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五十五章:预警机来了()
也不知道是安静了到底有多久,这次变成了海军的张司令第一个开口。
无限地感慨事物变化太快,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想我们之前计划这款导弹的时候,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技术来解决发动机问题,选择以涡喷发动机为动力,但也导致了导弹的射程只有270…300km之间,为此我们海军到现在都还在争论导弹在舰载的时候到底得要用什么雷达来制导。现在新方案把导弹的射程增加到了400km,那我们肯定就只能选择使用一款超视距雷达才行的通。”
眨眼间,没有想到海军又把话题扯到了导弹的制导方式上面来,这倒是一个让人有些始料未及的话题,但真的想要给这款导弹进行制导,好像还真是挺麻烦的。
虽然鹰击18项目最开始的目的是发展一款空射型反舰导弹,但海军有想法要实现舰载发射,那这肯定也就是很有必要的。
西南科工是做航空的,但现在鹰击18好歹也算是和西南科工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关联,为了能够让这款导弹顺利装上军舰去,杨辉到是想要毫不介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才接着海军张司令的话茬儿:“空射型的制导方案先不说,我们舰载型鹰击18导弹则是需要一款超视距雷达提供制导工作,但这超视距的舰载雷达在我国海军恐怕还没有相关的型号吧?甚至放眼全世界也就只有苏联有这种雷达,难道海军是要准备引进苏联的技术?”
舰载超视距海面搜索雷达确实只有苏联研发了这种东西,实在是因为这东西在90年代之前就只有苏联用得上它。毕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装备超过了200km之外的反舰导弹,包括现在的共和国也没有对这种雷达哪怕有过一丝的预研。
正因为如此。这才能大胆地猜测海军的超视距雷达是从苏联那边想办法,而这一猜还不要紧。还真就是一语中的。
被猜中了想法的张司令倒也不纠结:“没错,我们还就是看好了苏联海军minrl系列雷达,据最新情报表示,这一系列雷达在超视距工作模式下,新的minrl…m3雷达已经达到了450km的最大探测距离,它完全可以满足我们鹰击18导弹的需求,再加上现在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不是正常化了嘛,那边连苏27都出售了,我们海军引进minrl…m3雷达应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海军说起的minrl…m3雷达很神秘。就连杨辉一开始都没有搞明白这说的是什么东西,都是好久了之后才反应过来,这款雷达就是音乐台系列雷达的一种,所谓音乐台雷达其实是北约给苏联minrl系列超视距雷达的总称,现在海军直接把具体的型号都搞清楚了,想来这倒是准备挺充足了。
既然是这样,杨辉也就懒得再多插嘴,最多到时候苏联解体之后提醒一下海军直接花钱引进整套技术就行了,想必之后的俄罗斯也不会拒绝。上一位面共和国就直接买到了这一技术,最后实现国内生产。
“那好,我到时候就等着看海军新一代大驱的英姿了,西南科工一定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到最好。绝对不会拖后腿。”
对于杨辉说的不拖后腿是什么意思,张司令当然知道的清清楚楚,现在西南科工已经非常深入地参与到了海军的新一代大驱项目里面。不管是舰艇的心脏,还是舰载武器的心脏。这些全都得要看西南科工的表演。
而这简短的一番话也并没有说太久,况且这里会议室坐着的不仅仅有海军方面。其它的相关单位也都在这里看着,大家的问题都还有一大堆等着要解决,这就有马上要谈到的预警机项目。
“舰载的鹰击18导弹制导可以用minrl…m3雷达提供制导工作,但我们空射鹰击18又该如何完成制导工作?以我们歼18使用的舰载雷达性能来看,要想达到对海面舰艇的400km搜索距离是非常的困难,就算对象是1万吨级别的大型军舰也不行。”
而这400km的对海搜索距离对于歼18上面仿制美国的pg…65雷达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本来这款雷达的口径就小,能够达到f…16c/d战斗机上面的pg…68雷达同一性能就算烧高香了,要对海搜索400km就算了吧!”
