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白所长说话,负责发动机设计的温总设计师就先领悟到了杨辉的思想精髓。

    “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打算在新发动机上面采用cfm56发动机研制模式,由我们提供核心机。mtu提供除了核心机以外的所有部件对吧?”

    说的很对,杨辉要提出的就是通用和斯奈克玛在cfm56发动机上采用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研制成功的cfm56发动机,后世有无数人研究cfm56发动机的成神之路。最后将其归纳起来,称为cfm56方程。

    现在还没有人闲得蛋疼去总结这些,不过杨辉后世而来却是知道这些的,别人成功的经验,杨辉自然是要借鉴。

    随着国家改开。国内的信息和国际也逐渐接轨,大家也是知道了航空发动机中的几大著名的合作研制成功案例,cfm算是其中一列。

    不过杨辉说的还不足,白所长觉得还有一点要补充:“不错,你说的这个方案很好,我也觉得挺有可行性。我们研制核心机,其它的交给mtu,这样就可以满足德国提出的由mtu公司占据至少百分之四十份额的要求,同时我们在研制核心机的时候还可以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军用方面的扩展。”

    说到这里白所长就机智的停下来,话说到这里就足矣。后面半截话所有人都明白,按照白所长刚次提出来的方案来实施,那就是典型的寓军于民,军民两用。

    温总设计师、杨总工程师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一款先进的军民两用型核心机,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完全没有问题看,一款先进的核心机我们早就流口水了,现我们的涡扇10核心机虽然用上了诸如环形燃烧室、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技术,在燃烧室和涡轮总温上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压气机方面依然是很大的一个漏洞。”

    涡扇10核心机源于涡喷13的改进。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五级高压压气机的原始设计,确显得有些不足,五级压气机比起f404的七级高压压气机还要少两级。

    这就意味着涡扇10的改进空间将会非常有限。f404可以改进出f414,但要把涡扇10改到f414级别的推力就需要下大功夫,高压压气机就是一个大问题。

    涡扇10要想再增加推力只能是死命的增加函道比,而函道比不断增加,高空性能会不断降低,作为军用发动机涡扇10也就没有再增推的空间。

    这一点杨辉早就知道了。现在按照白所长的说法,研制一款新的核心机,那就可以在涡扇10核心机基础上再次改进高压压气机,改为七级、八级高压压气机都是可行,以后若是需要比涡扇10推力更大的新中推,那就可以直接把新核心机那出来使用。

    使用德国提供的资金,打着参与新型商用发动机的研制的旗号,研制一款军民两用的核心机,就是德国人看出来了也没有办法。

    德国现有的技术要搞核心机这种东西,只能说这还是有些困难,核心机研制需长久的积累,特别是高温涡轮材料,这些德国还真就没有。

    二战的失败使德国在航空工业方面损失太大,现在依然还是偏科,核心机的制造还是五大流氓的专利,德国要加入进来还需要再努力才行。

    商量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四人算是满意了,现在就需要等mtu公司前来基地谈合作,虽然现在基地承担核心机研制,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得到德国方面的支持。

    德国的机械加工技术是绝对的令人羡慕,在核心的制造中,精度若能达到国际水平,压气机的效率就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虽然通过一些其他的技术也可以弥补压气机制造精度不足的缺点,但是采用其他的方案会增加结构的复杂性、会增加重量,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

    “好的,那我们现在就这样先定下来,mtu方面需要下个月才能到,我们现在就先等等,不过为了能让mtu公司不小看了我们,需要准备一下,拿出些实力来让德国方面看看。”

    杨辉在西飞是亲眼看到mbb公司的一路变化,在观看了轰油六的首飞之后,mbb是完全变了一个样,要想把对手震摄住,还是需要自己拿出靠谱的技术实力。

    这手段西飞使用过了一次,杨辉不介意奉行拿来主义,学着西飞也拿出一些东西来,把mtu先震摄住才是关键,至于要拿出什么技术来这也是有讲究的。

    做为国家骨干军工单位,很多的东西都是保密的,至少所里的高温涡轮技术就不能拿出来给德国人看,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冷却空心叶片只是被材料脱了后退,若是能把定向凝固材料再升级,那涡轮温度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些不能拿出来,那么就需要拿出另外的技术,最好是现在军队还没有备案的技术,杨辉左想右想,也没有想到有什么技术可以符合需要。

