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辉的到来虽然引起了一小部分工作人员的惊讶,但这惊讶也仅此而已,之后的控制中心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不过现场的四代大推核心机总工程师江和甫起身走了过来,他倒是没想到杨辉怎么这个时候就到了高空台控制中心。

    一边的小房间里面,江和甫作为当年从0112所调出来到624所工作的总工程师,对于这位带领着当年的011基地一路发展到现在的年轻人很看好,不过岁月催人老,当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中年人。

    “杨总果然还是最先到了我们发动机测试现场,我想肯定也是对这次我们的四代大推核心机还有些不太放心,这一点我们整个设计开发团队是完全清楚的,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的核心机研制已经再一次提速,这次我们测试的核心机已经改进了之前所暴露出的所有问题,最主要是那边新添置的第二个测试舱的投入使用,进度还能够再提高一倍。”

    航空发动机测试需要用到高空台,这个是绝对要有的,但是发动机的测试也要分不同的情况,比如这次四代大推的核心机就区区两位数的空气流量,这和整个B…101高空台所能提供的空气流量数据来对比,那差距还有好几倍之多。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B…101高空台所提供的空气流量可以供好几台四代大推的核心机同时进行测试工作所需,只不过因为之前B…101的建造中限于资金的投入的不足,以及其它方面的一些影响,当时也就只建造了一个测试舱。

    实际上一整套的高空台从来都不是只配备一个发动机测试舱,正常情况下都会配备好好几个发动机舱,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起高空台所提供的性能,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些实验舱的造价也并不低,虽然不至于要用掉整个高空台项目造价就的一半,但是四分之一的是要用掉的。

    就在杨辉有些惊讶这边624所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搞出了如此大的技术性能升级时,旁边被安排来讲解的工作人员及时说清楚了这里面的原因。

    “所里不仅仅给101新增了个一实验舱,其实还有杨总现在所看到的控制中心也有升级,实际上这些都是今年上半年才完成,不过好在我们并没有花太多的资金,这次高空台性能升级主要是因为之前要给东北那边的涡轮联盟公司建造高空台,所以也顺便就把我们这边自己用的也一起升级。其中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来自这次我们承建东北那边的高空台所产生盈利来承担,所以就没有向公司报备。”

    边说着,杨辉发现这身边几位624所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洋溢着自豪之情,其实也还难怪,能够从死对头的手里把钱抠出来,并用于自己这边试验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确实是值得624所骄傲和自豪。

    “不错,看来你们也很有两把刷子啊,现在这所里也发展的还真是挺不错,都没有向公司申请经费,自己就不声不响地把设备升级搞定,看起来624所也并不是说的那种没有对外盈利来源,有的时候还是能够“小小地”发一笔,这个我看还不错,我代表总公司对你们这种精神表示肯定,另外。。。。。”

    话只说了一半,杨辉又仔细在脑袋里面思考了一番之后,也还是觉得有这个必要:“另外就是你们之前申请的科研大楼新建工作,我想最近一段时间之内是能够批准下来的,至于科研大楼的建造标准,这个就要看你们这次四代大推项目的竞标结果,要是你们能够带回好消息,公司这边肯定也会给你们更好的消息,说不定科研大楼就变成了科研中心。”

    624所的科研大楼还是当年建所的时候修的,如今已经是二十多快接近三十年的使用年限,不仅大楼本身老旧了,里面的配套设备也有些不堪使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研大楼的计算机终端之类的现代化辅助设计装备会越来越多,对应的很多设备等都需要升级。

    因此杨辉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承诺和激励,几位624所的工程师们都差一点跳起来直呼万岁了,他们知道所里计算过这次新的科研大楼造价,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这要是直接配置到科研中心的级别,那就更不一样了,要知道科研大楼说破天实际上也就只是一栋楼而已,但是做科研的研究所最贵的东西可不是大楼,而是楼里面的各种设备,也只有这些全套的设备一起安装到位之后的大楼才能够算是科研中心。(。)

第一千零一章:用时间磨出好核心机() 


