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使用皮托管进气道也可以实现飞机的超音速。但这在杨辉看来是绝对不能忍的,这样的超音速是失败的,要超音速飞行,还是得要用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甚至是更进一步的
“按照你的意思是要准备使用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这东西虽然好,但你们似乎并没有设计这种进气道的经验。别看我,我们诺斯罗普也没有设计过这种进气道的经验,我们的的yf17f18都是采用皮托管进气道。我们也没有办法给与帮助”
诺斯罗普倒也光棍,直接承认自己没有设计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的经验,如果杨辉不是重生众,或许也就妥协了。
但杨辉并不是一般人,他总是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设计二维矩形进气道的经验,那就尝试着研究嘛以西南科工诺斯罗普这两大巨头的技术能力突破矩形进气道设计也不过是简单加愉快。
上一位面中十号工程原本就是采用了皮托管进气道,但后来刘司令拍板要换涡扇发动机,于是乎,为了将就涡扇发动机,0611又把原本的皮托管进气道改了。整成了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
这才有了上一位面中最后定型之后的十号机,**的矩形大嘴巴,加上那六根更加**的加强筋。简直是标志性的设计。
不说十号工程的好坏,这里要说明的只是二维矩形进气道的突破,实际上并不是太困难,更何况有了诺斯罗普的参与,拿下这东西就更加简单。
“没有经验好说,我们就研制嘛,总不能就这样永远都用皮托管进气道,以我们双方的实力搞定这一点也不是太困难的事。”
这话说的那叫一个轻松,就连诺斯罗普也是轻蔑的一笑。的确如同杨辉所说,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对合作双方来说并没有任何难度。但诺斯罗普却没有任何要研制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的动力。
现在的诺斯罗普已经开始了yf23项目,这个项目使用的可是更加牛逼的加莱特进气道。比之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又要先进一个级别。
诺斯罗普已经跳过了二维矩形进气道,算是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人家有更加先进的东西,哪里会对老掉牙的二维矩形进气道有什么想法。
尽管对诺斯罗普团队的技术能力很自信,但诺斯罗普依然对杨辉的提议不感兴趣,但问题是现在的诺斯罗普还不能透露任何一丁点儿关于新进气道消息,这就让人比较蛋疼了。
“我们对二维矩形进气道没有想法,若是你们一定要使用这种进气道设计,这就只能是你们自己去研究,诺斯罗普肯定不会在这个项目中出一分钱,也不会要一份你们的技术资料。”
这是现在诺斯罗普能给出最好的方案,既然对二维超音速不感兴趣又不能明说,免得破坏了双方的合作氛围,就只能是采用不管不顾,自生自灭政策。
见诺斯罗普对二维超音速进气道技术不感兴趣,杨辉也不矫情。
“说实在的,我们西南科工对传统的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也不感兴趣,这东西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了,我们需要研制造更加先进的进气道技术。”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上一句话还在说二维超音速进气道多先进多牛逼。下一句话就马上推翻自己的上一句话,能把二维矩形进气道划归传统的范围中,这得要多么的自信。
诺斯罗普方面感觉自己这个合作伙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总是冷不丁的冒出一句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这才笑着询问:“那西南科工的意思是有更加先进的超音速进气道构型?不妨说出来听听,若是不错的话,我们诺斯罗普肯定能出资参与项目。”
这话说的就连诺斯罗普公司这位负
负责人自己都有些不相信,在世界主流还在使用二维超音速进气道的时候,这个落后的红色共和国能拿出更加先进的东西?领跑世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美利坚。
怀着不屑的心理,这位负责人要想听听这是一种什么先进的进气道。
杨辉也的确不负众望,他早就准备好了让诺斯罗普碎一地眼睛的说辞:“我们在二维矩形进气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结合高速乘波体设计理论实际风洞试验数据,发现超音速激波增压原理也可以运用到进气道设计中”
杨辉说到这里,还装作一副你一定要保密的样子,生怕被别人听了去,好像真的是把诺斯罗普当好哥们,这才偷偷透露的消息,这话说的这表情做的那叫一个到位,简直绝了。
而诺斯罗普这边听到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听到杨辉那句“高速乘波体超音速激波增压”的时候,就知道这事已经不妙。。
。。。
第三百七十二章:危机关头的急智()
所谓根据高速乘波体、超音速激波增压技术设计的新进气道,并不是什么听不懂的高科技,在诺斯罗普公司看来,这东西实在是太熟悉了。
美利坚最新力作,一种远超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的新一代加莱特进气道,其设计原理就是根据高速乘波体、超音速激波增压设计而来,杨辉说的这技术就是美国现在保密的不得了的加莱特进气道。
加莱特进气道在美国五代机大战中都有使用,这技术的是由美国空军出资研发,并非是美国几大战斗机供应商自己研发。
也就导致参加了美国五代机研发的多型战斗机都有使用这款先进的技术,诺斯罗普作为yf23方案的研发主导方,自然也对加莱特是门清,掌握了加莱特进气道自然就对二维超音速进气道打心底里不屑。
但现在的杨辉却说西南科工也摸到了这门槛,这尼玛简直是放了一个超级大卫星,诺斯罗普刚从美国空军先进技术研究局拿到这东西,甚至诺斯罗普自己都还没怎么完全整明白。
现在就有后来者追上了?或者,是泄密了?
