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得今日,王当以雍者为尊,秦王稍次,齐楚晋再次,之后又有赵魏燕韩者,其他别多以成败而论。”

    说到这里,薛万均笑了一声,接着道:“譬如唐王之,循于上古,此乃权臣自封,自有王霸之意含有其中,又如宋王等,皆为小王,或乃自封,或为异姓有功之臣得之,又或皇帝子嗣繁茂,庶子别无所封,便也勉强为之,与郡王等同。”

    “臣之所见,多有偏颇,今总管欲上尊,或可依此斟酌一二?”

    一番话下来,陈孝意和苏亶都是频频点头,薛氏子弟见识颇有不凡啊,他们看到的自然于这些王的知识,而在于话里隐含的意味。

    人家含而不露的意思肯定不是在说王有多少,又有哪个高了,哪个又低了,而是在含蓄的劝谏,不要标新立异,而弄出来一个不靠谱的王,那大家可就都没什么脸面可言了。

    这无疑会让陈孝意和苏亶产生共鸣。

    没办法,眼前这位主意太正了,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点吓人,就像之前干脆的拒绝称王一样,非常突然,却又令众人不敢多言。

    其实说到底,他们所担心的还是李破出身太低,不知其中轻重,弄出个稀奇古怪的王出来罢了。

    就算李破之前说的再多,这种担心依旧伴随着他们,可见,出身这东西已经深入人心,轻易之间根本无法扭转过来。

    其实呢,薛万彻说的也并不算完整,一些开国功臣和功绩显赫的臣子也会得封比如秦国公,魏国公等爵位。

    像杨素父子,便都有着楚国公的爵位……

    所以说王和帝,公爵爵相互牵连,是一套有很多讲究,也颇为复杂的系统,千多年下来,也已非常完整,没有多少推陈出新的余地了。

    不管哪类封,只要不是世袭,那么头一个就得看祖宗籍贯,第二个再瞧任职经历,接下来还要考量功绩,这里面还有实封和虚封的区别。

    王越是尊贵,越离不开这个范畴,李破其实看的没错,什么漫天王,西楚霸王,迦楼罗王之类的,都属于野外品种,上不了台面儿。

    既然有薛万均开了头儿,陈孝意也便开口道:“薛司马所言甚是,王爵不比其他,尊贵者多以辖地而论,并无前后之别,今各处王爵颇泛,多乃滥封,总管许要求别于众人乎?”

    那边儿苏亶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接上敲定边角儿,“以臣之见,总管万万不能如此啊,我今与众人不同,可得皇后钦赐王加身,名望重于天下,其他诸人,便乃伪,日后削之即可,今若耽误于此,而取轻贱之爵,实属本末倒置之举也……”

    薛万彻听着听着眼睛已经瞪了起来,心说,俺都说什么了这是?这两位怎么听着越说越难听呢?

    实际上这就是心腹和新来之人的区别所在了,新来之人比如说薛万彻,就时常心怀惴惴,建言的时候也就委婉的多。

    而其他两人跟随李破日久,却是知道李破既然容他们讨论此事,便也不妨直言了,他们之前担心的,其实只是李破心意早决,根本不想让他们说话罢了。

    李破频频点着头,一副善纳人言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早就骂开了,几个狗东西,怎么就知道老子起的名不靠谱儿了?

    要按照你们说的,老子祖籍在扶风,那称个秦王也是应该的了,再要对上李二郎,好嘛,两个秦王打的头破血流,真假美猴王吗那是?

    倒是雍王听着还成,可雍州在秦境,和老子不沾边儿啊……

    心里挺恼火儿,不至于拿眼前几个人做法,可本来有心跟几个人商量一下这事儿的心思立马变了,嘴巴越发紧了起来。

    陈孝意,苏亶两个确实对他的脾性比较熟悉,知道他不可能为此苛责于人,可他们还是忘了,这位心里一不痛快,定是要旁人跟着不舒服的。

    只见这厮拿起酒杯来,像是要跟几个人饮上一杯,却又慢慢放下,眼神儿也慢慢失去了焦距,犹豫两难的样子昭然若揭。

    良久才道:“这般说来,晋王,唐王,秦王皆可人好生难决啊,也无须多言,你们的意思我已清楚,容我思量一番再做道理吧。”

    陈孝意胡子抖了抖,苏亶有些茫然,薛万彻最是轻松,事不关己嘛,看着其他两人的样子心里却也暗笑,一刀砍下去,砍空了吧?还用力过猛……可别闪了腰……

    之后再谈别的事情,陈孝意和苏亶明显精神便没那么集中了,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像他们这样充满进取精神,又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点偏执。