    从白所长的办公室走出来,杨辉还在不断的在脑中搜刮能有什么技术,可以展现出基地实力同时还比较安全。

    仔细思考着,杨辉完全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反映,直到

    “唉,杨组你回来了!这真是难得见你一面啊,来来,上次你从美国搞回来的那个好东西,我们几个现在都还有些迷糊,不过确实是个好东西。”

    被吓了一跳的杨辉这才发现,原来是钟建设这家伙,看起来好像过的很充实,手中的资料抱着一大摞,还是英文版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就决定是你() 
钟建设倒是没有什么好客气的,直接将一大摞的资料分出一半,非常有大气的递给杨辉,看样子是要把这些资料拿到办公室。

    手中沉甸甸的都是资料,这些全英文的资料,杨辉也是象征性的瞄上一眼,这才发现这东西居然是自己计划了好久的齿轮传动技术资料。

    上次和洪都,株洲厂三方一起组队往美国去,杨辉最大的收获也就是这些齿轮传动技术资料,现在这些资料已经到了所里,加雷特公司很有效率。

    “齿轮传动技术,所里把这技术交给你来做过国产化?”

    老领导都问起来了,钟建设没有不回答的理由,这技术还是杨辉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买回来的,现在给杨辉汇报一下是绝对是有必要,说不定杨辉对齿轮传动技术有什么特殊的见解。

    “是的,这就是齿轮传动技术,两个月前加雷特公司发过来的,所里没有做齿轮传动技术的队伍,安排我带人消化并国产化。”

    安排钟建设这位技术狂人来做齿轮传动技术,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年轻人来做新技术,这是最好的搭配。

    若是安排一位四五十岁的老技术人员带队,恐怕还真就搞不出什么名堂,这东西真心有些偏门。

    放下设计资料,杨辉这才发现整个办公室全都是新面孔,都是年轻人,这倒是让杨辉惊讶不以。国家每年分到所里的人就只有二三十号,现在看情况是至少这办公室里就捞走了十多二十号人。

    基地什么时候这么重视齿轮传动技术了,一下给分配到这么多宝贵的年轻人。看到这些情况,杨辉是啧啧称奇。

    “这么多人?你小子面子挺大啊!能把设计组搞的这么红红火火的。看来一年之内国产化是没有问题,不错、不错。”

    杨辉说的这么好。但钟建设却是知道这里面的原因,能给分到这么多人搞齿轮传动,主要还是因为齿轮传动技术本身的特殊原因。

    大概的将自己的手下的这些技术人员来源介绍一下,钟建设相信杨辉能想明白这里面的原因。

    “这些说起来也挺巧,这些人中可没有几个是搞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人员,都是普通的机械设计专业大学生,做普通机械的大学生到不是太难要到。”

    齿轮传动技术只要是搞机械的大学生都学过一些,要说技术上的差别,大学生中还真就差不多。只要懂基本的齿轮传动技术就行。搞航空发动机也不见得就在搞齿轮传动的时候有什么太大的优势,来到所里都得要先抱着加雷特提供的资料啃。

    这样以来杨辉突然发现,齿轮传动技术似乎门槛很低,现在人海战术要快速实现国产化到不是太大的问题。

    “这说的倒是实话,我都没有想到过这方面,现在有这么多的人,我看在你的带领下会很快拿出成果,应该可以按时拿出成品完成株洲厂的配套任务。”

    杨辉倒是还算老实,只想先赶快把加雷特方面提供的技术消化。完成株洲厂的配套生产任务,还没有多想其他的。

    但是杨辉不去想齿轮传动技术的拓展应用,不代表其他人不去想,钟建设负责齿轮传动技术的消化吸收。自然就对齿轮传动技术的未来有一个还算模糊的定位。

    “杨组,你当时费那么大的力气单独把这齿轮传动技术引进回来,肯定不只是打算做配套任务这么简单吧?反正我发现这个技术相当不错。再继续发展下去,用到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上也是可以的。”

    当然可以。这一点杨辉毫不否认,后世的普惠p800系列最高达八吨的推力。甚至最新型号都装上了a320,那推力怎么也是十吨级,更别说七八吨级的……

    突然,一拍屁股,杨辉这才发现,这次的齿轮传动技术就可以用来出出风头嘛,齿轮传动技术在军用飞机上用的会比较少,现在军队不关心,甚至所里都没有太重视,这次可以把技术拿出来秀一秀。