若是前者倒还好说,追上就追上呗,没什么大不了。只是整个飞机研制系统中的一个小的子系统被追平,以美国强大的国防工业研发能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美国不是靠着某一项技术而领先,而是靠着各项技术的全面领先而牛逼。
但若是第二个选项就危险了。到时候美国不妥妥的把诺斯罗普打入黑名单才怪。想想诺斯罗普才刚拿到加莱特进气道技术,这边和诺斯罗普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的红色共和国就突破了。就是再笨的人也能看出问题来。
虽然诺斯罗普可以赌咒发誓,说绝对没有干这种事,但谁会信,87年红色共和国出现加莱特进气道,这不要太逆天!
瞪着牛眼睛那么大的死鱼眼,这位诺斯罗普的负责人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你们怎么会有这种东西。请告诉我你们研究这项目的经历。若是说不出原因,我们两公司之间的合作就要说结束了!”
这绝对不是诺斯罗普说的夸张,是骇人听闻,诺斯罗普这位负责人遇到杨辉整出这档子事,简直死的心都有了。
杨辉自然有他的一套说辞,以及他的想法。之所以要冒险把加莱特进气道拿出来,是有着更层次的原因。
“这种进气道技术是我国空气动力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由著名高超声速空气动力研究专家钱雪深院士提出,我国拥有自主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洲际导弹最高十几马赫的速度,应付这种高超声速空气动力进气道研究并不是什么问题!”
杨辉这时候说的可就一点也不带假,杨辉决定要走超级大黄蜂路线的时候,就想起了这种先进的技术。在85年的时候就委托了位于共和国帝都的怀柔研究院老大钱院士。
在杨辉提出了设想之后之下,利用当时怀柔研究基地的设备、早就开始了对对加莱特进气道的研究。共和国在八十年代的确缺钱,下马了好几十项目的大项目,但关乎国际命脉的战略导弹共和国一分钱也不敢少。
配套的高超音速空气动力研究自然也不缺钱,加上共和国一直鼓吹的动力不足气动补,加上气动这项目是超级大牛钱院士罩着,资金从来也不会缺。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诺斯罗普。共和国最后也可以自己拿下这项技术,现在杨辉说出这消息,最主要还是因为杨辉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现在的西南科工既然提到了要使用更加先进的加莱特进气道,而诺斯罗普为了不被美**队大老爷们误会,肯定会想方设法阻止双方合作的项目中使用这个技术。
只要新飞机不使用这技术,所谓泄露一事也就不成立,要阻止西南科工使用这种进气道,就必须使用一些其他的东西,换成另外一种进气道设计就简单。
就在杨辉刚说出西南科工加莱特进气道技术的来源之时,诺斯罗普这位负责人就明白要从正面打消新的双发战斗机使用加莱特进气道会非常困难。
既然能说出原理、又抬出了钱雪深这位世界级空气动力学大牛,要完成加莱特进气道的研制的确不是问题,现在的诺斯罗普可谓是真的骑虎难下。
为何难下?诺斯罗普派来的这位负责人可是诺斯罗普公司的副总,他深知现在诺斯罗普在新一代atf战斗机项目中投入的精力有多大。
若是现在的诺斯罗普不阻止西南科工公开使用这项技术,一但被发现,诺斯罗普在新一代atf竞争中绝对就铁定会失败。
试想一家关乎国防命脉的公司对外主动泄密最先进技术,美国还会把新一代战机项目交给诺斯罗普,那不是脑袋被驴踢了是什么?
