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蓟跏罚执蟛迹尾迹懿迹巢迹胁迹畈迹迹撞迹迹〔贾郑渲兄亓恐希灾晡黾酢

    李破同样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而他对事物的见解,由于经历的关系在很多的时候,也非当世之人可及。

    这个时候他几乎是一下就明白了王莽新政中关于币制的精髓。

    怎么说呢,王莽这个家伙不管名声如何,他将钱币分出了等级,是一个非常有预见性的政举。

    这确实是一个增加钱币流通的好办法,也给货易之事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它的缺点可能只在于,它发行的时间太早了,而且受限于时代,钱币没那么大的流通量,而且过于繁杂了些,漏洞也会非常的多。

    尤其是以重量区分钱币币值的做法钱币失去了一定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而是将其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货品了。

    可以买卖的钱币,在汉时……哈哈,应该是一个十分不好笑的玩笑。

    要不怎么说呢,你领先同时代的人们半步,那就叫天才,领先太多,大家就会将你称之为疯子。

    这种举措,在李破看来就是疯了。

    因为他这些年来在隋地只见到了几种货币,除了开皇五铢之外,就是大业白钱,其实也是五铢钱,和开皇五铢只是名称不同,本质上则是一样的。

    之外有一些白银在流通,黄金他也见过了,但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都无法和铜钱相提并论。

    李破可不认为隋帝和他的臣子们太过愚蠢,只认准了五铢钱来铸造。

    弄出那么多式样的钱币的王莽,怎么说呢,不会是和他一样的来历吧?

    当然,想到这些,已经不用苏亶再说什么了,李破已是豁然开朗,这些日子事情太多,竟然只想着去追随“古人”的脚步,竟然忘了另辟蹊径,一样能到达终点。

    不应该啊,实在是不应该。

    以增大币值来缓解钱币短缺,多简单的问题?

    用什么来增大币值?同样很简单嘛……

    李破思索着,没急着去打断苏亶说话,在他心目中,苏氏确实不愧是大隋掌管着钱袋子的大管家,虽说没有推陈出新,弄出什么惊人之论来,在度支之事上的本事却不容置疑。

    现在并代两州关于财赋的事情将越来越多,王庆和温彦博都各有不足,他确实需要这样一个行家里手来掌管钱袋子了。

    苏亶解释了一通王莽新政的精要,信心也在不住的流逝,其实他之所以不愿细说王莽新政,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因为王莽啊,那可不是什么贤明的家伙,被天下人口诛笔伐已经几百年了。

    人们大多数不叫什么王莽新政,而叫王莽乱政。

    和另外一位枭雄曹孟德的名声,根本没法相比。

    拿他的举措来解并代两州之急,本身就是将话柄送到了旁人手中,反驳的话不用太轻松。

    王莽时期的事情说的越多,不管你之后提出什么,主旨上便已经错了。

    他见李破低头沉默不语,心里也有些焦急了起来,暗自咬了咬牙,直接便道:“依下官之间,不若仿西域诸国,以金银补铜币之短,不用刻意开采,下官猜如今并代两州大户人家当中,铜钱或许没多少,可金银必定不缺……”

    李破终于一拍桌案,实心诚意的赞了一声,“好办法,元宰之才,果然不让于父祖,将来必成大器。”

    以金银来划分币制等级,是后来人的做法,至于什么时候大肆流通起来,又为什么现在金银流通不便,李破也能够想到一二。

    一个开采不多,还有就是币值无法准确确定,有些人拿了金银,说不定就去买卖了。

    可现在嘛,确实是个解决钱币短缺的好法子。

    只要能将金银自身的价值给大致准确的压进币值里面,就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甚至于李破已经有些想制造些金币银币,或者是元宝之类的东西了。

    因为云内的库房之中,还存有的,从草原上抢来的金银器具呢。

    突厥人对铜钱不太感冒,可对亮闪闪的金银却非常喜欢,称之为突厥贵族的最爱也无不可。

    是的,对于他来说,不用说什么大户人家了,他自己的金银就不缺。

    李破很是高兴,好吧,这是他头一次遇到经济上的问题,又想到了什么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之类的事情,重视程度难免有些夸张。

    钱币短缺的问题也许并不如他想象般的严重,可那要等到后果出来才能知道,那个时候你再想办法去补救……呵呵,亡羊补牢未为晚吗?

