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崛起-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手牵羊吧,这么肥的一只羊,补偿一下受伤的心灵应该差不多。

    野狼带着十二个特种士兵,还有愿意投诚的一名山匪,立即出发去小茂山山寨。

    马飞带着家丁看着剩下七个山匪他们挖坑,深埋死亡的山匪。

    金娘、妙月、小红、桂儿、无心等救治伤员,伤员足足有三十多名,幸好李金娘带着的医护用品充足,才勉强够用。有些实在是无法医治的山匪,由于条件受限也只好爱莫能助。

    明德见仗打完了,也就出车下地,活动活动筋骨。

    “这里是真定地界了,他们选这个地方下手,到也费了一番心思。”

    韩望听话听音,这是想和韩望沟通一下,退出连胜军的后续情况以及应对措施。

    “这事,您老有什么想法?”

    “嫁祸他人,欲盖弥彰,蠢!”明德随后解释了他的看法。

    原本韩望返回真定就是几个高级官员知晓,这么快泄漏消息,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

    如今的情况,刚出蔚州地界就遇上山匪,肯定是事前约定,将截杀事件转嫁到真定府治之下。主事之人必定在蔚州,避免蔚州出现韩望被杀的事情,所以肯定是双方有矛盾而避嫌。

    蔚州,官员,和韩望有矛盾,凭着这三条,这很容易就推导出事件的主谋就是丁佩。

    但是,丁佩和属下刚到蔚州,人生地不熟,应该没机会和时间,联络九把刀打好关系。

    能够做到两者联系的,必定是蔚州本地人居住的大人物,而且必定和丁佩关系密切。否则,此等事件若是泄露出去,丁佩官位不保。

    这个人也呼之欲出,此前韩望与丁佩争斗占上风的时候,蔚州只有李寒这个巨商始终丁佩。

    而且他们这种唯利是图的商人,黑白两道通吃,和九把刀有牵连自然不足为奇。

    既然正主和副手都浮出水面,就看怎么处置他们了。

    对于这一点,明德没有提出建议,显然他不想染指韩望的权利。

    好的幕僚只是分析问题,找到原由,至于如何决断是主人家的事。至于建议权,是在大是大非、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主动提出,避免主家一意孤行。

    韩望考虑这件事必须要给丁佩一个反馈,但是反馈的力度要恰到好处,不能挠痒痒,也不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最后,韩望决定把俘虏的九把刀残匪,包括即将打下来的小茂山山寨匪众,全部移交丁佩。

    毕竟小茂山是蔚州地盘,如今出现山匪袭击当地官员的案件,丁佩必须办出个子丑演卯来。

    要知道,韩望只是因病修养,朝廷和官家还没有撤职,所以韩望名义上还是易蔚统制。

    但是丁佩就非常头疼,第一治下出现匪患,而且出现攻击朝廷官员的现象,他脱不了干系。

    第二韩望返回真定的消息是谁走漏的?谁和土匪勾结?这两个问题必须要给韩望清楚明白的交代。

    第三,这些土匪移交之后如何处置?

    处决,太严厉,日后江湖上的事谁还敢和他打交道?

    释放,不可能,只有关押了,但是人多嘴杂,这帮匪众难保不会出现一两个知道内情的。若是日后再翻出来,旧事重提,风险太高。

    明德点头道,“如此大好,就按照你说的去做,丁佩必定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李寒这个人善于投机,颇有几分急智,之前没把他打发回燕京,难道就是现在这个非常时期?”

    “小子哪里有那么远大的梦想,不过是兵来将当,水来土屯罢了”韩望笑着说“明师,李寒可是一步好棋啊!”

    无心探出头来说“无非是借尸还魂,隔岸观火,借刀杀人的连环计而已!”

    韩望腹诽,这个鬼头鬼脑的孩子,真不招人喜,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明师,无心小师傅尽得您的真传啊!”

    明德却意,说“李寒背后是萧干,所以不用太在意丁佩与他之间的勾当,反倒是如何利用他,给萧干错误的信比较有用”

    韩望看着东边,那个方向是涿州。

    两天后,也就是大后天,老种就该打涿州了吧。

    希望他能顺利拿下,拿下了涿州他在童贯眼里就没啥用处了,只能等到萧干击破童贯大军,再掩护其撤离吧。

    两天后,也是韩世忠**掌控连胜军,攻打燕京的日子。

    韩世忠拿他当亲兄弟一样,在军务政务上毫不犹疑的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梁红玉长嫂为母,韩望的家长理短也耗费了不少精力,直到李金娘逐渐接手后才放心。

    如今韩世忠肯定能升军指挥使,**成军,独挡一面,这将奠定他的大局观。

    梁红玉的宪兵营也取得普遍的赞誉,鉴于连胜军军纪,士气,形象,以及亲民方面的诸多好处,甚至老种也打算建立一支女子宪兵营。

    希望这次会战的结局,不要太过离谱啊!(。)

三一五章 退而结网八() 
李金娘神色中有一些焦虑,古话说的很有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自己的夫君不过二十五岁,已经封爵拜将,麾下近万勇士,单兵战力超过契丹不输女真。

    如今被皇子和官家宠臣童贯打击,不得已才去职休养,但是休养就能安全了吗?