    “既然杨总到了我们控制中心,肯定最想要知道的就是关于四代大推的核心机研制情况,那我也就先介绍一下关于四代核心机这边的进度,首先我要说的一点问题是,在马上就要开始的重四发动机竞标项目中,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拿出最终定型的核心机成品。”

    纵使江和甫总工程师已经不断地想办法来提高了核心机项目进度,但这进度再怎么提高也终究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原本四代大推核心机项目确实是计划在96年完成定型,这次101高空台进行了升级改进之后确实也提高了项目测试效率,由此则能够提高核心机项目的研制进度,但是这些也都仅仅是核心机项目进度相对有所提高而已。

    好在杨辉原本也没有想过能够在这次竞标中把核心研制完成,然后还直接拉到帝都去参加项目竞标,所以也就并不存在听了这些话之后的失落,能听到核心测试进度加快,其实本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好消息了。

    这话也把杨辉着实震惊了一把:“要把核心成品拿去参加竞标?这个你们倒是敢想啊,我这边反正是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能够把核心机赶在这次之前定型,不过现在看你们既然够提到这种说法,肯定是之前的所里内部有人提出过这个想法,进度有可能在年前搞定?”

    再想到之前说的大推核心机测试进度因为高空台的升级,后续是可以大大地提高一倍,因此要说年前把核心机定型,这边似乎也并非是在胡思乱想,现在这一切皆有可能啊。

    杨辉这边想的也挺好,倒是让江和甫心里一阵默默地苦笑,自己怎么就傻傻地说了这话,明显之前要是自己不说的话,后续核心机研制的时间进度肯定是按照早前指定的进度来。

    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年前定型的进度是可以做到,不过设计到工程上的问题时,不到最后的定型的时候谁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是什么样,甚至就算型号真的定型了之后,也并不一定就说是可以高枕无忧,一不小心还是有可能爆出各种毛病来,让些都是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既然自己都已经把话说了出去,当然是不能再收回来,现在是硬着头皮也要答应:“我们预计新的时间进度表当中,只要这次核心机不再出大的问题,完全是可以在年前完成所有的测试工作,不过军队、国家那边的验收定型肯定要到明年开年之后才有可能展开,所以说真正定型核心机的时候至少也要到明年初。”

    虽然承认了之前上一句话,但是对于这种做技术的大神而言,只要想钻空子还真不是什么事,就比如现在这样,虽然是承认了核心机的测试全部完成在年前能做到,但是年后做国家和军队那边的定型验收,这样也不能算是前后矛盾。

    也知道江和甫这话是在给他自己留余地,不过这些也都无所谓了,反正之前计划也都是要到96年才能完成定型工作,现在既然横竖都没法在竞标之前完成所有的定型测试工作,那又何必再争那几个月的时间,只要核心机的性能不出漏子,后续发动机的整机设计能顺利完成,就算这项目是拖到96年的年底完成都没问题,反正原本计划的进度就是如此。

    “这个其实是无所谓,现在你们这边的重点是要把核心机的质量保证好,至于说什么项目进度提前之类的问题,这个是在首先确保了质量之后,若确实能够提前就再说提前的问题,若是不能提前也不会影响大事,所以这方面我是不太关注的,你们现在需要好好地做出一款性能靠谱的核心机,而不是出一款为了抢速度而交出一款有问题作品,那对我们后续整机设计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代大推的核心机测试工作重要,之后杨辉又看了发动机在测试中的动态实时数据将空,甚至这次高空台技术升级的时候还给发动机舱内部装上了好多个视角的MO高速摄像机,因此才能够精准地捕捉到舱内的各种实时动态数据,测试人员也就能够实时监控到测试舱内部的核心机运转,杨辉也在旁边看了一回“稀奇”。

    大概在十多分钟之后,随着现场测试总指挥的命令下达,1号数舱的核心机首先按照规定停止运转,之后马上就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完成核心的拆卸、探伤工作,其它的还有收拢整理数据的工作人员,一众人都是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分内之事。

    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没有丝毫的慌乱,这些工作应该是他们早就习以为常,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624所这边高空台科研测试工作的任务密度之大,或者说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这些年开发的发动机项目之多,这些信息也都能体现出来。

