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以不卖,全租给和裕升也行啊。”

    打从天启二年春天过后,和裕升在大同乃至整个晋北都很少再买地,不过代之而起的是李遇春的建议:租地。

    粮食是重中之重,怎么也不嫌多,可以用整块租下来的方法在手中掌握更多的田亩,这种办法动静小,也不怎么遭人忌恨,张瀚考虑过后也首肯了,近来不少田主都是把地全部租了出去,反正田骨还在,等于就租种田皮,而且这种整租还不必担心时间久了,田皮被人多次转租,最终被刁民强赖了去。

    “哼。”黄玉成哼了一声,说道:“要租不如直接卖了,我还是不信我就不成。”

    黄玉安一脸不以为然,黄玉成心头火起,摆出长兄的架子训道:“你一天到晚也做些正经名目的事,每天一家老小饿的饭也吃不上,还弄些篆刻书法充名士,这些风雅的事,待你中了举人再说!”

    黄玉安呵呵一笑,说道:“兄长说的不错,不过弟又不打算报国济民,心胸狭小,不曾有什么济国利民的大抱负,谈什么中举呢,难道就为了一口饭吃?那未免把圣人之说看的太小,把自己的时光也糟蹋了。再者说,我家人过的如何,又没有找兄长借,何必说这些难听的话呢。”

    黄玉安倒是真的想找黄玉成借些粮食救急,眼下算是青黄不接的最后时光,黄玉安的地只有几十亩,都租给了和裕升,收成不会少,只是这么多年下来的饥荒不小,这个时候家里颇有些接不上饭辙,不过听了黄玉成的话后,黄玉安自然不好开口了。

    这时四周的人突然哄闹起来,黄家两兄弟都一脑门的官司,一时没有理会,后来看看四周的人都拥向身后,黄玉安先站起来,黄玉成也跟着站起来。

    “是孔至之啊。”黄玉安一眼看过去,有一队骑马人被百姓们簇拥着过来,当中的人正是在李庄附近二百里内都赫赫有名的孔敏行。

    同样有名的还有张瀚的老丈人常进有,不过显然孔敏行这个农业专家更受百姓拥戴。

    若是以前,黄玉成多半调头就走,今天他有些迷茫,呆立在田头,一时没走。

    “各人离远些。”孔敏行的随员下了马牵着马走,一边走一边挡着热情的人群:“孔先生向来是当众说话,也没有什么秘密,各人照着他吩咐做事就行,你们以为他真是神仙,往你家田头一站就涨收成……少发这种清秋大梦了。”

    倒是真有不少人有这种想法,这年头百姓供奉的神仙颇多,读书人被视为星君下凡,当然越成功的读书人就越被证实了肯定是天下星君下凡尘,象孔敏行这样的举人老爷,又是最擅长田亩之事,倒是真有不少在场的庄户人希望他能去自己家地里走一圈,来年恐怕能风调雨顺,大收特收。

    孔敏行脸上是和蔼的笑容,这一阵子他一直在田亩中来回奔走,对别的事几乎绝少关心,和裕升主力的北上,张瀚的没有消息和没有会面,这些他都不怎么放在心上,回到李庄,孔敏行就象是长久不见女色的登徒子,一下子就扑在了田亩之事上,他把妻儿安顿好之后就马不停蹄,这一阵子一直在各处的庄园奔走,和裕升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土地有十五六万亩之多,足够孔敏行忙活好一阵子了。

    “这一处地,可惜了。”

    人群渐渐散开了些,也使孔敏行能够在随员的帮助下巡看各处的情形。

    和外行的瞎看不同,孔敏行看的是具体的东西,引水工程是否合理,灌溉的效率是否合格,行垄间距,病虫害,各个地块种子是否不同,最终是否能选育出良种,另外就是肥料的运用,灭虫害的操作等等。

    在孔敏行的眼前,黄玉成的这些地块,在引水灌溉上已经做的很不错,不过细节不行,确实是可惜了。

    “学生敢问孔先生,不知何处可惜?”黄玉成想了再想,还是按下了脸面,向着孔敏行拱手行礼,搭话。

    “我们北方耕作,产量向来不如南方,以前是不如江南,现在也不如湖广,再往南,更不如广东,乃至安南。气候和水源是很大原因,栽种的办法不同也是很大原因。眼前这块地,水是差不多了,然而分垄深耕,施肥,选育良种,明显做的不好,看这些麦子,高矮不同,有一些出的好的,更多的是出的一般的,地块不同,肥力不同,种苗不同,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差强人意。以前我常说,南方粮食收的多,是人家肯挑水下功夫,不曾说的,就是人家的栽种也更加得法……”

    说起农事来,孔敏行确实是十分的内行,寥寥几句话,就是折服了在场所有的人。

    黄玉成四周的人发出善意的讪笑声,意思也是明显,虽然黄秀才脾气很倔,不过比起实际的本事来,还是差人家孔先生太远了。

    黄玉成面色通红,半响过后,才下定决心一样,向孔敏行道:“老先生,晚生想随行左右,随时听从教诲。”

    孔敏行有些意外,说道:“足下要知道,随我一起行走,自然要帮着做事。”

    黄玉成道:“若有差遣,晚生当然无不听命而行。”

    孔敏行犹豫一下,还是道:“近来我听说巡按大人在弹劾张大人,你可知道?”