    像称王这样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分量非常之重,这次好容易得个机会,却不能知道结果如何,那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折磨了。

    这会儿他们两个都想安静的思考一下,或者招来心腹商量一番,李破却还频频举杯,嘴上也问这问那,他们却还不能不答,那难受的滋味儿就别提了。

    等到月上中天,李破才放了醉醺醺的几个人离去,瞅着他们的背影,李破哼哼了两声,先略施薄惩,过后却要让你们知晓,老子做事向来有始有终,,在政治正确上面,甩你们两条街都不止呢。

    站起身来,身体却晃了晃,呀,脑袋有些晕,光顾着和人耍心眼儿了,自己也没少喝了,他可不是什么千杯不醉的酒桶,以一对三的结果就是人家陈孝意那么大岁数了,走的时候还挺稳当呢,他却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丈夫连着两晚饮酒过度李碧很不满意,第二天起床,找着茬儿便想拳脚伺候。

    可李破多狡猾,不管你说什么咱也不动气,他可是明白着呢,这出去一年多,可没吃香的喝辣的,今次回转,却又饮酒过量,身体上肯定不如养精蓄锐许久的婆娘壮实,一旦动起手来,吃亏的肯定是他。

    于是早间先例行公事般的逗弄了一下儿子,又教训了妹子两句,稍微让自家婆娘开了开心,吃过早饭,麻利的溜出了内宅,今天他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绝对不能弄个鼻青脸肿的。

    哼,想拿小崽子的名字来难为人,亏这婆娘想的出来……

    这名字啊,和老子的王一样,得好好琢磨才能起的有意义,等孩子大了,也好有吹嘘的资本,懂不懂?

    心情还算不错的李破先招来步群等人,加上总管府司马薛万彻,军情司佐判张亮,以及记室王琦,杨续等人。

    令各卫府,以及军情司严肃军纪,不得懈怠,再有,各卫府务必加紧处置军功录转等事。

    一年多下来,军功赏赐在去岁年末做过一次,可如今面临一个阶段性的时刻,却无法照例于年末赏功了。

    所以卫府将军们这会儿还不能闲下来歇歇,尉迟恭,李年,尉迟偕等都,就以步群为首行之,接着还有换防的事情。

    尉迟恭等人不可能一直守在黄河边儿上,今年肯定要有一次大规模的换防,按照李破的估算,应该是在秋末时节,却也要早作准备。

    还有就是河东各郡驻军的事情,李破也没当小事儿来办,如今各郡都有自己的守卒,受郡守郡尉辖制,这是隋末乱象中一个非常的现象,各郡割据以图自保,即便投顺于人,也不肯放弃本郡兵权,不然的话,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常备军出现?

    李破的意思是,逐步把这一部分常备军消减下来,替代以五百至一千不等的卫府兵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地方剿匪。

    匪患是地方治平的最大一个障碍,晋地多山,并代两州匪患至今未绝,这年月,很容易就会发展成为农民起义似的匪伙儿。

    所以就算各部回转驻地,剿匪也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李破早已下了狠心,只要他还在领头儿,那么剿匪的事情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从这些事情上李破已经觉得,如今晋阳作为老巢已经越来越不合适了,主要的敌人都在南边儿,抵近指挥才能做到如臂使指,晋阳离着远了些。

    可晋阳的优越性现在还很突出,不到放弃的时候,只能将就了。

    和将军们说话要简单的多,一条条军令从李破嘴里冒出来,商议几句就定下来了,晋地的军人们在李破的压制下,渐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

    勾心斗角肯定少不了,可绝对不会像别处那样,什么样的事情军人都能插上一脚,而且分量还不轻,弄的上下一团糟滥。

    其实步群等人听着听着也在暗自叫苦,这么多事情一股脑做下来,过后可有的受了,而且,其他几个卫府建成的日子还短,战事结束之后,内里也需梳理一番。

    这么下来,今年各大卫府是别想消停下来了……

    李破可不管他们苦不苦累不累,老子在这里兢兢业业的,都没闲着,你们还想停下来歇歇?做梦去吧。

    1

第566章名将() 
时光过的飞快,眨眼间好像便到了正午。

    事情还没说完,李破索性又留众人吃了一顿午饭,接连请客的他倒没像以前那般觉着亏了,而是感觉再是精美的菜肴,这么吃下去的话,也味同嚼蜡了。

    对吃喝向来很讲究的他,颇为矫情的想着,吃饭喝酒,应该是三五人为佳,人少了不热闹,人多了吧,看看现在就知道,人多嘴杂,还吃什么吃啊?