    几百个山匪李金娘并不怕,凭着韩望的本事,即便再来两百,十几个人照样可以击溃他们。

    但是朝堂明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权贵们暗地里勾心斗角,这才更让人睡不着觉。

    韩望此前不过是个教书匠,不名一文的穷光蛋。

    如今空手聚集百万钱财,孤身一人到如今的万马千军,真是不可思议。

    私底下,梁红玉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和李金娘说“二弟,可真了不得,无论做什么都得心应手,若是没有他,这连胜军早就垮了。”

    话风一转,“朝堂不太平,都是些嫉贤妒能之辈,弟妹莫要慌张,只管照顾好二弟就是替连胜军立下最大的功劳。”

    李金娘历经苦难,最终才嫁得如意郎君,梁红玉的担忧何尝不是她的担忧。

    不过,李金娘并韩望耳边不停地唠叨,她知道这不仅没用,反而会导致他压力增大,极有可能将怒火对准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奉上一盏清茶。

    韩望接过茶盏,九十度的水温正适合将茶叶泡开,“夫人,费心了”。

    李金娘对于茶道尤其热衷,对于茶树种植,茶叶烘焙,茶具制作都是自己亲自试验。甚至炭材须用果木,茶几的造型,火候的把控,水质的要求,无不精益求精。

    有时候韩望觉得她自己太过于劳神劳力,便有意劝阻她不用太辛苦。

    李金娘笑笑说“原来除了歌舞琴棋,其他一概不知。还不如小红桂儿,她们都能做一些事。难得夫君说起喜欢茶道,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好,妾身可真是了无生趣了呢!”

    韩望笑着握住她的手说“这就了无生趣啊,你倒是能狠心撇下我一个人?”

    李金娘对于大庭广众之下,韩望肆无忌惮的亲昵行为还是有一些不习惯。

    但是心中甚是欢喜,脸色飞起微微的红晕,娇羞之态引人入胜。

    韩望刹那间也有些意动,如此角色的佳人,只因为一句话就无怨无悔的跟定自己,自己又怎么能舍得让她整日担忧呢?

    丁佩,童贯,赵楷,甚至赵佶,又算的什么?

    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大丈夫当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韩望三个月后,就能让你们这些蠹虫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什么才是真正的盛世。

    韩望喝完茶,将茶盏交还妻子,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尖。

    “大有长进啊,对了,据说西湖龙井边上有一些茶树不错,你看看什么时候,派人过去把那块地买下来吧。”

    后世真正的十八颗龙井茶树出产的茶,万金难求,如今还没有多少人懂得龙井的价值,等于是捡漏。

    估计那一片茶树现在少说会有百十棵,应该够一年的量,自己终于可以过上龙井蛋炒饭的尊贵生活。

    李金娘多精明的人,夫君平日里难得看上什么物件,如今点名要西湖边上的龙井茶树,必定不凡。回到真定就派人去落实。

    既然决定三个月后一鸣惊人,那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巨量的钱财,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强大的军队和武器,绝妙的机会。

    钱财,来钱最快的就是汴梁和燕京,老钱在汴梁不知道筹备的怎么样了?

    如果丐帮和船帮不出意外的话,可以配合自己实施大胆的经济掠夺战,一次性吸纳一千万贯不成问题。

    人才,目前需要的武将人才应该可以满足了,但是文官类型的就差的比较多,明德,无心,胡闳休。

    至于唐恪,目前被丁佩软禁着的,秦桧又在易州勉强自保,着实缺人手。

    估计只能拜托明德、赵四尽快物色一些人手,当然军官学校里面,也能培养出一批临时救急的士官。不行的话还是老办法,张榜募贤!

