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贵都不太记得自己当时说了什么,但不出李明礼预料之外的就是赵贵完全没有去告发的心思。
不提别的,光是李明礼夫妻俩这一年多来对赵贵家的帮助就叫赵贵愿意拿性命来报答了,而且李明礼也不是什么都信任赵贵,他很明确的告诉赵贵还有相当多的细作潜伏在松树口一带,如果赵贵告发,按女真人的脾气他也落不了好,他的家人也必定会死于非命,女真人根本不可能去保护一个包衣的家人。
赵贵并不怪李明礼的防范和不信任,换了自己还未必有胆色做这样的事情。
尽管赵贵也有着对女真人的刻骨仇恨,但如果不是逼到尽头,他仍然没有胆量去反抗。
更大的原因就是找不到反抗的力量,自己太弱了,女真人太强了,反抗不仅会瞬间叫自己丧命,还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
这也是很多豪杰好汉根本不敢反抗的原因所在,哪怕是死,也不愿连累亲人。
更多的人选择逃亡,寻找可以叫自己参与进去的报仇的组织,东江镇里有大量与女真人有刻骨仇恨的辽东人,他们不要军饷,手持木棍,只要是在大明总兵官的旗帜之下就愿意与女真人浴血奋战。
如果没有李明礼的介入,或是说没有和记,李明礼和赵贵可能在未来也是东江镇兵中的一员,最终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后来崇祯年间的东江内乱里头,要不然就是跟着李九成和孔有德一起在吴桥兵变造反,最终可耻的投向了女真人的怀抱,为了生存下去,或者说为了富贵,抛掉了国仇家恨。
赵贵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答应下来,连一丁点犹豫都没有。
等李明礼告诉他有一条相当稳固的逃跑路线,专门有人负责在危急关头时撤走家属时,赵贵的心里就更加笃定了。
这一次的草原之行,赵贵这个老实巴交的前大明辽东军户,现在的女真八旗的蒙古左翼章京户下包衣,居然成了一个女真与和记双方都信用的间谍。
当然,在和记那边李明礼谈过话之后,赵贵就有了一个编号,相当的长,要花赵贵很长时间才背的下来。
没有这个编号,赵贵就不能算是正式的军情人员,有了这个编号,和记就承认他的身份,从他加入的那一刻起就有军饷和功劳积累。
李明礼对赵贵描述过草原上的情形,大片的土地,屯堡,城市,人们活的很轻松,被保护和关爱着。
士兵们也过的和军官一样富足,并且没有人敢欺负他们,每个人都凭劳力和智慧活的很好,甚至伤残的军人也会得到相当妥善的照顾,每天吃的好睡的饱,穿的暖和的袄子睡在暖和的房间里,不需要为生活操一点心。
在湿漉漉的河边听李明礼讲这样的话,赵贵感觉李明礼脑子有些坏掉了。
虽然这样的事是每个人的期盼,但总不能拿这样的事来哄他老赵?
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怎么可能被这种哄小孩的话给骗了?
就算和记仁义,赵贵也不相信李明礼说的东西,赵贵接触过白莲教徒,感觉李明礼说的比那些相信弥勒再生的蠢货还要玄乎。
到了草原,进入和记的地盘之后,赵贵才知道李明礼说的是真的。
到处是大片开垦好的土地,到处是生活富足的人群,不管是屯堡里的农民还是职业军人,或是那些商人,做手工活的,和记的各个部门的官吏们,还有那些做小买卖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十足的快乐神情。
赵贵进入过屯堡里普通的农家,他感觉那些农民的生活水平比女真人没进来时的百户官也不差什么,不管是家里的环境摆设还是穿着和吃食,都不比当年他的百户差多少。
不仅是小环境舒服,从大的环境来说,屯堡里井井有条,各种大商行店铺在主街,然后巷子里都有各种的小铺子,相当的方便。
各处都很干净,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人。
每个屯堡看起来和大明的普通城池一样,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就是人人都衣冠整洁,神态从容,表情都很富足和安宁。
最早的军堡里的住户已经住了两年多,他们早就适应了在和记统治下的生活,相当的平等,充足的自由……在和记,人们有流动的自由,想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只要付的起租金和自己的生活费用,不会违法犯纪就不会有人来管你。
