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国人还是有心人啊。”大胡子军官仰脖子用自己的银质小酒壶喝了一大口酒,接着摇头道:“不过他们还是落后太多了。”

    “明国人以前听说也有庞大的战舰。”一个喜欢包打听的荷兰军官道:“听说那是两百年前的事情了,后来他们嫌耗费太多把大船给烧了,然后就只造近海戎克船。”

    “真是古怪的想法和做法。”八字胡一脸优越感的点评着。

    “是啊。”包打听赞同道:“要是他们没有放弃大海的话可能就没有咱们什么事了……”

    “这一片也是天选之地,我们荷兰人的牛奶和酒皆从此地而来。”八字胡大声叫嚷着,这人可能有些高卢人的血统,遇事压不住情绪,叫了两句后,八字胡指着眼前的纵帆船,大叫道:“可悲的人们,你们活不了两天了,愿上帝接纳你们卑微的灵魂……”

    “闭嘴,蠢货。”军舰大副大步过来,喝止了正在大叫的部下。

    “反正随时可以动手……”八字胡有些不太服气,不过还是嘀咕着退下了。

    四周都是水手,他们轻声笑起来,不过他们不敢大声,取笑一个军官是要付出代价的,荷兰虽然是共和国也一样等级分明,上下关系相当森严,这个时代的欧洲还有强烈的中世纪残余,在其它国家的军舰上等级关系更加明显,因为在海上如果不用强力乃至残酷的手段维护秩序和等级,暴乱就会随时暴发,那会是致命的,水手们也明白这一点。

    虽然笑,荷兰水手们其实也是赞同这个性格有些狂放的军官的说法……明国人的造船业太落后了,那些小船,毫无威胁力,作为商船也落后了,只能跑跑短途。

    福船确实是这样,跑跑日本和南洋几国的航线还行,想和大帆船一样跑亚洲到南美的航线,再折返欧洲,这样的跑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明水师的战船也很落后,不必多说了,眼下这一船的荷兰人都是从欧洲部份调转过来的,此前没有在亚洲呆过,他们以前主要跑非洲,也去过南美,荷兰人的商船无处不到,战舰也有巡航任务。

    亚洲这一片也是越来越重要了,去年到今年台湾送回荷兰的财富价值黄金四吨,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收入,可以说是现在荷兰海外殖民地中排第一。

    到今年初,东印度公司的总督科恩敏锐的觉察到了机会,福建水师原本聚集在澎湖,战胜了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之后双方签订和约,荷兰人得到了在台湾筑城的权力,然后他们在台湾筑城的同时发觉福建水师一直在裁减船只和人手,不到三个月,一万多人的水师裁减到只有千余人驻扎在澎湖,后来干脆只剩下十几艘小型战船和五百余人,一个守备率部在岛上驻守。

    荷兰人感觉有些难以理解,从大明调集军队与其开战来看,大明对澎湖列岛无比重视,然而到战后大明既没有把持澎湖当成贸易中转中心来赚钱的打算,也没有留驻重兵,更没有趁机梳理战舰舰队,固化防御,而是使水师星散,等于是武学高手,自废武功。

    待后来荷兰人才知道,驻军和集合舰队需要大量军费,而大明中枢一钱银子也没有给,所有银两费用都是福建方面自己开销,福建此时是一个穷省,此前的近二十万两的军费已经使福建府库穷的跑老鼠了,地方大户也是捐助了不少,各地的卫所都拖穷了。战事一结束,当然是军舰和水师人员都赶紧回原本的各卫,战船平时的保养维护也是各卫负责……这当然是屁话,卫所哪有能力保养战舰战船,水师这么一解散,不在一起集训和维护船只,时间一久当然战斗力急剧下降,朝廷没钱,水师压根就没有人重视,就算重视也是北方的水师,因为要用来支持皮岛攻击东虏沿海地带,南方的水师只不过是对付一些捣乱的红毛夷,其不远万里而来不过是要做生意,和野蛮成性的东虏北虏不是一回事……大明士大夫这方面的认识倒还清楚,知道红毛夷不会大举上陆,毕竟距离太远,人手不足,不足为患。然而海疆也是疆土的一部分,这一层就没有人想到并且在意。

    福建水师从能痛打荷兰人,到连郑芝龙等一群海盗也打不过,导致俞咨皋战败被杀,前后不过数年时间,而且在此之前水师就不堪用了。现在也是一样,打败荷兰人半年之后,战船星散,俞咨皋回自己的信地驻守,手头也没留下几艘船,澎湖留下一个守备加四百兵驻守,小战船十来艘。