    军队方面,首先六联特训营,汤阴训练营,必须尽快将新兵集中到真定。

    按照新的编组,组建韩家军,韩望亲自抓训练。三个地方新兵合在一起至少有六千人。

    韩望打算两千骑兵,两千步军,一千神机营,两百特种营,其他作为后勤人员,这就是韩家军的底子。

    武器方面,大力度投放到手雷火箭火炮方面,火箭改良不复杂,但是作为远距离攻击武器火炮的制作,可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欧非和唐修的全程参与与合作。

    随着欧非对与炼钢的技术了解的越来越深入,因此两个月来,钢的质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如今冯庄钢铁厂应该可以炼制特种钢管,可以让欧非反复试验。还可以利用青铜做前装式火炮,等到钢材技术过关,就可以造火枪用以替代火箭。

    火炮,火枪,手雷,正好是远程、中程,近程的三种武器,韩家军势必成为首个火器武装的军队,热武器时代就会来临。

    而对于冷兵器和热武器之间的较量,早就有了定论。无论是攻是守,冷兵器一方除了投降就只有被剿灭。

    至于绝妙的机会,那就要看女真和萧干给不给力了。

    三个月时间,希望萧干和童贯打的难解难分,燕京几易其手,最终童贯还是功亏一篑。就在契丹人高兴的时候,女真人突然杀进来,攻占了大半个燕京城。

    这个时候就是绝妙的机会,契丹大获全胜,童贯仓皇北顾,女真趁虚而入。

    没有比这个时候更绝妙的。三国四方混战,自己要笑到最后。

    第一步先把契丹灭了,再腾出功夫,击败女真东路军。最后摆平朝野上下,拿到赵佶的御批,必须留在燕京,进而控制整个燕地。

    无论如何拿下燕地,韩望就有了足够大的影响力。更何况,一仗下来,郡王不敢说,但国公是少不了的。

    若真的能够成功,从白身到国公,半年时间,唯有韩望一个。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一六章 退而结网九() 
一副巨大沙盘,标示着东、北以辽中京为界、南至真定,西到大同,正中就是燕京。沙盘上各国,各关隘,各军队兵种数量,均清晰地标明。

    黄色旗为宋朝,蓝色旗为辽国,红色旗为女真。其中大旗五千,中旗三千,小旗一千。步军旗上是一个人像剪影,马军就是一个马头剪影,名将的旗尖上配上红缨。

    张叔夜虽然五十有七,但是神清目明,身体坚朗,面色红润,加之仪容端正威严,深得赵佶的信任。

    如此巨大的沙盘费工费时,张叔夜禁不住心疼起来,可是这个沙盘也真的很实用。地形,敌我兵力部署,比之前自己绘制的地图要精准也直观得多。难得能来这里观摩,得好好看看。

    十日内敌我兵力变化图,正是奉圣三国混战的开始,一路路兵力演绎下来,张叔夜暗自心惊。

    女真人真是悍勇之极,若非提前发现辽军的计谋,必定大获成功。

    连胜军短短两日做的事情和战果,远大于书面上看到的。能在数万大军攻击面前,保持完整建制,还能予敌重大杀伤,堪称奇迹。

    了不起!韩望竟有如此韬略,大宋幸甚!

    随着事件的演化发展,韩望奉命回到蔚州的次日,居然将连胜军交给韩世忠,自己抽身离去。

    而此时,燕京周边风云聚会,童贯采取了咄咄逼人之势,萧干采取的是诱敌深入,斜也采取的坐山观虎斗。

    兵力上来说,宋军十万,辽军三万,女真一万。其中辽军古北口防线还有两万人,松亭防线还有两万人。

    看着兵力变化的沙盘,张叔夜直觉,童贯此次还要吃亏。

    韩望在这个时候上本请辞休养,不简单,难道他真的要放弃辛苦打拼来的连胜军?难道他还有别的想法?

    至于丁佩翻身当家作主也就不奇怪了,墙倒众人推嘛!他这么个小角色如今一朝权在手,自然把令行。

    韩望一夕之间仿佛输光了筹码,清溜溜的回真定去了。

    但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韩世忠能否续写韩望的连胜纪录,但愿顺顺利利的打下燕京就阿米豆腐了。

    张叔夜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辽军是不是看到的这么弱呢?萧干会不会隐藏一些兵力,诱使童贯上当。第二个问题,即便击败辽军,打下燕京,如何面对女真?

    这会不会是另一场奉圣混战?

    如今这个沙盘的细节,的局势,都深深印在张叔夜的心中。这才面向上座的赵佶躬身施礼“燕京局势微臣已经明了,官家但有询问,知无不言”

    张叔夜是青州知府,难得回京述职,对于这个战略级剿贼高手,赵佶巴巴的请来研判燕京局势。看张叔夜胸有成竹的样子,便问道“卿以为,北伐胜算,几何?”

