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政治,经济以及战略层面上已然处于上风,赵国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汉末时曹操也在这里转悠过,总结一下,上党海拔很高,确实有那么点居高临下的意思,可要说有多险要……嗯,也就那么回事吧。

    这里四面环山,景色很不错,尤其是到了夏季,群山起伏,绵延翠霭,鸟兽成群,应该是词人墨客非常愿意游玩上一圈的地方。

    可事实上则是,上党民风彪悍,文人骚客到了这里,想要平安无事的走一走,瞧一瞧,是不太容易的事情,说不准就在哪个山间小道上被人宰了下酒呢。

    而时逢乱世更是如此,上党乱匪多数不成气候,可你若想剿灭个干净,却也是痴人说梦,上党这地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藏人的地界。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上党四面环山,山林资源很丰富,可在这年月却几乎无法开发,可以供人耕种的良田没有几亩,粮产上也就没法跟山外的郡县相比,而商人们对这里也没多少兴趣。

    所以这里的人们大多很贫困,上党难出门阀,根子上就在此处,物资困乏,也就难知礼仪,这是儒家的根本思想,放在这里很合适。

    上党的优点其实也蕴含其中,驻有大军的时候,粮草多靠山外供给,于是可为藩篱,却又不虞有人拥兵自重,瞧瞧,是不是挺好的?

    就像严宗和陆浩然两人,缩在盆地里称王称霸,大兵一到,立马土崩瓦解。

    这一年上党经历了几场战事,很快换了主人,所谓险要,不过尔尔,大势所趋,像上党,长平这样的地方,都只有随波逐流的份儿。

    五月下,李破东入上党。

    进入上党,几乎是一下就换了个天地一般,山峦起伏,丘陵遍布,到处都是山林草莽,散发出一股原始的味道。

    太闭塞了,这就是李破的感觉,于是乎,对于此行李破产生了浓重的怀疑,搁在后来,这样的地方肯定很受欢迎。

    可现在嘛,李破要的是良田,要的是人口,上党有什么?战略优势在此时也没那么显眼,窦建德不敢过来,王世充除非疯了才会来抢上党,长平。

    进入上党约半日,李破心里就有了那么点惭愧,将河东裴氏的阀主扔在这样一个地方,确实不太地道啊。

    再者,严宗和陆浩然两个总是向他讨要粮草,瞅瞅这个样子,好像也不算那么不要脸嘛……

    好吧,他想的要是被已经去到地下的严宗知道,定要再被气死一回。

    当然了,上党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真这么糟糕,因为闭塞,所以在你来我往的隋末混战当中保存的还算完整,对上党摧残最严重的其实不是义军,而是劳役。

    从大业七年开始,一直到李破与李神通一战,上党和长平两郡到底承受了多少劳役,连郡中的官吏也算不清了。

    而正好粮价疯涨,这两郡的官员们便也打起了用劳役换粮食的主意,很多人家走投无路之下,便也成为了流民盗匪。

    到得如今,两郡人口差不多是十去五六的状态,境况不算好,可与西河郡以及代州郡县相比,却又好了不知多少。

    李破一行的行进速度很快,从晋阳一路赶过来,只用了八天,这里面还包括在西河郡,临汾郡停留的时间。

    和李破料想的差不多,临汾郡太守刘翰迎接他的过程,几乎是完全仿照张云智的做法来的,又被礼乐随行的一把,李破毫不犹豫的挥起了棒子,给了刘翰几下。

    当然,他此次出巡的意义不在这里,一路之上,他接见了不少地方官员,顺便也对经过的地方进行了了解。

    行程很顺利,也没遇上什么胆上生毛的家伙,五百汉王亲军随行,风卷残云般奔驰而过,别说只靠两条腿走路的盗匪,便是正规官军来了,都得考量一下跟不跟得上的问题。

    进入上党境内,沿鹿台山山麓向东南至浊水,朔流而上,不一日至襄垣。

    襄垣县令出迎,李破在这里歇了一晚,满眼都是山,即便是对山林很亲切的李破也有点眼晕,而且这里百姓之困苦艰难,给了李破很深的印象。

    一大半人都是猎户,樵夫,在人口锐减,男丁不是从军就是服了劳役的今日,他们的生活可想而知。

    沿途村寨多数废弃,有些开垦出来的山田,上面劳作的都是妇人孩子,秋后的收获很难够一家享用。

    而上山行猎打柴却还要面临山民,乱匪的威胁,从陪着他的襄垣县令口中得知,这里最著名的风俗就是抢亲。

    山民下来抢女人,人口足够的时候,平地的男儿也会冲进山里,去抢山民的妻女,于是也就形成了很特殊的结亲方式。

    无论百姓还是当地大族,结亲的时候,最不缺的就是膀大腰圆的汉子,手里拿着的也不是什么贺礼,各个背刀挎剑,如临大敌,为此结下血仇的事情,层出不穷,官府根本管不过来,也不敢去管,民风可谓彪悍的一塌糊涂,比之代州边塞也是不差分毫。