    齿轮传动,用好了不会比三转子发动机弱,以德国人的眼光肯定能看出齿轮传动技术的潜力,倒时候自然就能把德国人震住,只要到时候注意关键地方保密就行。

    至于齿轮传动技术是哪里来的,这个谁管,能拿出技术就最行。

    “说的很好,我对齿轮传动技术早就有计划,在十吨以下的发动机中,齿轮传动技术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现,甚至马上我们就能在新发动机上使用到。”

    杨辉的神秘莫测,引起了钟建设的兴趣,难道自己还真猜对了?

    “真的?若是这样,我肯定举起双手支持,早就厌倦了没有压力的工作。新发动机需要用到我们自己研发更进一步的齿轮传动技术,那我天天加班都没问题。”

    像这种喜欢加班的人,杨辉还真没见到过几位,不过现在倒是一件好事。

    齿轮传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期间,需要的就是加班加点工作,快速消化、吸收,并领跑、拉开和后来者之间的差距。

    “是的,我们现在就有一个新项目,如果你们能迅速把te731发动机的齿轮传动技术消化,我们后面的新发动机就有很大的可能使用上它。”

    杨辉很大胆,提前十年时间把齿轮传动技术用到支线客机动力系统中,装上最多高八吨的大函道比发动机上。

    这绝对是一个挑战,若是能成功,那肯定可以把通用的34系列发动机在性能方面打爆,但这像一来在技术上会冒很大的风险,也就意味着发动机研制失败机率会很大。

    一切都要看钟建设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te731这款两吨级的小发动机上的齿轮传动系统,让所有人都相信钟建设所领导的这一支队伍的能力。

    若是两吨级的发动机上都没法搞定,那推力更大的新发动机就不要想了。

    “放心吧,杨组,现在我们已经着手开始整理消化吸收,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们就拿出合格的成品传动系统,你说的新发动机可要给我们的齿轮传动留下一席之地。”

    也不问杨辉关于新发动机的具体事项,钟建设知道现在问了也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把te731发动机拿下,后面百分之百没戏。

    与其现在知道新发动机的研制计划,还不如不知道来的好,免得心里挂念,现在要集中精力拿下te731,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钟建设没有再多问其它的,已经开始收拾分配刚才抱过来的资料,杨辉也明白没有必要这里打扰。

    离开之前,杨辉还是透露一点消息:“抓紧时间,一个月之后我们新发动的合作伙伴会前来基地商谈发动机研制的具体事宜。”

    没等到谢连发反映过来,杨辉便抬腿往外走。而钟建设看着杨辉离开的背影,耳边却回响着杨辉最后留下的一句话。

    “若是你们能在之一个月的时间中,拿出阶段性的成果,引起新发动机合作方的兴趣,新发动机使用齿轮传动技术可能会更大。”(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定型、生产() 
由于对齿轮传动技术给予厚望,本来杨辉是打算全程跟进其国产化进程,但基地的一堆杂事却把杨辉死死的钉在了常务秘书长的职位上,完全动弹不得。

    别说跟进齿轮传动技术,甚至杨辉想要在二所多待几天都不行歼练七的设计已经进入尾声。虽然没有按计划装上涡扇10,只能用涡喷7暂时代替,但在军队和外方的要求下,先期采用涡喷7型号的歼教七a进入了最后的试飞定型。

    一款承前启后新飞机定型,自然引来了众多的大佬前来围观,杨辉需要负责这些大佬的招待工作,这不管在哪里,国内国外都是一件大事,提前半个月的筹办是必须的。

    当最后一个架次的试飞完成,飞机滑跑到机库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历时两年半的研制,算是先期告了一个段落。

    上亿美元的投入,终于看到了成果,开始慢慢的收回投资,一款让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的飞机,今天就要定型投产。

    “聂帅,这就是我们的新飞机,前前后后一共投入了57亿美元的资金。从最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到飞机的电传飞控的测试,配套发动机的研制,我们这款新飞机采用的新技术高达上百项。”

