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留在平户港中,参战是肯定赶不上了。
……
一个小时的时间说久也久,说快也快。
在孙敬亭等人的眼中,十九艘荷兰船真的如飞梭一般直冲而来,他们象是鱼群一样,几艘商船由于质量很轻吃风很满,所以在海上的速度很快,象是一只只大型的飞鱼。两层甲板上方有侧板挡着,装了几门火炮,下层都是左右各有炮位,大约一面有七八门左右,加上船尾炮,每艘商船的火炮接近或超过二十门。
为了多装货,这些荷兰商船的船板都很轻,船身较圆,转身也很快捷,不在纵帆船之下,而由于船身也较大,所以也能在装货多的同时安装多门炮位,这种武装商船其实也有相当的战斗力,在英荷长期的海战之中,这些武装商船也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这种武装商船也有缺点,船板极薄,很多地方干脆用的简陋的填充物,吃水,很。深,容易触礁,由于防护很差,很容易触礁沉没,所以在后世的很多书籍甚至动画片里,荷兰船都是鬼船的代言人,实在是这年头的荷兰船太容易沉没,风险极高。
此时商船跑在最前,对面的则是和记两艘两艘并行的三列舰队,中间是商船,两边上下两行是战舰,纵帆船在最上列,容易吃风转弯,帆浆船则是在下面一行,帆船转弯困难,但帆浆船没有风力限制,所以摆在最不容易转弯的地方。
中间则是和记的小型商船,摆成了长长的一列,首舰则是镇虏卫号,这艘小型盖伦船介于战舰和武装商船之间,成员有二百一十人,其中两个中队的商团军,全部由火铳手构成。
荷兰人则是没有纵队,可见这个时候欧洲海军列强的一字纵队战法也还只停留在纸面上,英国人用出来之后才被各国重视,大家全部开始重视海军战舰的战术。
如果是一字横阵,就是一字纵队过来,也可以摆成t形阵,一直到双方水程已经接近火炮可以射击的区域时,荷兰人还没有调整阵列的打算,在高塔上的常威和孙敬亭等人都略略放下心来。
也就只是略略放心,海战相当复杂,有时候胜负只在一线之间,不象陆战,商团军的阵列摆出去,不管对手怎么想,自己一方心里就笃定的很,赢就是赢,打不过就用守势,一般来说商团军阵列一成,则所有人都知道胜利到手,可是现在么,没有哪个敢打包票说一定会打赢……就算有人说上两句,也只能是当成祝祷,算是讨个好口彩,没有办法当真话来听的。
“要开始了……”常威低声说了一句,居然在这个当口把望远镜放了下来——
今天有点小惊喜,月票榜往前大跨了几位,多谢jxinhnair和各位支持的朋友,作揖为礼。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对决()
其它几人也是有样学样,张续文放下望远镜之后,连续几次深呼吸来平缓自己的紧张情绪……他就算是在托木斯克和俄罗斯的哥萨克人决斗时都没有这么紧张过。
张瀚的苦心布局,常威等台湾各人的辛苦开辟,数年之功,一切心血和几百万两的白银,一切都是只看眼前。
就是这二十多艘船,三千将士,包括船上的军官,水手,商团军的陆战人手全部在内,一切的过往投入和对未来的期望都在这三千人身上了!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豪赌,一旦赢了,台湾冒起之势再不会受到任何势力的阻碍了,荷兰人不行,西班牙人更不行,葡萄牙人差的太远,就算是曾经击败荷兰人的大明福建水师也不行了,其后之势,台湾将如龙出水,一飞冲天!