除非是签了长约的矿工和屯民,没有完成合约之前是不能随意离开的,除非支持相当昂贵的违约金。
人们拥有自由,只要不违法就可以尽情追求财富。
和记鼓励人们这样做,个人的财富和整体的财富增长并不相悖。
自由,平等的法令,没有架子的官员和廉洁的吏员,相当严密的防御体系,拥有崇高荣誉和珍惜荣誉的军人,还有治安官和镇抚兵,所有人都习惯了这些,现在叫他们回大明那边居住已经叫人不太适应了。
大明那边不光是穷困,还有很多叫人不舒服的东西。
至于赵贵这种来自女真统治区的人来说,和记这边的情形对他来说就是毫无疑问的天堂。
他看了,也打听了,询问过,甚至小心翼翼的询问过怎么在屯堡安家。
真的,赵贵太想留在这里了。
对赵贵这种经历过屠杀和战火,还有饥饿,逃亡,虐待等诸多遭遇的奴隶来说,和记控制的草原有着灯火对飞蛾一样的吸引力。
如果不是有妻儿留在女真人那边,就算叫赵贵付出两条腿的代价,他也会选择留在这里不走的。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边()
和记的残疾人也得到很好的照顾,赵贵看到有个失去了双腿的人坐在木制的轮椅上,有个妇人推着,这人就在门口晒太阳,眼前的桌上有炸花生米和炒鸡蛋,这个残疾人就那么惬意的喝着酒吃菜,脸上红通通的,油光发亮。
赵贵不知道那是和记的伤残军人,他就认准一条,连个残废的人在这里都能活的这么好,他留下来,指定不会坏。
在大雪持续落下之前,赵贵也看到大量的土地被骑在飞驰战马上的人继续在划定明年的耕地范围,地方很大,相当的宽广,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头的。
据说那一片都是棉田,和记在未来两年准备再冲一下棉田的数量,要将棉田扩展到三百万亩左右的数字。
除了棉田外就是烟地,还有番薯地,总之处到都是生机勃勃,和记需要大量的人手。
赵贵看到一队从陕北过来的流民,满身都是破烂,脸都瘦的脱了形,他在松树口守备防御时经常看到举家出逃的逃民,和这边流民的形象相差不多,都是长期艰苦跋涉逃难,饥饿不停的撕咬着这些可怜人,直到他们抵达预定的农堡,洗了澡,换了新衣裳,吃上了逃难之后的第一顿饱饭之后,一切就和此前完全不同了。
赵贵见到了满地的陕北流民,见到了几百人一起痛哭的场面,当时他也哭了,不是为的这些陕北跑过来的流民,他哭的是辽东人。
为什么辽东那边还在受苦,为什么没有张瀚和和记这样的人去救他的家乡父老,为什么他不能留下来,为什么还得回到该死的女真人的地界。
这种愤怒的情绪在好多天后才得到缓解,而赵贵心中的渴望却是越来越浓厚。
立功,将妻子儿女送到宽甸,然后到草原上来安家落户。
从草原上现在的情形来看,张瀚已经掌握了全局,最少五十年内草原会一直富裕繁荣下去。
等汉人把大量的城堡墩台防线建立起来,草原也就和内陆差不多,只是更大的地盘,需要更多的土地和人手。
赵贵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生活在和记统治的地方,在和记统治区域,他浑身每个毛孔都感觉欢欣自如。
从商人们身边离开,赵贵向一个约好的茶棚的方向走过去。
他神色从容,走路的姿态不慌不忙,正如他的内心一样,没有什么可慌张的,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一个茶挑子下赵贵停了下来。
他要了一碗宽面,叫了一壶茶,店家又送了一小碟小点心,赵贵坐下来,慢慢的享用点心和美食。
和所有中年男人一样,在享受的过程中赵贵猛的想起自己的妻儿,很为他们遗憾,这样的环境和惬意的心理妻儿们享受不到,就算有李明礼照顾,赵贵也能知道自己的妻子此时在做什么……早晨起来,先不做任何事,而是小心翼翼的走出家门,看看左邻右舍,见那几个包衣家庭都安然无恙,这才彼此松一口气,然后再看看女真人的聚居区,也没有动静,所有人才敢打扫院落,做早饭,然后到农田里或是别的地方去劳作。
这是杀五谷之人以后的后遗症,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真正安全的,也没有人知道女真人会不会在下一刻冲进来大砍大杀,把老人,女人,孩子,全部都砍杀一空,就象他们在此之前做过的那样,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真正安全的,也没有人能确定危险何时降临,就算赵贵有李明礼的承诺的保护也不敢确定家人的安全,在遍布野兽和屠刀的地方,任何危险都可能在突如其来的地方终结掉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就算赵贵在家里时,吃饭时他永远不敢背对着院落,也不敢把自己的顺刀放在手够不着的地方。