眼看杨辉这沮丧的样子,海军自然也知道这次歼18的雷达确实有些太勉强了,自己投资的项目,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歼18战斗机所装备的雷达参数,对现在主流的万吨巡洋舰搜索距离也就是顶天270km,这还是这些万吨巡航舰老老实实地不要去装逼搞什么劳什子的隐身设计才能够有的结果。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张司令倒是比杨辉更先走出来:“放心吧,现在歼18战斗机不也只是一款初期型吗?以后还会有不断的改进型,我们既然决定了以后要改发动机,到时候再顺便改改雷达也是可以的嘛!现在就先暂时将就着这款雷达好了。”
这还能怎么办,人家海军都说了可以将就一下,难不成杨辉还哭着要给自己找麻烦不是?仔细想想现在这样也不错,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以后的歼18肯定会改进到符合要求的时刻。
不再局限于要一定用歼18的机载雷达来搜素、制导鹰击18导弹,这下杨辉就有另外的多种方案来满足需求,最简单、最粗暴的当然就得要数预警机来的最好用,有了预警机的战场感知、搜索能力,再通过机载数据链就完全可以实现同作战飞机间共享信息,以此完成鹰击18的制导工作。
提出用预警机来完成制导工作,这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给出的方案,现在到了91年,那边的海湾战争又再一次凸显了预警机的重要性,再次上马预警机也就成为了非常有必要的,况且杨辉在来的时候就已经听到风声,准备要再次上马一款真正的预警机。
既然是这种情况,杨辉就乐于再增加一个上马预警机项目的砝码:“其实我们可以使用预警机来做这一项工作,以预警机的强大搜索能力是肯定可以保证鹰击18的需要,不过前提是我们要有一款性能优秀的预警机,同时还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保证预警机的安全。”
预警性能虽然强大,但要搜索到400km之外的敌方万吨级海军舰艇,这就绝对不能还继续躲到后方的安全空域中,而是得要前出主动搜索敌方目标,也只有这样,杨辉的方案才能行得通。
“预警机?这倒是个好办法,正好我们这次也有打算要再次上马预警机项目,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头绪。这次叫你杨辉来参加会议,主要也还是因为西南科工现在是国内唯一有能力做预警机的单位,我们高层还是想要听听专业地意见。”(。)
第六百五十六章预警机要用大飞机()
随着王总师走进这会议室里面坐下,这次关于预警机项目的重头戏也就到了。 《 hrf=〃hp://7726f7426f%6〃 trgt=〃_blnk〃》hp://7726f7426f%6
王总师可不仅仅是只做过预警机项目,之前还有各种陆基警戒雷达之类的项目,那都是研发成功并投入定型使用的,现在绝对算是一位在雷达方面相当有造诣的技术大拿,这一点整个会议室中的人都知道。
既然领导要听专业的意见,那当然就得要听王总师说说话,杨辉只是一个半吊子水平而已:“王总师,把这两年预研的技术都拿出来吧,这次国家是下定了决心要上马一款真正的预警机,我们得要抓住机会才行。”
一直为预警机奔波好些年的王总师,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准备充足,他对预警机项目有着充分的信心。
只见到是各种拿出资料来,这些东西杨辉来之前倒是看过一下,也知道这是些什么东西,反正以杨辉对雷达研究的半吊子水平来看,他也就仅仅是看个热闹而已,实在是这些资料太专业。
由此而观之,这些军队高层领导恐怕是更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杨辉不知道的是,这些复杂的资料就是王总师故意拿出来的,要的就是让人感到不明觉厉,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些领导们明白西南科工的技术已经接近成熟,以此放手上马这次的预警机项目。
还别说,这些大领导们他还就吃这一套,不管对雷达有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一圈的领导们都是默默地戴上眼镜,又挪了挪椅子,这才坐端正身体准备仔细研读一番,看起来倒是像模像样的。
凑到耳朵边开始嘀咕着:“王总师,这些资料都是没有问题吧?现在这么多的领导一起看着,万一搞出问题来就麻烦了。”
对于杨辉这位西南科工总经理的担心,王总师表示这东西毫无压力啊:“放心好了,这些东西都是真材实料。全部都是我们这些年以来的研究结果,完全是经得住检验的资料,光是看到的这一部分的资料,就足以让我们的这次上马预警机项目减少很多的麻烦。”
小声地同杨辉交流了一番之后,两人的心里都安定了下来,就等着这些领导们“看完”这些资料,然后是提出各种不懂的技术问题来。相信只要王总师能够圆满解决领导们提出的问题,这次预警机项目肯定也就没有问题了。
大概过了一杯茶的时间。这次改为空军方面的率先开口。王司令员终于是没法继续对着这些看不大懂的专业资料大眼瞪小小眼了,把资料放到桌子上之后,便转而询问着一些他比较关心的方面。
“这些资料我也大致看了一下,其实也看不懂太多,这个确实太专业了。我现在就想问问,你们西南科工对这个预警机的研究到了什么地步?”
