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不用细说,在一个正常并有活力的群体当中,没有谁将是不可或缺的,问题只在于,怎样来保证新旧交替正常平稳的进行。

    这才是李破乃至于他的臣子们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而就现在的情形看来,他们做的还算不错,新老之间并没有产生激烈的对抗,李破也在努力的控制着前行的速度和方向。

    总的来说,这一年当中,晋地的人们从上到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李破称王,战争则还在继续,平定天下的口号大家都喊了许多年,可看上去还是遥遥无期。

    当然,封爵也只是年末赏功的一部分,和往年不同的是,年末赏功一直进行到了年后,时间弄的有点长,不过也没办法,晋阳城中多出了许多的衙署,不再是总管府说什么是什么。

    官僚体制不断完善,在增进有序性,合法性等的同时,也降低了效率。

    而且,有功的人非常多,也需要仔细考量斟酌,文官考绩做的还很粗略,却终于能给官员们一个颇为通畅明确的上升通道了,这是以前比不了的地方。

    军将们呢,之前是卫府论功,只有重要将领的提拔才会由李破亲自开口定夺,现在则改成卫府,兵部一起考功,再报到吏部,核准之后转交中书。

    变化有点大,很多人都还没有适应,中间环节屡屡出现纰漏,争执,进一步拖慢了军功犒赏的节奏。

    显而易见的磨合期,造成的麻烦让李破都有点头大,却还不得不予以包容,并鼎力支持。

    可以说,这一年年末李破过的并不好,摆在他案头的事情依旧非常的多,并没有如他所愿的省心下来。

    他的臣子们也在忙碌中度过了这一年的年关,换句话说,这一年冬天的晋阳乃至于整个晋地官场,都有些混乱,年末赏功的事情做的也差强人意,并无多少能够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可也正是这种普普通通,却和时下日子过的一天不如一天的其他诸侯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年头,普通往往意味着有序,很多人想普通一下他也普通不起来。

    如果说真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这种不急不缓的施政策略,越来越得到晋地官民的拥戴,汉王爱民如子的名声再进一步,已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嗯,大多数人起码都能吃饱肚子过冬了嘛。

    晋阳的年关和往年差别不大,即使人们过了两年安定日子,也无心来个张灯结彩什么的,最多是比平日吃用的好了些。

    晋阳如此,其他郡县就更不用提,北地的人们是顽强一些,可要想从战争造成的伤痛中恢复过来,也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现在是想都不用想。

    作为晋地的主人,汉王李破耐着性子过了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还头一次大肆请近臣们来府中饮酒作乐。

    至此,人们好像都松了口气,年末赏功之事已渐近尾声,王氏修订的刑律也在年前通过的中书核定,今年便将由刑部发下,成为晋地的刑法标准。

    王氏阀主王泽提心吊胆的,很失王氏风范的让女儿给汉王递了小话,大致的意思就是刑律还并不完善,之后查缺补漏的事情应该继续做下去。

    这里面的意思不言而喻,不怕担责任,就怕刑部尚书杨恭仁死咬着王氏不放,提前跟自己留个退步。

    李破有些好笑,王氏中人做事,向来讲求个正大堂皇,这么做颇有些偏于猥琐,也不知王泽那厮经过了怎样激烈的心里斗争,才变得“聪明”了。

    好吧,不管怎么说,按照李破之前所说,王氏都是功不可没,这点小要求李破几乎没什么犹豫,便应了下来。

    除了刑律,还有就是苏亶主持的铸币之事也有了结果,几枚新币年关的时候就呈上了李破桌案。

    和开皇五铢无论式样还是重量,尺寸等,都很相似,只是有两枚样币之上,烙印了一个小小的汉字,也就是说,李破要在几枚新币当中挑一种,作为他发下的第二种钱币。

    因为有前车之鉴,苏亶还想让汉王殿下命名,不能像之前一样,民间随口乱叫,那太让人心惊肉跳了,就像大业白钱,本来叫大业五铢钱,叫出白钱不说,后来还有人叫其凶钱,为此官府可少杀了人。

    几枚新币在李破手中把玩良久,这位眼珠一转,在纸上写下开元通宝几个字,嘿嘿笑了起来,随手让人传给户部,重新铸造样币。

    因为他见过这样的古币,据说是唐代所制,不如先弄出来,省得费心思。

    嗯,他知道抢了人家的生意,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抢的正是李渊的生意,只是此时李唐由攻转守已有年余,李渊哪里还有心思在钱币上做文章。

