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首先便是修为要强悍,至少也得是三花聚顶境界的修为,其次,此人不仅善于用兵,更要懂军阵训练之法,而且水平至少要有高顺的水平,否则也是空谈,最后,此人必须足够忠心,永远不会背叛他。

    要满足这三个条件,非常难得,可以说天下稀少,张飞不行,张郃不行,关羽徐晃也不行,高顺还是不行,这一个人,普天之下,结合他后世所知加以推断,或许只有三个半人能够满足他的要求。

    第一首推吕布,其次当属赵云,第三当为马超,至于这最后半个嘛,则是创建了白马义从的公孙瓒。

    可惜啊,上述四人无论哪一个都不是他能够招揽的,莫说吕布赵云根本就没有任何消息,而那马超,如今不过还是个八岁稚子,筑基没准都还指不定呢,而公孙瓒,怎么说也是今后的一方诸侯,这样的人又岂会甘居人下?

    所以啊,狼骑也就现在这个样子了,要真想练成他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强军,还指不定得等到什么时候呢。

    不提苏辰的心思,管亥那边已经是火烧眉毛了,本来他还自信今天日落之时,一定要攻破县城,不曾想手下忽然来报:“将军,不好了,我军后面,两侧遭到大股敌军攻击,死伤惨重,各位将军都向将军求援来了。”

    “什么?官军怎么会来得这么快?”管亥说罢看着大军屁股后面以及腰部两侧的滚滚烟尘,自然知道这个传令兵所言不虚,只是要让他放弃到嘴的肥肉,着实有些不甘心啊。

    “敌军有多少人?”

    “回将军,数不清,而且敌军有好多骑兵,我军根本无法阻挡,只怕要不了多久就要杀到中军了。”

    “该死,这是哪里来的官军,竟然如此厉害,传令,大军猛攻东门,其余三门将士火速增援后军,务必在坚持一个时辰,待本将军攻下了县城,到时再回头和这些官军算账。”

    “诺!”

    那传令兵下去之后,管亥亲自前去北门督战,现在双方拼的就是时间,就看是黄巾先溃败还是成立的守军先败。

    显然,守城的官兵看到敌军屁股后面的滚滚烟尘,又看到除了东门之外,其余三门攻城的敌军纷纷撤走,都猜到或许是援军到了,于是火速前往刺史府报信。

    “什么?援军到了?好好好,这下子广县有救了。”听到援军的消息,龚景相当兴奋,继续问道:“可看到旗帜打的是谁的旗号?是哪里来的援军?”

    “回使君,我们只看到黄巾身后乃自两侧都扬起了滚滚烟尘,所以判断是援军到了,至于旗帜,援军现在还在后方厮杀,所以无法看到。”

    “也是,这城外的黄巾贼子上百万,援军想来也不会太多,一时半会儿还难分胜负,只希望天佑我广县百姓吧。”龚景忽然觉得这援军也不一定能解广县之围,毕竟管亥实在是人数太多了,就算是一百万头猪,那也不是一时半会人能杀完的,更何况是人呢,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传令,令城中所有军士支援东门,务必要在援军到来之前保住东门不被攻破,本官亲自去城楼上督战,你去传令吧!”

    “诺!”

    龚景果然说到做到,换上一身铠甲之后,果然去了东门督战,黄巾的攻势很猛,好在城门一时半会儿无法攻破。

    待远远地看到一面“苏”的旗帜,龚景心中忽然一动,响起一人:“难不成是他吗?”

    仔细一想,越想越有可能,他之前派了几十个士兵出去求援,其中有几路正是去的幽州,而幽州乃是北中郎将苏辰的防区,想来此人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中郎将苏辰了。

    “要真是他的话,那广县百姓可就有救了,此人不到而立之年,凭借战功官居北中郎将之职,被皇帝托付重任,想来手段不弱。”

    再看战场上的形势,黄巾中军已经乱了,两股骑兵洪流将黄巾拦腰斩断,一分为二,管亥也感觉到此战或许无法继续了,眼下士兵疲累不堪,而敌军士气如虹,转瞬间就动了撤军的心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3章 兵败如山倒() 
这一场仗从中午杀到黄昏,终于,管亥的中军被冲得七零八散,回力无天,而他本人在看到县城无望攻破之后,也动了暂时止戈息武的心思。

    此时敌军已经将中军击溃,若不及时撤军,只怕他这一支先锋部队也无法保全,要知道为了早日攻破县城,这些攻城的士兵都是他麾下主力,个个身经百战,此时已经疲惫不堪,若真是折损在这里,那他就再没有卷土重来的资本了。

    思来想去,管亥终于下令撤兵:“传我军令,大军往南撤离!”