    只是一句话,苏亶高高拎起到了嗓子眼儿的心一下就回到了胸腔里面,蹦的特欢实。

    屋里不太冷,也就是几句话的功夫,苏亶不但后背黏腻腻的,身子也有点发软。

    因为这一席话,事关他的前程之外,也涉及到了他苏氏的家声。

    若他拿不出良策来,会让李破不满意,其他在座众人,也将轻视于他,大致上人们就会想,苏氏后人,也不过如此嘛。

    这就是属于有辱家声的范畴了,对于每一个门阀子弟而言,都是了不得的大错。

    而他自己心里也没底,金银之于铜钱,到底价值几何?能不能大肆行于市间?若有谬误,将来一旦弊端丛生,是不是就要归咎于他的身上?

    实际上,这会儿一个大大的苏字,才实实在在的压在了苏亶的身上他多了另外一份沉重的负担。

    可李破不管他身上的负担有多重,就算再重,你只要心里有想法,欲要成就一番功业,你就得给我死死扛住了。

    就像他这个总管,背上的东西可丝毫不比这些人轻上半分,他自己都没说什么呢,你要是敢抱怨,那他这个总管可不会给你好果子吃。

    李破很干脆,赞了一句之后,便对众人笑道:“我看如此甚好,诸位还有何话说?”

    其他人自然不会再说什么,以金银而分币值,在流通之上,到也没什么,人们并非不认金银,之前只是因为流通太少,寻常人家都见不到,差不多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罢了。

    至于其中有何弊端,众人都能想到一些,可这会儿不会说出来,他们要回去细细思量一番,不然的话,和苏氏子弟去争论币制,无异于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李破等了片刻,见无人再有异议,哈哈一笑,“兹事体大,此事就交于元宰了,之后写份文书出来……再有,楼烦太守之职……呵呵,元宰虽屡有建树,却才此,不如到总管府中,另任新职吧。”

    “楼烦太守之职即缺,元宰过后思量一下,应有贤能举荐于我吧?”

    只几句话间,别说宇文歆了,就连温彦博也羡慕的心里跳了几跳,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庆垂下了脑袋。

    他明白,他可能要有个上官了。

    他是从云内一路跟着李破走过来的老人儿,看书。uusu)按说这里的人没一个比他资历更深的。

    可看看这些人物,他心里有些酸涩,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各有才干,心机更不用说,相比之下,行商多年的他确实有所不及。

    王庆心里暗叹了一声,能在这些人中间有一席之地,应该足慰平生了吧?

    当然,他如今心里面的那点迷茫,也只独属于上位者,从一个受制于王氏,家财都不能保全的小商人,能走到今时今日这一步儿,试问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够比得上呢?

    事情说的差不多了,李破果然小气的没请众人吃饭,众人饿着肚皮纷纷散去。

    苏亶想着心事走了没几步,宇文歆已经来到他身边,拱手道了一句,“多谢元宰,解我雁门之急,不知元宰可有闲暇,可愿与我饮上几杯,我也有些事情想要向元宰讨教一番呢。”

    月票月票,阿草想到这么个办法,也只是暂时的,大家不要喷我啊……(。)<;!……fgqbq520……>;

第四百一十四章平静() 
北地的年关在风雪中悄然而至。

    并代两州静悄悄的,即便是晋阳大城之中,也没有谁会刻意迎接新年的到来了。

    战乱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伤痛,年关也就真成了关卡一样的日子,寻常人家给孩儿们弄点肉食,便已是了不得的庆祝。

    而大户人家虽不虑吃穿,可也没谁想在这个时候彰显自家的富贵荣华,甚至于在雁门和马邑,楼烦三郡中,大户人家也在默默着自己的伤口。

    马邑郡城中那隐隐的哭声,在年关时盘旋不去,人们在风雪中陆续出城,去拜祭战死的亲族们。

    云内的陵寝之间,也人影绰绰,哭泣之声屡屡不绝。

    而雁门和楼烦的人们,就没那么好运了,很多人在战乱中都家破人亡,幸存者却根本不知死去的亲友埋骨何处,唯有望天而哭,凄惨之处实是令人不忍猝闻。

    时至今日,并代两州自大业八年征伐辽东开始,一直到突厥人几次南下,代州人到底伤亡了多少,又有多少妇孺老人死于冻饿,或者揭竿而起之中又伤亡了多少。

    如今已经没有人愿意去较真,也根本计算不过来了。

    据有些官吏私下里粗略估计,不用和大业初年相比了,那根本比不起,各种劳役死去的人没法去统算。

    所以只能和大业七年相比,代州人口应该是锐减了一半儿还多。

    即便有幽州人口作为补充,也无法让代州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

    倒是被俘的突厥人,陆续已经超过了十余万众,是个不小的数目儿了。

    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对代州人意味着什么呢?

