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自在呢?而且他们也太没出息,种粮食做什么?最终还不是填饱那些狗官的肚囊,不如起来造反嘛……

    而一些人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和厮杀,觉得晋地真是个好地方,这样安宁的日子窦大首领能给予他们吗?大首领可又在打幽州呢,不定要打到什么时候。

    好在他们已经来到了路程的终点,不然的话,保不准就会出现逃人……

    迎接刘斌等人的是总管府司马参军,兼晋阳令吴伯远,还有总管府右领军刘敬升。

    规格不算很高,却也没什么怠慢的意思,对于窦建德来使,李破没什么准备,却也不会太过意外。

    他将窦建德当成了试金石,看看迎归萧皇后的效果,果然老窦没让他失望,这家伙的骨头不算硬朗,只稍微试探了一下,竟然派了使者过来了。

    还正好赶上他称王,先不说其他,只说在称王之礼上有诸侯来贺,就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嘛。

    使者还在路上的时候,他们的名字就已经到了李破手里。

    刘斌?没听说过,看向自家婆娘,李碧也是一脸茫然,陈孝意等人也是直摇脑袋,显然这人并不出名,多数属于草莽之流。

    此人却为正使,那只能说明这人跟老窦关系不错,至于到底如何,见了才知道。

    第二位的名字李破一听就乐了,泰山贼王薄啊,这人可是大名震于天下,杨玄感,宇文化及之辈都要跟在此人身后吃土。

    他向窦建德讨要王薄,孟海公的人头,窦建德却送了个大活人过来,孟海公不是真被他宰了,脑袋藏在盒子里吧?

    可略微想想,李破就暗道,别说啊,老窦心思还够用,这个“礼物”咱勉为其难的就收下了。

    李破觉着,窦建德在这方面要比义成公主强的多,所以王薄比之陈叔达也要幸运的多。

    接下来的一位,不用别人说起,李破只是稍微想了想便在记忆中找到了这个名字,弘农观王杨雄长子,他的记室杨续的兄长,这在杨续的履历上写的很清楚。

    杨纶,字恭仁,之所以大家只呼其字,这个李破倒也懂,人家是以字行世的嘛,这在关西不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事情,很平常。

    嘿,你们两兄弟竟然能在晋阳碰面,是不是觉着挺奇妙啊?

    众人就此事稍稍商议了一下,也就没什么了,因为窦建德对晋地的威胁微乎其微,就像当初李破所言,窦建德只要敢出太行山,他就敢把窦建德的人头留在晋地。

    代州铁骑的优势太大了,任何敢于行险冲入晋地的兵马,都将面对骑兵群的攻击,尤其是窦建德这样以农民军起家的家伙,受到骑兵攻击的时候应该是最容易被消灭的一个,这在当初河北战事中已经体现了出来。

    之后众人商量的就是称王的一些流程问题了,倒是李碧挺高兴……好吧,你高兴就好……

    等到刘斌等人到来,李破在总管府正堂接见了正副使节。

    刘斌表现还成,虽然他对晋阳的繁华很嫉妒,觉着若是自家占了如许一座大城,那……能拉出多少兵马?又能征用多少民夫?谁又能攻下如此坚城?怨不得李定安在晋地坐大呢,原来如此。

    这些腹诽之言他当然不敢挂在嘴边儿,而他在见到李破那一刻起,就开始惊讶于对方的年轻,态度的温和,礼仪的周全。

    这个时候,他和那些降人差不多,都被李破的表面功夫迷惑住了,然后就是拿他们的顶头上司跟李破比上一比。

    于是,刘斌的心情也就随之低落了下来,窦建德无疑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他不如李破年轻,有着李碧时常教导的李破在礼仪上更是甩出了窦建德一条街,李破出身虽然不高,却也非是窦建德可比。

    实际上,窦建德最大的缺点就是草莽之气未消罢了。

    和其他诸侯的使节见面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李破应对的很娴熟,让刘斌如沐春风,对答之间也从容了许多。

    他给李破的印象还不错,人长的一般般,身子骨却还壮实,一听说话就知道,读过不少书,却没有文人的酸气,相比居心叵测的李唐来使,说话也实在很多,没想要画一张大饼,好糊弄他去攻打王世充什么的。

    可向来看人先看弱点的李破还是找出了此人的缺点,这人度量好像不大,因为这人不但对两个副使视若无睹,而且李破只是稍稍刺激了他一下,他之后说话时便锋锐了许多。

    爱表现自己,还挺敏感,你不是个娘儿投错了胎吧?

