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游之问道长生-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中门关了,撇下众人离去。

    猴王不愧是聪慧非凡,表面失望惊慌,眼底却是藏着一丝喜色。

    陆北看到这里,见无戏可看,也是随着众位弟子离去。

第九章 三年注神体

    不知不觉间,又是三年过去。

    自猴王在三年前得了菩提祖师传法,陆北就很少看到猴王了。

    不过陆北也不以为意,他知道猴王说不得已经铸就元神,甚至凝练胸中五气,成就地仙了。

    这一日,菩提祖师又复登坛**。

    祖师忽问:“悟空何在。”

    猴王近前跪下:“弟子在。”

    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什么道来。”

    猴王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

    下首之处,尽管早已有所心理准备,但陆北亲耳闻听猴王进境之迅,心中也不由微惊。

    想来猴王已经初步踏入神仙之境了。

    神仙者,身外有身,三花聚顶,阴尽阳纯,断肢重生。

    这断肢重生,便是神体的典型特征了。

    也不知这猴王修出神仙法相没有,若是修出神仙法相,便是此境巅峰了。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

    猴王闻言,毛爪挠挠腮帮,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

    陆北此时也是目光深沉地静等菩提祖师回答。

    祖师缓缓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福寿绵延。躲不过,就此绝命。”

    听到此处,陆北目光闪烁,他深知菩提祖师所言非虚。

    他不知别人如何,但他自修金丹大道之后,容颜便好似定格在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时期。

    端的是驻颜有术,不老长生。

    在陆北遐想之际,菩提已经将三灾之中的雷,风,火三灾一一讲述。

    以陆北的理解,这所谓三灾应该是金丹修士夺取天地灵机于己身之后,被天地循着因果和气机牵引,降下的考验劫数。

    要知道,一个人站得越高,雷雨天时越容易遭雷劈。

    真仙以下修元神。

    天地命三魂依天地人三才之势,玄妙结合,铸就元神。

    元者,有形有质,游神御气。

    到得这步境界,元神拥有莫大伟力,动静呼吸之间都会盗取天地灵机。

    如何不欠下天地因果。

    猴王听得祖师说完三灾,吓得是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师父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祖师捋须笑道:“此亦不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

    猴王急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

    祖师笑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陆北闻言也是会心一笑。

    原来猴王孤拐面,凹脸尖嘴。

    前世尖嘴猴腮之语,可不是说着玩的。

    猴王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学也。”

    祖师道:“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猴王喜道:“弟子愿多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

    听到此处,陆北心中一动。

    菩提祖师道:“既如此,且上前来,传与你口诀。”

    猴王忙一蹦三跳的上前来,附耳过去,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

    陆北法力运以双耳,细心去听,却是一个字都没有听清。

    忽有所觉,发现菩提眼神竟然若有若无地冲自己瞄了一眼,陆北忙正襟危坐。

    猴王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从菩提祖师处习了口诀,随着众人告辞下去,自去修炼。

    陆北也起身离去,正待踏过门槛,耳边却有菩提以神念传得音来。

    他不动声色,径直向住处走去。

    月上中天。

    依然是那处清澈宁静的小溪,那株古奇苍郁的老松旁。

    菩提祖师早已等在那里。

    陆北躬身施了一礼道:“祖师。”

    菩提祖师微微颔首,也不多作寒暄。

    沉声道:“金丹三灾,白日里你已尽知。我现在传你天罡变化,以避三灾利害。”

    说完,仍然不顾陆北错愕不已的神情,径直一念升起一道界域,或许是避免某个存在感知。

    同样也不知道多久,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

    菩提祖师冷淡的面容上,闪过微不可察的一丝暖意,这次传法之后,竟然没有离去。

    难得地对陆北道:“可曾明白了。”

    陆北神色疑惑道:“弟子有一疑惑不解,望祖师解答。”

    菩提祖师淡漠的神情上起了一丝好奇,凝声道:“哦,说来听听。”

    陆北沉吟道:“天罡比之地煞……熟强。”

    菩提祖师笑了笑,转过身去,也不直接回答,负手而立道:“强弱与否,修持在人。”

    回头见到陆北面上迷茫片刻,转瞬之间,便若有所思。

    菩提祖师眼中露出满意之色。提点了一句道:“你铸就元神在即,可以先行修炼【游神御气】。”

    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去。

    “【游神御气】炼神出窍,神游太虚么。”

