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仙正道-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必香火,这文气就要纯粹多了。若有人能驾驭这贡院文气,施展法术,当不弱于结成内丹的修士。”

    “若是我得了,以神道法门净化,也可裨益修行……无怪乎公门里面好修行!”

    周迅暗自咋舌,已经发现了一丝端倪,这文气,显然是有主的。

    聪明人不止他一个。

    “仅仅一处县城贡院就有这等文气累积,要是全大夏境内呢?怕是足以供应数千道人修成内丹的消耗……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就在思忖着,周迅已经过了检查,相貌、名牌被反复查验,行囊被翻开,食物被切碎,衣服被拉开上上下下地看过……这一会下来,什么文人风度统统都没剩下的,难怪说有辱斯文,辱及圣贤了……

    县试连考五场,每场一天,每场黎明开始,傍晚结束,中途落锁,不得外出。

    五场考完,获得参与府试资格,同时被称为童生。

    号牌上有座位号,每个都是小小的隔间。

    里面一床,一桌,文房四宝。

    因为傍晚就结束,没有蜡烛。

    周迅找到自己位置,拂去尘埃,找出火盆,点上香草,驱赶蚊虫,随后静静地等待着。

    闭目养神,一呼一吸,潜运周天,打磨法力。

第十六章放榜

    县试五场,每场一天。每过一场,都会贴出名次,显示座位号。

    榜上无座位号者,便是没过,后面考试不得参与。

    一连五天,黎明前便去排队,傍晚才得归家,着实是苦日子。

    少年们忍受到了最后,第五场结束,簇拥在那里等着放榜。

    每场筛选过后,到而今,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相比第一场开考时,只有一半。

    这还仅仅只是童生试,考核过了才算有了参与科举的资格。

    科举之难,一步一关,自此可见一斑。

    童生尚且难得,何况生员、举人乃至进士?

    科举便是那通天独木桥,人人想挤上前,前方便是人道天堂。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何其功利?何其激励?何不读书?

    前方,等着你的,是权力、荣誉、财富、美人!

    何不读书!

    “《励学诗》一出,世人便知晓读书的好处,重文轻武之风,自此而始。前朝如此,今朝如此,大夏立国六十七年,民心思定,海内平静,再也没有大的战事了,自然不需要那么多沙场冲杀的武将,重文教,也是必由之路。”

    “有心人自然懂得大势,应时而变,世家尤擅变通。乱世时世家多出勇武之将,盛世时便会转入勋贵,渐渐与诗书文人交游,因此长盛不衰。这世上,虽然千年的世家少有,五六百年的世家倒曾听闻。许多王朝,也就匆匆两百年,还不如世家呢!”

