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8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不问其余。

    很多行动组员都和李方有相同的看法,他们的性格和长期进行军情工作养成的习惯使得他们沉默寡言,在李方的命令之下,其余几个说话的也都闭上了嘴巴。

    众人在江口附近越过鸭绿江向南,前方不远就是铁山。

    从地图上来说,宽甸是在江口的上方,从宽甸六堡翻山越岭,渡江之后就是义州和宣川等地,再往西南方向南下才是铁山,铁山距离鸭绿江出海口很近,与云从岛和皮岛也很近,整个铁山到义州的地区除了有朝鲜原住民和官员外,就是大量的东江镇兵和移驻屯垦的逃亡辽民。

    也难怪朝鲜人感觉压力很大,短期内涌入这么多明国人,地方上肯定叫苦连天,朝鲜的贵族两班制比大明的文官制度都落后很多,就是东晋时门阀政治的一种变种,内耗党争比大明的党争还要严重的多,中枢制度混乱,国王缺乏权威,小臣清流误国,地方上则贪污舞弊压榨百姓,朝鲜军民百姓的困苦可是远在大明之上。

    几十万辽民涌入朝鲜,对朝鲜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而两边军民也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积怨颇深……

    从铁山方向开始涌现败兵,在江口的外海上停泊着十几艘船只,应该是从天津和登莱过来的战船,援兵由太监胡良辅率领,现在分别驻扎在皮岛和云从岛上,加上赵率教等九员将领率领的九千骑兵在三岔河一带活动,大明君臣对朝鲜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朝鲜君臣丝毫立不起来也是没有办法。

    从中午过后,大量的东江败兵出现在群山和密林之中。

    这一片地方在几百年后都是森林植被相当茂盛的地方,两岸的森林都保存的相当完好,绿水青山,自然美景不过如是。

    在此时此刻茂密的森林和绵延起伏的山峦也成了明军逃命的护身符,毛有俊败退之后直接退到了云从岛,其余一些将领也是分别后撤,只有毛永诗部开赴龙骨山城一带驻扎,准备侧击攻打龙骨山城的后金兵。

    大股的东江败兵从铁山北侧南撤,李方等人的观察之下,发觉败兵没有往海边去,而是从冰面上越过江口,往对面的密林中而去了。

    在宽甸区域,除了十二团占据的地盘外,剩下的地方全是归陈继盛所部占领,这些败兵当然是往陈继盛部所驻扎的地方而去。

    “看来岛上粮食不多了。”李方微微摇头,如果岛上粮食充足,败兵肯定是到岛上最合算,能随时整兵再战,也可以充实各岛的防御,宽甸到镇江和凤凰城这一片地方都是深山密林为主,少量的平地可以屯田,败兵退到这里,短时间内很难再集结之后派上用场了。

    一股股明军之后就是大量的难民跟随着,军人跑的很快,他们除了少数人有兵器外,很多败兵连兵器都丢弃了。

    赤手空拳,加上是壮年男子,又没有家小可惦记,当然是飞速逃奔。

    辽民则多半拖家带口,被败兵甩在身后,虽是步履艰难,还是拼命的往江口或海边跑。

    过不多时,海边江口一带已经给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多半的人继续往密林深处跑,也有相当多的人群站在海边,向那些在海上漂浮的船只招手呼救。

    船离的很近,比继续往密林深处逃亡要近的多,一旦上岛好歹就能活命,而继续逃向密林,还可能会有追兵,无尽的密林深处没有吃食,很容易冻饿而死。

    虽然哭声震天,但船只并没有靠过来,甚至这些扬着帆的船只反而向后退了退。

    过不多时,可能发觉没有将领要上船,这些船只就一直后退,回到皮岛和云从岛上的港口中去了。

    海面上遍布浮冰,但肯定不是人可以跳跃着过去的,看着几里宽的海面,却是如同天堑一般,叫人难以跃过。

    大片的哭叫声响了起来,简直令人感觉痛彻心扉,李方已经传令给另外两个小组,分别到江口和海边甄别妇人,寻找军情司成员的家属。

    大丫等人是以详细的绘图在宽甸分司有存档,李方等人都看过画像,并且知道是两个妇人带着两个男童,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少女。

    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虽是不少,但也不多,再加上有画像,李方对完成任务还是有相当的信心。

    只是涌出来的人实在太多,而且李方有些担心,如果军情司同袍的家属在逃到江口前就被追上斩杀,那可就是白费功夫了。

    李方行事很沉稳,也较有章法,他拦住一些逃民,询问铁山战事的经过,知道按时间来说是第二天才打起来,午前毛有俊败退,然后铁山驻军被追杀逃亡,现在逃过来的败兵其实是在千家庄和粮仓一带驻守的军队,他们逃的更快,提前至此。