    黄玉成面露不屑之色,说道:“晚生曾经邀学校的朋友一起上书,诸相公都畏缩不前,巡按弹劾诸事,晚生看来只有少数几件可以当真,其余诸事多是捕风捉影或是构陷诋毁,我大同出张大人这般人,岂是一个外来人能轻易诬陷的。”

第五百零九章 弹指() 
提起弹劾一事,百姓多半懵懂不知,商人们则多半陷于恐慌,倒是黄玉成这样的秀才生员,秉承着大明士大夫阶层向来直言不讳的精神,对王心一的弹劾,明显的表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

    黄玉成又道:“说各处有商会分行,难道说商人做生意不求做大,只能做小?本朝有这种规矩?说矿山用矿工甚多,哪处矿山是不用工的?说张大人强迫兼并田亩,晚生此前也是这般认为,这半年来,凡是士绅生员之家不愿卖地的,从未有强迫之事,现在看来,各家多半是自愿卖地,晚生不愿卖,地不是还在手里留着么。倒是团练,北上击虏之事,我看是真的,不过得看朝廷信不信张大人,信着,也就这么回事罢了。”

    众人听到这里,不免又有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孔敏行轻轻点头,眉宇间还是不免有忧色。

    他还没有接到京师来信,不过弹劾之事孔敏行已经听说了,并且知道了王心一奏折中的内容……这也是大同方面有意宣扬的结果。

    若说孔敏行毫无想法,自然也绝不可能,然而他已经选择到大同,不论是徐光启还是孙元化等人来信,他也都只能选择留在大同,至于张瀚是否能挺过这一关,甚至张瀚到底会走向何方,他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最近孔敏行的压力也并不小,听到黄玉成的话,他没来由的感觉心头一快!

    “说的很好。”孔敏行赞道:“如此,黄朋友就跟着我吧,近来要紧的事就是夏收,接下来的事情更多,足下的薪俸我会向军政司申请,当然尽可能的优厚。”

    黄玉成道:“晚生并不是图银子,只是想和先生学些真实本事。”

    孔敏行此时倒有些了解眼前这人,他并没有生气,只是笑道:“应得之酬劳,取之并不伤廉,若都是你这样,我也只好不取薪俸了。”

    黄玉成呐呐不能言,他倒不是看不上和裕升的银子,也并不以王心一的弹劾以为然,不过近来各地商会都人心惶惶,黄玉成其实也并不愿在此时与和裕升扯上关系,只是若不应下来,眼前的机会却也只能放弃,心中也着实不愿。

    当下只得躬着身,咬牙道:“既然先生这么说,晚生无不答应。”

    孔敏行还要继续巡看,黄玉成交代家人不必等候,自己牵了一匹大青花骡子,居然就真的这样跟了下去,四周的人议论纷纷,倒是羡慕的多,并没有人有太多担心……张瀚在大同这里经营这么久,除了少数人会替和裕升担心,或是替自己担心外,多半的人倒都不曾觉得有什么大事会发生,和裕升还是和裕升。

    天色将黑,人们渐渐散去,黄玉安想起家里几口人都饿着肚子,响午喝的野菜小米,晚上的饭还没有着落,心中不免犯愁,想想黄玉成不讲情面,不觉啐了一口,骂道:“狗日的黄玉成,迟早跟着张瀚一起抄家。”

    “抄家?”有人在一旁冷笑一声,答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道:“你小子抄家是真。”

    他走在乡间夹渠的小道上,四周并无人经过,暮色已深,隐约似有鬼火在田野中飘浮,一群群萤火虫在前方的灌木上方飞舞着,突然有人这么答了一声,黄玉安吓的差点从堤上栽倒在路边的水渠之中。

    “不要慌乱。”有人把住了黄玉安的胳膊,小声笑道:“骂人时不是很凶,怎么胆子又这么小了?”

    “我他娘的刚刚不知道你是人是鬼!”黄玉安胆子倒是个大的,大声答道:“人,我就不怕!”

