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曹振彦的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都有相当大的意义。
有了子孙,意味着真正成人,可以顶门立户,成为有所担当的男子汉……不过曹世选在凝视自家儿子时,却是惊奇的发现,儿子早就十分成熟了,气质稳重,行事老练,办事很有章法。在正黄旗下的各个佐领中旗鼓佐领小曹都算是一个名人,尽管才二十来岁,嘴上的胡须都没有办法留长。
尽管在内心相当认可儿子的能力,曹世选还是板着脸保持着为父者的威严。不管怎样,这个家的一家之主还是自己,儿子也还好,事事都会来问自己的意见。
曹世选感觉儿子是在十三山一役时被俘之后成熟的,打那之后曹振彦就象是换了个人,行事再也没有了小伙子时的毛燥和天真。
对这种情形,曹世选既感到欣慰和骄傲,也感觉到一点心疼和沉重。
在这般的乱世里,曹振彦的转变毫无疑问是相当的正确,可是儿子究竟遭遇到了些什么,曹世选并不知道,当然他也根本不想知道。
“名字想好了没有?”曹世选终于挑了一个不错的话题,说来也是有些叫人伤感,父子俩的感情不变,但儿子成年之后,当父亲的和儿子总是难有共同的话题,也没有办法象母子那样始终保持着亲近的关系。
“想好了,叫曹玺。”
“这是大哥儿的名字。”曹世选的长孙要是出身的话,按曹府的规矩就是称大哥儿,这也是当时辽西将门和世绅家族的惯例。
曹世选捋须笑道:“要是生下来是大姐儿呢?”
“这个,”曹振彦笑道:“暂时还没有想,儿子希望是个男丁,好将来光大我曹家的门楣。”
“这话,说来长了。”曹世选微微一叹,摇了摇头。
现在这样的局面,后金的战略态式相对困难,虽然在辽西打破了僵局,但身后有东江和朝鲜掣肘,内部女真和汉民对立严重,汉民逃亡的现象屡禁不止,后金还是有对大明的军事优势,但这种优势能不能打破关宁防线,能不能解决东江和朝鲜,到现在来看并不乐观。近来又有传言,广宁到科尔沁一线已经失去联络,这就使得后金的战略态式更加恶化了。
光有强盛一时的武力,却被困在一隅之地,那就说明后金撑死了就是当初渤海国,或是高句丽一样的割据政权,时间久了就会被重新强盛的中原王朝消灭。
这个过程可能是百来年,也可能是二三十年。
曹家如今攀附在后金这颗大树上,后金亡国的时候,就是曹家失去眼前一切的时候。
尽管现在曹家过的也并不宽裕,但好歹比辽东境内普通的汉人强的多了,如果连这一切也失去,所谓的光大门楣就成了最残酷的笑话了。
“父亲放心。”曹振彦说道:“儿子一定会重振我曹家,绝不会使祖上蒙羞。”
曹家是号称北宋名将曹彬的后人,始多少代之前的家谱上就有记录,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攀附,这个谁也说不准。
但最少曹振彦的心气可嘉,曹世选还是点了点头。
父子二人就这么坐着,两人之间的谈话也是一本正经,这叫人感觉有些沉闷和尴尬,但后宅时不时传来的响动又叫人有些焦急,就把这种尴尬气氛给压了下去。
曹世选突然道:“当年生你的时候,你娘亲也是很久才把你生下来,当娘的人都不容易啊。”
曹振彦很有同感的点头,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将门世家的女儿,比起那些士绅家族的大家闺秀可是强的多了,很难想象,那些娇滴滴的闺秀们怎么迈过这一关,最少在民间,产妇生头胎就是生死关,难产而死绝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这时曹府的长随急匆匆的走进来,禀报道:“太爷,老爷,十四阿哥来了,已经到大门口了。”
曹家在辽阳也算是有地位的武将家族,和石廷柱等汉军高级将领来往较为密切,这一天曹府要添丁,不少人已经提前派了人来打听,看何时生下来孩子,又看是不是男孩儿,送礼也是要根据男丁或女孩来送,免得出错。
曹府的下人也在府邸外头来回奔走,替家里的主人接待那些亲朋好友派来的仆役们,同时告诉他们,恐怕还有一些时间,完全不必太过急着。
按辽东这边的风俗已经和女真人类似,小孩出生第三天亲朋就要上门,送礼给刚得了孩子的亲友,然后大家一起庆贺,这叫洗三,这个习俗一直在几百年后还相当流行,最少在满族人聚集的京城地方还保持着这种传统。
十四阿哥驾临绝对是大事,曹家父子俩也顾不得坐等消息,曹世选换了一身见客的袍服,与儿子一起往大门口赶过去。
“奴才曹世选叩见主子。”
“奴才曹振彦叩见主子。”
大开的中门一侧,曹世选和曹振彦匍匐在内,额头碰触在地面上,用最恭谨的礼节叩拜他们的主子。
感谢pool112的支持,也感谢这阵子给我投月票打赏,给我红票推荐,还额外给我投年度作品票的朋友们。我没有求这个票,大家给我投是说明真的喜欢,我当然就更喜欢了,没别的办法回报,只能继续好好写书,多谢大家。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
十四阿哥随随便便的看了两个奴才一眼,脸上露出与其少年身份不怎么相称的笑容,他笑着道:“老曹,小曹,你们起来吧。”
“奴才谢过主子。”
十四阿哥手中拿着一根马鞭,曹振彦起身后主动问道:“主子去骑马了?”