    叮!叮!叮!

    钟声响起,后方的黄巾士卒如同听到了天籁之音一般,一个个再也不管不顾,四散逃离,甚至有的已经扔掉了身上的兵器铠甲,为的就是在官军的铁蹄下保全性命。

    管亥恋恋不舍地回望了一眼广县那残破的城墙,心中升起一股无奈,若是官府的援军晚来半日,他就能够攻破县城了,届时整个青州还不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最终功亏一篑,这一撤走,今后想的已经不是如何攻破县城,而是如何在强悍的官军铁蹄下求活了。

    今日围城,虽然最精锐的先锋部队被他抽去攻城了,可后军和中军仍然有十万精锐士卒,这些士卒也都是经历过战场,手上沾满了血腥之人,所以才被称之为精锐,只是没想到敌人几个冲锋,就把后军乃至中军冲得七零八落,哪里还能形成抵抗力,最后不过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穷寇勿追!”

    等苏辰赶到战场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断壁残垣,空气中弥漫着强烈刺鼻的血腥味儿,眼下已经是初夏,这些死去的尸体若是不加掩埋或者焚烧,势必会酿成瘟疫,所以容不得半点侥幸。

    他止住了还要继续追缴残兵的手下,命令周仓带领麾下士卒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品。

    周仓手下五千黄巾降卒,放到管亥手上可能算得上精锐之中的精锐,但是在苏辰麾下,却也只有押送粮草,打扫战场的份儿。

    周仓倒是没有觉得这个任务有什么不好,事实上,这也是苏辰有意为之,效果不错,当这五千黄巾降卒看到战场上的满地尸体,再想到自己现在温饱的生活,心中不由得暗自充满了庆幸,同时也对苏辰更加归心,没有人不渴望安定,如果他们没有投降,那今日躺在战场上的尸体就该是他们,所以,这些黄巾降卒在半是怜悯半是庆幸的心态下,迅速地将战场打扫干净。

    苏辰自然不会留在这里清点,他当先一步来到东门门下,虎卫向城楼上报出了来人的性命,过了好久,城门才被打开。

    这倒不是龚景对他怠慢,而是东门早就被巨石给堵死了,要想打开,势必要把之前堵住的巨石滚木等物搬开,所以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不过由此也可见这县城能守住着实充满了侥幸。

    “青州刺史龚景拜见北中郎将!”

    龚景是刺史,不是州牧,这时候的刺史权利很大,但品秩不高,所以苏辰可以说是他的上官,尽管不在一个系统,但龚景这小子很会做人,丝毫没因为对方年纪不大就轻视他,反而是恭敬有加。

    主人这么识趣,苏辰也不是狂妄之人,赶紧将对方扶起来,说道:“龚刺史不必多礼,你我同朝为官,皆是为陛下效力,彼此之间这些俗礼能免则免。”

    虽然嘴里这般说,但心中甚是喜悦,毕竟今日的地位乃是他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所以受了龚景的拜礼也是向对方表明,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他做主了。

    “将军快请进城,本官已经在刺史府摆好了酒宴,齐王听说援军赶来,也特地前来赴宴,为将军接风洗尘。”

    这就是世家的生活,哪怕是城内城外打生打死,血流成河了,可是该喝酒还是得喝酒,该吃饭必须得吃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世家官场的礼仪,可这也是阶级的体现,权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特权的。

    这种潜规则苏辰不会去打破,否则他就该落个莽夫的名声了,像那出生西凉的凉州三明,虽然凭借这战功身居高位,可还是被人称之为莽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不是世家公子出生,不被士林认可,所以终其一生也去不掉莽夫两个字。

    苏家是一个边地小世家,但也是世家,而他岳父乃是士林中的翘楚,理所应当地他也是士林中的青年才俊,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升官的时候,士林清流之中很少有反对的原因,要是换了出生,哪怕他战功赫赫,只怕也不可能在不到而立之年便身居中郎将之职了。

    远的不说,就说董卓,在凉州时威服羌人,非常善于处理异族事务,也可以说战功赫赫,可后来还是被调出凉州,担任了并州刺史,虽然刺史是位卑权重,但哪里比得上在凉州逍遥自在。