    那人低低一笑,说道:“黄秀才你怕是不明白,这世间人是比鬼可怕的多……”

    黄玉安犹自不服,那人也不理他了,接着又过来两人,一左一右挟着他,疾步向前。

    这一次行进的方向却是黄玉成十分熟悉的方向,两刻钟功夫左右,他家的小院就出现在眼前。

    “你们要做什么?”黄玉成有些惊骇,这些人不声不响,挟着自己只是走,却是猛然走到自己家门口。

    “秃头,赖子,二虎,你们三人去。”

    一开始说话的那人下令,三个汉子就应了声,在黄玉安的眼前向他自家的院落那边摸过去。

    天早就黑透了,农家是黄昏吃饭,吃罢了饭就睡觉,很少有人掌灯,更不会在夜晚的村落里走动,天气太热的话倒是有人会熏着艾草在院落外头乘凉,不过那也是很少的情形。

    眼前寂寂无声,三个汉子走到一半时传来狗叫,黄玉安家边上还有两户人家,有两家均养着狗。那几个汉子的身形太快,狗叫了没几声,他们就摸到院墙边上,不知道往里抛了什么,两边的狗都是不叫了,接着黄玉安眼前一花,便是看到那三人消失在院墙外,接着又仿佛是狗叫了一两声,然后三人又跳了出来,这一次胳膊上都是挟着黄狗的尸身。

    三人飞步赶回,将狗尸往地上一丢,又是转身回到黑暗中。

    说话那人又道:“秃头,杀光对面屋里的人要多久?”

    有人闷声道:“三个孩子,最大的十来岁的男娃,两个小的都是女娃,还有个三十来岁的妇人,都睡了,杀光的话,要十来个弹指吧。”

    黄玉安眼前转过来一个汉子,并没有蒙面,束着发,短打扮,象是普通的走远路的人,那人盯着黄玉安,竖起手指屈了十来下。

    黄玉安额角和脸上均是汗珠,那人道:“你懂我意思不?”

    黄玉安道:“你屈指这时间,你的手下能杀光我家人?”

    “对了。”那人道:“我们有事叫你帮手,事成后给你五十两银子,不过你不可声张,不能对任何人说,日后还可能找你帮手,每次都给银子。你不能不愿意,也不能在事后声张,更不能想着去报官,只要犯了一条,你,还有你的家人,都死定了。”

    黄玉安眨着眼,他丝毫不敢怀疑说话的决心,他脸上的汗水流的更多更厉害

    (本章未完,请翻页)了。

    仿佛过了良久,其实只是几息间功夫,黄玉安叹息着道:“想不到我向来自负才学,恃才傲物,不将人看在眼里,结果还要被人挟制去作奸犯科……”

    “谁叫你作奸犯科了?”说话的那人正是温忠发,他道:“我们是张大人的部下,叫你做的,确实不是见得光的事,不过,说作奸犯科,那差的远。”

    “原来是这样……”黄玉安这下恍然大悟,他盯着温忠发等人,脑子里一下子想起很多张瀚部下的传言,他不知不觉的道:“传言原来都是真的。”

    “别信那些。”温忠发笑了一笑,说道:“你踏实替我们做事,大人从不滥杀,我们的刀下,也没有冤枉的。”

    “中,”黄玉安一下子无比安心,他道:“你们早说,我定然听从指令,何必闹这么一出。”

    温忠发哈哈一笑:“不闹这么一出,你话就不是这么说了。”

    ……

    暮色笼罩下的大同城中,星星点点的灯火渐渐点燃,钟鼓楼上传来沉闷的敲击声响,这是夜晚降临之后的最后一次报时,底下的报时就是由更夫们完成了。

    今天是朔日,一大早晨大同城里的文武官员就一起到王府,由代王领头向京师方向行拜礼,全国各地几乎都是一样,在朔望日向京城的皇帝行礼问安。

    以往这种纯粹礼节上的事情,代王并不一定会出面,可能会以生病的理由传免,也可以派一位宗室子弟恭代,今日代王的心绪很好,不仅亲自主持,在事后还请各官留在王府喝茶饮宴,中午过后又请听戏,到暮色降临之后倒是没有留着晚饭,各官纷纷辞出来。

    郑国昌是巡抚,以往在这样的场合定然以他为尊,不过因为王心一的奏折里不仅弹劾张瀚,也弹劾了郑国昌,郑国昌在张瀚之前就拜发了自辩的折子,如果是京官就应避居不再视事,巡抚却是地方的军政要员,一日不可或缺,郑国昌只能继续主持大同的军政事务,一切如常。

