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一天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了。

    总的来说吧,李破用人可圈可点。

    他倚重于陈孝意,因为陈孝意在代州三郡归一的过程中,帮了他大忙,又有着才干和威望,于是,自从陈孝意来到他的身边,他便对其人非常信重,这显然让代州三郡很多人放了心。

    苏亶去到云内的日子太短,人也年轻,他却能用之为楼烦太守,除了身边乏人可用之外,也显示出了他的度量。

    其他两位就更不用说了,王禄才干平平,和李破还有些恩怨,可如今却在马邑太守的位置上呆的好好的,地位十分稳固。

    宇文歆和李唐降将,李破却毫不犹豫的让他接任了雁门太守之职。

    温彦博则是幽州降人,如今却是李破幕府之中,权势最重的一位。

    从这些人的任用中可以看的出来,李破在用人上是有着他自己的执着之处的。

    文人治政,武人治军,思路非常清晰。

    他没让将领们去做太守,也没让陈孝意等人领兵的意思。

    这在当世是十分罕见的,因为晋末战乱以来,军政合一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像南边唐军带兵的,就是太常少卿李仲文,用后来人的眼光,那就是标准的文人领兵,乃兵家之大忌,可在如今,却再正常不过。

    人家李仲文乃当年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孙子,李密的叔叔,标准的出将入相的种子选手。

    而在李破这里,已经隐隐划分出了文武间的沟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区别会越来越明显。

    不说其他好处吧,这么做一定是有利于政治架构上的稳定的。

    可以说,此间种种,已经让并代两州,在大业十四年冬天的寒风中,隐隐焕发出了生机。

    更为的一点则是,整理户籍,丈量土地,分发田亩等事,从李破入主代州之后,就一直在实行当中。

    这显示出了他予百姓以休息的决心,到了大业十四年秋天,代州已经收了一茬秋获。

    不论多少,这都是一个喜人的开端。

    大业十三年的大旱,在李破的努力下,艰难的度了过去,到了大业十四年秋天,整个代州粮荒的局面,在李破种种手段之下已经彻底成过去。

    准备逃亡的人们,重新整理起了庄稼,牧养起了牛羊,准备作乱的家伙们,也老老实实拿起了锄头以及放牧用的鞭子。

    从大业八年开始飙升,最后已经上了天的粮价,迅速回落。

    代州各处小打小闹的山匪,流民,纷纷回归乡里,李破用无数从云中草原夺回来的牛羊和在幽州取回来的粮草,安定住了代州的民心。

    相比那些制度啊,用人啊,军律之类的事情,其实这才是李破实打实的功绩。

    实际上,这一年代州人口暴增之外,各处仓房府库,以及牧场,充盈的都有点过了头儿。

    而一直看上去已经没了多大作用的钱币,在这个冬天也重新变得金贵了起来。

    粮价一旦回落,影响那可不是一点半点,物价整体上从云霄顶端猛的砸了下来,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马上就被抛到了一边儿。

    铜钱这种一般等价物的便利之处,也立即便显现了出来。

    其实,到了此时,铜钱一旦开始大规模流通,在大隋的土地上也就象征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复苏了。

    马邑,一顶顶帐篷布满了苍水两岸,这是准备在苍水岸边筑城的人们。

    马邑太守王禄和驻守云内的元朗,都送来书信说筑城诸事,都已准备妥当,就等明年开工了。

    雁门的宇文歆这个冬天可没闲着,除了向王氏求亲之外,他传信晋阳求李破再铸钱币,以替代开皇五铢钱和大业白钱。

    别说宇文歆为人如何,这无疑是个有着才干的人,他眼光十分准确。

    铜钱开始流通,他就已经察觉到了问题。

    雁门府库中铜钱不多,战乱也让雁门治地内的钱币流失,尤其是大业白钱,许久不用之下锈蚀非常严重,也非常的脆,使用多了吧,钱面越来越薄,上面的字迹也迅速模糊,于是人们都不怎么愿意使用。

    而明年,雁门用钱的地方将越来越多,用粮食和牛羊来代替的话,对于如今的雁门官府而言,也会非常不划算。

    按照宇文歆的话来说,就是重新铸造钱币,已是当务之急。

    当然,这也是因为如今代州三郡只有雁门的人口最多的缘故,钱币一旦开始流通,雁门官府立马就察觉出了不对。

    当然,这同样是隋帝杨广留下的烂摊子之一,他发行的大业白钱和开皇五铢钱相比,就是粗制滥造的产品。

    在使用几年之后,人们就对这种钱币产生了抵制,很多商家都不愿意收取这种白钱,看着光鲜,却不易保存。

    好吧,这件事可不是什么小事儿,李破也有点蒙,铸钱?

