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前面也提到了一个问题,美国的f404发动机集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是在这款发动机定型好几年之后的事,f101发动机爆发问题时,使用的年限也差不多有五年之久。
为什么会在原本好好的使用了几年之后才出现问题?原因在于,发动机使用了一定年限之后,发动机受到外来沙尘冲刷摩擦,叶型发生了部分的改变。
沙尘很小,但在压气机的加压之后,会有非常高的速度,即使再小也会产生可观的冲击,加上压气机本省也在高速运转,于是叶型就发生了小的改变,即使它是钛合金做的也要遵循规律。
。。。
第三百一十三章:来自洪都的邀请()
于是,变了形的钛合金的压气轮,加上同样采用钛合金制造的机匣,肯定就会产生摩擦。︾樂︾文︾小︾说|
这下就是天雷引动地火,高速运转的压气机和机匣摩擦肯定会产生热量、而钛合金本身的导热性能并不怎么好,热量集中的摩擦区域。
在摩擦的同时会擦出钛合金微粒,本身摩擦区温度就高,再擦出微粒,一下就燃烧,于是404这款被美国寄语厚望的发动机就自燃。
从高压压气机开始烧,然后烧穿机匣,火苗继续外窜又开始烧外涵道的钛合金机匣,然后是整台发动机,甚至整架飞机,这就是404、101自燃的原因。
在海湾战争之后,通用公司才发现问题,所采用的方法首先是改高压压气机机匣,将钛合金改为152合金钢,又将外涵道机匣改为pr15复合材料。
自404这次之后,国外就将发动机机匣材料中的钛合金选项划掉,即使个别发动机仍然采用钛合金机匣,也做了防止钛…钛直接摩擦的措施,至于静子叶片则是完全不再使用钛合金制造。
在404之前,世界多款发动机都是使用钛合金机匣,但九十年代之后查出问题,就开始对钛合金不再盲目崇拜。
这些都是长期的使用中才发现的问题,若是没有404好多年的连续使用测试爆发出问题,谁又知道会有这种隐患。
所以说,一款航空发动机不仅仅会在研发阶段发现大量问题,在投入使用之后同样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一款新生的发动机不能太过于苛刻,强如美国人都是如此。更何况于技术不如美国的共和国航空发动机及工业。
当然,现在404还活的相当滋润,毕竟还没到87年。624所肯定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杨辉现在也没有打算把404发动机核心机设计缺陷说出来。仅仅是一句国内现在的钛合金加工工艺不行,就完全可以把624所的嘴堵住。
在杨辉的计划中,像404发动机高压气机机匣的设计问题,那是要好好的做一番文章的,需知道404这款发动机所采用的核心机:ge9,那可是在各处都有它的身影。
诸如404、101,还有刚刚完成定型的110、最畅销的海军船用燃气轮机l2500,还有更可怕的是同样采用了这款核心机的商用发动机56发动机。想想这款核心机所使用的地方之广泛。
若是杨辉说这款核心机存在重大的设计缺陷,上面那一系列的发动机都可能烧坏,导致机毁人亡,特别是八十年代广泛使用的56发动机,装在那么多的民航客机上,随时可能失事。
杨辉就不信通用公司不把头都急大,若是等到87年美国海军的18摔上一两架,杨辉给美国海军透露些消息,想想那情形
这种情况之下,杨辉表示完全可以借这机会好好的敲打敲打通用。顺便还可以拔下些好东西出来,87年的时候正是共和国和美国最甜蜜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到时候把这消息放在国际上。怎么也要引起一番轰动,那时候犯了和通用一样错误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可一点也不少。
就凭借这东西,完全可以打响西南科工的招牌,从此在国际上也算是小有名气,如此名利双收,又不用成本、不用冒风险的好事,杨辉怎么都不可能放过。
现在只需要把这次的核心机器预研项目指对路就行,这事曝光还有些过早,还要再酝酿一下。让ge9核心机抢占更多的市场再说。
送走了624所一行人。所里的燃烧室项目组也抽调走了一大半,就留下了两人处理紧急事项的时候用。
与此同时。这么久的时间都过去了,已经是86年年初。新的一年要有新的好气象,来自洪都的消息又彻底引爆杨辉内心的激动。
原因无他,基地和洪都合作研发的新教练机九要试飞了,这款原本应该叫k8的世界名机,在杨辉的蝴蝶翅膀之下,也是提前走上了快车道,首飞日子比上个位面足足快了五年时间。