    这里的新技术可不是什么在原有的歼七上面简单改进,一般的小修小补,那肯定是不能算在这里面。

    听起来杨辉只是在给聂帅介绍,但跟在后面的可绝不仅仅是聂帅一人,海军刘司机没有来,不过阴差阳错的把杨辉未来的岳父派来。

    杨辉这毛脚女婿现在混的相当不错,这次来是要和杨辉摆谈摆谈的,但现在自己的工作却不是这些。

    “飞机不错,我们这次就等着新飞机的定型入役,海军急需这款教练机。”

    一来就猴急的要飞机,这肯定不能忍,空军巴基斯坦方面紧随其后。

    “我们空军更加急需。我们的歼七歼八两款飞机基数比你们海军大多了,我们才是急需。”

    “我们巴基斯坦作为投资方,有权利在第一批次中拿到飞机,如果产能不够。我们巴基斯坦正在建设的新生产线也可以用来生产。”

    巴基斯坦生产线现在还在采购生产设备中,重型高精度生产设备,都是接到订单以后才生产,这些东西很难有库存,不可能给钱就拿到设备。你还得耐心等待。

    因此巴基斯坦生产线建设起来,并投入使用,至少要等到86年底,而现在,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然,巴基斯坦方面大的新生产线能够按计划投入使用,我们肯定会把巴基斯坦的订单放在巴基斯坦本土生产,而现在恐怕还没法在巴基斯坦开始生产。不过我们已经和0132取得联系,由0132厂生产一部分的飞机,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透出一条令各方都满意的消息。这才带着众人往生产线上去,最后的试飞项目已经在众人的见证下完成,第一架定型生产的飞机,那有相当特殊的意义。

    第一架飞机的生产,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一架飞机的生产周期从来就不短,从最初的下料,一直到生产出主要的机身承力构件,到最后完成制造交付试飞,中间的生产周期都是按照年来计算。

    而领导前来参见新飞机的首架次定型生产,肯定是不能让领导去看那些机身构件的生产。怎么也要让领导看到有飞机的样子。

    于是,新飞机的机翼制造就成了这次表演的重点,领导视察观看飞机的生产,单是从生产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影响生产效率是肯定。

    好在这次是新飞机的定型生产中,工人本身也还没有熟练起来,就算没有领导来看,效率也很难达到巅峰。

    杨辉权衡一番还是决定这次带着领导来看看,以满足一下众领导的好奇心。

    若是能引起上面领导的重视。多给拨点款,或者在以后政策上往基地有些倾斜,那就赚大了。

    走到机翼制造车间,看到的是典型的钣金工作环境,没有一眼看起来就觉得脏兮兮的机床,那明亮的厂房,给前来观看的领导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至少看起来是相当的整洁。

    “聂帅,这就是新飞机的机翼生产车间,新飞机的机翼将会在这里制造成型,然后转移到旁边的总装线上,完成飞机总装下线。”

    聂帅走进来的时候早就看清楚生产车技里的情况,台架上的翼梁长桁翼肋部件已经固定连接在一起,大体上的机翼构架已经出来。

    最后剩下的也就是将蒙皮铆接上去,这道工序就是要在领导面前表演的,旁站着的工人师傅早就穿好工作服。

    工人师傅打理的干净利落,现在机翼框架前,而成形后的蒙皮被放在旁边,就等着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准备打孔开铆。

    聂帅走在上前,来到机翼旁,看着和简单的三角翼翼型完全不同的新机翼构架,背着双手,弯下腰好奇的打量上几眼。

    “不错,是和歼七的机翼很不一样,开始吧,我就在这里看着你们的第一副机翼下线。”

    说完话,给了负责开铆的工人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和众人一起退后到一边站着,尽量减轻自己一行人对生产的影响。

    看着情况聂帅还真就是要打算等到机翼制造下线才走,杨辉没办法,只能是多招呼几位工人一起来,加快这第一副机翼的制造速度。

    “一起去,和你们班长一起把这副机翼制造出来,单给机翼上蒙皮倒也用不了多久,不过要注意质量,千万别给搞错了。”

    嘱咐一

    一番,几位工人又走上岗位,将蒙皮一起找准位置夹紧,随后是铆接流程,用以将蒙皮固定在机翼框架的表面。

    机翼框架加上蒙皮,就构成板杆结构件闭式盒段,可以承受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的拉压弯剪扭五大种类的力,抵抗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