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文森特的话,杨辉是赞同的,就从这几天西飞和mbb会谈中,杨辉已经高明白这架飞机需要什么级别的发动机了,七十到八十坐的3+2座舱布置,而且是按照西方人的身材要求,还要做到座位空间大乘坐起来舒适。

    杨辉只能说,好奢侈,按照同样的设计,同样的座舱宽度,以东方人的体形,把座位布置紧凑些,恐怕3+3的高密度座舱布置都可以做到。

    这样的野心使得杨辉不得不从新考虑,发动机的推力是肯定不能低于7吨,恐怕现在通用公司的34发动机推力都是不够的,34是要九十年代的发展型号34—85这一级别才能算勉强够用。

    真正要可以满足使用,就得要是34—10a这这个级别的发动机才行,也就是后世arj21客机用的发动机,推力达到8吨级。

    七、八吨这个级别的商业用发动机在八十年代也不是没有,老式的普惠jt—8d就是八吨级,但是作为和斯贝512发动机同一年代的东西,性能实在堪忧。

    八、六十年代的老发动机虽然说是涡扇,不过那函道比也就是零点几而已和军用涡扇发动机函道比没有什么两样,同样的推力下,耗油率比起高函道比发动机比起来要上不止一倍。

    这也是文森特说新飞机没有一款合适的发动机的原因,在八十年代所有飞机都普遍采用超大函道比的发动机的时候,你的飞机用六十年代的发动机,走出去你好意思吗?

    油耗那么高,哪家航空公司愿意要这种东西,民航飞机是要盈利的,这是纯正的市场行为,赚不到钱人家要之何用?

    也就是说这次需要研制的是一款高函道比发动机,需要大直径的风扇,而现在让基地研制一款高函道比的民用发动机,不用说也知道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杨辉再逆天也没法在几年之内带着基地研制出大直径风扇。

    看来新发动机还要寻找外援,像风扇这种东西恐怕还得要找一家技术能力优秀的西方航空发动机研制商才行。

    这时候杨辉想起了一家技术很不错的公司:德国mtu,一家实力雄厚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的公司。(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五章:德国MTU() 
mtu公司,一家隐藏在航空发动机巨头后面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提供商,技术能力到底有多强呢?

    当年普惠开发新发动机在压气机上面遇到了问题,没办法解决,提交给mtu公司,然后名声不显的mtu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要给个形象的定位,把航空发动机工业比作汽车工业,那么mtu就是航空发动机工业中的博士公司。我们不生产发动机,但是我们掌握很多关键技术,技术实力很强。

    当然mtu公司真正的实力并不是体现在航空发动机上面,真正让mtu公司自豪的是地面动力系统,其制造的柴油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柴油机制造上面mtu认第二,没人敢称第一。(ps:豹二、99式坦克发动机技术提供商)

    这样的动力巨头虽然主业不是航空发动机,但是完全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力确实很强大,德国人的种族天赋必须承认。

    而杨辉恰恰也是看上了mtu公司不制造成品航空发动机这一点,若是mtu公司也是制造成品航空发动机,那后面基地和mtu合作起来就很难占到主导地位。

    同样mtu作为一家德国公司,配套参与新客机的发动机研制中是最好不过,德国人肯定是大力支持,这将是合作研发新发动机的最佳选择。

    “我知道,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款适合新飞机的新一代大函道比涡扇发动机,一款七吨左右的航空发动机。要说研制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在油耗、噪音上我们还有些软肋。这一点我们承认,所以需要再寻找一家技术能力不错公司。参与到新发动机的研制。”

    新发动机的研制需要再寻找一家公司,文森特是德国政府代表,听到还需要寻找一家公司合作参与到新发动机的研制,首先就想到了mtu公司。

    作为战后德国航空工业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代表,mtu公司技术能力当之无愧,联邦德国政府甚至准备以mtu公司为主再次整和德国航空工业,以提高德国航空工业的竞争力。

    “完全没问题,我们推荐mtu公司参与到新发动机的研制中,mtu公司技术能力非常过硬。他们参加过v2500发动机研制工作,同时候和普惠公司还有非常深入的合作。”