    那意味着代州人口男女失衡的厉害,意味着平摊下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亡于战乱,意味着在这差不多七年的时间当中,代州人流尽了鲜血,受够了苦难。

    甚至于很多人皆都不愿提起大业两个字了,残酷的皇帝,凶残的外敌代州人无论良莠,贵贱,皆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相比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两淮西部的人们,他们还算幸运的。

    在苦难过后,他们迎来了一位愿意给予他们安定的统治者,虽然这种日子还很短暂,可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明年,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也不会是大业十五年了。

    没有年的一年,却让代州人满是憧憬,给他们带来苦难的皇帝死了,给他们造成伤痛的突厥始毕可汗,也死了。

    如果可能的话,这个年关庆祝的就是这两个人的死。

    并州也很安静,他们没经受多少战乱,可这些年也不能说多安稳。

    并州儿郎随李渊南下者,可不少,而且今年雁门一战,唐军战死者也多为并州人,所以这个年关同样不太好过。

    一些人在悼念死去的亲人,一些人在牵挂身在异乡的儿郎,没有多少喜悦,寒风中充满了愁绪和哀思。

    可有些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总管府又多了一位苏司马,温彦博晋为总管府长史。

    总管府的军政框架在这个冬天中正在陆续补全,两个卫府也渐渐开始下发军令。

    在这个冬天里,李破大致上完成了对并代两州军政的掌握和梳理,之后要做的,其实就是雕琢这个体系更加层次化,也更有效率,相伴的则是进行各种制约。

    到了年关将近的时候,李破终于轻松了一些,政事之上,有陈孝意和温彦博,苏亶等人,军事上,则有两个卫府分担职责。

    也就是说,不发生什么大事的话,很多事都不用他再怎么劳心费力,亲力亲。

    苏亶举荐上来三个人选,李破只瞅了瞅就笑了。

    三个人他都认得,一个是尉迟信,这个不用说了,尉迟兄弟和苏亶是一同去到云内投的李破,自然是相互交好。

    这是顺水人情,也在情理之间。

    可即便尉迟信有意去做楼烦太守,李破这里也不会同意,由尉迟兄弟组建的步军,战力上可圈可点。

    要南下作战,步军的性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在这个时候让尉迟信继任楼烦太守,那是自断臂膀的行为。

    而且,尉迟信的去处,李破已经想好了……

    接下来的两位,一个姓张,一个姓王,都是晋阳大姓。

    一个现任总管府户曹参军,一个任职太原郡功曹参军,他们的来历也不用多说,都是晋阳门阀中人。

    晋阳张氏和温氏有着联姻,晋阳王氏就更不用说什么,肯定是宇文歆给苏亶的人物儿。

    这下李破有话说了,夹枪带棒的就训斥了苏亶一顿。

    将来的钱袋子要是把不住门儿的话,要他来何用?想左右逢源,你真的想好了吗?还是先去学学温彦博的为人处世吧……

    苏亶羞惭而去,一腔的春风得意都化冷汗。

    一个是楼烦郡丞,一个是马邑郡丞。

    这两个人李破同样熟悉,楼烦郡丞是当年林太守的本家,也姓林,差不多也应该是林胡后裔。

    只是和被李破斩杀的林太守没有血脉相连,不然的话也不会安居在楼烦郡丞的位子上这么久,值得一提的是,此人乃阴世师旧部,曾经是个当兵的。

    而马邑郡丞,(ww.om便是被裹挟到代州的涿县卢县令了。

    这两个人就比较靠谱了,李破也没再给谁面子,直接任马邑郡丞晋楼烦太守,便令楼烦郡丞转任马邑郡丞。

    又从之前的三个人当中,挑了张云智出来,任职楼烦郡丞。

    这让本来还想在晋阳多呆几天宇文歆如坐针毡,第二日便来向李破告辞了。

    李破笑着送了他一句,“早早回去也好,要知道权谋之事最能丧人心智,以不可及而及之,必有祸患……这么看来,还是雁门安静一些吧?”

