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并不太多,毕竟现在八旗在向上走,每次打仗连旗丁在内都会有收获,而且军法相当残酷,逃亡者只要被抓到就一定会被斩首示众,但皇太极认为这是相当不好的苗头,如果说杀掉汉民只是削弱了自己双拳打人的力量,女真八旗的逃亡就意味着根基被削弱,那是相当致命的事情。
但他又能做什么呢?囤粮倒卖的全部是最高层的权贵,他们在这件事上赚取了极大的财富,虽然这些权贵们拥有大量的包衣和官庄,大量的土地,旗下牛录抢夺的财富他们拿的最多,但人的贪欲不可能有止境,人们只会希望得到更多。
“多叫奴才们打一打仗,围猎也是好的。”莽古尔泰看着皇太极,正色道:“一切都是虚的,只有手中的弓箭才最有用,只要八旗六万丁口在,两万多战兵在,三千白甲在,所有失去的我们都能再抢回来。”
“五哥说的真对。”皇太极展颜笑起来。
……
“主子,前头就是松树口了。”
接到命令之后曹振彦很高兴,他最近不得空去松树口,沿河有李明礼在内的三条下线都没有功夫去接情报,辽阳和沈阳各有两条线,这些地方的情报都需要汇总起来,然后过河交给那边的军情人员。
虽然上头对情报汇总和交报都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不过曹振彦还是希望自己能做的好一些。
这一次跟着小阿哥一起出来,还有镶白旗的人,加上小阿哥旗下牛录的随员,府邸中的包衣,浩浩荡荡的出动了三百多人,沿着河走成了一条长蛇状的队伍,在前方的架梁马已经看不到踪影了,大家还是沿着河边慢腾腾的走着。
四贝勒带的人就不多,只有一百多人,多半是护兵,也就是葛布什贤和一些白摆牙喇,只有寥寥几个包衣照料四贝勒的起居,其实也就是搭帐篷和做饭,四贝勒多半时间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很少需要别人的照料。
曹振彦对四贝勒很敬畏,不是因为他迥异于常人的胖大身材,还有高长及人的强力步弓,也不是地位和过往战功辉煌的经历,而是皇太极似乎可以看透一切的眼神。
这位四贝勒太睿智和英明了,问话从不问第二次,对各处的地理环境都相当的熟悉,对各官庄和驻扎牛录的情况也一清二楚,有一些不明白的,问一次就记得了。
对人的谈吐很温和,涉及到公事又是相当的严厉,并且十分明显的不会徇私,也没有任何人能欺骗他。
这是一样相当厉害的人物,博闻强记而好学,性格坚韧而又显得胸襟博大,怪不得是众人心目中最佳的大汗继承人。
而骑马在自己眼前晃悠的十四阿哥……曹振彦摇了摇头,差的太远了。
由于对皇太极的敬畏,曹振彦很少敢主动接近这个大金国的四贝勒,就算小阿哥叫他去回事,也是尽量禀报给四贝勒的随员就好,好在他的地位和皇太极相差十分悬殊,这种行为并没有被理解为胆怯害怕,而是一个汉人奴才的谨慎小心和知道进退。
“哦,”多尔衮饶有兴味的打量着一个又一个的官庄,笑道:“这一片都是二贝勒和三贝勒的官庄,我的还在前头?”