    陆北喃喃语道。

    却正是三十六天罡变化之一。

    变则通,通则达。天罡地煞术法,即是神通,又是变化之道。

    ……天罡地煞之术从来都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变化之术。

    大千世界,亿万众生,又岂止于天罡地煞一百零八般变化之数。

    菩提祖师曾言:

    真仙以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真仙以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至于道尊,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天罡中的化术法门若练到极致,应该将将瞒过第三境界的道尊大能了吧。

    以陆北理解,用前世科学理论解释就是。

    万物皆有固有频率。

    凡人肉眼凡胎,看到某种东西,是因为接收到这种东西,或是自己发射或是借光反射来的光线频率。

    这一点可以从后世魔术和一些隐匿之术中得到启示。

    他们就是利用光线环境,来达到欺骗常人视觉的目的。

    由于仙人以神念直接感知物体频率。

    因此哪怕在黑夜中不借助任何光线,也可视物。

    当然所谓的障眼法,也就瞒不过仙人的神念探查了。

    然而天罡之术,练到一般境界,就可以通过【胎化易形】来拟形幻化。

    同时造成一种幻化之物的频率假象,若是幻化境界足够高明。

    很容易欺骗到真仙以下的仙人神念探查。

    化者,骗也。

    但真仙不同,真仙这一个‘真’字,就有去伪存真的意思。

    彼辈神念直接探查物质的能量波动。

    频率不过是能量波动后的放射形式罢了。

    若不将天罡化术炼到【体形俱拟】的第二境界,根本瞒不过这些真仙的刻意探查。

    至于大罗道尊,若仔细探查,直入本源,探查其能量层级。

    除非是在本源和能量层级上作出改变,否则在大罗道尊有心探查之下,若赤身**,不着片缕。

    还有一事就是,无论天罡还是地煞变化,若变成某种凶兽且要完全具备此种凶兽的威能,精血和灵窍排布同样是不可或缺之物。

    总之,天罡三十六变是一门对悟性和资源要求极高的神通变化之术。

    三教弟子修炼此法者众多,然而真正修成者却寥寥无几。

    比如【指石成金】之术,只要是仙人都会使。

    但能把石头真正变成金子的神仙,三界屈指可数。

    正如菩提祖师所言,神通的强大与否,还真是在个人修持。

第十章 灵山迷中局

    十年之前。

    灵山。

    菩提树金叶婆娑,功德池白莲圣洁。

    佛光普照,古塔隐隐,晨钟暮鼓,禅唱渺渺。

    一个个幢幡宝盖,异宝仙花,隐隐摆列在灵山仙境上空。正是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以神通现出的法相虚影。

    灵山大雷音寺下。

    两道金光无声出现。

    正是摩妙珈蓝与韦陀菩萨二人。

    摩妙珈蓝脸色苍白,目光愤愤不平,怒不可遏道:“这天庭长公主殊为可恨,贫僧早晚要给她个报应。”

    摩妙珈蓝如何不怒。

    他被天庭长公主毁坏木鱼佛宝不说,还被其轻描淡写的随意一击,就斩去了他三百年苦苦修行之功。

    想他佛前持咒颂念,三百年苦苦修持,而今一朝化作流水。

    如何不恨……

    韦陀刚毅的面容上阴沉一片,实在是有些厌烦摩妙珈蓝,这一路之上的喋喋不休。

    神色冷峻道:“你自去疗伤,我去禀告佛祖。还有……这里是灵山。”

    说完,沉着脸踏上台阶,便向大雷音寺宝刹而去。

    听到韦陀话语中的警告之意,摩妙珈蓝冷哼一声,正待离开。

    这时一个披着一袭大红袈裟的和尚,自佛塔后缓缓走来。

    这和尚身高七尺,相貌英俊,双腮酡红,此时,桃花一样的眼眸中,笑意盈盈。

    走上前来,轻笑道:“摩妙,何以如此恼怒。”

    心情烦闷的摩妙珈蓝循声望向来人,眼底闪过一丝讥讽,阴阳怪气道:“不敢当罗汉挂怀。”

    眼前这位虽是天仙罗汉,比自己神仙修为要高明许多。但名声在西方灵山可谓是声名狼藉。

    正是欢喜罗汉。

    这尊罗汉,在其他菩萨的信徒国度,比丘沙弥之中,大兴欢喜禅法,将须弥山下诸国信徒搞得是乌烟瘴气,***不堪。

    若非其身后站着的是灵鹫山的那位。

    其人早已是被引得一片怨声载道的诸位菩萨,一个报应送他转世历劫去了。

    欢喜罗汉微微一笑。

    似乎对摩妙珈蓝话语中的不敬,丝毫不放在心上。

    笑道:“摩妙,贫僧见你似乎有伤在身,贫僧那里还有几颗曼陀沙华舍利,助你疗伤可好。”

