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破设宴于并州总管府后宅,给他们接风洗尘。

    他们说了很多的话,谈及的东西广而驳杂,一直饮到天明,最终,陈孝意和温彦博都喝多了。

    从始至终,两个人最想问,终也没有问的话,其实就是一句,总管其志若何?

    因为进据晋阳之后,并代两州相连,基业初成。

    按照路上温彦博说的,就是顺势称晋王,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这是形势需要,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此时再称并州总管,或者代州总管,都无法满足当前局势的需要。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之后颁行政令,招纳豪杰,犒赏有功将士,都需要这么一个名义作保。

    至于这个王是自称还是受封,温彦博想的也挺好,派人去东都讨要便是,想来东都也不能不给。

    即便是晋王可能不成,也应该封一个晋公出来。

    虽说份量差了一些,可一个晋国公,也能安稳住并代两州人心了。

    他跟陈孝意在路上大致商量了一下,陈孝意并不反对,只是说要等一等再行进言。

    理由也很充分,晋阳方下,李破以代州行军总管之职统领代州上下的时日也不长,根基不算安稳。

    而且,不久李破便要率大军北上云中,此时称王称公,都于事无补,不如缓上一缓,趁今年秋天,积蓄粮草,安抚黎庶,等大军回转之时,联于苏亶,李碧,王禄等人一起进言,时机上更恰当一些。

    所以,他们颇为振奋的来到晋阳,对此事都是只字未提。

    而两个人的到来李破也松了一口气下来。

    这不光是陈孝意和温彦博到了,而且,两个人都带了一大群的下属和从人身边除了领兵将领就是降人的李破,安心不少。

    ………………………………

    这一天清晨,晋阳南门之外来了一行人,有代州行军总管府军令为凭,车马之间,飘着一股酒香,顺利的进了晋阳城。

    王绩到了。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自小好学,加之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文名渐显。

    开皇二十年的时候,年幼的他到长安还拜见过杨素,显然,家世很不错,顶的自然是晋阳王氏的名头儿了。

    杨素称其为“神童仙子。”

    差不多就是说这孩子很聪明,长的也好,说不定就是被贬下凡尘的仙童呢。

    这种轶事无从考据,也总能和杨素沾边儿,只能说明杨素其时权倾朝野,而且,也一直很愿意养育人才。

    实际上吧,杨素和高熲相争,高熲向有爱才之名,杨素也就不甘人后,喜欢和一些聪明的后进之人谈一谈,并点评一下。

    流于敷衍,和高熲之爱才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不过啊,受过他点评的人物,其实都挺奇葩的。

    李靖据说少年时就受过他的称赞,可这人倒霉了半辈子,如今正在蜀中殷勤的剿匪,功效很不错,帮了一些人的大忙,在蜀中名声渐起,受到了一些大人物的推崇和尊敬。

    没办法,李氏族人在蜀中势力还是不小,主政蜀中的有好几位呢,焦头烂额之下,正好碰到一位及时雨,不尊着敬着也不成啊。

    可听闻女儿女婿在北边闹出了大动静,连楼烦林太守和幽州总管罗艺这样的人都让女婿给宰了的时候,李靖有点害怕了。

    事业刚刚稍有起色的他,据说因水土不服的原因,病倒在蜀中,不久被人送回了长安,之后这位躲进李秀宁牙府之中,就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估计他也是把那个见鬼了的女婿诅咒了一番又一番,于是,他就又在长安过起了心惊胆战的生活。

    他的名将之路随之戛然而止,可蜀中依旧流传着他的名字,一日之间,连破盗匪,山蛮十余阵,剿灭叛军六支的战绩李靖这个名字在蜀中十分的响亮。

    蜀中官员将领,对其称赞有加,若非其装病装的太像,执意想回长安,其实即便被女婿所累,李渊想要杀他也不那么容易,蜀中想保他的人大有人在呢,因为这人太好用了,还不像别的领兵将领那么桀骜不驯。