上一世是在87年才开始了正式的研究,现在就不一样了,在83的时候研发就进入了快车道,同时还得到了杨辉的作弊加成,86年初试飞一点儿也不用惊讶,毕竟这只是一款初中级教练机而已,太简单。
“好的,再有二十天就要首飞,你们是要在过大年之前来个刺激的?这样,既然要刺激些,我就给你们再加加码,我到时候把这款飞机的大主顾叫上一起来看首飞。”
自从上次在范保罗航展中,和埃及方面接触之后,已经快过去一年时间了,埃及这国家的行政效率非常低,懒懒散散的用了一年多时间来研究是不是需要引进一款正在研制中的初中级教练机。
好在效率再慢,前不久也通过谢连发的中航政开发进出口公司联系上了,表示原因深入的详谈,这让谢连发倒是激动不已。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埃及这家伙一点也不厚道,在联系中航政开技术进出口公司的同时,还暗中联系了中航技,似乎是准备要狠狠的压价,让中航技和中航政开技两家技术进出口公司鹬蚌相争,他埃及坐收渔翁之利。
而中航技的回应就更是保密,现在所有人都还不知道,因为中航技高层下了封口令,他们正在默默的准备着,对于这种大项目,中航技怎么可能不上心。
这些都是另外的事,现在是杨辉正和洪都方面通电话,k8总设计石屏听到杨辉的回应,都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款襁褓中的飞机终于有了买家,这的是多么大的好消息。
“是谁要我们的飞机?是谁?快说给我听听,这真是真是”
这话都说的有些语无伦次了,杨
辉也不再多卖关子,就说出买家到底是谁。
“买家现在只是有意向,不过若是成了,绝对是非常大的订单,就这一单我们差不多可以收回百分之五十的投资。”
杨辉这话还真就不是吹牛,埃及要的是引进技术,在埃及建立生产线,这可不是一般的大单,甚至要涉及到帮助埃及建立部分基础的航空工业,这都是钱啊。
另一边的石屏不管那么多了,马上使劲的一拍桌子:“好,埃及,就是他了。你放心的把埃及方面的队伍叫来,我马上就着手安排,重新检查设计,一定要把这次的首飞办的万无一失,这笔生意绝对不能丢。”
没等杨辉再回答,已经重重的挂上电话,马上冲出去,必须先去报喜,然后还要准备一下。
听到电话中的嘟嘟声,杨辉无奈的一笑,这石总师好像有些太激动了,这样不会出问题吧?摇摇头,又将电话拨到远在帝都的谢连发处。
“喂,连发,我杨辉,上个月你说的埃及那边的事儿,你谈的如何了?现在我们的教练机要首飞了,我们准备邀请埃及方面参加首飞仪式。”
。。。
第三百一十四章:传奇总师()
二十天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刚好够埃及作出反应派出参观团。
杨辉倒是提前一步汇合了埃及代表团,还热情的的交谈了一番,这次埃及带队前来共和国参加k8首飞的是挨及空军一位中将:克里姆,似乎正好就是管武器装备后勤、以及飞行员培养。
“将军,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一家历时非常悠久的飞机制造厂,而我们要看到的新教练机就是由他们当主开发商,技术非常过硬。”
洪都厂的技术还真就如杨辉所说,技术非常过硬,历史相当悠久。在民国时期洪都厂就是飞机维修厂,历史甚至比共和国的长子奉天所也弱不到哪里。
论技术能力同样一点也不怵,众所周知共和国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战机是奉天所研制的歼教1,但鲜有人知的是歼教一的主管设计师中,实际上也应该加上陆孝鹏这位大牛。
在歼教一时期,陆孝彭和徐顺手、黄志千这些人才是同一辈,至于什么顾松芬、程不识这些虽然也参与到了歼教一的研制中,但在那时候他们都是当时的小一辈而已,和这些老一辈的大牛相比,就算不上什么。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在后世的宣传中,歼教一这样一款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飞机,在介绍中把主管设计师之一的陆孝鹏划掉,这其中原因确实有些蹊跷。
不过就算陆孝彭这位超级大牛在歼教一的历史中被刻意隐去,但金子永远不会埋没,
58年歼教七首飞之后。仅仅在第二年,陆孝鹏这位大牛终于有机会来到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追逐自己的梦想。
59年共和国空军急需一款先进的强击机,当叶剑鹰元帅和刘亚楼空军上将在 1959年提出搞强击机。问陆孝鹏行不行时。
当时意气风发的陆孝鹏很干脆地回答:“只要祖国需要,我就能搞出来。”