    于是,开元通宝好像必然将在晋地诞生了,而这也是一种创举,一改从秦汉以来,以重量来命名钱币的习惯,勉强算是重新衡量了一下钱币真正的价值所在。

    而对于李破来说,发行钱币是大事无疑,可钱币的式样等都属于细枝末节,尤其是今时今日,新的钱币对他的意义其实并没有那么重大。

    也就是说,到了年关左近,李破之前提出的几件大事都有了结果,让李破很是满意。

    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之前大家还都在叫苦,看看,现下事情不都做的挺好,至此,李破对君王治政又有了新的理解。

    臣下们总是逼着君王致力于基业,君王则也要逼着臣下马不停蹄,尽力施展才华,这显然就是个你逼我,我逼你,看谁敢偷懒的游戏嘛。

    当然了,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看看汉王殿下就是这么做的,请人吃顿饭,松缓一下精神,这意味着接下来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呢。

第721章逸事() 
    正月十六,李破在书房中心不在焉的翻看着文书。

    文书一大摞一大摞的堆在那里,每天都要看不少,数量却从不见减少,他自觉文章功底在迅速加深,已经不用两个记室帮助,就能把一篇篇文章看下去了,俨然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节奏。

    如果这个时候让他写上几篇述说政务的文章,他也能写的有模有样才对,当然,用典这个坎他是迈不过去了。

    不过这会儿他却是真正的有了觉悟,君王的事情是做不完的,只能说是让臣下尽力分担,可最终的决定权,却要好好握在手中。

    之前挣扎的有点激烈,弄的大家都不很好过,那其实并不是他本人想偷懒,只是意味着他还不适应汉王这个角色。

    现在几个月过去,从心理到身体上,他都渐渐做好了准备,他便能清晰的意识到,繁重的政务并不是阻碍,谁说郡王就一定要埋首案牍,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呢?

    无论臣下们报上来什么事,其实都有重点,只要认清什么事可以随手转给中书,六部,什么事需要他来做出决定,又有什么事他要斟酌再三就也成了。

    这显然是一种进步,和之前只想有些清闲时候,便给臣下们大出难题的境界高出一筹,对于没有经历过门阀系统的教育的李破来说,能够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实属难得。

    当然,李破的适应力得天独厚,总能从自身的身份,地位等出发,找到更合适的处世方法,按照后来人的评断标准,李破无疑是一个偏于极端的现实主义者。

    轻轻放下文书,往前一推,近侍立即上前将其拾起,送交给不远处的王琦。

    “重议”李破则漫不经心的道出两个字,想了想又道:“温淑娴静,亏他们说的出口,要刚健一些的封号,不成就转交宫内,由皇后亲封。”

    没错,这是中书给李春取封号呢,一个郡主妥妥的,这个没错,可冠名却不合李破心意,已经是第二次了,所谓事不过三,再要弄不出个李破看着顺眼的名字出来,就只能留个空白转给行宫内的萧皇后,让皇后自己费脑筋了。

    这对于臣下们来说,显然是一件不算大,却让人面上无光的事情。

    而李破自己其实也没当多大回事,这年头的贵族们,封号变来变去几乎成了惯例,还各个都有出处,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件很感懊恼的事情,因为你根本记住不这人之前爵号。

    反而不如那些皇族,爵号变个一两次差不多就是极限了,然后就是废为庶民什么的,那还用记什么?

    当然了,现在他也只是吓唬一下,顾不上为这点小事跟臣下们较真,今年的战事已经整个占据了他的脑子,今日肯定要召集臣下一起商议。

    可在这之前,他要想好了再说,这习惯一直没有变过,显然和处置政务不同,一旦涉及军事战略,他也就不会认为,旁人的主意比他自己想出来的更好。

    这是常年累月率军征战,而又攻无不克战无不取所积累下来的自信所致,自古以来的将帅们,大多都有着这样的特征。

    王绮不管这些,只是文不加点的努力给这位“甩手掌柜”进行文字翻译。

    现下她和杨续的分工就比较明确了,自从她从王氏家中回来,汉王府的书房就彻底成了她的地盘,也不用再到前面议事所在露面了,那里有杨续执笔录事,杨续还兼任随军书记之职,整个将“苦差”都接了过去。

    汉王府最大那只母老虎有点不满意,讥讽丈夫终于得享红袖添香之乐,李春,阿史那天香几个则在旁边煽风点火,李破没半点的不好意思,还反唇相讥,她们若是有人想待在书房中不动地方,他这个汉王也就不妨换个记室,多大点事?