就在这一时间,其它装模作样的领导们也终于解放了,皆是以一种颇为感兴趣的眼光看着,大家都等着王总师的下文到底是什么。
“要说我们的预警机项目。就得要先说起之前下马的海军预警巡逻机,那次的项目是我们到美国的格鲁曼公司参与研发,到最后虽然项目下马了,但我们好几十名技术人员都在那边学到了很多的技术,再加上我们还从美国飞回来了一架原型机,所以对预警机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听到西南科工说起手中的那架运七海上预警巡逻机的原型机,海军则是最有发言权的:“没错。之前的确是有这样的一个项目,而且在89年的时候刚好赶在那事儿之前飞回国一架飞机用于我们海军做测试,但谁知道我们刚测试了没几次,仅仅得出了一些基本数据之后,后面就因为美国的翻脸,我们项目就只能是失败了。不过原型机的确是飞回了西南科工。”
海军都承认了,那应该就是比较靠谱的,空军王司令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我之前也听说过这个项目,倒是不知道具体情况是什么样,那么现在王总师的意思是想要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还是重新设计一款大型预警机?”
不知道空军为什么会这样想,反正王总师也好、海军也罢。现在都不会打算继续将这个项目进行下去,当时那个临时设计的东西是满足海军小范围指挥作战和巡逻使用,和现在军队要求的大型预警机有着天壤之别。
连忙的否认了这个方案,王总师有了更好的设计:“这个是肯定不行的,我们的预警机肯定得要是一款正规的大型预警机,性能至少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2预警机才够,不然在座的领导们恐怕也不会同意再上马预警机项目吧!”
见王总师眼光如此清楚,就连一直坐在那里没有说话的刘副主席也忍不住鼓掌,并非常有兴趣地想要听这次带来的新方案到底是什么大作。
“好!你就快说说这次带来的方案是怎么样的,我们国家现在就急需一款性能优秀的预警机,现在大家这么多人只能看你的啦!”
这时候的王总师反而是不说话了,转身就要往会议室外面走,倒是杨辉想起了什么,连忙让王总师坐在那里继续汇报项目,自己则是到外面去拿东西进来。
。。。。。。。。。
“来来,我把这款预警机的模型拿来了,各位领导都看一下吧。”
模型其实并不大,只需要表达一下大致气动外形而已,但在杨辉把这东西摆在桌子上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到了这模型上面。
模型并没有上涂装,就是最简单的金属铝皮制造,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简陋模型,也让所有人心脏砰砰地跳起来。
这家伙要是真的能够做出来,那绝对是一款性能相当优秀的预警机,不说超过了美国的…3,但要说差恐怕也差不了太多吧,毕竟这款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达到了一百吨啊!
掩饰不住的是满眼地喜爱,王司令甚至近水楼台先得月抄起模型,双手捧着举得老高老高,直到把这款预警机所有的细节都看遍了。这才满意地放下来,激动地向刘副主席汇报着情况。
“没错,主席!我们的预警机就该是这样的,大蘑菇盘、四台喷气式发动机,起飞重量要有一百吨,这样的大型预警机才能满足我们的空战预警指挥需求,巨大的载机空间可以给我们留下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并且装上更多的油料来巡航,所以我们就要这飞机啦!”