“是啊。”多尔衮兴味颇高的道:“出去打猎去了,往威宁营那边去,野物多的很,我射中了一头鹿,已经剥了皮子,一会叫人送条鹿腿给你。”
“奴才多谢主子了。”曹振彦脸上满是笑容的道:“主子真是好射术,越来越强了。”
“也就这么回事。”多尔衮道:“你没跟去,我这心里还空落落的,想起你要生儿子了,索性就过来瞧瞧。”
主子到奴才住处这绝对是大恩典,多尔衮果然也是相当的喜欢曹振彦,这个面子给的真是大极了。
历史上曹振彦从正黄旗的旗鼓佐领干起,后来正黄改正白,他成为正白旗的汉军高层,入关之后也算是南征北战,后来以武职转文职,一直做到正三品的文官,在多尔衮的体系中,汉人能到这样的高位的并不多。
曹家在多尔衮事败后也没有受到牵连,只是从正白改隶镶黄,成为皇室的包衣,并且从曹寅开始走上了更加发达的道路,一直到雍正年间被抄家为止。
对十四阿哥的好意,曹振彦心中隐隐还是有些感激。
不管怎样,十四阿哥对自己人还是有些真心实意的,也愿在不危害自己的前提下,对自己人多加一些关照。
比如眼前的事,对多尔衮来说不算什么,这位主子就不会顾及身份地位,想来就来了。
“主子是不是有些闷?”进正堂后,当然是多尔衮坐在主位,曹家父子只能站着。
看到多尔衮脸上多少有些郁郁不欢的神色,曹振彦询问道:“没有跟老汗出征,主子有些郁郁不欢啊。”
“可不是。”多尔衮脸上露出气闷的神色,摆了摆手,一脸不想多说的样子。
大妃的三个儿子中,长子阿济格已经快成年,并且展现出了八旗贵族应有的模样,骄横,残暴,擅长骑战,在年轻一辈中阿济格也算是武艺过人的,而且并不是个人的武艺,是战场的感觉和驭下的本事。
公平来说,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兄弟三人中只有阿济格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皇太极在位时,阿济格就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干,入关之后阿济格率领八旗兵和投降的关宁兵,一路追击顺军的主力,在河南和陕西到湖北,多次和顺军进行过十万人以上的会战。
征讨大西军的首战也是阿济格指挥,顺利的射死了纵横多年从未受伤的张献忠,一战定了大局,四川湖北等处落入手中。
顺军的残部也是阿济格消灭,从李自成到刘金星,宋献策,刘宗敏,或杀或俘,顺军的中枢直接被灭,等若蛇被斩首,从此不再够格成为一个能自立的势力。
多尔衮感觉有些郁闷的不是自己的才干不受认可,他现在还小,距离成年都还有几年,这个年龄的人是不甘心承认自己的失败,对未来还是有很多期许的时候。
叫多尔衮郁闷的是父汗这一次远征东江又没有带上自己,当然也没有带阿济格,只是把多铎给带上了。
十五阿哥年纪不是最小,智慧和本事也看不出多出众,长相来说也不是多讨人喜欢,但胜在嘴甜,在努儿哈赤的宠爱之下小多铎变得十分骄纵,努儿哈赤现在到哪儿都带着小十五,这令得十四阿哥感觉相当的郁闷和气沮。
曾经都是受父汗宠爱的儿子,自己年纪大了两岁,就被抛到一边了?