    言谈举止之间,尽显门阀风范,很是令人心折。

    李靖头顶的霉气还很浓,当年杨素的点评听上去也就差不多像诅咒一样了。

    而王绩呢,这人和李靖不一样,李靖这半生中,是坑太多了,他本人的原因反而要位居其次。

    王绩正相反,这人才学很不错,可在求学之路上,这人受到了魏晋遗风非常大的影响。

    性情渐渐疏狂了起来,还染上了好酒的毛病,屡次为官,屡次自行辞官出走。

    他是文帝所开科举的受益者,年纪轻轻便入朝为秘书正字,这样的官位,起点不能说不高,可没多久,这人觉着太受拘束,于是自求为扬州**县丞。

    这是自己跑了,到了扬州,这位没干正事儿,整日饮酒,不理政事,估计是想弄个无为之治出来。

    可眼见天下大乱,容不得他如此清闲,他到聪明,见势不妙之下,立马跑回了老家写他的酒经去了。

    到了大业十三年,李渊南下长安,有人在龙门听说了他的名声,招他入李渊账下为官,他也没理会。

    到了唐武德元年,李渊称帝,秘书省有人又记起了他,没办法,这人办事不靠谱,可在文坛之中,却有一席之地,名声很是不小,甚至于他的放荡不羁,也为很多人所推崇。

    于是,又有令下他入秘书省为官,要是按照既定的轨迹,他是抗拒不得的,而且吧,家里也快被他喝穷了,正好到朝中弄些好酒来喝。

    最的是,其兄王通殁了其悲痛之余,疏狂略敛。

    可此时,其弟王静从云内带了人来,想接他去云内安居,本来吧,这两兄弟应该是王绩带着王静入长安才对。

    可这会儿去反了过来,王绩对秘书省的职位是一点留恋之处也没有,现在多了一个选择,立即欣然应允,随弟弟带着家眷北上代州。

    等他们这一来一往回来的时候,北地情势已是剧变。

    李破刚收代州三郡,便挥兵南下,攻取了晋阳坚城,给李唐后背上狠狠来了一刀。

    李元吉一路收拢兵马,眼见河东渐乱,又听了宇文歆献城的消息,这位心高气傲的齐王殿下惊慌之下,将兵权交给窦诞等人,自己先跑回长安请罪去了。

    他这里逃窜上瘾,扔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于是乎,王绩兄弟两个这一路上,也是走的心惊肉跳。

    所幸的是,接王绩北上的乃恒安镇军精兵,一路东躲西藏,不成就跟人打一仗,还是护着王绩家小平平安安的来到了晋阳。

    到了地头儿,王静心中大安,便来寻兄长说话。

    他是捏着鼻子钻进王绩的车厢的,缩着身子避开酒坛,坐在了王绩对面儿。

    看着醉醺醺的兄长,王静无奈的笑笑,道:“大哥,今日不能再饮了啊,我打听过了,李云内正在城中,咱们要先去拜见一番……”

    王绩长的是好,三十岁左右的年纪,鼻直口方,仪表堂堂,留着长须,不喝酒的时候很有些成熟男人的威严和魅力。

    可这会儿,大清早就喝多了的他,像蠕虫一样蠕动着身子,眯着一双醉眼儿,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酒坛子,什么形象也就都没了。

    “拜见什么?我又不是来做官儿的,晋阳的好酒多年未尝了呢,哼哼,进了这城,就闻到一股酸臭气,扫兴扫兴。”

    王静摸了摸饱受折磨的鼻子,他可是喜欢脂粉气,不喜欢酒气的人呢,他其实也是被这位兄长给带坏了,不愿做官儿,只愿逍遥度日,可这次的事情,他却不能不说两句。

    他当然知道,兄长所说的酸臭气,是指的晋阳王氏主支,像他们兄弟这样的秉性,自然不会入晋阳主支的法眼。

    王通故后,晋阳主支会为其在祖坟设衣冠冢,他们兄弟要是没了,主支可无人会搭理他们。

    嗯,听说话就知道,兄长还没喝醉呢,王静稍稍心安,“大哥,李云内颇有雅量,今日又派人护送你我北来,若不去谢上一谢,岂非失礼?”

    王绩确实还没喝多,此时闻言,翻了翻眼皮,狠狠的瞪了一眼弟弟,斥道:“你个薄情寡义的浪荡子,也知道什么是礼了?”

    听这口气,王静立即缩了缩脖子,下意识的还摸摸额头上的一块伤疤。

    这是他兄长酒醉后给砸的,再瞅瞅兄长抱在怀里的酒坛,心里思量着,这东西砸一下,可不比当年那个铜壶了,定然要头破血流,呜呼哀哉。

    王绩哼哼两声,蠕动到一个舒服点的位置,才接着道:“先歇歇吧,明日里再去拜会,你带着他们去跟那些老头子说,咱们要王廖的人头,算是给人家的见面之礼。”

    王静嘻嘻一笑,他这位大哥不喝醉的时候,其实很是英明神武呢。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第361章登门() 
王廖这人,谁能忘了,王静也忘不了。