    可这番对谈还可以说是很成功的,窦建德有修好之意,当李破好似无意间问了一句王世充与你唇齿相依,共结盟好,今日遣使节来此,可是王世充也有与我修好之意?

    刘斌顿时噎住,他自然不会去说王世充如何如何背信弃义,那是最没脑子的做法,良久,这位才寻好了措辞,打算糊弄一下李破。

    李破暗笑,你两家厮杀的声音,隔着太行山我都听见了,还想说什么平安无事?还将王世充缺粮的消息透漏给我,嗯,反应挺快,你也算是个人才。

    刘斌很卖力,奈何李破不是窦建德,心志之坚定,少有人能及得上,小事上,他有的是主意,大事上,他会和众人商议,却不会总是听信某一个人的言语,对别人的建议,他有自己的判断。

    这次相谈,李破觉着没什么大的收获,不像是阿史那牡丹和李秀宁,窦诞前来弄的那么刺激,可以说,既无什么好处,也无多少坏处,只是证明了两件事。

    一个呢,他在河北好像名声很大的样子,那次出兵幽州应该将窦建德吓的不轻,不然他的使者也不会这么“礼貌”吧?

    二个呢,就是萧皇后虽说不是皇帝,可效果上竟然很不错,是窦建德骨头太软?要不要找其他人再试一试?

    被人领着去别院休息的刘斌却感觉很好,他甚至有点不相信这样一个年轻人会是斩了宋金刚,杀了罗艺的那位云内李定安了。

    可以说,这是一次比较平和的面谈过程,李破既没有当即拿下泰山贼,也没有跟沉默的杨恭仁说起,他的兄弟就在府中任事。

    因为那都没必要,刘斌等人还要在晋阳呆上一段日子呢。

    河北来人刚安顿下来,李年已经命人快马赶到晋阳报说,王世充的使者已经过了黄河,前后脚,又派人报说,萧铣的使者到了。

    听到这两个消息,李破才真的是大喜过望……

第580章来使(三)() 
郑使乃郑帝王世充的兄长,太傅,兼尚书令,齐王王世恽,副使则为左御卫大将军,兼工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云定兴。

    梁使乃内史侍郎,左武卫将军,光禄大夫岑文本,副使乃右翊卫大将军,楚王郑文秀。

    如此一来,三国使者尽聚于晋地,和之前的情形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听闻另外两家使者到来,李破大喜……

    当然了,他高兴的肯定不是众人来贺他称王,更非是得到了尊重什么的,而是另外两家使者齐齐到来,分明有修好之意。

    这和窦建德派人过来可就不一样了,王世充,萧铣两人疆土皆与李唐相接,他们的到来,会直接影响到李破之后的战略,即便他们不来,李破本也打算称王之后,派人出使王世充处,与其相约攻唐。

    在李破意识里,绝对不能给李唐以喘息之机,八百里秦川,背靠巴蜀,实实在在的先秦故地,西魏,北周据此而壮大,最终大隋一统天下。

    李唐更加危险,各人立足未稳,很容易被李唐逐个击破,像薛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果不是薛举战败,李世民根本无法脱身,更不会聚起大兵,与李破相持。

    这种历史宿命感对于旁人来说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可对于李破来说就不一样了,李唐是有天命光环加身的,现在不趁其羽翼未丰之际加把劲儿按死他,也许等你回个身儿的功夫,人家就已经粗实的扳不倒了呢。

    可以说,萧铣和王世充的使者来的正好,窦建德那边儿属于添头,如果杜伏威的人也来了,那才叫完美。

    所以,对于接待这两路使者的态度,和对之前窦建德来人是完全不一样。

    随即李破便令温彦博,步群两人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南下介休迎接使者的到来,规格明显提高了不少,而且非常郑重。

    之后又招陈孝意,苏亶和刚赶回晋阳的宇文歆等人商议了一番,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弄清楚两家来使的来历。

    王世恽不用说了,王世充的兄长,据说很有些才干,这几年在河南上下名声很不错的样子,可陈孝意也说了,王世恽之前名声不显,以兄弟而贵,骤居高位,却能得人膺服,必有过人之处。

    换句话说,这人我没见过,应该有些才干,可挺大年纪了,之前却没怎么听说过,就算有才干,也是有限才对。

    文人说话,就是这么委婉,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道理已经刻入了他们的骨子里,有时候即便评论的是敌人,也不愿在背后以恶语加之。