    之前好像有人提到过,他也记不清了,可并代两州这么大点个地方,就要私铸铜钱,有用吗?

    他和几个心腹大致商量了一下,算是明白了过来,自己身边大多都是花钱的主儿,想让他们在这件事上提出点有建设性的意见来,也是难为他们了。

    好在,李破治下还真就有一位这样的人才,关西苏氏,世代皆掌度支之事。

    楼烦太守苏亶的祖父苏威,正是开皇五铢钱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按照家世来说,苏亶任职楼烦太守,不算屈才,用的却有点不对地方。

    可苏亶的年纪,是他的致命伤,阅历不足之下,当初林太守被李破所杀,令其入楼烦平定一郡,苏亶骤升高位,很是焦头烂额了一些时候。

    现在嘛,人家在楼烦太守任上,做的有滋有味儿。

    以二十多岁的年龄,执掌一郡政务,对于苏亶而言,其实是一件非常让他心满意足的事情了。

    苏氏子弟众多,官高爵显者更是数不胜数。

    可如今天下大乱,U看书(ww。)苏氏子弟飘零四方。

    他的祖父苏威,被宇文化及裹挟到了河北,宇文化及败亡之后,又去投了李密。

    他的兄弟和长辈们,大部分都在为李氏效力,得到重用的人没几个,有的则留在了江南,有的则去了洛阳。

    可这么多人,问起苏家人有谁能成一郡之首的,估计也就是他苏亶一人而已。

    他当年在家中并没有多出类拔萃,而今离群北来,可以说是一手抓住了自己的前程,没借家中的助力。

    能走到今日一步,他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呢?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当初那点不情不愿的心思,早已没了踪影,只一心铺在楼烦政务上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更多的机遇正在等着他呢。

    月底求月票,啊啊啊啊。(。)<;!……fgqbq520……>;

第四百零一章青楼() 
这个冬天,从晋阳发出的政令,不可谓不多。

    也许是时间太短,也许是北上一战的战果太过惊人,也许是天气的缘故人们热情稍减,所以闹出的动静其实并不大。

    突厥人的使者来了又走了,江南陈家皇室子孙,死在了晋阳,晋阳城中办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丧礼。

    晋阳王氏正在埋头准备着修订隋律。

    晋阳城中的大族子弟们,开始陆续上任,填充进了晋阳各处府衙当中。

    人们最为的总管府以及左右卫府的各个职缺,有一些被晋阳王氏抢了头筹,有的本就是代州军将的盘中餐。

    剩下来的边边角角,也让人很是眼热。

    可这些地方都不太好进,总管府好像也没有大肆延揽各家俊杰的意图。

    所以,总的来说,冬天里的晋阳还算平静。

    可渐渐的,晋阳新的主事之人的府邸门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人排着队等候在门外了。

    总管府这里也热闹了许多,进进出出的人们,一看那穿着气势,就知道头上都顶着官气呢。

    随着一场场风雪来临,曾经的王氏别业,如今的总管府,门槛好像也一节节拔高了起来。

    显然,稳定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希望。

    晋阳易主并没有造成太多的混乱,

    新的秩序正在悄然建立,总管府的权威也正在迅速的渗透入晋阳城中的每一个角落。

    李渊在时,众人争相投效不假,可里面的竞争,关西世阀和晋地大族之间的隔阂,却让人无时无刻不有着提心吊胆的感觉。

    李元吉主持晋阳的时候,闹的就凶了很多人更不安心。

    如今嘛,云内李定安入主晋阳,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上来,可晋阳的各个衙门,陆续开始敞开大门,办理政务。

    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在衙堂之间来来往往。

    晋阳城中的巡吏也开始走上街头,代替了背弓挎刀的军卒,军营也大多挪出了城外。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战争的脚步声好像正在远离晋阳这个地方。