    这还只是些将军,没那么多的规矩,若是陈孝意等人在的话,那吃的就不是饭了,吃的是权势,是礼仪,根本跟酒菜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破恶意的想着,怪不得文人们中间很少有胖子出现,背的东西多,自然也就胖不起来。

    想到此处,稍微扭头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王琦和杨续,杨续吃的挺香,估计是在晋阳大牢里给饿坏了,不然观王一脉,怎么会是这么个吃相?

    王琦就可爱多了,细嚼慢咽的,而且被如狼似虎的男人们时不时盯一眼,很快一张圆脸儿就红了起来,李破觉着,要是一直将她带在身边,估计没几天,就能把那张圆脸儿给饿成竹子样。

    午后,又过了一些时候,众人才陆续散去。

    随后,李破又招来苏亶和王庆两人,商谈良久,为的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当前的春耕,一个呢,则是裴世清那里的粮草运送。

    春耕其实不用李破再来督促,各郡今年大多安定了下来,上面对春耕又是如此重视,没谁敢于怠慢,不然秋收的时候,你少收了粮食,倒霉的肯定没有别人。

    实际上,局面一旦安定下来,一些事情自然而然便会做起来,只是过程视努力程度而有所差异而已。

    裴世清那边儿李破也不很担心,严宗和陆浩然要真有本事,也不会是现在这么一副模样,再加上裴世清也不是不通军事,再有精兵良将助之,若是败了,那才真叫奇怪呢。

    苏亶,王庆之后,李破又将刘敬升单独叫来嘱咐一番,刘敬升和罗士信率领的是他的亲军,要长时间驻防于晋阳。

    罗士信如今,刘敬升便也成晋阳的城防官儿,和晋阳城内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很多。

    倒不是怕刘敬升不懂分寸,得罪了谁谁谁,或是放松了军法约束晋阳变成第二个洛阳。

    李破只是觉得自己的亲军都是杀人如割草的家伙,罗士信那个活土匪,那么他便有必要亲自颁下军令,防患于未然。

    刘敬升离去,李破缓了口气儿,喝了点茶水润了润喉咙,接着便令徐世绩等备马,他要去巡视一下晋阳仓房。

    徐世绩现在是总管府右二领军,和赵世勋相对,两个在蒲州城冲上城头,却性格迥异的家伙,都升迁了。

    赵世勋随罗士信去了上党,徐世绩也就成了李破的亲卫统领,随扈在李破身边,等到战时,他和赵世勋如不随于罗士信,刘敬升麾下,便可独自领兵。

    要不怎么说战争年月升迁快呢,从徐世绩身上便可见一斑,不过几个月的功夫,这就又有出头的迹象了。

    而且徐世绩祖籍山东,和李破的亲卫们比较契合,只是他在河南乱军中厮混了几年,可以说和张须陀的部下们有着大仇,罗士信见到他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比较想一刀宰了这小子。

    而张进等人对他也颇为抵触,所以说,想要做好这个亲卫统领对于徐世绩来说也并不容易。

    当然了,他自己却不怎么在乎这些,现在他欢喜的很,因为能自由出入总管府了嘛……

    李破可不知晓这河南贼正在惦记自家妹子,看着徐世绩鞍前马后的忙活,心里还是比较得意的。

    都说唐之名将,以李靖,李勣为首,现在两个人一个成了他的岳父,一个在他麾下奔走效力,就算他对名人不太感冒,成就感却也不会少了。

    可这两位在后来好大的名声,如今他瞅着却有点悬乎。

    李靖看着那倒霉程度他实在不敢相信,这个老丈人是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靖李卫公。

    徐世绩呢,年纪轻轻,却很狡诈的样子,有点名不副实啊。

    嗯,说不定以后给他改个名姓,也就会变个模样?

    徐世绩呢,却是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儿,这位主公在他眼中印象可不怎么好,心眼太多,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心意难测,动辄得咎,所以他又拿出了在李密麾下时的做派,少言寡语的装起了老实。

    “你家中还有何人?”

