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虞世基的儿孙家眷们,多数都和虞世基一样,从容赴死。
当然,不管传言如何,虞氏这一支血脉差不多算是断了。
宇文兄弟率军大掠江都,尊秦王杨浩为帝,随后裹挟江都群臣北返。
这件事东都的战事戛然而止。
身在幽州的李破接到消息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三月间了。
他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没那么震惊,他只是觉得,这人终于死了,天下间应该有很多人高兴吧?反正他就觉着,这人早死早好,看看这天下,都让他弄成什么样子了。
就连他这样只想过点平安日子的人,都被逼着跑河北来打生打死了,你说说这还有没有天理?
所以杨广的死活,他不很关心。
可移民和运粮的速度,却加快了起来,因为他已经预感到,这个消息带给人的将是什么了。
战争,绝对是战争。
杨广死了,大家一下就可以将头顶上最后一块遮羞布扯下来了,相互征伐也将更加的肆无忌惮。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而他既不想做,也不想做小鱼,那就只能奔忙。
消息果然接二连三的来到他手里。
南边的窦建德直接称帝了,也不知他这个皇位能坐几天?
洛阳的王世充推出来个傀儡,改元皇泰,做曹操做的越来越上瘾。
李渊更好,直接弄了个禅让的戏码,自己做起了皇帝,国唐,大唐建立了,而他面对的是薛举的疯狂攻击。
纷乱的消息传到幽州,李破只感觉,这是很有历史见证感的一件事情,只是并不太好受,因为他也陷在了这乱纷纷的局面当中。
而大唐的诱惑力,对于他来说,好像又有点不够……
这种感觉很糟糕,杨广之死带来的些许愉悦感,顿时烟消云散。
四月间,整个幽州终于让他给差不多搬空了,历经一载,辛苦之处不必说,接连而至的战事以及天下格局的变化他倍感疲惫。
四月末,李破收拢部下,终于踏上了归程。
当他回头望向涿郡郡城旁边那如云般的皇帝行宫,他也不由叹息了一声……
此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还是不对了,没有了幽州的粮草和百姓,这一下,河北就真的成为一个烂摊子了。
他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样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转瞬间却让他本能的压了下去。
去他娘的幽州吧,如今他要想的是,代州三郡人口大增之下,今年旱情也已经过去,雁门的陈孝意,楼烦的苏亶,都已经开始为春耕奔忙不休。
熬过了艰难的大业十三年,到了十四年,代州三郡终于变得有些兴旺的模样了。
雁门,楼烦两郡的北部以及马邑的人们,都会以畜牧业为主,南端则是耕地,这一年,如果有所收获的话,代州三郡也就足可以称之为兵精粮足了。
而这,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作为代州三郡的掌控者,李破去做的事情,非常之多,比之前几年加起来还要多的多。
趁着在幽州这个冬天里闲暇的时光,李破对之后的事情,已经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
在他看来,无非就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几个方面而已。
文化其实谈不上,可也是他最为关心的一处,而这必然也是个长远功夫,现在言之过早。
李破记得有那么一句话,的兴盛和灭亡,皆源于制度。
李破觉着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而这也正是他回去代州,要做的第一件事,统一政令,律法。
天下这么乱,他在幽州的这个冬天里,想了不少,最终下了决心。
与其看着这乱糟糟的局面,不如先将代州经营一番再说。
而这需要人才以及时间,他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给他留出这样一个时间段来。
可要不去尝试,代州永远都是那个代州,受制于人不说,还要面对北方突厥,他已经受够了左右为难的日子……
漫长的飞狐道中,李破时不时的走神儿,也没人来打扰于他,众人皆是思乡情切,速度很是不慢,只有红眼珠儿随在他身边,时不时的瞅他一眼,生恐他掉下马去似的。
而当初很是有名的太行匪,如今也已绝迹多时了,恐怕不是饿死在山林中就是下山投了乱军,想要趁着天下大乱之际,来个功成名就吧?