    和晋末以来,人们有多大嘴巴就张多大的风气有点格格不入,其实这才是正经的汉家思想。

    当然了,此时谁也不会在意这个,比如苏亶很明显就对王世恽嗤之以鼻,还挖出了灞城王氏这一脉的老底儿,嗯,关西人就是这么直接。

    说起来王氏这一脉也确实足够奇葩,王世充是西域胡人后代,还是个拖油瓶,这个大家都知道。

    可隐秘一些的消息是,王世充的父亲在他母亲改嫁的时候并没有死,而是跟随改嫁的妻子一道去到了灞城王氏。

    然后……一家子都改了姓,于是外人也就说不太清楚,王世恽,王世伟等和王世充是不是真的有血缘关系。

    这样一个节奏,即便是胡风浓重的关西世阀也接受不能,若非灞城王氏很有点底蕴,不然的话,王世充还想冒头儿?见鬼去吧……

    王世充本人善能钻营,最后占住了江都宫监的职位,已经很了不得了,而他的兄弟们没他那个本事,估计也受了他的拖累,于是纷纷沉于下僚,不为时人所知,直到王世充趁天下大乱进据洛阳,几个兄弟才都显赫了起来。

    王世恽研究过了,李破心里大致有了个印象,身世挺……惨的,却能邀名于河南,应该不是个蠢笨之人。

    王世充派来的副使……好吧,众口一词,那家伙是个谄佞之徒,寡廉鲜耻之辈。

    李破当时就震惊了,好像……除了江淮的朱粲,山东的张金称,以及弑杀杨广的宇文化及之外,能遭万人唾骂的他还真没听说过。

    这人是怎么混到如此地步的?而且还活蹦乱跳,过的并不差的样子。

    于是李破也就知道了,这位将要到来的大将军,从开皇一直到大业年间,都是卫府大将军中间很特殊的一个存在。

    这人没什么功绩,在大业年间各个赫赫有名的卫府大将军中是得官最晚的一位,同样也是最弱的一位,弱到什么程度呢,好吧,只能说弱到一塌糊涂。

    此人走的宦途路数和后来一些人很像,可在开皇到大业年间,这样的人可绝无仅有,就像群狼环伺的时候,突然在狼群中冒出来一只小绵羊一样可笑。

    这家伙因为女儿嫁给了太子杨勇,并为杨勇诞下三子而深受宠爱,于是作为岳父的云定兴也就显赫了起来。

    说实话,云定兴还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不过出入东宫如入私宅,让御史很是高了几状。

    据说他在东宫中得到不少赏赐,后来杨勇被废,他便用这些赏赐贿赂了宇文述,重新又在朝堂上占据了一个位置。

    然后他又做了一件让朝臣深恶痛绝的事情,借宇文述之手,给杨广献上了许多奇巧之物,让杨广很高兴,你转换门庭不算什么,可你转换的这么恶心,让大家就都有些受不了了。

    于是这位名声大坏,连举荐他的宇文述都有点后悔了,跟他日益疏远起来,可见此人当时风评之差已是到了一定的地步。

    可你要说他没什么才干吧,其实也不对,他对大业年间的各个工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更是取代何稠成为了工部尚书,左屯卫大将军,由此也可见杨广对他有多亲厚了。

    从这个轨迹其实就看得出来,这人虽无大恶,却是标准的谄媚之徒,另避蹊径,在大业年间走出了一道另类的风景出来。

    就像陈孝意几个,对这人都是厌恶至极,可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么几句话,也就是说,只有厌恶,没有痛恨,和其他那些人不一样。

    李破听着听着,眼睛却亮了亮,他娘的,这人竟然做了很长时间的少府监,还成了工部尚书?这样的人,就算再无耻一些,又有什么呢?

    此时若是让陈孝意几个知道他的心声,肯定大恐,想想与此人并列一处的情形,估计几个人都要出去先呕吐一番才成。

    可事实上却是,云定兴不管是在长安,还是在洛阳,都过的很不错,就算众人不愿与其相交,却也没什么人想专门跟他为难。

    王世充能派云定兴来晋地,其实就是看准了这人没多大本事,在他那里可有可无,和萧后又见过面,而且,此人善人讨人欢心,说不定说的李定安高兴了,一个糊涂把萧皇后送归洛阳呢。

    李破确实很高兴,只是情形有很大的偏差,还没见到云定兴呢,就已有了收其为己用的心思。

    而且他对王世充还有所鄙夷,这样的人才,你不好好留在家中,让其出来乱窜,真是不识货啊。

    只是他不知道,扣下王世充的使者,会不会让王世充发疯,那个自大而又非常该死的家伙应该很敏感才对。

    当然了,只要他有心,一些事上他的主意可多着呢,只转了转眼珠儿,就觉着,一个名声不好到这种程度的人,又喜谄媚于人,骨头肯定不硬……稍稍布置,让大家脸上不用太难看,也就是了。