    嗯,李破确实有点冤枉,公务繁忙,红袖添香的旖旎他是真没享受到,反而多了些烦恼出来,内宅的女子们七嘴八舌也就罢了,外面的传言好像也变成了粉红色。

    王世才女的一手蝇头小字,渐渐在臣下们中间有了名声,据说中书有个色眯眯的家伙,竟然把汉王给中书的回函偷回家装裱了一下,挂在了自己卧房之中昼夜欣赏。

    听说这事儿,李破当即骂了一句他娘的,你也算个人才

    偷取公函自然是要处置的,可人家这属于文贼,还不是那种文抄公,让人很不好下手,因为这是个名声比性命重要的年头,虽说如果真要选择的话,多数人怕是都要选择后者,可世情就是这般一个导向。

    那人名声还真不错,酷爱字画,也在晋阳文坛中占着一块地方呢,你要是秉公办理,有可能就将一桩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弄成对汉王的口诛笔伐的趋势。

    这其实就是文人和权贵之间的较量,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李破比较“愤怒”,他倒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确实不算什么大错,当然,有臣下在,他也不会不明白其中关节,眼珠儿转转,鬼主意也就来了。

    不是佳话吗?那俺就再来给你添上一笔,你喜欢字画,自己写的定也不错,听说文人贫寒时都饿不死冻不着,因为他们能以出卖字画谋生,那我就罚你乔装一下,去街市卖上几天字画。

    赚够十个银币,算你有本事,我这个汉王不为己甚,就给你建个藏书楼怎么样?

    这其实就是将一桩刑案转变成了君王和臣下的赌约,这种事不少发生,正是文人们喜欢的调调儿。

    于是乎,一个堂堂中书文案就出现在了晋阳街市之上,正值年末,据说生意还真就不错,而且让李破满意的是,这年头的人们很“淳朴”,为了名声着想不会总想着偷奸耍滑,赚够十个银币有点困难,但也是早晚的事情。

    这事别看不大,却有不少好处,赌约一旦完成,汉王殿下又能兑现诺言的话,也就给这桩佳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一定会传播开来,对晋地的文人们无疑是一种鼓励,名声上的收益更不用提。

    这其实是后来人的功利计算,时下的人们即便明白其中好处,却也不会宣之于口,只会在听说的时候赞上一句,主明臣贤,吾等之幸也。

    嗯,顺便说一句,这个文贼叫薛元敬,去岁年初时和叔父薛收一道在蒲坂被俘,在晋阳牢狱中被关了半年,叔侄两人熬不住了,请为汉王治下之臣。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两人都被放了出来,薛收去了刑部,杨恭仁和王泽争竞之后,便派了这厮去王氏那边参修刑律,至今还埋首案牍,累的快断气的样子。

    薛元敬则去到了中书,为陈孝意所看重,掌笔文书往来。

    换句话说,另外一条线上的十八学士中人,被李破蛮横的抢过来了,只是李破没当回事,把两个日后的河东大才弄的狼狈不堪。

    两个俘虏现在虽说降了,其实做事也没那么努力,只是听说王世充败亡之后,叔侄两人正在努力营救他们的亲族,也就是薛收的堂弟,薛德音。

    这年头就是如此,亲朋故旧都是连着串的,也是举荐制度最大的弊端之一,到了最后,肯定是党同伐异的结果。

    薛德音是进了匪巢,还是很不容易脱身那种,王世充在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是王世充心腹中的心腹。

    就算现在王世充失踪了,王世恽只要还存着一丝妄想,就肯定不会放这样的人离开,只是也说不好,洛阳城中这个冬天一直在死人,官民还能撑多久,谁也不知道,但大家都明白一点,洛阳早晚必破。

    洛阳城中的人们正在走上绝路,王世恽会做出什么来,其实都不奇怪。

    而薛收叔侄的努力,其实更像是尽人事而听天命,他们叔侄是新来之人,在晋阳有点小名声,却没什么人脉,根本无法将远在千里之外的薛德音接回来,最多最多就是薛元敬凭借自己的职位,将叔父的名字加进了讨人名单而已。

    听闻侄儿之事,薛收在案牍之间,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长叹一声,道了句,“吾等无颜再见秦王矣”