    在铁山和沟小一带与后金兵交战的东江兵,要么战死,要么还没有逃过来。

    算算时间,逃亡的家属应该是在这些败兵之前就开始逃亡,只是她们是女流之辈,可能时间上要稍慢一些。

    这叫李方感觉放心了不少,他主动迎入人群,目光灼灼,不敢放过任何一道身影。u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拉开() 
这么盘查了一个多时辰,三个小组都没有所得,众人心中有些焦燥起来。

    按后金兵的追赶速度,可能再逃过来的就是铁山战事之后才败逃的败兵了,而普通的辽民,要么被杀,要么被逮走,除了极少数的漏网之鱼能侥幸逃脱外,多半的人是没有可能再出现在江口处了。

    这时突然哭声震天,声音还在数里甚至十数里外,但声浪极大,象是海边的风浪,惊涛骇浪,震动人心。

    这一下所有人都慌乱了,在海边还等着奇迹发生的人也不敢再停留下去,女真兵多半不会追向在宽甸的密林,那里有陈继盛建制完好的部队,尚家兄弟的兵马在云从关一带,距离这里也比较近,一旦打起来,小规模的战斗东江兵并不是太吃亏,但凡事都很难用理性来衡量,当一个人亲眼目睹车祸之后很可能很久都不敢开车,这是偶然性的,但如果一个人亲眼看到杀人,可能天黑之后就不怎么敢出门,这是大概率事件,而对这些辽民来说,他们见到的杀戮和女真人的凶残实在太多,对他们来说,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并不是笑话,而是血淋淋的残酷现实。

    一听到哭声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女真人接近了,没有人再敢耽搁下去,所有人都在拼命奔跑,人们从嘴里吐出白气,每个人都发出了拉风箱般的喘声,他们的体质极差,在这样的冰面和山林里奔跑,简直是要命的举措。

    李方等人居于相当明显的地方,他们的和记军服相当显眼,不少人向他们凑过来,李方等人指向他们指明去陈继盛部或宽甸十二团基地的路径,在密林中如果迷路也相当麻烦,不过对这些辽人来说问题并不大。

    和记并不会刻意去接收这些辽民,按照和毛文龙的协议,和记每年都是有一定的份额从辽民中接收人手,并且是以家庭为单位接收,真正的光棍壮丁毛文龙一般不放,而带着老幼的壮丁很难安心打仗,要把一多半心思用在安顿家小和替家人找吃食上,和记把辽民家庭运走,也是给东江减轻了很多负担。

    这一次败退和记也没有出兵和安排人手接收大量难民,不过温忠发等人已经支援了陈继盛不少粮食,陈继盛也在很多地方设了防御圈,并且有粥场和窝棚来安顿这些逃难过来的铁山难民。

    一旦仗打完了,这些难民还是会被送到铁山一带屯田,这也是毛文龙和整个东江镇的利益所在,铁山一带是不可能放弃的。

    李方心中焦灼起来,他看到逃民涌出的方向多半在江岸一带,索性把三个小组集结起来。因为是接人的任务,没有携带重武器,连虎蹲炮也没有,所有人都只带着火铳和短弩,还有刀枪等冷兵器。

    三十多人被李方下令一字排开,拉开一道长长的蛇形长队,用来梳理逃过来的辽民。

    逃民越来越多,哭喊声也越来越大,简直声若震天。

    三个小组的行动组员尽量甄别逃难人群,不过人潮涌动,李方已经在担心会有遗漏。

    此事相当要紧,关系到潜伏军情人员的心态和对和记的信心,事前军情分司再三交代,陈獾亲自下令,紧急出动了三个驻扎在附近的行动组,更多的人员也在赶来,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对陈獾和李方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数里之外突然出现了明盔暗甲的八旗骑兵,李方一凛,知道那是女真马甲,虽不及白甲精锐,也是年龄在二十到四十之间的壮丁,战场经验丰富,格斗博杀技巧超出普通人很多,从单打独斗的角度来看的话,后金的旗丁超过普通的明军,后金的步甲和明军的家丁相差不多,马甲就在内丁之上,至于白甲更是明军内丁中的好手和大将才能匹敌。

