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然后就是俺父若在,该如何如何,这些话范文进听的多了,却也没有厌烦,还深以为然,当年凉州总管在时,确实是西北最为混乱的时候,可到了后来,西北各族人等再闻卫昭王杨爽之名,谁还敢说半句不敬之言?
若非杨爽早殁,什么西突厥,或是突厥王庭,什么吐谷浑,差不多都得被这位卫王殿下收拾的服服帖帖才对。
其实,梁师名也说不出姑臧太多的好处来,他只是见了这西北第一大城,顿时觉得自己家住的地方好像太过寒酸了些,若是能……嗯嗯,果然是个好地方啊。
范文进挺“厚道”,忍着浑身的酸痛还在给这位文不成武不就的家伙解释,“此乃形胜之所,控扼南北,交通东西,天下胜之者不多,据之可为帝王业也,大凉皇帝……啧啧……”
瞧着旁边这个好像快咽气一样的酸丁拽文,梁师名是分外的不满意,“那比之长安如何?”
范文进牵动了一下脸上的肌肉,心说,你可真敢说,就你们兄弟这个模样,就算有突厥之助,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去长安见识一下,说不定还是被人绑去的呢。
实际上,此时范文进头脑也有些混乱,梁师都那里很乱,看上去并不像能成事的样子,而且这人和突厥走的太近,麾下将领很多都是突厥人,另外一些人则像是突厥之奴仆。
临行之前,汉王便曾跟他有过一次长谈,许他以便宜行事之权,而且条件放的很宽,能挑动梁师都,李轨二人攻唐最好,若是不能也没干系,仔细看看西北情形如何,回去再做道理。
但一定要提防这两个家伙狗急跳墙,引突厥人大举南下……当然,就算如此,范文进也没什么办法,他既不是苏秦也不是张仪,没长那样灵活的舌头,能劝得这些隋末的大反贼们回心转意。
可以说,和李破想的差不多,范文进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使者,才干或有过之,但狡诈不足,而且缺乏使者应有的那种锲而不舍的韧性。
尤其关键的是,这人身体好像不太好,长途跋涉下来,很可能在半道上就一命呜呼了。
不过没办法,李破麾下的人才就那么多,再选不出一个合适的人了,所以范文进侥幸中的,当然,对于范文进本人来说,就不知道是幸也不幸了。
李破是属于有枣没枣来打上一竿子,对于范文进而言,那就纯粹是身不由己,小胳膊想拧过汉王的大腿,下辈子吧。
他还别想着一去不回,他和那些孤苦伶仃的河南人可不一样,在长平有家有业,过的是有声有色,给他个天做胆,也不可能干出抛家舍业的事情来。
到了这丝绸古道之上,范文进只能尽心尽力的想辙,既别把自己的小命扔在这里,也别弄的一事无成,不然回去不好说话啊,要知道,那位汉王殿下可是非常不好糊弄呢。
而他现在做的,就是出于本能,觉着不应该让梁师都的使者平安顺利的完成梁帝之嘱托,西北和突厥都有关联的两个人一旦连成一片,谁他娘知道能办成多大的事情。
“长安啊,略胜一筹而已,梁将军应该知道,这里连通西域,地处要冲,当初隋帝巡张掖就曾经过此处,而前隋卫王杨爽,大将军段文振,尚书左仆射杨素等名臣大将皆都在此施展武功……”
“这样的地方,可不多见呢,就算长安大邑,论起屯兵守战来,也要逊色这里几分呢,而且……这里商贾极多,人多富裕,又有凉州马场为用,既得资财,又有兵员,经营的好了,上下一心,并力东向,又有谁人可阻?我家主公正是有鉴于此,才会派了俺来交好啊。”
果然不出范文进所料,话音未落,梁师名已是冷笑一声,“若真如此,李轨那厮早就进了长安了吧……”
第688章要命()
李轨不可能再去什么长安了,他病了,而且病的很重……
李轨,字处则,武威人,他的出身和西秦霸王薛举差不多,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富翁,时人谓之豪望,差不多就是后人嘴里,那种地方上的首富之类。
真实情况也与后来差不多,既然有家财万贯,就要谋求社会地位,所以李轨不但在当地交游广阔,而且在大业末年趁着时局渐乱,给自己弄了个武威郡鹰扬府司马的职位。
这个人生轨迹不但又和薛举类似,和梁师都也没多少分别,可见当时西北起兵的这些家伙和中原的反王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李轨起兵时,自然也沾了奴贼白玉娑的光,白玉娑失踪之后,西北各路“义军”立即分崩离析,多了许多大王出来,往来征杀,荼毒地方。