“对。”曹振彦笑道:“主子的官庄在松树口东南一些,沿河的下游。”
“好奴才,挑的好地。”
多尔衮很高兴,他看到离河远的官庄都很凋敝,包衣和旗丁们都面黄肌瘦,在枯黄的田地里绝望的挣扎着。
今年又是一个大荒年,这是注定了的,毫无指望和机会了。
打从年后化雪开始,到现在已经五月了,四个月下来几乎一场雨都没有下,很多田地里的麦苗直接干死了,大片的土地龟裂了,九成以上的麦田减产或是绝收,平均每人要种三十到五十亩地,大量的土地连种子粮也收不上来,多半的人只能通过收成勉强能保持温饱……是在后金政权不收赋税的前提下,所以这当然不可能,各旗主催逼自己的牛录,牛录额真们催逼自己管辖的旗丁,旗丁们当然就只能压榨官庄旗奴和包衣。
很多人会饿死,当然不是现在,是在入秋后下的第一场雪开始,每场雪都是考验,一直到开春的绿意铺满大地之前,定然会有很多人死在寒冬。
只有接近水源的土地可以接受足够的灌溉,女真人也有简易的水车,或是引水沟,或者用人力,只要水源地足够近。
近水的地方庄稼长的还算不错,青嫩的麦苗铺向天际,预示着还过的去的收成。
只能说是过的去,种的粗荒,因为地太多了,没有足够的耕牛和肥力,只是灌溉充足就能获得还过的去的收成,仅此而已。
就算这样,也足够叫多尔衮感觉满意了。
很快就暮色降临,所有人分散到各个庄子上休息,曹振彦等人奉着小阿哥到牛录额真的住处休息,打扫干净,奉上小阿哥喜欢的饭食,由于奔波一天,多尔衮也很疲累了,不过他还是按着女真人多礼节的传统,骑马到另一个庄子去给皇太极请安。
“八哥早些安置。”多尔衮很多礼,打千行礼之后说道:“这些天八哥受累了。”
“哈哈,这点路对我不算什么。”皇太极正在泡脚,胖大而健壮的身躯给人不小的压力,他的长弓就靠在床铺一侧,刀剑悬挂在另一侧,对襟铁甲与刀剑放在一处,整个房间都是标准的武人气息。
皇太极兴致颇好,到外面走走而不是留在满城权贵勾心斗角的辽阳,这反而对他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每天骑马巡行,接见地方上的驻守官员,巡看官庄上的各种情形,每天都有具体的事情可以过问,虽然未必都是好事,但总比困在城池里好多了。
皇太极对多尔衮道:“近几日附近牛录均禀报近来东江颇多滋扰,小阿哥明日随我一起行,若有什么不妥也安全些。”
多尔衮笑道:“八哥放心,我现在也骑得马射得箭,遇敌的话我也能杀敌的。”
皇太极微微一点头,说道:“那你自去吧,我要休息了。”
多尔衮又躬身一礼,礼仪上挑不出毛病来,不过当他走后,皇太极的脸色就冷了下来。
此人虽然年幼,心里却清明的很,多尔衮知道老汗安排出行是为了锤炼他,如果躲在他八哥身边,接受皇太极的羽翼和保护,虽然安全一些,但消息上报给老汗那里,老汗必定会有些失望,所以他坚决不肯,始终保持着和正白旗互相有些距离的独立地位,这个小子,如此年幼就心思这么缜密多疑,将来恐怕也不是好相与的。
不过有一点皇太极可以确定,眼前这小子自己能驾驭的住,他能看到多尔衮眼中闪掠而过的不自信和胆怯,这小子很聪明,也很多疑,这样就使得他充满了对力量的敬畏感,这很好,将来只要稍显威严就能驾驭的住他。
“明日继续前行。”皇太极很威严的对侍立在身边的谭泰道:“听报近来在牛毛寨到董鄂部故地一带有多股东江兵活动的踪迹,人数怕有过千,打猎的诸申畏惧他们人多,不敢上前,明日我们自松树口越过边墙,不过二十余里,再往前行,傍晚时在山中扎营休息。” (。)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
谭泰并未卸甲,一身擦的雪亮的银甲散发着冷光,他有些不安的道:“主子,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风险?”
皇太极笑道:“我们有一百多人,皆为白甲护兵,小阿哥带着三百多人,除了少数包衣都是父汗带出来的精锐马甲和护兵,这四百多人可以包打五千以上的东江兵了,能有什么风险。”
谭泰坚持道:“奴才还是要请主子多加防范,近年来这边东江兵多有突破,多次杀伤诸申,还有白甲力战不敌的记录。奴才还是想请主子调几个牛录的马甲和步甲前行搜索戒备。”
“好吧。”皇太极无所谓的道:“随便了。”
……
待多尔衮睡下之后,曹振彦瞅了一个空当,和管理包衣的一个章京请了假,人家也知道他在这里有个救过命的拜把兄弟,倒也并不为难他,直接就爽快给了假。
曹振彦平时脾气很好,人缘不错,家中也还有些势力,出身是将门世家,平时出手也大方,虽是包衣,在多尔衮身边人的地位并不算低。在他出门时很多人向他问好,然后曹振彦堂而皇之的把两袋杂粮和一些肉食放在马上,他打着火把,牵着马,向着村庄中李明礼住的地方走去。
一路上少有狗吠,女真人不吃狗,当然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包衣吃狗,只是这两年严重的灾荒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包括女真人在内也是一样生计困难,很多人被迫卖掉包衣和耕牛,更加不可能有剩饭养狗,很多狗成了野狗,也有一些胆大包天的汉人包衣会偷偷把主子们养的狗杀掉充饥,不过那是冒着性命危险的事,敢做的人并不多。
有几个旗丁听到动静,推开房门看了一眼就回去了,他们知道这是十四阿哥的人,就算是包衣也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存在。
李明礼知道曹振彦要来,正房和偏厢都点着灯,他和二丫两人抱着娃儿站在院门口等着,一见曹振彦,李明礼便迎上来,假意客气道:“老弟,你每次过来都带东西,何必呢。”
曹振彦也大声笑道:“自家兄弟还闹这客套做什么!”