    “五五之数,若是步步谨小慎微,可望六成赢面。”张叔夜指着辽中京说“女真虎视眈眈,醉翁之意酒,若存坐收渔翁之利之心,势必难以乐观”

    这个局势不难看明白,但赵佶显然并不要听这个,他要的是北伐获胜,平辽复燕盖世之功。已经是第三次北伐,前两次把精锐和粮秣军备全部葬送干净,这一次必须成功!

    赵楷和童贯把手伸到韩望的地盘,赵佶并不高兴,但是他没有阻止这种行为,因为他也想看看韩望怎么应对?

    韩望撤退了,放弃了他引以为傲的连胜军,将蔚州拱手让给丁佩。

    丁佩,一个投机取巧,谄媚势利的小人,以赵佶的眼光,韩望不可能畏惧他。于童贯的威压,韩望有爵位在身,也不需要仓皇逃避到这种地步。

    只有一种解释,韩望在以退为进。也就是说,韩望并不看好这次北伐。所以他以为童贯战败后,朝廷和官家会想起他,再次重新启用他。

    至于萧干的谋略和战术,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在宋金挤压之下,燕京无论如何支撑不下去的。

    张叔夜坦言之,“官家圣明,若是想要确保北伐成功,建议持续增兵五万以上,否则很有可能遭遇溃败”

    还要增兵五万人?即便钱财没问题,时间上还能来得及吗?五万兵马谁来带呢?

    赵佶换了一个话题“卿言之有理,种师道如今攻击涿州,如何?”

    “以老种的资历,涿州必取。然萧干此举却是分化北伐军的实力,西军强,太师新兵较多。故此,辽军极有可能在涿州战后,对太师所部进行奇袭!”

    这就是点明了,童贯,西军不合,即便辽军奇袭童贯,西军也很难及时援助。一旦童贯兵败,西军处境也会堪忧,面临辽军机动兵团得肆意打击。

    赵佶看了看沙盘,确认了燕京战役第二阶段的情势,指着连胜军说“此战,连胜军又如何?”

    张叔夜对韩望和连胜军不太熟悉,除了战报上提到的功绩,还有关于韩望的各种传闻。尤其是官家的赏识已经公开化了,这时候该怎么说他一手创建的连胜军呢?

    “连胜军短小精悍,刚刚在奉圣重创辽军,虽然有所伤亡,但是大部还在。夜战、破袭皆是其拿手好戏,拿下燕京十有九八。不过之后的事能否坚守,还要看北伐军内部的调配和援助。”

    赵佶明白,这是说拿下燕京不难,难的是坚守。燕京千年古城,各种城防设施,要是守肯定能守得住。但是连胜军人数太少,必须得到童贯的才能成功。

    可是,童贯会这么做吗?

    对这个宠信得宦官,赵佶心里没底,当初对阵西夏那会,可是战功卓著。

    目前看来,他自江南平乱后,调到北方面对辽军后就不太适应,逢辽必败。这一次是童贯的最后机会,如果他再次失败,就能将他革职查办,撤了回来。

    想着童贯,不由得想到蔡攸。

    这个大活宝也是有自知之明,战败之后,连滚带爬的逃了回来。被御史台参了一本,如今赋闲在家,想来也是憋闷坏了吧。

    “卿所言,燕地之战尚需五万之兵,谁人带管比较合适?”。

    。。。

三一七章 退而结网十() 
张叔夜几次浮沉,官场之道早已谙熟于心。赵佶如此问询绝非是想征求自己的意见,而是借自己的口提拔心仪的人选。故此探探口风才能举荐对人。

    “臣以为朝中…”他的语速缓慢,看看赵佶皱眉,便说“臣以为朝中将帅久边军,难以胜任,可于河北河东路择一良将任都统制”

    赵佶这才展开眉头,“卿所言甚是,朝堂诸公,禁军诸将,疲糜久矣,自然不能担当如此重任。”

    既然圈中河北河东路,那么西军名将颇多,倾向朝廷的也有几个,就再进一步试探,“河北路…”

    赵佶又一次不经意的皱眉,所以张叔夜想都不想,立即改口“河北路虽然就近,但是统兵将领阵仗经验远不如西军,可在西军诸将门拔擢一人出任。以微臣愚昧,姚家,苗家一向忠心耿耿,且战功显赫”

    赵佶眉开眼笑,这张叔夜说的太好了,果然深得朕心,“卿所言甚是妥当,此事还要卿劳心劳力”

    张叔夜起身致意,连声不敢。

    赵佶随口问了一句“韩望劳苦功高,此次冒然辞官,是否朝廷措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