不仅仅是来自美**队的压力,更多的还有诺斯罗普yf23项目中盟友的压力。现在的yf23项目已经不仅仅只是诺斯罗普一家公司的项目,在86年7月,诺斯罗普就在外部压力下(诺克希德联合波音、通用动力一起完善yf22)再次和老对头麦道合作,双方一起完善yf23。
若是因为诺斯罗普‘泄密’,而丢失了项目,麦道不抓住机会把诺斯罗普打死、甚至吞的连渣都不剩才怪。
这一切的考虑之后,诺斯罗普知道现在不管怎么样,都要阻止西南科工使用这项目技术。甚至就算诺斯罗普现在退出和西南科工合作都不行,逃避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只能主动的想办法化解。
“高速乘波体、超音速激波增压技术?这东西太激进,我看还是使用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吧!还是这种技术最适合新飞机使用,风险比较小。我们还可以帮助直接从美国其他的飞机供应商低价购买到这种技术,以期最快速度拥有这种技术。”《
br /》
说到这里,这位负责人的心里都在滴血啊!低价买其他公司的技术,这怎么可能嘛。多年的老对头之间,遇到诺斯罗普低声下去买技术,还不得往死里要价,甚至这里面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脸面啊!
但为了长远大计,现在也只有做出些牺牲了,只要让西南科工不使用加莱特进气道,其他怎么都好说。
杨辉这家伙却不依了:“不行,我们有更好的技术,为什么要使用落后的技术?难道诺斯罗普方面是故意要阻挠我们飞机更先进?这可不是合作伙伴之间该有的态度。”
杨辉自然是知道诺斯罗普阻止使用加莱特进气道的原因,但过程要走,游戏要慢慢玩儿,没有这些前期的铺垫,又怎么顺利难道最后的技术?
眼见杨辉这位新的西南科工总经理一直抓着加莱特进气道不放,这位诺斯罗普的负责人也急了。都说人在危机关头都会有急智,这位负责人在这最危机的关头,就想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解决办法!
一拍大腿,不得不感慨自己的机智。有的时候就要做的狠一些,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美国人虽然不知道有这句话,但不表示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并拿出来使用。(。)
。。。
第三百七十三章:波音,对不住了!()
“这样吧,新飞机的进气道选择我们再等几天再说,我需要具体和公司高层商量一下才能给答复!”
说完之后,这位诺斯罗普副总就匆匆离开,心里有事憋不住,还是赶快回去商量一下为好,毕竟这事关系太大,若是一个搞不好诺斯罗普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事实证明,诺斯罗普在关乎自己生死的时候,往往总是能爆发出最惊人的效率。仅仅是一周时间,这位副总就做飞机飞了中美之间一个来回,并搞定了解决方案。
在为期两天的闭门回忆中,诺斯罗普最高层的几位老大终于有了决定了,打会议室大门之后,一群本来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就像被抽干了所有精力一样。
唯有这位需要驻扎在西南科工的副总却没有颓废的的表情,反而是一副大事终于定下来之后的解脱。
“这次去了之后一切就看你了,千万要记住,不能让他们在atf项目公布之前公布加莱特进气道,至于其它的你就看着办吧。”
这一刻,诺斯罗普将它做为一家资本公司的本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生死存亡面前,还有什么险不能冒。
回到西南科工之后,这位诺斯罗普副总的显得很轻松,也不再焦急,坐在一便默默地主持着yz1验证机的继续深入、收尾。
杨辉倒也没有太焦急,悠哉悠哉的召集歼七四相关生产单位,于总师带着试飞队伍在两天前就回到公司,同时还回来了海军高达60架次共计两个飞行团的首批歼七四换装订单。
对于这笔订单,杨辉准备加班加点的生产,先不交付国外订单。在88年之前先集中精力交付一个飞行团的装备。
这时候自然就免不了多方协调,甚至为了赶进度还把歼教七的生产放缓,处理这事把杨辉累了大半个月。直到第一架歼七四的走下生产线,被推进试飞站试飞。
眼看一切步入正轨了。杨辉这才漫不经心的来找到诺斯罗普方面,最后是该双方摊牌了,进气道的研制刻不容缓。
“怎么考虑的?采用二维矩形进气道是肯定不行,我们必须要有比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更先进的设计”
两人一开始就没有多余的话,直奔主题是最好不过,也懒得多费口水。
心里早就有了底,诺斯罗普副总也就淡定起来:“解决办法总还是有的,比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更加先进的技术也不是没有。甚至还要比你们根据高速乘波体、超音速激波增压技术设计的新进气道更适合新飞机使用。”
能比加莱特进气道更适合新飞机使用?除了杨辉早前在心里推翻过的方案,杨辉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加莱特进气道更适合新飞机使用的进气道技术。
但这才87年啊!难道美帝也有人重生,提前拿出了dsi进气道技术?这听起来也太扯了一点吧!