    就是这个同族兄弟,差点连累的他在云内掉了脑袋。

    此人其实不过是王氏中的小人物儿,如果不是姓王,估计早就流落街头,成了晋地最常见的刀客了。

    这人先是做了两年晋阳王氏的护院家丁,接着便进了王氏的商队。

    还是那句话,在太原这地方,需要跟突厥人有些往来,不然的话,什么时候吃亏还真就不知道。

    而王廖为夺人家产,当年在云内做下了案子,率人行刺于恒安镇参军李破,失手之后逃回了晋阳。

    这在当时的晋阳王氏中人眼中,是一件小事儿,甚至于主宅中知道此事的人,也都寥寥无几。

    王廖有错不假,可他回到晋阳之后,说辞上也不无道理。

    王氏的商队通行晋地,到了云内却被抽取重税,他是激于义愤,才率人反抗,其实若非当时天下乱象已显,皇帝又在向太原催要粮草,说不定王氏就要借代州总管府的名义,免了李破的职位不说,还能将其提到晋阳受审。

    那会儿在晋地得罪了晋阳王,差不多都没好果子吃。

    可事实上是,几年间天下剧变,王氏和其他大阀没什么区别,他们的影响力在战乱之下,萎缩的很厉害。

    而当初那个小小的恒安镇参军,已经率大军一战而定晋阳,成并代两州的主人。

    几年过去,还记得当年之事的人,其实就剩下了那么几个。

    王氏主管行商之事的家老已经故去,门下当即也就散的差不多了。

    被砍了一刀的李破记得很清楚,可他晋阳之后,绝口未提此事,到了如今他这个位置上,又面对着晋阳大城。

    当年虽是经历了一番凶险,可相比之下,他很清楚的知道,时过境迁,那不过是一件小事了。

    此事由他提起,除了让人觉得他小肚鸡肠之外,恐怕也会让这个晋地大族首先感受到他的敌意,对平定晋阳没有的好处可言。

    李破“大人”了一次。

    身受其害的王庆远在马邑,忙的也是一塌糊涂,也顾不上其他。

    可王静不一样,无事一身轻,度量也不大的他很清楚的记得当年发生的故事,见到兄长之后,也抱怨了几次。

    对于他们兄弟而言,拿王廖的人头去当见面礼,那是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他们兄弟都不是什么在乎名声的人,王静好色,只想着能与天下绝色同眠,王绩好酒,也只想饮遍天下美酒。

    王绩比王静好点,人家下苦功研读过书本儿,也曾四处游历,对权势没多大兴趣,可确实是有真才实学,他做的诗句,轻柔疏懒,和当世词句的雄健之风格格不入,自成一体,看了便能让人眼前一亮。

    王静其实自小也很聪明,可被他兄长给带歪了,成了个满肚子鬼主意,善能花言巧语骗取女人芳心的浪荡子。

    他对李破李云内其实是很有些感激之情的,他口中说李云内深有雅量,并非虚言。

    因为他在云内过的很逍遥,得罪了李破几次,都没什么事儿,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起意将兄长接过来。

    这位兄长的为人处世他很清楚,做官儿做不长久,遇到个心胸狭窄的,说不定就要受牢狱之苦,甚或是客死异乡了。

    而在李破治下,他觉着即便兄长不受重用,应是不用担心被人砍了脑袋。

    他想的对不对呢,那句话说的好,远观都是美啊,他在云内只在青楼楚馆之地转悠了,还真就不谙李破为人,想的自然就岔了很多。

    这会儿,他转着眼珠儿,想的则是这个见面礼也许很称李云内的心意,可血淋淋的,远不如送个美人儿让人欢喜呢。

    当然,那是他换位思考的结果,在云内呆的久了,云内李氏那位女主人是个什么样子,即便没见过,他也听说过,断不会上赶着去给自己找不痛快。

    “大哥,上门讨要……怕是不妥吧?”

    王绩灌了一口酒,“恨铁不成钢”的翻了翻眼皮,“先去找找他在哪儿,这种阴私小人,无人在意,找到了拿下便了,费不了多少周章……唉,确实不能多饮了,今晚还要去拜见学师,你……就不用去了,就你这一身的脂粉气,学师见了,别给气坏了身子。”

    王静微微扭头,撇了撇嘴,心说,你那一身酒气,又能比咱好了多少?