    这些东西文森特不说杨辉也是心知肚明,就在一个月前的巴黎航展上mtu公司才宣布了同普惠公司的合作,参与到了普惠的p300发动研制中。

    这款两吨级的发动机也是一款挺不错的发动机,从这次开始,普惠和mtu两家之间的长期合作就一直延续到新世纪。

    甚至mtu公司一直和普惠合作,最后还参与到了普惠的p800齿轮传动发动机的研制,而现在很有可能的则是0011基地要和mtu公司提前把p800这个级别的发动机研制出来,和通用公司的34系列发动机展开竞争。

    如杨辉所料。德国方面推荐了mtu公司,这是杨辉计划中的:“当然,既然这是和德国航空工业界的技术合作,那么mtu这样有实力的公司肯定不能个排除在外。这次我回去把消息向公司总经理说明之后,就需要和mtu公司正式展开商务合作谈判。”

    现在杨辉还没法给出明确的消息,只能说要回去先给公司高层汇报情况。这是必须的。初定下和mtu公司的合作意向,杨辉又安静下来。等着这次会议的结束。

    来到严队长的住处,杨辉一脸的不好意思。因为杨辉恐怕没有时间看这次的首次空中加受油对接了,来的时候说过要等上十多天才会进行空中对接,现在离计划中的时间还有好几天,杨辉可等不了。

    “严队长啊,真是不好意思,这次我恐怕没法在现场迎接你空中对接归来了,时间宝贵,我已经定了明天的机票,这次要回基地有要事汇报。”

    杨辉一脸的不好意思,不过严队长倒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没问题,你明天中午还是下午的航班?我们的空中对接任务改到了明天进行,气象台说三天之后会有连续的降雨,并不适合空中试飞对接,所以把时间提前到了明天上午。”

    时间提前了?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杨辉高兴不已,反正是下午的航班,杨辉倒是可以看了空中对接试飞之后在回去,到时候就是第一个把捷报带回基地的人。

    高兴不已的杨辉重重的将拳头击打在墙上,内心的激动必须要宣泄出来才好,明天杨辉就去看看这次的空中对接。

    不能再打扰严队长,现在需要好好的准备一番,看来今天的庆功宴恐怕要推迟了,事实正如杨辉所想,本来晚上为新的四发轰六准备的庆功宴被取消。

    所有技术人员加班准备,在机库中一架老轰六机翼下面已经装上了软式加油吊舱,软式加油比较简单,加油设备通过一个吊舱就可以集成到一起。

    等到技术更成熟,集成度更高的时候就可以发展成伙伴加油吊舱,由战斗机携带,通常用于航空母舰上战斗机加油使用。

    而现在老轰六的加油吊舱自然是老式的加油吊舱,英国人技术也只能提供这种大家伙,当然,共和国现在也并不需要伙伴加油吊舱。

    使用老轰六挂载加油吊舱用于试验是最快捷的,等到真正的轰油六研制出来的时候,把吊舱装上、油路对接起就马上可以投入使用,前期耗时耗力的训练已经在新机体的研制时并行训练完成。

    第二天果然是一个好天气,杨辉早早的就来到了试飞现场,作为0011基地领导层人员,杨辉本来是可以搭乘这次特意准备的运七运输机飞上天,近距离观看这次的空中对接。

    不过杨辉最后想了想还是没有去,转而叫来了昨天刚到的基地负责受油系统研制的一位工程师。

    “谢工程师,你上去吧,我跑上去看能有什么用,不过就是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已,还是你去看好一些,搞研究第一手资料最重要,这一点我还是明白的。”

    说完,杨辉就把人推进过去,挥挥手然后老老实实的在地面等着,空中加油对接不是试飞,在都是在几千米的中空进行,这样比较安全,杨辉在地面肯定是看不到的。

    速度最慢的运七首先起飞,需要先一步飞到预定空域,等待后面的加受油机一起飞过去,然后再观看飞机的空中对接。

    按照计划,所有人透过舷窗看到了一大一小两架飞机前后飞到了一旁,随后是从轰六翼下的吊舱慢慢的伸出一根长长的管子。

    “这就是加油软管了,后面的受油机已经慢慢的凑上去了,快看”

    就在旁边运七死命的加速往前飞,想要跟上加受油机的脚步的同时,负责驾驶受油机的严队长正在目不转睛的看着距离自己几米远的喇叭状加油管接口,严队长需要的是仔细的驾驶飞机,将侧前方的加油管对准喇叭口并插进去,这需要胆大心细。