    更让晋阳人们安心的是,李云内虽然据说祖籍在关西,可少年时就来了晋地,又在晋地起家,算得上是半个晋人。

    而在李破账下任职的人物,大多其实也都是晋人,这就让晋阳的人们感觉比较亲切了。

    寒冷的北风还在肆虐,唐军还驻兵于介休,天下的战火也远未熄灭的时候,可晋阳城中,乃至于晋地北部,却已有了几分祥和的气氛。

    总管府的门户,于是也就随之显得愈发高大了起来。

    肃穆威严的府邸中,多了一些奴仆,李破的亲眷还是那么几个,可府邸中终于有了些人气儿。

    总管府中的李家大娘子,拜了晋阳名士为师。

    府中的记室,乃晋阳王氏嫡女,晋阳城中有名的才女,南园主人王绮。

    总管府的司马,一位是晋阳温氏的温大临,一位则是晋阳王氏的旁支子弟王庆。

    总管府中的仆从,多为晋阳人士。

    于是,总管府的主人们,在晋阳人们的眼中,已有几分自己人的味道了。

    十一月间,雁门太守宇文歆和楼烦太守苏亶,受李破想招,陆续赶到了平静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的晋阳。

    晋阳市面上的安定刚离开晋阳几个月的宇文歆都感到了几分惊奇,就更不用说苏亶了。

    两个人的属地离晋阳都不算远,紧赶慢赶,前后脚的进了晋阳,更是不约而同的直奔总管府,去拜见李破。

    李破看两人都冻的不轻,也就没急着询问他们钱币的问题和两郡政事,而是让他们先在晋阳休息两天再说。

    两个人多少都有些感激,在总管府中歇了一晚,就都闲不住了。

    宇文歆先去王氏门儿上走了一趟,送上了不少礼物,以后就是王家的女婿了嘛。

    见到王氏阀主王丛,两人可谓是相谈甚欢。

    说起之前故事,两人都在感慨,世事变幻,实在让人难以预料。

    可不是嘛,当初宇文歆在晋阳的事情,对晋阳王氏可是避之唯恐不及呢,谁又能想到,如今两家却成了亲家。

    而有了这门亲事,显然宇文歆占的便宜要大的多,因为晋阳城中的事情,都可以在王氏这里得到消息。

    至于以后会不会受王氏拖累,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苏亶呢,却是头一次来晋阳,不过别看人家头一次来,在这里虽说没有亲眷,却有着朋友。

    和他交好的人还不止一个。

    像尉迟兄弟,就是和他一起来晋地投效李破的小伙伴儿。

    而当过楼烦郡尉的步群,和他也相交甚厚。

    如今和王智辩搭档在一起,相问之下,对晋阳的情势也不算陌生。

    显然,他比宇文歆强的地方在于他投效李破的时间更早一些,这就是资历。

    而他和宇文歆不同之处也显现了出来。

    苏亶没急着去找步群等人打问消息,而是带着从人出了总管府,先去晋阳城中转了一圈儿。

    先去瞧了瞧晋阳宫,曾经的皇帝行宫,此时已经是寥落非常,宫人们多数已经被李渊取去了长安,剩下的都是些老人了,勉强栖息于此,求个苟活罢了。

    旧日宫城,已经迅速的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野草和一些小动物正在占领这个地方。

    苏亶抚着宫墙,连声叹息,颇有伤古之意,缺的可能就是留下点墨宝诗句什么的了。

    此时有人急匆匆赶过来,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苏亶微微颔首,(ww。紧了紧披风,随即翻身上马,带人离开了这处记录着帝国辉煌以及它的败落的地方。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苏亶便出现在了一处楼宇之前。

    虽说是大冬天,又在晌午时分,这处地方却比其他去处更热闹一些。

    门前人来人往,楼中酒菜飘香,隐隐间还能听得见丝竹之声,不用闻,都能感到到一股脂粉气扑面而来。

    没错,这是一处青楼所在,名字嘛,很俗气,叫如意楼。

    远远看了一眼,苏亶脸上已经露出了些笑意,笑容间却又夹杂了些缅怀和惆怅。

    他有点神思不属的信马由缰向前而来,是啊,青春年少,又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他,有多少日子没听到过莺声燕语,没感受过温香暖玉在怀的了呢?

    今晚思路不同,赶时间上传,字数有点少,见谅啊。(。)<;!……fgqbq520……>;