“先生的意思是”
杨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甚至询问都不敢说太多,生怕泄露了什么天机,这种天机泄露了是妥妥要短命的,是民族的罪人。
慢慢的,打开电脑,熟练的输命令打开文档,熟悉的catai界面让杨辉非常疑惑。直到看到文档被加载完毕,出现了一个大致的模型,除了进气道其它地方都比较简单。
虽然这模型是残缺的。只有进气道比较完整,但看杨辉看到这东西之后,心里依然是翻起巨浪,这架飞机虽然不认识,但杨辉依然可以认出这款飞机进气道中标志性的喉结。
没错,就是喉结,当然也可以叫它dsi进气道或者更加形象的说成蚌式进气道,杨辉不敢相信,美国佬这么快就把dsi进气道拿出来了。
怀着满腹的疑问。杨辉这一刻的心情和上一次诺斯罗普副总听到杨辉加莱特进气道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
“不用怀疑,这种进气道是一种全新的进气道。它非常先进。算起来它并不应该出现在我们合作的新战机上,正如你看到这张图中所描绘的那款科幻的战机一样。它是未来科技。”
杨辉才没有时间听这家伙故作神秘,这东西在后世是被共和国玩儿烂了大街的货,在杨辉看来,似乎也并不神秘。
唯一的问题则是杨辉搞不明白,为什么本来在90年代,才由诺克希德公司着手研发的进气道,怎么在87就提前冒出来了。
“这算是什么进气道?难到这是最新的仿生学成果,是模仿男人的喉结设计?”
仿生学的确是一门大学问,但现在的dsi进气道却有着他独特的来源,最早研究dsi进气道,可并不是上一位面大名鼎鼎的诺克希德。
“仿生?不!我们把它叫做dsi进气道,它拥有无可比拟的性能,不仅重量相比传统的所有进气道要轻,在效率上也比传统进气道要好太多,我实话给你说,这是波音公司的一款战斗机设计。”
越来越糊涂了,dsi进气道这东西怎么又和波音扯上了关系,而去看这款飞机的样子,再想想刚才那句“未来科技”。
这不得不让杨辉联想到美国现在才开始的atf项目,应该是作为新一代战斗机设计所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但仔细想来才发现问题:既然在atf项目中都出现了dsi进气道,那为何最后还是让f22赢得最后的胜利。
甚至这款波音的设计方案连第一回合都没有撑过去,直接败下阵来,太不把dsi进气道放眼里了吧。
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虽然和新飞机没有关系,但不
不妨碍杨辉一颗强大的好奇之心。
要说这波音和dsi进气道之间的关系,必须就必须要扯到atf项目,85年开始的atf项目中,最开始提出方案设计的一共五家公司。
因此就有五种早期方案,都知道最后的yf23因为太先进而败北,但整个项目中最激进的并不是yf23,而是连正式名号都没有的波音方案。
波音方案,实际和后世波音再次败北的yf32比较相似,翼面布局比较像诺斯罗的yf23设计,没有平尾设计,进气道则比较像苏联的米格144,是一个硕大的机腹进气道,供应了两台发动机使用。
仅仅是这样并不能算是太激进,真正激进的是波音方案在86年的时候就整出了dsi进气道。
当然了,波音通过前期的研究知道了dsi进气道在高空高速适应性比较低,于是波音在使用了激进的dsi进气道之后,为了照顾高空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