相比空军王司令的外观颜值党来说。海军方面其实也好不了太多,都是过了好久之后才反应过来,指着模型询问着这东西的具体情况。
“你们的打算是使用轰油六做预警机平台,这样确定没有问题吗?虽然我们也很想要一款大型飞机来做预警机,但这轰油六毕竟是一个轰炸机的基础,它真的可以。。。。”
原来是在纠结这个问题,王总师非常肯定地回答着:“这个完全是没有任何的问题,轰油六一百吨的起飞重量,是我们国内现在能够生产最大的飞机。国外预警机使用运输机或者客机改装,证明了走这条路是可以行得通。但我们没有可以满足要求的运输机,运七、运八这些螺旋桨飞机速度太慢,完全没有考虑的价值。”
接下来又开始数落着国内能够生产的两款喷气式运输机,这让王总师也是非常遗憾。
“魔都飞机厂的麦道82飞机是出售给民航公司的,而且他们那边的飞机还是美国麦道授权制造,他们禁止把民航客机改作军事用途。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放弃麦道82飞机;至于p…75客机项目,我们考虑到它还在研发之中,所以性能应该是不稳定的,同样这款飞机也是采购了百分之三十的国外关键产品,到时候肯定也没法军用。”
王总师放弃了以p…75作为预警机平台,一开始杨辉也有些想不通。但最后还是没办法,实在是王总师说的都是大实话啊,要军用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
况且p…75现在的基本型最大起飞重量不过是五十吨左右,和轰油六一百吨的起飞重量相比则是差得远了,再加上现在p…75的订单已经五百架,定型后忙着交付民航公司那边就不错了,军用的订单还是算了吧。
那边的172厂现在都快要揭不开锅了。轰油六的订单就那么多,好不容易开发出一个四发大飞机平台,不好好利用起来简直就是对不起之前的各种辛苦和大笔投入,到时候有了预警机机体的订单,172厂不就又能再继续挺下去嘛!
这些情况都是基于现实情况所考虑的,杨辉也在这个时候趁热一起说出来,就看这次军队到底如何取舍。
。。。。。。。
“说的有道理,我看用轰油六作为预警机平台是必须的,不能国外没有用过轰炸机做预警机平台我们就以为不可以,咱们就要敢为天下先嘛!我们的轰油六飞机2。5米机身直径也不小,反正要比美国的…2预警机大上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就轰六的苏联原型飞机图16,那飞机不也正是改成过客机u104吗,这款客机性能还相当的不错勒。”
难得空军这边能够如此爽快,杨辉听了都感觉热血上涌,我们共和国就是要用轰炸机为平台开发预警机,不服你也用轰炸机改啊,现在全世界还有大型轰炸机生产能力的国家就中美苏三国,你其它的国家就算想,那也只能流口水。
到最后,就连一直没有说话的陆军方面都咋呼了两句:“对啊,就按照这个方案用轰油六为预警机平台多好,你们空军和海军都有轰油六在服役,而且现在不是用的挺不错吗,加上后勤体系都围绕着它全部建设完成,甚至以后连飞行员都不用额外培训,所以你们就知足吧!”
伴随着陆军老大哥门外汉一般的见解,这个时候就确定了好像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用轰油六为预警机平台简直是好处多多啊。
最后还是刘副主席拍板决定:“不错,我看就该这样做,用轰油六平台改预警机是最好的选择,就算国外的其他民航飞机给你们用,想必你们也不好做后勤维护。那行,待会儿休会的时候就给172厂那边打电话,让他们马上派人过来,就说这里有好项目交给他们做,他们那边也过的挺困难。”
见上面的领导同意了用轰油六为平台做预警机,王总师、杨辉都放心了,用轰油六做平台绝对是没有错的。
(。)
第六百五十七章:速度还是性能()
使用轰油六作为预警机平台,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案,但预警机最重要的却并非是平台,而是那一整套系统预警是怎样的设计,只要预警系统能足够的先进,以后只要想怎么换就可以怎么换平台。
这时候就必须要看西南科工这边的硬实力,更直接的则是要看西南科工总公司旗下光电探测系统公司的技术能力,现在还是得要看王总师接下来的方案汇报。
先说好消息,王总师现在可是相当的兴奋:“所以,我们的准备是非常充足的,过去的两年之内在总公司的支持下,耗费了千万的资金持续对预警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对指挥通讯的数据链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攻关,去年就已经有一套实物投入了测试中,效果相当的不错。因此我们对预警机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已经完全掌握。”
要说机载数据链通讯系统的重要性,这东西在第三代战斗机引入了机载计算机和数字化玻璃座舱之后,就显得更加的重要起来,甚至到了五代机的时候直接不需要预警机为平台,就可以实现多架战斗机之间的信息直接共享组网,而这,就是机载数据链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的强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