    今日朔望礼,郑国昌当然也要到代王府邸,然而所有在场的人都看的出来,代王的态度十分冷淡,不似以前对巡抚那般客气,郑国昌勉强应酬到晚上,是众官员中第一个告辞出来的,代王也不挽留,倒是将王心一留下来,拉着手又格外说了几句话。

    “东翁,那几人好象是张家口那边过来的商人,听说正在游说代王殿下,要和王府合伙做买卖。”

    郑国昌的一个幕僚站在他身侧,轻声道:“今日殿下的态度十分明显,就是亲近王心一而远离东翁,这也是明显的风向了。”

    “这算什么狗屁风向。”郑国昌罕有的爆一个粗,他冷笑道:“这又不是国初,就算是国初,当年的老代王父子也就是青衣小帽锤杀路人,差点儿连世袭爵位也没保住!现在他做这种怪模样出来,要么本官被罢职免官,否则的话,定然要他为今日之事付出代价!”

    (本章完)

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 
幕僚轻轻点头,说道:“近日晚生在市间奔走,听人议论和裕升之事,舆论来说,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无不对和裕升抱有同情和支持之意,就算是不敢说什么的,言语中也隐隐透露出惋惜!”

    “对喽!”郑国昌走到张瀚送他的大车前,踩着阶梯上车,回顾道:“区区一藩邸,几个官和商人,想扳动和裕升,他们想的太容易啦。文澜是平时忍着,在这种时候,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上,到时候,他们才知道有本官在,其实不是压着他们,是在压着张瀚张文澜!”

    幕僚也不是太明白郑国昌的话,他只能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这个幕僚只是有亲戚在和裕升主导的商会里做事,所以言词间必定对和裕升有所袒护,而且他也说的是事实,在各处和裕升和它主导的商会都是从不吃干拿尽,总是留有余地,而且商会的发展带来市面的繁华,几乎每个阶层都在得利,这使得很少有人仇视和裕升,更不会希望和裕升跨掉,至于郑国昌的所谓限制张瀚的行为,他便是真的听不懂了。

    ……

    王心一与代王又说了好一阵子话,他又看到两个张家口商人鬼鬼祟祟的进了王府侧门,被带到王府后园,代王应该是在那里与他们见面说话。

    张家口过来的商人应该是想接手和裕升在大同乃至太原镇的走私生意,这很需要上层的介入,郑国昌一时半会还倒不了,商人们是想和代王合作,以王府的势力护持,然后在边境开始走私贸易,北虏和张瀚的矛盾一时半会不可调和,但不代表他们并不缺大明这边的货物,事实上整个明末时期,在没有张瀚的时空,八家晋商一直在蓟镇和宣大地方走私,张瀚崛起之后,晋商走私的步伐被挡住了,不过历史的惯性使八家晋商还是出现在了舞台之上,借由此次的事件,他们当然想趁虚而入,争夺张瀚现在掌握的地盘和市场。

    吴伯与也看到了两个商人,他皱眉道:“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怎地范永斗和张永安还不曾回大同这边。”

    从大同到宁武,如果赶路的话一天也就到了,加上处理事情的时间,最多三天也就回来,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两人仍然未回,所带护卫和要带回大同的李明达也没有回来,这叫王心一也隐隐有些不安。

    王心一道:“吴先生再找几个人,往宁武那边去看一看,不要急着找人,就打听一下市面上的消息,然后去和裕升的分店和商会看一下,如果一切如常,范永斗和张先生怕是出事了。”

    吴伯与咋舌道:“他们敢对付巡按派去的人?”

    王心一有些不耐烦,说道:“世事难料,和裕升又不缺人手,狗急也会跳墙。”

    吴伯与脸上露出悚然之色,他这时才感觉到这事的凶险!

    张瀚要是真的造反,他们这批人会不会被首先杀了祭旗?

    “张先生临走时已经建言过,”王心一躬身上轿子,脸上多少有些鄙夷之色,他这时才看出来两个幕僚的份量,张永安平时似乎没有吴伯与脑子动的快,但建议很稳重,滴水不漏,而且遇事有静气,不象吴伯与这样慌乱,他坐定后隔着窗子轻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道:“左卫道北西路参将向与麻总兵不睦,若真有警,可迅奔往左卫道避险,无需惊惶。”

    吴伯与稍感镇定,立时道:“府中应常备车马和车夫并护卫,一闻警讯,可迅速出奔。”

    王心一心道:“这人脑子是动的真快!”

    他点头道:“这事就交给先生办了。”

    吴伯与道:“东翁放心,晚生一定办的妥当。”

    吴伯与又道:“京师可有新的消息?自孙阁部自请巡视宣大后,朝廷似乎还没有最终决断?”

    王心一道:“昨日接到汪公的书子,对我这一次的举措十分赞赏,左公与杨公也是一样的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