李破也不知走了几天,反正抬头望时,恒山主峰已经在视线之内了,也就是说,他们了灵丘地界。
这里驻扎着两百恒安镇军,差不多就是斥候的作用,他们既要在之后监视飞狐道口,也要北边突厥动静。
李破看了看,他们还像模像样的弄了个很高的烽火台,从灵丘县城一直沿着恒山山麓,延伸去了云内,可见,这一年来,李碧也没闲着。
月票月票,阿草多谢大家的(。)
第331章归来()
迎接李破归来的,是一场婚礼。¥℉,
元朗的二哥元胜给他带来了家中的书信他终于如愿以偿,能娶得美人归了。
作为和李破有着姻亲关系的他,婚事操持起来,比李破当初结亲还要盛大几分呢。
实际上,这场婚事也一直在等着李破回来。
李破定下归期之后,这边儿很快就选定了吉日,李破也毫不意外的当了一回长辈,长兄如父嘛。
至于元胜,则只能退上一步。
没办法,元老头就是这么定的,而李破如今的身份,也已非同凡响,是天下间数得上的人物儿了,理所当然的坐在那里,受了新人几拜。
当然,这场婚礼,也没弄的像李破当年那么笑料百出,马邑的精华,差不多都已经聚集到了云内,再要找不出几个能办好一场婚礼的人来,那才叫见鬼了呢。
总的来说,元朗赶上了好时候。
接着婚礼,稍微休息了一下的李破,立即率军去马邑郡城。
临行之前,颁下了他作为代州行军总管的第一条政令,任元朗为云内县令,兼恒安镇军将主,留下一千精锐,再令元朗招募三千人,共四千人马,守卫云内城。
又令校尉段房,兼任云内县尉,助元朗守卫云内老家。
看上去,这两个人官儿都不大,尤其是校尉段房,成了云内县尉,像是降职任用了,可云内现在可不一样了。
人口已经突破了二十万,可以说是代州三郡仅次于雁门的大城,这样头重脚轻的局面,在之后肯定要有所平衡。
可作为李破起家的地方,云内的意义非同一般。能在这里做县令和县尉的人,都将是李破的心腹之人,官职天然就要比别处高上几分。
将云内诸事都交给元朗。李破自己,则带着妻子和浩浩荡荡的大军南下了。
第一站就是神武。
破败的神武正在恢复旧观。几万幽州百姓充于神武城,给神武城带来了无数的鲜活气息。
而维持这座城池运作的,和云内没什么分别,就是牧养牛羊了。
神武左近的草场,正在加紧划分,牛羊之类的都从云内调拨,而这里也确实呆不了太多的人,神武建城之时。其实也更像是从郡城到云内的中转之地。
神武城内,现在是一片忙碌。
百姓在忙着修缮整理屋宅,官吏们在忙着给百姓登籍造册,分发草场,城池也需要整修加固。
一切都是百废待兴,曾经的云内县令和县尉两个,领了这个倒霉的任务,忙的焦头烂额。
可前面也有馅饼吊着呢,马邑诸曹缺员还远远没能补齐,县令前面。就是马邑别驾的位置在等着,县尉嘛,只要把神武城恢复回来。当个曹官也是轻而易举。
李破只在神武呆了一天,粗粗巡视了一下神武左近,听县令说了说移民过程中的得失,便率兵去了马邑城。
临走之前,召集神武官吏,言道:“幽州之民,虽乃外来,可与我代州相同,幽燕之地。多出壮士,望你等能善加安抚。扬其尚武之风,抑其乱行。切记,我要的不是一城羊只,我要的是幽燕劲卒”
“你等还需记得,百姓军卒或有地域之分,族类之别,你等却不可存此偏妄,行事务求公正,廉明自生,威严自具,不到万不得已,断不可有杀人逞威之心。”
众人尽都凛然称是。
翌日,李破率军离开神武,到马邑。
雁门太守陈孝意没有失言,已经等在了马邑城中。
此时两人相见,陈孝意再无疑虑,行的是下官之礼,因为此时李破这个代州行军总管,已是名副其实。
苏亶也来了,此时的他看着黑瘦黑瘦的,一副吃了不少苦头的样子,可精气神与方到云内之时,已有天壤之别。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可没闲着,整理楼烦户籍,逼楼烦大户释放奴仆,分配耕地,牛羊草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和步群的手上都没少沾染了鲜血。
而且,两个人都在极力的控制着楼烦的粮价,到了大业十三年后半段,一车车的粮食运送到楼烦,两个焦头烂额的楼烦主官终于狠狠松了一口气。
粮食再不到,两个人也只能带兵回马邑了,存粮用尽的楼烦,只能是沦为浮屠地狱,这两个人可没有与一地百姓同存同亡的心理准备,到了关键时候,两个人都已经开始打算收拾行装跑路了。
雁门和他们情形相仿,陈孝意没打算逃走,而是想着跟晋阳示好,投入李渊怀抱之中了。
各人摇摆之间,幽州的粮草终于到了。