    “杨总都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624所的技术能力,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之后终于有了自己一整套工作方法和流程,这将是所里最宝贵的财富,有这些相关的开发与测试人员,再配以国内在相关基础性技术地不断投入,我们不出二十年就能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而当年周总理所说的心脏病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能看不到吗,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的重视,那甚至是超过了对发动机项目本身的重视,这次再来624所看到项目的研制进度,杨辉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乃至于这时候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以争取624所的这边的意见,现在的624所正如他们所研究的项目一样,都是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核心,没有了核心机就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而没有了624所的联合航空发动机也同样不再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

    “心脏病的问题解决之日,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就能够解决了,而现在你作为刘大响院士之后的624所新一任总工程师,应该也知道之前我在巴黎航展上同德国钱MM公司签订的一揽子技术打包合同吧?”(。)

第一千零二章:这样很值得骄傲吗() 


    江和甫总工原本还正在低头寻找资料,正准备给我们杨大总经理过目,突然间又听到杨辉说到之前巴黎航展上同德国的合作,这边马上就停下了手头的的工作,抬起头,并且相当正式地坐下来。

    看样子之前就肯定是知道了杨辉在巴黎和德国那边所签订的合同,只不过看他地表情却有些不太高兴,看起来很有可能是并不认同这次合作项目的样子,那杨辉这次可能还真的是问到了点子上,作为624所的总工程师,要是他在这方面有疙瘩,抵触整个合作项目的话,恐怕未来还真就不好说。

    至少江总工是相当清楚杨辉所签下的涡扇12发动机所含的技术水准:“杨总在巴黎那边签的项目我也听说了,关于超轻型四代隐形战斗/教练机的整机技术合作我不清楚,所以就不做评价。现在我只知道的是,这计划中要拿来合作的涡扇12发动机已经可以算是准四代中推涡扇发动机,这种东西要说发动机整机出售没问题,但是将发动机的技术交给德国,并且采用G…2000发动机模式来合作,这肯定会涉及到尖端技术外流的问题。”

    作为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从业人士,并且做的工作还是航空发动机中最重要、尖端的核心机项目,所以江总师本人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尖端程度也有非常深刻地体会,至少在他看来,这种尖端技术的突破需要用到无数地努力,现在几十亿美元就打包出售,虽然这合作中不涉及到核心机,但是其它的整机部分哪一个又是低水平?

    因此说来,江和甫其实是反对这次合作涡扇12发动机项目的,而既然是反对这个项目,刚才那样其实就已经算是比较温和地说法了,不过杨辉这样的人精又岂会不知道这话里所蕴含的意思?

    “我也知道你的担心,实际上我对这方面还要更加重视,可以先从当年涡扇10发动机说起。最开始我们的涡扇10发动机定型之后,还记得国家出面要我们把技术复制一份给东北那边吧?当时我就极力要求控制发动机上面的敏感技术转移,一直是不将核心机技术交出去,之后是因为国家用当时的高推预研项目做补偿之后,我那时候才同意将技术全部转移。”

    说到这里,江和甫作为从0112所走出来的人,自然也清楚当年的涡扇10发动机来龙去脉,这时候再听到杨辉又一次说起,也是感觉到了各种感慨万千,同时他也是想到后来公司同巴西合作的时候,最开始计划为闪电战斗机配套的涡扇10发动机巴西总装线,再到M…4民用涡扇发动机项目,这些全部都是严格控制核心机技术的外流。

    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之所以能够重视起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技术预研,这都是全靠杨辉一手扶持起来的,所以要说杨辉对航空发动机技术重要性的敏感程度,那绝对是在国内国际上都排的上号。

    但是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杨辉已经白纸黑字签下了合同,这个可不能说是假的吧,江和甫对此是极为不解:“既然如此,那为什这次会选择把全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转移,这样可不符合之前杨总你的行事作风?”