这话一点也不是夸大,就算没有参与过歼教一的研发,陆孝鹏这位充满灵性的设计师,也完全有把握,毕竟在59年之前,陆孝鹏已经在飞行器制造领域摸爬滚打近二十年,这又要说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作为重轻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的毕业生的陆孝鹏,因为云南第一飞机厂被炸毁。不得已离开了昆明国*民党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来到美国密苏里州的麦克唐纳飞机制造公司,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
当然随同一起的还有一生的同事徐顺寿,作为有色人种,他们破天荒的因为自己的一身才华,被安排到了麦克唐纳公司的设计部门工作,甚至传奇设计师麦克唐纳还亲自设宴款待。
在美国的陆孝鹏搞的设计并不是当时的主流飞行器,而是最尖端的喷气式飞机:美国f2b舰载喷气式战斗机。
在那个时候,喷气式战斗机绝对是属于最前沿的科技。其尖端程度丝毫不下于当时钱雪深这些大牛所研究的空气动力、导弹项目。
可以负责人的说,陆孝鹏、徐顺寿这些设计师所掌握的知识绝对是世界最前沿、最尖端的。不过这些尖端技术并非是学到的,而是这些共和国老前辈们自己研究出来的,因为以陆孝鹏为主的这些设计师并没有在麦克唐纳工作到哪怕一年时间。
在f2b的总体设计的时候。他们表现出的惊人天赋吓到了美国人,粗暴的美国选择了隔离这些黄种人,勒令离开麦克唐纳。禁止参与到后续的详细设计中。
于是,这群设计师们又辗转来到了英国。在英格兰中南部的一个小城:格洛斯特,这里有一家工厂为英国生产了数以千计的战机。不过这家工厂并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他们的崛起仅仅只是因为二战的爆发,英国政府给出了设计资料,让他们直接生产。
现在来了一队黄皮肤的飞机设计师,本来傲慢无比的英国人,在看到了陆孝鹏亮出整个团队的研究成果之后,终于服气了。于是黄皮肤设计师做的飞机总体设计,破天荒的被英国采纳,赢得竞标。
这些陈年往事虽然艰辛,但是必须要承认,陆孝鹏、徐顺寿这批回到共和国的专家们,确实相当不错,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些真材实料。
回到59年继续说,陆孝鹏这位前沿科学家,在接到了为军队研制一款强击机的任务之后,只身一人来到了同样历史悠久的南昌。来到了洪都飞机厂,于是神奇的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都是相当先进的强五。
有了陆孝鹏这样的传奇设计师的加入,洪都厂如鱼得水,一度赶超奉天所,在六、七十年代军用战机领域,是洪都和奉天所的天下。
一直到八十年代,洪都的强六项目失败,这才慢慢没落,推出了新型战机的研发领域,渐渐没落,但秉承江南地区特有的人文气息,充满灵气的洪都依然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仅仅依靠在六七十年代积累的技术,洪都依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研制一款初中级教练机,也就是现在的k8,这款延续了洪都军用飞机的制造业务的教练机,也是上个位面共和国对外军售的不老常青树。
现在杨辉带着埃及参观队伍,来到了共和国红色发源地:南昌,洪都飞机厂。
这里的的人们匆匆忙忙,不仅仅是要生产强五飞机、改进强五飞机,洪都新一代抗鼎设计师石屏正在和试飞员做最后的交流。
“老肖,你知道这款飞机是我们洪都翻身的希望,他们西南科工可以接受这次教练机项目的失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项目,投资我们的教练机也许只是临时起意,但我们洪都却经不起失败,你一定要好好的飞。”
一反常态,在试飞前石屏并没有按照通常做法,说些宽心话,让首飞员放松心情,反而是再次加压,让试飞员处于紧张状态。
这不是石屏不按规矩出牌,而是他知道这位老搭档试飞员心理承受能力强大,对于处理这些早就轻车熟路,只要飞机动起来,就什么也不会多想,石屏深知这一点。
挥挥手,告别试飞员,这才往杨辉和埃及参观团所在的观礼区走来,看到那些埃及面孔,石屏显得有些忐忑,成败就再次一举。
“杨秘书长,你果然带来了这些大主顾,快说说你和埃及刚接触到的情况,是怎么做到由他们一个国家的采购,就收回我们一半的投资?”