    当然,他也确实没什么兴趣去见少时老是抽他手板儿的老师,王绩不成,他是文帝科举之制的受益者,也是那位老师的得意门生,王绩可以不登王氏主支的门户,来到晋阳却不能不去见一见这位曾对他寄予厚望的学官儿。

    师徒如父子嘛。

    两兄弟于是便在一间客栈暂时落了脚,王静的事情很多,要去主宅走一趟,找一找王廖的踪迹,若其人晋阳,说不定还要费一番功夫。

    然后,他还要在晋阳寻一处宅邸,盘下来作为他们兄弟的落脚之处。

    他们兄弟已经商量好了,要在晋阳安居。

    这座北地大城有着很多好处,在他们兄弟看来,比云内要强的多,当然,要是没有战乱那就更好了。

    王绩的事情也不少,拜会学师是一回事儿,他还要去见几个友朋,探听一下晋阳城中的情势,弟弟不顶用,只能他亲自出马,所以他也只能放下酒坛,准备奔走一圈了。

    再是疏狂的人,在这片土地之上,也别想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实际上,能安心在晋阳饮酒度日,专心著述,王绩给几个名声颇显的朋友都送去了书信,邀他们到代州一聚。

    这种延揽文人的事情,他做起来比陈孝意等人要趁手的多。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一位姓孙的大夫。

    这人是京兆华原人,沉溺于老庄之学,精通典籍故事,为求神仙道,而效神农,行走于山林之间,尝百草,济世人,颇有著述。

    这无疑是个性情高洁的人物儿,当年王绩游历京兆时,与此人相交,很是佩服其人的人品才学。

    两人后来书信来往不绝,引为至交。

    王绩倒不是想让此人来晋地给谁效力,只是他如今深感世道纷乱,很怕这位不愿做官儿的好友经受离乱之苦。

    遂派人传书于太白山,想邀其来代州一行,诱饵早已想好了,就说五台颇为神异,多出有道之士,如此云云,想来那位醉心于长生不老之学的好友,应该能够动心吧?

    不用问了,这人叫孙思邈,年纪上和王绩差不多,也都无意于官场。

    只是王绩脱离不开,人家孙思邈却没有家族牵系罢了。

    实际上,他们两人的理念看似相近,却相差甚远。

    王绩羡的是悠悠林下,自身独全,便无须理于外事的隐士。

    而孙思邈虽性情恬淡,看上去像个真正的隐者,实际上,却存有济世人之苦,以求大道的恢弘志向。

    可以说,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一个是假隐士,一个是真道德。

    而人才的聚集,在这年头就是这么简单,有了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去处,立即就是呼朋唤友,相聚而来。

    如今九品中正制虽和大隋一样,已是支离破碎,可还在持续的影响中很多人的思维方式。

    而李破此时,并不确切的知道,攻下晋阳之后,会带来怎样一些后果。

    他只是隐约的察觉到,他身边的人应该会增加一些了。

    因为这天上午,王氏阀主,前大隋工部侍郎王丛,亲自来拜见于他,显示出这个晋地大阀终于有了彻底低头的迹象。

    王丛带来了一些王氏的年轻后辈,想要让他们充于李破幕府的心思,昭然若揭。

    李破接到禀报的时候,还有点宿醉,听了这个,却是精神一振,立即率人迎出府外。

    这一点上,也便将他和许多乱世豪杰分别了开来。

    他不算礼贤下士之人,可他明白一个道理,面子是别人给的,却是自己扔地上的,既然没想着把人家给连根拔起,那就没必要弄的太过难看。

    所以,在并州总管府之外,宾主相见甚欢。

    看着白发苍苍的王丛,李破从他的身上明显感觉到了王氏的暮气。

    看着笑呵呵的李破,王丛也只在心里道了一声,枭雄。

    相互间的第一印象其实都不太好,李破和当初李渊一样,嫌人家礼仪太多,弄的太过拘束。

    王丛则看这个年轻人笑里藏刀,非要逼着晋阳王氏低头俯首,才肯干休,弄的太过下作。

    当然,王丛没有倚老卖老李破心中稍安。

    李破礼节周到,没有显出粗鲁的武人形象,也让王丛颇为安慰,王氏重礼仪,那可不是一句空话。

    而李破被李碧操练一番,也确实没白费了功夫。

    随后,李破直接将王丛引入内宅,命人摆下酒宴,来款待这位王氏阀主。

    算得上是正经的密谈了,席间只有李破和王丛两人,王丛感到很满意,这种待遇有着危险不假,可也避免了一些无谓的纠缠,也说明这位对王氏确有接纳之心。

    月票月票,昨天出去散散心,今天依旧两更。(。)

第362章重托() 
李破殷勤劝饮,可也怕把这老头喝多了,犯个心脏病之类的就糟了。

    所以,连敬两杯,就停了下来。

    也没说什么正事儿,只是不住夸着晋阳的菜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