    已经在脑海中推演过好多次了,严队长按照英国人教的方法,对着喇叭口,稍稍加速便

    与此同时,在一旁的摄影师按下了快门。(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六章:贷款是个好主意() 
没有等到搭载观看对接的人员的运七降落,倒是严队长驾驶着受油机先飞回来。⊙,

    稳稳地降落,滑行至跑道尽头,杨协助地勤人员将登机梯搭上飞机。

    抬头看着座舱中:“严队长,我说过要等待你试飞归来的,而现在看你表情,应该空中对接很成功,我可以安心的回基地报喜。”

    取下头盔,珍重的递给杨辉拿着,这是沙特支援的美式装备,精贵着在,要好生惜疼。随后才走下来,将飞机移交给地勤人员。

    “很不错,也不枉我苦练那么久,若是这次不成功的话,我首先都对这成吨的油料,好在一次对接成功。”

    笑着和杨辉往跑道处走过去,后面还有两架飞机没有降落。

    “跟我先过来吧,你回基地光靠一张嘴怎么报喜,后面的运七飞机上有专人照相,待会儿你拿回去基地去。”

    拿着手中照片,杨辉也算是看到了第一手空中对接的影像资料,看完小心的放在公文包里面。

    “行,我这就回去,严队长你在这边要保重,争取早日实现空中加油对接,我们都等你消息。”

    挥挥手,杨辉离开西飞,打道返回基地,七八十年代国内的三叉戟客机是主流,现在杨辉也不列外。

    坐在老式的三叉戟客机里,心里却在感叹,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坐上还在纸面上的新飞机。

    民航飞机降落自然是在民航机场,是没法像去西飞的时候一样,坐军用飞机直接点对点起降。

    从贵羊做车回基地,而整个基地距离贵羊最近的是负责发动机研制的二所。

    过所门当然是必须入,毫不犹豫的回到二所,要先和白所长这位身兼数职的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总经理商量。

    走到办公室,正好又遇到了涡扇10发动机的两位总设计师,像是在和所长商量什么,看到杨辉这家伙又回来了,惊讶的不要不要的。

    “杨辉。你小子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让你到西飞那边去打听一下他们和德国的合作吗?不要说你已经打听清楚,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这么快。”

    白所长没有预料到西飞和德国双方对客机行业的羡慕,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合作。肯定会有很多的扯皮。

    然而西飞和德国双刀都是相当有诚意,又遇上了西飞的新机首飞,给了德国方面很大的刺激,双方会谈进度很快,在杨辉离开之前已经开始商量德国政府给西飞贷款的地步。

    “西飞和德国mbb公司都很有诚意。由西飞负责机体设计,其他的有德国mbb方面负责,德国政府还打算贷款给西飞用于新飞机的研制工作。”

    完全出乎了基地所有人的意料,没想到德国这么有诚意,这比起以前共和国和西方流氓国家合作时的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这事的确不一般。

    示意杨辉自己找个凳子坐下,又对旁边的两位总设计师示意着。

    “你们两先不忙走,听听杨辉这边的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涡扇10项目完成之后的新项目就要出来了。”

    两位总设计本来是来汇报一下新发动机器的试验情况。至于涡扇10项目完成之后的新项目,此前都还没有任何消息。

    现在突然就摆出来,这很令人感兴趣。放下手中的资料,就等着杨辉的介绍。

    “西飞和mbb方面商量出来的方案很有趣:七十到八十座的支线客机,但是飞机的机体直径不会比737这种干线客机小,起飞重量应该是四十吨到五十吨左右,所以需要一款推力在七到八吨之间的大函道比发动机。”

    发动机是二所绝对敏感的词,七到八吨倒不是什么问题,不过大函道比那就令人为难了,实在是难以做到。毕竟技术没有到那个程度,二所才刚刚突破漏气涡喷这个阶段。

    每一款新发动机肯定在技术上要有进步,但是你要让二所直接从连续漏气涡喷,一跃跳到高函道比发动机。那动不动就是三倍四倍的函道比,确实让人望而生畏。

    温总师思考良久,也拿不出办法可行,只能实事求是。

    “现在国际主流商用发动机普遍是高达三倍、四倍的高函道比设计,我们现在技术能力完全做不到,我们最多可以做到不超过一的函道比。”

    不到一的函道比。也就是零点几而已,绝对不行,杨辉首先就不同意。

    “当然不行,零点几的函道比,油耗完全控制不下来,新飞机绝对不可能采用。我们要找一家技术不错的公司参与到新发动机的研制,德国方面推荐了德国mtu公司。”

    随着杨的话说出口,房间里的另外三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国外合作研发新发动机,这是基地拿下这次新飞机发动机项目的唯一可能,然而和mtu公司合作真的可以?