这个时候,有办法的人就都露头了,李轨就是其中之一。
他联结好友,杀了不少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行为上并不那么狂暴,杀的人虽多,可却有所甄别。
所以他麾下最初得用的人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迫投靠他的地方官吏,另外一部分就不用说了,那肯定是随他一道起兵的友人们。
这既让他扩军的步伐很顺利,又使他麾下的人们明争暗斗,一直没有同心协力一说,而且随着他招降纳叛,收在麾下的人越来越杂,其中有西北各部胡人,还有投靠他的突厥叛将,曾经追随白玉娑席卷西北的乱匪,等等等等。
这么一来,和大部分义军起家的人一样,当李轨整个占据河西的时候,便显出了后继乏力之势。
内斗随之成为李轨所部的主题……甚至于薛举败亡都没能让他们警醒过来。
李轨处的情势范文进在梁师都处时,便已有所耳闻,李轨部下的西凉铁骑十分厉害,曾经以少胜多,打的薛举毫无还手之力,李轨这人很“厚道”,击败薛举之后,还放还了被俘的薛举兵将。
如此种种,给范文进的印象是,这位大凉皇帝是个做事极有章法的人,可听到的消息越来越多,想法也就变了,因为从所有知晓些李轨处消息的人的口中,都能得知,李轨治下很乱。
这种乱几乎是从上到下的乱,到了最后范文进甚至觉得,那里和龙潭虎穴差不多,到处是不服管束,想要撒欢吃人的家伙。
范文进是个很有大局观的人,当初给陆浩然当幕僚的时候就能窥见一二,几乎让陆浩然避开了将要到来的所有灭顶之灾。
按照范文进的分析,想要让李轨率军东入关西腹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轨面临的困难有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内耗非常严重,他的臣下来历复杂,除了李轨本人,几乎没有那个派系能控制全局,这种情形若放在李轨本人英明神武的情况之下,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也意味着没有谁能制衡皇帝。
可话说回来了,若李轨真有那样的才干和心胸,他也不可能在击败薛举之后就毫无动静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李轨部下的胡人很多,而这些胡人对关西世阀忌惮颇深,尤其是他们好像对西域比较感兴趣……
最后则是,李轨必须面对迁移而来的吐谷浑的一些部族的攻击……
好吧,消息很零散,能想到这些也只能说明范文进的头脑很好用,抽丝剥茧之下,梳理清了些脉络而已。
而等范文进到了大凉都城姑臧,他才晓得,凉州的局面比他最糟糕的想象还要糟糕几分。
迎在城外的是大凉皇帝李轨的太子李伯玉。
这是个长的很威武的家伙,浓眉大眼,一张国字脸,配上古铜色的肌肤,很有些西北豪杰的模样,而其身上还带着些书卷气……
好吧,这样的人范文进以前见过不少,说实话,他们和关西世族有相像的地方,毕竟他们勉强也算是关西门阀中的一部分嘛,但底蕴不足之下,这些西北土著弄的有些不伦不类,很有狗熊拿起笔墨的喜感。
李伯玉这个“狗熊”就很典型,范文进很快就知道这人是个“草包”,属于那种书读了不少,却不知礼为何物的人,这是孔子他老人家最讨厌的一种人,用后来人的说法,大约是叫有文化的盲流。
这让范文进一下就想到了那位汉王殿下……嗯,就是不知道这人有没有那位大王的心眼和见识了。
由此可见,李破给范文进留下的印象很不好,心如猛虎,却又狡诈如狐,偏偏外面还套上了一层光鲜华丽的人皮……
相互见礼,自报家门,寒暄几句,两国使者的到来,看上去让李伯玉很高兴,却又难掩其愁绪,显然,这并非是一个能很好的隐藏自己情绪的家伙。
其实,他身上穿着的孝服早已刺痛了范文进的眼睛,旁边的梁师名也难掩惊容,估计心里也在想,不会是李轨那厮殁了吧?
“殿下这是……”
缓了缓情绪,范文进才试探的问道。
李伯玉其实对这个病恹恹好像随时都能咽气的家伙不很喜欢,只是汉王李定安的使者,却已不容人有所轻慢。
一边引众人入城,李伯玉一边在马上长长叹息一声道:“家叔近日丧故,某正在孝中,有失礼之处,倒让两位见笑了。”
梁师名在旁边听了,身上酥酥的过电,心说你一个轩昂男儿,却非要弄的这么文绉绉的,想去找杨广考功名吗?
