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秀宁的意思是,你不提李靖,长安城中的人们还不会讲目光落在其人身上,你若郑重其事的提了出来,这简直就是授人以柄的事情了。
要不说这两位现在关系纠结的一塌糊涂呢,实为大敌,又有相互照抚之心,内战打到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已经成型,这样的故事倒也不算有多奇怪。
只是一双男女牵扯到一处,弄的这么纠结的却是绝无仅有。
李破是个聪明人,李秀宁能视他为友,对他多有关切,还是种因于几年之前,那会儿他颇有投唐之意,想要找棵不错的大树来抱一抱。
他和李秀宁相交其实是充满了功利之心,当初又派李武等人南下长安,也无外就是这些心思作祟,顺便还能把老丈人揪出火坑,(wwo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时过境迁,无心插柳之下,却结出了些比较特别的果实出来,在绛郡跟李秀宁谈了几次,连李破自己都感到些意外呢。
如果非要较真的话,也只能说他这人想跟谁交朋友,确实少有人能拒绝的了他了。
李破友人不多,李秀宁无疑算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那丝若有若无的情意,李破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毫无感受。
他这人如今已有了些枭雄气象,可有一点却不会变,只要在允许范围之内,你若投我以木瓜,我就能报之以琼琚。
这种带着些草莽气息的恩怨分明,在当年塞外边寨中成型,一直未曾被他彻底抛下。
跟随他征战至今的将领们,其实才是这一点的受惠者,李破从没有妄杀过麾下老人儿,也总是想着法子让这些人离着他血淋淋的战刀远一些,其实就是这点慈念在作祟了。
李破沉吟片刻,道:“这么说来,三娘倒不需在这里多留了,还是尽早归去为上……”
李破顿了顿,才淡淡的道:“当日我在云内跟三娘订交时曾言,若三娘有事,即便我自己脱不开身,也必定派人前来相助,那今日我再跟三娘说一句,异日若我领兵进了西京长安,其他人你就不要去管了,我也定不会来动平阳公主府一草一木……”
李秀宁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心里的失望和愤怒逐渐交织在一起,一切的痴妄都好像冷却了下来,她猛的扭过头去,冷冷的道了一句。
“秀宁也予大兄一言,异日若大兄势孤,可紧守方寸之地,秀宁必来相救。”
至此,两人再无一言……
第四百八十五章乱起()
绛郡安静了下来,好像在冬天第一场雪的到来。(?[{'{〉
唐使没有离去之意,所谓的求和,其实并无多少实质性的,通常意义上的招安,已经不适用于李破。
再多的高官厚禄,除了能吸引一下郭子和那样一直没有展起来的家伙外,现在天下间还能为别人许出的这些东西动心的,怕是也就没谁了。
而且,李破和其他人还不一样,他占据了李渊起家的老巢晋阳,在李唐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之外,到了今日,他已经连续击溃了唐军近三十万众。
当然了,这个数字有待商榷,但也可以说上一句,李破如今才是李唐最为凶狠的大敌,薛举,薛仁杲父子以及萧铣其实都要膛乎其后。
李唐即招抚不了薛举父子,也招抚不了萧铣,更何况是河东李破了。、
至于唐使携带而来的金银布帛……呵呵,这可以说是隋末乱世当中,最不值钱的东西了。
可以说,唐使北来,既非是要招降李破,又非是如窦诞隐约提出的两家联手进攻河南的王世充。
当然,唐使北上河东也绝对不会是来闲逛的,目的其实非常的明确。
第一个意图很简单,是试探河东虚实,看一看李破是否有进兵关西之意。
第二个呢,却是想说服李破掉头去进攻窦建德,河东河北相连,互为表里,相比河南,河北对于河东还是有着极其的战略意义的。
如果李破转身去与窦建德争锋,那对于李唐就是再好不过了。
而对于河东而言,河北这个烂摊子一旦入手,那进图山东就是必然的,收了山东在手,那下一个面对的自然就是河南的王世充了。
实际上,这一圈算下来,俨然便是当年北齐旧地无疑,这个套一旦钻进去,相互关联之下,有了第一步,就有下一步儿在等着,根本不由你自己做主了。
而在这样的大略上想要劝服李破,窦诞肯定不成,于是裴世清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最好人选。
窦诞几次拜访裴世清,主要为的就是这个。
第三个意图呢,唐使们还需要查清楚,李破是不是引突厥人南下了。
这些差不多也就涵盖了使节的。
当然,最的一个目的,也是李渊非常看重的地方,那就是若能招降一二河东旧臣,暗中为李唐效力的话……