    在得知了一系列消息后,荷兰人赫然惊觉,只要打跨和记,现在他们在台海和广州海面已经没有对手了,李国助他们并不放在眼里,李旦要是在,他们也不敢乱打主意,李旦一声令下随时能汇集几万人的海盗,比大明水师还要强的多,但李旦死了,李国助没有这种号召力,海盗都分散了,去年还被和记打掉不少,在荷兰人眼中,这下算是和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本李国助多少能拉来一些海盗以壮声势,现在当然绝无可能了——

    列位书友,有月票的记得投在下一票好吗,多谢。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离港() 
“虽然眼前的军舰和军人还象个样子,”八字胡荷兰军官是个多嘴的,这时还是忍不住嘀咕着道:“不过我们和明国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这一次看来很难会有‘惊喜’。”

    这一次这厮的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明国使团的这艘战舰确实还象个样子,但也就是如此了,听说和记的水师舰队已经缩在港口里半个月了,一艘商船也没有往日本来,靠着陆军和岸基炮台保护缩在港口里,如果开战的话,当然是冒着炮火将和记水师舰船全部击沉焚毁,或是俘虏过来,这样的话这一仗就结束了。

    和大明这边占领陆地才算胜利的标准不同,殖民时代,海战获胜才是决定性的胜利。

    这时他们又看到岸上有一群和记的军官飞速跑向栈桥,众荷兰军官饶有兴致的看向那边,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八字胡军官“嗯”了一声,笑道:“看来他们是在小日本人这里吃坏肚子了,该死的岛国民族,现在想起来我的腹部还隐隐作痛呢。”

    众多荷兰军官发出了欢快的笑声,日本人在此时也是嗜食生鱼,荷兰人上岛后也入乡随俗了一把,结果当然是腹痛如绞,当时在船尾的敌楼上可是有众多人排队……船上当然是没有厕所的,不过在船尾楼上有一块地方是有漏洞的,方便时直入海水,相当的“方便”。

    ……

    使团成员都在前方加快前行的脚步,郑芝龙和何斌两人一起向李国助拱手告辞。

    “就怕你们起锚升帆就会有麻烦。”李国助担忧的道:“要不然两位率部在船上稍待,我集结些兵马上船,为两位助力?”

    “李兄高义,但真的不必了。”郑芝龙此行已经接到训令,不可将平户李家拖到这场战事中来。李家要保持相对中立的色彩,不能过于倾向和记。

    李国助提供的帮助也是已经够大了,这一次谈判没有李家当中立方根本不可能成行,谈判前后勾连联络,也给和记半个月的喘息之机,四艘划浆大船在海水里多训练了半个月,那就大为不同,战力最少上去一大截。

    另外就是李国助提供给和记的百万白银的货物和现银,这半年间已经被用的差不多了,台湾那边实在太缺钱了,有此臂助,才使得水师各方面还能从容展开,否则这半年来贸易大受影响,平安状也收不下去,行军司的收入急剧下降,要不是李国助的银子撑着,短时间内怕还真是支撑不下来。

    现在好了,来自北方军司的投入肯定会源源不断……

    就算得到了军司的支持,台湾方面还是相当感谢在最困难时期帮助过台湾的李国助……其实已经是拿李国助当自己人了,并且众人知道李国助将来在和记体系里的位置不会低。李国助可是每隔半个月就会给张瀚去一封信,除了谈日本和台湾的公务外,也会闲聊几句,这种介于盟友和朋友的定位可是叫不少人眼红呢。

    这一次如果行军司愿意,李家也定然愿意出兵。李国助手头还有数十艘战船,两千多属下靠他吃饭,如果早些准备,最少能集结万把人的规模。

    和其父李旦盛时是差的远了,但守家之子,李国助能做到现在这样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最少并不丢李旦的脸,平户这港口是长崎藩的地盘,可是李旦死了,日本人也没有收回的打算,表面上还是日本领土,其实就是李家的私产了,这个格局,中国的海商认,海盗也认可,荷商也认可,当时有实力的就是这几家,旁人不认可也只能忍着。

    郑芝龙对李国助的提议直接拒绝,李国助颇感遗憾,何斌劝他道:“李兄细想一下,如果李家和我们走太近,会使诸多红夷忌惮。这一仗要打的,打完之后生意还是要做的,荷人在巴达维亚根深蒂固,我们一时半会是奈何不了他们的根基,大家还是要合伙做生意的,你这时翻脸了,会使大家尴尬,说不定荷兰人会想办法重新开辟一个贸易港口,那时候不仅李家尴尬,我们和记也会很尴尬……”

    这话一说,李国助就是了然了。

    仗没打就想着打完之后的事情,也算是谋划甚远……不过话说的还是有理的,打输了,不仅台湾行军司一蹶不振,不知多久才能翻过身来,如果李家也介入了,荷兰人来几艘战舰,李家就在平户存身不住了。就算打赢,和记水师也不可能远征巴达维亚,暂时还没有与荷兰全面战争的能力……台湾是新殖民地,投入不多,和记打赢了可以拿下来,巴达维亚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根基,各处航线都在巴达维亚汇集,和记就算赢了台湾这边的海战,想去动巴达维亚,那真是摸老虎的屁股了,荷兰人从本土随便调来几十艘六百吨以上的大型战舰,这你还怎么玩?