第四百零二章友朋() 
这年头,青楼妓馆和官府衙门一样,是每一座城池必然会具备的建筑。

    官府象征着权力,而青楼妓馆嘛,象征的则是这座城池繁华与否。

    是的,不用去看街市如何,到了一座城池之中,只要都烟花之地转上一圈,你大致就能知道这座城池的底蕴了。

    实际上,当此之时,青楼和妓馆是有所不同的。

    妓馆才是娼门,做的是皮肉生意。

    青楼之中,则极少娼人,以歌舞弹唱来吸引客人,差不多是妓馆的升级版本,里面的妓子,多数卖艺不卖身。

    即便卖身,也当有意于你,那是得用才学或者是权势来打动的女子。

    所以说,当世之人多以为,逛青楼的多非俗物,这是达官贵人和饱学之士的,贩夫走卒想踏足青楼,可不那么容易呢。

    于是也就明白了,当时恒安镇和云内城中的那些妓寨,其实都可以归入到妓馆之流,是流离失所的穷苦女子寄身所在。

    甚至于你在云内城中找出一个能歌善舞的家妓来,都很不容易,归根结底,边地的娱乐事业档次确实是低了些。

    晋阳这样的千年古城,自然不一样。

    实际上在江北,能方方面面比得上晋阳的大城,也是屈指可数。

    这里不能说青楼林立吧,却也差不多了,因为它在很长一段岁月中,

    都充当着晋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苏亶系出名门,对于这等所在自然是轻车熟路。

    只是稍稍在心里感慨了一下,晋阳大城,果然名不虚传。

    大冬天的,时间也不太对,而且刚刚经历了战乱,南边还有唐军在虎视眈眈,这个时节,还有这么多人登青楼的门儿,可不是名不虚传怎的?

    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晋阳城中人心安定,已经彻底摆脱了战乱的阴影。

    当然,在他看来,也不算出奇。

    李云内还偏居云内之时,便已显出了治世之能,天下战乱蜂起,其人却能将云内那样边塞之地,经营的如世外桃源一般,李云内之能已是可见一斑。

    如今主并代两州军政大权,正是鲲鹏将起之时,大展拳脚也是必然之事,所以晋阳能这么安稳,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却又属意料中事。

    想到这些,寒风之中苏亶的心却热了起来。

    在青楼之前翻身下马,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也没理从里面迎出来的人的呱噪,径自踏上了青楼的台阶。

    他身后的护卫一把抓住了那迎客,嘀咕了几句。

    于是,那舌滑嘴厉的迎客一下话就少了,一边吩咐着人将马牵去喂养,一边迈着碎步,恭敬的将苏亶迎入楼中。

    而这一行人气势太足,此时想要入内的客人,纷纷驻足避了开去。

    实际上,男儿生于世上,大多数要的不过就是这一份儿众人瞩目,威风八面的感觉罢了。

    苏亶却没有这些,他生来便享尊荣,这些也许是旁人的毕生追求,而对于他来说,却都无关紧要。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苏亶舒服的叹息了一声,顺手解开披风的系带,自有从人上前,将他的披风接了过去。

    那迎客立于一旁,眨巴着一双小眼儿瞅着,只觉得这年轻郎君一举一动旁若无人之间,都有贵气挥洒而出。

    当即他就知道,今日楼里可能要迎来一位尊贵至极的客人了。

    这年月,此等威势寻常人是别想装出来的,即便城中王氏那些儿常来楼中作乐的儿郎们,和这位相比也要逊色几分呢。

    “王郎在雨花院饮酒,小人这就引客人过去相寻?”

    此时苏亶也觉腹中空空,腿脚有些乏力,毕竟从楼烦一路赶来晋阳,还没怎么好好歇歇呢。

    “引路吧。”

    隐隐约约的丝竹声以及缠缠绵绵的歌声相伴,一行人穿楼而过,到了楼后院落。

    苏亶也没怎么四处打量,见识过东西两京的繁盛,又见过了江南的烟雨妖娆,这里既没有过门诗,也没有登台赋,更没有那满腹诗书的人儿前来唱答。

    所以,不管占的地方有多大,院落有多精致,背后又有什么人支撑,都不会入苏亶的法眼。

    不多时,前方出现一间院落,迎客径自上前扣门,苏亶大致看了看,心说,王无咎倒有点眼光,这里嘛……嗯,还算清静。

    门一开,王静那张脸已经露了出来,见了苏亶,惊喜的跨步而出,一把把住苏亶的胳膊。

    “贤弟竟然来了晋阳,怎不知会为兄一声,也好让为兄远迎一下嘛。”

    作为晋阳王氏中人,就算遇到友朋,他的举动也有失礼之嫌。

    可苏亶还就吃这一套,没办法,就算出身名门,他也是关西门阀中的一员,和正经的汉家大族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用问了,他和王静在云内相识。

    那会儿他们一个在李破府上任职见鬼了的司马,一个则浪迹云内城中,交游广阔。

    本来他们出身经历都大相径庭,更谈不上志同道合,可恒安镇将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