当然努儿哈赤回来之后肯定会召见多尔衮,并且还是相当的慈爱,三兄弟有一个母亲,这个优势是别人没有办法比拟的,整整六十个牛录分给三兄弟,加上一个能调和兄弟间矛盾的母亲,这个势力整个八旗无人能比。
关键是,两黄旗是大汗起家的家底,精兵强将充足,牛录也全部是满编甚至超编的大牛录。
纯粹从实力来说,这两旗能力敌任何三个旗加起来的实力,甚至还稍许超出。
多尔衮不愿多谈这些父子兄弟间的糟心事,曹振彦只得换了话题,笑道:“此次征讨东江,老汗定然旗开得胜,定然会早些回来,到时候带着所有人都汤泉,还请主子把奴才也带上。”
“不是太顺利。”多尔衮摇头道:“毛文龙奸狡如狐,父汗带人从抚顺关多处出兵,直趋宽甸,我军还没有出关,毛文龙已经从牛毛寨一带撤走了。”
多尔衮突然笑起来,摇着头道:“我听人说过,牛毛寨附近的村落被刮地三尺,他们连糊窗纸的浆糊都没有放过。”
曹振彦心中一动,不过脸上没有显露丝毫,他也笑着道:“东江那帮人,其实就是叫花子一样。”
“叫花子也能打仗啊。”多尔衮又感慨了一句,可想而知前方的战事并不是很顺利。
努儿哈赤从三月回辽阳,接着没有休整多久就往赫图阿拉,后来又往宽甸,现在已经快五月了,老汗一直带着兵马在前方征战,将士们当然十分疲惫,可是也没有办法,东江镇的三路出击,中路差点就到威宁营,那可是离沈阳和辽阳都不远了,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杰出的战斗力,也没有攻城的决心和信心,可是这种程度的骚扰已经超过了女真贵族们能接受的底线。大家都接受不了在出征的时候还要担心家中的妇孺会受到东江的威胁,这也是努儿哈赤顾不得怎么休息就率部出征宽甸的原因所在。
另外就是辽南方向,东江军也多有骚扰,辽南经过复州之屠,代善一次就杀戮几万人,加上拉锯战和辽民逃亡,很多地方已经烧成白地,驻复州和金州一带的两红旗兵马也并不多,打下旅顺之后也废弃了,明军驻海岛之上,骚扰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女真则以禁海应对,沿辽南海岸线已经数十里不见人烟,明军的上岸骚扰已经没有成效,不仅不能获得战功,也没有办法在敌战区获得物资和人员补给了。
对辽南的骚扰也同样是无功而返,并且女真人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
如果说对牛毛寨等三寨的攻打威胁到了赫图阿拉,中路的威宁营一路威胁到了辽阳,辽南的东江军就等于是武装游行,毫无意义了。
复州一带已经成了蒙古人的牧场,没有人耕作和居住,只有少量的女真牛录在那里驻守,耕作的面积相当有限。
这样的地方就算大军打拉锯战也根本是无所谓的事,何况大家都知道,东江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攻城。
努儿哈赤回师之后就迅速解决三寨一路的威胁,追赶东江军往宽甸和铁山一带,也是试图想彻底解决东江的威胁,可从绵延不绝的战事来看,距离完成这个战略目标恐怕是遥遥无期。
对此多尔衮当然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他还小,连贝子也没有封,他的哥哥阿济格倒是封了贝子,这也很不容易了。
多尔衮还没有到承担责任的年龄,尽管他已经有了十五个牛录,而且都是极为强悍的牛录,可谁都知道这个小阿哥还处在学习的阶段,距离叫多尔衮出兵放马主持战事还有较长的时间。
多尔衮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对前方的战事兴趣不大,因为没有谋略和计策,也没有血腥的厮杀,有的就是追捕和逃亡,女真军要在密林深处和东江军捉迷藏,不停的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叫多尔衮感觉毫无意义。
这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行为,他不太明白老汗为什么要亲自去主持这种无聊的战事,而不是回辽阳城里的汗王宫舒舒服服的等着夏天的到来。
夏天极好,可以每天都出门射猎,可以出门游山玩水。
多尔衮还没有摆脱爱玩疯闹的年龄,这并不奇怪,在后世他的年龄也是成年前比较疯野的年龄,没有哪个男孩子在这样的年龄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叫多尔衮沮丧和不满的就是多铎可以跟着父汗出去疯狂,他却只能呆在辽阳城里。
“说来说去还是东江和毛文龙可恶。”曹振彦在这个小主子身边久了,知道对方的固执和易怒,也知道多尔衮的心思复杂,过于敏感。
当下曹振彦想了一些好听的话,好好劝慰了一阵这个女真少年。
曹世选在一旁不好插嘴,只能垂首侍立着。