    周迅正站在临街的一处酒楼包间里,在这边看着榜,这边视野不错,能见榜单,店家借此大卖,这包间竟是花了二两银子。

    这时候,就听见隔壁有数位少年,在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不禁宛然一笑。

    接着,又听见有人敲门,周迅仔细听了,不是在找自己的。

    这隔间其实不过是吃饭时用屏风相互隔出的,仅能放下一桌,这时候也不是正经吃饭的时点。

    周迅不过叫了一壶清茶、一盘四色果脯,独坐品尝。

    楼下人声喧嚣吵闹,楼上也是慷慨激辩讨论之声不绝,唯独这小小的几间屏风之内,一人独坐安然。

    颇有些遗世独、立之感。

    接着,有人敲着屏风,这次是来找自己的。

    周迅等了一会儿,没有回应,期待外面那人早点离去。

    他实在是不愿有人打扰此时的自己。

    五天的疲倦,对于这仅仅九岁的他来说,还是有些过于辛苦了。

    外间仍然精神旺盛,讨论不休的,大多较他年长几岁。

    周迅不理会那外间敲屏风之人,自顾自小口品着茶水,这茶泡的浓,一口下去,苦的很。

    换了以前,周迅这正经的九岁少年,多半是不会喜欢的,可现在觉醒真灵、醒悟前尘之后,他倒是能够品出苦茶的滋味。

    苦涩,越品越苦,这茶的味道也就到这步了,毕竟不是什么好茶。

    外间敲屏风之人早已离去,不出所料,对方还是没有强闯进来。

    读书人,最看重这个脸面,既然被拒绝了,那也只好去别处拼桌。

    周迅早半月之前就派人定下了这桌,那时便是想到看榜之事。

    等待着,周迅已经将桌上的点心吃的差不多,茶水也续了两回,终于是见着贡院那边放榜了。

    敲锣打鼓着,贡院上的锁从内打开了,一人带着拿着一叠纸张,贴在贡院门外。

    周迅先在三榜找,没有;二榜,也没有;一榜,第六名。

    这个成绩不算意外,毕竟只是童生试,筛选过后最后会有四成左右的人能取得童生,拥有参与府试的资格,名次根本不重要。

    这榜单一出,更加吵闹了,不过,大多数人都应该感到疲倦,不久就会散去。路远的学子大多选择住店,几个人合租一屋,倒头就睡,到凌晨方醒。过去这五天,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真要庆祝,也得是明天了。

    周迅也不在意,拉了拉铜铃,唤来打杂的小二,会账之后,下楼就走。

    路上,遇见他的,有认识的,大多道声恭喜,周迅也是笑着回应,这考化县参考之人里,还是有些熟人,当然都是些熊孩子。

    周迅下楼走出这条街,转了几个道,就见到几个仆人等在那。

    这时自然是迎上前来,讨赏。

    “少爷中了,回去你们每人赏钱百文。”

    “谢少爷赏!”

    百文不多不少,也算是个彩头,几个小厮都是笑着领了。

    “少爷,要不,小人快马回去报给老爷?”

    一个机灵的小厮就上前小声问道。

    这可是个好差事,老爷那肯定还有一份赏钱,加起来可就比得上半个月月钱。

    “你倒是有心了!”

    周迅笑着瞧了他一眼,他就不好意思地回着。

    “少爷,我这不是都十六了吗?夫人说过,要给我许了翠花。可结婚得有钱啊!我那彩礼钱还差着一大截呢!”

    大门大户的,家中婢女到了年纪是会放出去嫁人,除非能爬上主家的床。

    周家人少,加上夫妻和睦,周桂素来洁身自好,是以从无侍妾,这些婢女自然都早早地给找了好人家。

    “行了,这事就交给你,回头告诉我爹,我暂时不回去,专心读书,准备府试。”

    那小厮得了这差事,喜滋滋地跑走了,他来时也是骑着马,在周家也算是得信重的,不然也不能混到这陪公子读书的差事。

    周迅拉开帘布,登上马车。

    “去荀家,先给老师报声喜。”

    马车缓缓地在街道上行驶,也只能缓缓地,就比步行略快。

    周迅在车内,拉开小窗,看着街景。

    这些天,县城内都是热闹的,从考化县各地涌来的学子,给这里带来了许多商机。

    放榜过后,仍有许多人流连在此,对于他们而言,这也算一次难得的文人聚会,少不了和友人来聚一聚。

    当然,这得是家中有钱的。囊中羞涩的,多半这会儿就在收拾行囊,明儿一早结算房钱返家。

    中了的倒是可以留下,等四月份的府试。

第十七章林家

    到了荀家附近,在拐角处与另一架马车相遇。

    两车相对而过时,周迅见得对面车窗内,一席红袖,转瞬而过。

    “女眷?”

    只是惊鸿一瞥,对面便已放下窗帘,只见得红袖,似乎是女眷。

    “老师家中来访的客人?”

    今儿二月初八,早上放榜,周迅出门得早,这会儿客人都离去了,正好见到。

    “再过几日,便是花朝节!二月十五,百花熟,正是一年花朝节。这次我留在这儿,正巧可以瞧瞧。”

    荀或也是有不少发达的同窗、同年、同乡的,三五不时就会上门拜访,周迅住了一个月,就见了四次,已是熟悉了。

    别看荀或本人不出仕,他却有不少在外为官的好友,彼此常常书信往来,逢年过节还会赠送礼物。

    荀或年纪不小,正是大夏开国后前几次科举得来的举人功名,可不比前朝,大夏开国后,正经的举人还是不算太多的。

    加上荀或为人稳重,品行清正,名声很好,人脉广,路子多,很是有不少文人愿意和他往来。

    所以,即使在荀师家中,见到本地知府知县,周迅也不会感觉意外。

    马车直接停在正门口,荀或家没那么多规矩,就一个正门,一个侧门,这正门一般是常开的。

    门前有两个石狮子,辟邪却厄,周迅不经意间打量了一下,灵性犹存,说明附近没什么厉害的妖物作祟。

    周迅修行道法不过一月,法力尚浅,只是挑了几个简单实用的法术练习,期间拿不少不成气候的小精小怪练过手,也借用过这石狮子的帮忙。

    周迅从马车上下来后,马车又在车夫的驾驭下,缓缓行驶,会从侧门进去,到马厩那边。

    周迅自己进去,正见着荀或。

    荀或也是刚刚送别客人,这时回头就见到关门弟子。

    “老师!”