    敌人只在数里之外,流民轰然,队列立时就要大乱。

    李方立刻下令,三组人持铳站立,拉开成网状,令流民从他们的空隙中逃出。

    而三组成员缓步向前,手持火铳戒备。

    远方的后金兵也看到了这支小部队,他们开始不以为意,只当是铁山败兵,几十个骑兵拉开一条长线,慢慢的逼迫那些逃民,同时将跑的不快的顺手斩杀,或是喝令停步不准再跑。

    对铁山这边的丁口后金方面不是太看重,这仍然是一个强盗集团,皇太极在努力使后金转型成为一个国家,但他的努力才刚刚开始,还远没有见效。

    人丁对后金来说还是负担,并没有转化为国力。

    所以杀汉人对后金兵来说毫无负担,反而是种乐趣。

    只是大汗有令,以后不得擅杀,所以后金兵只是顺手斩杀不听话的,对那些已经跪下不敢动弹的也并不下手,只是喝令这些铁山辽民向后走,这一次的俘虏也并不少,正好能补充辽中汉民往朝鲜过来的损失。

    看到有明军居然不走,还拉开了防线,一群后金兵眼中露出残忍和愤怒夹杂的光芒。

    他们已经习惯了明军的胆怯和懦弱,一触即溃才是明军的常态。

    东江兵是有些胆气,但铁山战败后也是军心溃散,根本没有成建制的抵抗了。

    眼前这三十多人,人数倒是和追上来的后金骑兵相差不多,但这些骑兵全部是马甲,带队的是两个壮达,实力堪比白甲,相等人数,对面的明军不是一合之敌!

    骑兵如梳子一般缓缓上前,越来越多的辽民被兜在网中,原本这些辽民已经绝望了,但现在眼看着有几十个军人在前方掩护他们,虽然有后金兵的喝令,可是还是有相当多的辽民在缝隙中继续向前奔跑,努力寻找生存下去的一道契机。

    两个后金壮达策马聚集在一起,他们也有些奇怪,对面的明军拉开了距离,层次分明,阵列森严,这叫他们感觉并不好碰,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们担心是有大量的明军埋伏在远处。

    两个马甲飞速奔驰向江口一带,他们要看看远处的山林中是不是有明军的骑兵伏兵,一旦打起来会从一侧包围兜转过来。

    在后金身后有两三个牛录的主力,他们没必要在这里和明军死拼。

    马甲飞驰出去里许,沿途并无所见,但一个马甲突然策马返回,如同受了惊吓一样。

    两个壮达眼中露出愤怒的光芒,他们狭窄的眼神中显露出冰冷的杀意,后金军法严酷,如果部下没有听从军令完成任务擅自返回,这两个壮达可以将他们就地斩首。

    一个壮达已经将手按在顺刀上,他准备把这个跑回来的马甲斩首示众,以警告所有的部下。虽然斩杀一个马甲令他感觉心痛,但为了维护军纪也是迫不得已。

    “主子,主子。”跑回来的马甲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有着一张明显的女真人的脸庞,特别是牙齿,女真真夷的牙齿很有特点,一看就知。天气很冷,这个马甲戴着暖帽,脸上和手上涂着厚厚的油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样的冰寒天气策马狂奔不惧严寒。

    马甲远远就叫喊起来,对着两个壮达道:“主子,并非是东江明军有伏兵,奴才已经看清楚了,在那边的是和记的尖哨!”

    “和记尖哨?”

    两个壮达象是被针刺了一下似的,在马上立刻站起了身体,他们开始向远处眺望起来。

    其余的马甲也是惊疑不定,他们停在远处不动,等着壮达们观察之后的军令。

    但是很明显,如果眼前的这些敌人真的是和记尖哨,那么这场仗不能打。

    女真高层早就有所发现,十人以下的遭遇战,女真将士与和记商团军的战损比在五五之间,有时候还能占点便宜。

    三十人到五十人规模的对决,如果没有白甲助战,或是不是打和记商团军的伏击的话,那么后金吃亏的机率在六成左右。

    如果是百人左右的战事,那么后金吃亏的机率在七成左右。

    也就是说,人数越多,在和记与后金的战斗中后金兵吃亏就越大。和记的阵列训练不在后金兵之下,甲胄更好,兵器更好,这使得在几十人上百人的战斗中女真兵很吃亏,除非小规模的队伍中有白甲坐镇,可以弥补兵器和铠甲上的差距,但后金高层也不可能把白甲一直消耗在小规模的战斗中,这样太得不偿失。

    时间久了,考虑到小规模的战斗并无益处,宽甸深山密林,后金连东江兵都奈何不了,更不要说是和记的兵马,而皇太极更考虑到和记可能是一直利用后金兵在练兵,所以他就更加不肯把兵力浪费在深山密林里。