    知晓汉王到来,县中官吏士绅都聚在了县城之中,张伦部将吴通,上党郡刑曹参军裴旭也已早早迎候在襄垣城内。

    这让襄垣看上去很热闹,嗯,自隋末战乱以来,从没这么热闹过,上党大族的名姓差不多都能在这座城中找见了。

    他们都集中在这条必经之路上,准备找准机会见上汉王一面,就算说不上话,也能沾沾贵气不是?

    几个月过去,好像已经没谁再记得严宗是哪个了,他们只知道,日月星辰旗重新飘扬在了各处城头,听说外间也是如此。

    汉王功高,彷如日月,今日亲至上党,上党豪杰自然欢欣鼓舞,之前流下的那点血,在他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

    这其实就是李破出巡的意义所在了,不算有多大,但确实有着收拢人心的效果,若非如此,杨广其实也不会拉着那么多人到处乱跑。

    像是秦末刘邦,项羽这些人,可不就是见到秦皇出行的队伍,羡慕的眼睛发蓝,才有了蓬勃的野心和斗志吗?

    可作为主角的汉王殿下这会儿的心情却渐渐变得糟糕了起来,因为外间郡县就算境况不佳,却也显出了些活力。

    上党这里却看不出来,贫富差距也来到了一定的程度,想想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关起门来的上党,地方大族豪强压榨百姓之酷烈,比之别处实是要胜上几分。

    而且他们很顽固,一个个鬼头鬼脑的看着就让人生厌。

    之所以给了李破这种感觉,一个呢,是既定的印象作祟,严宗,陆浩然开了个头,让李破对上党的官吏先就有些看不顺眼。

    二来呢,到了襄垣,从襄垣县令往下,主簿,县尉等清一色的都是襄垣土著。

    三来,不论县中文武,都很粗鲁,县令读了几本书,在县中竟称才子,主簿和他相仿,而县尉却好像一个大字不识,表现的尤其“豪放”。

    而他们却代表着襄垣县内三个大族,县中官职几乎成了他们世袭之物。

    李破见过这种情况,东进幽州时,涿县就是这么个样子,卢氏和张氏把持着涿县军政,终于在罗士信一脚踹开城门时,顺便踹碎了他们那点梦想。

    如果只是这些倒也罢了,可只在襄垣呆了半日,襄垣上下那种针扎不入,水泼不进的心态,就已经被李破敏锐的感觉到了。

    李破终于提起了兴致,觉着自己好像是来对了,可咂摸一下,却又索然无味,鸡肋的感觉让他心情大坏。

    这会儿他已经准备去郡城找裴世清和张伦的麻烦了,一场战事打下来,这样的人不多宰上几个,你们对得住我交到你们手里的刀枪吗?

    而此时,襄垣县的主官佐官们却还不知道汉王殿下有点恼了,当晚,县令还设宴给李破接风洗尘,由吴通,裴旭,县中主簿,县尉作陪,之外呢,还弄了两个县中有“名望”的文人过来。

    估计是准备在宴席上展示一下上党的文风……

    嗯,谁知道呢,反正李破觉着这些家伙作死的程度不下于已经掉了脑袋的严宗就是了。

第610章一夜() 
到了上党不过两日,上党的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在李破心目中的地位是直线下降,有些人在他耳边说的,经营晋地,必略上党之说,就此也被李破毫不犹豫的抛了个干净。

    他们说的有道理吗?肯定是有的,可在渐渐以天下为目标的李破看来,却又毫无道理可言。

    从上党这些土著口中便可以得知,上党没有多少良田可以耕种,虽说是盆地,气候却不怎么样,而丘陵也太多了些,很多地方竟然是以畜牧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存模式。

    上党的人口一直居于河东之末,以前是,现在还是如此,虽说裴世清治上党,长平两郡之后,还没有进行完整的户籍查录,可李破对此已经不抱太多期望了。

    没有了这两样,上党确实就像是一块带着点瘦肉的肋骨一样摆在了李破面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至于上党的战略地位,在窦建德势弱,毫无西进之端倪的今日,上党,长平两郡战略上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大半儿。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窦建德没有过来的欲望,李破吃饱了撑的,才会从上党出兵,去攻打河北。

    从这个角度看,前人对于上党的评价,多有不妥之处,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上党,长平其实并不符合那样的特征。

    诸侯割据,除非情况特殊,人们一般不会将这里作为誓死相争之处,当天下承平,嗯,那个时候你在上党屯有大兵,又是为何?想让兵将们在这里造反吗?