    后来董卓借着苏家的东风,又不断和宦官,外戚勾结在一起,这才有他的出头之日。

    带着随从进入县城之后,之间街道两边满是无家可归的灾民,临近城门附近的房屋全都被拆毁,城外的难民涌入城中,给城内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原本应该繁华的街道,此时无比萧瑟,街道上没有任何生气,入眼所见都是绝望的目光。

    对此他也很无奈,他军营之中军粮本就不多,看样子想从龚景手中敲点竹杠的可能也不存在了,如此说来,他现在的军粮必须支撑到剿灭管亥之后,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分给这些灾民,只能爱莫能助。

    乱世人命如草芥,归化城的百姓是幸福的,起码他们只要肯干,总能找到一份生计,无论是做工还是务农,混个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太行书院每年都免费招收大量的学子,要是家中的孩子学有所成,进入苏家所在工坊又甚至是官府做事,那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可谓是鲤鱼与龙门了。

    他现在无法去改变所有人的命运,只能尽可能地去拯救一部分人,这也正应了那句话,达着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马匹缓缓地在刺史府停下,这青州的刺史府果然比五源的郡守府要宽大许多,气派许多,进入府中,便有一个身穿蟒袍的中年人前来迎接,想来此人就是龚景口中的齐王了。

    “五原苏辰拜见王爷!”

    “苏将军快快免礼,本王今日是陪客,将军才是主客,你我之间这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这个齐王倒是很有自知之明,尽管他贵为齐王,可也不得不给苏辰面子,毕竟人家手上的军队可拿捏着他的身家性命。

    “王爷平易近人,那苏辰就孟浪了。”一个区区的齐王在这乱世之中没有太大的用处,他也只是保持着基本的礼节就已经足够,当然不可能对着他卑躬屈膝的。

    刺史府内莺歌燕舞,酒肉管够,刺史府外饥民遍地,无片瓦遮头,巨大的反差是时代的不幸,也是苏辰的幸运。

    苏辰心情不太好,管亥虽然今日败了一阵,但根基未损,待休整之后势必会卷土重来,若是直接硬碰硬,他倒不是没把握,只是死伤肯定不小,对于他来说,每一个士兵都是宝贝,若是折损过多,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他可就没有足够的资本了。

    也正因此,即便面前摆着上好的酒肉,他也食之无味,脑子里全都想着接下来的战事。

    龚景也不是尸位素餐之人,酒足饭饱之后,当即问道:“将军不辞辛劳,奔波来援,本官深表感激,只是眼下广县粮食即将耗尽,若是半月之内不能破了黄巾,不用对方打,城内的百姓就该饿死了,不知将军对此有何良策?”

    “这”被龚景这么一问,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正所谓主上有难,身为属下的自当出面解围,华歆当即对着龚景遥遥拱手,答道:“龚刺史勿忧,我主已经有万全之策,半月之内,广县之围必然得解,解释只需要从临近州郡运粮,广县也就渡过了这一难关。”

    “这位是?”

    苏辰赶紧介绍道:“龚刺史,此乃本侯麾下的军师将军华子鱼。”

    “原来是平原华子鱼,久仰大名。”听到华歆的名头,龚景也有些震惊,而后对苏辰说道:“苏将军有子鱼谋划,定能在半月之内打破黄巾,倒是本刺史孟浪了。”

    “龚刺史谬赞了,华某不过是主公麾下无名小卒,岂敢当使君如此盛赞,惭愧,惭愧!”

    华歆帮苏辰解了围,婉拒了龚景留宿的请求,他回到了军营之中,大军就驻扎在东门之外。

    刚刚回到帅帐之内,苏辰就忍不住问道:“子鱼,你在龚刺史面前扬言本侯能在半月之内大破管亥,不知计将安出?”

    华歆正欲回答,这时周仓突然进来了,苏辰知道他这是前来汇报战果,当即让他先回答。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4章 驱虎吞狼() 
与周仓一同进来的便是华歆推荐的主簿陶丘洪了,陶丘洪虽然是平原名士,可进入苏辰麾下之后,倒是任劳任怨,颇得苏辰看重,所以现在粮饷军械这些东西都是由他这个主簿在掌管。

    周仓大字不识几个,汇报的事情当然是主簿来讲了,只听陶丘洪说道:“主公,今日一战,我军杀敌三万余人,俘虏降兵五万人,伤亡两百二十三人,缴获军械无数,粮草辎重忽略不计。”

    “这么惨?这是又添了五万张嘴啊。”苏辰听到这个战果,有些哭笑不得,这场仗完全没有捞回本啊,“陶主簿,咱们军中现在还有多少粮食?能用到什么时候?”