    说完,未待摩妙出言,又是笑着传音道:“贫僧方才无意听见,你被那天庭大公主所伤,贫僧这里正有一个关于此女的消息,可奉送于你。”

    摩妙珈蓝闻听此言,面色变了几变,仔细打量欢喜罗汉一眼,见其神色不似作伪。

    心道,随他去去,又有何妨。

    正好听听是怎么回事,若是能够利用一番,对付天庭大公主,也能一解心头之恨。

    念及此处,摩妙珈蓝便与仍是一脸笑靥如花,神情高深莫测的欢喜罗汉向其洞府而去。

    不提二人如何去欢喜罗汉之处。

    且说韦陀菩萨入了大雷音寺中。

    里面天龙佛音,阵阵诵念,禅意悠远,洗礼人心。

    世尊如来披着袈裟,端坐白云缭绕的莲台之上,身旁摩柯迦叶和阿难二位尊者,神态恭谨,侍立一旁。

    五百罗汉或侧卧,或端坐,或怒目,或微笑,神情不一而足。

    更有文殊,普贤,观音三位尊者,面容宁静安详,端坐于莲台之上,身后佛光成轮,金光万道。

    却是世尊如来正在说法。

    韦陀顿住脚步,不敢莽撞,神情肃穆,双手合十,站在一旁默默侍立。

    这时,一个小沙弥将一株金婆罗花递给阿难。

    阿难尊者仪容俊秀庄严,相如满月,眼似青莲。

    见此,微笑着自小沙弥手中接过金婆罗花,就要将其转呈给世尊如来。

    世尊如来停下**,问道:“何人送来的。”

    阿难双掌合十,回道:“大梵天王,闻听世尊再次说法,心中欢喜,特意来贺。”

    世尊接过金婆罗花,以手拈起,缓缓示与众人。

    诸位罗汉菩萨一时间皆是默然不语,殿中气氛更为沉静肃穆,不知世尊何意。

    这时,正一旁侍立的迦叶尊者突然微微一笑。

    世尊望向摩柯迦叶,然后冲诸佛笑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诸佛菩萨闻言,面上皆是似有所悟。

    过了片刻,世尊**完毕,诸佛菩萨罗汉皆是渐渐散去。

    韦陀走上殿来,将西海之事一一禀告如来。

    世尊听完神情无喜无悲,不置可否,反而吩咐阿难尊者道:“你且去将金蝉子唤来。”

    阿难一脸为难道:“世尊,金蝉子师兄自上次灵山法会之后,与我等,扬言称他自此不来听法。而后出了灵山,也不知往哪里去了。”

    世尊淡淡一笑,方道:“他方自北俱芦洲而返,你一去便知。”

    阿难闻听此言,正待转身离去。

    世尊又道:“三百年后,盂兰法会召开在即,劝他作好准备。”

    阿难闻听此言,脚步微顿,然后离去寻找金蝉子去了。

    灵鹫山下,欢喜罗汉的洞府之内。

    一股旖旎***的浓郁香气,充斥洞府。

    摩妙珈蓝眉头一皱,就是暗中封闭了五感。

    见此,欢喜罗汉淡淡一笑。

    欢喜罗汉请摩妙珈蓝落座,一个身材曼妙,衣衫暴露的俏丽女尼,扭着扶柳腰肢,春情盈眸地走上前来,给二人奉上两杯香茶。

    欢喜罗汉笑着站起身来,穿过一道绣着鸳鸯戏水的屏风,在粉红帘帐之后。拿过一个紫檀木盒,在摩妙珈蓝面前打开。

    两颗被粉红雾气包裹的七彩曼陀沙华舍利,静静地躺在木盒之中。

    欢喜罗汉捻起两颗舍利,一边递给摩妙珈蓝,一边笑道:“摩妙,此物配合欢喜之气,疗伤更佳。”

    摩妙珈蓝双手接过,下意识将令自己感到恶心不已的欢喜之气,以佛力化去。揣进怀中。

    神色稍纾,笑道:“罗汉有话,但讲无妨。”