    “弟子已过县试!”

    周迅上前拱手行礼。

    “好,县试于明诚不过等闲事尔,还须不骄不躁,备考府试、院试。”

    “这三场过了,才可入学,成为生员。”

    “那时名次便很重要了,明诚不妨试试三元及第。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一举连中三元,独占鳌头,几百年来大三元难得有几回,历朝天子都乐意成全此等文坛美事……”

    “所以我希望,明诚不要再藏拙,争得大三元。”

    荀或拈着胡须,笑着。

    “知道明诚藏拙了,不然小三元不在话下!”

    小三元,就是指的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连中第一,号称“小三元”。

    大三元,就是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次第一,便是“大三元”。

    前三场过了,取得入学资格,可以到学院读书,算是正式踏入科举,是取得科举资格的正式功名,也就是秀才。

    正试,也就是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一步步考上去,直到登顶。

    “明诚有意仕途,就必中进士科,进士科便是一榜二榜,三榜归入明经科。一榜三名,进士及第;二榜二十余人,进士出身;三榜数目不定,约二百余人,赐同进士出身。”

    大夏科举制度,与前朝略微变动,进士科与明经科,其实都是殿试之后的排名,只是待遇就不同了。

    “明诚,汝父对你期许甚高,他是希望你能进士及第的啊!”

    进士及第,便是一榜三名,可开宗祠,比照正神规格,受生人香火。除了家族中人以外,也可以受外人香火祭祀。

    这点可了不得,便是变相给了家族先人封神的机缘。

    虽然这需要积年累月才能转化为神职,但就是这一点名分,已经胜过无数毛神,只要家族不倒,日后必能出一位正神。这是隐形的实惠。

    要知道,家祠,只能容许本家人祭祀,最多家族奴仆也可,绝不容许接受外人香火。一旦超出,便是淫祀,按律严惩,抄家灭族。

    周迅觉得,此世世家的形成,和这一点关联很深,人间和幽冥,不管在哪个世界都是相互影响的。

    其次,一榜进士及第,还可以拥有一座进士牌坊,以示昭彰,便是县官见了也得下马下车,这就是荣誉。

    这一点,其实还是在扬名。

    周迅知道自家老爹恋恋不忘的就是跻身世家行列,这要是没有出个进士及第,一步登天,想建立一个世家谈何容易?非得花几百年,五六代人的努力,再加上非凡的运气才能做到。

    可要是周迅能中榜眼乃至于状元,就可快速弥补缺陷,补上最后一环,一个小小的世家便形成雏形了。

    这一世的世家,能屹立不倒,可不仅仅只是阳世的基业。世家大族的先人,多半在幽冥之中也有神职。

    很多世家的背后,都有几位占据城隍神位的先祖,这才是他们的底气。

    “明诚必定竭尽全力,力争连中三元。”

    既然被老师看出来,周迅也不再掩饰,非常有自信。

    “好,好!明诚真是好志气!”

    “果然是周桂的儿子!”

    “你爹当年也是这样!可惜了……”

    周迅有些好奇,此世生父似乎身上还有些故事。

    “不过都是些陈年旧事,你回去自己问吧!我不好说,毕竟没你爹清楚!”

    荀或转过话题,道。

    “方才林知府来访,你可曾见了?”

    “可是林如海林清官?”

    周迅听闻过这个名字。

    “清官……哼!这年头还有多少清官?林如海三代列侯,传到他这代已经没有爵位了,所以他才会走科举仕途。至于清官嘛,也谈不上,就任上那点孝敬,估计他也看不上,他可是有钱着!”

    “你也不小了,总得给你相看着。”

    “汝父也托我给你寻着,我觉得这几年明诚你先得了功名,功成名就之后正好娶妻。”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正是人生得意美事!”

    虽然被老师调笑了,周迅却毫不在意。或许原本会在意,可而今重踏仙途,一心想着的,都是怎么挖尽心思摆平玉清道,在三百年内证得太乙真君之位,杀回紫霄仙域,拯救本体……本体可是濒临道化,谁知能坚持多久?