范文进大大松了口气,心道,原来不是李轨有了不测,不然的话,咱们这就掉头回去,或许还能逃得一条小命?
不过他到底心细,想了想便道:“竟是宗室亡故,不知是哪位……我等可要拜祭一番了。”
李伯玉明显有了犹豫,可最终还是解释道:“两位使者莫要误会,是吏部尚书梁硕殁了,他与父皇从来都是兄弟相称,我等也皆以叔父呼之,平日更待之以师礼,今日略尽孝道,正在情理之间。”
你这大喘气的毛病得治……如果是李破在这里,一定会吐槽一番。
可范文进和梁师名一听,脸色就都变了变,梁硕竟然死了……
这人在西北名气可不小,作为大凉皇帝李轨的谋主和结义兄弟,他可以说是李轨最亲近的臣子之一,甚至在凉国中出于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这样一个人死了,还是在这样一个时候……
实际上,他们都不会想到,老天爷已经算是格外开恩,算是多给了梁硕两三年的时间,按照原来的轨迹,梁硕和李轨两个难兄难弟,虽然没应了同生共死的誓言,可按照他们享年计算的,也差不多少才对。
此时梁师名就问,“梁尚书竟然……那我等确该拜祭一下。”
他的意思很明了,要是李轨的什么兄弟死了,也就那么回事,可死的要是梁硕,那可是西北英雄中鼎鼎大名的一位,应该去给他上柱香,就算磕个头也不冤。
由此可见,梁硕在西北的声名了。
李伯玉点着头,顺手还拍打了一下梁师名的胳膊,“多谢多谢,若能得梁兄这般英雄礼敬,想来叔父在天之灵也将慰甚。”
梁师名晃着脑袋回应,“这算得什么?可惜之前未能见梁尚书一面,不然俺给他戴孝几年也是成的。”
范文进瞅着忽然便亲近了几分的两个人,目光闪烁,良久不语。
梁硕死了,就好像当初段文振逝于军中,对凉国来说,绝对不是件小事,他从梁师都处听得的消息,梁硕这个吏部尚书可不简单,这人有凉州武侯之称,显然是西北的人们将他和诸葛武侯拿来相比了。
李轨能有今日,此人功不可没,这样一个人突然就死了,必然不会毫无缘由,看样子,梁硕和太子李伯玉应该相处的不错。
失去了这样一个人的辅佐,李轨也许没什么,但太子李伯玉……范文进可不是梁师名,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太子李伯玉可能要糟。
那边两个人在称兄道弟,范文进则心神俱疲,脑袋疼的越发厉害了起来,连话都懒得说了。
过了长长的城门甬道,抬头望去,头一个见到的,并非凉州所特有的粗犷建筑,更非巍峨的攻城,而是高高在上,好似要将天捅个窟窿的玉女台。
就算神思恍惚的范文进,第一眼瞅过去,也是被吓了一跳,他娘的,这就是李轨见的玉女台吗?竟然这般高法,你可真有钱,还得有闲工夫,这和杨广有什么区别……
没见过这个建筑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当时姑臧城内的玉女台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在一片低矮的土石建筑当中,玉女台拔地而起,凌于云霄,比之长安城中最高的观星台还要高上一头,估计就算杨广重新活过来,见了也得道上一声佩服,之后再努力超越。
这就是玉女台,李轨称帝之后,为接引天女下凡而建的天下第一高台,作用非常单一,就像插了一根很高很高的棍子在姑臧城内,仙女没接下来,反而要了梁硕的老命。
第689章急迫()
“去,留意一下,吏部尚书梁硕是怎么死的。”
行进间,范文进瞧瞧唤过从人,小声吩咐了一句,他身边的人自然都是汉王殿下亲自派遣,其中少不了善于打听消息的机灵鬼。
可作为一国使臣,范文进即便从没担当过这样的重任,可也知道,光打听消息是不成的,还要去结交当地权贵,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能够轻易完成的任务。
范文进又抬头瞄了瞄那高高在上的玉女台,心中暗自嘀咕,这样的东西出现在凉州,真的很违和啊……
此时他还不知道,不但梁硕死了,大凉皇帝李轨其实也已去日无多,一场席卷河西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此时出行到姑臧,真可谓是九死一生。
一行人走的不快,也许是太子车驾经过,事先早有布置,所以街上没见什么行人,只是能稍稍观览一下这座西北雄城的建筑特色。
作为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姑臧的建筑可谓是五花八门,西域和中原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让这里的充满了异域风情,却又不失中原传统。
如果十几二十年前来到这里,作为往来西域的节点之一,姑臧肯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地方。
可现在嘛,中原战火熊熊,延及凉州,早已让这里失去了往日颜色,其实从大贼白玉娑起兵之后,同行西域的河西走廊便已商旅断绝,时至今日,姑臧城中的乱象也非范文进可以想象。
进入城中不久,太子李伯玉正在殷勤的延邀两位使者去他的太子府休歇的时候,马蹄得得,一行骑士迎面而来。
“禀报殿下,是武安王到了……”
前面引路的人回来,跟太子李伯玉禀报道。
范文进抬起酸痛的脖子望了望,心说,好家伙,当街拦住太子车驾,而且其中还有他国使臣,这又是哪般人物?多年未来西北,看上去这里还是老样子啊……
当然,现下心雄气壮的人多了去了,连皇帝都被宰了好多,一个太子又算得了什么?