随时警惕,随时反抗。
就算现在,赵贵怀里也揣着一把短刀,短刀很硬,抵得他胸口和腰间很难受,但赵贵不可能放弃那柄看起来很破烂的旧刀,是的,短刀很旧,是赵贵在战场上捡的,前主人应该是个小军官一类的人,刀子被他磨的异常锋锐,轻轻一抹就能划破人的皮肤和血肉,溅起大片的鲜血。
如果没有这柄刀,放弃了日常佩带的顺刀之后,赵贵怕是连觉也睡不着了。
在赵贵吃饭的时候,经常有人经过他的身后,然后他的全身皮肤都在发紧,每个毛孔都象针扎一样,他知道自己在流汗,在这种满地大雪,冰霜遍地的天气在流冷汗。
“冷静,冷静……”赵贵按李明礼教的呼吸办法,拼命的调整着自己的呼吸,他要尽快冷静下来。
“做为一个从辽中过来的人,你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面色和善的中年人坐在了赵贵的对面,他穿着城中和记官吏们喜欢穿的蓝色袄服,裁剪的相当贴身,料子很好,染色调配的很合理,从染色到布质看起来都很昂贵。
中年人的头发也梳理的很整齐,他的暖帽也是和民间的毡帽一样是圆笠形状,在落座之后,他取下了帽子,露出了网巾和网巾下梳理的一丝不苟的头发。
从仪表上来说,这个中年人相貌堂堂,还有一点富贵气息,象极了青城中最多的一个群体中的一员,也就是商人中的一员。
没有哪个地方遍布着这么多的商人……很多商人是从买卖城退下来的。
买卖城里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商人停留,等年来年开春第一波俄罗斯商队的到来。但更多的商人还是选择返回老家过年,毕竟俄罗斯人在大雪封境的前提下,最少要到明年四月才会到来,他们也要时间来准备货物,不可能更早了。
前一阵连续下雪,青城里滞留了大量从北地回来的商人。
这些商人多半体态臃肿,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肥胖,一方面是天太冷了,他们在身上穿着太多的衣袍和毛皮来御寒。
他们多半都是神态安闲,眼神中带着一些好奇之色,多半是白白胖胖的,眼中除了好奇之外就是难掩的精明。
有一些商人直接从尚义堡走,那是急着回家的蠢蛋。
从青城绕道回去的多半就是要来实地看看,看看和记在草原上的统治心脏是什么样子。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过来,从一路行来看到的东西来说,这一次青城之行也是真的不虚此行,叫他们感觉没有白跑一趟。
和记在草原上的经营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到了叫他们惊叹和不敢相信的地步了。
青城中的商人最少也有几百或过千人,加上他们的掌柜,长随,伙计,最少有几千人每天进出。
眼前这个商人模样的一坐下,赵贵的心一跳,就知道可能是军情司的人过来了,而等他说话之后,赵贵就知道自己猜的没错,准确的说,来的人应该是他的上司,因为赵贵只是最低等的情报收集员。
“报出你的编号吧。”来人看看四周,脸上露出对新人宽容的笑容,事实上赵贵的表现真的不好,过于紧张,脸色发白,额角有汗,这样的人如果落在后金兵手里,可能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就能确定他细作的身份。
不过好处就是这个中年人知道赵贵的底细,这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最底层的情报员,由于他的家庭和所有的一切,他绝不可能主动向女真人告秘。
中年人还知道赵贵睡觉都搂着短刀,这是胆小的情报员自保的唯一办法。
不是拿短刀刺杀敌人保护自己,而是在第一时间内自杀。
免受酷刑和折磨,自杀,这是最高效最省事最直接也最有用的自保之法。
很多对自己没有太多信心的情报员都会配一柄短刀,要么毒药也行。
“我的编号是……”
赵贵说自己编号的时候相当熟练,并且先谨慎的看看四周……四周人流很密集,到处都是闲逛的人群,当然是以过境的商人和他们的随员为主,另外就是那些准备折返内地的官吏和驻守的将士。
和记还是有相当多的基业留在长城之南,也就是大同府为主的大同镇内。宣府镇内和畿辅地区都有,比如遵化铁厂。
光是在李庄核心区里就有二十万人以上,包括灵丘的矿工们。