若败,则是此前的数年投入等于将白银扔在水中,一切都是成了镜花水月,虽然还有大片的屯垦区,虽然还有初步的军工体系和强悍的陆军,但一旦被封锁海岸,凭台湾现在的能力只能守着这一点家业,没有海洋就没有未来,当然也没有贸易和一切收益,只能会越来越弱,直到没有还手之力,被敌人消灭,或是投降,拔旗,毁寨,走人。
只有李平之性格还是那么强悍,把着望远镜死死盯着海面上的情形,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在海边的岸防区域也是集结了大量的军人,很多军官也是打着望远镜往海上看,包括栈桥区往上的港口区,仓储区,很多工人都没有躲起来,他们几十人一群的聚拢在一起,观看着海面上的情形。
这一场海战,可谓牵动着台湾这边所有人的人心,胜负之间的悬殊实在是太大了,军人们还只是肃立观看而已,百姓们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不少人指着荷兰舰船戟指大骂……当然是听不到的,不过更多的人只是合掌祝祷,企盼虚无缥缈的上天能保佑水师击败红夷,很多人都很虔诚,台湾这边不少人信妈祖,多半人向妈祖祷告,辽民和其余的北方人也是各有所信,有祝祷三清或昊天上帝的,也有关圣大帝,明人多信关圣,也有向满天佛祖菩萨祝祷的,一时间海滩上各种口音均有,祝祷之声不绝……
不管怎么祝祷或是期盼,海上的两只舰队还是进入了彼此的射程之中。
好象约定好的一样,荷兰船和和记水师的船只一起开始减速,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调整帆具和开始船身转向,在这个时候是没有办法开炮的,双方都尽可能的加快这个过程。
这个时候能看到水手们都如蚂蚁一般的忙碌起来,桅杆各种到处都是上窜下跳的水手,而船舷两侧俱是准备好的炮手和陆战人员。
在荷兰人这边,对面的船上都是灰色和蓝色,水手们的素质看起来也不差,手上的动作也是相当的快捷,宋克放下长筒望远镜时,脸上的神色并不是太好看。
他是总督,并不是舰队指挥,舰队指挥是高文律,这个曾经的败将其实是很有经验的海军军官,老资格加上水平不弱,加上荷兰人没那么多讲究,东印度公司的人才储备也不能和国内相比,所以舰队指挥还是用高文律。
对面的和记水师指挥则用杰日涅夫,严格说来这是一场荷兰指挥官与俄罗斯指挥官对面相抗衡的海战。
这也没有办法,中国的造船业已经落后百年不止,对大规模海战,特别是舰炮为主的新形式的海战也是跟不上趟了,当然俞老总兵这种一辈子在海上打仗的还是很强,可惜新形式下的舰炮海战老总兵也是不成了。
高文律摆出的阵形就是如蜂群一般,商船在箭头最前,四周是十余艘大小不一的武装商船,在箭头之后,则是八艘战舰摆开,每艘相隔距离都并不远。
一会商船和战舰都会调整好帆索,横开船舷,下锚,舰队就会有前有后,错落开向对面开火。
而对面的和记舰队则是用商船和战舰混编,前后一致,只有下方的四艘帆浆战舰单独编队,正好是两两编队的状态。
宋克这个台湾总督原本可以不上船,但相对于和记对这场海战的重要性的认识一样,荷兰方面也是一样对这一次海战相当的重视。
赢了,不仅是在台海这边没有了对手,可以垄断对日贸易,福建的生丝可以全部落在东印度公司之手,大量的物品对日销售也是东印度公司来独家经营,福建的海商和大明南下的海商需要向他们交纳赋税,台湾全岛迟早成为荷兰的殖民地,其土地蕴藏的大量财富当然也归荷兰人所有。
休养数年之后,未必不可以趁着明国专门对北方蛮族的机会,重新开战,将澎湖笑纳入怀中。
这样的话,南中国海的所有贸易利润,海量的财富,无法想象的财富都是东印度公司所有,到这种地步的话,公司上层的那十三位股东应该可以在国内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自主权,扩大公司舰队的规模,将大量人员从欧洲搬到亚洲部份,而自己这些公司的老人可以在这些殖民地选一个漂亮的地方建造大庄园,当一个拿着公司股份的庄园主……
不仅宋克是这样想的,高文律,甚至是东印度公司的总督科恩,也大约有相同的想法。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开拓和进取,欧洲的人们也以离开家乡开辟新的土地和庄园为荣。
正如五月花号带来了北美的殖民地,大量的英国清教徒踏上了北美殖民开拓的路程,而南方的汉人也是持续不停的离开家乡,前往南洋各国谋生,此后就将家族留在了南洋各国,最终开枝散叶,成为南洋诸国都不能小视的庞大力量。
哪怕是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几次的纵容和屠杀,华人在其后百年之内还是建立了好几个华人主导的国度,不过可惜都被殖民者给剿杀了。但就算如此,一直到后世几百年,华人还是掌握了南洋诸国的经济命脉,这一点来说,土著没有办法,殖民者也一样束手无策。