    所以不能将人逼急了,要留有余地……

    李国助显然是理解了,他笑了笑,说道:“未虑败,先虑胜,常公子可以称为古往今来第一人了。既然如此,我只能预祝你们成功。还有,眼前之事,千万小心。”

    郑芝龙笑道:“李兄放心,我们不会有事的。”

    适才他们去找李国助打探消息,正好李国助已经从荷兰人处回来了,果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荷人态度相当强硬,直言要逼迫和记低头,李国助苦劝不成,只得返回来先行通知,结果郑芝龙等人明言,荷人也只是在拖时间,甚至有对使团不利的打算……

    众人匆匆忙忙的从栈桥经过,沿踏板攀沿上船,然后就是起锚做出港的准备,李国助下令出动数艘八浆船,赶过去将天成卫号拖拽出港。

    小船一动,荷兰人那边也就看到了,等郑芝龙等人上船时,看到港口那边有一群荷兰人跑出来……荷人的服装相当好认,而且多半是显眼的金发,个头多在一米八以上,这是先天的种族优势,甚至一米九个头的也大有人在,而郑芝龙等人是福建人,身高多在一米六几到一米七几左右,甚少有到一米八的,仅凭个头的话,这仗已经不必打了。

    此时动静已经颇大,相当多的倭人和海商都挤在港口观看,荷兰使团一路狂奔出来,用夷语不停的大喊大叫,还有人在港口区向着栈桥这边拔出短铳,毫不犹豫的就扳开龙头打放起来。

    李家的家兵当然要上前制止,不过他们没有奉命也不敢使用武力,荷兰人根本不理,继续开铳……

    郑芝龙等人已经上船,船身转身在八浆船的拉动下往外海去,帆也升好,还有些醉意的几个俄罗斯人带着水手们在调整三角帆和主帆,使帆在进入外海之后能立刻吃风驶离……

    这个时代的帆船是没有其余动力的,只能靠调整船帆吃风来前行,好在大海上不比江河,江河有时候风力不足水流过缓需要人拉纤或是划浆,海上当然没有这种可能,光是浪头涌动就能不停的带动船只前行了,加上帆力,一般上好的大帆船在正常行驶条件下高速可达十二节,长途万里的平均速度是四节到六节,一节等于是一点八公里,近四华里,也就是一天之间可行二三百里,如果是顺风顺水的高速行进,十二节等于时速近三十公里,已经是相当的快了。

    大型的重型盖伦战舰速度要稍慢些,平均速度三四节,高速时只有十节,而后世的飞剪船从中国运茶,高速时可达十九节到二十节,从中国到伦敦只要九十九天就到了。

    和记的这艘纵帆船当然比不上飞剪船,但也是比盖伦船快多了,最高速达到十六节,平均速度也在六节以上,当满帆之后,一旦风力水力利用起来,帆船就会如剪刀一般剪开海水,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轰……”

    郑芝龙脑皮一麻,立刻回看,有人已经惊叫道:“荷兰人开炮了!”

    由于距离相当的近,荷兰人只是调整了一下船身,侧开船身之后立刻就是从侧舷的二层和三层甲板开始开火了!

    这艘船乍看外表是典型的盖伦船,三层甲板的一侧也有十来门火炮,不过这船应该是克拉克船改装,所以火炮多半是轻型火炮,除了二十四磅炮十八磅炮之外还有九磅炮,抢先开火的就是九磅炮。

    炮弹带着尖啸声响直飞过来,所有在船上的人在短暂的失神之后都冷静下来,郑芝龙怒吼道:“船尾炮开火还击!”