    只是银青光禄大夫,左御卫大将军,工部尚书,我去,这厮的官职可够高的,王世充是看重他的才能呢,还是他的言辞?却要见过此人才知道了。

    说完了王世充的使者,又转到萧铣这里。

    岑文本,这人本就是西梁旧臣之后,和萧铣看上去简直就是珠联璧合,而且这人年纪轻轻,在江南文坛上去实实在在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样一位使者,陈孝意摇头叹息,估计是觉着有点自愧不如了,苏亶的话说的也少了些,宇文歆肯定是没好话,关西人从来看不上文绉绉的江南才子嘛。

    这人立马在李破心里略了过去,年纪太轻,就算有些文名,也应该不会是个合格的使者,应付这样的人,让晋阳王氏出面吧。

    当然了,这里都是聪明人,对于萧铣来使的主要意图大家都能猜得到,无非是想要迎回萧皇后而已。

    可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所以接待萧铣来使,需要更多的技巧,若非萧铣正在攻打蜀中,不然的话,他的来使得到的待遇,和窦建德那边也不会有太大差异。

    萧铣派来的副使是楚王郑文秀,异姓封王,一听之下,李破头一个就感觉到,萧铣的底子很薄嘛,不然怎么会封出那么乱七八糟的异姓王来?

    怎么看都和义军相仿,这些顶着王衔的家伙也是胆大,帽子那么大也不怕把脑袋给压掉下来……

第581章来使(四)() 
温彦博迎至介休,等了两天,终于迎到了第一拨人马。

    可先到介休的却不是早一些过了黄河的王世恽一行,而是萧铣的使者。

    温彦博与西河郡太守张云智率众迎岑文本于介休城外,护卫岑文本一行的是李年的亲卫,等他们散开,瞅见稀稀拉拉的六七个人,温彦博想笑,却又忍住。

    楚王郑文秀没能到来,从荆襄到晋地的一路上,山贼如蚁,乱兵如麻,把这一行使节折腾的欲仙欲死。

    楚王郑文秀受了箭伤,勉强支撑着过了河,便一头栽倒在李年的军营之中,李年让军中大夫给诊治了一下,又送其到了最近的临河郡。

    李年当时也暗呼倒霉,若是这人死在他那里,算什么?那可真真是受了无妄之灾,于是以军营中缺医少药为由,将人火速送给了尉迟恭。

    岑文本情形也不太好,一路上过于惊险,加上旅途劳累,他又是个地道的文人,就算也时常习剑,比后来那些手不挑肩不能抗的文人士子强健一些,其实也是有限。

    所以这位也染了风寒,只是仗着年轻,比郑文秀那要死要活的模样强了不少,还能支撑着来到介休而已。

    其实岑文本很想质问一下王世充,你他娘的这个河南之主是吃干饭的吗?怎么看着河南比当初你与李密相争的时候还要差上几分呢?

    可再是抱怨也没用,洛阳大仓的粮食见了底,王世充也没想着怎么好好的治理属地,于是河南的乱象愈演愈烈,让萧铣的使者们吃足了苦头儿,人命丢了不少,只是好在没让两个使节死在路上罢了。

    他的几个扈从穿着乱七八糟的衣服,身上还都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就算洗涮干净了,看上去也特像流民。

    其实他们都已经骑上了战马,弄几辆驮车也根本不是问题,可在路上将送给萧皇后和李破的礼物已经丢了不少,如今仅有的这些,岑文本可不敢再给弄没了,严令各人背在身上,不得轻离。

    于是乎,萧铣的使节可谓是威严尽失,颜面扫地,看着温彦博和张云智眼中,就和开玩笑差不多。

    岑文本裹的和个粽子相仿,脸色苍白如纸,天气已经暖和了过来,可这位还是哆嗦个不停,他是坐着李年送的马车一路行过来的,滋味儿其实比骑马更难受,加上有病在身,已经在路上吐的稀里哗啦,差点丢了半条命出去。

    其实到了介休这里,这位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按照随行的大夫的说法,那就是好好将养些日子也就差不多了,因为他年轻,倒也不会损了元气,留下病根儿什么的。

    有气无力的跟温彦博,张云智见了礼,温彦博赶紧让人扶着他回去了车厢,生怕这厮突然栽倒在他面前,那乐子可就大了。

    温彦博觉着也挺倒霉,就这几个人,正副使节还都成了难兄难弟,一个比一个凄惨,真要是都死在晋地……他娘的,你们这是想栽赃陷害啊……还不如死在王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