好吧,李渊对自己的名望还是那么自信,可实际上,当年他确实受惠于此,不过到了今日这般天下狼藉的地步,
最靠不住的其实也是名望二字,利益这玩意不出意料的开始逐渐占据了上风。
就像现在,裴世清终于来到李破面前,条理清晰的叙述了这些时日所得。
李渊在裴氏这样的晋地门阀眼中,有着闪亮的光环不假,可今时不同往日,李破在裴世清看来,同样有着不少可取之处了。
击败二十余万唐军的赫赫武功先且不提,只陈兵绛郡,不紧不慢的招抚诸郡官吏,又能将秋收之事放在心上,并不搜刮河东诸郡以充军资,甚至有所反哺。
几个月间的所作所为,再加上在并代两州将领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作为佐证,裴世清不免就觉着,有这样一个人为河东之主,其实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唐公虽好,可毕竟出身关西门阀,对晋地疏于照料不说,一旦用兵,和其他人也没什么分别……
实际上,他此时的诸般念头和当初李破主政晋阳时那些人们的想法,还真就差不多。
于是,裴世清算是又押了一注儿。
备述窦诞所言之外,还劝李破稳守河东以观天下,他的叙说这次就非常的有见地了。
在他看来,窦建德已有河北,山东诸郡,看似强盛,却缺粮草丁口,虚有其表之下,必要仰王世充鼻息而存。
在这里他还打了个比方,若我为王世充,必先平定山东,即便与窦建德交恶也在所不惜,因山东向为河南腹背,若不收之,也将无法全力西进。
这一点李破赞同一半儿,在战略上他的眼光也向来非常独到。
他认为洛阳那里是四战之地,光收复山东无济于事,先平山东,再下两淮,之后来和李渊较量一番的话,嗯,那就差不多了。
而裴世清此时说的其实不是王世充,而是窦建德,他认为以窦建德之能,给他个胆子也不会越过太行狭道来晋地。
这一点李破非常的赞同,因为李破现在也绝对不会越过狭道去河北。
河北这地方其实是比较险固的,现在杨广还造了运河,可以说,河北已经具备了一些作为天下中心的特质。
实际上,见多识广的裴世清,眼光也非常不错,他之所以建议李破稳守河东,其实是想劝李破观瞧一下王世充的动静,再定大略。
王世充击败李密之后,拥兵甚众,又据有东都洛阳,可谓是天下瞩目。
没错,洛阳是四战之地不假,可反过来说,王世充也可出兵四方,南压两淮,东靠山东,北上便是河北和河东两地,东进的话便是关西腹地。
在李密败北之后,王世充实际上已经踩到了天下群雄的神经线上面。
不光是李渊要紧守潼关要隘,其实其他人也都在看着这位河南王呢。
这个时候,无疑是王世充最为风光的时节,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王世充才会传诏于天下吧?
和裴世清一番交谈,确实让李破收获不少。
之前他对王世充不怎么感冒,因为近期与王世充一战的可能性不大,可现在看来,王世充的一举一动,确实要再多加一些才对。
这和三国鼎立不太一样,很像是春秋战国才对,各家诸侯身边都不缺少敌人,不同之处在于,天下诸侯联合起来伐秦是不太可能了。
送走了裴世清,李破在屋中溜达了半晌,脑海中屡屡浮现的其实就是三个名字,李渊,王世充,窦建德……
也许加上他李破,这几个人,才是如今左右天下风云的人物儿,其他人皆不足论。
八月中,新乡人邓荣反,随后,屯留县令朱世昌因分粮不均,为部下所杀,又因山贼张金虎,6冒等人大掠州府,上党乱起。
而上党的官员将领们各守城池,冷眼旁观,又逢并代大军纷纷回转绛郡过冬,山贼见此,气焰愈张狂,流民蚁聚,又有其他盗伙加入,很快聚众数万,推举张金虎为大盛皇帝,6冒为大丞相,开始攻打潞城。
用不了两日,这群乌合之众竟然勾结了一些地头蛇破城而入了,于是贼势愈张,挥兵郡府,大有一鼓作气上党改旗易帜的样子。
不知是不是天气作怪,还是有心人推波助澜,反正河东同时也骚动了起来。
坚守河东郡城蒲坂多年的尧君素为部下所杀,这个时候粮草断绝的蒲坂差不多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确实也守不下去了。
只是这个时机选的有点耐人寻味罢了。
而尧君素一死,他的部下们立即火拼了一场,尧君素部将王行本胜出,这位打着为尧君素报仇的旗的家伙,掉头就降了李唐,通过蒲津桥弄来了不少粮食外,还得封蒲县县公。
不安分的人从来都不安分,和他相辅相成的另外一位也适时而起。
夏县吕崇茂率众杀夏县县令,占据夏县后也没说降唐,只是和王行本眉来眼去,看上去有共分河东郡之意。U看书ukanshu。
李破听闻之后,也有点头晕。
上党山贼向来胆大包天,守臣却是窝囊至极,那都是惯例了,也就算了,新乡离着有点远,靠着太行山的那里也确实是盗匪们的乐园,前些时出了不少大反贼呢。
可与绛郡近在咫尺的河东郡,刚被他改成临河郡没几天,就闹了起来,看上去还闹的挺凶。
是说这些家伙胆上生毛,上赶着找死呢?还是他高估了自家威名?