    纵帆船已经调整了船身,侧后向着港口,小浆船听到炮声之后立刻断开了绳索……这也不怪他们,李家的家主没有明确命令叫他们参战,火炮一开则必被殃及池鱼,断开绳索之后这些小船拼命划动船浆,小船如飞一般从侧边绕道回港口里去了。

    对方的火炮多且快,九磅长炮论威力当然比三十六磅炮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但胜在轻捷易于操作,短短一瞬之间已经连续打放了多轮,炮弹一颗接一颗的呼啸而来,多半是和第一颗一样飞掠而过,但走的夜路多终遇鬼,终于有一颗炮弹打在舷边上,众人听到轰的一声,眼前看到炮弹重重砸在船舷上,将坚固的木头砸的四处迸裂飞溅,一个水手啊的叫了一声,却是被尖木刺中了脑袋,入肉颇深,顿时满脸是血。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击() 
对方的火炮多且快,九磅长炮论威力当然比三十六磅炮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但胜在轻捷易于操作,短短一瞬之间已经连续打放了多轮,炮弹一颗接一颗的呼啸而来,多半是和第一颗一样飞掠而过,但走的夜路多终遇鬼,终于有一颗炮弹打在舷边上,众人听到轰的一声,眼前看到炮弹重重砸在船舷上,将坚固的木头砸的四处迸裂飞溅,一个水手啊的叫了一声,却是被尖木刺中了脑袋,入肉颇深,顿时满脸是血。

    更多的炮弹飞掠而来,荷兰人的船身已经整个横了过来,十多门炮先后打响,相隔才不到一里,距离很近,炮弹威力完全能够发挥,第二颗和第三颗炮弹分别打在船身上,又有好几个船员受伤。

    郑芝龙知道此时要冷静,他下令更多的水手去帮助调整前帆和后帆,一定要尽快的吃风……自己则亲自到船尾去指挥发炮还击。

    船尾炮只有一门,是一门三十六磅的重炮,炮身看起来崭新无比,隔着很远就能看到炮组人员在跑动搬运炮弹,塞入药包,然后准备点燃火绳引火……一切均是有条不紊,郑芝龙一看之大为放心……

    这也是和记水师一直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所致,可以说这时候放眼全球也没有如和记这般操练的海军,从水手到炮组和陆军都是一直在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这一点叫俄罗斯人都十分敬服。

    “何兄,带使团人员进舱。”郑芝龙看到何斌在外,赶紧招呼他带人进去躲避。

    “还不是一样?”何斌含笑道:“炮弹要是击中船舱而入,结果和站在外头是一样的。”

    郑芝龙道:“不一样,船身坚固的很,都是用上等硬木,而且相当厚实……一般的炮弹力竭而至,最多打坏而不能破口而入,还是进去吧。”

    何斌等人闻言这才躬身进了船舱,坚持用好木料好处便在这里,炮弹接二连三的打过来,但在厚实坚固的船身上只是打的木屑横飞,并没有一下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这也是这个时代炮战的特点……你来我往,炮弹甚至打穿敌船,但想把敌船打沉,那就需要持续不断的猛烈轰击,再加上一点运气。

    一艘船中上几十颗上百颗炮弹而浑若无事的记录,亦是很多,简直是不足为奇。

    这时俄罗斯人还在加紧调整帆面……纵帆船有前三角帆,主桅,次桅,后三角帆等十余面帆组成,在二百年后,纵帆船成为货运的主力,一艘纵帆船有十几面帆也不足为奇,木制帆船排水七千余吨,载六千吨的货,航速能达到十九节,这就是北美纵帆船的记录。

    此时的纵帆船只有四面帆,比起百年之后的那种十几面帆的纵帆船还是差的远,俄罗斯人大吼大叫,不停的调整每个帆面,希望能吃风走的更快一些。

    局面紧张,郑芝龙反而镇定下来,这样的局面之下被击沉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他把关注点放在了船尾火炮上。

    这是一门三十六磅炮,和记火器局在李庄的出产,炮身所有配件在内重达五千八百斤,炮身相当的沉重,为了将其从李庄运到天津用了好几辆马车,到天津之后就上船,和另外十几门炮一起直放台湾……今日这门新铸的火炮终于要参加实战了,郑芝龙心中充满企盼……

    火炮发出了怒吼,郑芝龙离的近,感觉耳朵都被震聋了一样,巨大的火舌从炮管中喷射而出,发出明艳之极的光芒,三十多斤的炮弹是何等的巨、物,一个瘦弱些的人抱着都吃力了,就算是壮汉般的炮手搬上十几轮也会大汗淋漓,非得换人轮抱方可坚持。

    炮组成员的动作相当的娴熟老练,这些炮组都是从李庄到青城一带调过来的,都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建制,不仅操炮的熟练度很高,彼此的配合度也是极高。

    郑芝龙想:仅从炮组来看,足见军司这半年来对台湾的支持力度是加大了许多……

    第一颗炮弹呼啸飞掠而出,在和记水师炮组发炮的同时,还是有十余颗炮弹一起打过来,有四颗落在这边的船身上,木制帆船上到处都是木屑和零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