一事十分繁琐,夫君若是信得过妾身,就让妾身襄助父亲一臂之力吧。”

    “你能有此心自然更好!”蔡琰能够操持诺大一个苏府,自然不是无能之辈,区区小事在她手里,不足挂齿。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相处了半日,他才辞别了妻儿,来到蔡邕的住处,给他说了晚上举行宴会之事,蔡邕对此事倒是十分支持,并且提议道:“星宇,如今学院之中不乏才识卓绝之辈,你如今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若是能让这些人归心于你,对你的将来自有莫大好处。”

    蔡邕的提议正中他下怀,趁机说道:“岳父容禀,适才小婿和元直有所交流,发现他谈吐不俗,智谋超群,某麾下现在正缺这样的谋士,还请岳父成全,让元直辅佐小婿。”

    “哈哈哈哈,好你个星宇,没想到你早就把我这个弟子盯上了。”自己的弟子能得到女婿的看重,蔡邕心中自然高兴,不过话音一转,却是说道:“你虽有此心,但元直从学于为父时日尚短,日下还未到其出山之时,若是此事离开书院,为父只恐误了他这个好苗子啊。”

    蔡邕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后来的徐庶虽然厉害,但现在的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学子而已,经历还没有以后那么丰富,其能力是否如传言那般厉害还有待考证,若是因为他的缘故,拔苗助长,那时候他可就连后悔都没有地儿后悔去。

    “岳父的意思是?”

    蔡邕说道:“为父的意思是让他继续在书院待几年,待为父这一身本事尽数传给他之后,再让他到你麾下历练,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苏辰狐疑地看着蔡邕,问道:“岳父,您不会是舍不得这个衣钵传人吧?”

    “咳咳!混账小子,你岳父是那样的人吗?”蔡邕尴咳嗽两声掩饰自己尴尬的表情,说道:“为父是怕你把这么个好苗子给耽误了,你这混账小子竟然敢怀疑为父,该打!”

    “岳父息怒,此事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办法?”

    于是苏辰把搬迁书院之事给他提了提,蔡邕听后,沉吟许久,说道:“你想扩建书院,这也是好事,不过你是否考虑过,本书院的学子大部分都是五原人,有的年龄尚小,故土难离,他们远赴归化城求学,只怕问题不少。”

    蔡邕说的还真是个事实,这可是古代,交通不便,学子们要想回家一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旦搬迁之后,就意味着远离家乡,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事情,而这其中,苏家的佃户子弟没准就占了大半。

    想来想去,他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问道:“那依岳父之言,此事该如何处置?”

    蔡邕说道:“无它,只需要将此地的书院设为别院,由郭兄担任院长,太行书院则搬迁到归化城,年龄小的学子依旧可以在此地求学,待他们长大之后,再前往书院就读,别院可以为书院提供优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