待他进了院门,卸下粮食,取了一袋子肉食下来,二丫颇为不安的道:“曹兄弟,这可真是太破费了,这些东西现在要值好几十两银子呢。”
“钱财身外物。”曹振彦知道李明礼连二丫都瞒着,并没有暴露双方之间的联络,现在这些物品都算是公款开销,曹振彦手头的经费相当充足……他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微微一笑,和李明礼一起把这些吃食搬到灶间去了。
“看来大哥日子过的还不错。”曹振彦看到桌上摆的酒菜,有一条鱼,还有一道山菇炖小鸡,酒香和菜香混合着飘过来,诱得人食指大动,当下便是开了句玩笑。
“这倒是真的托你的福。”李明礼和曹振彦对坐下来,二丫知道他们要谈事,抱着小孩去关院门,这样的情形已经有好多次了,不会引人瞩目和注意。
这些做作并不是无用功,事实上相当必要。
每个牛录都会严防汉人之间的交往,包衣们没有主子们的吩咐是不能随意交结的,更不要说串门子喝酒了,东江镇的间谍细作相当的给力,从天启二年到五年间,满文老档里到处都是防间谍的老汗令谕,可想而知东江间谍给了后金政权多大的压力,造谣,策反,接应汉民逃亡,暗杀,投毒,总之间谍能做的事情东江细作都做了个遍,后金政权内部弄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防间谍做的特别小心,两个汉人分属不同的官庄,来往密切,早该被仔细核查,还好曹李二人一直小心,并且有相当过硬的背景,象曹振彦和另外两条线的接触就要少很多,并且要加倍小心。
“来,干了。”
曹振彦心情很好,近来搜集的情报不少,另外看到李明礼不再压抑痛苦也叫他高兴,而且李家的日子过的很不错,二丫怀里的小子白白胖胖的,在如今大金国统治的地界,这样的白胖小子可不多见。
屋里的柜子里锁着粮,地窖里还藏着更多,灶下挂着几片肉,还有腌鱼,成堆的野菜堆在灶间,这样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算是很不错了,曹振彦注意到三间正房的草顶也刚换过新草,没有银钱的话可花不了这个功夫,说明这一家人过日子的心气不小。
李明礼也注意到了曹振彦的眼光,他低声道:“实话说我已经在河边备了个小木筏,一旦有变就立刻叫你嫂子带着你侄儿跑,河边我还藏着一些不易坏的干粮和银子,仓促到了那边也不至于没有银钱和吃食。这边弄这些花样,也是不给人疑心……上个月又跑了两家,我们的牛录额真气了个半死。”
东江那边,其实就是十二团在宽甸弄的基地越来越吸引人了,种种谣言传播很广,很多官庄的包衣把十二团的基地已经形容成了地上天国,没有人欺负,足够的安全,不会有哪个主子莫名其妙的抢走包衣的老婆,或是拿鞭子给包衣们一通教训,要么就是把一家子包衣卖的四分五散,甚至是因为一点小错就把包衣给宰了,而在大明那边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事,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肥田等人耕作,并且报酬相当的丰厚,每个人都可以吃饱,再也不用担心什么。
对一个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境地里的可怜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事更有吸引力?
逃亡不可避免,十二团的主动出击频率也相当的频繁了,后金兵也开始大量往这边调过来,沿河和旧宽甸各堡间到处都有巡逻的骑兵,少量的白甲夹杂其间。
“那边的任务执行的怎样了?”曹振彦也低声道:“这一次我就是跟四贝勒过来,主要就是巡行到宽甸和牛毛寨一带,他们还以为是东江镇过来袭扰,这一次就是巡行待敌,如果遇到东江袭兵就最好了。”
“看来老汗对这边的事也是相当重视了。”
“是啊。”曹振彦注意到李明礼和自己一样,在平时对后金的大人物还是用敬称,而不是象一些汉人包衣一样,关起门来就是骂老憨或老奴,对一个细作来说这是不错的职业素养,他很满意。
曹振彦接着道:“今年开春到现在,老汗那边最少接到三十多次过河和深入到赫图阿拉一带的交战报告,这岂能不引起警惕和重视呢。”
李明礼苦笑道:“那边也是急眼了,数目不够。”
“还差多少?”
“还差百来根,此前的都早过运去了,那边好象造的船很多,消耗很大。”
“能凑齐吗?”