    欢喜罗汉缓缓道:“此事说来,还是贫僧从降龙尊者那里听来的。”

    摩妙珈蓝神情错愕道:“这如何又牵涉到了降龙罗汉。”

    欢喜罗汉笑着解释道:“降龙尊者修为深厚,明晓佛法,交游三界。然而不知为何,降龙尊者却贪于口舌之欲,不能自持。因此与天庭的食神,关系可谓莫逆。”

    说到此处,欢喜罗汉心中就是唏嘘不已。

    同为十八罗汉,降龙伏虎二尊者却是实打实的真仙修为,不必再为长生所忧。

    想那降龙平日放荡不羁,荤素不拒,却禅理高深,修为深厚,真是看也不透。

第十一章 猴王在方寸

    灵山之上。

    塔林高耸,佛音渺渺。

    灵山之下。

    宁静祥和,花草茵茵。

    白色河流宛若玉带,静静流淌在林木之间。

    一袭月白僧袍,面容俊秀,眉目疏朗的金蝉子弯下腰来,望着河中的两只游鱼发呆。

    青色游鱼追逐一片翠绿的水草,摇头摆尾,状极欢快。

    面容庄严秀丽的阿难远远见到,忙是快步走上前来。

    “师兄,可算找到你了,我佛如来……”

    “佛在何处。”

    金蝉子扭过脸来,左右张望,秀雅的面容上洋溢着如阳光一样的暖暖笑意。

    “我佛当在西天。”

    阿难忍不住打了一句机锋。

    又是续道:“世尊让我唤你去雷音寺,有些事情吩咐。”

    金蝉子理也未理,淡淡笑道:“贫僧正在参禅礼佛,不去什么西天。”

    说完,目光又呆呆地投向……那两只欢快嬉戏的游鱼。

    阿难无奈地笑了笑,反而不再着急,上前一步道:“师兄,别看鱼了。”

    “嘘,别闹……我在看佛。”

    金蝉子扭过脸来,冲阿难微微一笑道。

    自己被金蝉子师兄这么当作三岁小儿哄,阿难心中莫名火起,不过他慧根深厚,转瞬之间,压下渐起的嗔念。

    正待出言劝说。

    一丝浩瀚深远的气息自莫名之地,降临几身,阿难心中一惊。

    “呼。”

    两只小青鱼似乎感受到什么,身形微顿,鱼嘴大张着,吐起白色泡泡,转眼之间便快速游走。

    金蝉子也不回头,长叹一声道:“你不是那个宁愿化作石桥,承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晒……也要见情人一面,如是我闻的阿难了。”

    “我是谁。”

    “你是佛。”

    “我又为何是佛。”

    “游鱼是佛,你自然也是。”

    ‘阿难’笑了笑,并不多言。

    【我若不悟,佛是众生。我若悟时,众生是佛。】

    这就是你金蝉子的道么。

    “三百年后盂兰法会,不要缺席。”

    ‘阿难’留下这么一句话,阿难便长出了一口气。

    他没想到世尊竟然……

    这时,月白僧袍的金蝉子缓缓站起身来,大笑着向远处而去。

    阿难高声唤道:“师兄,欲往何处。”

    “灵台方寸,斜月三星。”

    声音隐隐传来,阿难神情踌躇,若有所思。

    ……

    灵台方寸山。

    十年之后。

    这一日。

    骄阳似火。

    一块大青石上,陆北双眸紧闭,盘膝端坐,呼吸若有若无。

    远处长条青石铺就的空地上,浓郁绿荫之下。

    穿着灰布道袍的猴王,拿着一根玄铁桑木棍,舞动得是呼呼生风。

    原来,猴王见众位师兄,刷刀练剑,光影若飒飒流星。

    心中欢喜,也是找来一根陆北平日用来挑水练力的玄铁桑木棍子,舞动起来。

    猴王对棍棒武器,果然是灵性非凡。

    没有多久,猴王便将一根重达一百多斤的玄铁棍,耍得如指臂使,精妙难言。

    围观师兄一片惊叹之声响起。

    猴王笑着离开人群,便向陆北走去,静站半晌,颇有兴致。

    陆北似有所觉。

    烈烈骄阳下,那已淡若无物的阴影,慢慢恢复正常。

    猴王围着陆北转了几圈,笑道:“陆北,你这练的什么神通,影子都练没了。”

    “【正立无影】,一种防御神通。”

    陆北也不隐瞒,神情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