    见弟子没有窘态,荀或颇为失望。原本还以为这个少年老成的弟子会脸红呢?谁知道现在的少年郎都这么早熟了?简直就是一大人了!

    “那林家这一代仅有一女,待字闺中,和你年龄般配,素来熟读书籍。老夫见了,他家女儿品行相貌都是上佳,还有嫁妆百万,真能成了事,娶她你不亏!”

    “不过……你得先得了功名才有指望。你现在还是别想这些没影的事儿。”

第十八章花朝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二月十五,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花神节。

    正是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百花吐蕊,相映成趣。

    各地的花匠花友汇聚县城,花农挑着芍药进城叫卖,男男女女漫步花间,到处都是花海。

    城外还有花神庙,许多人在花神庙中设供,夜晚还会有庙会。

    夜中,要提着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彼此爱慕的少男少女借此约会,正是大好时光。

    这一天,还有吃花糕的习俗,采集百花制作的花糕,香味浓郁,向来是非常不错的食品。

    荀家自然也备下了花糕,早在旬日前就在预备着,收集新鲜的花瓣,和着新米,捣碎了,制成花糕,再加上白糖,做成各种精美的样式。

    荀或也不会忘记给周迅一份,满满的一大食盒,都是各式花糕,有兔子的、雕花的、山水的、花鸟的

    周迅用手指轻轻拈起一块花糕,做成了白兔状,闻闻花香扑鼻,入口绵软、带着丝丝甜蜜,浓郁的花香,瞬间溢满心脾

    “这手艺,真不错。”

    周迅食指大动,又挑出一块,龙凤呈祥糕,突然不舍得下口,托在掌心细细把玩,欣赏这糕外形,精致美观,纹路清晰。

    之后,每吃一块,总要先观赏一番,各种精美图案样式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周迅索性带着花糕,来到花园。

    园中花开正好,五彩缤纷。

    就着这花景,周迅吃着花糕,就像是吃下了整个花朝节。

    “花糕可还好吃?”

    荀或也在赏花吃糕,只是他坐在亭子边,小桌上多了一壶酒。

    石桌下还有小火炉,备着炭,随时可以温酒。

    “往年也曾吃过花糕,可都不比荀师家中这般精致。”

    周迅一手提着食盒,一手咬着花糕,走向亭子。

    在荀或家中,自不比其他人家,不需要拘束太多。

    周迅做到荀或对面,吃着花糕,谈论些文章诗词,一会儿就吃完了一个食盒的花糕。

    “每逢花朝,文人踏青赋诗,小儿女扑蝶相会。明诚今日不妨去往城外花神庙一探,想必会有所得。”

    荀或说的有些神秘。

    周迅想着这话,似乎与花神有关,此地素来有祈福祝神的传统,去一趟花神庙也未尝不可。

    “老师这话是何深意?花神庙有何特殊之处不成?”

    但周迅还是问了一句。

    “哈,不能说不能说,你去了想必就能见到那人。算算时辰,今日她大概都会在那,速去速去,莫要误了良辰!”

    周迅一头雾水,被荀或赶上了车。

    见着周迅离去,荀或神秘地笑着。

    “林家女郎今日要去花神庙祭神,明诚正好去见上一面。若是合适,这婚事也是做得。”

    先前林如海过府拜访,带上他的小女儿,他便知晓对方的意思了。

    那林家女儿,虽然年幼,可也到了相看人家的时候,早早地开始挑着,总比临到及笄再匆匆忙忙地选更妥帖。

    “这林如海倒也痴情,怎么也不肯续弦。这为女儿相看人家,素来都是妇人的事情,也难为他一个大老爷了!”

    “明诚这孩子还是功名低了点,好在这连着还有恩科,运气不错,三年之内便能连过乡试、会试、殿试,到不需要再等着。三年后,要是能中探花,娶林家女是正合适。”

    乡试、会试都是三年一次,时间不重合,所以一般考中举人都会再等上两年,才有会试。

    恩科是因为各种理由,由皇帝宣布加开的一次考试,是在规定时间之外特别增加的。恩科和正常科举完全一样,只是时间提早了。

    “明诚这孩子,初见时觉得是人才,有三分才气,好生调教,中举不难,进士就得看运道。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