第一批到达的粮食是最多的,损耗也最为惊人,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儿的程度,却解了楼烦,雁门,甚至是马邑的燃眉之急。
后续到达的粮食,损耗猛然就降了下来,因为时间宽松了很多,人力也开始渐渐充裕,损耗在所难免,可也不会达到那样令人心疼的地步了。
大业十三年冬初,幽州迁移过来的百姓,陆续雁门和楼烦两郡。
苏亶和步群自然是忙的焦头烂额。
而陈孝意在接到李破移幽州之民充于代州的消息之后,喟然长叹,这样的事情,显然是他做不出来的。
随后,他则立即令人修整雁门郡各处城池。
当年突厥入寇,雁门四十余城,多数被破,沦为鬼蜮,之后陆续恢复了五六座,可人口大减之下,想要恢复旧观,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了。
可一旦幽州之民充于雁门这个恢复过程一下便加快了起来。
当然陈孝意比较痛苦的是,他不可能全力以赴的做这一件事,因为晋阳那边儿的人们,也许正盯着雁门呢。
如今晋地北边的形势,大家都清楚,代州与晋阳方向,若即若离,敌友难辨。
说不定什么时候,大家就翻了脸,既然之前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陈孝意就不会给晋阳的李元吉以可乘之机。
若非兵力实在不济,他已经想夺下汾阳宫城,作为雁门南边的关隘了。
到了大业十四年,李破回军之时,雁门的人口已经是差不多和大业十一年初时的人口持平了。
这显然给雁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陈孝意为官多年,不像苏亶和步群那么手忙脚乱,可也被压的弯了腰,驼了背,头发都不知白了多少。
若此时是平常时节,这种粗糙的移民过程,几乎必然会掀起一的民乱,可在这乱世之间,百姓的需求同样也降到了最低。
艰难的旅程过后,已经快要走断了气的幽州百姓,几乎不用官府督促,很快就在雁门各处建立了新的家园。
到了大业十四年春天,雁门俨然就成了大工地,各处城池都在做着恢复,雁门和外来的幽州官吏们一起,都在努力的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序。
同时,还不能耽误了春耕。
所以,这个时候的雁门,可以说是生机勃勃的,当然,也非常混乱。
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天下战乱,百姓思安。
你来我往打了这些年的仗,那些有野心的人依旧在你争我夺,不肯罢休,可作为普通百姓,却都只想过一过安稳日子了。
这也是幽州百姓来到代州,竟然没发生几次暴乱的主要原因。
疲惫的他们,自然少不了怨尤之心,可只要代州官府能表现出足够的仁慈他们不至于饿死,不至于冻死,那么这些在战乱中浮浮沉沉的百姓们,也就默默的忍受住了背井离乡的苦痛。
这个时候,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的事情断然不会再发生了。
再不长记性的人,在眼见那许多家破人亡的故事之后,也不愿再跟着什么豪杰起义,将一家老小都送去阎王爷面前了。
这其实就是人心思安的表现,也许只有事实才能让人明白,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道理所在。
所以,一脑门官司的陈孝意和苏亶,是最想念李破的人。
有太多的事,他们都想扔给这位代州行军总管来做,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这位来解决和做出决定。
李破想的挺好,可真回到马邑,他所面临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件,怎样才能安置幽州移民大家在大业十四年安稳下来,并吃饱肚子。
想要在以后良性循环,这个开头就必须做好。
这一晚,马邑郡守府很热闹。
马邑郡丞王禄来了,他的心情很不错,这几年历经大难,失去了晋阳王氏的之后,这位已经完全抛弃了文人的酸腐气,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逃走的时候也绝不犹豫,该做事的时候也绝不推辞。
反而峰回路转,在马邑有了不错的官声。
代理马邑太守期间,安抚马邑百姓,安置幽州移民,做的都像模像样,女儿又嫁给了李破的义弟罗士信,所以今日赴宴而来,底气也就不是一般的足了。