不大一会,范文进便弄明白了拦路的是谁,武安王李仲琰,李轨次子,李伯玉的弟弟,和许多人家一样,兄弟两个不很和睦,按照人家李仲琰的话来说,就是要请两位使者去他的王府居住,离着皇宫也近些。
范文进其实很想弄明白两兄弟的关系,可时间不够。
这两个兄弟见面,那简直就是仇人见面,弄的火花四射,没两句就吵了起来,从人们纷纷握住刀柄,有的已经将钢刀抽了出来,俨然便是要当街火并一场的样子。
场面弄的这么刺激,让使者的护卫们也紧张了起来,范文进立马被裹进了一个圈子,梁师名也不见了踪影,估计和他差不多,都被保护了起来。
这就是西北,这就是凉州,这就是姑臧……西北豪杰的彪悍狂野和他们的不讲道理,从西北贵族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好在,有人劝架,一个满脸络腮胡子,高眉深目,一看就是西域人种的家伙努力在做着和事佬。
而此时,范文进的护卫引着一个面蒙白布的汉子来到范文进身边,来人也没废话,当即便道:“末将关实,俺大哥是中书侍郎关谨,大哥派俺来随在使者身边,也好有个照应。”
范文进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可最终却只剩下了一脸苦笑,抱了抱拳道:“原来是关将军,咱们入城未久,不明城中情势,还请关将军多多指教。”
这里太乱了,刚入城就莫名其妙的冒出来这多人,好像还都是冲着使者而来,也不知李轨这个大凉皇帝是怎么当的……
那汉子眼睛眯了眯,显然是笑了,他倒也干脆,回身便指着前面道:“使者放心,打不起来……那个高个子看见没有,那是武安王李仲琰,皇帝的二儿子,旁边那个正说话的胡种,是户部尚书安修仁的哥哥,安兴贵,是皇帝新封的左右卫大将军……他们都是昭武氏后裔,没来由的杂种,颇得皇帝宠信,便耀武扬威起来了。”
范文进揉了揉额头,觉着脑袋有些晕,他确实需要一个像这样知晓凉国情势的人在身边,可这位……好像太耿直了些,而且是很难让谨慎之人接受那种。
那边却还传来关实的闷声闷气的笑声,“使者可能不知,安兴贵从长安来,本就是李渊的看门狗儿,却来咱这里当官,也不知安的什么心呢。”
听到这个,范文进心抽了抽,下意识的抬头望去,离着太远,而且人头多多,根本看不清安兴贵长的什么模样。
旁边这位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那叫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梁尚书暴毙于府中,和他们脱不开干系,梁尚书得罪过武安王,也曾劝过皇帝杀些部族首领,以防他们作乱,那自然是大大得罪了安修仁。”
“如今皇帝病了,梁尚书也就死了……那两兄弟一个握着左右卫府兵权,一个掌管着诸部大军命脉,还是许多部族推举的大首领,城中若再没个主事之人,怕是……”
范文进拼命的转动着脑筋,终于开口问道:“那依关将军之见,将来谁能成为这主事之人呢?”
这个不请自来的西北大汉眼睛又眯了起来,却狡猾的答道:“若俺与使者易地而处,只要不是姓安的来主事,便大可安心在河西地面上行走了。”
此时范文进终于意识到,自己恐怕来的不是时候,这座西北大城里怕是正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叛乱,也许会流下很多鲜血,掉下许多的人头,就是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其中一个了。
实际上,从使节的角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