“辽东地界这么大,要是容咱们时间慢慢找,一年几百根肯定能找着,就是要的急才弄出这么大动静来。”
“乖乖……”曹振彦虽然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事,还是忍不住惊叹着道:“这得造多少大船啊!”
“不是有人传言……”李明礼很谨慎的道:“咱们和记与东江翻过脸,就是靠着小山一样大的战舰把东江给压住了。”
“这事你听包衣们传传就得,千万不要议论,我们内部也不要讨论。”曹振彦笑道:“大宗旨是和东江搞好团结,所以叫他们难堪的事情我们不说。”
“我懂了。”
两人正谈的起劲,外间传来杂沓的脚步声,然后是叩门声,两人并没有露出紧张之色,只是一下子都将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把上。
这个时间,除非要特别重要的事,一般的人都没有办法在官庄里行走。
“塔布囊大哥,赵贵大哥。”
听到二丫打招呼的声音,李明礼松了口气,轻声道:“是庄上的蒙古章京和他的包衣。”
“哦,那没事了。”
两个男子在灯影里站起来,脸上都露出微笑。
塔布囊和李明礼行了个抱见礼,两人现在都穿着一样的箭袍,一样的光脑袋小辫子,塔布囊原本就是髡发,后来嫌麻烦干脆就递了别的小辫,只留下脑后一根。一样的布靴和腰间佩刀,只是塔布囊还是按蒙古人的习惯,骑弓不肯离身,随身携带着插袋和骑弓。
赵贵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身子精瘦而看着还算壮实,两眼炯炯有神,他是塔布囊的包衣,塔布囊虽待他不薄日子也过的艰难的很,人已经快瘦脱了形,当时很多男子都是这样,从自己嘴里省出吃食给妇人,妇人又给老人和孩子,老人最后还是推给孩子,很多老人在冬天扛不过去,成为乱葬岗里的枯骨。
李明礼替双方做了介绍,两边的地位差不多,曹振彦是汉人将门世家子弟,塔布囊是蒙古人中骄子,原本就是台吉身边的近侍军官,到了女真人这边已经加入了蒙古左翼,是蒙古牛录的章京,在这个官庄一侧驻营,防范从河那边过来的东江细作,蒙古马队经常配合女真人行动,他们也不会种地,除了给这些蒙古人少量的庄子之外,往西南方向有大量的荒地无用,上头分给了这些蒙古人一些牧群,叫他们和辽南的蒙古人一样在这边放牧,塔布囊很欢喜新角色,他有两户六口人的包衣,都是他用草原上带出来的金子买的,替他放着百来头羊,他对种地不感兴趣,上头也不会清查蒙古人的存粮,就这么过日子感觉很好。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粮()
在松树口的时候,塔布囊和李明礼有了不错的交情,现在他没事会过来找李明礼换些鲜鱼,当初一起守值时,李明礼的烤鱼相当不错,对蒙古人来说是很新鲜的体验。
一来二去的,交情也深厚起来。
“我们来巧了。”塔布囊这样的蒙古汉子是不知道客气的,他一屁股坐下,先挟了只鸡腿,几口下肚,然后又大大一口烧酒下肚,这才眉开眼笑的道:“这才是他娘的过日子啊,真美气。”
李明礼笑骂道:“老塔你好歹是个章京,怎么每次到我这里来都象饿鬼一样。”
赵贵笑道:“他拢共就叫我们家种了三十亩地,说是好歹有些粮吃,然后每日都挤羊奶喝,吃那干奶酪,十天半月吃回肉,馋的不行了来你这里弄点鱼回去烤……怎么能不馋呢。”
“死蛮子少废话,吃你的饭。”
赵贵不敢喝酒,他只是个包衣,不象李明礼这样的幸运儿保住了开户人的身份,虽然塔布囊不摆架子,蒙古人比女真人好说话,但赵贵得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不敢逾规越距。
趁着屋子里乱哄哄吵闹喝酒,赵贵悄没声的走出来。
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踟蹰了半响,终于还是走到二十不到的小妇人面前,低声道:“李家媳妇,我又来找你打饥荒了。”
“嗯,赵叔你等着。”
李家的日子不仅在包衣中是头等的,就算是正户人和开户人里也算过的很不错了,和正经的正户人相比就是没有包衣,李明礼其实有资格获得包衣,当初二丫一家就是李明礼的包衣,但现在他已经没有心思再要包衣来了,一则是和保密有关,李明礼现在做的是杀头的勾当,家里的人越少越好,二来太扎眼,已经有不少女真人看李明礼不顺眼,如果再弄几户包衣在家,恐怕会有不少女真人惦记上了。
现在这样挺好,日子过的很不错,众人也知道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