    宇文歆冷汗涔涔,回到住所立即命从人收拾行囊启程北上,之后考量了一下,才又勉强在晋阳多呆了一天,才带人出了总管府北上回雁门去了。

    这事儿给宇文歆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之后在雁门呆的颇为老实,也很是兢兢业业,显然被李破唬的不轻。

    月票月票,新的一卷,新的起点。(。)<;!……fgqbq520……>;

第四百一十五章私语() 
年关,大雪纷飞。

    晋阳人家关门闭户,在风雪中迎来了新旧交替的时刻。

    这一年,天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在河南,李密与王世充接连大战,又有宇文化及率部河南战场,于是,在眼花缭乱的尔虞我诈之中,李密和王世充恢复了对峙的局面。

    在两淮西部,朱粲被刺身死,于是天下群雄又少了一位,萧铣趁机剿灭朱粲残部,在江淮西部壮大了起来。

    随即,萧铣趁秋末冬初,水流减缓之际,朔江而上,攻占夔州,入蜀之势已成。

    唐军败入蜀中,节节败退之间,对蜀中控制力大减,南蛮叛乱死灰复燃,蜀中乱象渐成。

    这是继晋阳失陷之后,对李唐最为沉重的一次打击。

    蜀中一乱,必然震动关中,李唐兴起之势,在连受重挫后几乎是戛然而止。

    河北的窦建德也不好受,缺粮已经成为他最为致命的弱点,王世充和李密倒是都在拉拢于他。

    已经称帝的窦建德,却左右为难,部下们的渡河南下,攻占洛阳的建议已经放在了他的桌面上。

    就在这个时候,突厥使节却到了河北。

    窦建德已经养成了向人低头的习惯,可惜,宇文化及兄弟的人头已经被他送去了洛阳,他收服河间的王琮,还为隋帝杨广设祭,招降了王琮等人之外,

    又得到了宇文化及裹挟到河北的文武群臣。

    窦建德身边的人才多了起来,可内部的争斗也在越演越烈。

    王琮等人和窦建德的部下几乎是水火不容,而窦建德为隋帝杨广设祭的事情,也让他的部下们非常不满。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人还能呼杨广为一声皇帝的话,那么山东人和河北人,都是叫杨广为狗皇帝的。

    假若窦建德能够得到幽州的粮草,也还能凭借他的威望压制住部下们的怨言。

    可涿郡粮草被代州军一扫而空,却在此时加重了窦建德部内部的混乱。

    突厥使节的到来,好像让窦建德见到了救兵一样,虽然没有宇文化及兄弟的人头作为礼物,可却有萧皇后在。

    于是,窦建德忍痛将萧皇后送到使节手中,并再次重申向突厥称臣之意,并在得到了些承诺之后恭敬的将使节送到了太行山口。

    突厥使节的到来,确实也给窦建德带来了福音。

    在听闻突厥可汗将变成大隋义成长公主的时候,他那些多数一个大字不识的旧部们,终于承认他们的窦大首领还是很有远见的。

    只是可惜了那如花似玉的萧娘子……

    萧皇后长的到底有多美,时人称之为天下第一美人,可并非只因为她是一朝国母,即便如今已经老大不小,可据说仍是千娇百媚,有着让人看见就挪不动脚步的非凡魅力。

    窦建德缓了一口气,分发田土的事情,做的更坚定了。

    显然,这是个没多少大志向,现在只想吃饱肚子的家伙,和之前的李破有点相像,可他代的地方比并代两州还要差上几分。

    人口和粮草是这年头衡量各家实力的唯二标准,按照这个算的话,窦建德无疑是天下群雄之中最弱的一个。

    山东河北乱的时间最长,天灾**之下,简直是白骨处处,遍地荒芜,数十万大军,占了他治下人口的一半儿还多。

    当然,来年拿下整个河北的他,人口会增加很多,没有强敌的河北和山东,加力整治一番,倒也非是什么软柿子。

    总的来说,天下间的变乱仍旧非常剧烈。

    虽然中原大地陷入黑暗之中已经几年了,看样子战乱还将下去,可不得不说对于中原而言,这其实是好事儿。

    因为越是混乱,统一的契机也会越快的诞生。

    如果真正让大家稳定下来,弄出个七雄五霸,或者三国鼎立的局面出来,战乱的时节越会延长开来。

    也就是说,大家都还没太站稳脚跟,割据政权一点也不稳固,火拼起来也越容易被消灭掉。

    当然,这只是个黑色的玩笑罢了。

    …………………………

    这一年的年关,不管其他人如何,反正李破是抛开军政事务,回到总管府的后宅当中,陪着家人一起过新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