没等李破想明白该怎么处置,李秀宁已经特欢乐的找上门来要跟他饮酒。
这些日子李秀宁闭门不出,说生闷气吧,谈不上,只是对河东一行充满了失望而已,实际上,她本就应该想的到,这里并没她想要获得的东西存在的空间和余地。
之所以迟迟未曾启程离去,一来是窦诞力主要留下一些时日,二来呢,她也确实不想这会儿回去长安,听到见到那许多烦心之事。
她这会儿听到河东乱起的消息,自然是找上门来想要奚落李破一番,这种玩闹行径,倒也不需怎么分说,若非有情意牵挂,能被李氏女儿奚落的人,还真就没几个。
李破倒也不着急,眼瞅着第一场冬雪即将来临,派兵出去平乱也只能针对那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
而且他们离着也近,以并代军旅之精锐,不用费什么手脚,唯一可虑之处可能就在于,唐军若渡河应援,可能要在冬天里再跟唐军打一仗了。
月票月票,ps:吕崇茂和王行本应该都是呼应刘武周南下的隋末乱军将领,这里改动有些大,合理性嘛,阿草觉着应该是有一些的,大家勿喷。8
第四百五十六章招揽()
李秀宁是在一双酒红色的眸子注视下,一头栽倒在桌案上的。
醉的稀里糊涂的脑海中留下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她叫阿史那荣真,西方突厥汗帐走出来的家伙,还长了一双妖异的眼睛,是他纳下的妾侍……
好吧,她算是一头撞上了铁板,对于聪明人来说,从不会有一句虚言,诚实的可怕的红眼珠儿就是他们最可怕的克星。
而且,红眼珠儿的酒量也是经过天神加持的呢。
李秀宁既是一个聪明人,酒量又不太好,如果是两军征战的话,那么她就算是一败涂地了。
“我的丈夫,又有女人想要走进你的帐篷了……”
红眼珠儿还是那般,每一句话都真实而又锋利的像她腰间的利刃,挥出去的时候总是那么致命而有准确。
一直在自斟自饮,看着两个女人拼酒的李破,矫情的瞪了她一眼,因为他同样是个聪明人,对于红眼珠儿的“可怕”之处也更解。
“送她回去,谁若敢打问,不需太过客气。”
红眼珠儿还和往常一样,对他的话奉若金规玉律,直接上前将李秀宁轻松抓起来抗在肩膀上大步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李破也有点羡慕,能多年如一日,不曾有何改变的人,足以让人佩服,而能一直保持简单的思维的人,才会让他来羡慕一番,因为他当年也曾在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一夜无话,第二天李破便见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人可和简单没有的关联。
这人无疑是李破比较反感的人当中的一个,因为他是个和尚,会让李破想起马邑城中那个圆润的施粥佛徒。
这个和尚年纪不大,却也绝对不年轻了,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身上到处也都是旅途困顿之色。
和那个“慈悲”的让人无话可说的马邑僧人比起来,他就足可以说是宝相庄严了。
他叫慧圆,一个在李破听来很有趣儿的名字,而他的来历也很有趣儿,不然也不可能贸贸然来到李破面前。
和尚煞有介事的跟李破说着,“贫僧自西方来,路经此地,观施主府中有华贵之气腾于霄汉……”
观风望气?李破当即就笑了,那可是道家的本事,你个和尚不讲灵山,不讲地狱,却来跟我讲气运,真的好吗?