月票月票,阿草参加了一下微大赛,文章名字叫求仙,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过去点赞一下,还能抽下奖。。
第332章展示()
罗士信和老丈人一同前来。
说笑之间,并不如何恭敬。
罗士信这人就是如此,多年过去,和当年那个守着城门埋尸的城门守卒,自然是不一样了,可有点却没变。
他看的上的人永远是敢打敢拼的英雄好汉,其余的人,嘴上说的再是天花乱坠,即便是泰山老丈人,也不会放在他眼中。
温彦博来了,大袖飘飘,腰间悬剑,瞬间便让王禄有了自惭形秽之感,这才是大隋文人的标准模样,允文允武,目标也是出将入相。
李春跟着师傅把守门户,见了温彦博,两师徒瞬间将手都扶上了剑柄,摩挲再三,显然是终于见了个带剑之人,都有点手痒了。
冷飕飕的目光,盯的温彦博不知不觉间便加快了步子。
卢县令兄弟两个来了,他们在马邑呆了有半年了,涿县卢氏族人都去了雁门,唯有他们兄弟两个被李碧指派到了郡城,帮着郡丞王禄处理政事。
他们两个和王禄相熟,也都是大族子弟,只不过一个是晋地人家,一个是河北门户罢了,他们相处下来到是很谈得来,在门厅处热络的寒暄了几句。
罗士信不愿看几个文人虚情假意,而他也确实让卢氏兄弟有些不自在,要知道,当初可就是他领着人把涿县城门给骗开了。
相见两相厌,罗士信于是毫不犹豫的瞪起眼睛,吓唬了一下卢氏兄弟,然后丢下老丈人,溜溜的寻李破说话了。
刘敬升看见他,打了一声招呼,两人凑到一起乐呵呵的说起了话。这才是同道中人呢。
尉迟恭和几个领兵校尉一同到了,显然是从军营一起过来的,看见罗士信。也不去招惹,走到另外一边等候李破出来。
尉迟信。尉迟偕兄弟两个也到了,左右瞅了瞅,也不去跟那两伙人凑热闹,不大一会儿就自己聚起了几个谈得来的领兵校尉,开始说说笑笑。
又有四个人一同到来,这四位高高矮矮,形容各异,看着可很是新鲜别致。
其中两个高大强壮。皮肤白皙,毛发有点重,眉眼也和旁人不同,众人皆在边地多年,只一瞧就能知道,这两个都是突厥人。
另外两个在他们身边就不很出众了,这里尽多身体强壮,彪悍外露的军中汉子,显不出他们什么来。
大多数人心里都有数,这四个都可以说是突厥降人。
四个人浑身不自在。垂着头微微瞄了两眼,就不约而同的迈步往罗士信和刘敬升这边儿凑了过来,先就恭敬的施礼。然后齐刷刷站到了两个人的身后,看上去不像领兵校尉,更像是两个人的护卫从人了。
脚跟脚的,又有六个人到了,这几位人多势众,却比方才的四个还要低调,只找了个空着的地方,蔫蔫的挪了过去。
不用问了,这几个都是幽州军的降人。
王庆来的有些晚。他在马邑也呆了有段时间了,马邑郡城作为移民和粮草的中转站。没有他这个精打细算的大管家坐镇,是不可能的。
他一到。众人纷纷跟他寒暄施礼,看上去人缘最好,威望也高,实则不然,这些人别看脸上都笑呵呵的,对他执礼甚恭,可真就没几个人喜欢王庆。
拿捏命脉的人,从来都不讨喜,如果说跟人都能称兄道弟,交好非常,那这样一个人,也坐不到王庆这个要命的位置上。
宽敞的马邑郡府前堂之中,各类人物尽聚于此,看着着实让人有点眼晕。
到了后来,暂时任职奴仆的马邑小吏们,没人来赶他们,他们也不敢往这边儿靠了,别说郡城,便是将代州三郡都包括进来,也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一个个名声在外,已经在代州边郡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就这么成群的活生生出现在面前,确实挺吓人的。
这不像是一次简单的聚饮,更像是恒安镇军发展至今的实力展示。
经过一次次膨胀的他们,在大业十三年实现了一次飞跃,代州三郡的人才,正在往这里汇集,河北幽州的人物,也在这里出现了。
而最为的一点是,李破身边尽多军将,缺少治政之才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陈孝意治下的官吏,在最的一个补充,自陈孝意任雁门太守之后,带领着他们将残破的雁门,恢复到今日模样。
这有着陈孝意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自然也少不了得力的官员下属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