    要从技术上来说,自然是找三巨头一起合作,这样技术风险最小,但是和这种巨头合作,首先要想的就不是盈利,而是要想想该怎么才不会被巨头吃的连渣都不剩。

    同样,这是一次和整个德国航空工业界的一次合作,若是德国的本土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没有份额,德国人首先就要跳脚。

    和谁合作先不说,首先要在基地高层达成共识,要上马新发动机项目才行。

    “商用航空发动机方面国家恐怕很难投钱,只能是我们基地自己凑钱,这时候就需要整个基地投钱才够,所以我们先去召集基地高层商量一下。”

    这说的倒是大实话,虽然二所自己有点钱,航模是二所的项目,涡扇10发动机也是二所设计的,钱是有一点,但要支撑新的商用发动机研制也是相当困难。

    不过有的时候还是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德国愿意贷款给西飞公司用于新飞机的研发,那么贷款给基地,用于新发动机的研制是不是也有可能?

    有机会贷款,那就是最好不过,用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项目,最后自己能赚到钱,借鸡生蛋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长,要我来说,实际上也没有必要用基地这次刚拿到的伊拉克订单资金,德国人可以给西飞贷款,我们也可以试着看能不能也争取一下。”

    贷款研制新发动机,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基地贷款玩飞机也不是没干过。

    歼教七a就是由沙特贷款一亿,完成了歼教七a的研制,现在那一亿美元已经折合到了在巴基斯坦建设中的生产线上。

    资金就是这样慢慢抠出来的,有机会贷到款就贷款,基地实在太缺钱,现在投资一亿美元几年后就能有丰厚的回报。

    在后世真正的大企业,哪家公司没有点贷款?没有贷款在身的公司压根就不是一家好公司,是异端要烧死。

    八五年,国内的商业银行才刚成立,贷款这事还很稀奇,不过基地已经干过一回,感觉还不错,算是尝到了甜头,白所长自然是不会反对。

    “找德国人贷款?似乎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做。还是杨辉你小子聪明,快联系西飞那边,我们问问德国人的意见。”(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西飞的手段我们也会() 
放下电话,几人却是有喜也有悲,打电话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有听到,德国方面倒是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可以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但附加条件却有些令人蛋疼。

    白所长一时间也下不了决心:“还是听听你们的意见吧,德国要求在新发动机的研制中占据至少百分之四十的份额,才能给我们两亿美元的无息贷款,现在这笔贷款拿的会有些烫手啊。”

    在原本的计划中,基地就虽然需要mtu公司承担一些任务,但是也不过就是百分之二十而已,现在mtu公司要拿到百分之四十的份额,这就意味着基地要让出很大一部分的份额,白所长越想越觉得有些亏,但杨辉却并不这样的想。

    mtu公司要占百分之四十的份额,作为共同承担风险的项目,也就意味着mtu也要承担百分之四十的风险,这样基地所承担的风险要小很一些。

    “所长,要说mtu方面想要百分之四十的份额,我觉得可以给它们,甚至发动机的冷端部件都可以由mt公司承担,我们只要专注核心的研制就行。”

    核心机项目这是一个好东西,杨辉说过不知道多少回,核心机不仅在军用发动机上有用,同样在民用发动机中也是有的,甚至一款核心机还可以军民两用。

    借德国人的钱,研制一款先进的核心机,怎么想都不会觉得亏,同时也更加符合基地和mtu各自的长处。

    冷端部件比如低压压气机、风扇、外函道机匣、低压涡轮这些,mtu完全可以胜任。

    也不是说这些东西没有技术含量,只是说这些东西现在基地拿不出合格的民用型,交给mtu更加合适,mtu参与过多型商用大函道比发动机研制,技术上可以信任。

    不用白所长说话,负责发动机设计的温总设计师就先领悟到了杨辉的思想精髓。

    “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打算在新发动机上面采用cfm56发动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