    一行人在总管府迤逦而出,李破招手唤过徐世绩,并马而行间问了一句,既然有名将的潜质,又来到了他的身边,那和之前的待遇可就不一样了。

    徐世绩心里跳了跳,瞄了瞄李破的神色,在马上躬身道:“末将祖籍山东曹州,后迁居河南滑州,末将家中颇有积蓄,但人丁不多,只有父母,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其余亲族……皆在山东,父亲不提,末将也不知那边儿还有些什么人在……”

    说的挺详细,也都是实情,可徐世绩还是没有按照当下的规矩彻底道出自己的家世来。

    实际上,他父亲徐盖只是个山东富户不假,可他们徐氏祖上也是官宦之家,他曾祖曾在北魏为官,他的祖父又仕于北齐。

    到了他父亲徐盖这一代,和几个叔伯在山东闹的很不愉快,不然的话也不会在没有官职加身的情况之下,带着妻儿毅然决然的离开山东老家去到河南,投奔了妻族。

    徐盖的妻族在河南也不是什么大族,人丁寥落,比之徐氏还要不如呢。

    其实呢,从徐氏家族这一支的轨迹可以看得出来,从开皇到大业年间,北齐余孽们纷纷就都走起了下坡路。

    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在战争中被连根拔起,留存下来的这些,一部分融入了关西世阀当中,另外一部分则在故土苟延残喘,一直受到持续的打压,几十年来,当初可以于关西门阀抗衡的山东河北军事集团,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焉了。

    而山东徐氏其实只不过是个缩影而已,也可以说是时代进程中的牺牲品。

    当初李密麾下的秦琼等人,其实和徐世绩都差不多,祖上多少风光过,可到了他们这一代,也就没剩下什么了。

    出去之后,还不敢正大光明的将祖上挂在嘴边儿,唯恐遭了打压排挤,甚或是引来杀身之祸,要知道,当年北齐兵强马壮,可没少和关西人厮杀,你知道祖上结下了多少仇怨?

    这会儿李破听了,心里直接道了一句,哼,这小子说话不尽不实,无他,只因为这年头人们说话的习惯李破已经看的透透的了。

    家世不论贵贱,先说的都是祖上如何如何,你祖上就算是个农夫,也得先提一句我家祖上务农为生的话别人不要误会你隐瞒家世,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家族怎样,给别人一个评判的标准。

    接着才是父亲兄弟等等,没有说从父亲论起的,除非你的家族特别有名,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徐世绩显然此列。

    可李破还是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没有追问什么,因为他听的出来,这厮的父母家人都还活着。

    这就很不容易了,出身山东,又迁在河南,挺倒霉的一家人。

    山东就不用提了,留在那地界的人存活几率可不高,河南滑州嘛,瓦岗匪起家的地方,接下来李密和王世充撕咬的一地鸡毛,一家人的老弱妇孺竟然还能活下来,估计是沾了徐世绩的光儿了。

    “父母有养育之恩,姊弟有血脉之情,若是有便,尽可接来晋阳安居。”

    徐世绩苦笑道:“多谢总管……可……当初魏公……李密追迫甚急,末将也不知如今家人安在了。”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他对家人确实看顾非常,不然的话,当年也不会孤身从匪,若能将家人接来晋地生活,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可这两年他走起了背字儿,被人追的兔子般乱跑,哪里还顾得上家人。

    当然了,他这人脑子够用,和那些不管不顾的人不一样,早将家人藏了起来,只是以如今情势,将家人接过来却是不可能了。

    李破笑笑,心说没有家人在晋地的你,很让我不放心啊……

    可转念一想,他的岳父大人还在长安呢,也不知过的是怎样一个提心吊胆的日子,心下也便释然许多,这真是一个扯淡的年月啊。

    遂也没了其他心思,只随口道:“不急,待我平了王世充,你家人若还无恙,也就能过上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了嘛。”

    徐世绩面露感激,重重点头,心里却道,那是他娘的猴年马月的事情,还不若……给俺寻个婆娘来的便宜。

    不过能和李破近距离说上几句,对他的权威是有很大好处的,听着两人说话,一群山东河北以及代州的汉子们,心有戚戚焉之余,对徐世绩的敌视排斥之心却是大减,毕竟,大家伙儿都是从战乱中一路走过来的嘛。

第567章行宫() 
晋阳仓如今由元朗掌管,上任也才没两天。

    他身边的一文一武都弃他而去,裴旭跟随他叔父裴世清去上党了,徐世绩则因军功直接来到了李破身边。

    元朗呢,也没闲下来,随即接替王庆主掌晋阳大仓,明显朝着粮草官儿的方向一路狂奔而去。

    也许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也许是离开了北边儿的环境,也许是蓝眼珠儿在年初的时候给他生了个儿子,不管怎么说,元朗反正也不再嚷嚷着要立什么军功,颇为高兴的来看押粮仓了。

    因为他的两个狗腿子都很不地道的跑了,元朗又从李破这里寻了几个人过去,一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