    好吧,这属于文人无聊的叹惋,当不得真,秦王李世民要真能率军杀到晋阳城下,他们也许会挣扎一下,可要是汉王殿下杀去了长安,说不定劝秦王开城投降的就有他们叔侄两个的身影在里面。

    其实,这只能算得上一桩小小的逸事,无关大局,只是和汉王李破,王世才女等名字联系在了一起,便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而已。

    这一天,李破过的也并不无聊,范文进派回来的人终于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晋阳,并给李破带来了西北最新的消息。

    任李破再是聪明,也没料到,一招闲棋却在西北掀起了滔天风浪,就好像随手射了一箭出去,却将老鹰和兔子穿成了一串,让已经见惯了风云动荡的李破也难免生出了些荒诞的感觉。

第722章良机() 
    从西北传回的消息简直是件件震撼人心。

    凉王李轨死了,只此一件,就让李破的心脏大跳了一下,心说李渊父子这狗屎运也真可谓是无双无对了。

    当初薛举在关键时候殁了,剩下个败家子给李二长经验不说,弄得别人也很难受,若非薛举败亡,这会儿他说不定都冲进关西了呢。

    现在可好,刚稳住些局面,萧铣就出了昏招,接着李轨又死了,李唐要是迅速灭了凉国,梁师都那厮早晚是阶下之囚的命。

    西北的李唐大军若是调回来,他这个汉王同样吃不住劲,别说渡河去攻打长安了,能守住河东不失,就算他李破有本事。

    就像当初他和突厥往来厮杀,那不是因为突厥真的那么软弱,只是因为突厥人从没想着要尽全力先灭了他这个恒安镇将而已。

    如今他和李唐已成大仇死敌,如果李唐西北边患一去,接下来黄河岸边必是大军云集,旁人都要留在后面,先除汉王李定安才是那会李唐的口号。

    还好,西北的局面没到糟糕透顶的地步。

    李轨的臣下们杀死了李渊的内应,重新推举出了一个傀儡,然后各人把持要职,堪堪稳定住了局势。

    范文进从当中异军突起,得封的官职爵位,让李破摸着下巴想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西北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让一个使者得享如此高位……

    其实和范文进自己的感觉差不多,李破这里也感到了几分怪异,接着就想,范文进那厮会不会因为得了荣华富贵,就打算在凉国立足了,然后就是凉国此番动荡之后,还能有几分气力可用。

    范文进又说,会极力促成西北两国结盟,共对李渊,意思是视富贵荣华如粪土,还为汉王臣下吗?

    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根本捋不明白。

    消息只能是消息,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李破没办法去想象姑藏城中发生的一切,更无法掌握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的思维举动。

    只不过有一点是确定了的,那就是去年发生的一切,都好像老天爷在跟他开玩笑,嫌隋末至今的局面还不够精彩,要一力促成二李的对决。

    是的,不管来自西北的消息有多震撼,其中又发生了多少精彩的故事,其实都是在进一步的坚定李破挥兵西进的决心。

    世事奇妙的地方也正在此处,很多事情在这一年当中爆发了出来,就像约定好了一样,谁也弄不清到底是怎样一只手掌在以天下为棋盘,操弄着棋局,恐怕也只有老天爷才会有这样的本事吧?

    而且,和萧铣处的局面没什么不同,予李唐以良机之外,却也不能一挥而就,李唐想趁机将此化为优势,李破觉得,总需要一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成。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破就顾不上别的什么事情了,只是一直在思索着今年的战事,生死攸关啊,家业越大,越是抛离不下,若是当年……他一定来个当断则断,打了再说,打不过咱也可以调头逃走嘛。

    现在的情形则是,他要顾及到方方面面,不能全以战争为主,不然打成一地的烂摊子,赢了又能如何?还不得他自己来收拾残局?

    就像王世充,闷头冲向了潼关,即便让他打到长安,也不过是让天下受创更重而已,还能真如他自己所想,占据两京,顺势席卷天下?

    …………………………

    正月二十四,不前不后的一个日子,天气在转暖,可还是下了场小雪,这一天,李破率人亲自巡视晋阳仓储,望着一座座颇为充实的粮仓,李破的信心不由自主的在高涨,同时却也在骂娘。

    欣喜的是粮食足够他动兵西向,苦恼的是,若再给他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打一场两场大仗根本不算什么,起码动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