李破毫不犹豫的将这和尚归入了江湖骗徒之列,比马邑那个僧人还要低上一等。
当然,这个和尚肯定是有着来历的,李破也不怎么奇怪,这年头的人们笃信佛教者多,各家几乎都豢养了一些僧人在府中。
就拿他家来说吧,李碧自小就读佛经,虽说没受多少佛法熏染,生出什么向善之心,可对佛徒着实是很不错。
前些时还请了一个尼姑供养在了后宅,李破倒也没说什么,毕竟那尼姑他也见了,通晓医术不说,人也安静,没有将大家都变成佛祖信徒的意思,只是隐隐约约劝了他们夫妻几句,莫要妄杀……
那样一个尼姑虽也贪恋人间富贵,可看着吧总归不会太讨人厌。
可这个秃头……李破暗自厌恶的摇头,干脆的打断了和尚那神神道道的话语,“你拿的是长安路引,报的是长安左骁卫府的家门,如今唐使就在我府中,再若废话,要不要请他们过来验一验你的身份?”
和尚晃了晃秃脑壳,“施主有大机缘,还不自知……若送贫僧于刀下,贫僧自可成佛矣,有大欢喜,可施主机缘尽失,许有大悲苦啊……”
李破笑容一下灿烂了起来,道:“我这人向能成人之美,这就送和尚去见佛祖,佛祖见了欢喜的你,定也会对我照抚有加,来个皆大欢喜岂非美事?”
和尚低头念了一声佛,怕是在给自己壮胆儿,当然,走这样一个捷径去见佛祖,估计他也不愿意,所以之后也就没再撩拨于面前这个早该下十八层地狱的家伙。
“施主之机缘还是施主自专为上,贫僧只是代人传话于施主,贵人欲与施主共谋大事,只是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是长安的贵人?”电光火石间,李破将自己所知道的英雄谱捋了一遍,可长安城中的贵人太多了些,真的是猜不到啊。
其实,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世民。
李渊的几个儿子应该已经闹起来了,李世民派人过来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可转念一想,又有些不对,因为窦三郎就在此间,何必再鬼鬼祟祟的派这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和尚过来?
僧人点了点头,却又开始摇头,李破真想上去把他的脑袋拧下来,他最讨厌秃头了。
和尚还没意识到危险,依旧答的含糊,“贵人自是长安城中之人,可如今嘛,已至蒲坂……”
李破当即就皱了皱眉头,蒲坂?
尧君素死了,据说是个叫王行本的家伙取代了尧君素,然后……
王行本,吕崇茂……这两个名字在李破脑海之中划过,顿时有些恍然。
李破转着眼珠儿问道:“那你所说的贵人又是哪个呢?现在能到蒲坂城中的可没几个吧?”
这样说来的话,其实结果也就不令李破意外了,所以当独孤两个字从和尚嘴里艰难的道出,李破也只是眯了眯眼睛。
名声赫赫,传遍天下的独孤氏也要出来兴风作浪了吗?
独孤怀恩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事儿有几分是假几分是真?
沉吟当中,和尚还在像念咒一般在念叨着,独孤家贵无可言,独孤怀恩他也瞧过了,头顶上有真龙盘旋护佑,就差说此人就是佛祖指定的真龙天子了。
这种和尚……好吧,求富贵的和尚依旧是和尚,只是和窦诞等人比起来,这和尚和个苍蝇一样让人厌烦。
当然,这只是对李破而言,其他人可就未必了,隋末战乱至今,一些人身边总能隐约看到佛徒的身影呢。
“这就是和尚所说的机缘?未曾示好,就先乱我河东,这是何道理?”
蒲坂夏县的叛乱一直让李破有点摸不着头脑,他觉着就算脑子再不够数的人也不会在大军驻于绛郡的时候,还敢于咫尺之处掀起风浪。
而现在看来,一切也就差不多明白了。
这么看来,独孤氏还真不是吹嘘出来的名声……
和尚又被噎住,于是他终于现,眼前这个人对佛祖也许根本没有一点的敬畏,他的那些鬼神之说也就没了什么用武之地。
常年靠着这些吃饭的和尚很不适应,于是这位密使转头又开始吹嘘起了独孤氏的辉煌家世。
他自信满满,蒲坂的王行本等人,夏县的吕崇茂,正是在他的游说之下投身于独孤氏,眼前这位应该也不会例外吧?
李破终于不耐烦了起来,稍稍瞪起了眼睛,“和尚,我若要想知道独孤氏家谱,自有人前来详细告知,不用你来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