    杨辉听过之后也略微地沉默半响,它完全能明白江和甫的想法:“你的担心我也明白,涡扇12的发动机性能指标确实先进,不过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需要你先想一想我下面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答案之后,你就能明白自己的担心是不是还有必要。”

    这便开始一个一个地数落着:“首先,现在国内现在确实有相应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继续涡扇12B发动机项目,但这前提是因为歼18战斗机对这款发动机是急需,之后涡扇12B发动机项目完成之后,国家肯定重点把资金投入到四代大推项目上,涡扇12发动机能不能得到资金,从而研制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直接指向内部,也是明白无误地表明杨辉的担心:未来涡扇12发动机好倒是好,只不过这项目的优先等级肯定会让位四代大推,说不定涡扇12B发动机达标之后,国家后续对这款发动机的投资上还比不上对三代大推太行的投入。

    所以说杨辉问的问题很实在,江和甫虽然是贵为624所的总工程师,但他的长处只是在于技术上的统筹攻关,这边涉及到对未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地位、资源分配等问题的时候,他也不见得能够看的多长远,也是在通过杨辉的提醒之后,整个人瞬间就感觉不太好了。

    然而这还没玩,杨辉的理由还有很多:“其次,涡扇12发动机性能指标确实先进,但是现在你客观地评价一下,若是我们不提供涡扇12发动机的技术,现在发展中的EJ…200发动机又是否比我们的涡扇12性能落后,德国那边真的是离开我们就不行了?要知道德国也是台风战斗机项目的主要参与国,EJ…200项目也有MM公司旗下的MTU公司参与研发。”

    第二个问题就有些超前了,这个涉及到了对未来航空发动机型号改进的各种畅想,后世的EJ…0/270两款发动机作为EJ…200的改进计划型号,虽然也因为没有装机对象,被各种认为是PPT项目,还经常被戏称PPT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杨辉本人知道至少按照当时的计划,罗罗是完全有能力和技术做出120KN的EJ…200系列终极型号,所以杨辉从来不认为德国那边缺了涡扇12发动机就玩儿不转了。

    江和甫不知道后世的EJ0/270两个型号,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分析事实,并且做出客观地评价,说实话这罗罗的EJ…200确实是一款不比涡扇12差的发动机,甚至很多地方还要更强于涡扇12,所以EJ…200改型绝对是能够满足德国的要求。

    此时江和甫作为624所的总工程师,是越想就越发地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心很可笑,自己这边视若珍宝的东西对于别人而言,却并非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人家也是伸手之后便触手可及,自己这当真是有些坐井观天的味道了。

    “还有其它的原因吗?你们都说来我听听吧,可能确实我们624所这些年取得的成绩稍微有点好看之后,导致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飘飘然。现在所里需要杨总您这当头的一盆冷水,也让大家都清醒清醒,这对我们之后是肯定有好处的,特别是马上要开始的四代大推竞标,其实我也能感觉到大家都有些过于自信,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第一千零三章:还有什么项目?() 


    相对于整个涡扇1动机,确实现在从纸面数据等方面来看都还是很不错,但这终归还只一款存在于计划当中的动机项目,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ppT项目,所有没有足够的资源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这种大型项目,而德国那边也并不是没有其它动机做选择。81中Δ文网

    还要再加上一些其它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了杨辉签下这次涡扇1动机合作项目的最大依仗:美国人不可能看着德国这边研制出一款在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会威胁到F…35的飞机,而欧洲的一大群老流氓们也不可能看着德国人研制出一款隐形战斗机的时候而无动于衷,到时候打着参与项目的幌子是必须要有的,可能大家一开始的想法是没有错,只不过一群欧洲搅屎棍加入项目之后,那肯定是。。。。。。。

    等到杨辉将几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江和甫满脸的沉思,这至少表明杨辉已经是不用再回答之前的问题了,现在这边江和甫所代表的624所方面将不会再是涡扇12bsp;   “看现在这样子,我相信江总工程师你不会还继续坚持之前的想法了吧?至于你刚才说给624所上下都降降温的问题,这个我看现目前来说是没有这个必要,这边624所表现出的并不是骄傲自满,在我看来这反而是满满地自信,这样的精气神是值得鼓励的,至于这次四代军用大推涡扇动机项目,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