好在多尔衮也不介意,他喜欢曹振彦就是因为这个汉人青年长相不错,英俊挺拔,气质出众,因为是将门世家出身,虽然不是大富的官绅世家出身,曹振彦一路都是在较为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也受过良好的世家子弟的教育,这一点来说,女真人侍从们的粗俗语言和礼仪,还有那些满嘴破损的大黄牙和身上的恶臭都令这位女真少年贵族倒足了胃口。
女真人的贵族在十年前还住在普通的木楼里,居住的环境和条件也相当恶劣,但十余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学着做一个贵族,汉人的这些将门世家出身的包衣,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当然以将门子弟的审美也实在承担不了这个重任,于是近三百年的满清,从皇室到民间的审美都逐渐陷入一场悲剧之中。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山涧()
女真主力最少在几十里外追着东江的尾巴打,没准要一路追到江口,东江可能是留下陈继盛断后,毛有俊等将领协助,可能毛文龙和一些将领早就回到岛上去了。
“要打,这边离我们身后的基地只有不到十里了,再叫他们渗进来,迟早会发现的。”
李方已经是中队长,这个一年多前的普通的山地步兵经过了战火和多次前方情报任务的洗礼,又通过了战地军官试,成功的由士兵晋级为军官。
这在和记之中是相当常见的事情,如果一个士兵缺乏进取心,按部就班的训练和参加战事,数年时间可能也就到小队队官或是中队级军士长,几年的时间下来总会能升职,如果一个老兵三年时间升不上去,不是兵油子就是身体素质和能力都有所欠缺。
对商团军人来说,兵油子较为罕见,当然也不是没有,对策是调到二线部队或是驻守部队里去,兵油子也有相应的经验,总能发挥作用。
或是干脆转辎兵,再由辎兵退役,成为治安人员,各地的警备士或镇抚兵都有相当大的缺额,不必担心找不到事做。
要是个人能力有所欠缺,那就只能始终当大头兵了,这样的士兵其实并不少,不少六七年前参军的老兵可能最多是个小队级军士,还是因为其有充足的经验和人脉,有很多事情可能轻松的办好。
也有当兵五年以上转辎兵再转治安警备士,这也可以,如果立下过军功又或是伤残人员的话,退伍之后的生活相当惬意,比当兵要舒服的多。
主流当然就是李方这样的愿意上进,训练时愿多吃苦,也愿主动出危险任务的士兵。
经过半年的训练期,再度过一定时间的新兵期,然后被老兵带着出小规模的巡查战斗任务,积累经验之后,自己单独出任务或是带着新人出任务,功劳慢慢积累,上司也认可能力之后,升职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李方出过好多次渗透任务,早期是带着辽民往宽甸这边逃难过来,后来成为各个伐木小分队的武装护卫,有半年时间就在宽甸到牛毛寨的深山密林里活动。
这些地方在几百年后都是山多水多林地覆盖率全国领先的地方,从风景上来说是无可挑剔。绵延的群山和一眼看不到边的密林,到处都有溪流河水。但长久在这里生活问题就很大了,蚊子快要有拳头大了,到处是毒蛇和猛兽。各个小分队还会时不时的遭遇一些野人女真或越境打猎的朝鲜猎户,争执和厮杀都不可避免,人和野兽毒蛇争斗的同时,还得面临和敌人的殊杀拼杀,每个小分队出去之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人员损失。
伐木的主力人手当然是逃难被收容的辽民,他们有勇气也有力气,也有在山地里行走和过夜的经验,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帮这些人解决野兽和敌人,而这些伐木工人就贡献血汗,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几条重要的河流和山涧溪流每天都会有大木头在水面上漂浮着,然后汇入鸭绿江,慢慢流出江口,进入大海。
李方经历过这些,已经看不到去年的稚嫩了,从缺乏经验的新兵到潜伏在灌木里被蚊子咬的满头包也不吭一声的老兵,所需要的也就是时间和毅力而已。
在他身后有豹眼和短须,黄脸留在基地种地,没有当兵,短须和豹眼如愿的加入了和记商团军,并且领到了足够的军饷,过起了想对以前想也敢想的优裕生活,这两货当了半年辎兵,成功的转入了战兵队伍,现在来说还算是在新兵训练期,够格出来出任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近来压力较大,类似的小型的分遣队最少有好几十个,战兵主力则集结待变,所以很多新兵也被派了出来,一方面是人手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叫这些新兵汲取经验。
既然决定要打,所有人都开始进行战前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