    这些东西陶丘洪身为主簿,早就铭记在心,所以张口就来:“主公,我军得刘使君赠送了五万石粮食,又在与大兴山一战中缴获了五千石粮食,路过平原的时候,平原王又赠送了我军十万石粮食,所以现在我军粮食足够支撑大军三月之用。”

    “那就好!”平原王刘硕乃桓帝之弟,当今陛下的皇叔,此人嗜酒,多过失,王府中事多由马贵人打理。

    得闻刘硕嗜酒,苏辰便亲自送上了五原仙酿十坛,本来是为了帮助王烈迁移乡中村民之事,却没想到刘硕尝了美酒之后,大喜过望,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得知他前去齐国剿灭黄巾,更是支援了十万石粮食。

    当然,苏辰也知道,陶丘洪说的足够大军三月之用是正常的情况下,若是征战,消耗会更快,而且还要考虑俘虏的口粮,所以最多使用两个月。但即便是如此也足够了。

    周仓陶丘洪下去之后,帅帐之内就只剩下华歆一人,这时他才说道:“主公容禀,管亥经过今日之败,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卷土出来,若属下所料不错,他应该会往东边的北海进军,劫掠粮饷,否则不足以供养大军。”

    “那对我军来说岂不是大大不利?”

    管亥一旦去了北海,不说祸害北海百姓,一旦他得到充足的粮饷,到时候就更不容易剿灭了。

    更何况北海现在也不是没有贼寇,海贼管承时常侵略北海,黄巾张饶也啸聚山林,让郡国百姓苦不堪言,好在北海富庶,国中贤能之士颇多,暂时没有让黄巾泛滥。

    “主公勿忧,属下有三策献给主公!”华歆似乎胸有成竹,显得镇定自若。

    “子鱼快快请讲!”自从有了谋士之后,苏辰觉得很舒心,很多事情都不必他绞尽脑汁去想了,他所做的只需要把握大局,发号施令即可。

    “属下这就详细说来!”华歆直起身子,慢慢说道:“首先,主公今晚当遣一良将趁夜劫营,管亥大军连续攻了一天一夜,今日又被我军杀得大败,想来兵无战心,将无战意,眼下正是人困马乏之时,若是此时前去劫营,定能建功,虽不至于伤及根本,但足以让黄巾魂飞胆丧。”

    “好计,本侯这就下令!”说罢也不带华歆继续说话,当即对着营外喊道:“来人啊!”

    “主公有何吩咐?”进来的正是当值的祝公道。

    “传令张辽将军速来大帐!”

    “诺!”

    少顷,张辽便来到了营帐,苏辰也没废话,直接下令道:“文远,今夜在汉影之中精选三千骑,前去管亥军中劫营,你意下如何?”

    “末将得令!”

    张辽下去之后,华歆接着说道:“其次,主公可派信使前去北海各县送信,让当地县令严防黄巾侵略,并精选士卒,协助我军两面夹击管亥,如此北海便不再有管亥立足之地。”

    “嗯,本侯稍后就派虎卫出发。”这前面两策似乎并没有多高明,这让他有些纳闷,按理说以华歆的头脑应该不止于此才是,于是继续问道:“不知子鱼的第三策是什么?”

    “属下这第三策却不是针对管亥,而是为主公寻才。”说到这里,华歆卖了个关子。

    这就是这些谋士的臭脾气了,苏辰心知肚明,配合地问道:“还请子鱼明言。”

    “主公可知道,北海富庶之地,名士甚多,若是主公能得到这些贤能之士的辅佐,区区管亥,又何足道哉?”

    “这”北海的名士坦白说,他除了知道一个郑玄之外,还真不知道其它人,所以答道:“恕本侯孤陋寡闻,北海之中,本侯只听过康成公之名,至于其余贤才,却是未曾得闻,不知子鱼可否为本侯解惑?”

    “自当如此!”华歆想了想,说道:“这北海之中,除了康成公之外,首推孔文举,其余名士甚多,如管宁,邴原,王脩,孙卲,孙乾等等,皆是有才有识之辈,不满主公,属下和管宁邴原二人颇为相熟,虽有不快,但也愿意帮助主公说服二人。”

    看到苏辰眼中好奇的目光,华歆也没有隐瞒,说起了当初的割席绝交之事。

    原来二人曾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这就是二人割席绝交的故事了,苏辰在后世的时候略有耳闻,被华歆这一提便想起来了,华歆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也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认为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乃是很正常的事儿,反而管宁故作清高。

    三人称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