还有大量的官吏,各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还有李庄为核心区的驻军,还有少年军校和各个没有迁出来的初等学校和技能学校等等。
这些人也会到青城来,学习和观察,接受指令等等。
尽管隔着长城边墙,两边的来往却相当的轻松和容易。
虽然大同总兵已经换人,但有赖同心等根基盘在,出入边境对和记来说和走通衢大道也没有什么区别。
四周人流很多,人们都在各个商店里驻足,也有人对买卖货物没有兴趣,只是在城门附近等发车的时间,他们会三五成群的聚集在小酒馆里,叫老板爆炒几个下酒菜,然后持壶小酌起来。
茶棚里和正经的茶馆里都有不少人,品尝着茶水点心,听着说书人讲书,青城的说书人也经常讲一些和记的事,都是文宣局的人编出来的话本小说,节奏和语言经过专业的锤炼之后相当的精采。
可能正讲到精采处,赵贵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的几个人都伸长脖子往茶馆里看,那里面的说书人正是唾沫横飞,两臂挥舞。
“不必看了。”军情局的中年人笑吟吟的道:“我比你这个新情报员有经验,越是这样的地方越不容易暴露自己。”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见亲()
中年商人沉吟了一下,又道:“之所以没有把你带到我们的办公地点谈,主要还是因为你要掩护好自己的身份,绝对不能有任何被人怀疑的地方,这样你才能不被注意,不必经受不必要的怀疑和盘问。我们不能确定和你同来的人中是否还有细作,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你必须要做好你的份内事……闲逛,打听消息,和你的蒙古亲人见面,这样的话,回去之后你会尽快回到松树口,并且按李明礼,也就是你的直管上司的指令做事。”
中年男人说了长长的一大篇话,神色间有些疲惫,他对一脸信服的赵贵道:“现在说说你掌握的第一手情报吧,尽管我们接到过你们的报告,但怎么也不及你们亲口带过来的更详细和真实。”
……
一脸疲惫的赵贵从茶棚摊子上离开时才发觉只过去不到一个时辰。
和这个军情局的高层谈话太累了,对方无比的缜密和仔细,只要赵贵的话里有一点漏洞和错失,对方准会在第一时间发觉并且纠正,然后再三的询问和反复的确定。
一件小事对方会问上十几遍,直到赵贵感觉脑子都晕了,所有的思维都僵持和纠结在不起眼的小事上时,对方又会轻松的确认。
对很多赵贵认为的大事,对方则是叫他寥寥数语就带过了,似乎对河边的那场血战不怎么关注,而在意的是战后的很多事情。
一直到赵贵筋疲力尽之后,对方抚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这是十两银子。”对方很满意的说道:“这不是军情司的奖励,是我个人给你的。因为你们的情报,我能确定很多事情了。这很好,军司高层都会感激你们的勇敢和付出。”
“忠诚和荣誉。”赵贵很生硬的说出军情司的铭言,对方眼中的神色更加满意了。
等那个人神秘的消失之后,赵贵才从疲惫中脱离出来,看来军情司的情报员真的不好做啊。除了要记忆之外,还得从人的话语中分析出很多东西来,经过归纳,汇总,分析之后的情报才有真正的价值,如果光是粗劣的头道情报,是很难叫军情司的高层直接端给最高层去品尝的。
身为一个军情人员,不光要勇敢和忠诚,不光是鹰犬那样的耳目,还得时刻带着大脑,得分析清楚什么是有用的情报,什么只是普通的动静,不值得投入太多的关注。
从各种蛛丝马迹之中找寻有用的东西,可以用来分析整个后金集团走向和大势的东西,这才是最优秀的情报员需要做的工作。
赵贵感觉头晕脑涨,他根本弄不明白怎么继续下去。
最终他还决定做好自己的本份,只要把松树口一带自己能查察到的情报汇总起来,交给李明礼,然后由他来进行情报分析,最终归纳汇总上报。
还好自己有上司,赵贵不无庆幸的想着。
接下来他也不能回去休息,按今天的行程他可不是在街面上晃两圈喝一壶茶就能交代的过去的。
用那个情报高层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办法确认是否还有细作的前提下,那就把所有的事做好,完全的符合流程和常理……这也是最安全的做法。
赵贵的亲戚叫巴特尔,是土默特部的阿成台吉牧场的一个小贵族,拥有自己的一个小部落,几十个毡包和过万头的牧群。
在这几年的战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