    到了天启六年下半年过后,后金就果断进行了兵力收缩,放弃了苏子河西侧的大半土地,连董鄂部旧地都放弃了,那里直面宽甸马市,原本还算是一个开发很早,有大量开垦过的土地的旧地,也是被迫放弃了。

    女真人以牛毛寨为核心,利用高山和苏子河当防御,这使得和记还有东江都不能继续渗入,除了遭遇少量的女真尖哨或进入山中射猎采参的女真人之外,双方已经很少进行小规模的尖哨战了。

    至于太子河一带,偶尔还是有战斗爆发,和记确实要练兵,而且要在这一带和军情人员交换情报,女真人当然不能容忍,偶尔会有几个牛录或十几个官庄联手出兵,这样扫荡一回,把和记的情报人员和尖哨往后撵一撵。

    皇太极肯定不知道和记在宽甸的密林里有整整一个团,还在皮岛有港口,不停的把辽民、运走移民到台湾。

    如果知道皮岛和宽甸大山里的木头对和记有这么重要,皇太极肯定会过来拼命,十二团一直是稳中求发展,开始时才三千人左右,而且大量的辽民新兵,皇太极带两万人过来,缺乏重炮的十二团肯定挡不住,也会和东江兵一样被从宽甸大山里扫出来。

    除非是把蒙古左右翼加汉军全带上,加上八旗全部,凑个七八万人,以十几倍的兵力,才能将十二团歼灭,不过女真人付出的代价也是肯定会把自己搞的很惨,实力最少掉三成。

    并不是说和记一个团就能包打女真,而是以地利优势固守肯定是借着山势加重炮守备的一方占便宜。

    明军在宁锦之战也是凭着锦州和宁远的大炮逼退了女真人的进攻,还获得了胜利,几年之后的大凌河一战,祖大寿何可纲等人两万多人被围在大凌河城,然后张春率领的几万明军被一战扫平全歼,并不是说大凌河的祖大寿就不如宁锦之战的祖大寿,主要就是大凌河城没有锦州和宁远那么高大坚固,火器也不足,时势一转,战场的局面就立刻改变了,从天启七年的宁锦大捷,到崇祯二年皇太极率部破口而入,全歼了满桂的宣大军和赵率教的辽镇精锐,相隔两年时间都不到。

    这只能说明女真兵的战斗力确实是本时空冷兵器的王者,明军最精锐的辽镇和宣大兵仍然远远不是对手。

    十二团的五千多战兵可以对后金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小规模的尖哨战打的后金相当狼狈,可如果八旗出动相同人数的精锐,十二团靠着火炮还能占些便宜,但如果女真人多出两千到三千的精锐将士,不需要比十二团多一倍人,就完全能将其击溃甚至歼灭了。

    最少在目前来说,和记最强的杀手锏还是火炮,这是真正的大杀器,火铳虽然精良,对明军有很强的威胁,但对女真人来说威胁不大,女真人手中的清弓和重箭对火铳来说不是太吃亏,毕竟现在的火铳还不能和二百年后的相比,在火药和制造工艺上和记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但也就是如此了。

    一听说是和记的战兵,两个壮达就决定暂且不继续向前。

    今晚要看球,白天啥事没干把晚上的章节赶出来了,发先了,大家周末愉快。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获救() 
一听说是和记的战兵,两个壮达就决定暂且不继续向前。

    由于八旗高层早就有令在先,遇到人数相当的和记兵马可以避免交战,所以就算两个壮达避战也不会受到处罚。

    但女真人普遍不服气,他们的眼中露出野兽般的光芒,李方等人就站在江岸,拉开长长的队列,掩护大量的辽民继续逃走,甚至逃民之中很多是东江败兵,他们无心抵抗也无力抵抗,但在前方有一群和记军人站在江边掩护自己时,这此败兵眼中显露出了感激的光芒。

    此前的东江兵与商团军不少摩擦,有很多人敌视商团军人,在此时此刻,李方一个小小的举措也是替商团军拉回了不少分数。

    两个壮达彼此对视着,他们有些犹豫,是等大队人马赶过来,还是试探着去打一下?

    几个马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个壮达挥了下手,他们从东边的侧翼立刻出发,向前飞驰而去。

    更多逃难的人开始慌乱起来,李方也是做了一下手式,几个行动组员往马甲飞驰而来的方向迎过去。

    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六人射击小组,在马甲飞驰而来的路线上,无数逃民四散而逃,象一群被碾压而过的蝼蚁。

    马甲们飞驰向前,解弓在手,抽取箭矢搭在弦上,这一切动作都如电光火石,虽然马速极快,却丝毫不影响这些马甲的动作。

    这些马甲骑术不在蒙古人之下,弓箭强劲有力,虽然马上驰放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