石屏是性急之人,当时挂掉杨辉的电话,是应为要急着通报好消息并安排项目,现在性子急切的石屏最想知道的是关于杨辉和埃及接触到的情况。
“好,我就简单说一下,我们和埃及接触后才知道,埃及一直是打算要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他们这次的是要准备考察我们这款飞机,若是没有问题,他们打算直接引进我们这款飞机的技术,在埃及建立生产线生产。”(。。)
第三百一十五章:的确是一款好飞机()
k8的起飞相当稳健,试飞员是一位老司机,在试飞之前已经多次在地面学习了这款飞机的理论知识,甚至还亲自参与过这款飞机的座舱人机工程设计。
再次坐在这架熟悉的飞机中,显得游刃有余,起飞之后的飞机小角度爬升高度,当然,飞机肯定没有飞出大家的目视范围高度。
首飞不会收起起落架,但那又如何,不就是飞行阻力比较大吗?试飞员依然凭借着自身对这款飞机的熟练程度,做出了几个飞行特技,看起来也还是有模有样的。
“嘶,这真的是首飞吗?你们首次飞行就做横滚,这是不是有些太大胆了,你们就这么有自信,不怕出问题?”
克里姆看了空中飞行中的飞机,没等看完就问出心中的惊讶之处。
杨辉同样也看到了天上正在卖力表演着的飞机,心里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这次的首飞实际上并不能说成是首飞,这应该是第三次试飞。
为何这样说,原因还是应为洪都方面太重视,这次有埃及这样的大主顾前来参观,怎么也不能出乱子,于是为了大家心里有个底,洪都厂已经暗中试飞了两次,采集到了初步数据,证明飞机的设计在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
要不是心里有了底,洪都才不会干这种蠢事,这次飞这么,主要还是为了给埃及人表演一番,所谓首飞只是一个嘘头而已,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把埃及的合作项目拿到手。
石屏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讲起谎话一点儿也不会怯场:“没错,我们这就是首飞。不过我们的试飞员比较生猛罢了。这也和我们这款飞机优良的性能分不开,现在飞机上的试飞员同时也是我们的设计师。他对我们飞机的性能了如指掌,知道这架飞机首飞中可以做到什么限度。”
听听这谎言,闻闻这谎言,人家就是这么不眨眼,就是这么溜,石屏一番解说之后,并不仅仅是克里姆相信了,其它的埃及参观人员更是不虞有他,甚至连杨辉都差被骗了过去。
这洪都厂真是不显山不漏水。没有让洪都厂去搞进出口业务简直是屈才了,看看那群埃及人的表现,杨辉知道这事八成就能定下来了。
也不再多插嘴,静静的看着天上的试飞机,在做了一次横滚之后,就是常规的偏航、俯仰角试飞,前前后后一共十八分钟的首飞,终于就要完成。
对着跑道,稳稳地降落。毕竟是设计的教练机,起降性能简直是好的令人发指,在几次试飞之后,试飞员对于起降已经比较熟练。这次自然也就能熟练地停在跑道尽头。
不管在哪个年代,表达祝贺还是那种如同旱地惊雷一般的掌声最不错,飞机停稳之后。终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站在杨辉旁边的陆孝鹏总设计师。看到这架新飞机降落下来,虽然已经是第三次了。但是依然激动。
已经六十六岁的老人家了,陆总师显得比较清瘦,穿着长长的风衣,鼓掌中的双手都拍红了,当所有人的掌声都停下之后,这还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好飞机啊,同样是喷气式教练机,他比我们当年的歼教一好上太多太多,实在是不能比啊,不错,洪都死不了。”
这话似乎就是说给杨辉听得一般,在杨辉的耳边绕梁三日,久久不散。
想起共和国国防军事工业的一路艰辛历程,特别是那些三线国防工程,几十年不改初衷,扎根山区,只为能将国家的矛与盾做的更好。
“这倒是,这架飞机是洪都研制出来的,仅仅凭借这一点,洪都就无愧于这么多年以来的努力,现在我们就看埃及是不是愿意上钩了,陆总师有兴趣一起去听听?”
试飞完成之后,自然有人会处理后面的事项,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埃及的事处理好,这是最重要的。
陆孝鹏总师倒是欣然听从了杨辉的话,和杨辉两人往旁边的埃及代表团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