    所以上党土著们的自豪,在李破看来根本是毫无来由的,倒是他们的顽固和保守,却很有道理。

    当晚,李破很给面子的出席了晚宴,场面也不温不火,进行的很顺利。

    实际上,如果李碧在这里,一定会敏锐的察觉到点什么,可惜,这里没谁能长年累月的跟李破相处一处。

    晚宴中,襄垣县尉拍着胸脯说着,“大王放心,些许贼子,扰不得这一方平安,只要俺在,定保县境无事……”

    李破把玩着酒盏笑笑,心说,就你这个样子,还能保得一方平安,你可真会说笑。

    许是已经串通好了,也许是捧杀,谁知道呢,反正县令和主簿两人很是附和了两句,弄的醉醺醺的县尉有点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越发有点大咧咧了起来。

    两个文人又插了进来,之乎者也了两句,然后便拿出了准备多时的诗文,想请汉王殿下赏鉴。

    阴阳顿挫的诵读之声中,却不知尊贵的汉王殿下眼前,完全是一张透着原始滑稽感的画面,从庄重的晋阳一路南下,束缚感依次递减,与此同时减少的还有庄严肃穆的感觉。

    到了上党,就好像完全是两个世界了,山里山外,层次感分明,很难想象,前秦和赵国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旷世之战。

    他们争夺的是什么呢?

    没等文人显完本事,这位姓孙的县尉又开了口,“大王威武,可莫要被这些酸人瞒哄了,还得是刀枪上见本事……”

    李破没恼,可却知道,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恼”一下了,别说今时今日,即便是当初在恒安镇参军,甚或是云内马场马令的位置上,一个小小的县尉也不能这么跟他说话。

    当然,他可不是被拔了牙的李元吉,气急败坏之下,会跑去跟公主府的司马磨牙,他只是瞅了瞅早已有点按捺不住的吴通。

    同时他心里还有点后悔,应该让罗士信过来一同喝上几杯,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心里稍微存了点“慈念”,有人就蹬鼻子上脸,这年头的事情还是那么妖啊。

    吴通的火气都快窜到头顶了,只是汉王殿下在他们这些军人心中积威太重,只要李破好言好语,那他也就不敢发作。

    当李破稍稍示意,吴通立时勃然大怒,拿起酒杯来朝着对面离着还挺远的县尉就砸了过去,口中更是喝骂道:“狗崽子,就你这般腌臜东西也敢在大王面前胡言乱语,谁给你的胆子,看俺不宰了你……”

    说罢就想摸刀子,摸了空才想起来,进来的时候兵刃被收走了,愣了愣,可却也不妨碍他暴跳如雷,一脚将桌案踢开,就要去与县尉厮打。

    县尉立马就“酒醒”了过来,吴通是什么人他太清楚了,张伦的妻弟,他可断然得罪不起。

    “大王救命……”一见剧本不对,这位喊出的救命口号也很让李破莫名其妙。

    好吧,说起来这位孙县尉见识确实少了些,可也不至于在威名赫赫的汉王面前如此鲁莽,一来呢,这人有点好酒,喝的还又急又快,酒量还不深,酒品也不好,于是终于酿成恶果。

    二来呢,这人满脸的大胡子,在李破心目中那一定是奸狡之人了,这未必没有点道理,满脸大胡子的人向以粗豪示人居多,可多数未必就真那么豪爽,张伦,程知节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位孙县尉也不例外,他出身地方大族,怎么会不识字?只是满脸横肉,又长了一副大胡子,从老爹手里接过县尉之职,那必然是要豪放起来的……

    三来呢,有人跟他说了,汉王殿下的面儿很难见到,却最喜不拘小节的英雄豪杰,要想赚个荣华富贵出来,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再有,相见至今,李破笑眯眯的样子很能迷惑“陌生人”,又貌不惊人,初见时交谈上几句多数人都要升起些耳闻不如目睹的心思。

    好吧,理由非常多,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见识不足,而在一处呆的久了,就认为这是整个天下的心理状态在作祟。

    用李破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年月,什么幺蛾子都能出,见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想他起兵以来,大大小小数十战,杀的突厥人尸积如山,打的李唐抱头鼠窜,让突厥人咬牙切齿,令关西豪强心惊肉跳,山东河北豪杰闻风丧胆。