宋克希望能击败和记水师,独霸台湾和南中国海的庞大利益链,总督科恩也是一样,上上下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们也是有一样的想法。
科恩没有上船,他的身份太高,关系到整个荷属东印度公司的稳定,宋克是不可能同意科恩上船。
高文律在旗舰巴达维亚号上,宋克则是在赫克托号上,这也是一艘大型的盖伦船,两层甲板,最上一层加防护板,也有八门火炮的炮位,炮组成员在甲板上待命。
宋克不是专业的海军军官,但常年在海上也见多了海战,虽然在东亚这边多半就是战舰对海盗船只的小规模战事,最大的战事还是荷兰人对明国水师的澎湖之战,不过也是明军水师用蚁多咬死象的办法来打,两边并没有正式在海上开战,而是一场一边倒的围困战而已。
对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也曾经有小规模的战事,规模都远远不如眼前的海战。
甚至在欧洲本土来说,这种双方加起来数十艘战舰和武装商船规模的海战也是相当的少见,英国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规模当然十分庞大,但还有冲角战舰冷兵器厮杀的残留,不象现在这样,完全都是风帆火炮的战列舰之间的。
是的,这就是风帆战列舰的,从此时早期的风帆战列舰到三层甲板火炮百门的正经的巨炮大舰,再到铁甲舰,无畏舰,战列舰,这场海战绝对是前所未有,足够被载入史册了。
宋克此时当然没有历史人物的自觉,就算有人告诉他这场海战的意义,估计这个中年荷兰人也不会在意,此时此刻,他灰蓝色的眼眸中满是冷意,不管怎样,对面舰队给他的不安全的感觉太浓重了。
自己这一方是阵形错落开始,以防战舰全部突前被敌人一轮打下来伤亡过重,这是此前海战得到的经验,相当有用。
而和记的水师战舰则是整整齐齐的以一字纵队形式过来,只是分成三行,停船之时,也是一行一队,象是一张张开的嘴巴,将整个荷兰舰队包在口袋里。
纵队里又是两船一队的配合,两艘距离相当的接近,横船时几乎是两舰相连。
这就是一字纵队战术的双舰战法,也可以分成两个纵队,分为上下两部,这种战术可以使一字纵队分为两个横队,以两边的舷炮进行横行打击,最大范围的扩大打击面,适合以多打少的打法。
和记的商船虽小,但装炮并不太少,如何利用数量优势也是杰日涅夫近来考虑很多的重中之重,张瀚的建议给了他相当的灵感,可以说,眼前的这阵列虽然是俄罗斯人一手操练出来,并且负责指挥,但灵魂还是属于张瀚……当然张瀚也不必居功,他只不过是把脑海中的记忆给取用了出来,其实还是这个时代百年之内欧洲人的智慧,华夏子民,思之应当惭愧。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线()
宋克不是专业的海军军官,对阵列之法更不懂得,不过隐隐间感觉却是不太妙……荷兰舰队这边也在停帆横船下锚,不过舰队船只乱成一团,看似强大,其实由于拥挤在一处,不少侧舷火炮的炮位会不小心打中自己的舰船,只能在慢慢平移,而反而和记的战船已经基本上要调整好了,三条线的战船和商船都是调整的很快,因为原本就是一字纵队过来,所以调整横移都是相当的迅捷。
论起水手的本事,当然是荷兰船为第一,就算是百年之后的海上第一强国英国人,在第一次英荷战争胜利之后,其后第二,三,四,连续三次大型的对荷兰人的海战都是打输了,而且输的相当的惨……两边的舰队进入二里范围之内,在所有火炮的射距之时,和记与荷兰舰船一起调整横帆,下锚准备,和记的舰队有一字纵队之利,就算这样,荷兰人也差不多也是都要调整过来了。
就算这样,领先一步就是领先一步,处于下方的帆浆船最先调好头,帆浆的好处尽显无余,当荷兰船大半还在调整船身时,特别是盖伦船笨拙的船身只调整不到一半时,四艘帆浆战舰早就调整好了,浆手们不停的划动手中的长浆,把船身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
在宋克还在发呆时,炮声响起来了。
每艘帆浆船的侧面都是超过十五门重炮,论火炮的数量不在盖伦大舰之下,论火炮的质量更是优胜一筹,每门火炮最少也是二十四磅炮,满船俱是重炮,同时炮手的动作娴熟老练,打起来相当精准,相隔里许,第一轮炮弹就是大半击中目标。
四周满是火炮打放的沉闷轰响,还有炮弹呼啸而至的尖啸,当然还有炮弹击中木制帆船时发出的砰然巨响……有艘商船被击中了甲板,好几个人被炮弹直接炸飞,与木屑飞向半空,发出阵阵惨叫声。