    到了上党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清洗的地方,竟然还有人以为他很仁慈,也是见了鬼了。

    当日也很有点自以为是的徐世绩听到动静,领着护卫便冲了进来,此时动作很快的吴通正揪住县尉痛打。

    场面比较混乱,县令在连声劝阻,两个文人在连滚带爬,受了池鱼之殃,心事很重的裴旭眨巴着眼睛在瞅汉王殿下的脸色,琢磨着是否也上去踢几脚,因为之前他反应有点慢啊。

    主簿则躲在一旁看热闹,估计恨不能冲上去也参与一下,他跟这位孙县尉一直可是很不对付呢。

    闹的有点过了头,李破在反省,他比较喜欢轻松一些的场合,更喜欢的是藏着些机锋,却不凶险的谈话,可他同样认为,官场是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因为其中蕴含着暴力和血腥以及无数的机谋和凶险。

    你若不认真的对待,很可能就会伤人伤己。

    就像现在,县尉的下场几乎已经注定,同时却也有伤他自己的威严,嗯,总之一句话,他不喜欢看到这种混乱的场面。

    “拿下……审一审,可是严宗党羽……”

    至此,李破在不愿多说一个字,拂袖而去,之后县令,裴旭等都来求见,却被拒之于门外,李破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稍稍问了两句。

    徐世绩当然不会理解错他的命令,直接将县尉拿下,和吴通稍一商议,便砍了他的脑袋,他们有志一同的认为,区区县尉,杀了也便杀了,倒是之后襄垣县孙氏一族该怎么处置,需要问一下。

    他们有所顾忌,可没有顾忌的人就在他们身边,罗士信没有当值,听闻此事后,他的怒火几乎连带着将吴通,徐世绩,裴旭几个人都烧成灰。

    凶名在外的罗士信,一旦恼起来,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外,几乎没人不怕,更是无人可阻,军中将校,碰到罗将军,多数都会不由自主的变得温文尔雅起来。

    因为你跟他讲理,很可能讲不通,你跟他不讲理,那他就更不讲理,猛将这样的头衔,天然就应该戴在罗士信头上。

    名将最喜欢碰到这样的对手,可不少例子都证明,名将也很可能被猛将蛮横的掀翻在地。

    这一晚,襄垣很热闹,却也可以说是鸦雀无声。

    暴走的罗士信先就带人去抄了孙县尉的府宅,襄垣县很气派的一家宅院,随即人头滚滚而下。

    准备看热闹的主簿没想到,他那点小算盘在这个时节是多不合时宜,引来的大火烧的他这一家渣都不剩,灭门之祸随之而来。

    汉王府的亲军卫士横行襄垣,襄垣大族的鲜血刺红了所有人的眼睛,同时也将恐惧扎根在他们心中。

    县令这个才子还是比较聪明,所以说啊,读书多一些没坏处,这边汉王府亲军一动,他便跑到了汉王殿下门外长跪不起,不然的话,红了眼的罗士信几乎一定会斩下他的头颅去跟其他两位作伴。

    所以李破第二天早晨梳洗完备,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哥哥,俺给你出气了……”

    一夜之间,将襄垣县城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的家伙,装作一副很累的样子,在李破面前说着好听话,吓的外间跪了一夜的县令瑟瑟发抖,止也止不住。

第611章迎候() 
“又杀了几个?”

    “没几个,哈哈,没几个,哥哥,你这些亲兵卫士很久没见血了,下了手就有点收不住……”

    “瞧你这意思,还是我的错了?”

    “哥哥怎么会错?你看,错的可不都掉了脑袋吗?”

    “呀,罗将军竟然也会说话了,这是谁教的?”

    屋中传来很脆的啪啪声,不要想歪了,罗士信又挨揍了,守在门外的徐世绩和赵世勋就没想歪,两个对视一眼,很无奈的敛下眸子,心里的想法都是一般,跟罗士信在一处为官,真的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大王对这位义弟的宠信和纵容,军中诸将是既羡慕又嫉妒,可敢当面跟罗士信针锋相对的人,是越来越稀少了。

    对于像徐世绩,赵世勋这样的新晋汉王府亲从来说,无趣之处在于,想象一下即便成了卫府将军,也难压罗士信一头,以前受的打骂更是无从报复,连精神上的胜利都不会有,像他们这样的家伙,那得多难受就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尤其是祖籍山东,又在河南领过兵的徐世绩,罗士信是半只眼睛也看不上他,若非知道哥哥比较看重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