宋克面色如常,眼前这一点场面对一个殖民地高官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内心的担忧也不会说出来,到底来说高文律才是舰队指挥……
这时宋克将目光投向巴达维亚号,那艘巨舰才是舰队的灵魂……六百五十吨位的船身,长度是五十六点六米,主桅高达十米以上,拥有三百一十四名船员,现在人数应该是不止,高文律带着一些人上了主舰,人数应该在三百五十人左右。
这艘船的设计炮位并不多,只有二十四门铁炮的两层甲板的炮位,这个时候正是大型风帆战舰开始发展的阶段,到英国的海上君主号开始成型,三层甲板,城堡般的船尾楼,炮位多达过百门,一般的小型战列舰也有数十门炮。
而在十七纪纪初的时候,很多大舰因为要载运货物,导致设计炮位并不很多,后来在大型战舰越来越多,炮位也越来越多之后,很多战舰上又加装火炮,就如巴达维亚号一样,除了原本的二十四门火炮之外,又在主甲板加上护板,加装了十四门火炮,加上船尾加装的火炮,使其火炮超过了四十门。
现在这艘主力舰已经横过一半的船身了,这比商船要慢一些,在巴达维亚的侧前方分别有两艘商船,基本上已经快完成转身了。
可惜他们转身一样不及和记的商船和纵帆船……荷兰战舰的舰队是由十九艘船组成,和记则是二十五艘,最上部份的横队是四艘纵帆船加上四艘商船,已经完成了一字横队,八艘舰队有些偏斜的一字排开,下锚之后舰炮已经开始打放,这个角度,正好是打在左侧方的巴达维亚号附近,宋克看到炮口不停的喷出火花,炮弹飞啸而出,击中已方战船各处。
近中间部份则是一艘盖伦船战舰和八艘小型商船,宋克认得那艘盖伦船,那是在与明国福建水师交战时被俘虏的,结果现在落入了和记的手中。看着这艘船也是一字横队,两两配合的向自己一方开炮,宋克的神色淡然,内心却是有些压制不住的愤怒。
下方则是四艘帆浆船和四艘小型商船,帆浆船完成转身更早,在相隔不到一里的地方四艘船排成了整齐的横队,侧舷火力完全发挥,火力全开,炮弹不停的倾泻在赫克托号和其余几艘商船的头顶之上,碎木横飞,不停传来人的嚎号和呐喊声,军官们拼命督促水手迟快完成转身,炮手们急的咒骂,被人一直按着头打却不能还击,他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虽然转身很慢,荷兰船多半还是都完成了这个战术动作。
这一下呈现在常威等人眼中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伟大的画面,耳中则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小的商船也装配了十余门火炮,战舰则是少的也有二十多门,多则三四十门,四十多艘舰船近千门大炮,这是何等壮观的景像啊!
想象一下吧,最低配给也是九磅炮,近千门火炮如果是用在陆地上,三十六磅炮,二十四磅炮,十八磅炮,九磅炮,一字排开的炮兵阵地简直已经够拿皇时代的主力大会战的炮兵水平了,当然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还小,九磅炮的有效射程不过里许出头甚至不足一里,但如果果真有千门火炮摆在这个时代地球上任何一处战场上,轰击起来地动山摇,绝对没有哪一支陆军可以扛的住,并且能够战而胜之。
这个场景,叫在草原上参战过和去过辽东的人心驰神摇,如果是这么多火炮摆在草原上,或是放在辽东战场,又会是怎么的一种情形呢?
当然现在也只能是想想,和记这两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火器局所铸的所有火器几乎就是火炮,甚至新组建的龙骑兵团的火枪和火炮都没有补充,还派了大量技术人员和所需物资直接送到台湾这边,这才保证了这些舰船有充足的火器。
郑氏水师从来也没有这么多火炮,连和记现在的一半也没有,哪怕是郑芝龙最强盛时的拥众十余万,火炮怕是也没有过百门,而且多半是小炮,只有少量的合格的大炮放在中军舰那样的大舰上。
铸炮也是一门学问,掌握了才谈的上进入强者之林,才有资格在此时与荷兰人打一场象模象样的海战!
要是张瀚在此,恐怕会比常威等人更激动几分。
这是何等壮观绚丽的画面啊,比他看过的几部风帆战舰的海战电影要精采的多。电影又怎么能把实战的感觉拍出哪怕一半呢?
一艘艘木制战船一字排开,形成了整齐的三条横行的战列线,这就是战列舰这个舰种名称的由来了,战列线,这名字也是真的美,一种战争的,暴力的美学之感就在这三个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三条线,对着一窝蜂般混乱的荷兰舰船,比起三条横行的和记水师,荷兰人当然也是横舷过来了,但他们平时毫无舰队编成的训练,只是各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